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合集下载

维新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

一、“公车上书”具备的基础与直接原因
1、经济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2、时局形势 甲午战败,民族危机深重。 3、思想基础 早期的维新思想宣传。严复翻译介绍进化论
中国近代第一位驻英法公使郭嵩焘认为:接受西方的教育体制、政治制 度、法学和经济学,而不是军事,才是一个良好政府和繁荣国家的基石。 外国人利用出版报纸和杂志的特权,林乐知在上海创办《万国公报》, 特别是李提摩太,全身心投入制度变革的事业……。康有为的很多改革 思想即来自于传教士。 1891年,康有为开办了万木草堂,18岁神童梁启超听康有为讲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4、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
1895年,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具有群体性的觉醒。 谭嗣同:“经此创痛巨深,乃 摒弃一切,专精至思”。研习西学, 5、公车上书的影响 探求变法。 新科状元张謇:“抱为中国伸 眉书生吐气之志愿”,弃官办厂, 虽然遭到顽固派的阻挠,但激起 “实业救国”。 朝野上下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了维 名门之家的曾朴:“一腔热血, 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满腹牢骚”,辞官到上海办报刊、 写小说。
第7课 戊戌变法 1898年
三个阶段:萌发于早期维新思想;
公车上书拉开序幕; 百日维新进入高潮。
(知识结构) 背景
经济基础: 时局形势: 思想准备
(知识结 构)戊戌 变法
戊 戌 变 法
领导
派 (代表人物: 拉开序幕:

宣传鼓动:
过程 进入高潮: 最终失败: 积极作用:
影响
历史启示:
《马关条约》的 内容有哪些? 给中国社会带来 怎样的影响? 19世纪末,中华 民族面临着怎样 的严重危机?
①改革政治
③翻译外国书籍 A.①②③ C.①②④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教案
C.道光皇帝D.宣统皇帝
3.严复译述的《海国图志》,把(B)介绍到中国。
A.西方先进科技B.西方进化论学说
C.世界各国的地理和历史D.民主和科学
4.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相同之处有(B)。
①改革政治②兴办新式学校
③翻译外国书籍④建设海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作业
布置
完成《同步导练》P21-22
对比洋务派和维新派思想主张的异同,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兴起于民族危机加深之时的戊戌变法,是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变法革新的运动。
学习康梁等一代优秀知识分子的开拓进取、变法革新的精神,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献身精神为榜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重点
难点
重点:严复的主要思想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巩固
通过当堂选择题和《同步导练》P21-22的作业巩固。
给出问题,布置作业。
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
当堂
训练
检测
当堂
训练
检测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A)。
A.公车上书B.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C.《天演论》的发表D.《马关条约》的签订
2.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B)。
A.慈禧太后B.光绪皇帝
3.作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1.开始标志: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2.主要内容及作用:
项目
内容
作用
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素材 北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百日维新素材 北师大版

百日维新简介百日维新 Hundred Days of Reform1898年(夏历戊戌年)中国维新派在清光绪帝支持下推行的革新运动。

又称戊戌维新、戊戌变法。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希望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推行政治、经济改革,争取国家富强。

维新派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设立学堂,宣传变法主张,受到少数官僚赞助。

光绪接受维新派改革方案,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不要以为我打错了,没错,是“国是”)诏”,宣布变法维新。

在103天里颁布数十条维新诏令。

新政主要内容为倡办新式企业、奖励发明创造;设铁路、矿务总局,修筑铁路开采矿产;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设学校,提倡西学;裁汰冗员,削减旧军,重练海陆军。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逃亡国外,谭嗣同、康广仁、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等“六君子”被杀害。

新政全部取消,“百日维新”失败。

百日维新详细介绍自清光绪二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诏定国是、决定变法起,至同年八月初六慈禧太后重新“训政”止,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毅然颁布“明定国是诏”,决定变法,自是日起,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轰动一时的“百日维新”。

二十八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了时任工部主事的康有为,这是他们君臣初次会见。

康利用这次面谈机会,重申其全面变法的主张。

首先陈述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到了生死关头,非尽变旧法不能自强。

光绪同意,表示:今日诚非变法不可。

康又指出,近年来并非不言变法,然少变而不全变,举其一而不改其二,结果必至无功。

认为欲变法必先改订制度法律,否则只是变事,不是变法,要求光绪帝“先开制度局而变法律”。

并说他研究过各国变法的情形,西方各国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三十年而强,相信中国只要认真变法,三年可以自立。

