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制作过程中的水分离泄
豆腐加工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豆腐加工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一、豆腐加工废水特点1、豆腐、豆腐干加工基本上是大豆经浸泡后磨浆,经离心、加热后,利用卤水提取蛋白质后,剩下的黄水被视为废水白白排放掉,其资源利用率极低,综合效益很差,而且还造成严重污染。
其实黄水里面还含有乳清蛋白和大豆低聚糖,而食品和保健品中不少添加成分均来自乳清蛋白和低聚糖。
2、豆腐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废水水量在豆腐生产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主要来源于水洗、浸泡和压滤过程,另有部分冲洗水废水。
各股废水的水量和浓度会随着生产工艺、产品类别、生产习惯等的不同而不同。
我国的豆腐产量大,由豆腐生产而排放大量的废水,废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浓度高,对水环境污染严重,现在还没有很好的、专门化的处理技术,对此进行厌氧技术。
采用厌氧为主的技术,处理豆腐废水,COD去除率高,操作管理简便,运行费用低,将是一种处理豆腐废水的首要选择技术。
二、豆腐加工废水处理工艺1、水解调节池。
该工程水解调节池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为L ×B×H=10m×6m×5m。
水力停留时间3h。
水解调节池前部用挡板隔开,用以隔除浮渣、浮油,大颗粒泥砂等固体物沉淀,从而在提高水质的同时调节水量,调节池后半部分主要用于水解酸化,提高污水可生化性,降低污水的后继处理难度。
不设格栅和污泥处理装置,调节池内的污泥、泥砂等固体废物由环卫车定期清理(每次半年至1年),从而节省造价。
2、生物接触氧化池。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尺寸为L×B×H=10m×4.5m×5m。
水力停留时间4h,采用水下射流式曝气机曝气,运行时,不发出噪声,无噪声污染。
池内架设半软性填料,池顶设盖板密闭,用臭气吸附管收集臭气后通过雨水管排出。
污水经过水解调节池进行除油、除渣处理后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大量微生物附着在生物填料上进行新陈代谢,从而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同时生物膜内层的部分微生物进行厌氧反应,可部分脱N除P。
制作豆腐全过程
制作豆腐全过程
1、准备200g黄豆或黑豆,挑选出发霉发烂的黄豆粒,清洗干净,浸泡一夜,浸泡到黄豆粒都胖乎乎的,天比较热的地方,可以放冰箱冷藏浸泡,防止把黄豆泡馊。
2、黄豆泡好之后,捞出沥干水分,放入破壁机中,加入1000毫升清水,磨成生豆浆,可以多磨几遍,这样更细腻,磨好之后用纱布过滤到大锅中,豆渣可以炒食、加面粉摊饼吃。
3、再往豆浆中加入1500毫升清水,搅拌均匀。
200g黄豆一共加入了2500毫升清水。
4、大火烧开之后,转小火煮5分钟,把豆浆煮至彻底熟透,然后关火自然冷却2分钟。
5、小碗中加入20g白醋,再加50g清水稀释一下。
再用勺子分三次,慢慢划圈放入豆浆中。
6、醋水全部倒进去之后,静置3分钟到5分钟,就可以看到豆浆变成豆花了。
这个豆花可以加点白糖吃。
7、当看到豆花和水完全分离时,用漏网隔开,把里面的清水捞出来。
8、再准备一个有空的容器,蒸屉或豆腐盒等,中间铺上干净的纱布,把豆花全部倒入模具中,用纱布包起来,上面压上平整的重物,下面架空让水可以流出去。
压30分钟,想吃嫩的可以减少时间。
9、压好之后切成小块,我们的豆腐就做好了。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是一种食品,由黄豆或大豆浆经过凝固加工而成。
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选料、浸泡、研磨、煮沸、凝固、压制和冷却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豆腐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首先是选料。
选取的黄豆应该色泽饱满,有光泽,完整而无损伤。
好的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利于豆腐的质地和口感。
然后是浸泡。
将选好的黄豆用清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8-10小时,以确保黄豆充分吸水,变得容易研磨。
接下来是研磨。
将浸泡好的黄豆放入石磨中,添加适量的清水一起研磨,直至形成细腻的豆浆。
黄豆研磨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研磨完成后,将豆浆倒入煮沸锅中。
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豆浆中的细菌,去除生豆浆的生味。
煮沸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温度约为80度。
然后是凝固。
将煮沸后的豆浆倒入凝固容器中,加入石膏或硫酸钙等凝固剂,并进行搅拌,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块状。
