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养殖鱼类图片精品
福建常见淡水鱼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 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
其中纯淡水种类187 种,回游性鱼类15 种,河口性鱼类39 种。
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 种之多。
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现就部分种类简述如下:1. 中华鲟体呈梭形,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
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
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系国家2 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 胭脂鱼俗称雷公鱼。
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
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 级保护的珍稀动物。
分布于闽江中上游。
3. 鲥俗称鲥刺。
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
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
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4. 斑俗称油。
体呈长椭圆形。
生殖期亲鱼进河口产卵,该鱼含油脂较多,味鲜美。
分布于闽江口、九龙江口。
5. 风鲚俗称黄刺。
体侧扁而长,为常见的小型鱼类。
栖息于港湾和河口附近,见于沿海、闽江口、九龙江、晋江、木兰溪。
闽江最多。
6. 香鱼俗称溪鳁。
体窄长。
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秋冬季于中下游浅滩产卵。
肉细味美,具特殊香味。
分布于沿海、闽江、九龙江、交溪。
7. 花鳗鲡俗称鲈鳗、溪滑。
体重达30〜50千克,为大型经济鱼类。
栖于山涧、溪流和水库的乱石洞穴中,主食动物性食料,营养丰富。
各江河水域均有分布。
此外,福州鳗鲡、短头鳗鲡和乌耳鳗鲡均为福建省特有种。
8. 青鱼俗称乌溜草。
栖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蚬、蚌等。
为国内传统淡水养殖四大鱼类之一。
9. 草鱼俗称鲩、草鲩。
生活于水体中上层。
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为省主要的养殖鱼类10. 长江体长,侧扁。
温水性鱼类。
分布于闽江上游山区的冷水涧中,是该鱼分布纬度最低的记录。
图片暂缺11. 赤眼鳟俗称红目鲀。
形态与草鱼相似。
主要栖于静水或流速较缓的水域,省内各水系均有分布。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
40种鱼类名字及图片一、鲫鱼(鲫壳、刀子鱼)鲫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鲫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鲫瓜子、土鲫、鲫壳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均有分布,杂食性,喜群集而行、择食而居,主要以水生植物、藻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为食。
二、鲤鱼(鲤拐子、鲤子)鲤鱼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为鲤科鲤属淡水鱼类的统称,俗称鲤拐子、鲤子、红尾子等,因鳞有十字纹理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杂食性,荤素兼食,饵谱广泛,觅食时常像猪一样拱食泥土中的种子、虫卵等。
三、草鱼(草鲩、白鲩)草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草鱼属淡水鱼类,俗称油鲩、草鲩、白鲩等,因主要以水草为食而得名,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或养殖,草食性,常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喜居于水体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四、青鱼(乌混、螺蛳青)青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青鱼属淡水鱼类,俗称乌混、黑混、乌青等,因喜食螺蛳亦称螺蛳青、螺蛳混,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最常见,肉食性,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主要以螺蛳、蚌、蚬、蛤等软体动物为食。
