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茱萸各品种简易鉴别(附详细解图)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散寒降逆助阳吴茱萸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散寒降逆助阳吴茱萸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Dode)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bodinieri(Dode)Huang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又名:吴萸、茶辣、气辣子、优辣子、曲药子、吴萸子、食茱萸、漆辣子。
原植物吴茱萸又名如意子、臭泡子、豉油子、臭辣子树,野生于山地、疏林下或林缘空旷地,溪边及田野,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多有栽培,分布于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石虎与吴茱萸很相似,惟本品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气味,南方各地均有栽培;疏毛吴茱萸又名波氏吴萸、毛脉吴茱萸、贵州吴茱萸,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
本品药材性状: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
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
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
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粒。
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用水浸泡,有黏液渗出。
本品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
功能: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中医临床用于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抗溃疡,止呕,止泻,保肝利胆,镇痛抗炎,抗凝,强心,保护心肌,升压与降压,改善微循环,抗健忘,抗休克,抗缺氧,抗菌,抗病毒,杀虫,利尿,抑制胃液分泌作用;对胃肠运动、对子宫平滑肌、对心肌电位及膜离子流有影响。
吴茱萸碱有减肥、支气管收缩、体温调节作用;吴茱萸小碱有抗血栓抑制血小板、血管松弛、肛门括约肌松弛、抗炎作用等。
其它药用部位:(1)吴茱萸叶:用于霍乱脚转筋,大寒犯脑头痛;(2)吴茱萸根:为吴茱萸根或根的韧皮部,用于脘腹冷痛,泄泻,下痢,风寒头痛,腰痛,疝气,经闭腹痛,蛲虫病。
中药材吴茱萸
中药材吴茱萸别名:茶辣、漆辣子采收加工:栽后3年,早熟品种7月上旬,晚熟品种8月上旬,待果实呈茶绿色而心皮未分离时采收,在露水未干前采摘整串果穗,切勿摘断果枝,晒干,用手揉搓,使果柄脱落,扬净。
如遇雨天,用微火抗干。
药用部位:果实产地:陕西、甘肃、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科:芸香科原植物:吴茱萸植物情况: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树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细小圆形的皮孔;幼技、叶轴及花轴均被锈色绒毛。
奇数羽状复叶对生,连叶柄长20-40cm;叶柄长4-8cm,小叶柄长2-5mm;小叶5-9,椭圆形至卵形,长5.5-15cm,宽3-7cm,先端骤狭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广楔形或圆形,全缘或有不明显的钝锯齿,侧脉不明显,两面均被淡黄褐色长柔毛,脉上尤多,有明显的油点,厚纸质或纸质。
雌雄异株,聚伞圆锥花序,顶生;花轴粗壮,密被黄褐色长柔毛,花轴基部有小叶片状的狭小对生苞片2枚;萼片5,广卵形,长约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长圆形,长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极小的花盘上,花药基着,椭圆形,花丝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鳞片状,子房上位,长圆形,心皮5,花后增宽成扁圆形,有粗大的腺点,花柱粗短,柱头先端4-5钱裂。
果实扁球形,成熟时裂开成5个果瓣,呈蓇葖果状,紫红色,表面有粗大油腺点,每分果有种子1个,黑色,有光泽。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吴茱萸药材性状:果实类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
表面暗绿黄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油点。
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有花萼及果柄,被有黄色茸毛。
质硬而脆。
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优等品以饱满、色绿、香气浓郁者为佳。
吴茱萸药性:【本经中品吴茱萸味辛温。
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根,杀三虫。
藙。
】味辛、苦,性温,入足阳明胃、足太阴脾、足厥阴肝经。
吴茱萸及其习用品药材中7个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
吴茱萸及其习用品药材中7个成分的HPLC含量测定建立HPLC同时测定吴茱萸及其习用品药材中柠檬苦素、吲哚类生物碱(14N-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及喹诺酮类生物碱(1-甲基-2-正十一烷基-4(1H)-喹诺酮、吴茱萸卡品碱和二氢吴茱萸卡品碱)含量的方法。
