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第一讲[1].分数的速算与巧算.学生版(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最新)

小学六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最新)

【#小学奥数# 导语】数学速算法是指利用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进行较快的加减乘除运算的计算方法。

以下是?无忧考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六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①1870-280-520=1870-(280+520)=1870-800=1070②4995-(995-480)=4995-995+480=4000+480=4480③4250-294+94=4250-(294-94)=4250-200=4050④1272-995=1272-1000+5=2772.小学六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①536+(541+464)+459=(536+464)+(541+459)=2000②588+264+148=588+(12+252)+148=(588+12)+(252+148)=600+400=1000③8996+3458+7546=(8996+4)+(3454+7546)=9000+11000(把3458分成4和=9000+110003454)=20000④567+558+562+555+563 =560×5+(7-2+2-5+3)=2800+5=28053.小学六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①478-128+122-72=(478+122)-(128+72)=600-200=400②464-545+99+345=464-(545-345)+100-1 =464-200+100-1=363③537-(543-163)-57=537-543+163-57=(537+163)-(543+57)=700-600=100④947+(372-447)-572=947+372-447-572=(947-447)-(572-372)=500-200=3004.小学六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一、(1+2+3+……+2009+2010+……+2+1)÷2010 【分析】1+2+3+……+2009+2010+……+2+1)÷2010 =2010×2010÷2010=2010二、123×9+82×8+41×7-2009【分析】40123×9+82×8+41×7-2010=41×3×9+41×2×8+41×7-2010=41×(27+16+7)-2010=2050-2010=40三、(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解答:分析题目要求的是从2到1000的偶数之和减去从1到999的奇数之和的差,如果按照常规的运算法则去求解,需要计算两个等差数列之和,比较麻烦.但是观察两个扩号内的对应项,可以发现2-1=4-3=6-5=…=1000-999=1,因此可以对算式进行分组运算.解解法一:分组法解法二:等差数列求和(2+4+6+…+996+998+1000)-(1+3+5+…+995+997+999)=(2+1000)×500÷2-(1+999)×500÷2=1002×250-1000×250=(1002-1000)×250=500。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第1讲 速算与巧算

六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奥数知识点第1讲 速算与巧算

第1讲 速算与巧算(等差数列)1、数列定义:若干个数排成一列,像这样一串数,称为数列。

数列中的每一个数称为一项,其中第一个数称为首项(我们将用 1a 来表示),第二个数叫做第二项 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末项(我们将用 n a 来表示),数列中数的个数称为项数,我们将用 n 来表示。

如:2,4,6,8, ,100。

2、等差数列:从第二项开始,后项与其相邻的前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称为等差数列。

我们将这个差称为公差(我们用 d 来表示),即:1122312----=-==-=-=n n n n a a a a a a a a d例如:等差数列:3、6、9……96,这是一个首项为3,末项为96,项数为32,公差为3的数列。

(省略号表示什么?)练习:试举出一个等差数列,并指出首项、末项、项数和公差。

3、 计算等差数列的相关公式:(1)通项公式:第几项=首项+(项数-1)×公差即:d n a a n ⨯-+=)1(1(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即:1)(1+÷-=d a a n n(3)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即:()21321÷⨯+=+++n a a a a a a n n在等差数列中,如果已知首项、末项、公差。

求总和时,应先求出项数,然后再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求和。

1.计算:(1)2021-3-6-9-…-51-54(2)(2+4+6+…+96+98+100)-(1+3+5+7+…+97+99)(3)1991-1988+1985-1982+…+11-8+5-22.计算:2021×2021-2021×2021+2021×2021-2021×2021+…+4×3-3×2+2×13.计算:1+3+4+6+7+9+10+……+2021+20214.在1950—2021之间要插入15个数,这样就可以组成一个等差数列,被插入的这15个数的和是多少?5.15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021,其中最大的奇数是多少?6.100个连续自然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和是8450,取出其中第1个,第3个…第99个,再把剩下的50个数相加,得多少?7.1至100内所有不能被5或9整除的数的和是多少?8.仔细观察下图,想一想当对角线上的数字是77的时候,图中共有多少个阴影小正方形?9.如右上图,表中将自然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螺旋形,在2处拐第一个弯,在3处拐第二个弯,在5处拐第三个弯,……,那么,第18个拐弯的地方是( )。

