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乡土地理选修小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乡土地理

之——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城市精神

长沙,又称“星城”。中国湖南省的省会,地处湖南东部偏北。长沙有文字可考的历史3000多年,因屈原和贾谊的影响而被称为“屈贾之乡”。长沙又称“楚汉名城”,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蕴,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

长沙是毛泽东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有刘少奇、胡耀邦、朱镕基的旧居,被誉为“革命的摇篮、伟人的故里”。而活力四射的酒吧、歌厅文化以及声名鹊起的电视湘军,更让长沙成为了“娱乐之城”的代名词。

城市精神是城市理念的核心。一个城市的精神是这个城市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长沙是历史文化名城,是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千百年来,长沙人民在湖湘文化的熏陶和革命精神的鼓舞下,养成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追求真理、刻苦学习、雷厉风行、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文化心理。

长沙,山水洲城,钟灵毓秀;长沙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既然是“敢为人先”,必然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开拓创新,如若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何先之有?

“心忧天下”说的世界观问题,体现了从屈原、贾谊到杜甫、柳宗元,一直到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历代先贤英烈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乐观、生死观,左宗棠曾说过“身无半亩,心忧天下”,毛泽东也说过“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话。至于“敢为人先”,

则是方法论的问题,古城长沙,在建设现代文明的历程中,仍要“敢为人先”,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敢争天下第一,敢于担当天下大任。

1995年时任省人大副主任的董志文选用语“心忧天下、敢为人先”,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不正是最合适的“长沙精神”概括表述么?“心忧天下”:突出表现的是长沙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忧患精神,左宗棠在家治学、毛泽东在长沙求学时,都曾以此自勉。用今天的语言来解读,就是天下意识、大局意识;“敢为人先”:突出表现的是长沙人积极进取、不怕鬼、不信邪、霸得蛮的大无畏精神。正因为如此,近代戊戌维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革命,长沙人均能开风气之先。用今天的话来解读,就是改革创新、开拓进取。这两句话精炼简洁,朗朗上口,铿锵有力,非常典型又十分恰当和准确地概括表述了“长沙精神”。

于是,“心忧天下、敢为人先”作为城市精神选用语在社会各届和广大市民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同。这两句话概括性很强,概括表述了长沙人的主要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千百年来,一直在长沙人中代代相传,塑造着长沙人的社会形象。今天,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品格,将重塑长沙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社会形象,并引导和激励全市人民热爱长沙、建设长沙,为长沙的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最终,“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被广大市民选定为“长沙精神”。“长沙精神”一经推出,立刻为全体市民所接受和传颂。

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事是,2002年10月22日,他陪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记者采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采访过程中忽然谈到“长沙精神”,袁隆平说:“我是江西人,上世纪50年代来到长沙,我那儿子却从来就说他是长沙人。尤其是一说起‘心忧天下,敢为

人先’的‘长沙精神’,那种光荣和自豪不得了。我呢,来到长沙也有50年了,非常认同‘长沙精神’,我就是希望能够在我的有生之年,把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人民。”

不但袁隆平等一大批学者专家认同“长沙精神”,长沙的年轻人,还有一些小学生,总不由自主提到长沙精神“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甚至写到他们的作文中。“长沙精神”已成为长沙城广为人知、普遍认同的共同的城市精神,长沙市民的广泛认同又丰富和发展了这种“城市精神”

“长沙精神”当然体现在长沙杰出的人物形象中。长沙人开始全面解读“野火湖湘、霸蛮之邦”里的长沙人、湖南人的文化精神,是从上世纪80年代慢慢开始的。

在长沙市地名普查初,1981年9月21日,长沙最繁华的主干道大庆路恢复为黄兴路,大寨路恢复蔡锷路。同日,这两条马路在主干道十字路口竖起10块醒目的黄兴路、蔡锷路新路牌,沿线开始更换新门牌。

黄兴和蔡锷均为湖南籍名人,都曾住在长沙,是辛亥革命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前,程潜任湖南省主席时,将南正街和伯陵路分别更名为黄兴路、蔡锷路。解放后这两条路一直沿用到1971年,为国内外所熟悉,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在十年内乱中,这两条路被分别改名大庆路和大寨路。

粉碎“四人帮”后,各界群众纷纷要求恢复黄兴路、蔡锷路的路名。1981年,为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恢复黄兴路和蔡锷路,这是长沙市在改革开放后,最先恢复原名的两条街道。

长沙地名从这时开始,再次继续承载本土的历史文化,焕发迷人的城市史光彩,并出现在时代和世人的面前。不少人发现,屈原、贾谊、辛追、定王刘发、孙权、关羽、杜甫、柳宗元、朱熹、张栻、辛弃疾、曾国藩、左宗棠、谭嗣同、梁启超、秋瑾、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都与这座城市相关,都与这座城市的市民居住在同一座城市当中。

1981年长沙地名普查,获得的成果之一,就是长沙有了第一部关于街巷地名的最权威工具书——《长沙市地名录》,此后,长沙老街、长沙老建筑、长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等工作即沿着1980年代初长沙地名普查工作的道路走向深入。“长沙精神”也从与市民最贴近的街巷研究中,直达长沙人的心灵。

以岳麓山为主轴的文明华盖荫庇着这个古老的城市;天心阁的沧桑把三百年城南旧事娓娓道来;开福寺的香火已飘渺了百年;火宫殿的热闹叙说着昔日的繁华竞逐;太平街的青砖绿瓦把太平盛世描画;定王台百里书市墨香缭绕、百转千回;屈贾祠堂里埋藏着的湖湘文化的基因密码,解读出常年不变的人文理念;马王堆汉妃子已等待了千年,惜今还亲触着湖湘土地上的巨大变迁。岳麓书院的门庭古朴幽深,文明在此播种慧根,泽被万世,苔痕阶绿旁,无数革命志士的身影和话语,汇成了墓志铭,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奏响了奋进的号角,给湖湘文化途上一抹红色底蕴;而橘子洲头,犹如这把文明华盖的手把,顶着一座伟岸的灯塔,潋滟着湘江的碧波更加清澈而一往无前,砥柱中流,指向大海的方向。

如此一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这番豪言壮语落在长沙肩头,犹如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为楚有才,于斯为甚”悬至于岳麓书院的匾牌,名副其实,无可非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