采用YMC C18 (4.6 mm ×250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四氢呋喃(B)-5 mmol·L-1醋酸铵缓冲液(pH 3.8)(C),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0 ℃;检测波长220,250 nm。
7个成分的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r=0.999 9。
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96.69%~102.4%,RSD为1.4%~3.1%。
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
对5种18批吴茱萸类药材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7个被测成分在5种药材中均有分布,但含量差异很大。
16批正品吴茱萸中7个成分的总质量分数在9.46~69.9 mg·g-1,平均为28.2 mg·g-1。
密果吴萸中7个成分的总含量为25.8 mg·g-1,在正品含量范围内,略低于平均值;臭辣吴萸中7个成分的总质量分数为7.69 mg·g-1,低于正品的含量下限。
密果吴萸和臭辣吴萸与正品吴茱萸相比,主要成分一致,含量总体低于正品吴茱萸。
标签:吴茱萸;柠檬苦素;生物碱;含量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吴茱萸为传统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其性味辛、苦,热,有小毒;具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厥阴头痛,寒疝腹痛,寒湿脚气等[1]。
1977~2010年版《中国药典》均收载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Juss.)Benth.,石虎E.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或疏毛吴茱萸E. rutaecarpa(Juss.)Benth. var. bodinieri (Dode)Huang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道地药材标准 杜吴萸
道地药材杜吴萸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杜吴萸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杜吴萸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 术语和定义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3.2杜吴萸Du Wuyu产于浙江缙云、丽水、永泰、昌化等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栽培吴茱萸药材。
4 来源及形态4.1 来源主要来源于芸香科植物石虎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 Huang 或疏毛吴茱萸Euodia 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bodinieri (Dode) Huang 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4.2 形态特征石虎:小乔木或灌木,高3~5 m,嫩枝暗紫红色,老枝赤褐色,上有明显皮孔。
小叶5~11,对生,纸质,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宽稀超过5cm,彼此疏离;叶背密被长毛,脉上最密,油点粗大、少。
吴茱萸 中草药.doc
吴茱萸中草药植物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5~8m。
幼枝、叶轴、叶柄及花序均被黄褐色长柔毛。
羽状复叶对生;小叶5~11,长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5~14cm,宽2~6cm,上面疏生毛,下面密被白色长柔毛,有透明腺点。
花单性异株,密集成顶生的圆锥花序。
骨突果紫红色,有粗大腺点,每果含种子1粒。
花期6~8月,果期9~10月。
本品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2~5mm,表面暗黄绿色至褐色,粗糙,有多数点状突起或凹下的油点。
顶端有五角星状的裂隙,基部残留被有黄色茸毛的果梗。
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淡黄色种子1~2粒。
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拼音名】----------------------------Wuzhuyu----------------------------【别名】----------------------------吴萸(《草木便方》)、左力(《南宁市药物志》)。
吴茱萸,又名:辣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茶辣----------------------------【英文名】----------------------------MedcinalEvodiaFruit----------------------------【拉丁名】----------------------------药材FructusEvodiae原植物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处方名】----------------------------吴茱萸、吴萸、吴芋、吴于、吴萸子、吴于子、淡吴萸、炙吴萸、炒吴萸、黄连炒吴萸、姜汁炒吴萸、盐炒吴萸等处方中写吴茱萸、吴萸、吴芋、吴于、吴萸子、吴于子等均指生吴茱萸。
为原药材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淡吴萸又名泡吴萸。
