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doc资料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清单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清单
3、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该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在促进生长发育方面,与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在维持体温方面,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
4、垂体、下丘脑分泌的激素,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多肽,不能口服,因为口服会被相应的消化酶催化水解而失去作用。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脂质中的固醇类。
6、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生理功能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它是通过促进血糖氧化分解供能、合成糖原储存、转化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来实现降血糖的。
7、在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中,对胰岛素的分泌有影响的途径是4条:①胰岛B细胞直接感受血糖浓度升高②间接受下丘脑的控制,这是神经调节,在该反射弧中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胰岛B细胞,因此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③反馈调节,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结果是降血糖,而这个结果反过来作用于胰岛B细胞,抑制其分泌胰岛素④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2、下丘脑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促激素作用于相关的腺体,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促进相关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这是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通过垂体来管理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说明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腺活动的枢纽。
5、血糖平衡的机制是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动态平衡。血糖的三条来源: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三条去路: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供能(有氧呼吸),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某些氨基酸。注意来源和去路的顺序不能颠倒,只有肝糖原能分解补充血糖。正常机体的血糖维持在0.8—1.2g/L。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是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教材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的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知识点1.兴奋: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神经元(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结构:包括胞体和突起(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递兴奋神经纤维:轴突与髓鞘(一个神经由多条神经纤维组成)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完成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4.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既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5.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非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刺激:非条件刺激(具体事物)铃声食物分泌唾液条件反射(如光,声音等)二者联系非条件反射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基础反生反射活动的条件完整的反射弧一定强度的刺激当神经纤维未收到刺激时由于K离子大量外流膜外侧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外离子浓度高于膜内膜电表表现为内负外正称为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某部分受到一定强度的刺激时由于神经元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大钠离子外流电位差表现为内正外负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膜外电流方向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钠离子→膜外钾离子→膜内膜外电流方向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高二生物学习方法转变生物科的学习观念对于高二学生而言,生物科教学从某种意义上说仍属于“启蒙教育",因为本届高二学生在初中时学习的生物既不属于会考学科,更不属于中考学科,许多初中校的生物课基本属于走过场,往往是在期末考前划出一定的范围或指定几套练习让学生死记硬背.所以在学习高中生物时,要求学生首先要转变观念,要认识到高中生物无论从知识的深度还是广度上来说,都与初中生物有很大的不同.另外,教材里章节之间并不完全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此我们刚开始学习时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这时一定不能有畏难情绪.想要学好高中生物,我认为就应该抓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四个环节.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高二生物及较多的有机化学知识,而此时学生尚未学过有机化学.因此对这部分教学内容做好预习工作尤为重要,以免从一开始就落于人后.预习时要动笔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课要特别注意内容,使听课更有目的性.三种方法结合进行不断回顾,温故知新.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识会在前后不同的章节中出现,如关于DNA的知识,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遗传和变异等部分学习到;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又多在新陈代谢部分有具体的描述.这些内容在学习后面的知识时应注意不断回顾,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做到温故而知新.利用图表,善于归纳.教材中有大量的图表,这些图表在课后复习时应很好地利用.如学完《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一章后,可利用"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对细胞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复习.另外许多知识点我们在复习时也可以自己通过列表进行比较,如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比较,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等.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我们在复习生物学知识时,应该注意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STS)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所学知识的社会价值,并且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去解释一些现象,解决一些问题.近年来高考理科综合生物部分联系实际的题目所占的比重也逐年增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突起[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将感受器的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的指令传至效应器效应器: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神经元上双向,神经元之间单向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6、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

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二、激素的调节1、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篇一: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二章节知识点整理必修3《稳态与环境》知识梳理(仅供参考,以教材为蓝本)第一节人体的稳态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1)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水中,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2)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细胞外液(内环境)淋巴(3)内环境:①概念:相对于人体生活的外界环境,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练习:写出下列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1)组织细胞:组织液(2)血细胞:血浆(3)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4)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5)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②主要组成之间的关系:(如上图)2、稳态(1)概念: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机体会对内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及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一、人体的神经调节 1、神经系统(1)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包括从脑和脊髓发出的遍布全身的神经。