凝固的时间一般为30-40分钟。
凝固完成后,将凝固后的豆块(即豆腐)分成小块,分别放入豆腐花和豆腐皮的容器中,经过几小时的压制,使水分逐渐被挤出。
压制的过程中,水分逐渐排出,豆腐块逐渐凝固。
最后是冷却。
将压制好的豆腐块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即可食用。
以上就是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注意操作的技巧和时间控制,才能制作出色泽鲜美,质地细腻的豆腐。
生活中的分离案例
生活中的分离案例一、生活中混合物分离1、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
2、农村做豆腐常用纱布袋将豆腐渣与豆浆分离。
3、在淘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去除里面的砂子与空壳。
4、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逐渐吸出上层的油。
5、当铁屑和铜屑混在一起时,可用磁铁分离。
6、选绿豆的时候分离出被虫子咬坏的豆子。
7、常用倾倒法将汤中的固体与汤分离。
8、常用倾倒法将茶叶和茶水分离。
9、从沙子中分离出黄金。
二、生活中混合物提纯1、提取海带中的碘。
2、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和溴。
3、将粗盐变为精盐。
4、无水酒精的生产。
5、从面粉中提取出天然蛋白质,得到面筋。
6、地沟油回收后生产柴油。
蒸发提纯1、适合固液分离的体系。
比如乙醇和泥土杂质的分离;2、适合沸点相差大的体系分离。
比如甲醇和甲苯的分离;3、适合溶液体系的分离。
比如食盐溶液提取食盐,蔗糖溶液分离蔗糖。
蒸发原理蒸发通常是指通过加热使溶液中一部分溶剂汽化,以提高溶液中非挥发性组分的浓度(浓缩)或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结晶的过程。
通常,温度越高、液面暴露面积越大,蒸发速率越快;溶液表面的压强越低,蒸发速率越快。
主要因素:1、温度。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因为在任何温度下,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液体中总有一些速度较大的分子能够飞出液面脱离束缚而成为汽分子,所以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液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速度增大,从液面飞出去的分子数量就会增多,所以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得就越快2、液面表面积大小。
如果液体表面面积增大,处于液体表面附近的分子数目增加,因而在相同的时间里,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量就增多,所以液面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豆腐制作的各种技术
做豆腐技术与方法如下:
1、泡黄豆:豆腐的原料是黄豆,把豆子去壳洗净,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2、磨豆浆:豆子泡涨后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磨成生豆浆。
3、过滤:用特制的布袋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收紧袋口用力挤压,将豆浆榨出布袋,把豆渣和豆浆分离。
4、煮豆浆:生豆浆榨好后,放入锅内煮沸,边煮边撇去上面漂浮的泡沫,煮的温度保持在90-110℃之间。
5、点浆:煮好的豆浆需要点卤凝固,可以用盐卤点卤或石膏点卤,凝固后就是平常吃的豆腐脑。
6、压板成型:豆浆凝结成豆腐花后,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制模具里,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来,盖上木板压出水分,豆腐就做好了。
豆腐工艺流程
豆腐工艺流程
豆腐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制作的食品,其制作过程经过多个环节。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豆腐工艺流程:
1. 浸泡:将大豆浸泡在水中,时间一般为6-12个小时,目的是让大豆吸水膨胀。
2. 研磨: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研磨机中研磨成豆浆,这一步可以将大豆的蛋白质和油脂释放出来。
3. 过滤:将磨好的豆浆倒入滤网中进行过滤,去除大豆渣。
滤网一般是由细纱布制成,能够过滤掉大部分渣滓。
4. 煮沸:将过滤好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沸腾,这一步能够破坏大豆中的一些抗营养物质,并使豆浆更容易凝结。
5. 加凝剂:向煮沸的豆浆中加入凝剂,凝剂一般为石膏或者硫酸镁,能够促使豆浆凝结成块状。
6. 凝结:凝剂加入后,豆浆会逐渐凝结成一块块豆腐,这一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7. 切块:凝结好的豆腐可以用刀切成块状,根据需要可以切成不同大小的块。
