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流火”能否用于形容天气炎热

合集下载

“七月流火”是七月时天气很热的意思吗?

“七月流火”是七月时天气很热的意思吗?

“七⽉流⽕”是七⽉时天⽓很热的意思吗?2019-03-16“七⽉流⽕”听起来像是形容夏天⽓候炎热,正如⽼百姓俗话说“天热得像下了⽕似的”。

不过,这种望⽂⽣义的解释是不正确的,“七⽉流⽕”实际上是说“七⽉⾥⽕星流向下”,隐含着天⽓将要转凉的意思。

“七⽉流⽕”出⾃《诗经·豳风·七⽉》。

《七⽉》是⼀⾸反映西周时期农奴们终年⾟勤劳作⽽不得温饱的艰难⽣活的诗,全诗⼋章⼋⼗⼋句,是《国风》⾥最长的⼀篇。

诗⾥多次提到天⽓与农时的变化,以及此时⼈们的⽣活。

如开篇就说:“七⽉流⽕,九⽉授⾐。

⼀之⽇发,⼆之⽇栗烈,⽆⾐⽆褐,何以卒岁?”说的就是,七⽉⾥⽕星流向下,九⽉⾥官家发寒⾐。

⼗⼀⽉⾥起寒风,⼗⼆⽉⾥寒⽓凛冽,没有长袍和短袄,怎么过年啊?这⾥所说的“七⽉”指夏历七⽉,⼤致相当于现代公历的⼋九⽉,在古代被视为秋季的开始。

“⽕”⼜称⼤⽕,也就是⼼宿⼆,天蝎座的主星。

这颗星每年夏历五⽉的黄昏出现在正南⽅中天,七⽉时⾃中天逐渐向西下降,也就是诗⾥所说的“流”。

因此,后世多借“七⽉流⽕”指暑渐退、寒将⾄之时。

知识链接七⼣是怎样来的?农历七⽉初七的夜晚,俗称七⼣,民间传说这是每年⽜郎织⼥在天河相会的时刻。

⽜郎和织⼥的原型是天空中隔着银河相望的两个星⾠。

以现在的观点看,⽜郎星属于天鹰座,是天空中第⼗⼆亮星,织⼥星属于天琴座,是天空中第五亮星,⽜郎织⼥不愧为夜空中的⼀对闪耀伴侣。

有关⽜郎织⼥的传说,早在东汉之前就已经有了雏形,最初的故事版本是这样的:天帝的孙⼥织⼥,长年织造云锦布置天空,⾃从她嫁给了河西⽜郎后,就不再织了。

于是天帝责令两⼈分离,织⼥回到河东继续织锦,天帝每年只准他们于七⽉七⽇在天河上相会⼀次。

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得更加⽣动,成为我国民间四⼤爱情故事之⼀:相传天上的仙⼥织⼥是王母娘娘的孙⼥,她能⽤⼀种神奇的丝在织布机上织出层层叠叠的美丽云彩。

勤劳善良的⼈间男⼦⽜郎,⾃幼⽗母双亡,跟随哥嫂度⽇。

哥嫂对他⼗分刻薄,与他分家时只给了他⼀头⽼⽜。

形容七月的成语

形容七月的成语

形容七月的成语1.七月流火:形容七月天气炎热、晴朗明亮。

出自《荀子·劝学篇》:“今夏之月,将有七日而为火,所以薰蒸万物也。

”2.暑气蒸人:形容天气炎热,使人感到非常难受。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诗《梦微之》:“暑气蒸人欲断魂,碧瓦朱甍藓痕红。