系原药材经开水或甘草水浸泡,漂洗后晒干入药者。
炙吴萸为净吴萸用甘草汤浸泡,待吸尽汤液,用微火焙干入药者。
吴茱萸
9吴茱萸性味、功效及使用情况
10以吴茱萸为主药的中成药配方
11吴茱萸栽培方法、采收与加工
以小组形式提交资料查阅报告,均需附参考文献
吴茱萸(Wuzhuyu)FructusEvodiae
[来源]芸ຫໍສະໝຸດ 科(Rutaceae)植物吴茱萸Evodiarutaecarpa(Juss.)Benth.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项目名称:贵州地道药材吴茱萸及伪品的鉴定
前期准备资料查阅要求:
中医世家(王氏)、CNKI、维普
1历代本草对吴茱萸药材的记载内容:品种与鉴定
2历版《中国药典》吴茱萸药材来源变更情况
3我国各地吴茱萸伪品品种情况及使用区域
4吴茱萸及伪品的性状鉴定
5吴茱萸及伪品的显微鉴定
6吴茱萸及伪品的理化鉴定
7质量评价:水分、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挥发油
[鉴别]:
非腺毛为1~13个细胞,长达650μm。胞腔不含黄棕色物。
吴茱萸混淆品(2)——野吴萸(Yewuyu)
[来源]:
芸香科(Rutaceae)植物野茶辣Evodasp.的干燥果实。
[性状]:
常为五角状扁球形,直径7~10mm,由1~5个开裂的心皮组成,外果皮暗褐色或棕褐色,稍粗糙,具细圆形的黑色腺点,内果皮白色,光滑,由基部向上反卷与外果皮分离;果实下部具不明显的宿萼,果梗具密集的柔毛。每分果瓣中具1粒种子,种子长3.5~4.0mm,宽2.5-3.0mm,卵球形,黑色,有光泽。气微,味辛辣。
[性状]
扁球形,常具五钝棱,直径2~5mm,多由5枚中部以下合生不开裂或少开裂的成熟心皮组成。表面暗黄绿至棕褐色,粗糙,有多数皱纹和圆形的油点。顶端常有5条裂隙,基部残留有密被黄棕色短柔毛的果梗。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常有卵形不饱满的种子1粒,浅黄至黄棕色。质硬而脆。嗅之有冲鼻的辛烈香气,嚼之有苦辣味。商品规格有大花(果实较大)和小花(果实较小)之分。以饱满、色暗绿、均匀、不开口、味苦辣及香气浓郁者为佳。
吴茱萸品种分析及其简易鉴别
吴茱萸品种分析及其简易鉴别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
吴茱萸的干燥将近成熟的果实,又名吴萸、茶辣、吴辣、曲药子、伏辣子、茶辣、臭泡子、左力纯幽子、气辣子、米辣子等。
分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四川、浙江、江西、湖北、安徽、陕西等地。
吴茱萸目前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三种品种,以中花吴茱萸的市场销量为最大,且大多出口东南亚一带,吴茱萸做香味有一部分;其次是小花吴茱萸。
而大花吴茱萸一般很少使用,因为大花吴茱萸的果实颗粒比较大,消费市场不太接受,药性比中、小花吴茱萸稍差,因此其商品价和苗价相对比较低。
大、中、小花吴茱萸落叶后很难区分,以下是几种简单有效的区分方法,以供参考:大花吴茱萸来源植物为吴茱萸,其果实单个或数个聚集在一起,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大约3mm~6mm。
表面褐色,粗糙,有多个点状突起或凹下油室(俗称“字眼”)。
顶端稍下凹呈五角星状,无裂隙。
中央小部分有花柱残留物,基部有黄棕色花萼及短小果柄,有灰白色柔毛。
质硬而脆,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小枝叶2-3对,顶端叶间有明显红腺。
根白色,折而即断,声音清脆。
枝杆浅、深猪肝色、茄色,光滑。
花点(皮孔)极稀疏,椭圆,叶特大而厚。
枝尖芽极饱满,折之味清淡,无香味。
采收8-9月。
中花吴茱萸来源植物为吴茱萸,其果实单个或数个聚集在一起,呈球形或略呈五角状扁球形,直径大约3mm~6mm。
表面褐色,粗糙,有多个点状突起或凹下油室(俗称“字眼”)。
顶端稍下凹,可见五角星状裂隙(开裂大小表示果实成熟程度,以不开口为好)。
中央有花柱残留物,基部有黄棕色花萼及短小果柄。
质硬而脆,横切面可见子房5室,每室有未成熟种子1~2粒。
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
小枝叶3-4对。
根橙黄色,折而不断。
枝杆浅橙黄,光滑,花点(皮孔)稀疏、扁圆椭圆。
枝尖芽枝尖芽折之香味极浓,刺鼻。
采收8-9月。
小花吴茱萸植物来源于石虎或疏毛吴茱萸,与大花吴茱萸的主要区别为:果实较小,外表呈绿豆色,直径在3.5mm以下,略粗糙。
中药-吴茱萸(跟我学中医)PPT课件
.
8
药理
强心作用 抗胃溃疡作用 止呕作用 止泻作用 保肝作用 利尿作用 对霍乱弧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019/11/26
.
9
伤寒论条文
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方药组成:吴茱萸一升(汤洗)[9g],人参三两[9g],大枣十二枚(擘),生姜六两 (切)[18g]
2019/11/26
.
5
图片
2019/11/26
.
6
功用主治
味辛、苦,气温,大热,有小毒。入肝、脾、肾之经。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治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 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用量:3-9g
2019/11/26
7
化学成分
2019/11/26
6.《本草汇言》:吴茱萸,开郁化滞,逐冷降气之药也。方龙潭曰,凡患小腹、少腹阴寒之病,或呕
逆恶心而吞酸吐酸,或关格痰聚而隔食隔气,或脾胃停寒而泄泻自利,或肝脾郁结而胀满逆食,或疝
瘕弦气而攻引小腹,或脚气冲心而呕哕酸苦,是皆肝脾肾经之证也,吴茱萸皆可治之。
2019/11/26
.
11
各家论述二
7.《本经逢原》:茱萸善上,故服茱萸者,有冲膈冲眼、脱发咽痛、动火发疮之害。其治暴注下
2019/11/26
.
2
名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019/11/26
.
吴茱萸及其混、伪品的性状鉴定与TLC分析
16 华南吴萸 .
