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数据通信实验
人体红外传感器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传感器实验报告背景人体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人体热辐射的设备,常用于安防系统、自动化控制等领域。
该传感器利用热辐射的特性,通过对红外辐射的检测来判断是否有人体存在。
本实验旨在研究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实验目的1.了解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2.掌握人体红外传感器的使用方法;3.分析并验证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传感器性能。
实验步骤1. 准备材料和设备•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Arduino开发板•杜邦线•电脑2. 搭建电路连接将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与Arduino开发板连接,确保接线正确无误。
3. 编写代码使用Arduino IDE编写相应代码,以读取并处理从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接收到的信号。
int pirPin = 2; // 将信号引脚连接到Arduino数字引脚2void setup() {Serial.begin(9600); // 初始化串口通信pinMode(pirPin, INPUT); // 设置信号引脚为输入模式}void loop() {int pirValue = digitalRead(pirPin); // 读取信号引脚的电平值if (pirValue == HIGH) {Serial.println("有人靠近");} else {Serial.println("无人靠近");}delay(1000); // 延时1秒}4. 实验观察将完成的电路连接到电脑上,上传代码并运行。
通过串口监视器观察输出结果。
5. 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观察结果,分析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结果与讨论经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人体红外传感器通过检测人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判断是否有人存在。
2.在实验中,当有人靠近传感器时,传感器会输出高电平信号;当没有人靠近时,输出低电平信号。
3.实际应用中,人体红外传感器常用于安防系统中,可以检测到有无陌生人进入监控区域。
数电课程设计报告红外线数据传输系统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红外线数据传输系统姓名:同组人:班级:CS0910学号:U62011/9/27目录1.实验目的 (3)目的 (3)要求 (3)2.实验内容 (3)题目 (3)简介 (3)输入 (4)输出 (4)3.实验所用仪器 (4)实验软件环境 (4)实验硬件环境 (4)4.实验设计 (5)系统结构图 (5)详细设计 (5)接口设计 (7)5.实验步骤 (8)编写VHDL代码 (8)连线 (14)记录与调试 (14)6.结果分析 (14)老师检查测试 (14)时间图分析 (14)7.其他 (15)改进方案 (15)参考文献 (15)1.实验目的目的通过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编程,深入了解并掌握可编程芯片PLD的设计技术,加强对学生对《数字逻辑》课程所学的只是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求➢能够较全面地应用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完成从设计逻辑电路到设计简单数字系统的过渡。
➢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查阅资料,独立设计规定的系统➢能够独立地完成实施过程,包括安装、布线、测试和排除故障。
2.实验内容题目红外线数据传输系统简介红外线传输系统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两端,都可以单独进行初始化清零处理。
在发送端可以设置准备发送的8位数据信息,连同一个偶校验位一起发送。
接收端接收到8位的数据信息和一位偶校验信息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和校验信息,并根据偶校验判定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出错。
输入如上图所示:开关K1~K8(电平信号),发送端清零开关(电平信号),发送按钮(脉冲信号),置数(电平信号),接收端清零开关(电平信号)。
输出如前面图所示:发送端:发送数据的8位数据信息用3个数码管显示(分别为2bits、3bits、3bits),正在发送指示灯,校验码指示灯。
接收端:接收的8位数据信息用3个数码管显示(分别为2bits、3bits、3bits),校验码指示灯,接收错指示灯。
程序设计实践人体红外感应灯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
程序设计实践人体红外感应灯实验结果分析和总结对于我们程序设计人员来说,这个问题可能比较简单,但是你真正去实过之后就会发现自己不是那么容易掌握了。
因为很多时候由于经验和技术方面的欠缺都无法达到想象中完美的效果,也没有办法准确地描述出实际情况。
通常对于程序设计人员而言,对电子产品非常精通,并且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一些简单的电路控制板就已经算得上专家级的水平了。
当然,如今社会飞速发展,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每年大学里新增的课程也越来越丰富。
特别是计算机编程、网络技术等相关知识更是日益受到青睐。
其中红外线遥控器就属于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技术,具体什么时间诞生的已经难以考证。
因此,对于这样一门技术我们需要花费足够的时间认真研究,只有了解它的原理,才能使用它顺利地进行一次操作。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红外感应的原理:在室内黑暗环境下,如果有移动或者光照变化,红外线传感器接收到红外辐射,会立即向控制电路反馈信号,控制系统据此做出判断和处理。