”3.夏日消融:形容炎热的天气将物体融化。

出自《南史·列传第四十三·慧皎传》:“天气夏月,火热道悶,玉石金铁热得与火同,皆消融不可辨认。

”4.三伏天:每年的夏天月初三至月底的节气,指此时天气最炎热。

出自《礼记·月令》:“夏至后天叫做“三伏”,头伏是初伏,正伏是中伏,暑伏是末伏。

”5.酷暑难当:形容炎热的天气使人难以忍受。

出自唐代元稹《夏日绝句》:“酷暑难当系马缰,登高望远眼自明。

”6.夏日炎炎:指夏季天气非常炎热,阳光普照。

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晏子使楚富贵》:“夏日炎炎,吏舍闲眠。

”7.暑来火急:形容天气炎热、火烈,大火很快燃烧。

出自唐代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照开银屏晓,玉楼睡起飞燕时。

说什么聚散都同意,只愿留我欢笑里。

边庭流血成海红,不尽长江滚滚来。

岁岁年年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乘兴南游不戒严,临岐赋诗能几通?”8.暑气袭人:形容天气炎热难受,让人感觉很不舒服。

出自宋代陆游的诗《夏日山斋书怀》:“一缄书信付渔舟,暑气袭人眉欲愁。

”9.夏蝉虫鸣:夏季蝉声、虫鸣此起彼伏,极具夏季氛围。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赋得七律·长安古意》:“看尽田园复路岐,行人每到暑蝉时。

倚门小立偏窥镜,初学新声滑阮支。

”10.烈日当空:形容炎炎烈日高照。

出自唐代黄巢《题菊花》:“秋风信凄清,烈日照芒鞋。

”11.盛夏炎炎:形容夏季天气非常热,烈日当空。

出自明代钱仲联的杂剧《曹操论英雄》:“盛夏炎炎,角楼枕上尽烈焰。

”12.暑气熏天:形容天气炎热、闷热。

出自宋代辛弃疾的《念奴娇·书东篱乡即事》:“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罗带轻盈莺语低,梦魂不到离恨凄。

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

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

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篇11、赤日炎炎、绿树成荫、挥汗如雨、蝉声阵阵、烈日当空2、电闪雷鸣、暑气逼人、酷暑难耐、烈日炎炎、骄阳似火3、汗流浃背、蝉不知雪、簟纹如水、冬日夏云、冬温夏清4、浮瓜沉李、寒来暑往、火伞高张、肉山脯林、夏雨雨人5、暑气熏蒸、赤日炎炎、烈日炎炎、烈日杲杲、烈日中天6、炎阳似火、骄阳似火、火日炙人、火轮高吐、火云如烧7、海天云蒸、夏日可畏、夏阳酷暑、夏山如碧、夏树苍翠8、夏水汤汤、沉李浮瓜、赫赫炎炎、热气腾腾、铄石流金9、烁石流金、流金铁石、燋金铁石、焦金流石、燋金流石10、吴牛喘月、长天当日、赤时当空、炎天暑月、暑气蒸人11、汗流浃背、浑身出汗、汗流浃背、汗流洽背、遍体生津12、流汗浃背、挥汗如雨、挥汗成雨、汗如雨下、汗出如浆13、汗流如注、满头大汗、大汗淋漓、旱威为虐、赤地千里14、田地龟裂、寸草不生、颗粒无收、禾苗干枯、禾苗枯槁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篇21、浮瓜沉李: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

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

2、吴牛喘月: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

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

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3、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

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

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4、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

5、赫赫炎炎: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6、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7、七月流火:“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七月流火 汉语成语

七月流火 汉语成语

七月流火汉语成语
摘要:
1.七月流火的含义
2.七月流火的历史渊源
3.七月流火的文化内涵
4.七月流火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正文:
七月流火,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是指夏天的七月,天气炎热,犹如火烧一般。

这个成语起源于中国古代对气候的一种形象描绘,表达了夏季高温的特征。

在古代,人们以农耕为主,七月流火意味着农作物生长旺盛,但也同时暗示着酷热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

七月流火这个成语的历史渊源悠久,早在《左传》等古代文献中便有记载。

在古代,人们以农历七月为夏季最炎热的时节,因此有“七月流火”的形容。

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流传至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词义和用法。

在现代汉语中,七月流火一般用来形容炎热的夏季气候,尤其是在描写七月份的酷热天气时,常常会用到这个成语。

七月流火这个成语除了具有气候特点之外,还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七月被视为鬼月,人们认为这个月容易引发各种不祥之事。