成熟果实, 果瓣 4 5 辐射状, 瓣, 直径 5 5 .—
6 5i , . b 表面棕褐色至红褐色 , m 粗糙, 具黄 白色窝点 , 内果皮 黄棕色 , 光滑 。质硬而脆 , 果梗上疏被淡黄 白色毛茸或几乎
加 氯 仿 制 成每 1 L 各含 I g的 混 合溶 液 , 为 对 照 品 溶液 。 m m 作
本实验 对吴茱萸等 8种药材的生药形态和组
织 构 造进 行 了 描述 和 比 较 。 按 外 形 性 状 、 小 、 大 颜
2 4 3 吸 附剂 以羧 甲基纤 维素钠 为黏合剂 的硅 胶 G 2 4薄层板 .. F5
实验样 品: 吴茱 萸 (vd a a a 由 四川成 都购 E oi r  ̄cr ) at p
进 , 地 : 西 。石虎 rt cra(u s ) e t. a . - 产 广 ua a J s. B n hv r o e p f i l ) 徽毫州购进 , n i安 as 产地: 湖南。疏毛吴茱萸 (. t — Er o ue cra J S .B n h v r bd n e i 由 安 徽 毫 州 购 进 , a (u S) e t .a .o iir ) p 产
依据 。方法: 对被称为吴茱萸的 8 药材分别进行性状鉴定、L 种 T C分析 , 明确其显著异同点。结果: 除香椒 子以外的 7
种药材均含有 吴茱萸碱 、 甲基 吴莱萸碱及羟基吴茱萸碱 3 去 种生物碱 , 其斑点数 不同, 但 可依 此加 以区别 。结论: 明
确 了吴菜萸及其混 、 品的 区别点 , 伪 为正确鉴 定药用吴茱萸并进一步开发应 用吴茱萸及其同科药用植物资源 , 高 提
2023年中药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 识别真假吴茱萸的技巧
2023年中药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识别真假吴茱萸的技巧中药吴茱萸的介绍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等。
此外尚含吴茱萸胺、吴茱萸碱等多种生物碱。
具有抗溃疡、保肝、镇痛、抗缺氧、抗菌、抗凝和抗血栓形成等作用。
1.本品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吴茱萸烯、罗勒烯、吴茱萸内酯、吴茱萸内酯醇等;又含柠檬苦素、吴茱萸苦素、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脱氢吴茱萸次碱、去甲基乌药碱、黄柏酮及吴茱萸卡品碱等多种生物碱。
此外尚含有对羟福林,N,N-二甲基-5-甲氧基色胺、环磷鸟苷、花色苷、异戊烯黄酮等。
本品有镇痛作用。
能升高体温,大量时能兴奋中枢并引起视力障碍、错觉。
其煎剂口服有止呕及抗盐酸性溃疡、消炎痛加乙醇性胃溃疡的作用;对水浸大鼠应激性和结扎幽门性胃溃疡有抑制形成的倾向。
其煎剂给犬灌胃,有明显的降压作用,但当与甘草配伍时,其降压作用消失,其降压作用主要是扩张外周血管所致,且与组织胺释放有关。
其煎剂对家兔小肠活动有双向作用,低浓度时兴奋,高浓度时抑制。
本品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形成。
本品煎剂、吴茱萸次碱和脱氢吴茱萸碱对家兔离体及在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其煎剂内服有利尿作用,水煎及醇、乙醚提取物在体外都能杀灭猪蛔虫、蚯蚓及水蛭。
其煎剂对霍乱弧菌及堇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等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2.本品有小毒,较大量服用可引起腹痛、腹泻,并可引起视力障碍及错觉等。
中药吴茱萸的应用1.用于寒凝疼痛证。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解肝经之郁滞,且有良好的止痛作用,故为治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治中焦虚寒,肝气上逆的厥阴头痛,本品能散寒降逆止痛,常与生姜等温中降逆药配伍。
治肝郁胃寒,或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本品能疏肝暖胃,散寒止痛,常与高良姜、砂仁、丁香等药配伍。
治寒凝肝经,疝气疼痛,本品则能开郁化滞,散寒止痛,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温经散寒、行气止痛药配伍。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吴茱萸图片
吴茱萸的功效与作用,吴茱萸的副作用与禁忌,中药吴茱萸图片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主产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陕西和四川等地。
吴茱萸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2方次,《金匮要略》入3方次。
别名:吴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臭辣子树、气辣子、曲药子。
【药性特点】吴茱萸辛、苦,大热。
有小毒。
入肝、脾、胃经。
功能舒肝理气,温中止痛,降逆止呕。
主治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心痛病,妇人杂病等。
【吴茱萸的临床应用】(一)治阳明病阳明病寒证吴茱萸汤证证见:不能食,食即呕吐,呕吐物腐之气味,或吐痰涎清水,或伴有胃脘痛不适,喜温喜按,甚则手足厥冷(243)。
证质为胃阳不足,浊阴上逆。
治用吴茱萸汤。
方中吴茱萸温胃暖肝,降逆止呕;配以大剂量生姜,散寒止呕;再配以人参、大枣补虚和中。