五、鳊鱼(长身鳊、长春鳊)鳊鱼是我国特有的鱼类,俗称长身鳊、油鳊、长春鳊等,狭义上的鳊鱼主要指鲤科鳊属鱼类,而广义上的鳊鱼则还包括三角鲂、团头鲂等鲤科鲂属鱼类,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最常见,草食性,主要以藻类及水生植物为食。
六、鲢鱼(白鲢、水鲢)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鲢属淡水鱼类,俗称白鲢、跳鲢、水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七、鳙鱼(花鲢、胖头鱼)鲢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为鲤科鳙属淡水鱼类,俗称花鲢、胖头鱼、黑鲢等,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长江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常见,滤食性,常栖息在水体中上层,靠鳃的特殊结构滤食水中的浮游生物。
福建常见淡水鱼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29.5%。
其中纯淡水种类187种,回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39种。
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种之多。
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现就部分种类简述如下:1.中华鲟体呈梭形,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
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
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胭脂鱼俗称雷公鱼。
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
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
分布于闽江中上游。
1 / 24.3.鲥俗称鲥刺。
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
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
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2 / 244.斑俗称油。
体呈长椭圆形。
生殖期亲鱼进河口产卵,该鱼含油脂较多,味鲜美。
分布于闽江口、九龙江口。
5.风鲚俗称黄刺。
体侧扁而长,为常见的小型鱼类。
栖息于港湾和河口附近,见于沿海、闽江口、九龙江、晋江、木兰溪。
闽江最多。
3 / 246.香鱼俗称溪鳁。
体窄长。
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秋冬季于中下游浅滩产卵。
肉细味美,具特殊香味。
分布于沿海、闽江、九龙江、交溪。
7.花鳗鲡俗称鲈鳗、溪滑。
体重达30~50千克,为大型经济鱼类。
栖于山涧、溪流和水库的乱石洞穴中,主食动物性食料,营养丰富。
各江河水域均有分布。
4 / 24.此外,福州鳗鲡、短头鳗鲡和乌耳鳗鲡均为福建省特有种。
8.青鱼俗称乌溜草。
栖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蚬、蚌等。
为国内传统淡水养殖四大鱼类之一。
9.草鱼俗称鲩、草鲩。
生活于水体中上层。
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为省主要的养殖鱼类。
10.长江体长,侧扁。
温水性鱼类。
分布于闽江上游山区的冷水涧中,是该鱼分布纬度最低的记录。
图片暂缺11.赤眼鳟俗称红目鲀。
形态与草鱼相似。
主要栖于静水或流速较缓的水域,省内各水系均有分布。
常见鱼类
草鱼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中文学名:草鱼别称: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苞、草根(东北)、混子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辐鳍鱼纲目:鲤形目科:鲤科亚科:雅罗鱼亚科分布区域: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简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
英文名:Grass carp 。
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的唯一种。
又称白鲩,草根鱼,厚鱼。
体略呈圆筒形,头部稍平扁,尾部侧扁;口呈弧形,无须;上颌略长于下颌;体呈浅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灰白,胸、腹鳍略带灰黄,其他各鳍浅灰色(见图)。