因此,在古代,人们会在七月采取各种禁忌措施,以祈求平安度过这个月份。

这种文化现象在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淡化,但七月流火这个成语仍然在汉语中流传,成为人们描述夏季炎热气候的一种形象表达。

总之,七月流火这个汉语成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是汉语中
一个典型的描绘夏季气候的词语。

七月流火 汉语成语

七月流火 汉语成语

七月流火汉语成语摘要:一、成语“七月流火”的起源和含义1.成语的起源2.成语的字面意思3.成语的引申含义二、七月流火的用法和例句1.用法概述2.常见例句三、与“七月流火”相似的成语1.“骄阳似火”2.“火伞高张”正文:【成语“七月流火”的起源和含义】“七月流火”是一个汉语成语,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现象的观察。

这个成语描绘了七月盛夏时节,天气炎热,炎热的气息仿佛能燃烧一切,给人以酷热难耐的感觉。

从字面上看,“七月流火”由“七月”、“流”和“火”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七月”指的是农历七月,大约对应公历的8月;“流”字表示流动、涌动,形象地描绘出炎热的气息四处流动的场景;“火”则代表了炎热的气温,暗示着酷热难耐的天气。

因此,“七月流火”用来形容炎热的夏季气候,形象生动。

【七月流火的用法和例句】“七月流火”这个成语在实际运用中,通常用来形容炎热的夏季气候。

它可以用来描述天气的炎热程度,也可以用来表示人们在炎热天气下的感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句:1.七月流火,走在街上感觉像是在烤炉里一样,让人难以忍受。

2.今年的七月流火,气温破了历史记录,大家都感叹夏天太热了。

3.尽管七月流火,但游泳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大家都喜欢在水里寻找清凉。

【与“七月流火”相似的成语】1.“骄阳似火”“骄阳似火”这个成语也用来形容炎热的天气,尤其是阳光炽烈的场景。

骄阳是指夏季的烈日,似火则形象地描绘了烈日的炎热程度。

例如:骄阳似火,大家都在寻找遮阳的地方,以免晒伤。

2.“火伞高张”“火伞高张”这个成语同样用来形容炎热的天气,它以火伞作为比喻,形象地表现出炎热的氛围。

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

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

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篇11、赤日炎炎、绿树成荫、挥汗如雨、蝉声阵阵、烈日当空2、电闪雷鸣、暑气逼人、酷暑难耐、烈日炎炎、骄阳似火3、汗流浃背、蝉不知雪、簟纹如水、冬日夏云、冬温夏清4、浮瓜沉李、寒来暑往、火伞高张、肉山脯林、夏雨雨人5、暑气熏蒸、赤日炎炎、烈日炎炎、烈日杲杲、烈日中天6、炎阳似火、骄阳似火、火日炙人、火轮高吐、火云如烧7、海天云蒸、夏日可畏、夏阳酷暑、夏山如碧、夏树苍翠8、夏水汤汤、沉李浮瓜、赫赫炎炎、热气腾腾、铄石流金9、烁石流金、流金铁石、燋金铁石、焦金流石、燋金流石10、吴牛喘月、长天当日、赤时当空、炎天暑月、暑气蒸人11、汗流浃背、浑身出汗、汗流浃背、汗流洽背、遍体生津12、流汗浃背、挥汗如雨、挥汗成雨、汗如雨下、汗出如浆13、汗流如注、满头大汗、大汗淋漓、旱威为虐、赤地千里14、田地龟裂、寸草不生、颗粒无收、禾苗干枯、禾苗枯槁描写夏天炎热的四字词语篇21、浮瓜沉李: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冰。

”后以“浮瓜沉李”比喻夏日的一种生活景象。

浮沉於水中的瓜、李,是夏天清凉可口的食物。

2、吴牛喘月: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

意思是,吴地炎热的时候较长,水牛怕热,见月亮以为是太阳,就害怕得不断喘气。

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3、夏雨雨人: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

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

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4、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

5、赫赫炎炎: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6、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7、七月流火:“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八大成语您都看懂了吗