举例说明,将钥匙挂在脖子上,然后用手拍打,钥匙发出振动信号,这个振动信号就被内置的红外探测装置检测到,通过内部芯片,最终使电路发送指令给电机启动,从而实现开锁。
所以说红外遥控具备的条件是周围必须有红外辐射源,比如夜晚在户外草坪上散步时如果突然听到“嘀”的声音,就是周边环境有了红外辐射源,并且有人拿东西靠近了,这个时候把随身携带的小型红外接收设备(遥控器)放在头顶1-2米的距离,同时距离接收设备5-10厘米左右的范围,基本上就能控制灯光开关了。
接着我们再设计实验,主要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已经知道红外遥控的原理前提下,采取一切安全措施来防止红外辐射干扰。
选择的材料以纸张为好,因为红外线波长大约是760纳米,而一般纸张吸收了一定量的热量就会变色,而薄的纸张表面温度低,红外线透过率高,颜色显示不清楚,不会影响我们观察。
另外实验人员还需要戴上棉质口罩,遮住双眼,用胶布封闭耳朵,保护敏感的听觉神经,避免噪声的干扰。
红外通信基础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特性。
2. 掌握红外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流程。
3. 学习红外通信发射和接收模块的原理与应用。
4. 通过实验验证红外通信的有效性和抗干扰能力。
二、实验原理红外通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作为载波,进行信息传输的通信方式。
其原理是利用红外发射器将信息调制到红外线载波上,通过红外线传输到接收器,接收器再将红外线解调还原为原始信息。
红外通信具有以下特点:1. 频率较高,抗干扰能力强。
2. 传输距离较短,适用于近距离通信。
3. 保密性好,不易被窃听。
4. 传输速率较低,适用于低速数据传输。
红外通信系统主要由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调制器、解调器等组成。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发射模块2. 红外接收模块3. 信号源4. 双踪示波器5. 连接线6. 电源四、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电路将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信号源、双踪示波器和电源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红外通信实验电路。
2. 发送端实验(1)打开信号源,设置频率为38kHz,输出电压为5V。
(2)将信号源输出端连接到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入端。
(3)打开双踪示波器,将探头分别连接到红外发射模块的输出端和信号源输出端。
(4)观察双踪示波器上的波形,验证红外发射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3. 接收端实验(1)将红外接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到双踪示波器的输入端。
(2)打开红外发射模块,观察双踪示波器上的波形,验证红外接收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4. 通信实验(1)将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放置在通信距离内。
(2)打开红外发射模块,发送信号。
(3)观察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到的信号,验证红外通信的有效性。
5. 抗干扰实验(1)在红外通信路径上设置干扰源,如灯光、无线电波等。
(2)观察红外通信效果,验证红外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验证了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的正常工作。
2. 通过通信实验验证了红外通信的有效性。
3. 通过抗干扰实验验证了红外通信的抗干扰能力。
红外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掌握红外通信的基本原理,了解红外通信系统的工作流程,学会使用红外发射和接收模块进行数据传输,并能够分析红外通信的优缺点。
二、实验原理红外通信是利用红外线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其原理是将要传输的信息(如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等)调制到一定频率的红外载波上,通过红外发射管发射出去,接收端接收红外信号,解调出原始信息。
1. 红外发射原理红外发射器主要由红外发射管、驱动电路、调制电路等组成。
驱动电路将信号放大后驱动红外发射管,调制电路将信号调制到一定频率的红外载波上。
2. 红外接收原理红外接收器主要由红外接收管、放大电路、检波电路、解调电路等组成。
放大电路将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检波电路将调制信号中的原始信息提取出来,解调电路将提取出的信息解调为原始信号。
3. 红外通信系统红外通信系统由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组成,两者之间通过红外线进行信息传输。
系统工作流程如下:(1)信息编码:将原始信息编码为二进制信号。
(2)调制:将编码后的二进制信号调制到一定频率的红外载波上。
(3)发射:通过红外发射管将调制后的信号发射出去。
(4)接收:通过红外接收管接收发射的信号。
(5)解调:将接收到的信号解调为原始信息。
(6)信息处理:对解调后的信息进行处理,如显示、存储等。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发射模块2. 红外接收模块3. 51单片机4. 信号源5. 电源6. 接线板7.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连接红外发射模块和51单片机,将信号源输出信号连接到单片机的输入端。
2. 编写程序,实现信号编码、调制、发射等功能。
3. 连接红外接收模块,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到单片机的输入端。
4. 编写程序,实现信号接收、解调、信息处理等功能。
5. 检查实验结果,观察红外通信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实现了红外通信系统的基本功能。
2. 红外通信具有以下优点:(1)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2)成本低,易于实现。
红外通信特性实验