全方具有温中补虚,散寒降逆的功效。
吴茱萸汤证,又见于《伤寒论》中的少阴病疑似证之中虚寒浊阻滞证(309);厥阴病之寒证(378);和《金匮要略》中的呕吐病之肝胃虚寒证(十七-8)。
属异病同治例。
(二)治厥阴病厥阴病寒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证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呕吐脘痛,舌卷囊缩,寒疝痛经,少腹冷痛(352)。
证质为血虚寒凝,肝胃沉寒。
治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方中芍药、当归为补血养血以行血;桂枝、细辛温经散寒以通阳;甘草、大枣补中益气以生血;通草入血分以通行血脉。
加吴茱萸、生姜,暖肝温胃,通阳降浊,并以清酒扶助药力,温经暖脏,以除在内之久寒。
全方共奏养血温经,暖肝温胃之效。
(三)治心痛阴寒阻结证九痛丸证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附子条)。
吴茱萸在九痛丸中,开郁、杀虫、止痛。
(四)妇人妊娠病崩漏证温经汤证见证:妇人年约五十许,阴道下血,淋漓不止,血色紫暗,挟有血块,少腹里急,腹满,暮即发热,手掌烦热,唇口干燥,或唇萎舌青(二十二-9)。
证质为冲任虚寒,瘀血内阻,失于温摄,血不归经。
治用温经汤。
方中用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通利血脉;当归、芍药、川芎活血祛瘀,养血调经;丹皮活血祛瘀,并退虚热;阿胶养血止血,麦冬养阴清热,二味滋阴润燥,兼制吴茱萸、桂枝之燥;人参、甘草益气补中而资气血生化之源,并统血;生姜、半夏和胃降逆,与麦冬、阿胶相配,有润燥相济之妙。
关于中花吴茱萸品种的介绍
关于中花吴茱萸品种的介绍大家好,我是湖南省廉桥药材之乡湘中药乡的陈作宜,总是听很多人打电话问我说什么中花吴茱萸(供|求|铺|资|价|科|手机订阅)有什么江西中花,湖南中花,广西中花的区别,尤其是江西的一些卖苗的人故意拿这个来吹自己的苗,比别的地方的好,那些不懂的人也就跟着人云亦云,在这里我解释一下吴茱萸的品种,让有心种植的朋友了解清楚一些,明明白白的种植,我先介绍一下我了解的一些中花吴茱萸品种,中花吴茱萸品种有四种,一是原种吴茱萸,二是石虎吴茱萸,三是晥南吴茱萸,四是广西吴茱萸,我本人是湖南人,但在我看来所谓的正正的正品中花吴茱萸品种应该是晥南那边的品种,因为所谓的吴,指的是古时的吴国,但因皖南那边的吴茱萸品种,枝条少,产量低,再加上晥南吴茱萸成熟期比其他品种晚一两个月,到采摘的季节温度低,雨水多,不利于加工,所以大面积种植的话,效益比不上其它品种。
种吴茱萸(供|求|铺|资|价|科|手机订阅),原种吴茱萸叶片比较小,叶子正反面都有绒毛,原种吴茱萸是所有中花吴茱萸里开花和成熟最早的品种,它的产品和石虎吴茱萸是差不多的,但它有一个缺点,它的成熟期是农历的七月初左右,如果成熟了,不马上采摘,果实就会自然掉落。
石虎吴茱萸(供|求|铺|资|价|科|手机订阅)是原种吴茱萸的变种,石虎吴茱萸叶片比皖南吴茱萸叶片小,比原种吴茱萸叶片大,叶子正反面都没有绒毛,在所有品种里,石虎吴茱萸是最好的品种,成熟期是农历七月中旬,一直可以留在树上,到红了成熟了,也不会掉果,不会开裂,是最有种植经济效益的品种,所以想种植的朋友,可以选择。
广西吴茱萸(供|求|铺|资|价|科|手机订阅)品种,广西吴茱萸品种是一个杂交品种,它最先是由湖南邵阳武冈的育苗人,用吴茱萸大花品种和原种中花吴茱萸品种嫁接的一个品种,它叶面正反面都有绒毛,从表面看产量是最高的品种,果实在树上早期呈现原种中花品种的特征果实不开裂。
但是到了晚期。
果实就会呈现大花品种的特征果实会裂开成梅花状,但不会像大花品种那样开裂成空壳。
每日一中药——吴茱萸
每日一中药——吴茱萸吴茱萸,温热中药,温补降逆,善治厥阴头痛,“吴茱萸汤”便是经典效佳的良方。
吴茱萸如下图所示,属于芸香科植物,以其干燥成熟的果实入药。
吴茱萸采收时应注意在其果实成熟但是尚未开裂时采收,不应等果实熟透开裂后再采收。
吴茱萸炮制也比较特殊,洗净干燥后用甘草汤蒸煮后再干燥,而后使用。
吴茱萸,性温热,味辛略带些苦涩,归肝经、脾经、胃经、肾经。
吴茱萸属于有小毒之药,使用时应注意。
吴茱萸功效是: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散寒止痛,吴茱萸辛散苦泄,性温热而散寒,入肝经,可疏散肝经之寒邪,有疏肝解郁之效,是治疗肝寒气滞之主药。
肝寒气滞所引起的诸多痛症,均可以吴茱萸入药治疗。
前面提到的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厥阴与肝相对,厥阴上颠顶,厥阴头痛者,取吴茱萸、人参、生姜等药治疗,疗效很好。
吴茱萸还有降逆止呕之效。
能治疗胃寒呕吐之证。
吴茱萸性热驱寒,能散寒止痛,疏肝解郁,降中焦气逆,起到止呕的作用,在临床上主要用来治疗寒邪入胃,胃脘冷痛,胃失和降,呕吐不止等症状。
吴茱萸还有助阳止泻的作用,此助阳主要指的是扶助脾阳与肾阳。
吴茱萸入脾经、肾经,性温热,能温脾益肾,针对脾肾阳虚所出现的泄泻,尤其是五更泻,吴茱萸乃常用药,经典处方“四神丸”便是治疗五更泻之经方。
吴茱萸辛热燥列,容易耗气动火,不宜大量使用。
同时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本草衍义》:吴茱萸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本草纲目》:茱萸,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故所治之证,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而已。
咽喉口舌生疮者,以茱萸末醋调,贴两足心,移夜便愈。
其性虽热,而能引热下行,盖亦从治之义,而谓茱萸之性上行不下行者,似不然也。