光绪帝认为他讲的条理很详备。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师:说明了“公车上书”产生的影响,即“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师:近代史上像康有为、梁启超这样主张变法的人士,被称为维新派。他们的政治思想与洋务派有什么区别?(课件展示“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生(结合上节课知识很快便可知答案)
师:(课件展示“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练兵方法,并简单解释)
师:(课件展示“创办报刊:《国闻报》、《时务报》;组织学会:强学会;开办学堂:万木草堂、时务学堂;译述西方著作:严复译述《天演论》”)并解释)维新派的主要活动有:创办报刊,当时比较有影响力的报纸是北方的《国闻报》和南方的《时务报》;组织学会,参加学会的主要是一些年轻人,因为他们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最早成立的学会是1895年在北京成立的强学会;开办学堂,著名的学堂有康有为在广州创办的万木草堂和谭嗣同在长沙发起的时务学堂;译述西方著作,如严复译述赫胥黎的《天演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
教学
重点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如何让学生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思考回答问题,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
师:(课件展示材料“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写了一份万余言的上皇帝书阐明变法的迫切性和变法措施,这份上书没送到皇帝手中,但其全文已辗转传诵,风行一时,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公车上书记》,广泛宣传。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少传播了这些言论,扩大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课堂考点探究【易错警示】1.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开端,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开端。

2.广义上的维新变法运动指的是维新派提倡西学、主张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抨击的思想启蒙运动,从1895年公车上书开始到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止。

狭义上的维新变法运动指戊戌变法。

【易混辨析】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比较: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背景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性质地主阶级改革资产阶级改革目的维护清朝统治发展资本主义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疑难解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观上:①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把希望完全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②脱离人民群众;③既想保留封建王朝,又想发展资本主义,实行两种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改革,本身就有矛盾的一面。

客观上:变法损害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

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太强大。

知识点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的主要人物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二:警世洪钟《天演论》2.(2014·江苏盐城)被鲁迅称为“19世纪最敏感的人”的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中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步思想。

这表明他主张()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抵抗外国侵略B.效仿西方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C.推翻满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D.兴办工厂,实业救国知识点三:短暂的“百日维新”3.(2014·江苏连云港)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于“制度创新”。

这里的“制度创新”开始于()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维新变法运动内容序幕:“”,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序幕背景:1895年《》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代表人物:、主张:变法图强,变法维新①经济方面:②军事方面:③文化方面:创办,开放,开办培养人才等。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use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主设计人:刘兆恩曹新山八年级历史授课时间:20098年9月日【一、】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了解魏源、严复等人的主要思想。

重难点解析:重点是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难点是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二、】预习导学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民族矛盾激化运动序幕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揭开序幕:公车上书:年和联合应试举人上书,请求变法。

维新派人士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培养人才,积极宣传思想舆论维新思想,制造变法舆论。

译著《》把西方进化学说介绍到中国,鼓吹变法维时间:年6~9月标志:光绪帝颁布“”宣布变法新目的:通过变法,实现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变经济上法百日维新内容:军事上运(运动高潮) 政治上动教育上作用:性质: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年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

运动失败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海外,被杀害,变法失败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不能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意义:()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走不通。

【三、】主动探究、拓展延伸;材料分析:材料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绝命诗材料二:“我向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狱中题壁》请回答:1、“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2、维新派为什么“无力回天”?3、“去”、“留”分别指的是谁?谁是生者,谁是死者?4、谭嗣同为什么称自己“死得其所”?5、上述诗句反映了谭嗣同怎样的精神?你如何认识他的这种精神?【四、】课堂练习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为救亡图存,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强学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 《天演论》的译述2、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3、戊戌变法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 A.道光 B.同治 C.慈禧 D.光绪4、通过出卖维新派得到慈禧太后信任的是A.李鸿章 B袁世凯 C.荣禄 D.刚毅5、为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提出:“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得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四项建议。