(2)基本单位——神经元①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

(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称为神经末梢。

)②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③种类:传入(感觉)神经元、传出(运动)神经元、中间(联络)神经元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相对静止状态变为外正内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原因:Na+内流)→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3)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细胞工程)

2019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细胞工程)

第二章细胞工程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细胞工程:细胞工程是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细胞器、细胞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有目的地获得特定的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的一门综合性生物工程。

1.原理和方法: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

2.操作水平:细水平或细胞器水平。

3.目的:按照人的意愿来改变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或获得细胞产品一、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1.细胞的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_ 潜能,即细胞具有全能性。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物质基础)生物体的细胞中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需的全部遗传信息1.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不表现全能性的原因(不离体的细胞无法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 在特定的时间时间和空间条件下,细胞中的基因会选择性地表达2.全能性大小比较(1)受精卵、体细胞、生殖细胞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2)分化程度高的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3)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分裂能力强的细胞〉分裂能力弱的细胞(4)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5)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一)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称为外植体)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整植株的技术。

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生殖方式:无性生殖4.分裂方式:有丝分裂5.过程:|外植体|―—化|愈伤组织|—2|胚状体或丛芽|—育-[植株脱分化: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的过程。

再分化:愈彳^组织能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的过程。

探究.实践:菊花的组织培养(1)原理口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口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形成胚状体长出—芽和根_,进而发育成_完整的植株_;口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它们的浓度_、比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高二必修三生物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生物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

高二必修三生物人教版第二章知识点
:通过激素的调节
1、体液调节主要是指激素调节。

2、常见几种动物激素的相关知识点:
生长激素多肽——垂体
促性腺激素蛋白质——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蛋白质——垂体
甲状腺激素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
胰岛素蛋白质——胰岛B细胞
胰高血糖素多肽——胰岛A细胞
性激素固醇——睾丸、卵巢
肾上腺素氨基酸衍生物——肾上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
3、胰岛素、垂体和下丘脑分泌的激素其本质均为蛋白质,不可以口服。

4、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
5、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体液
1血糖的来源: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肝糖原的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的转化胰岛A细胞——升血糖
2血糖的去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胰岛B细胞——降血糖
3升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4下丘脑也参与了血糖平衡的调节
6、甲状腺激素的调节神经——体液
1神经传导——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
2分级调节,负反馈调节
7、激素调节的特点:
微量和高效;
通过体液运输弥散全身,不定向;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8、注:激素完成任务后被灭活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生物

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生物

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生物必修三第二章学问点生物第一篇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三、在细胞质中,除了细胞器外,还有呈胶质状态的细胞质基质。

细胞质: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四、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是亚显微结构,一般显微镜下看到显微结构。

光镜能看到: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细胞壁试验:用高倍显微镜观看叶绿体和线粒体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材料:新奇的藓类的叶(叶片薄,直接观看)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上表皮起爱护作用,几乎无叶绿体;下表皮海绵组织,有气孔保卫细胞,有叶绿体)五、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些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这类蛋白叫分泌蛋白。

如消化酶(催化作用)、抗体(免疫)和一部分激素(信息传递)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肽链) (加工成蛋白质) (进一步加工) (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利用到的细胞器?答: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分泌蛋白从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利用到的结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细胞核、囊泡、细胞膜六、生物膜系统1、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2、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很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3、内质网膜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还和线粒体膜直接相连。

经过囊泡与高尔基体膜间接相连。

必修三第二章学问点生物第二篇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二、一分子麦芽糖分解为:两分子的葡萄糖一分子蔗糖分解为:一分子果糖、一分子葡萄糖一分子乳糖分解为:一分子半乳糖、一分子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分解的单体都是葡萄糖三、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麦芽糖、乳糖动物特有的糖:半乳糖、乳糖、糖原植物特有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动植物共有的糖: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四、细胞中的脂质脂质存在于全部细胞中,与糖相似,组成脂质的主要元素为:C H O,有些还有N P。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① 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② 营养不良③ 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6、尿液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2]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详解(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2。

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淋巴循环)3、细胞外液的成分a.水,无机盐(Na+, Cl—),蛋白质(血浆蛋白)b.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 O2、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c.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d.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a.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高中必修三生物第二章知识点(2)

高中必修三生物第二章知识点(2)

