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平面构成课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教学大纲(专业必修课42课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一门横跨美术设计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是研究诸如广告设计、印刷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等各个应用设计专业共通的与平面有关的基础视觉造形要素以及造形要素的用法即造形文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设计作品中形态、构图、表现方法及其他与平面造形有关的技巧、材料的效果。

(一)知识教学目标1、理解冠有“基础”二字的学问。

2、掌握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

3、平面构成同艺术设计作品的相互关系及时代特征。

4、熟悉平面构成的设计和制作程序。

5、掌握平面构成的造形文法。

6、明确平面构成的追求方向。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学生对平面抽象形式的感受能力和体验能力及绘制能力。

2、培养学生对平面形式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在平面范畴中运用材料制造效果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1、使学生明确专业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提高视觉修养。

2、注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强化设计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平面构成概述课程内容1、作为基础造形的平面构成。

2、平面构成追求的方向。

3、平面构成的内容。

4、平面构成的应用领域。

5、平面构成及艺术设计作品的对比赏析。

教学要求1、理解平面构成作为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意义和作用。

2、了解平面构成同艺术设计的互动关系。

(二)平面构成的造形要素课程内容1、材料与用具:色料、纸张、作图相关器具、加工器具等。

2、形态构成的要素:点、线、面、立体、空间、色、质感、形。

教学要求1、熟悉平面构成的材料及用具并能自觉运用,丰富经验。

2、了解并运用点、线、面的各自特性及其相互关系。

3、了解抽象立体形态的二次元空间表现。

(三)造形文法——构图课程内容1、离心的构图2、向心的构图3、构图的平衡感觉教学要求1、掌握处理形的分割或配置的有关构图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画面整体的控制能力以及平衡能力。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引言在美术教育中,平面构成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平面构成,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并培养对美感的敏感性。

本教学大纲旨在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平面构成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平面构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称、平衡、重心、对比等概念的介绍和解释。

(2)平面构成的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构成、形状构成、颜色构成等方面的知识介绍。

(3)平面构成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通过分析现有的艺术作品,教导学生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

2. 教学方法(1)示范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来介绍平面构成原理和技巧,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

(2)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练习和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技能。

(3)讨论和评价: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作品并相互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步骤1. 知识导入介绍平面构成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包括对称、平衡、重心、对比等概念和方法。

3. 示范演示通过示范作品,向学生展示如何运用平面构成原理进行创作,并解释创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技巧。

4. 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根据所学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作品。

5. 学生作品分享与评价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分享与评价,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和提出建议。

6. 知识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平面构成在其他艺术领域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学生作品评价:根据学生的创作能力和作品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2. 学生口头表达评价:通过讨论和展示,鼓励学生口头表达对作品的评价和理解。

六、教学资源1. 教学材料:提供平面构成的相关教学材料,包括文字资料和图像资料等。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五篇)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五篇)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五篇)第一篇: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平面构成这门课程是优越设计团队所设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应用美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教学形式为面授辅导,所学的教材为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的《平面构成》(黄刚编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平面图形的构成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对平面设计中形式美规律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前三章为复习前设计软件技巧)第四章 :平面构成设计的点、线、面学时:4小时第五章 :渐变学时:3小时第六章 :重复第七章 :近似第八章 :骨格第九章 :发射第十章 :特异第十一章 :对比第十二章 :密集第十三章 :肌理第十四章: 空间第十五章: 图与底第十六章: 打散第十七章: 韵律第十八章: 分割第十九章: 平衡第二十章: 基本形的多种排列以上内容以每课15-20个实例为主,并且每课后独立设计2-5个相关作品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4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5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2小时学时:3小时学时:7小时学时:2小时第二篇:平面构成教学大纲《造型2》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造型2 课程编号: LMH1122005一、开设院部: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二、教学对象:艺术设计系三、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课,是设计者在处理现实用设计之前如何运用视觉语言的基础训练之一,是视觉艺术界研究平面形象构成的学科。

通过构成理论的教学,①使学生基本掌握视觉元素中的点、线、面的种类、性质以及它们之间在二维空间中的构成种类、方式,研究形象与形象之间的关系构成表现,探索形式美法则怎样在具体构成中体现样式,培养创造性思维在具体构成中的表现;②让学生掌握审美价值的原理、规律、法则和技法,掌握规律,运用逻辑的、抽象的思维方式来研究图形配置。

平面构成理论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理论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编制说明:理论28学时,40实践。