六年级奥数得分的速算与巧算

六年级奥数得分的速算与巧算

六年级奥数得分的速算与巧算简介本文档旨在介绍六年级奥数中的速算与巧算方法,帮助学生在考试中提高得分。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学生可以更快地计算数学题目,提高解题效率。

速算方法快速计算乘法- 九九乘法口诀:掌握好九九乘法口诀是快速计算乘法的基础。

学生可以多加练,通过口诀快速推算乘法结果。

快速计算除法- 倍数法:当被除数是某个数的倍数时,可以直接除以该数,并乘以倍数。

例如,72除以6,可以先将72除以6得到12,然后再乘以2,得到24,即72除以6等于24。

快速计算加法和减法- 同、末位、进位法:对于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可以使用同、末位、进位法快速计算。

具体方法是将两个数字的个位数相加或相减,得到末位数,然后再将十位数相加或相减并加上进位(如果有),得到十位数。

巧算方法十字相加法- 十字相加法适用于两个两位数相加的情况。

将两个两位数竖直排列,分别计算个位、十位和百位的和,并按照十位、百位、千位的顺序写下结果。

这样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大位数的加法计算。

集合运算法- 集合运算法适用于含有括号的加法或减法运算。

首先将括号中的数值计算出来,然后再进行其他运算。

这样可以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速度。

结论通过研究和掌握速算与巧算方法,学生可以在六年级奥数中提高得分。

这些方法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题目时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建议学生在平时多加练,熟练掌握这些方法,并在考试时加以应用。

相信通过努力和练,学生一定能够在奥数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注意:本文中的计算方法基于中国六年级奥数的常见要求和标准,可能与其他地区或机构的要求略有不同。

建议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结合自身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以上计算方法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权威指南。

*。

六年级奥数-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六年级奥数-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六年级奥数-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 1·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 2·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1a b⨯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a b b a a b=-⨯-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1(1)(2)n n n ⨯+⨯+,1(1)(2)(3)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111[](1)(2)(3)3(1)(2)(1)(2)(3)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 (2)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1].分数的速算与巧算.学生版

六年级奥数-第一讲[1].分数的速算与巧算.学生版

第一讲 :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课目的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1、 裂项: 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概括是密不行分的,本讲要修业生掌握裂项技巧及找寻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2、 换元: 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观点,经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为简单算式。

3、 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 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波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概括法通项概括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不过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取代并参加计算,使计算过程更为简 便,而通项概括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有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一)、“裂差”型运算(1) 关于分母能够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1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方,即 a b ,那么有a b111 1a b b ()a a b(2) 关于分母上为 3 个或 4 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1,1形式的,我们有:n (n 1) (n 2) n (n 1) (n 2) (n 3) n (n1 (n 2) 1 [ n 1 1) (n 1]1) 2 (n 1)(n2)1 1 11n (n 1) (n 2) (n 3)[(n 2)(n1) (n]3 n (n 1)2) (n 3)裂差型裂项的三大重点特点:(1)分子所有同样,最简单形式为都是 1 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 x(x 为随意自然数 ) 的,但是只需将 x 提拿出来即可转 化为分子都是 1 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而且知足相邻 2 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常有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a ba b1 1 ( 2) a 2b 2 a 2b 2 a ba b a b a b b a a ba b a b b a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照:裂差型运算的中心环节是 “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 ,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单有 “两两抵消” 型的,同时还有转变为 “分 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最新六年级奥数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最新六年级奥数分数的速算与巧算

第一讲 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1、 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2、 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 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 4、通项归纳法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 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 (一)、“裂差”型运算 (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1a b⨯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a b <,那么有1111()a b b a a b=-⨯- (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1(1)(2)n n n ⨯+⨯+,1(1)(2)(3)n n n n ⨯+⨯+⨯+形式的,我们有: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111[](1)(2)(3)3(1)(2)(1)(2)(3)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 (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 (2)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六年级奥数(教案)第1讲:分数的乘除法与巧算