7、维新变法运动

7、维新变法运动

D)
练 习:
3、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的标志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万国公报》的创立 D、各地学会的建立
A)
学习测试
课堂笔记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2、康有为和梁启超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1、维新思想的传播 2、严复和《天演论》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1、戊戌变法 1898年6月 2、戊戌变法的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常办报刊, 3、变法的失败 开放演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
严复(1854——1921)福建侯官人。 他早年毕业于福建船政学堂,后来留学英 国,学习海军。《马关条约》签订后,严 复受到很大刺激,他翻译了英国生物学家 的《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
三、短暂的“百日维新”
1、戊戌变法 2、戊戌变法的内容 3、变法的失败 1、戊戌变法 在民族危机日趋深重和康有为屡次上书警 示下,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宣布变法。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又称 戊戌变法。
著书讲学
康有为
广州万木草堂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谭嗣同 长沙时务学堂 1888年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组织强学会——政治团体形成 《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创办报刊 《时务报》 居于南北舆论
上书皇帝
《国闻报》
界的领导地位
展开斗争:强学会被封禁,但维新 运动继续发展。
2、严复和《天演论》
开放言论, 发展农工 取 消 多 余 的 商业 衙门和无用 的官职
3、变法的失败
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遭到了 顽固派的竭力反对,操纵慈禧废掉光绪帝。 1898年9月,慈禧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 捕维新派。戊戌变法持续103天,最终失败, 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 6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课件】【北师大版】 6

报刊
维新运动的影响越来越大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
三 戊戌变法(1898.6.11—9.23)
1、百日维新
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2、戊戌政变
改革内容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新政会影响那些人的利益?
改革的旧制 取消闲散重迭机 构,裁汰冗员
政治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 1.在京师设立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 取消旗人由国家 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供养的特权,令 2.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决算;裁撤驿站, 其自谋生路 设立邮政局。 文化 1.开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中小学堂 改革科举制, 废除八股取士 2.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 3.准许设立报馆、学会;派人出国留学 军事 1.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2.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裁汰绿营
戊戌政变
时间:1898.9.23
囚禁光绪皇帝
捕杀维新志士 除保留“京师大学 堂”外,其余新法 全部被废除。
9月13日,光绪皇帝写密诏给康 有为:今朕位几不保,汝康有为、 林旭、谭嗣同、刘光第等,可妥 速密筹,设法相救
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 1895年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 军”,手中握有兵权。
京师大学堂

维新运动兴起时声势浩大,变法运动得到了光绪 皇帝的支持,但却只持续了短短的103天,它失 败的原因是什么?
1、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
3、对顽固势力报有幻想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有 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请你总结一下
1、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具有进步意义 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力量对比
政治力量 军事力量
维 新 维新派依靠光绪帝 想争取袁世凯保护 光绪帝 你能预见变法的结局如何 派
(无权)
顽 固 派
以慈禧太后为首 (掌握实权)
袁世凯统帅新建陆 军投靠顽固派
3、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9月21日,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 光绪帝囚禁,继而大 肆逮捕维新派,废除 变法法令,变法失败。
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 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政治
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 身,它是维新变法期间根据光绪 帝的命令建立的。
京师大学堂
变法措施为什么会在官员中 引起极大的震动?
变法措施极大地触犯了封建顽固势力的 切身利益
(“废除八股取士”会损害一些死读书的 “守旧愚昧之人”,堵住他们的入仕之途; “取消多余的衙门何无用的官职”,将使一 部分旧官僚失去官职,另一部分没定官职 的旧官僚也会产生反应。因此,变法措施 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维新派 “能变则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顽固派: “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兴起
公车上书
发展
警世洪钟
《天演论》
高潮
百日维新
结局
最终失败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D ) A、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B、各地学会的建立 C、强学会的成立 D、“公车上书” 2、不属于维新派为变法而做准备的活动是( D ) A.创办报刊 B.组织学会 C.开办学堂 D.创办企业 3、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西学理论基础的是( B ) A.魏源 B.严复 C.康有为 D.梁启超