红外通信特性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红外通信原理、特性和应用。
2. 学习应用红外通信芯片进行通信的方法。
3. 掌握基于红外通信的数据传输的相关技术。
4. 熟悉通信信道的特点,了解信道中存在的干扰和损耗的情况。
实验原理:红外通信技术是利用红外线在空间中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在通讯中,发送和接收的双方通过红外光发射和接收芯片来实现数据传输。
红外光通信的特点是速度快,可靠性高,而且安全性好。
红外光的传输距离一般在10米以内,超过10米则受到环境干扰,传输距离也会受到限制。
红外通信的应用有很多,如家用遥控器、手机红外线通信、红外线测距、红外线遥控电动玩具等等。
实验设备:1. 红外光发射器模块2. 红外光接收器模块3. 篮球飞盘模型4. Arduino单片机5. 杜邦线实验步骤:1. 将红外通信发射模块和红外通信接收模块连接到Arduino单片机中。
2. 编写控制程序,在程序中指定红外发射器发射的频率和时间,以及接收器接收的数据,并进行数据解码、校验。
3. 将篮球飞盘模型放置在远离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位置,然后放置一个障碍物,观察是否能接收到发送的信号,记录有无信号的情况。
4. 更改发送的红外光的频率和时间,重新测试。
5. 分析实验数据,总结红外通信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应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发现,红外光通信距离短,但速度快,适合于部分需求高速通信和区域内数据传输的场合。
而且由于其信号传输的特性,设备之间的通信私密性较高,不容易受到干扰和攻击。
然而,红外通信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传输距离受限、信号干扰易受到环境影响等。
因此,在应用红外通信技术时,需要注意这些问题,选择合适的通信距离和环境以保证通信的良好运行。
红外技术实验报告
红外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红外技术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和原理。
实验器材:红外传感器、红外控制器、电脑、示波器、示波器探头等。
实验原理:红外技术是利用红外线的电磁波特性来实现数据传输、
遥控、测距等功能。
红外线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无法被肉眼
直接看到。
红外传感器接收到红外线信号后会发生变化,通过处理器
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并实现相应的控制功能。
实验过程:首先连接红外传感器和红外控制器,将电脑和示波器作
为辅助设备。
然后在不同距离下用红外控制器向红外传感器发射红外线,观察示波器的波形图并记录数据。
重复实验多次,得出红外线传
输距离和稳定性的关系。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和波形图分析,红外线传输距离随着距离
的增加而衰减,但在一定范围内仍能保持较好的稳定性。
而且红外线
可以穿透一些障碍物,具有一定的透射性能。
实验结论:红外技术在遥控器、安防监控、智能家居等领域有着广
泛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红外技术的工作原理和特性,为实际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实验总结:红外技术是一种快速、便捷、安全的通信方式,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实验我们对红外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
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实验感想:通过本次红外技术实验,我们不仅学习到了新的知识,还感受到了科学实验的乐趣和认识到了红外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继续探索科技的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物联网实验报告
物联网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探究物联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搭建简单的物联网实验平台,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以及对控制设备的控制与监控。
本报告将介绍实验的设备搭建过程、数据采集与传输过程、以及控制与监控实验结果分析。
一、引言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是指通过互联网将各种实体物体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物联网的发展使得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
本实验通过搭建物联网实验平台,探究物联网的应用和实现原理。
二、实验设备搭建
1. 硬件设备:
在实验中,我们搭建了一个基于Arduino开发板的物联网实验平台。
平台包括传感器节点、通信模块和控制节点。
(1)传感器节点:我们使用了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和人体红外传感器。
这些传感器能够采集环境温度、湿度、光照强度以及人体活动等信息。
(2)通信模块:我们使用了ESP8266 Wi-Fi模块,它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
(3)控制节点:我们使用了继电器模块和LED灯作为控制设备。
通过云平台传输的数据,可以实现对控制节点的控制与监控。
2. 软件工具:
为了实现物联网实验平台的搭建,我们使用了以下软件工具:(1)Arduino IDE:用于编写和上传控制节点的程序代码。
(2)Thingspeak:用于创建云平台,接收和处理传感器节点传输的数据。
三、数据采集与传输
1. 数据采集:。
《物联网应用基础》综合实训
A. 485/232转换器
B. ADAM4150采集器
C. 路由器
D. 电磁继电器
设备。
(3)使用Visio绘图软件画出4017采集器与温湿度传感器和RS485/232转换 器的连接接线图。
(4)简述本任务中电磁继电器的工作过程。
任务卡5.2 冷暖自调——自制全自动空调系统 能力拓展2
1.在系统运行时,调整温湿度传感器周边的温度,使温度值产生变化。用万用表 测量ADAM4017采集模块Vin0+端口的电压值,记录在表5-6中,观察分析电压 值与应用程序显示的温度值之间的关系。