八大成语您都看懂了吗

(1)七月流火本指“天气转凉”;后人竟望文生义,愣说成“盛夏时节,天上下火”--为啥天太热?原来“太有柴”了。

语出《诗经国风豳风》“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指夏历的七月;“流”,指移动,落下;“火”指星名“大火星”。

“大火星”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能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每年夏历的五月黄昏,位于正南方,位置最高。

夏历的七月黄昏,大火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七月流火”。

由此可见,“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渐渐转凉,每当黄昏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豳风》里这两句话说:“天气越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

”(2)娑婆世界佛教名词,常被生吞活剥地改装成“婆娑(suōpó)世界”--善哉,善哉!佛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根据佛教的说法,人们所在的“大千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教主即释迦牟尼佛。

“娑婆”是梵语sabā的音译,也译作“索诃”、“娑河”等,意为“堪忍”。

共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说“娑婆世界”的众生罪业深重,必须忍受种种烦恼苦难,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译为“忍土”,被称为“五浊世间”,是“极乐世界”“净土”的对立面,这里容易产生各种罪孽,因此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另一层意思,指释迦牟尼等佛菩萨很能忍受劳累,在污浊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众生,表现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3)空穴来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结果被篡改成了捕风捉影的意思--真是“瞪眼说瞎话”。

这个成语源自楚国人宋玉的《风赋》,文中有“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句子。

此语是宋玉引用他的老师屈原的话:因为枳树(枳)弯曲(句),树枝上常招引鸟儿筑巢;由于有空的洞穴,才引来了风呢。

白居易诗中准确使用过此语:“朽株难免蠹,空穴易来风。

”说腐朽的树木难免招来虫子蛀咬,空的洞穴容易引来风吹。

按此解释,“空穴”和“来风”是一因一果,若做比喻,应比做说法有根据、有来由。

所以,以“空穴来风”比喻不存在和没影儿的事,是不够妥当的;若比喻事出有因,确有来头,则比较恰当。

七月流火形容的是什么季节

七月流火形容的是什么季节

七月流火形容的是什么季节七月流火:形容夏季的炎热小标题一:什么是七月流火七月流火是一个成语,形容夏季非常炎热。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天文学,指的是在七月时太阳位于蒲团座,也就是今天的白羊座。

当时人们认为,在这个月份,太阳会发出热浪,使得天气非常热。

因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夏季非常炎热的天气。

小标题二:七月流火的其他意思除了用来形容天气,七月流火还有其他的意思。

它常用来比喻人的心情热烈,也可以用来比喻事情发展得非常迅速。

例如,有人可能会说:“他的心情像七月流火一样热烈”,表示他非常兴奋或激动。

或者,有人也可能会说:“这件事情发展得像七月流火一样快”,表示事情发展得非常迅速。

小标题三:如何应对七月流火的高温如何应对七月流火的高温呢?首先,最重要的是要喝够水。

夏季温度高,人们会更容易出汗,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

其次,应该尽量避免在午后外出,尤其是在12点到14点这个时间段太阳最热,容易导致中暑。

如果不得不外出,应该佩戴遮阳帽或者太阳镜,并且尽量避免暴晒。

另外,夏季的空气湿度也很高,因此要注意通风,尽量让房间保持干燥。

在家里,可以使用空调或者扇风机帮助调节温度。

小标题四:夏季应该吃什么夏季是水果和蔬菜的丰收季节,因此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水果和蔬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纤维素,有助于促进消化和减少身体负担。

此外,夏季也是海鲜的丰收季节,海鲜富含蛋白质和钙,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

小标题五:夏季还有哪些好玩的活动夏季有很多好玩的活动可以做,比如:1. 去游泳池游泳:游泳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还能降温。

2. 去海边晒太阳:海边的空气清新,晒太阳可以让皮肤光滑。

3. 去野餐:夏季是野餐的好季节,可以和家人朋友一起出去野餐。

4. 去公园垂钓5. 去野营:野营是一种让人感到自由自在的活动,可以在户外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6. 去滑水:滑水是一项刺激的运动,适合夏季的高温。