为中国东部广西至黑龙江等平原地区的特有鱼类。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中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中最负盛名者当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鲢(Hypophthalmictu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等世界著名的“四大家鱼”,虽均为我国特有鱼类,而草鱼以其独特的食性和觅食手段而被当做拓荒者而移植至世界各地。
福建常见淡水鱼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29.5%。
其中纯淡水种类187种,回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39种。
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种之多。
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现就部分种类简述如下:1.中华鲟体呈梭形,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
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
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胭脂鱼俗称雷公鱼。
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
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
分布于闽江中上游。
3.鲥俗称鲥刺。
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
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
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4.斑俗称油。
体呈长椭圆形。
生殖期亲鱼进河口产卵,该鱼含油脂较多,味鲜美。
分布于闽江口、九龙江口。
5.风鲚俗称黄刺。
体侧扁而长,为常见的小型鱼类。
栖息于港湾和河口附近,见于沿海、闽江口、九龙江、晋江、木兰溪。
闽江最多。
6.香鱼俗称溪鳁。
体窄长。
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秋冬季于中下游浅滩产卵。
肉细味美,具特殊香味。
分布于沿海、闽江、九龙江、交溪。
7.花鳗鲡俗称鲈鳗、溪滑。
体重达30~50千克,为大型经济鱼类。
栖于山涧、溪流和水库的乱石洞穴中,主食动物性食料,营养丰富。
各江河水域均有分布。
此外,福州鳗鲡、短头鳗鲡和乌耳鳗鲡均为福建省特有种。
8.青鱼俗称乌溜草。
栖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蚬、蚌等。
为国内传统淡水养殖四大鱼类之一。
9.草鱼俗称鲩、草鲩。
生活于水体中上层。
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为省主要的养殖鱼类。
10.长江体长,侧扁。
温水性鱼类。
分布于闽江上游山区的冷水涧中,是该鱼分布纬度最低的记录。
图片暂缺11.赤眼鳟俗称红目鲀。
形态与草鱼相似。
主要栖于静水或流速较缓的水域,省内各水系均有分布。
食物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为主。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及经济价值
全国五十种淡水鱼类图文介绍及经济价值我国的鱼类种类很多资源丰富,其中一些鱼经济价值高于一般的鱼类,所以成为人工养殖的经济鱼类。
一、大眼红鲌鲤科 Erythroculter hypselonotus (Lin) (大眼、凹颈、翘鼻)体侧扁,头背面平,头后背部显著隆起。
腹棱自腹鳍基至肛门。
口上位,下颚突出并上翘,口裂与体纵轴近垂直。
眼大,头长约位眼径的3倍。
无须。
侧线微下弯,侧线鳞60-66。
背鳍硬刺光滑、粗壮;臀鳍基部甚长。
栖息在江河缓流的中上层。
性凶猛,以小鱼为食。
分布于珠江水系。
二、尖鳍鲤鲤科 Cyprinus acutidorsalis Wang (海鲤)体极高,背部显著隆起,而后急剧下斜。
头短。
口端位。
须两对,吻须甚短。
必、臀鳍具带锯齿的强刺。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起点位置后于腹鳍基部;胸鳍末端不达腹鳍。
尾柄长高相等。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口。
主食底栖生物。
2-3月产卵,粘附于水草上孵化。
常见体重0.5Kg。
肉肥嫩,味佳,为群众喜爱的上等鱼。
分布于海南岛各水系及广西钦江的下游。
三、乌原鲤鲤科 Procypris merus Lin (乌鲤、乌钩、墨鲤、黑鲤)体侧扁,成长菱形,背部隆起身高。
头较小。
口端位。
唇很厚,具明显小乳突。
须两对,较长。
背、臀鳍硬刺强壮,后缘带锯齿。
背鳍外缘明显内凹;胸鳍末端超过腹鳍起点。
中下层鱼类。
栖息于江河深潭。
杂食,以底栖生物为主。
生殖期11月至年1月,分批产卵。
常见体重0.5-1Kg,最大7Kg.肉鲜美可口,为上等食用鱼类。
分布于西江水系。
四、裸腹重唇鱼鲤科Diptychus Kaznakovi (Nikolsky)(花鱼)体长,近圆筒形。
头锥形,吻突出。