8. 浸泡: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入冷水中浸泡,浸泡的目的是去除残留的凝剂和豆腥味。
9. 包装:经过浸泡后的豆腐可以进行包装,一般使用塑料薄膜或者盒装。
10. 保鲜:豆腐包装好后需要进行冷藏或者冷冻以延长保鲜期。
这只是豆腐制作的一个基本流程,实际的工艺流程还可能因地区和生产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豆腐的品质还会受到原料的质量、制作工艺的控制和调节等因素的影响。
豆腐制作是一个需要一定技巧和经验的过程,通过科学的制作工艺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以生产出口感细腻、营养丰富的豆腐产品。
豆腐加工厂废水工程方案
豆腐加工厂废水工程方案一、前言豆腐加工是我国传统的食品加工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豆腐加工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淀粉、脂肪及难以降解的有机物等,如果随意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因此,对豆腐加工厂废水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豆腐加工厂废水的特点,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可行的废水处理工程方案,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豆腐加工厂废水特点1. 产生量大:豆腐加工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含有大量的豆腐渣、豆腐皮及其他固体物质。
2. 污染程度高: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氨氮、悬浮物质和重金属,对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
3. 回收利用难度大:由于废水中的有机物质难以降解,除了难以处理之外,也难以回收利用。
4. 处理技术相对成熟:目前,已有多种处理废水的技术,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
三、豆腐加工厂废水工程方案1. 废水处理系统设计1.1 废水收集系统:在豆腐加工厂的各个环节设置废水收集设施,确保废水的及时收集。
1.2 废水初次处理:将豆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豆腐渣、豆腐皮等固体废物与废水分离处理,降低处理负荷。
1.3 废水预处理系统:利用沉淀池、格栅沉淀池进行固体沉淀处理,以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质。
1.4 废水进一步处理系统:采用生物处理工艺、超滤技术等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氨氮等污染物。
1.5 废水净化系统:最后采用活性炭吸附、紫外线消毒等技术,提高废水的净化度。
2. 废水回收利用系统设计在完成豆腐加工厂废水的初次处理之后,还可以对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脂肪、淀粉等进行进一步的利用,如生产有机肥料、生物燃气等。
3. 废水处理设备选型3.1 沉淀池、格栅沉淀池:适用于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杂质。
3.2 生物处理设备:如厌氧发酵池、好氧活性污泥池等,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3.3 膜过滤设备:如超滤膜、反渗透膜,用于去除废水中的色度物质、氨氮等。
豆腐制作的化学原理
豆腐制作的化学原理
做豆腐的化学原理:豆浆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由于蛋白质表面带有羧基和氨基,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带有同样电荷的胶状物,使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不能结合下沉.点卤水以后,由于卤水中有许多电解质,在水中形成许多正负离子,这样就破坏了排斥作用使蛋白质结合沉淀形成豆腐. 盐析:
1.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在乙酸的酯化反应中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使其分层现象更明显的过程.
2.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无机盐溶液后,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盐析,可复原.向某些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重金属盐,可以使蛋白质凝聚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作变性,性质改变,无法复原.
