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达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诗无达诂”
摘要:
何谓诗无达诂: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来讲,诗必须应该是具有审美观点的,确切的说;它必须具有教育意义与陶冶情操的作用。

从这个方面上再进行更深层次的凝练、蕴藉、流畅;在优美的语言上的创新,从含蓄艺术的意境空间上,进行各种意象的利用与开发,这就是诗的张力;与之才是诗无达诂的最终含义。

但绝不能使其诗句晦涩与含糊不清,让读者感到既清新透澈而不迷惘,这就是诗歌创作原则。

关键词:诗无达诂、出处、译解、原因
一、出处
“诗无达诂”,原作“《诗》无达诂”,最早见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篇。

“达”,明白、晓畅之意;“诂”,以今言释古语。

它原是汉代的经生儒者,根据春秋时代“赋《诗》言志”、断章取义的情况,而提出的阅读与应用古《诗》(即《诗经》)的一个方法或原则。

鉴于这些经生儒者的唯心倾向与实用目的,他们认为古《诗》的时代已逝,事过境迁,难以解释,因此根本不必忠于原作,而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随心曲说,加以引用。

如《诗经·魏风·伐檀》明是一首愤怒抨击不劳而获的剥削者的“刺”诗,但董仲舒据其“《诗》无达诂”之说,割裂局部与整体的有机联系,化“刺”为“美”,认为“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样冷嘲热讽的话,歌颂了统治阶级的“君子”“先其事,后其食”,是不会尸位素餐的。

这样理解和运用“《诗》无达诂”,就把一部古《诗》肢解得面目全非了。

二、译解
“诗无达诂”确切的说有两种译解:
(一)是诗歌创作必须应该是具有审美观点的,必须具有其意境、意象的凝练。

简言之就是用你的联想、想象去发现诗歌、理解诗歌、创造诗歌、完美诗歌。

(二)是将诗歌引申为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

在艺术鉴赏中,又由于诗的含义常常不并显露,甚至于“兴发于此,而义归于彼”,加上鉴赏者的心理、情感状态不同,对同一首诗,常常因鉴赏者的不同而会不同的解释。

所以,“诗无达诂”在后世又被引申为审美鉴赏中的差异性。

“诗无达诂”意指对同一文学文本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可以见仁见智。

换言之,文学作品并没有一个确定不变的意义,也没有一种确定不变的理解和解释。

因为“诗无达诂”,对诗文意境、意义、寓意的理解是没有止境,亦没有最完美答案的。

诗无达诂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鉴赏命题之一,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达”就是通达、明白、晓畅的意思,“诂”就是训诂,用今言释古义,“达诂”就是通达的解释。

诗无达诂的意思就是,诗歌是不能用语言来解释的,是要靠意会而不是言传的,诗歌没有确切的解释。

这些与我们诗歌是靠意象来传情有着亲密的联系。

三、原因
(一)因为阅读者的人生阅历不同。

文学鉴赏是一种审美性的精神活动,读者在鉴赏中所获得的,可以是作者所表达的,也可以与作者的意图相径庭,这主要是在鉴赏中,对于作者所创造的审美意象要进行再创造,而不同的读者因为阅历的不同,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即使欣赏同一作品,所创造的审美意象也是不同的,达观时,万物皆好,悲伤时,
乐景亦哀。

这里所说的人生阅历、生活经验,不仅指通过自己的直接的社会实践所得来的经验,也应包括读者从文化遗产特别是文艺作品的阅读中所得来的经验。

(二)因为阅读者的理解角度不同。

阅读、鉴赏诗歌,是以对诗歌的内蕴的理解为基础的,阅读者的情感倾向、思想水平不同,对同一诗歌的感受、理解、评价就不同。

另外,阅读者的审美观点、艺术趣味、欣赏习惯的差异,也是使得“诗无达诂”形成的原因。

(三)因为诗歌语言的不确定性。

诗歌等文学作品是借语言来做雕塑描写的艺术,它的形象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阅读者要在领会语言意义的基础上调动自己的阅读体验,去解读诗歌所塑造的形象。

而诗歌语言存在语义的多义性,它首先表现为能指与所指之分,能指是指作品语言的字面意义,所指是指作品语言的隐含意义。

参考文献:[1]钱钟书,《管锥编》
[2]洪湛侯.诗经学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