维新变法

维新变法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康有为等人以为,只要抓住了皇帝好像 就能无事不成,其实,光绪皇帝只不过是个 空架子,实权完全掌握在慈禧太后等人手里。 正当康有为等踌躇满志的时候,反对派发动 “戊戌政变”,就把改良派打了下去。光绪 皇帝被囚禁,谭嗣同等人被杀,康有为、梁 启超逃往国外。戊戌变法,前后一百零三天, 又称“百日维新”。
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败于日本。光绪二十一年 (1895)四月,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 发榜。《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 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台 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四月二十二日,康有为、梁启 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 响应,一千三百多人连署。五月二日,由康、梁二人 带领,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 奏。
第七课 维新变法运动
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 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 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 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 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 至1894年,清 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 年 咸丰十年底开始)至 年 咸丰十年底开始 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 分裂称为“洋务派” 守旧派” 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 分裂称为“洋务派”与“守旧派”,洋务派主张利用取官办、官督商办、 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官商合办等方式发展新型工业,增强国力,以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对中国迈入现代化也奠定了一定基础。 维新派 奕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 等人认为,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 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 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 得到列强的支持。 得到列强的支持。 守旧派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 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高唱“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 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抵御外 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 侮。他们攻击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是“陈甚高,持论甚正”, 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 然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 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 洋务派与顽固派互相攻击,斗争十分激烈。总理衙门是推动洋务运动的 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 中央机构。但洋务派势力主要不在清朝中央,而在掌握地方实权的总督 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 和巡抚。慈禧明白,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持清朝的统治地位,必 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 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暂采取了支持 洋务派的策略。 洋务派的策略。

维新变法运动讲解

维新变法运动讲解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 公车: 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 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马关条约》后,民 1、背景: 族危机的加深
2、经过:时间、地点,发起人
1895.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
康 有 为 像
康有为(1858— 1927)广东南海人, 清末资产阶级改良派 领袖,认为西方的制 度好,主张“要救国, 只有维新;要维新, 只有学外国”。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 议一 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议 1. 任何一次变法或改革的出现,总是 社会发展的需要。 2. 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 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 的,总是伴随着激烈斗争,甚至出现 挫折失败,为此要付出沉重代价甚至 流血牺牲。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 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戊戌变法的失败 戊戌变法 为什么会 失败呢?
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 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 们的极力反对。
假如你是维新志士 中的一员,面对清政府 的追捕,你是选择逃, 还是选择留?
为变法而牺 牲的第一 人—谭嗣同
变法志士被杀,新政措施尽废, 变法还有意义吗? 变法影响: 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时间
19世纪4060年代
近代化历程
主要中外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 —惨败
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 19世纪60-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 90年代 的道路)
百日维新—民族资产阶级 19世纪90 年代到二 (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 十世纪初 的道路)
甲午中日战争 —惨败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惨败
光 绪 帝 像
1898.6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国家 大计

第7课_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_维新变法运动
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
重要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 台
莫 待 土 分 裂 似 瓜 。
国 民 知 醒 宜 今 醒 ,
那 知 爱 国 即 爱 家 !
沉 沉 酣 睡 我 中 华 ,
3、公车上书意义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打破了清朝一 直以来禁止知识分子干政的局面,反映了知 识分子的国家和民族责任感。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 哉快哉!” ——谭嗣同
康、梁避往国外,谭嗣同本来也有 机会出逃,但他甘愿为变法而死, 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为什么?
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2、是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的不足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 性。 具体原因:顽固派的强大 具体原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绪帝无权,袁世凯的出 卖;变法策略失误
维新派主要活动
类别
报刊
名称
《时务报》《国闻报》
学会
学堂 著作
强 学 会 万木草堂、时务学堂
天演论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国闻报》
1895年以后,康 有为、梁启超等 维新派在全国各 地创办报纸、组
《时务报》
时务学堂 (南学会)
织学会,开设学
堂,大力宣传西
学,鼓吹变法。
万木草堂
天演论
2.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裁汰绿营
这是1898年秋流传于京津地区的一首民谣
六君子,头颅送; 袁项城,顶子红, 卖同党,邀奇功; 康与梁,在梦中, 不知他,是枭雄。
谭 嗣 同
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 杨 锐
杨深秀 杨 锐

八上历史笔记第7课

八上历史笔记第7课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1895—1898)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请问:中国人唤醒了什么?甲午战败后寻求什么救国方法?学习西方的制度(君主立宪制)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一部分仁人志士,他们不仅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而且主张用改良的方式向西方学习民主政治制度,变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观点)。

这一部分人我们称之为“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人。

本节课的内容也由这四个人物的事迹来贯穿的。

第一主题:开始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一、康有为公车上书资产阶级维新派公车:汉代用公家的马车接送被选拔的读书人赴京,后来就以“公车”作为进京应试举人的代称。