3.把动物脂肪或植物油与氢氧化钠按一定比例放在皂化锅内搅拌加热,反应后形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水形成混合物.往锅内加入食盐颗粒,搅拌、静置,使高级脂肪酸钠与甘油、水分离,浮在液面.。
制豆腐原理
制豆腐原理
豆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它的制作原理其实并不复杂。
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通过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将大豆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再经过凝固、压制等步骤,最终形成豆腐。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制豆腐的原理。
首先,制豆腐的第一步是将大豆浸泡。
大豆中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豆渣中,而
豆渣则包裹在大豆的皮膜中,因此需要将大豆浸泡一段时间,使得豆渣充分吸水膨胀,便于后续的蛋白质提取。
接着,经过浸泡的大豆需要磨浆。
磨浆的目的是将大豆打成细浆,使得豆渣与
豆浆充分混合,方便后续的蛋白质提取工作。
磨浆后的豆浆需要过滤,将豆渣和豆浆分离开来,得到纯净的豆浆。
然后,蛋白质提取是制豆腐的关键步骤。
豆浆中的蛋白质是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因此需要将豆浆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
这一步通常通过加热和凝固来实现,加热使得蛋白质凝聚变得容易,凝固后的蛋白质形成块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豆腐。
最后,豆腐块需要进行压制和成型。
将凝固后的豆腐块放入模具中,进行压制,使得豆腐块形成均匀的形状。
压制后的豆腐块需要进行冷却,然后就可以切块或切片,成为我们平时所见的豆腐。
以上就是制豆腐的整个过程。
通过浸泡、磨浆、蛋白质提取和压制成型等步骤,大豆最终变成了美味可口的豆腐。
制豆腐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其中的工艺和技术却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实践,才能制作出口感好、口味鲜美的豆腐产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让大家对制豆腐的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
传统豆腐的生产工艺和原理
传统豆腐的生产工艺和原理豆腐加工工艺主要流程:原料大豆→清洗大豆→浸泡大豆→磨浆→过滤豆渣→煮豆浆→点卤→成品。
豆腐制作步骤及原理:1.清洗大豆。
步骤:取黄豆,筛净。
原理:制作豆腐主要是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应当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应清除混在大豆原料中的诸如泥土、石块、草屑及金属碎屑等杂物,选择那些无霉点、色泽光亮、籽粒饱满的大豆为佳。
要选择优质无污染,未经热处理的大豆,以色泽光亮,籽粒饱满、无虫蛀和鼠咬的新大豆为佳,刚刚收获的大豆不宜使用,应存放 3 个月后再使用。
注:大豆浸泡时间与季节有关系。
2、浸泡大豆。
步骤:浸泡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2.3为宜。
要用冷水,水质以软水、纯水为佳,出品高,硬水出品率几近软水、纯水的一半。
浸泡温度和时间,以淮南地区为例:春秋季度,水温20℃左右,浸泡6-10小时;冬季,水温5℃左右,浸泡8-15小时;夏天,水温25℃左右,浸泡4-6小时。
水量:浸泡体积一般为大豆体积的2-2.5 倍,浸泡水最好不要一次加足。
第一次加水以浸过料面15CM 左右为宜。
待浸泡水位下降到料面以下 5-7CM 即可。
即浸泡好的大豆达到以下要求:大豆吸水量约为120% ,大豆增重为1.5-1.8 倍。
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触摸有松动感,豆瓣内表面略有塌陷,手指掐之易断,断面无硬心。
原理:在浸泡大豆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去除一些豆腥味,杀菌的作用以外,主要是让大豆吸水,膨胀,然后使其破裂。
因为大豆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呈胶体状态,每一个细胞组织外是一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细胞膜。
通过浸泡,可以使细胞膜吸水后膨胀,质地变脆变软,使一小部分蛋白质从内部出来。
(只要浸泡的时间不要过长,蛋白质就不会流出膜外,所以不用担心水中会有蛋白质的成分。
)浸泡的过程可便于大豆研磨粉碎后充分提取蛋白质。
注: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原,做不成豆浆。