7. 去露营:露营是一种在户外体验自然的活动,可以带上帐篷和炊具,在野外烧烤。

“七流火”并非赤日炎炎

“七流火”并非赤日炎炎
七流火并非赤日炎炎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引言 • “七流火”的含义 • “赤日炎炎”的含义 • “七流火并非赤日炎炎”的对比分
析 • 主题的启示或意义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引入

01
七流火并非赤日炎炎,而是指夏 季夜晚的萤火虫飞舞,给人带来 凉爽和宁静的美景。
赤日炎炎的实际意义
赤日炎炎通常只是形容天气非常炎热,没有太多的象征意义。
对比分析
七流火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时间的流逝、季节的更替以及收获和丰收的喜悦。而赤日炎 炎则主要是形容天气的炎热程度,没有太多的象征意义。
01
主题的启示或意义
对生活的理解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
通过描绘七流火的景象,表达出 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 但这些困难只是暂时的,不应被
心情或氛围。
“七流火”可以用来形容一种心 情,比如在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 期后,心情逐渐恢复平静和冷静

也可以用来形容一种氛围,比如 在聚会或活动中,气氛逐渐变得
热烈和欢快。
01
“赤日炎炎”的含 义
传统含义
形容太阳灼热,照射 强烈。
形容人的情绪激动、 暴躁或愤怒。
比喻天气炎热,使人 感到极度不适。
现代含义或引申含义
形容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内的竞争激烈、局势紧 张。
比喻某个人或某个团体在某个领域内具有强大的 实力或影响力。
形容某件事情或某个问题非常严重,需要引起高 度重视和关注。
01
“七流火并非赤日 炎炎”的对比分析
对比点一:温度与热度
七流火的温度
七流火通常指的是农历七月流火,指的 是天气逐渐转凉,虽然太阳仍然炙热, 但温度已经不再像夏天那样炎热。

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

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

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描写夏天炎热的词语11、炙热:炽热。

2、灼热:炽热。

3、炽热:极热,温度极高。

4、炎天暑月:指炎热的夏天。

5、赫赫炎炎:形容炎热炽盛的样子。

6、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7、火热:火似的热。

常用于比喻极热,很热。

8、祁寒酷暑:祁:大。

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9、祁寒暑雨:祁:大。

冬季大寒,夏天湿热。

10、焦金烁石:使金石熔化枯焦。

形容天气酷热。

11、浮瓜避暑:暑日消暑的乐事。

见“浮瓜沉李”。

12、春去夏来:春天过去,夏天到来。

形容时光流逝。

13、烈日当空:炎热的太阳高挂天空。

形容天气酷热。

14、暑来寒往:夏天过去,冬天到来。

泛指时光流逝。

15、五黄六月:指农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16、椅席炙手: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

17、汗如雨下:汗珠象下雨似的往下掉。

形容出汗很多。

18、葛屦履霜:冬天穿着夏天的鞋子。

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19、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

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20、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