1、背景: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的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经过:时间、地点,发起人:1895.北京.康有为和梁启超3、内容,目的:从课本上找出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

4、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反对议和请求变法材料分析:在公车上书中,康有为洋洋洒洒写了一份万余言的上皇帝书阐明变法的迫切性和变法措施,但由于顽固派的阻挠没有传到皇帝手中,对清政府触动也不大,不过文章却辗转传诵,轰动了全国,风行一时,上海、广州等地还特地刊印,广泛宣传。

各省举人回到本省后,也多少传播了这些言论,扩大了变法维新思想的影响,要求变法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公车上书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1、维新派的活动:创办报刊北方的《国闻报》南方的《时务报》组织学会强学会、保国会开办学堂康有为的万木草堂(广州)梁启超的时务学堂(长沙)译述西方著作严复的《天演论》作用:制造舆论,为维新变法提供组织、思想、人才基础第二主题:发展警世洪钟《天演论》启蒙思想家—严复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

1877—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学习海军。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  维新变法运动

2、严复与《天演论》
a、主要观点:
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 械,而且在制度。中国仲有实行变法维 严复的主要 新,才能“自强保种”。 观点和影响是什
么?
b、影响: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
光绪帝
光绪帝名载湉(tian), 是慈禧太后的姨侄,他被选 定继位时才四岁,实权掌握 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皇帝 成年以后,很想摆脱太后的 束缚,而有一番作为。 而且在民族危机日趋深 重下,光绪皇帝对康有为上 书所痛陈,再不及时变法、 国将不国的言词,深受震动, 于是,表示“不甘作亡国之 3、你认为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推动政治改革 B.挽救民族危亡 C.促进思想启蒙 D.发展社会经济 4、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论而受 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 皇 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雍正帝
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政 治主张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维新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想一想】 戊戌变法对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结局: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时间:1898.9.21 囚禁光绪皇帝
捕杀维新志士 废除新政诏令
1898年6月 光绪帝 “明定国是”诏书
国家大计
“明定国是诏”
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 经济方面 光绪帝的变法措 训练新式陆海军 施为什么会在官 军事方面 员中引起极大震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 政治方面 动?
无用的官职
文化教育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科 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七课 维新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 1.了解“公车上书”的有关史实; 知道严复的主要思想,并了解其 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 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ຫໍສະໝຸດ 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一、仔细阅读课本35页第一目内容,完成1—2问题:
• 1.康有为为什么要发起公车上书?主张什么?
5.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6.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在工业文明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比较它们的 相同点,正确的是 A.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 都主张变革中 国政治制度 C.都使本国迅速强大起来 D.都阻碍了资本主 义的发展
A
B
C
D
2.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 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 想启蒙”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 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 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3.严复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国“十九世纪末最敏 感的人”,因为他( )A.提出了“师夷长技 以制夷”的思想 B.主张民主共和思想 C.提出“自强”、“求富”的主张 D.宣传“物竞天择”观点 4.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 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 极支持变法”? (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 统帝
项目 经济 军事 政治 文化教育 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 训练新式陆海军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作用: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维 新 变 法 运 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教学目标】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思考“维新派与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等问题i增强阅读和比较的能力。

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严复的主要思想,认识戊戌变法的影响;同时加强阅读、分析;比较等能力的培养,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教学难点:如何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认识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
复习:为了挽救国家统治危机,封建地主阶级倡导了一场什么运动?它是否使中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标志是什么?为什么?(洋务运动;否;中日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这种革新是基于统治阶层内部的,只是统治阶层为了巩固自身地位而采取的,故而是很不彻底的,很保守的。

因此,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


导入:指导学生阅读导言后,指出:“维新变法”是以救国为宗旨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25分钟)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意图
师:展示光绪帝像。

光绪(1871—1908),4岁即位,终身生活在慈禧太后的阴影中。

他经历了中法战争、中日战争的失败,目睹了帝国主义掀起的割地狂潮。

生:观察光绪帝像。

师:在内忧外患前,你认为27岁的光绪帝应该怎么办?
生:自由回答老师的问题。

师:对学生发言做鼓励性评价。

结论:光绪帝不愿做“王国之君”,准备采取积极的措施,挽救国家危亡。

引出课题:
一、“变则存、不变则亡”
师:在要不要变法的问题上,当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