另外,在浸泡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溶解性,且该反应中等电点的PH为4.3,加入碱液后,可使其远离等电点,同时又抑制了脂肪氧化酶的反应,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豆腐焯水有讲究这样做才不易碎
豆腐焯水有讲究这样做才不易碎
豆腐在做菜的时候非常容易碎,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个怎样炒豆腐不碎的方法。
一、做豆腐之前盐水泡三十分钟,热水焯一下
做豆腐前,如果用盐水焯一下(取小半勺盐撒在清水中。
将豆腐放入盐水中泡30分钟),再做菜就不容易碎了。
特别是南豆腐软嫩细滑有弹性,水分含量也比较大。
烹饪前,先将锅中的水煮开,放一小勺盐,把豆腐切块焯一下,才能保持完整。
焯的做法是用旺火将水烧开,把切好的豆腐丁,倒入漏勺里,放入开水锅中一焯,使豆腐丁均匀受热,即刻捞出,就可用来烹制菜肴了。
二、嫩豆腐蒸二十分钟
豆腐中数内酯豆腐最细腻水嫩,但也最易碎。
要想内脂豆腐不碎,烹饪前可先去其包装入锅蒸20分钟,待其冷却后再根据做菜需要切成各种形状烹饪。
三、烹饪之前煎一下
北豆腐虽韧性强不易碎,但也应小心,炒菜时可在热油中煎1—2分钟,待表面变硬再翻面炒。
四、做豆腐时忌用锅铲铲
无论炒何种豆腐,都不要用锅铲铲,而要用锅铲反面轻推,这样既能让豆腐和配料混合均匀,又能防止锅铲铲碎豆腐。
豆腐焯水技巧
豆腐是豆浆用石膏煮成;北豆腐用盐卤煮成,经压榨成型。
南豆腐和北豆腐都有豆腥味,北豆腐并有轻微的苦涩味。
为除去异味,许多豆腐菜制作中的要决就是在烹调前都将豆腐放水里焯一下,这焯水大有讲究,常见许多焯制的豆腐不是散碎就是中心出现空洞,不符合烹调的要求,这是没有掌握豆腐焯水的诀窍。
正确的方法是,将豆腐划成大小一致的小块,然后放在水锅中,与冷水同时加热,待水温上升到90℃左右时,应转用微火恒温,慢慢见豆腐上浮,手捏似有一定牢度时捞出,浸冷水中。
焯豆腐的水一开、火一旺,就易使豆腐中心出现孔洞。
豆腐加工原理及工艺流程
豆腐加工原理及工艺流程豆腐是以黄豆为原料并经过浸泡、磨浆、煮熟、加入凝固剂等多个步骤制成的,豆腐就是豆浆(蛋白质胶体溶液)的聚沉产物。
成品就是利用压制将多余的浆水除去,以达到豆腐的纯度并保持其弹性与韧性。
一斤豆子制作出的豆腐数量取决于黄豆的品质和豆腐的加工工艺,一般情况一斤黄豆可以制作出两斤左右的豆腐。
相传豆腐是公元前164年由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王刘安所发明,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上烧药炼丹的时候偶然以石膏点豆汁从而发明豆腐,到宋代豆腐方才成为重要的食品。
下面详细介绍豆腐的工艺流程,第一步是大豆的挑选与浸泡。
制作豆腐首先要挑选品质较好的黄豆是因为黄豆的好坏直接影响豆腐的产量和品质,挑选黄豆时应选用颗粒饱满的黄豆这样可以提高出浆率,同时挑出霉烂变质的黄豆以免影响豆腐的品质并且去除杂物后方可加水浸泡。
要注意掌握好水温和浸泡的时间并要注意所用水质和水量,浸泡时间长短因气温和水温不同而异。
一般在冬季需浸泡时间较长而夏季浸泡时间较短,同时还要注意浸泡水的水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豆腐的质量。
第二个步骤是加水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经水洗净与沥干后即可加入磨浆机磨浆,磨浆要求一边投料一边加水且投料加水要均匀,不可中途断水或断料以确保所磨豆浆顺利进行。
第一次磨浆的时候将磨浆机的上下磨片调节到有少许磨擦的位置后在磨浆机的料斗内加入已泡好洗净的黄豆,拧开磨浆机料斗上的蝶阀放水并打开磨浆开关进行磨浆,这时要注意观察出浆的浓度。
还要注意在磨浆前应调节磨片间隙在转动时听到有轻微的磨擦声,如调得过细则容易阻塞滤网出现渣中带浆从而降低生产效率且增加电能的消耗。
如果间隙过大出渣率太高同样造成物料的浪费,如遇到沙石等硬物应立即停机及时清除并且磨浆结束时要先关电源后关水。
第二次磨浆的时候将豆渣加水搅匀使渣槽中渣水混合物成为稀稠状并且不宜太稀和太稠,太稀时无论做豆腐还是成品豆浆都太大消耗了原料和能源,太稠造成料斗中渣水混合物不易下料磨浆,渣水调配合适则可进行第二次磨浆。
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6分)。
关键步骤:①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1分)。
②磨浆是使蛋白质充分从大豆组织中溶出,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200目。
注意磨浆时要边加水边加大豆(1分)。
③煮浆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形的过程。
为后续点浆创造必要的条件,消除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杀菌、减轻异味,提高营养价值,延长 5 产品的保鲜期(1分)。
④凝固成型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作用下,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
成型就是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的弹性、韧性的豆制品。