图5-20
任务卡5.2 冷暖自调——自制全自动空调系统
(2)在“温度临界值”对应文本框中输入温度临界值,点击设置按钮,应用程 序提示“设置成功”。 (3)改变温湿度传感器周边的温度和湿度,观察应用程序获取的实时温湿度值 的变化情况。 (4)修改温度临界值,使实时温度值大于设置的临界值,模拟温度偏高,则应 用程序就会通过ADAM4150模块的DO2端口输出控制信号,触发电磁继电器, 为风扇供电,使风扇(空调)运转,进行降温。
图5-4
任务卡5.1 万无一失——防入侵系统
3.设备接线 根据表5-3的各设备之间的接线关系,了解本系统数据通信流程,按照步骤进行设 备接线。
任务卡5.1 万无一失——防入侵系统
(1)红外对射传感器分为接收端和发射端。接收端有四个引脚,“+”端口接实 训工位24V电源正极,“-”引脚和“COM”引脚都接工位24V电源负极,“OUT” 引脚接ADAM4150的DI4端口;发射端“+”引脚接工位24V电源正极,“-”引 脚接工位24V电源负极。如图5-5所示。
图5-9
任务卡5.1 万无一失——防入侵系统
物联网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以及应用场景,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将了解物联网系统的基本架构,学习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以及云平台的应用,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二、实验内容1. 物联网系统搭建(1)硬件设备:传感器(如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通信模块(如ZigBee模块、LoRa模块等)、控制模块(如Arduino、ESP8266等)、PC机、电源等。
(2)软件环境:物联网平台(如阿里云、华为云等)、编程软件(如Arduino IDE、Keil等)。
(3)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传感器、通信模块、控制模块以及PC机按照实验要求连接好。
2. 软件配置:在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传感器、通信模块以及控制模块的相关参数。
3. 编程: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模块的代码,实现传感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传输。
4. 测试:将控制模块的代码烧录到控制模块中,测试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
2. 传感器数据采集与处理(1)实验目的:学习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传感器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
(2)实验步骤:1. 采集传感器数据:使用控制模块读取传感器的数据,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
2.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如滤波、阈值判断等。
3. 数据展示: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物联网平台进行展示,如实时曲线、图表等。
3. 通信模块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通信模块的工作原理,掌握通信模块的应用方法。
(2)实验步骤:1. 通信模块配置:配置通信模块的相关参数,如频率、波特率、地址等。
2. 数据传输:使用通信模块将传感器数据传输到物联网平台。
3. 数据接收:在物联网平台上接收通信模块发送的数据。
4. 云平台应用(1)实验目的:学习云平台的基本功能,掌握云平台的应用方法。
(2)实验步骤:1. 创建项目:在物联网平台上创建项目,配置项目参数。
人体红外传感器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传感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了解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通过搭建电路和程序编写,实现对人体红外信号的检测和响应。
二、实验原理人体红外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热释电效应的传感器,能够检测周围环境中的人体热量变化,从而判断是否有人经过。
其工作原理如下:当有人经过时,人体会向周围散发出热量,这些热量会被周围物体所吸收和反射。
当这些反射热量进入到红外传感器所在的区域时,红外传感器就会产生微弱的电信号。
该电信号经过放大、滤波等处理后,就可以被单片机识别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在检测到有人经过时,系统会发出警报或者控制其他设备进行响应。
三、实验材料1. STC89C52单片机开发板2. 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3. LED灯4. 蜂鸣器5. 杜邦线等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连接:将STC89C52单片机开发板、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LED灯和蜂鸣器等连接线按照电路图进行连接。
2. 编写程序:在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中,编写程序,实现对人体红外信号的检测和响应。
具体程序如下:#include <reg52.h>#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define uint unsigned intsbit led = P1^0; //LED灯sbit beep = P1^1; //蜂鸣器sbit pir = P3^2; //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void main()while(1){if(pir == 1) //检测到有人经过{led = 1; //点亮LED灯beep = 1; //发出蜂鸣声delay(1000); //延时1秒led = 0; //关闭LED灯beep = 0; //停止蜂鸣声}}}3. 烧录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STC89C52单片机中。