口下位,马蹄形。
下颌无锐利角质。
唇极发达,下唇侧叶极宽厚,前部相连,唇后沟连续。
须一对,位于口角,末端达前鳃盖骨。
体被细鳞,胸腹部裸露,侧线上鳞30枚左右。
具臀鳞。
被鳍不分枝鳍条为光滑软刺;腹鳍起点在背鳍基部中央的下方。
海南常见海鱼品种
海南常见海鱼品种黑棘鲷,又称黑鲷,海钓最常见的目标鱼,俗名乌格、黑格、厚唇,海鲋、青鳞加吉、青郎、乌颊、牛屎鱲、乌翅、黑加吉、黑立、海鲫、铜盆鱼等。
是辐鳍鱼纲鲈形目鲷科的其中一种。
本鱼分布于西太平洋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中国东海、香港等海域。
本鱼体侧扁,背缘弯曲,腹缘较平。
背鳍单一,硬棘强大,与软条间缺刻不明显。
侧线上方至背鳍硬棘中央部位有鳞片7~8枚,侧线起点有一不规则黑斑。
体侧并有若干黑色纵带。
背鳍硬棘11~12枚,软条11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枚。
侧线鳞片数48~ 56枚。
体长可达50厘米。
本鱼属于热带、温带沿岸杂食性底栖鱼类,为广温、广盐性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质水域,有时会进入河口内湾。
幼鱼期全为雄性,到3~4年生才转变成雌性。
春季到初秋为其产卵期。
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强。
黑鲷的一种,黑沙立黑鲷也分黑沙立、白腊与黑牛之说,这一条广东人称黑牛,或称牛屎立大白腊黄花鱼的兄弟大白姑鱼,也叫日本白姑鱼大头叫姑鱼皮氏叫姑鱼俗名:黑鮸、加网白叫姑鱼红牙,石首科,与黄花、叫姑鱼同科钝头叫姑鱼(团头叫姑鱼)俗名:黑加网道氏叫姑鱼(湾叫姑鱼)俗名:春子沙钻沙钻台湾人统计大概有35种之多,在北海常见的有两种,即是多鳞鱚和斑鱚(也叫杂色鱚),背部青色的为多鳞鱚,有花纹的叫斑鱚,还有一种金线鱚,但少见金线鱚多鳞鱚多鳞鱚的背斑鱚,这是我在螺棚钓的褐菖鲉褐菖鲉,海口最常见,被叫做石狗公(也有叫石头公,石九公)鯻鱼,多叫北立弓,町公,“沙牯头”,台湾叫花身鸡鱼,也叫茂公鱼,唱歌婆,硬头浪,花甲,打烂碟,细分鯻鱼又分几种,分别是细鳞鯻,突吻鯻,六带牙鯻,四带牙鯻,最上面这条细鳞鯻就是我们常常钓获的那种细鳞鯻突吻鯻六带牙鯻四带牙鯻把真鲷和二长棘鲷放在一起比较一下是有意义的,因为真鲷幼鱼和小一点的二长棘鲷粗看上去几乎没有区别,只有通过背上有没有那两根长棘才能分辨出来。
我在北海钓到的巴掌大的红腊里面其实经常是两种鱼都有。
常见鱼类(图文精选)
四大家鱼一、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
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混子、黑青鱼等。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
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宜虚劳、风虚头痛、肝阳上亢高血压、头痛、久疟、心血管病人。
鱼胆有毒不能吃;二、鲢鱼鲢鱼(Chub)又叫白鲢、水鲢、跳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是著名的四大家鱼之一。
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
头较大。
眼睛位置很低。
鳞片细小。
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
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
各鳍色灰白。
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性急躁,善跳跃。
鲢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
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
鲢鱼属中上层鱼。
春夏秋三季,绝大多数时间在水域的中上层游动觅食,冬季则潜至深水越冬。
鲢鱼能提供丰富的胶质蛋白,即能健身,又能美容,是女性滋养肌肤的理想食品。
它对皮肤粗糙、脱屑、头发干脆易脱落等症均有疗效,是女性美容不可忽视的佳肴。
为温中补气、暖胃、泽肌肤的养生食品,适用于脾胃虚寒体质、溏便、皮肤干燥者,也可用于脾胃气虚所致的乳少等症。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蕴热者不宜食用;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者应忌食。
三、青鱼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青鱼又称鲭、乌鲭、青鲩、溜子。
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
福建常见淡水鱼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29.5%。
其中纯淡水种类187种, 回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39种。
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种之多。