2 试述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①原料选择与处理(原料选择、清杂、浸泡)(2分)②胚芽的分离(与洗涤)(两次粗碎、两道分离)(2分)③纤维分离(与洗涤)(细磨、过筛)(2分)④蛋白质的分离(离心分离)(2分)⑤淀粉的洗涤与干燥(2分)或: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4个部分:①玉米的清理去杂②玉米的湿磨分离③淀粉的脱水干燥④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6分)关键步骤是玉米的湿磨分离:①浸泡是湿磨的第一环节,一般情况下,将玉米子粒浸泡在含有0.2%-0.3%浓度的亚硫酸水溶液中,在48-55℃的温度下,保持60-72h,及完成浸泡操作。
经浸泡、软化的玉米进行破碎,将其中的胚芽分离出来(1分)②破碎和分离胚芽后,破碎浆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成分,其与蛋白质、纤维等仍是结合状态,因此要经过精细磨碎,使淀粉最大限度地与蛋白质和纤维素分散(1分)③经过纤维分离、麸质分离,排除可溶性物质后就得到了纯净的淀粉乳悬浮液。
经脱水干燥后得到粉末状淀粉(2分)。
5 简述糖在面制品中的工艺性能(1)改善制品的色、香、味、型(2分)(2)作为酵母的营养物质(1分)(3)作为面团的改良剂(1分)(4)延长产品的货架期(1分)3简述二次发酵法面包加工工艺全部配料↓部分配料(1分)→第一次搅拌(1分)→第一次发酵(1分)→第二次搅拌↓刷蛋→饰面←成型←醒发←搓团←切块←第二次发酵(1分)↓继续醒发→烘烤→冷却→成品(1分)。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豆腐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而成的食品,具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营养素。
下面是一种传统的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具体的流程如下:1.食材准备:选购新鲜的高品质大豆,将其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通常为10-12小时,直至大豆充分吸水膨胀。
2.磨豆浆: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石磨中,用水磨成细腻的豆浆。
石磨搭配浸泡水的量需适中,过多会影响豆浆细腻程度,过少则会影响出产量。
3.沉降:将磨好的豆浆倒入放置好的桶中,静置约1-2小时,使豆渣和豆浆分离。
豆浆中的豆渣会沉淀在底部,而上层则是豆浆。
4.取豆浆:将上层清澈的豆浆取出,放入锅中加热,煮沸大约3-5分钟。
这一步是为了去除豆浆中的异味和降低微生物数量。
5.加入凝固剂:当豆浆煮沸后,将火关小,缓慢加入凝固剂(通常是石膏粉或千里香)。
搅拌均匀后,继续保持低温,静置15-20分钟,待豆腐凝固。
6.切割成块:用刀将凝固好的豆腐切成块状,大小和形状根据个人口味和需求进行调整。
7.豆腐破碎:将切好的豆腐块放入破坏器中,用旋转的方式将豆腐捣碎成颗粒状。
这一步是为了增加豆腐的口感和质地。
8.挤水:将破碎好的豆腐放入豆腐水压机中,用压榨方式将豆腐中的多余水分挤出。
挤水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直至豆腐变得坚实。
9.刮裁:将挤出水分的豆腐块从豆腐水压机中取出,用刀将豆腐块刮裁成所需形状和大小。
10.秤重:将刮裁好的豆腐块放入电子秤中进行称重,确保每块豆腐的重量相对均匀。
11.包装:将称重好的豆腐块放入包装袋中,印上豆腐的品牌和保质期,进行封口。
12.上市销售:包装好的豆腐可以进行销售,供人们享用。
上述是一种传统的豆腐制作工艺流程,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制作豆腐需要注重卫生和质量控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出高品质的豆腐产品。
做豆腐为什么要用盐卤
做豆腐为什么要用盐卤人们总是用水把黄豆浸胀,磨成豆浆,煮沸,然后进行点卤——往豆浆里加入盐卤。
这时,就有许多白花花的东西析出来,一过滤,就制成了豆腐。
盐卤既然喝不得,为什么做豆腐却要用盐卤呢?原因黄豆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蛋白质的表面上带有自由的羧基和氨基。
由于这些基对水的作用,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相同电荷的水膜的胶体物质,使颗粒相互隔离,不会因碰撞而粘结下沉。
点卤时,由于盐卤是电解质,它们在水里会分成许多带电的小颗粒——正离子与负离子,由于这些离子的水化作用而夺取了蛋白质的水膜,以致没有足够的水来溶解蛋白质。
另外,盐的正负离子抑制了由于蛋白质表面所带电荷而引起的斥力,这样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颗粒相互凝聚成沉淀。
这时,豆浆里就出现了许多白花花的东西了。
盐卤里有许多电解质,主要是钙、镁等金属离子,它们会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凝固,所以人如果多喝了盐卤,就会有生命危险。
豆腐作坊里有时不用盐卤点卤,而是用石膏点卤,道理也一样。
拓展点豆腐用的盐卤是氯化镁的水溶液,属电解质溶液,可以中和胶体微粒表面吸附的离子的电荷,使蛋白质分子凝聚起来得到豆腐。
点豆腐就是设法使蛋白质发生凝聚而与水分离。
做法主料:黄豆250g 盐卤4g 水1000ml1.黄豆洗干净,把霉变的黄豆挑出来,加入清水泡一晚上,泡至黄豆全部胀鼓鼓,表面光滑即可。