高中必修三生物第二章知识点(2)⑷、胸腺:所分泌激素:几十种胸腺素。

⑸、胰岛:分布在胰腺组织中,主要由A、B两种细胞构成。

所分泌激素:①、胰岛A细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②、胰岛B 细胞:主要分泌胰岛素⑹、肾上腺:所分泌激素: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肾上腺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⑺、性腺:包括卵巢(女性)、睾丸(男性)所分泌激素: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4、血糖:即血液中的葡萄糖。

是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主要能源物质。

5、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的工作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6、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P-28图2-11)7、激素调节的特点⑴、微量和高效⑵、通过体液运输⑶、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8、靶器官、靶细胞(P—29图2—13)⑴、靶器官: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

⑵、靶细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细胞。

二、应会知识点1、内分泌腺结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

2、下丘脑激素功能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⑵、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⑷、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生长激素⑸、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重吸收。

3、垂体激素功能:⑴、生长激素(GH):促进机体生长⑵、促甲状腺素(TSH):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及释放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及释放⑷、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重吸收。

⑸、催乳素(PRL):刺激乳房发育及泌乳。

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分泌异常:①、成年前分泌不足:人患侏儒症②、成年前分泌过多:人患巨人症③、成年后分泌过多:人患肢端肥大症4、甲状腺激素功能:⑴、促进生长发育(作用最明显是在婴儿时期)⑵、促进新陈代谢:产热效应,提高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产热。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3.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入神经: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4. 神经中枢:既无感觉又无效应传出神经:只有感觉无效应效应器:只有感觉无效应5.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吸钾排钠: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刺激动作电位——外负内正方向:与神经元的细胞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

传导: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局部电流形成。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7.突触突触小泡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8.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1)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等)扩散作用(2)传递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递质→突触前膜(前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出间隙→突出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3方向: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9.脑小脑:调解躯体运动脑干:存在许多反射中枢脊髓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10.人脑的高级功能: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通过激素的调节1.有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就是激素调节。

2.生长激素:产生:垂体作用:促进生长幼年过多:巨人症;成年过多:肢端肥大症;幼年过少:侏儒症甲状腺激素:产生:甲状腺作用: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偏高:食量大增,消瘦;喜怒无常烦躁不安(如甲亢)偏低:臃肿;精神萎靡,呆笨,迟缓(如黏液性水肿),幼年动物停止发育(呆小症)促激素:产生:垂体作用:维持正常发育,促进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胰岛素:产生:胰岛B细胞偏高:血糖降低,严重者低血糖;偏低:血糖升高,严重者糖尿病胰高血糖素:产生:胰岛A细胞作用:促使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一些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使血糖升高3.血糖的和去向:4. 血糖的调节机制:5.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doc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doc资料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大总结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章动物和⼈体⽣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刺激→动作电位→电位差→局部电流2、兴奋传导神经元之间(突触传导)单向传导突触⼩泡(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有受体)→产⽣兴奋或抑制3、⼈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平衡调节中枢、⽣物的节律⾏为脑⼲:呼吸中枢⼩脑:维持⾝体平衡的作⽤⼤脑: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脑的⾼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学习、记忆、和思维等⽅⾯的⾼级功能。

⼤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字、听懂别⼈说话、但⾃⼰不会讲话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还有CO2的调节6、⼈体正常⾎糖浓度;0.8—1.2g/L低于0.8 g/L:低⾎糖症⾼于1.2 g/L;⾼⾎糖症、严重时出现糖尿病。

7、⼈体⾎糖的三个来源:⾷物、肝糖原的分解、⾮糖物质的转化三个去处: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转化成脂肪蛋⽩质等抑制8、⾎糖平衡的调节促进⾎糖浓度升⾼作⽤胰岛素胰⾼⾎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A细胞分泌)作⽤促进抑制⾎糖浓度降低9、体温调节寒冷刺激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作⽤,这就是反馈调节。