有人治小儿痘疮口噤者,啮茱萸一、二粒抹之即开,亦取其辛散耳。
本文旨在科普中药的功效,并不推荐随意使用,若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遵医嘱用药,切勿随意擅自服食药材。
不同产区三种吴茱萸有效成分的研究
不同产区三种吴茱萸有效成分的研究王承南;王红娟;李平;林凌秋【摘要】对我国吴茱萸、吴茱萸变种石虎和变种疏毛吴茱萸的主要药用成分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吴茱萸3品种中,吴茱萸的药用有效成分最高;3个品种中,广西灌阳县种植的吴茱萸和石虎含碱量分别是2.846%和1.34%,明显高于其他产区;疏毛吴茱萸含碱量最高的是贵州余庆县,含碱量为0.33%,明显低于吴茱萸和石虎.建议在发展吴茱萸的种类时,应重点考虑发展吴茱萸,从产地的规划上应重点考虑广西的北部和湖南的西南部及贵州的东南地区.%The main medicinal components (evodiamine, rutaecarpirie etc.) in Evodia rutoecarpa, E. rutaecarpa var. officinalis and E. rutaecarpa var. bodinieri in Chinese main production area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E. rutaecarpa had the highest effective component of E. rutaecarpa and 2 varieties, the alkali contents in E. rutaecarpa and E. rutaecarpa var. officinalis were2.846% and 1.340% respectively in Guanyang county, Guangxi autonomous, China, which were more higher than that in other producing areas; E. rutaecarpa var. bodinieri growing in Yuqing county, Guanzhou province had the highest alkali content (0.33%),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E. rutaecarpa and E. rutaecarpa var. officinalis. It is suggested that E. rutaecarpa should be vigorously developed, and in the aspect of producing area planning, the northern Guangxi, southwest of Hunan and southeast of Guizhou should"be emphatically take into account.【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2)008【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吴茱萸;疏毛吴茱萸;石虎;生物碱;HPLC指纹图谱【作者】王承南;王红娟;李平;林凌秋【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2;S789.5吴茱萸为芸香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吴茱萸 Evodia rutoecarpa (Juss.)Benth.、石虎 E.rutaecarpa (Juss.) Benth. var. officinalis (Dode)Huang 或疏毛吴茱萸 E. rutaecarpa (Juss.) Benth.var. bodinieri (Dode) Huang的干燥接近成熟的果实,前者药材名为大花吴萸,后二者为小花吴萸,三者均含有药用成分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
中药知识:吴茱萸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没有一点华丽的辞藻,尽显朴素自然,却生动勾勒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诗中的茱萸便是本期我为大家介绍的吴茱萸。
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
吴茱萸雅名为辟邪翁▲吴茱萸吴茱萸生上谷川谷及冤句,树高丈余,皮青绿色,实结梢头,其气臊,叶紫、花紫、实紫, 实熟于秋季,气味苦辛而温性烈,陈久者良。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石虎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吴茱萸栽培后3年开花结果,春天开花秋季收果,于处暑前后采收,剪下果枝,晒干或低温干燥,除去杂质。
其气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别名吴萸,吴芋,吴于,吴椒,左力等。
处方中写吴茱萸、吴萸、吴芋、越椒、艾子均指生吴茱萸。
为原药材去杂质生用入药者。
淡吴萸系原药材经甘草水浸泡,洗后晒干入药者。
炙吴萸为净吴萸用甘草汤浸泡,待吸尽汤液, 用微火焙干入药者。
黄连炒吴萸为黄连汁拌炒;姜汁炒吴萸为姜汁拌炒;盐炒吴萸为盐水拌炒;醋炒吴萸为醋拌炒。
炮制后均可以减少辛辣,降低刺激性。
本品味辛、苦,性热,有小毒。
功于温中散寒,疏肝止痛。
辛热能散能温,苦热能燥能坚,其所治之症,皆取其散寒温中燥湿解郁之功也。