4. 测试实验:将电源接入,观察LED灯和蜂鸣器是否能够在检测到有人经过时进行相应的响应。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测试,本次实验成功搭建了人体红外传感器的检测电路,并通过编写程序实现了对人体红外信号的检测和响应。
数字逻辑 实验 课设 报告 红外线数据传输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实验报告题目:红外线数据传输系统姓名:刘x学号:U20091519x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 9 1 1同组人姓名:黄xx完成日期:2010年10 月8日一、实验目的通过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编程,深入了解并掌握可编程芯片PLD的设计技术,加强学生对《数字逻辑》课程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DICE-SEM型实验箱,若干电源接线三、实验内容1、实验任务及要求实验任务:设计红外线数据传输系统:红外线传输系统包括发送方和接收方两端,都可以单独初始化清零处理。
在发送端可以设置准备发送的8bits数据信息,连同一个偶校验位一起发送。
接收端接收到8bits的数据信息和一位偶校验信息后,显示接收到的数据信息校验信息,并根据偶校验判定接收到的信息是否出错。
实验时若无红外发送接收元件,则可用一根导线连接两端代替。
设计要求:①通过开关K1~K8设定要传送的8bits信息,再通过置数按钮存放在系统内部,生成校验码,同时发送校验码指示灯显示。
置数按钮在系统发送信息期间无效。
②按发送按钮进入发送态,发送灯亮,系统先发送最低位,通过寄存器循环右移再连续发送其它位,此时3个数码管上的信息也随着变化,最后还要传送一个校验码,每按一次发送按钮,系统就发送一次信息。
③接收端也采用循环右移方式存入信息,在接收第一位数据时寄存器先清零,接收时数码管上的信息随着寄存器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接收到校验码后立即设置校验码指示灯,同时按偶校验判定接收是否正确,将结果在接受错指示灯上显示。
④传输的过程中,接收端的教研指示灯熄灭,当接收端接收9个数据后(8位数据和1位校验码),接收端根据相应的校验方式来判断所接收的数据是否正确。
接收端的接受错指示灯亮,表示传输的数据错误;接受错指示灯为熄灭状态,表示传输的数据正确。
⑤发送端发送所有的数据后,要有“嘟”的一声报警;同样接收端接收完数据并校验完毕后,要有“嘟嘟嘟”的一声报警。
物联网综合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
为了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物联网技术人才,我国高校纷纷开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并积极开展物联网综合实训实验。
本实验报告旨在通过参与物联网综合实训实验,总结实验过程,分析实验结果,提高自身对物联网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架构和发展趋势;2. 掌握物联网硬件设备的使用和调试方法;3. 掌握物联网软件系统的开发与部署;4. 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验内容1. 物联网硬件设备的使用与调试(1)传感器节点:实验中使用了温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等,通过编程实现对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
(2)智能终端:实验中使用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通过开发APP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远程控制。
(3)通信模块:实验中使用了WiFi、蓝牙等通信模块,实现物联网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
2. 物联网软件系统的开发与部署(1)嵌入式系统:通过使用嵌入式开发工具,编写嵌入式程序,实现对硬件设备的控制。
(2)云平台:利用云平台提供的API接口,实现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
(3)移动应用开发:使用移动开发框架,如Android Studio或Xcode,开发移动应用,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远程控制。
3. 物联网项目实践(1)智能家居:设计并实现一个智能家居系统,包括灯光控制、窗帘控制、空调控制等功能。
(2)智慧农业:设计并实现一个智慧农业系统,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温度等数据,实现对灌溉、施肥等操作的智能化控制。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环境:搭建实验平台,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环境。
2. 硬件设备调试:对传感器节点、智能终端、通信模块等硬件设备进行调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3. 软件系统开发:根据实验要求,编写嵌入式程序、云平台API调用程序、移动应用等。
4. 项目实践:根据项目需求,实现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功能。
2024红外收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2024红外收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实验报告:2024红外收发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实验背景红外通信是一种无线通信方式,通过红外线传输信息信号。
在无线通信中,红外通信的应用广泛,如遥控器、红外传感器等。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实现一种红外收发通信系统,实现两个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
二、实验目的1.学习红外线通信的原理和技术;2.掌握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3.实现红外收发通信系统,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红外传感器:用于接收并解码红外信号;2.发射器:用于发射红外信号;3.控制电路板:用于控制红外传感器和发射器;4.电源:用于供电。