⼈体寒冷时机体也会发⽣变化;全⾝发抖(⾻骼肌⼿缩)、起鸡⽪疙的(⽑细⾎管收缩)10、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效、通过体液运输(⼈体各个部位)、作⽤于靶器官或靶细胞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较项⽬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作⽤途径反射弧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迅速较缓慢作⽤范围准确、⽐较局限较⼴泛作⽤时间短暂⽐较长12、⽔盐平衡调节饮⽔不⾜失⽔过多⾷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脑⽪层↓垂体↓↓抗利尿激素产⽣渴觉↓(﹢)肾⼩管集合管重吸收⽔主动饮⽔↓↓(﹣)尿量减少1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①: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②: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例如:甲状腺激素成年⼈分泌过多:甲亢过少;甲状腺肿⼤(⼤脖⼦病)婴⼉时期分泌过少:呆⼩症免疫器官(如:扁桃体、淋巴结、⾻髓、胸腺、脾等)吞噬细胞14、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淋巴细胞B细胞(在⾻髓中成熟)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第⼀道防线:⽪肤、粘膜等⾮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第⼆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15、免疫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的主要是淋巴细胞16、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17、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如:细菌、病毒、⼈体中坏死、变异的细胞、组织)抗体:专门抗击抗原的蛋⽩质18、免疫分为;体液免疫(主要是B细胞起作⽤)、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起作⽤)19、体液免疫过程:(抗原没有进⼊细胞)增殖分化浆细胞抗体抗原吞噬细胞 T细胞 B细胞记忆B细胞记忆B细胞的作⽤: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长⼀段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和分化,产⽣浆细胞从⽽产⽣抗体。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doc

高级中学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知识点总结篇一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

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示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

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19、语言中枢功能障碍:⑴、W区功能障碍:不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⑵、V区功能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⑶、S区功能障碍:不能讲话;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听懂话(运动性失语症)。

⑷、H区功能障碍:不能听懂话;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生物是高中课程的必修课之一,生物学科的学习要求我们要做好知识点的总结。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总结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促胰液素的发现⑴、法国学者沃泰默(Wertherimer)发现:①、将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②、将稀盐酸直接注入够的血液,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③、切断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将稀盐酸直接注入血液,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⑵、英国科学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贝利斯(W . M . Bayliss)根据沃泰默发现假设:盐酸引起小肠黏膜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随血液到达胰腺,引起胰液分泌。

⑶、斯他林(E . H . Starling)和贝利斯(W . M . Bayliss)实验:①、剪取狗的一段小肠,刮下黏膜。

②、将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沙子磨碎,制成提取液。

③、将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中,发现能促进胰腺分泌胰液。

2、激素调节:指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的调节。

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⑴、下丘脑所分泌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抗利尿激素(ADH)等。

⑵、垂体所分泌激素: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抗利尿激素(ADH)、催乳素(PRL)等。

⑶、甲状腺:所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化学本质是一种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其合成需要碘。

)⑷、胸腺:所分泌激素:几十种胸腺素。

⑸、胰岛:分布在胰腺组织中,主要由A、B两种细胞构成。

所分泌激素:①、胰岛A细胞:主要分泌胰高血糖素②、胰岛B细胞:主要分泌胰岛素⑹、肾上腺所分泌激素:肾上腺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辅导(二)第二章一、反射与反射弧1、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2、反射弧: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活动完成的结构基础,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3、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神经细胞)4、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二、兴奋的传导1、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动作电位):外负内正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双向性4、传导特征①完整性:神经纤维要实现其兴奋传导的功能,就要求其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兴奋即不可能通过断口;如果神经纤维在麻醉剂或低温作用下发生功能的改变,破坏了生理功能的完整性,则兴奋的传导也会发生阻滞。

②双向性:根据兴奋传导的机制,神经纤维受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能由受刺激的部位同时向相反的两个方向传导,因为局部电流能够向相反的两个方向流动。

(双向传导)③绝缘性:一条神经干包含着许多条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各自传导自己的兴奋而基本上互不干扰,这称为绝缘性。

传导的绝缘性能使神经调节更为专一而精确。

④相对不疲劳性:有人曾在实验条件下,用每秒50~100次的电刺激连续刺激神经9~12小时,观察到神经纤维始终保持着传导兴奋的能力。

因此与突触的兴奋传递相比,神经纤维是不容易疲劳的。

5、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结构完成。

)(1)突触: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位——突触小体与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而形成。

①突触小体:轴突末端膨大的部位;②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膜;③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之间的空隙(组织液);④突触后膜: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2)过程:轴突→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神经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3)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①合成:在细胞质通过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中逐步合成,合成后由小泡摄取并贮存起来。