主用于脘腹冷痛,呃逆吞酸,呕吐,腹泻,疝痛,痛经;外治口疮。
其气味俱厚,主咽喉寒气呃塞而不通,胸中冷气闭塞而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住,心气刺痛苦闷而不仁。
开腠理,消疝气,止呕逆,除霍乱,顺折肝木之性, 治吞吐酸水如神。
厥阴头痛引经必用。
杀寸白三虫煎服即出,疗二便关格衔口立通。
肺喜温而恶寒,得茱萸之大温大辛则水道通调而湿去;肝藏血,血寒则泣而成痹得吴茱萸之大温大辛,则血活而痹除,真乃驱阴之捷方,回阳之妙药也。
吴茱萸辛香气浓,内服外用均可,对各科疾病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本品可用于治疗寒凝肝脉之疼痛诸多病证,如疝气疼痛;肝胃虚寒浊阴上逆之厥阴头疼呕吐涎沫,可用吴茱萸汤;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可用鸡鸣散。
肝火犯胃肝胃不和之呕吐吞酸,可用左金丸。
吴茱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吴茱萸的功能主治与用量功能主治吴茱萸(学名:Evodiae Fructus),是常用的中药材之一,具有多种药用功效。
下面是吴茱萸的主要功能主治:1.祛风散寒:吴茱萸可以温阳祛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头痛、鼻塞、寒战等症状。
2.理气止痛:吴茱萸具有理气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胸腹疼痛、经痛、胃脘痛等症状。
3.祛湿化痰:吴茱萸可以祛湿化痰,适用于湿浊内蕴引起的咳嗽、痰多、胸闷等症状。
4.消食磨滞:吴茱萸可以促进消化,改善食欲不佳、胃口不好、脘腹胀满等症状。
5.散瘀止血:吴茱萸有散瘀止血的功效,可以用于血瘀引起的痛经、跌打损伤等情况。
用量吴茱萸是一种辛温的中药,用量应根据具体病情而定。
以下是吴茱萸的一般用量和使用方法:•煎汤剂:一般情况下,吴茱萸的用量为3-10克。
将吴茱萸与其他适宜的中药材配伍,按照煎汤的方法煮药,每日分2次服用。
•研粉服:也可以将吴茱萸研磨成粉末,每次0.5-1克,一日2-3次,用温开水送服。
•外用疗法:吴茱萸还可以作为外用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等症状。
将吴茱萸研磨成细末,与适量的清水调成糊状,涂于患处,并进行轻轻按摩。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吴茱萸时,应注意以下事项:•用药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腹泻患者禁用吴茱萸。
肾虚者慎用。
•不宜长期使用:长期大量使用吴茱萸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口舌生疮等不良反应。
•遵医嘱使用:不建议自行使用吴茱萸,应咨询医生或中医师的建议,根据自身病情和身体状况,合理使用吴茱萸。
总之,吴茱萸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祛风散寒、理气止痛、祛湿化痰、消食磨滞和散瘀止血等功效。
在使用吴茱萸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用药指导,合理使用,并注意潜在的禁忌和副作用。
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就医咨询。
浅谈伤寒本草丨吴茱萸(yú)篇
浅谈伤寒本草丨吴茱萸(yú)篇思乡真情吴茱萸解之~吴茱萸共被《伤寒论》收载两次,分别是吴茱萸汤及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吴茱萸汤治阳明伤寒,食谷欲呕者(出自黄元御药解)。
吴茱萸汤吴茱萸一升,洗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吴茱萸本草考证吴茱萸和石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梳毛吴茱萸虽然也是药典来源之一,在本草药用中却从来没有出现过。
通过查阅古代的本草记录,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了解古人是怎样从来源到产地,再到规格等方面,逐步加深对中药的认知的。
▲安国孙广才老师摄吴茱萸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古代医家呼吴茱萸为茱萸,吴字加或不加都可以,两种名称在医书中都有出现。
明朝李时珍,能准确区别不同规格的吴茱萸,李时珍曰:“茱萸枝柔而肥,叶长而皱。
其实结于梢头,累累成簇而无核,与椒不同。
一种粒大,一种粒小,小者入药为胜。
”李时珍的描述基本和现在所用的吴茱萸相符合,据考察和推测,这里的描述的粒大的可能是吴茱萸,而粒小的可能是石虎。
最终,可以看到,疏毛吴茱萸在历代本草中均没有收录,近现代被药典收录为正品来源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采收加工及炮制提起采收的季节,总会让人联想到采茱萸的九九重阳,那时人们遍插茱萸,登高望远,思乡缅怀。
王摩诘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想必大家都有听过,里面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所描写的就是这种满怀乡愁的画面。
伤寒论里所收载的吴茱萸汤,由人参、吴茱萸、生姜、大枣组成,对于喝冷饮引起的胃痛疝气,女孩受寒的痛经,温暖的吴茱萸汤都能调荡邪气,有效又速效。
其中的吴茱萸生品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寒凝疼痛、胃寒呕吐、虚寒泄泻等。