学分:4.5二、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1.课程性质:平面构成是广告专业的造型基础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用的基础课程之一。

2.教学目的: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

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平面设计中,如何创造形象,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如何掌握美的形式规律,并按照美的形式法则,构成,设计所需要的图形,从中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并提高其创造“抽象形态”和构成的能力。

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拓展设计思维,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为今后的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以及产品设计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课程的总体要求:1、基本要求:平面构成的学习重点在于造型,它不是技术的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主动地根据所限制的条件,有意义地去组织与创造,在反复的练习中获得能力的训练和创造力的开发。

采用讲课与作业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课使学生掌握平面构成的一般理论和技巧,通过大量的作业使学生在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上有进一步的提高,本课程要求学生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形式美的规律,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正确地分析和思考;能够在设计中熟练应用各项基本构成法则;能够理解综合构成中的具体方法并进行形象思维和设计创意。

2、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立体构成、色彩构成有着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

3、课程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学习重点在于构图能力的培养,难点在于培养创新能力。

四、课题(项目、案例)内容及考核目标:第一课题构成概述这部分知识点的学习目的和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起针对本学科的全局观,以及本门课程的学习方法。

熟练掌握:1、平面构成的定义。

2、平面构成的目的。

掌握:1、平面构成的学习途径。

2、平面构成的材料与工具的准备。

理解:1、电脑在平面构成的作用。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平面设计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 理论学时:36 实践学时:36适用专业:广告与装潢设计一、课程的教学目的、性质和任务平面构成是广告与装潢设计的基础课,是设计者在处理现实用设计之前如何运用视觉语言的基础训练之一,是研究平面形象构成的学科。

本课城的任务:训练和提高二维空间的形象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熟练地表现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理性造型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灵活多变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严格的理论创造能力。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灵活地掌握平面构成的理论和严格的表现技法,能运用理性和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创造形象,形与形之间的关系、编排。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后续课、相关课程等)本课程是设计表达系列课程中的一门,相关课程有:色彩构成、效果图、模型制作。

本课程是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

四、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1、元素: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

2、形象:具象、抽象3、基本形与骨格:有规律性、有作用性、非规律性、非作用性第二章形与空间关系1、重复2、近似3、渐变4、发射5、特异6、对比7、密集8、空间第三章肌理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想象空间五、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深度、广度重点:形与空间的关系。

难点:形的空间想象。

六、课程教学建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本课程采用20人以下的小班授课。

授课时间建议每周三天连堂课,在设计教室进行。

七、课程的学时分配章次内容课堂教学大作业第一章概论 12 随堂第二章形与空间的关系 30 随堂第三章肌理:视觉肌理、触觉肌理、想象空间 30 随堂八、课程教材及参考书籍[1] 满懿《平面构成》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2] 陈菊盛《平面设计基础》中国工业美术协会[内部刊物] 1981[3] 真锅一男高山正喜久辛华泉译《设计技法讲座》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0[4] 洪兴宇新平面构成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9.12。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平面构成》是美术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的教学任务,在于指导学生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练习,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本课程要求将形态分解为各种要素,从简单到复杂地研究这些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能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进行组合设计,能通过抽象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着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开设《平面构成》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造型和电脑美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34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0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概论Ⅰ·教学目的与要求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二章形式美的基本法则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和谐、对比、对称、平衡、比例、重心、节奏、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含义。

第三章平面设计的门类元素和形象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设计的门类和设计元素的分类,理解形的分类和组合方式。