四、实验步骤1.红外收发器的设计与制作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并购买红外传感器和发射器。
将红外传感器与发射器连接至控制电路板上,然后连接供电电源。
确保传感器和发射器的接口与电路板的接口连接正确。
2.红外通信协议的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红外通信的协议。
确定信息的编码格式和传输规则,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输和解码。
3.红外通信系统的测试将两个红外收发器分别连接至不同的设备上,并进行通信测试。
设备发送信息后,另一个设备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并解码信息,完成信息的传输。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红外收发通信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能够准确地接收由发射器发送的红外信号,并且能够正确解码信号,并将信息传输给接收设备。
六、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设计和实现红外收发通信系统,我们学习了红外通信的原理和技术,掌握了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我们成功完成了实验目标,并获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红外通信在无线通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红外通信可以用于各种无线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如智能家居、遥控器、电子设备等。
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改进,红外通信将在未来的无线通信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传感器与电路板的接口问题、通信协议的设置等。
红外传输实验报告
红外线编织的信息世界——探索红外传输&信息系统构建(学院级学号)摘要:本研究为开放式探索性研究,采用资料收集归纳,基本实验操作(红外传输实验),以及多学科联系的研究方法,目的在于明确红外线应用在信息时代的地位和进一步发展的描述性构想。
红外辐射以其独特的优势将占据信息传播的重要环节;其以低能性、密保性、普适性而将更多从军事领域应用转向民用,在公工业、农业、医学、交通等行业部门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红外传输要成为构建信息系统的一环,则需要实现与其他信息传输方式的更为广泛深入地结合与转换。
自然界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无不在每时每刻产生着红外辐射,且这种辐射载有物体的特征信息,据此可探测和识别各种目标,广泛连接各种信息。
关键字:红外传输与转换广泛应用与价值系统化建构集约价值引言:从英国天文学家赫谢尔(Herschel)在1800年发现红外线以来,随着红外理论及各种红外装置的发展,红外技术在国防、经济和科学研究以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作为红外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军事上,红外探测技术正由第二代阵列技术向第三代微型化高密度和高性能红外集平面阵列技术方向发展。
另一方面,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发展已从机械机构发展到了固体小型化全电子自扫描凝视摄像,且从军事目的扩展到诸如工业监控测温,执法缉毒,安全防范,医疗卫生,海上救援,天文探测等民用领域。
还有红外遥感技术,由于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能昼夜连续工作等优点,在军事侦察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同时在气象、土地资源管理、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分析方面也有广泛应用。
可以预想,随着红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低成本与高性能的新装备系统必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并因信息的资本化深入和信息资源整合需要而获得更高经济效益。
正文:红外传输特点与应用范围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德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太阳光谱中,红光的外侧必定存在看不见的光线,这就是红外线。
红外通信系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红外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掌握红外通信系统硬件设计与调试方法。
3. 分析红外通信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表现。
二、实验原理红外通信系统是一种利用红外线进行信号传输的通信方式。
它主要由发射装置、接收装置、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等组成。
红外通信系统具有传输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成本低等优点,在家庭、工业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三、实验器材1. 红外发射器:用于发送信号。
2. 红外接收器:用于接收信号。
3. 红外通信模块:用于实现红外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4. 51单片机:用于控制整个通信系统。
5. 电源:为实验设备提供能源。
6. 示波器:用于观察和分析信号波形。
四、实验步骤1. 硬件连接:将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红外通信模块、51单片机等设备按照电路图连接好。
2. 软件编程:编写程序,实现红外通信模块的初始化、红外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等功能。