②释放: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在突触间隙。

.③结合:神经递质通过与突触后膜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相结合而发挥作用。

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对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发生影响,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的变化,从而完成信息的跨突触传递。

④失活: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很快就被相应的酶分解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递质被分解后的产物可被重新利用合成新的递质。

一个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产生一次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神经调节能保持有序性是因为:递质发生效应后, 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⑤递质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递质受体: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

⑥递质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4)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导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中的传导要慢。

(5)信号变化:①突触间: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②突触前膜:电信号→化学信号;③突触后膜:化学信号→电信号(5)传递特征:单向传导。

即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导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导,这是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发生兴奋性或抑制性的变化,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式实质上是感受器把接受的刺激转变成电信号(局部电流)在传入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突触时电信号又转变为化学信号(化学递质)在突触中单向传递。

化学信号通过突触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又转变为电信号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传导,所以效应器接受的神经冲动是电信号。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脑包括大脑、小脑、间脑(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构成)、中脑、脑桥、延髓。

2、分级调节:(1)大脑皮层:最高级的调节中枢;(2)小脑:维持身体平衡中枢(3)下丘脑调节体温、水盐平衡和内分泌的中枢:(4)脑干:呼吸、循环等活动中枢(5)脊髓:调节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四、人脑的高级功能人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言语区有关:①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

受损伤,患运动性失语症;②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

受损伤,患听觉性失语症;③视觉性语言中枢:V区。

阅读文字;④书写性语言中枢:W区。

书写文字五、激素调节1、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它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

2、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 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方式,这就是激素调节。

3、腺体:由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构成,存在于器官内或独立存在的器官。

(1)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泪腺、汗腺、唾液腺、胃腺。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如垂体、甲状腺。

孕激素卵巢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等的生长发育,为受精卵和泌乳准备条件。

醛固酮(肾上腺盐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Na+ )的重吸收和钾离子(K+ )的分泌。

(保钠排钾)糖皮质激素调节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促进蛋白质分解,加强糖异生;使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减少,故可使血糖升高。

5、血糖平衡的调节(1)血糖的来路和去路(2)血糖调节的相关激素(3)血糖平衡中的激素调节(体液调节)△血糖平衡既受到神经调节,也受到激素调节的影响,其调节是一种神经——体液调节。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等都可使血糖升高。

△胰高血糖素增多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增多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4)糖尿病人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5)相关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拮抗作用: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作用。

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相似作用。

6、反馈调节的概念及其意义(1)概念: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2)反馈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之分。

①如果反馈信息对控制中心发出的信息具有减弱的作用,则为负反馈。

②如果反馈信息对控制中心发出的信息具有增强的作用,则为正反馈。

7、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素分泌的分级调节8、激素调节的特点(1)都是微量和高效的有机物。

(2)通过体液运输,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

(3)只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4)激素作用后被灭活,需体内不断产生维持动态平衡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1、体温调节:(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无减少产热的途径)→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水盐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大脑皮层垂体产生渴觉主动饮水补充水分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尿量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减少(-)(+)(+)(-)2.水盐平衡调节机制图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2)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

第4节免疫调节一.免疫、抗原与抗体概述(一).免疫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二).抗原1.概念: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2.特点: 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3.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 抗原决定簇。

(三).抗体(免疫球蛋白)1.概念: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抗体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可由于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3.抗体的作用机理:抗体可以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而形成细胞集团或沉淀,然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杀死。

三、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第一道:皮肤、黏膜第二道: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吞噬细胞第三道: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特异性免疫四、特异性免疫抗原进入人体以后,有的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有的则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

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由 B细胞产生抗体游离于体液中将进入人体的抗原消灭的免疫方式.细胞免疫:由T细胞将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抗原消灭的免疫方式.非特异性免疫五、与免疫有关的细胞总结名称来源功能特异性识别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和抗体复合物B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成熟)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成熟)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B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细胞T细胞或记忆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相应的效应细胞√1.自身免疫病: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了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过敏反应的特点: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②.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④.过敏反应主要与B细胞有关。

3免疫缺陷病:机体免疫功能缺乏或不足所引起的疾病。

分为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