正是盛夏季节。

21、青衫凉笠:衫:单衣;笠:斗笠。

比喻夏天的衣服和帽子。

22、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

比喻人见闻不广。

23、冬暖夏凊:凊:凉。

冬天使温暖,夏天使凉爽。

比喻适合时用。

24、骄阳如火:象火一样的阳光。

形容天气非常热。

亦作骄阳似火。

25、皎阳似火:皎:白而亮。

太阳像火一样燃烧。

多形容夏日的炎热。

26、火伞高张:比喻烈日当空。

如:夏日炎炎,火伞高张。

近义烈日当空27、挥汗成雨:挥:洒,泼。

用手抹汗,汗洒下去就跟下雨一样。

形容人多。

28、无间冬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

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同“无冬无夏”。

29、夏日可畏:像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

比喻为人严厉,令人敬畏。

30、夏日炎炎:夏天时阳光强烈,十分炎热,烤的人喘不过气。

形容非常热。

31、炎炎夏日:非常炎热的夏天。

如:炎炎夏日海滩上到处都是戏水的人潮。

七月流火词语解释

七月流火词语解释

七月流火词语解释
七月流火词语解释
入夏以来,我国江南经历了持续高温的天气,“七月流火”这个词在这个季节的'使用频率也特别高。

其实用“七月流火”来形容7月的炎热是被误用了,一些人以为“七月流火”是个极为文雅的形容天气炎热的词,写稿信手拈来,编辑又不详察,于是报纸、电台、电视台频频使用,比如“七月流火,何处觅清凉?”,“此时小城显得那么精神抖擞,小城熬过了七月流火”等,就连气象预报员也反复说“七月流火,持续保持高温天气”、“七月流火,酷热难耐”……
其实,“七月流火”不是表示天气炎热,而是表示天气变凉。

《诗经?幽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一星名,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对“七月流火”不求甚解,望文生义造成错用者恐怕不在少数,奉劝那些望文生义者平时多学习,免得闹出笑话。

流火的成语

流火的成语

流火的成语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成语流火的含义
2.流火成语的来源
3.流火成语的用法和例句
4.流火成语的引申意义
正文
“流火”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于古代汉语。

它是用来形容炎热的夏季气温逐渐下降,凉爽的秋天即将到来的景象。

这个成语描绘的是夏季酷热之后,渐渐出现的凉爽气候,就像火焰在流动一样,给人以舒适的感觉。

关于这个成语的来源,我们可以追溯到《左传》中的一段记载,其中有“七月流火”的表述,这里的“七月”指的是农历的七月,也就是立秋时节。

从此,“流火”成了一个固定的词语,用来表示夏去秋来的气候变化。

在日常使用中,流火成语一般用来形容夏季过去,秋季到来的时节,也可以用来形容天气逐渐变得凉爽。

比如,我们可以说:“立秋时节,流火之际,天气逐渐凉爽。

”或者,“在流火的季节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除了用来形容季节变化,流火成语还可以引申为其他含义。

比如,它可以用来比喻事物的盛衰兴替,就像火焰的流动一样,有时旺盛,有时衰落。

例如,我们可以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各种文明的兴衰就像流火一样,不断更迭。


总的来说,流火成语不仅是一个描绘自然景象的词语,还可以引申为其他含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流火”能否用于形容天气炎热————————————————————————————————作者:————————————————————————————————日期:“七月流火”能否用于形容天气炎热摘要:“七月流火”作为一个成语,被广大从事文艺工作的人不断的用来形容天气的炎热,但是,由于其本意并非如此。

对此,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不同观点:一部分认为可以这样用;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不可以。

当然,也有人提出了另外的独到见解。

本文对那些观点进行了罗列分类。

关键词:七月流火,炎热,《诗经·豳风》“七月流火”,出自《诗经·豳风》,并在该诗中多次出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个词被很多人广泛的应用,一般都用来形容天气的炎热。

比如:2005年7月12日,台湾新党访问团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访问,新党主席郁慕明发表演讲。

纪宝成校长致欢迎词:“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

言下之意是,师生们的热情比“七月流火”的天气还要热。

殊不知,这一下,纪校长成为众矢的之,引起了网上广大网友的争论。

众多学者从该词的本义出发,认为“七月流火”是说“天要凉了”,而不是说“天真热”,所以对纪校长持批评的态度。

那么,“七月流火”能否用于形容天气炎热呢?很多的人持否定的态度,他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证明他们的观点:一,从天文的方面。

《辞源》对“流火”的解释:……火,星名,或称大火星……夏历七月的黄昏,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知暑渐退而秋将至。

”这说明盖茨不是来形容天气炎热的,而是恰恰相反的意思。

曹政在《“七月”是夏厉的七月》中写道:“我国古代有夏历、商历、周历之分。

夏、商、周三历的区别,主要是岁首的不同,又叫“三正”。

周历以通常冬至所在的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商历以建丑之月限p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夏历以建寅之月(即后世常说的阴历正月)为岁首。

周朝时候,同时使用周历和夏历,所以,《诗经·幽风·七月》中出现了两种历法并存的现象,“七月流火”之“七月”是指夏历的七月,“一之日”意思是“一月的日子”,其中的“一月少是指周历的一月,也就相当于夏历的“冬月”,即十一月。