2.将泡好的黄豆冲洗干净。
3.开始磨豆浆,把泡好的黄豆放入原汁机里面,加入适量的水。
磨成豆浆。
4.把磨好的豆浆用纱布过滤豆渣,用手挤出豆浆水。
5.开始煮豆浆了,用大火把豆浆煮开,在煮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搅拌,以防粘锅底。
6.煮开后,关火,晾至80°左右。
7.开始点豆浆,把浮在豆浆上面的豆浆皮用筷子挑出去。
8.把豆浆直接倒入装好溶解过盐卤的容器,不需要搅拌。
或者把溶解好的盐卤直接倒入豆浆中,边加边搅拌。
(小编最后做出来的500ml豆浆放了4g盐卤)9.盖上锅盖,闷10分钟左右。
豆腐坯汰泔手法
豆腐坯汰泔手法是制作豆腐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巧,其目的是通过去除多余的泔水,提高豆腐的产量和质量。
以下是豆腐坯汰泔手法的详细描述:
首先,在豆浆凝固成豆腐脑后,将豆腐脑舀入布包内,用清水反复揉搓,直到豆脑中的所有泔水被挤出。
这个过程被称为“板泔”。
接着,将“板泔”后的豆腐脑放入模具中,继续用清水揉搓,并逐渐加大力度,直到泔水逐渐减少,豆腐脑开始凝结成固体。
这个过程被称为“压泔”。
在“压泔”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力度和时间,既要保证豆腐脑充分凝结,又要避免压得过紧而影响豆腐的口感和质量。
最后,将压好的豆腐坯脱模,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晾干表面水分。
此时,豆腐坯已经成型,但尚未经过最后的压制和磨光处理。
通过采用汰泔手法,可以去除多余的泔水,提高豆腐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也可以增加豆腐的口感和弹性,使其更加美味可口。
需要注意的是,汰泔手法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巧,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影响豆腐的质量和口感。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多加练习和掌握技巧。
磨豆腐的原理
磨豆腐的原理磨豆腐是指将黄豆经过磨碎、滤渣、煮熟的过程,制成豆浆并加工成豆腐的过程。
豆腐是一种传统的大豆制品,营养丰富,是许多人日常膳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磨豆腐的原理涉及到豆浆的制备、豆腐的凝固与成型等多个环节,下面我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磨豆腐的原理。
1. 黄豆浸泡:磨豆腐的第一步是将干的黄豆浸泡在水中。
黄豆是豆浆和豆腐的主要原材料,浸泡过程中能够使黄豆吸收水分,增大体积,软化豆粒的结构,方便后续研磨和煮熟。
2. 研磨豆浆:浸泡后的黄豆经过磨碎的过程,将其研磨成黄豆浆。
传统的研磨方式是使用石磨或者石臼进行研磨,而现代化的方式则使用豆浆机等电动设备。
在研磨过程中,黄豆完全破碎,豆粒内部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成分与水混合,形成黄豆浆的乳浊液体。
3. 过滤与分离:将研磨好的黄豆浆进行过滤与分离。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去除豆渣、残渣和其他杂质,得到纯净的豆浆。
传统的过滤方式是使用布袋或者纱布将黄豆浆进行过滤,现代化的方式则使用滤网或者过滤纸等设备进行过滤。
4. 豆浆煮熟:将过滤好的豆浆煮熟。
煮熟的豆浆能够破坏黄豆中的抗营养成分,提高营养物质的可利用性。
在煮熟过程中,通常加入少许石膏或者明矾等凝固剂,这些凝固剂能够与豆浆中的蛋白质结合,在高温下凝固成豆腐。
5. 豆腐凝固与成型:经过凝固剂作用的豆浆逐渐凝固成块状,获得豆腐的形态。
凝固剂将豆腐松软的豆浆凝固成结实的豆腐块。
凝固的时间和温度会影响豆腐的成型效果和口感。
传统的豆腐成型方式是将凝固好的豆腐液体倒入豆腐模具中,等待其自然凝固。
现代化的方式则使用豆腐机或者自动化的生产线进行成型。
总结起来,磨豆腐的原理是通过对黄豆的处理和加工,得到黄豆浆,并利用凝固剂的作用将豆浆凝固成豆腐。
磨豆腐的过程需要经历黄豆浸泡、研磨豆浆、过滤与分离、豆浆煮熟以及豆腐凝固与成型等环节。
这些步骤能够改变黄豆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形成豆浆和豆腐这两种食品。
同时,豆腐作为一种传统的大豆制品,具有丰富的营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们日常饮食中重要的来源之一。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卤水是天然的东西,就是海水晒盐时,除去食盐结晶剩下的东西,主要含有氯化镁,氯化钠,绿化钾和其他一些无机盐的晶体,通常包含结晶水.而且在保存的过程中会吸潮,所以看起来是湿渌渌的.至于用量,卤水下锅引起蛋白质变性,迅速变为半固体,可以看出来的.干豆腐/豆腐皮是后期加压,使水分脱失作成的.点豆腐买葡萄糖内脂具体方法是:1 把煮好的豆浆冷却至35℃以下时点脂(方法如2)2 将β-葡萄糖酸内脂用少量冷开水溶解。
做老豆腐1公斤浆加30克内脂,嫩豆腐1公斤浆加24~30克内脂。
将溶解好的内脂加入冷却的豆浆中缓慢拌匀3 将点脂后的浆倒进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