3. 调试与测试: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51单片机中,观察红外通信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使用示波器观察红外信号的波形,分析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效果。
4. 性能测试: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光照条件下,测试红外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硬件连接:按照电路图连接好所有设备,确保连接牢固。
2. 软件编程:编写程序,实现红外通信模块的初始化、红外信号的调制和解调等功能。
3. 调试与测试:将编写好的程序烧录到51单片机中,观察红外通信模块是否正常工作。
使用示波器观察红外信号的波形,分析信号的调制和解调效果。
- 调制效果:观察调制后的信号波形,确保信号波形符合预期。
- 解调效果:观察解调后的信号波形,确保解调后的信号波形与原始信号波形一致。
4. 性能测试:在不同距离、不同角度、不同光照条件下,测试红外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
- 通信距离:在无遮挡、无干扰的情况下,测试红外通信系统的通信距离。
实验结果表明,在10米范围内,通信效果良好。
- 通信角度: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测试红外通信系统的通信角度。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掌握物联网传输的原理和关键技术。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物联网传输协议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学生能够解释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物联网知识,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物联网传输系统。
2. 学生能够运用编程语言或物联网开发平台,完成传感器数据采集、处理和传输。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物联网传输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物联网技术产生兴趣,培养科技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 学生能够关注物联网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联网技术的综合实践课程,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初中年级,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需加强实践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采用项目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物联网技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基本概念: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2. 传感器技术与数据采集:讲解常见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应用。
- 教材章节:第二章 传感器技术与数据处理3. 物联网通信协议:学习TCP/IP、MQTT、CoAP等物联网通信协议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三章 物联网通信协议4. 物联网平台与应用:分析常见的物联网平台功能、架构,探讨物联网在智慧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四章 物联网平台与应用5.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介绍物联网安全风险、加密技术和隐私保护措施。
物联网传输实验课程设计
物联网传输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联网基本概念,理解数据传输在物联网中的应用;2. 学习物联网传输技术的基本原理,如Wi-Fi、蓝牙、ZigBee等;3. 了解物联网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加密和安全性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物联网传输实验的能力;2. 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实验软件和硬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其探索精神;2. 增强学生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物联网基本概念与原理:介绍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架构,以及数据传输在物联网中的作用;教材章节:第一章 物联网概述内容列举:物联网的定义、发展历程、基本架构、数据传输原理。
2. 物联网传输技术:讲解Wi-Fi、蓝牙、ZigBee等常见的物联网传输技术原理及其应用场景;教材章节:第二章 物联网传输技术内容列举:Wi-Fi、蓝牙、ZigBee传输技术原理、特点、应用场景。
3. 数据加密与安全:分析物联网传输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问题,介绍常见的数据加密算法及其应用;教材章节:第三章 数据加密与安全内容列举:数据安全、加密算法、密钥管理。
4.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开展物联网传输实验,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实验软件和硬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内容列举:实验设备的使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物联网应用基础实训 第二单元 感知万物1
任务卡2.1 为你所动——人体红外传感器 能力拓展1