其实由于吴茱萸性燥烈,还有小毒,为了减毒纠性,历代记载的吴茱萸炮制品相当多,常出现的有甘草制吴茱萸、盐制吴茱萸、酒制吴茱萸、醋制吴茱萸、姜制吴茱萸、黄连制吴茱萸等,甚至还有不常见的补骨脂炒制、牵牛炒制、糯米萝卜制吴茱萸等。
吴茱萸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吴茱萸药材名称:吴茱萸拼音名称:WUZHUYU别名:曲药子、伏辣子、茶辣、随萸子、吴萸、辣子、臭辣子、吴椒、臭泡子科属: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未成熟果实。
产地: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江西。
性味:[性味、归经]辛、苦,大热。
有小毒。
入肝、胃、脾、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杀虫。
中成药:共有99种中成药使用吴茱萸:复方木香小集碱片癣湿药水小儿健脾贴膏复方田七胃痛胶囊左金胶囊胃逆康胶囊泻痢消胶囊小儿腹泻外敷散消食贴痛经软膏等。
应用:1、寒凝腹痛。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主入肝经,既散肝经之寒邪,又疏肝气之郁滞,为治疗肝寒气滞诸痛之要药。
每与生姜、人参等同用,治疗厥阴头痛,干呕吐涎沫,苔白脉迟等;常与小茴香、川楝子、木香等配伍,治疗寒疝腹痛;与桂枝、当归、川茸等同用,治疗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痛经;与木瓜、苏叶、槟榔等同用,治疗寒凝脚气肿痛,或上冲入腹。
2、胃寒呕吐。
本品辛散苦泄,性热祛寒,善散寒止痛,还能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兼能制酸止呕。
常与干姜、甘草同用,治霍乱心腹痛,呕吐不止;与半夏、生姜同用,治疗外寒内侵、胃失和降之呕吐;配伍黄连,可治疗肝郁化火、肝胃不和之胁痛口苦,吞酸。
3、虚寒泄泻。
本品性味辛热,能温脾益肾,助阳止泻,为治疗脾肾阳虚、五更泄泻之常用药,多与补骨脂、肉豆蔻、五味子同用。
配伍效用:1、吴茱萸配伍大枣:吴茱萸温肝暖脾、降逆止呕;大枣甘温,补脾和胃、养血安神。
吴茱萸得大枣则温散而不燥烈,大枣得吴茱萸则益气养血而不壅滞。
二药合用,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之胃院疼痛、妊娠恶阻以及厥阴头痛、干呕等症。
2、吴茱萸配伍当归:吴茱萸辛热燥烈,疏肝行气、温中散寒,善下行温肝肾、暖胞宫;当归辛甘而温,补血行血,为妇科养血调经之常用之品。
吴茱萸得当归则温散而不伤阴血,当归得吴茱萸则补血而不凝滞。
二药伍用,其温经活血、调经止痛之功效更著,用于治疗月经延期、量少而黑、少腹冷痛因冲任虚寒所致者以及寒滞肝脉之疝气疼痛。
吴茱
吴茱萸(《本经》)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或疏毛吴茱萸的干燥将成熟果实。
多系栽培。
主产于贵州、广西、云南、四川、浙江、湖南、陕西等地。
原植物生于山坡草丛、低海拔向阳的疏林或林缘旷地。
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和干燥,以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最宜生长。
味辛、苦,性热。
归肝、脾、胃、肾经。
功效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临床用名有吴茱萸、制吴茱萸。
【本草汇言】《神农本草经》:味辛,温。
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名医别录》:大热,有小毒。
主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本草拾遗》:杀鬼魅及恶虫毒,起阳,杀牙齿虫痛。
《药性论》:味甘,辛,大热,有毒。
能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
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可愈。
疗遍身疹痹,冷食不消,利大肠壅气。
削皮,能疗漆疮,主中恶,腹中刺痛,下痢不禁,治寸白虫。
《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治霍乱泻痢,消痰,破症癖,逐风,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开宝本草》:味辛,温、大热,有小毒。
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本草图经》:椒气好下,茱萸气好上,言其冲膈,不可为服食药,故多食冲眼又脱发也。
《本草衍义》:此物下气最速,肠虚人服之愈甚。
《药类法象》:治寒在咽嗌,噎塞胸膈不利。
经言:咽膈不通,食不下,食则呕,令人口开目瞪。
寒邪所隔,气不得上下。
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满膨胀。
下利寒气,用之如神,诸药不可代也。
《药性赋》:味苦、辛,气热,有小毒。
可升可降,阳也。
其用有四:咽嗌气噎塞而不通,胸中冷气闭塞而不利,脾胃停冷腹痛而不任,心气刺痛成阵而不止。
《汤液本草》:气热,味辛苦,气味俱厚,阳中阴也。
辛温大热,有小毒。
入足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象》云:食则令人口开目瞪,寒邪所隔,气不得上下。
此病不已,令人寒中,腹满膨胀,下利寒气,诸药不可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