“二之日”“三之日”可依此类推。

夏历的七月,正当“立秋”“处暑”之际,是“暑渐退而秋将至”的时节。

现在不少人用“七月流火”来形容酷热,恐怕是把夏历的“七月”当成了天气最热的公历的“7月”了吧。

又如,孙焕英在《“流火”原本出天凉》一文中说道:“有一种说法(见《汉语大词典》、《诗经楚辞鉴赏词典》),流火是一星名,即大火星,亦名心宿。

七月流火是说,大火这颗星五月的停晚在中天,七月的傍晚已至西天,天气已凉了。

此说中说天气已凉了,是对的。

”赵建斌在《从“斗转星移”说“七月流火”》中写道:“‘七月流火’是一种天文现象。

孔颖达疏:‘于七月之中有西流者,是火之星也,知是将寒之渐。

’”“古人早就注意到每年到了春分的那天,当太阳在西方沉落,天色刚开始昏暗时,明亮的‘大火星’就正好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升起。

春分以后,白昼越来越长,黄昏时‘大火星’越来越高,两三个月后,即到了夏历六月份,日没不久,就会看到‘大火星’明亮地闪烁在正南方的中天。

再以后,‘大火星’西移,越来越低。

接近秋分时,‘大火星’就看不到了。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日在翼,昏斗中,旦毕中。

’孟秋之月就是夏历七月,黄昏时,‘斗宿’出现在南方中天,‘心宿’已经偏西下沉了很多很多了。

这就是‘七月流火’的具体含义了。

”诸如此类的论断还有很多。

二,从原诗的上下句来证明“七月流火”用来形容天气炎热是错误的。

孙焕英在《“流火”原本出天凉》一文中说道:“《诗经》中,在‘七月流火’的下一句,是‘八月崔苇’,即八月收割苇子。

这时,天气已经冷了。

”再如《“七月流火”并不火》的作者阿邓在文中写道:“夏历五月黄昏时分,‘大火’星在正南方,方向最正,位置最高,六月以后逐渐偏西下行,到七月继续向西下垂,表示酷热天气开始消退。

‘七月流火’之后的‘九月授衣’是表示要准备缝制冬衣了。

”等等如此,都从原诗的角度来说明该词不能用于形容天气炎热。

与此相反的,有一些人对“七月流火”用于形容天气炎热持肯定态度。

例如,宋桂奇将“‘七月流火’用于形容天气炎热”这一现象称为“美丽的错误”,主要举出了两点理由:“第一,形不变而义变的成语非常多。

如‘出尔反尔’,语出《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

’此中‘反’同‘返’,本意是从你那儿出来的,还要回到你那儿去。

后人将‘反’解释作‘反对’‘违反’,意思就变为说出口的是你,不算数的也是你,即言行前后不一,反复无常。

类似的还有‘浑浑噩班’‘文质彬彬’‘亡命之徒’等。

故此,我们不必拒绝‘七月流火’的变化。

第二,变化后的‘七月流火’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要用对‘七月流火’的本义,就得读懂《诗经·七月》,但这显然是困难的,因为通用工具书如《现汉》《辞海》等都没收这一词条。

而‘望文生义’则能开启读者的想象之门,从字面就能感受到那烈日当空、热浪如火的酷热。

老舍《骆驼祥子》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六月十五日(指夏历)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这可谓‘七月流火’的一种形象化阐释。

”而朱彦民则对“七月流火”的解释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豳风·七月》是一首反映周时周地周人农事的诗篇,所以‘七月’并非夏历七月,而是周历七月,相当于夏历五月。