第四章平面构成设计的点·线·面Ⅰ·教学目的与要求理解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构成三要素,掌握点线面在表现方面的特点。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引言在视觉艺术教育领域,平面构成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表达技巧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平面构成的理论知识、艺术要素和创作技巧,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本课程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其对美学的感知能力,并帮助他们形成独特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原则;2. 掌握平面构成的艺术要素与技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4. 培养学生欣赏与评析艺术作品的能力;5.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平面构成的定义与特征1.1.1 平面构成的概念界定1.1.2 平面构成与空间构成的对比1.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则1.2.1 对比与对比的表现方式1.2.2 平衡与平衡的表现方式1.2.3 重复与重复的表现方式1.2.4 节奏与节奏的表现方式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艺术要素与技巧 2.1 线条与形状2.1.1 线条的种类与特征2.1.2 形状的种类与运用2.2 色彩与明暗2.2.1 色彩的基本属性与运用2.2.2 明暗的表现方式与效果2.3 空间与透视2.3.1 平面构成中的空间表现2.3.2 透视的原理与应用2.4 图形与质感2.4.1 图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2.4.2 质感的表现方式与效果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创作技巧3.1 构图与布局3.1.1 构图规则与构图技巧3.1.2 布局原则与布局方式3.2 笔触与表现3.2.1 不同笔触的特点与运用3.2.2 表现技巧的多样性与创造性3.3 素材选择与组合3.3.1 素材的多样性与表现力3.3.2 素材组合的原则与方法3.4 创作过程与方法3.4.1 创作前的准备与构思3.4.2 创作中的探索与实践3.4.3 创作后的评析与反思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原则和艺术要素。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2)英文名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2.学时与学分数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4.先行、后续课程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五、纲目第一章绪论部分[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节平面构成的相关应用领域1.平面设计2.服装设计3.工业设计4.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等第二节平面构成的研究领域无论我们进行广告、标志、版式、包装等设计, 还是为创造优美的生活、工作环境而进行的空间艺术设计, 无一例外地都会涉及画面的创意、构成和表现技术等基本问题。

平面构成重点研究造型要素及其构成规律, 它通过对视觉要素的理性分析和严格的形式构成训练, 培养对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为实用设计创造基本条件。

第三节教学目的与任务平面构成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 或是将既有形态按照一定法则进行分解、组合, 从而构成理想形态的造型设计基础课程。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 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 使其掌握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拓展设计思维, 为专业设计提供方法和途径, 同时也为各艺术设计领域提供技法支持, 为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概述[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平面构成的概念二、平面构成的由来三、平面构成的特点四、平面构成练习需要的材料及工具第三章形态构成的造型要素[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时数][教学方法与手段]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象一、形象的分类: 自然界中的形象千变万化, 概括起来, 形象可以分成有机形、几何形和偶然形。

1.几何形2.有机形3.偶然形二、形象的元素形象的元素即常说的视觉的元素, 即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形状: 指形象的内外轮廓的边缘状和特征,大小: 即形象的量变和与其他形态的对比,色彩: 即形象的明暗及不同的色相,肌理:形象内在实质的外在表现, 在平面上表现为色块和各种细碎的纹理第二节、平面构成中造型的基本要素——点、线、面、体和几何学一样, 形态以点、线、面、体作为其基本要素, 任何形态都可以看成是点、线、面、体运动形成的。

平面构成 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 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平面构成教学大纲引言:平面构成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视觉艺术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期能够为美术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1. 平面构成的定义平面构成是指通过线条、形状、颜色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创造出一种有机的结构和组合的过程。

它是视觉艺术的基础,是表达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

2. 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1)对比原理:通过明暗对比、色彩对比、形状对比等手段,使画面中的元素产生鲜明的对比,增强视觉效果和表现力。

(2)平衡原理:通过元素的分布、大小、形状等来达到画面的平衡,使观者感到舒适和稳定。

(3)重复原理:通过重复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创造出一种有规律的节奏和动感。

(4)节奏原理:通过元素的有序排列和重复运动,使画面产生一种有节奏感的动态效果。

(5)层次原理:通过前景、中景、背景等层次的划分和处理,使画面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

二、平面构成的教学内容1. 线条构成(1)线条的类型和表现方法:直线、曲线、斜线、虚线等。

(2)线条的运用:线条的长度、方向、粗细等对画面的表现力有重要影响。

(3)线条的排列和组合:线条的密集程度、间距、交叉等对画面的整体效果产生影响。

2. 形状构成(1)形状的基本类型: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2)形状的变化和组合:通过形状的大小、比例、重复等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图形效果。

3. 色彩构成(1)色彩的基本特性:明暗、冷暖、对比等。

(2)色彩的运用:色彩的饱和度、明度、纯度等对画面的表现力产生影响。

(3)色彩的组合和配合:通过色彩的对比、相近、相反等关系来创造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

三、平面构成的教学方法1. 观察与分析通过观察和分析艺术作品中的平面构成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创作实践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创作题材和材料,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平面构成原理和技巧进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专业三年专科《平面构成程》课程教学大纲开课时间:一年级第一学期总学时数:68学时(上课64课时+考试4课时)学分:24一、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本课程是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舞台美术等专业必修课程教学任务:本课程属于业技能基础课程,主要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技法,以平面造型的创作训练为主线,了解抽象形态的视觉意义,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设计制作。