1.小组合作研究下列与人体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类似的传感器设备,并简述他们 的共同特点填写表2-7。
传感器名称 功能 与人体红外相同点 与人体红外不同点
火焰传感器
烟雾传感器 红外对射传
感器
2.通过知识链接或其他途径学习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尝试用 Visio软件绘制烟雾/火焰传感器的内部接线图。
(3)红外传感器输出信号电压测量的步骤可参考视频演示,扫描二维码2-2观看。
二维码2-2
5.探究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6.分组讨论,列举生活中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应用案例。
任务卡2.1 为你所动——人体红外传感器
任务总结1
1.总结 人体红外的工作原理,安装与测试
2.目标达成测试 (1)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工作原理。 (2)本任务中人体红外传感器的黄色信号输出电压值有 (1种/2种/多种)情况。 (3)任务中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电压为 V,其信号输出电压为 V或 V。 (4)用Visio绘制人体红外传感器的工作流程图。 (5)拓展作业:调查楼道自动照明灯系统或商场自动门系统是否使用了人体传感 器类的设备,这类设备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分析这些系统工作原理。
(2)扫描二维码2-1观看视频,了解红外传感器的特点。。
2.人体红外传感器的结构
二维码2-1
(1)观察传感器设备标注 各小组领取人体红外传感器,观察其外观特点,仔细查看人体红外传感器外壳背板
上有哪些标注,讨论从这些标注中能获得什么样的信息,记录。
任务卡2.1 为你所动——人体红外传感器
(2)将人体红外传感器外壳拆开,观察其内部电路板正、反面构造,如图2-3所示。
第二单元 感知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传输综合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人体红外数据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基于Z-Stack 协议栈的SappWsn 应用程序框架的工作机制
2. 掌握在ZigBee 协议栈中添加人体红外传感器驱动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
1. 装有IAR 开发工具的PC 机一台
2. 下载器一个
3. 物联网多网技术开发设计平台一套
三、实验原理
在Z-Stack APP中的HAL\Target\CC2530EB\Includes组中,提供了一个hal_io.h的文件,如图所示。
其中,提供了名为HalIOSetInput 的函数,可以将燃气传感器端口(P1.0)设置为输入,然后通过调用HalIOGetLevel 函数来获取传感器状态。
四、实验步骤
1、将单片机zigbee协调器拆卸下来,取出烧写器。
通过Mini USB接口将zigbee 协调器与下载器和PC机相连。
2、将实验箱控制方式切换开关拨至“手动”一侧,转动实验箱“旋钮节点选择”旋钮,使得协调器旁边的LED灯被点亮
3、打开配套代码中的ZStack-CC2530\Projects\SappWsn\SappWsn.eww工程文件,在“Tools”组中,找到“f8wConfig.cfg”文件,双击打开,并找到大概第59 行的“-DZAPP_CONFIG_PAN_ID=0xFFFF”,将其中的“0xFFFF”修改为其他值,例如0x0010
4、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上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CoordinatorEB”,点击工具栏中的“Make”按钮,编译工程,等待工程编译完成,如看到警告,可以忽略。
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中的工程名称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Options”,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左侧的“Debugger”,并在右侧的“Driver”列表中选择“Texas Instruments”,点击“Download and Debug”按钮。
待程序下载完毕后,点击“Go”按钮,使程序开始运行。
点击工具栏中的“Stop Debugging”,退出调试模式,
5、转动实验箱“旋钮节点选择”旋钮,使得热释红外传感器节点旁边的LED灯被点亮,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上方的下拉列表中,选择“EndDeviceEB”,在“SAPP_Device.h”文件中,取消“HAS_IRPERS”的注释,并保证其他的功能均被注释,如图所示
6、点击工具栏中的“Make”按钮,编译工程,等待工程编译完成,如看警告,可以忽略。
在工程目录结构树中的工程名称上点击鼠标右键,选择“Options”,并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左侧的“Debugger”,并在右侧的“Driver”列表中选择“Texas Instruments”,点击“Download and Debug”按钮,待程序下载完毕后,点击“Go”按钮,使程序开始运行,
7、稍等片刻,可以看到热释红外传感器节点的两个LED 灯同时闪烁,表示正确加入到协调器组建的Zigbee 网络。
打开Tools\Zigbee调试助手文件夹下的ZSAPP Assistant.exe程序,在“串口”列表中选择协调器使用的串口号,本组使用的是COM3,点击“打开”按钮,启动Zigbee网络助手,等待片刻,应当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界面,主界面中显示的是Zigbee网络的拓扑结构,其中,标有“安防”的红色节点即为热释红外传感器节点;
8、点击热释红外传感器节点,可以打开如图所示的节点详细信息页面。
在未有人靠近传感器时,图片显示为“钥匙和锁”。
当人又靠近传感器时,图片显示为“奥巴马漫画”。
如下图所示:
五、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利用Z-Stack APP 应用程序框架,添加热释红外传感器的驱动程序,使得节点可以周期性发送热释红外传感器的状态数据给协调器:检测是否有人活动。
掌握了在ZigBee 协议栈中添加人体红外传感器驱动的方法,了解了基于
Z-Stack 协议栈的SappWsn 应用程序框架的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