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现就部分种类简述如下:1.中华鲟体呈梭形,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
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
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 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胭脂鱼俗称雷公鱼。
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
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
分布于闽江中上游3.鲥俗称鲥刺。
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
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4.斑俗称油。
体呈长椭圆形。
生殖期亲鱼进河口产卵,该鱼含油脂较多,味鲜美。
分布于闽江口、九龙江口。
5.风鲚俗称黄刺。
体侧扁而长,为常见的小型鱼类。
栖息于港湾和河口附近,见于沿海、闽江口、九龙江、晋江、木兰溪。
闽江最多。
6.香鱼俗称溪鳁。
体窄长。
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秋冬季于中下游浅滩产卵。
肉细味美,具特殊香味。
分布于沿海、闽江、九龙江、交溪。
7.花鳗鲡俗称鲈鳗、溪滑。
体重达30〜50千克,为大型经济鱼类。
栖于山涧、溪流和水库的乱石洞穴中,主食动物性食料,营养丰富。
各江河水域均有分布。
此外,福州鳗鲡、短头鳗鲡和乌耳鳗鲡均为福建省特有种。
8•青鱼俗称乌溜草。
栖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蚬、蚌等。
为国内传统淡水养殖四大鱼类之一。
9•草鱼俗称鲩、草鲩。
生活于水体中上层。
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为省主要的养殖鱼类。
10.长江体长,侧扁。
温水性鱼类。
分布于闽江上游山区的冷水涧中,是该鱼分布纬度最低的记录。
图片暂缺11.赤眼鳟俗称红目鲀。
形态与草鱼相似。
主要栖于静水或流速较缓的水域,省内各水系均有分布。
食物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为主。
罗非鱼养殖主要种类(附图)
罗非鱼养殖或制种利用的主要种类张海明罗非鱼属鲈形目(Perciformes)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鱼类,约有近百种,主要分布于非洲。
目前国内外主要养殖或利用的只有10余种,在中国主要有以下几种:1.莫桑比克罗非鱼(O.mossambicus)(图1):莫桑比克罗非鱼原产于非洲莫桑比克到纳塔尔等地。
1956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又称越南鱼,为我国最早引进的罗非鱼。
莫桑比克罗非鱼虽繁殖力和适应能力强,但其个体小、卖价低及抗寒能力差,已无人养殖,仅用于杂交制种。
2.尼罗罗非鱼(O. niloticus )(图2):上世纪七十年代从苏丹引进。
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厚、肥满度较高、肉味鲜美、商品卖相好及食性杂、耗饲料低、疾病少等一系列优点,尼罗罗非鱼曾是奥尼罗非鱼推广前的主养品种,在我国南方各省普遍饲养,深受群众喜爱,在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抗寒能力不强。
1994年,从国际水生生物管理中心(ICLARM)引进的吉富罗非鱼(图3),是由埃及、加纳、肯尼亚、塞内加尔四个非洲尼罗罗非鱼品系和以色列、新加坡、泰国、我国台湾四个亚洲尼罗罗非鱼品系,経综合和逐代选育获得,因此是尼罗罗非鱼品系。
现在中国的吉富罗非鱼有“吉富”、“新吉富”、“吉诺玛”等。
由于吉富罗非鱼抢食力强,生长快,比尼罗罗非鱼快25-30%,比奥尼鱼快20%以上,当年苗当年可长到800g以上,使它在近10年内成为中国罗非鱼养殖的首选。
但吉富鱼的抗病力差(养殖成活奥尼鱼相比率低20%),运输中易受伤,雄性率低(50%),耐低氧力差及抗逆(抗寒、抗病)性不好,将会限制其日后的发展。
罗非鱼养殖或制种利用的主要种类图1莫桑比克罗非鱼2尼罗罗非鱼3吉富罗非鱼3.奥利亚罗非鱼 (O .aureus )(图4):亦叫蓝罗非鱼,原产于西非尼罗河下游和以色列等地。
1981年、1983年相间从我国台湾和美国引进。
除生长速度稍低于尼罗罗非鱼外,其形态、习性等与尼罗罗非鱼颇为相似。
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
国内名贵优良肉食性淡水养殖鱼类(可驯化吃食冰鲜鱼块或配合饲料)1、翘嘴红鲌:生活习性:中、上层大型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拉网时可“飞”越1米多高的屏障。
野生成鱼经驯养培育为成熟亲鱼后,人工繁殖出来的子一代原种鱼苗,野性大减,成鱼完全能以活鱼状态进入市场。
生存环境:广温性鱼类,生存水温0~38℃,撮食水温3~36℃,最适水温15~32℃,最佳生长水温18~30℃;翘嘴红鲌适应性与抗病力极强,生存水体能大能小,湖泊、水库、精养鱼池、水泥池、网箱都可以饲养。