以80~85℃保温20分钟,静置冷却即为成豆腐包括硬豆腐、软豆腐、细嫩豆腐和充填豆腐几大类。
其制法因种类不同存在若干差异。
但是豆乳加工工序与使用凝固剂(通常使用硫酸钙)进行凝固工序基本上是相同的。
豆腐加工的一般工艺如下:大豆→水浸泡→磨碎→豆糊→加热→分离豆腐渣→豆乳→豆腐使用的凝固剂通常为硫酸钙。
可是以硫酸钙为凝固剂加工的豆腐,在风味、表面光泽、质地细腻与保水性方面比不上以盐卤为凝固剂加工的豆腐。
但是,以盐卤为凝固剂加工豆腐也存在一定缺点。
当豆乳浓度、温度、含水量及其他条件处理不当时,加工出来的豆腐容易变硬,制品的品质不均匀。
特别是氯化镁的溶解速度快,在水或豆乳中会马上溶解,迅速发生凝固反应,凝固速度快。
因此要求操作者具有熟练的使用技术,否则很难得到品质均匀的制品,制品的商品价值会降低。
另外,盐卤的使用方法对豆腐的细腻度、硬度及弹性有着微妙的影响。
总之,以盐卤为凝固剂制作豆腐,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难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比较简单的盐卤豆腐的制作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制法。
首先,在天然盐卤(氯化镁)中添加少量的水、食用油脂与乳化剂以及60℃以上的热水,搅拌均质,形成稳定的盐卤分散液。
使用的食用油脂为大豆油等植物油及动物油脂;使用的乳化剂为大豆磷脂和甘油酯等。
豆腐的制作方法和配料
豆腐的制作方法和配料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好以下材料,黄豆、石膏(或者是盐卤)、水。
制作豆腐的第一步是浸泡黄豆。
将黄豆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盆
中浸泡8-10个小时,让豆子充分吸收水分,变得容易破碎。
第二步是磨豆浆。
将浸泡好的黄豆放入豆浆机中,加入适量清水,搅拌成黄豆浆。
然后将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左右,保持
5分钟左右,这样可以去除豆浆中的生味。
接着是凝固豆腐。
在豆浆中加入石膏(或者是盐卤),搅拌均匀,然后慢慢加热至85℃左右,关火后继续搅拌3-5分钟,待豆腐
凝固成块状。
最后是压制豆腐。
将凝固好的豆腐倒入豆腐模具中,用重物压
制豆腐,让多余的水分排出。
待豆腐冷却后,即可切块食用。
这就是简单的豆腐制作方法和配料。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就可
以在家中制作出美味的豆腐,而且不含任何添加剂,健康又营养。
希望大家也可以尝试一下,在家享受自制豆腐的乐趣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豆腐制作过程中的水分离泄
豆浆是大豆蛋白质被水溶解出来的产物,在大豆制成豆浆的各道程序中,由于溶解蛋白质的需要,在浸泡,磨碎和过滤过程中都要加入大量的水。
一般来说,每千克大豆,能制成8-9升豆浆。
因此,豆浆中除了含有3.5%左右的蛋白质外,绝大部分都是水分,含水量高达96%以上。
但制成豆腐后,由于品种的不同,含水量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因豆腐种类不同而异。
由豆浆制成豆腐的过程需要离泄水分,离泄水分的途径是通过凝固,破脑,浇制,压榨和油炸五道工序。
由于品种特异性的不同,在这五道工序中,水分的离泄要求也各有不同。
离泄的水分恰当与否对成品的质量直接有关。
1.凝固中离泄水分
大豆蛋白质的溶胶通过凝固剂的作用转化为凝胶时,就要排泄出水分,采用石膏做凝固剂时,大豆蛋白质能把水全部包住,不泄水。
所以,生产含水量在90%左右的嫩豆腐时,采用石膏做凝固剂最为妥当。
采用盐卤做凝固剂,把大豆蛋白质由溶胶转化为凝胶时,其网状结构的网眼不大,交织的不那么牢固,所以有一定的泄水。
总之,泄水量的多少,还要适应品种的特点。
另外,凝固的方法又决定泄水量的多少。
所以,凝固是离泄水分的第一步,但是这一步泄水不能太多,太多了会使成品板硬而无软性。
2.破脑中离泄水分
大豆蛋白质通过各种凝固剂凝固后,蛋白质包含着大量的水分,在浇制成品前,应根据成品含水量的需要及产品的韧性和特性的要求,进行破脑。
破脑的工艺根据其豆脑含水量的需要各有不同。
做老豆腐,可用竹签在豆脑中划成8-10厘米的方块进行泄水。
生产香豆腐干,豆腐干要求有一定的泄水量。
所以在破脑时要用大铜勺在缸中翻几下,增加一定的泄水量。
3.浇制中离泄水分
在浇制的过程中,由于豆腐花被破碎,使大豆蛋白质的网状结构被破坏,从而使被蛋白质包住的水分离泄出来。
豆腐花的破裂程度,夜市根据品种要求而定,有一定的限度。
如做香豆腐干的豆腐花就不能打的太碎,不然由于蛋白质的网状结构被破坏的太多,从而时香豆腐干质量板硬而无韧性。
做宁式小嫩豆腐,更不能使豆腐干破裂。
浇豆腐时动作要轻快,浇制要平稳,这样制的的豆腐切开刀口光良,有柔韧性,富有弹性。
4.压榨中离泄水分
各种豆腐花浇制时,成品已经基本成型,但还需经过压榨,进一步去掉水分,以达到产品规格质量要求。
压榨的压力越大,产品离泄的水就越多,成品含水量就越少,压榨的压力越小,离泄的水分就越少,成品含水量就越小。
如老豆腐含水量略高,就可用5千克的石头压榨,或者用豆腐压豆腐。
5.油炸中离泄水分
油豆腐等各种油货坯子,经过油炸可使表面全部结皮,同时由于油豆腐内部水分蒸发,使油豆腐发泡呈蜂窝状。
而这些表面结皮和内部发泡,都是豆腐坯子离泄水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