这个季节正是天气炎热,不当转凉。

”“而‘七月流火’中既有‘七月’明确表示时间,‘流火’就不可能再是表时间的星象。

查《诗经》中所用之‘火’均不作星宿解,‘流火’并非星象,而是指天气。

况且《七月》一诗中,月份后所属者皆是农事、物候、节令和天气,没有属星象者,‘七月流火’自不能例外。

正如‘九月肃霜’指凉爽的天气一样,‘七月流火’应视为炎热天气为宜。

”等等观点都说明了,“七月流火”是可以用来形容天气炎热的。

”又如何训华在《“七月流火”词义嬗变杂识》中说道:“一,‘七月流火’中‘七月’,指阳历七月,已成共识。

(现在通常说“阳历”系指国际通用的公历。

)‘流’,理解为‘流动’、‘流播’似可理解。

而将‘阳光’比作‘火’或‘热流’比作‘火’,古今可寻。

《水浒传》第16回白胜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即是通俗的例子。

鲁迅在《彷徨·示众》里写到:‘火焰焰的太阳虽然还未直照,但路上的沙土仿佛已是闪烁地生光。

’徐志摩在其日记里(1934年7月6日)记杭州:‘自前两星期起,杭州日在火炎酷热之中。

……床椅桌席,尽如热水壶……’二,‘七月流火’并非新词,只是由于人们的认识而赋予了它新意。

‘七月流火’在《诗经·豳风》中之本意已不大为今人所识。

正因为如此,现代汉语中“七月流火”,并未出现歧义或晦涩难解,而是易于接受,且生动形象,表现力极强。

不应因为今义与原义不符而批评(前些年曾见批评这种用法的文章)。

另外,生活中亦多有引用。

比如有部电影名字叫《七月流火》。

”个人认为,该词也是可以用来表示天气炎热的。

虽然说它的本义并非如此,但社会的发展使这个词的用途逐渐的广泛起来。

各大媒体,报社等,都在用这个词来形容天气的炎热。

比如,《中国保安》杂志2000年第7期上有一篇文章《七月流火搞军训》,文中说:“七月流火,全体队员的训练热情也像这火热的天气一样一天天地升温。

”;2000年7月22日,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里的“生活空间”栏目以“七月流火”为题报道了北京市一位年轻的交警在炎热的七月执勤的情景。

2000年7月23日,《长沙广播电视报》第8版发表了长沙长郡中学高级教师刘建琼的《七月流火话作文》,也同样用“七月流火”来形容阳历七月这炎热的天气;2005年6月28日,《成都晚报》发表记者刘杜鹃的报道说:2005首届国际诗歌节7月将在成都举行,届时将有32位中外诗人齐聚蓉城,把盏吟诗,为七月流火的蓉城添上一抹诗意的清凉;1998年6月的《人民文学》载的魏光焰的《街衢巷陌》,其中写到:“夏至已过,七月流火。

”;刘成章在《七月的雷雨》中说道:“这时候是七月, 七月流火,太阳像一个喝酒猜拳的莽汉,他喊出的每一声酒令,都使高原滚着烈焰。

”;上海《少年文艺》1998年4月版的,其中有一篇文章是李有干的《今夜有梦》,其中写到:“七月流火,整个考场就像一只熊熊燃烧的火炉,眉毛都快着火了。

”;载于《嘉兴教育报》的一篇文章《盆地的夏夜》,其中也有一句:“四川盆地,七月流火,哗啦啦的山风把热浪分成了若干股,但却飞不过田野里茂盛的玉米高梁。

”......这一切都说明了,“七月流火”正在逐步被人们用来表示形容天气的炎热,虽然它的本义并非如此,但这一用法很明显就是一种趋势,而且是势不可挡的,就如“美轮美奂”等词用法的变迁。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但也需要与时俱进,“七月流火”用于形容天气炎热这一用法,最终必将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被人们所接受。

参考文献[1]何训华.“七月流火”词义嬗变杂识[J].语文学刊.1999年01期.[2]曹政.“七月”是夏厉的七月[J].咬文嚼字.2005年11期.[3]孙焕英.“流火”原本出天凉[J].汉字文化.2000年03期.[4]赵建斌.从“斗转星移”说“七月流火”[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6年05期.[5]阿邓.“七月流火”并不火[J]. 当代电视.2003年07期.[6]宋桂奇.美丽的错误[J].咬文嚼字.2005年11期.[7]朱彦民.“七月流火”之我见[J]. 中国文化研究.2007年07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