抗逆性强,病害少,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鱼即使缺氧浮头而死,翘嘴红鲌也不一定死。
水体溶氧高,能提高饵料利用率、加快生长速度,可增加养殖密度与增强抗病能力。
适合水深0.5~10米,水质清新,透明度在25~30厘米,水体酸碱度pH值6.5~8.5之间的水体。
生长特性:生长迅速,体型较大,最大个体可达30斤以上,常见野生个体2~20斤,人工养殖的鱼苗,一周年可达1.2~2斤,两周年可达4~6斤。
苗期至体重2两期间生长较慢,2~4两期间生长稍快,4~6两期间生长较快,6两~5斤期间生长最快,6斤以上生长速度逐渐降低。
同一批翘嘴红鲌鱼苗,其生长速度相对一致,雌雄鱼常年摄食(含严冬季节),个体差别不大,雌鱼在繁殖季节,也照常摄食,其生长速度不会因繁殖而减慢。
食物食性:以活鱼为主食,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虫为主食,1两以上主要吞食小鱼小虾,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
人工繁殖出来的原种鱼苗,从内营养时期转向外营养时期开始,一直到商品鱼出售,全过程均可投喂人工饲料。
如豆浆、黄粉、鳗料、蚕蛹粉、花生麸、黄豆饼或鱼糜、鱼浆、鱼粒等。
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价人工配合饲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红萍、嫩草、嫩菜等。
经重新驯化,可重新吃活鱼。
投喂优质人工饲料与投喂活鱼的生长速度无差别。
经济价值:淡水水产品中一种高档的经济鱼类,个体大、生长快、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鱼中上品。
常见养殖鱼类
乌鳢
• • 乌鳢又称乌鱼、蛇皮鱼、食人鱼、财鱼 等多种名字。 鱼体圆长,口大牙利,性凶猛,一身黝 黑形似蛇皮的图案,身上有黑白相间的 花纹,一对突出、发光的小眼,由于各 地水色不同,使黑鱼体色稍有差异。 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 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 鳔单室,细长,前端圆形,末端较尖, 延至臀鳍基底上方。黑鱼是营底栖性鱼 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 静水或微流水中。 乌鳢的摄食量大,往往能吞食其体长一 半左右的活饵,胃的最大容量可达其体 重的60%上下。
•
•
罗非鱼
• • • • • • 罗非鱼,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丽鲷科,丽鲷属。 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 耐低氧:罗非鱼耐低氧能力很强,窒息点为0.07-0.23毫克/升,水中溶氧1.6毫 克/升时,罗非鱼仍能生活和繁殖。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生长不受影响。 不耐低高温:罗非鱼的生存温度范围为15-35℃。当水温低于15℃时,罗非鱼 处于休眠状态。罗非鱼最高临界温度约40℃-41℃,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8℃- 32℃,罗非鱼繁殖温度在20℃以上。 繁殖力强:罗非鱼性成熟早,罗非鱼6个月即达性成熟, 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池塘中的罗非鱼,消化道内含物 大部分是有机碎屑及其他植物性饲料(如水草类、商品饲料等等),其次是浮 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少量底栖动物。
• •
•
鳜鱼
•
•
•
鳜鱼,又名桂花鱼、鲈桂。在鱼类分类学上属属鲈形目,鮨 科,鳜亚科,鳜属。 身长扁圆,尖头,大嘴,大眼,体青果绿色带金属光泽,体 侧有不规则的花黑斑点,小细鳞,背鳍前半部为硬棘且有毒 素,后半部为软条 鱼是典型的肉食性鱼类,性凶猛。刚从鱼卵中孵化出的鳌花 鱼苗就以别种鱼苗为食。成鱼扑食的对象,主要是一些经济 价值不大的小型鱼类、小虾和小甲壳动物。
淡水鱼类常见养殖物种
1.青鱼学名:Mylopharyngodon piceus俗名:黑鲩、螺蛳青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与草鱼相比,青鱼呈青黑色,颜色较深。
(图片来源于网络)2.草鱼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a俗名:草根、鲩、鯶子、草青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体棕黄色,每一鳞片有黑色边缘,使全身构成网纹状。