生:由两组学生中选出的代表宣读他们从媒体上找出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课前准备好的)
师:如果你生活在1895年,你会支持哪派观点呢?
生:参照书上75页的材料,分小组进行讨论。

后由学生自由发言。

(在辩论中加深对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的理解,感悟和认同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师:总结归纳。

结论:要救亡图存,就必须变法;要变法,就先要变革政治体制为代表的封建制度。

维新派从公车上书开始,然后再成立学会,加大宣传力度,并最终得到光绪帝
的支持。

二、百日维新:
从1898年6月到9月的103天内,光绪帝先后颁布了100多条除旧步新的诏令。

你认为它新在哪里呢?
生:仔细阅读变法的条文内容。

学生逐条分析,得出自己的看法。

师:对学生发言做鼓励性评价。

例如:“准许官民上书言事”:清制,严禁士民干政。

而这里的“民”,则指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开明绅士,让他们取得参政、议政的权利,这有利于打破封建统治思想。

总结:这是一个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使中国摆脱贫弱局面的方案。

它使当时的中国能融入世界大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与时俱进”。

生:体会融入世界大潮的含义,发表见解。

师:这个方案触及了封建顽固派的根本利益,最终导致变法的失败。

三、戊戌政变:
出示图像,简介谭嗣同。

生:读《狱中题壁诗》。

师: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顽固势力于1898年9月发动政变。

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废除新政措施。

(回忆京师大学堂的前身)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引申提问:你是怎么看待戊戌变法的。

生:分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

结论:它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图片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

在老师的陈述中了解此人,思考问题,为回答做准备。

培养学生从书本、网络等媒体上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生从边疆危机到瓜分狂潮的学习中,已经了解到摆脱民族危机,使国家富强这是大势所趋,是先进的中国人所追求的。

它是学生认同的,也是能吸引学生参与、讨论、探究问题的潜在因素。

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说出,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对比能力。

也是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层理解。

当时的世界主流是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与时俱进。

谭嗣同在刑场上的表现,领略其警醒世人的情怀。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戊戌变法对当时中国的影响,加深对融入世界潮流是大势所趋的认识。

【小结】:(3分钟)
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还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作业布置】
1、某一历史网站上展开了关于“百日维新”的大讨论,下面四个观点中最正确的是()
A.变法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B.变法阻碍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C.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变法巩固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历史探谜
一个多世纪前,为了救亡图存,一批有志之士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尽管得到
了清朝皇帝的支持,可变法还是失败了,变法为何会失败众说纷纭,你认为造成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3、课堂延伸
有人认为维新变法运动彻底失败了,仅给中国留下了一所京师大学堂;有人认为这场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你如何评价维新变法的影响?
【习题设计】
1、选择题
(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为救亡图存,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公车上书
C.百日维新
D.《国闻报》的发行
(2)下列哪些观点是你在严复的译著《天演论》中看到的
①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于器械,而且在制度
②自强保种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
④用革命的手段救国
A.①②
B. ②③④
C.①③
D. ①②③④
(3)维新变法运动得到了当时在位的皇帝的支持,这一位年轻的皇帝是
A.道光
B.咸丰
C.同治
D.光绪
(4)小明非常喜欢看历史小说,可他碰到了一个难题:各种小说对戊戌变法运动开始的标志说法不一。

请你帮他选择一个符合史实的正确说法
A.1898年6月“明定国是”诏的颁布
B.公车上书
C.严复译著《天演论》的出版
D.《马关条约》的签订
(5)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接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史实的议论是
A.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
D.他是没有地方可逃
2、猜历史人物
①正义的回答
②身体好才能工作好
3、对号入座
请你在“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一表中填入相应内容
【板书设计】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时代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
代表人物: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或资产阶级改良派)揭开序幕:1895年春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公车上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运动的发展:严复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的观点,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是中国西学之第一人。

①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
定国是”诏书
②内容:经济: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训练新式陆海运动的高潮:百日维新军。

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废除无用
的官职。

文化教育:创办报刊,兴办新式学堂培养
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③作用: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④失败的原因: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力量强
大,而维新派的力量太过弱小。

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之后,谭嗣同等人被捕牺牲,他就义之前,留下一首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