通过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平面构成意识。

正确的理解平面构成中各种要素,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空间感表现和意象的构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平面构成概述教学要求:1、了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2、理解平面构成的元素分类教学重点与难点:1、平面构成与抽象形态2、平面构成形态与知觉心理教学内容:1、平面构成的造型概念2、学习和掌握视觉表达在二维空间中的应用第二章平面构成三要素教学要求:1、正确理解点、线、面2、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与难点:1、联系实际分析设计实例教学内容:1、点、线、面的特性和表现力2、对抽象形在二维空间中的视觉感知力第三章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教学要求:1、了解平面构成形式法则中的平衡法则2、了解视觉意义中的平衡与对称教学重点与难点:1、形态构成中的平衡法则2、平衡在现实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几何纹样的特点与社会作用2、单形、复形、正形、负形、正负形之间的定式3、构成三要素中的对称与平衡第四章骨骼与基本形教学要求:1、骨骼与基本形这两个平面构成的基础概念及其构成方法2、了解几何纹样中的骨格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1、骨骼与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作用及关系教学内容:1、基本形与骨骼2、形式美的法则3、作为切割二维空间的骨格中的几种定式和应用第五章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教学要求:1、基本元素的构成形式2、骨骼构成种类及其构成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骨骼构成种类间的导同2、规律性骨骼构成与非规律性骨骼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及方法教学要求:1、基本形与骨骼2、渐变3、重复4、近似5、发射6、特异7、密集8、肌理9、空间10、打散分割第六章平面构成的肌理训练及平面空间技法教学要求:1、肌理的分类2、肌理在平面构成上的应用3、平面空间的构成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平面空间的特性及在设计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传统手工技法的应用2、数字电脑技法的开阔3、平面空间表达方法四、使用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色彩构成》中国高等院校美术、设计教材、王磊、卢嘉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三度空间设计》 LOOIS WOLCHONOK著李长俊译《大陆书店》 83年出版2、《情感与形式》(美)苏珊:朗格著者刘大基并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6年出版3、《艺术与错觉》(英)贡布里希著范景中并译《淅江摄影出版社》87年出版4、《象征之旅》杰克·特里锡德著石毅并译著《中央编译出版社》01年出版五、实践要求及实践内容1、实践中能较好的体现出创新的意识,同时结合课上的理论知识作到学以致用并活学活用。

(完整版)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完整版)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教学大纲

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平面构成/ Plane Composition2、课程代码:163Y0033、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平台)课4、课程性质:专业必修5、学时/学分:48/36、先修课程:素描基础7、适用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二、教学内容及要求(一)课程教学目的平面构成为三大构成之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在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图形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平面构成的概述、构图形式美法则、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结合。

巡辅、个辅与示范结合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概述 (4 学时)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

理解:平面构 成的原理。

掌握:传统文化与构成。

重点内容: 1.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2. 平面构成的作用与原理。

3. 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

4. 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构图 形式美法则运用。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形态元素。

知识点: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平面构成三要素点、 线、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作用。

知识点: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传统文化与构成。

第三节: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

知识点:统一与变化、条理与反复、称与平衡、 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第二章 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 ( 12 学时) 了解:基本 形、骨架、单元格构成 理解:基本型、重复、渐变、发射骨架、单元形 掌握:平面 构成表现形式的应用。

重点内容:基本形、基本型群化、骨格设计。

教学难点:基 本形的设计、骨格的设计、骨架构形的活用。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平面构成》是环境设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本课程目的: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性艺术思维方法,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手段,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平面构成设计造型训练,掌握形式美的构成原则。

为学生今后在艺术设计造型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设计创造能力和艺术思维能力。

本课程任务:1.掌握平面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2.掌握装饰图案、抽象图案、几何图案的表现手段,并在练习的基础上掌握形式美的基本法则;3. 掌握平面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平面构成》应在学生有了一定素描基础之后开设,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平面构成是现代造型设计教学训练的重要基础之一,平面构成的基本法则在工业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商业美术设计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概论教学要求:介绍平面构成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历史。

重点:平面构成的特点。

难点:平面构成的发展及对设计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一)构成的概念。

(二)平面构成的概念。

(三)平面构成的特征。

(四)平面构成的分类。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历史与现状(一)平面构成的历史。

(二)平面构成的现状。

第三节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的关系(一)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的基础。

(二)平面构成与现代设计是内外相结合的整体。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教学要求:理解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对比与调和等形式美法则的基本含义。