(图片来源于网络)淡水鱼类常见养殖物种3.鲢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俗名:鲢子、白鲢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与鳙鱼相比,鲢的头较小,身体颜色是银白色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4.鳙学名: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俗名:花鲢、胖头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与鲢鱼相比,鳙鱼头较大,身体颜色比较深,而且还有一些斑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5.鲤学名:Cyprinus carpio 俗名:鲤拐子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须2对,与鲫鱼相比,鲤鱼体形较大较长,背略隆起,嘴上有须,鳞片大且紧。
(图片来源于网络)6.大头鲤学名:Cyprinus pellegrini 俗名:柏氏鲤用途:食用、药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与鲤(Cyprinus carpio )相比,头部较宽大。
(图片来源于网络)7.春鲤学名:Cyprinus longipectoralis 俗名:春鱼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与鲤鱼相比,春鲤头较窄,吻尖较长;体较长且侧扁。
(图片来源于网络)8.尖鳍鲤学名:Cyprinus acutidorsalis 俗名:海鲤用途:食用区别于相近种的典型形态特征:海鲤体侧扁面高,呈菱形,像高背银鲫(故原产地义称海鲫)。
体背部青灰,腹部银白色。
大部分鳍条呈青灰色。
与鲤鱼的体色和体形有较为显著的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9.鲫学名:Carassius auratus俗名:鲫鱼、喜头、鲫瓜子、金鲫,金鱼大部分是鲫。
常见养殖鱼类图片
三角鲂
取卵
室内孵化池
孵 化 管 理
黄颡鱼的受精卵
黄颡鱼的坏卵
鱼苗
鱼苗摄食
鱼苗
夏花鱼苗
捕捞鱼苗
鱼苗暂养池
装鱼苗
充氧气
封袋
待运鱼苗
泥鳅
黄鳝
黄鳝辨雌雄
鳗鲡
史氏鲟
史氏鲟幼苗
中华鲟
美国金鲟
鲈鱼
加州鲈
条纹鲈
杂交鲈
牙鲆
养殖中的牙鲆
小黄鱼
大黄鱼
河鲀
鲻鱼
真鲷
黑鳍大眼鲷
长尾大眼鲷
鲑鱼
虹鳟
虹鳟鱼肉
大马哈鱼
二、繁殖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简明 扼要地阐述你的观点
雄性罗非鱼性腺
雌性罗非鱼性腺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一、常见养殖鱼类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鲤鱼
青海湖裸鲤
青鱼
草鱼
鲢
鳙(花鲢)
斑鳜
长体鳜
乌鳢
中华乌塘鳢
月鳢
鳡鱼
三角鲂
武昌鱼(团头鲂)
香鱼
香鱼
池沼公鱼
大银鱼
鲶
南方大口鲶
兰州鲶
越鲶(山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黄颡鱼
长吻鮠
长吻鮠
福建常见淡水鱼
福建淡水鱼类共有241种,占全省鱼类总数的29.5%。
其中纯淡水种类187种,回游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39种。
福建淡水鱼类资源丰富,仅特有种类就占14种之多。
福建省的中华鲟和胭脂鱼均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
现就部分种类简述如下:1.中华鲟体呈梭形,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
平时栖于近海,春夏生活于河口,秋季生殖季节亲鱼成批上溯长江、西江上游产卵。
该种为大型经济鱼类,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见于福建沿海。
2.胭脂鱼俗称雷公鱼。
体侧扁,背部隆起,成熟个体呈胭脂红色。
为江河中下层鱼类,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及藻类,大者重达30余千克,系国家2级保护的珍稀动物。
分布于闽江中上游。
3.鲥俗称鲥刺。
体呈长椭圆形,有回游习性,生殖季节亲鱼入闽江口产卵。
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素被誉为名贵的食用鱼。
分布于沿海及闽江口。
4.斑俗称油。
体呈长椭圆形。
生殖期亲鱼进河口产卵,该鱼含油脂较多,味鲜美。
分布于闽江口、九龙江口。
5.风鲚俗称黄刺。
体侧扁而长,为常见的小型鱼类。
栖息于港湾和河口附近,见于沿海、闽江口、九龙江、晋江、木兰溪。
闽江最多。
6.香鱼俗称溪鳁。
体窄长。
为溯河产卵的回游性鱼类,秋冬季于中下游浅滩产卵。
肉细味美,具特殊香味。
分布于沿海、闽江、九龙江、交溪。
7.花鳗鲡俗称鲈鳗、溪滑。
体重达30~50千克,为大型经济鱼类。
栖于山涧、溪流和水库的乱石洞穴中,主食动物性食料,营养丰富。
各江河水域均有分布。
此外,福州鳗鲡、短头鳗鲡和乌耳鳗鲡均为福建省特有种。
8.青鱼俗称乌溜草。
栖于水体中下层,主食螺、蚬、蚌等。
为国内传统淡水养殖四大鱼类之一。
9.草鱼俗称鲩、草鲩。
生活于水体中上层。
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为省主要的养殖鱼类。
10.长江体长,侧扁。
温水性鱼类。
分布于闽江上游山区的冷水涧中,是该鱼分布纬度最低的记录。
图片暂缺11.赤眼鳟俗称红目鲀。
形态与草鱼相似。
主要栖于静水或流速较缓的水域,省内各水系均有分布。
食物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