重点:平面构成形式美的基本法则。

难点:平面构成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节统一与变化(一)统一(二)变化(三)统一与变化的相互关系第二节对称与均衡(一)对称(二)均衡(三)对称与均衡的相互关系第三节节奏与韵律(一)节奏(二)韵律(三)节奏与韵律的相互关系第四节比例与分割(一)比例(二)分割(三)比例与分割的相互关系第五节案例分析(一)案例分析一(二)案例分析二(三)案例分析三第六节课题训练(一)课题训练一(二)课题训练二(三)课题训练三(四)课题训练四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教学要求:本章介绍了平面构成的基础要素—点、线、面的基本含义及其构成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专业
《平面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
平面构成/ Plane Composition
2、课程代码:
163Y003
3、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平台)课
4、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5、学时/学分:
48/3
6、先修课程:
素描基础
7、适用专业: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教学目的
平面构成为三大构成之一(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平面构成是现代艺术的基础,在现代艺术设计诸多领域中应用广泛,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必修课。

通过学习形式美的法则,培养创造新图形的基本方法,从形态的知觉和心理立场出发,探讨研究造型和构图基本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点、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同时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平面构成的概述、构图形式美法则、创造新型的基本方法、设计意识和构成能力、图形想象和创意能力。

教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练结合。

巡辅、个辅
与示范结合。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概述(4学时)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

理解:平面构成的原理。

掌握:传统文化与构成。

重点内容:1.平面构成的产生和发展。

2.平面构成的作用与原理。

3.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

4.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

教学难点:平面构成的概念及作用、构图形式美法则运用。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形态元素。

知识点:俄国构成主义运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平面构成三要素点、线、面。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作用。

知识点: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作用传统文化与构成。

第三节:平面构成构图形式美法则。

知识点:统一与变化、条理与反复、称与平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表现方法(12学时)
了解:基本形、骨架、单元格构成
理解:基本型、重复、渐变、发射骨架、单元形
掌握:平面构成表现形式的应用。

重点内容:基本形、基本型群化、骨格设计。

教学难点:基本形的设计、骨格的设计、骨架构形的活用。

第一节:基本形的设计与群化。

知识点:基本型的设计方法、基本型的群化。

第二节:骨格。

知识点:重复、叠合、渐变、发射等骨格的设计和基本型运用。

第三章自由构形(8学时)
了解:动势形态。

理解:密集变化。

掌握:对比造型。

重点内容:密集变化。

教学难点:韵律规律对比与密集构成中对形式美的要素的应用。

第一节:动势。

知识点:动势形态。

第二节:对比。

知识点:对比造型。

第三节:密集。

知识点:密集变化。

第四节:节奏与韵律。

知识点:节奏与韵律定义、规律与运用。

第四章意象构图(12学时)
了解:感觉的视觉表现。

理解:创意与视觉对具象事物的反常态表现。

掌握:具象事物的抽象与意象表现。

教学重点:1.具象事物的抽象化表现。

2.矛盾空间表现。

3.反常态、意象化表现。

教学难点:具象形态反常态联想。

第一节:具象事物形态联想与抽象化。

知识点:具象事物形态变化联想与的抽象形式。

第二节:矛盾空间。

知识点:矛盾空间表现方法。

第三节:反常态、意象化表现。

知识点:反常态、意象化表现方法。

第五章材料与技法开拓(12学时)
了解:材料与变化。

理解:材料与肌理的发掘。

掌握:印刷和版画技法。

教学重点:纸面操作。

教学难点:特殊材料技法。

第一节:水性颜料。

知识点:偶然形创造。

第二节:印刷和版画技法。

知识点:有机形创意。

第三节:纸面平面法操作。

知识点:感光材料与曝光技法。

第四节:特殊材料技法。

知识点:堆沙法等。

三、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形式:考查
题型构成:点、线、面20%,构图30%,视觉整体50%
成绩构成:考查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
四、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推荐教材
[中国] 栾黎荔编著.《平面构成》.(第一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年。

(二)主要参考资料
[1].[香港] 王无邪著.《平面设计原理》.(第二版).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社,2005年7月。

[2].[日本] 朝仓直已著.《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第二版).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

五、其他说明
课程结束后学生优秀作品由主讲教师推荐,交教研室留存并发给《优秀作品留存证》,优秀作品留存。

撰写人(签字):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院(系、部、基地)院长(主任)(签字)(盖章):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