六年级奥数(教案)第1讲:分数的乘除法与巧算
板书:
238÷
=238÷
=238÷
=238×
=
(二)例题4:(13分)
计算: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计算一下 - ,异分母加减法,我们第一步是什么?
生:通分。
师:对,我们需要先进行通分。 - = - = = 。如果我们把2
当做a,那么3是a+1,同学们发现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发现分子为1,分母为两个数相乘转换成2个分数相减的方法)
生:……
板书:
×3
= ×3
=
=
=
练习1:(6分)
计算:
分析:
根据分数乘法运算的方法:整数乘分数,分母不变,整数与分子相乘,能约分的要约分。分数乘分数,分母与分母相乘,分子与分子相乘,能约分要进行约分。带分数先转换成假分数进行乘法计算。
板书:
4
32× ×
= = = ×48 3
=12 = =57
(二)例题2:(13分)
到的积再除以11。看看最后得到的数与原先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发现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分母乘分母,分子乘分子,能约分的进行约分)
板书:
×
=
=
师:同学们都明白了真分数的乘法计算,我们来看一下这题带分数乘法运算。
在碰到有带分数计算的时候,通常我们会把它换算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能约分的要约分。哪位同学自告奋勇地上来计算一下?
2. 求一个数的倒数以及分数除法的运算方法。
第二课时(50分)
一、复习导入(5分)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整数、小数乘法一些运算定律吗?
生:……
师:那么请同学来说一说这些是什么运算定律。
(出示PPT)
师:回答得非常棒,看来同学们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运算定律,它是在巧算中

六年级上册奥数试题—第1讲计算之公式应用及技巧(含解析)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奥数试题—第1讲计算之公式应用及技巧(含解析)人教版

第一讲计算之公式应用及技巧教学目标:重点中学选拔考试的试卷,考察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近几年来又以考察:1.速算巧算;2.分数的计算技巧为明显趋势。

本讲我们将系统地归纳和总结这一部分的技巧和方法。

1.回顾提取公因数(式)和凑整的应用;2.精讲公式应用、循环小数化分数、分数的拆分。

专题回顾【例1】13242648397241296 12424836124816⨯⨯+⨯⨯+⨯⨯+⨯⨯⨯⨯+⨯⨯+⨯⨯+⨯⨯【分析】原式=3333331324(1234)9 124(1234)⨯⨯⨯+++=⨯⨯⨯+++,(此题学生容易做成1324(1234)9124(1234)⨯⨯⨯+++=⨯⨯⨯+++,虽然答案对,但是老师要强调错误原因。

)【拓展】(首师大附中入学选拔试题)1202505051313131321212121212121212121+++【分析】原式=12101510101131010101125131 2121101211010121101010121212121⨯⨯⨯+++=+++=⨯⨯⨯。

【例2】求3333333×6666666乘积的各位数字之和。

【分析】原式=9999999×2222222=(10000000-1)×2222222=11111110000000-2222222=11111107777778所以,各位数字之和为8×7=56。

金典精讲常用公式下面这些公式是小学奥数中常见的计算公式,同学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这可是小升初考试中计算的好帮手。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在做题时能够对一些规律性比较强的数字的计算自己进行归纳。

【例3】 计算199297395501⨯+⨯+⨯++⨯L【分析】原式()()()()11012121012231012350101250=⨯-⨯+⨯-⨯+⨯-⨯++⨯-⨯L 222211012121012231012350101250=⨯-⨯+⨯-⨯+⨯-⨯++⨯-⨯L ()()222212350101212350=++++⨯-⨯++++L L =50511016⨯⨯42925=注:这条算式与222212350++++L 的值相等。

六年级奥数专题01:分数的巧算

六年级奥数专题01:分数的巧算

一、分数的巧算(一)年级 班 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1.计算:=÷-⨯+⨯2582.432.02588.6 . 2.=⨯÷⎪⎭⎫ ⎝⎛++1919989898199800980019001900980980190190989898191919 . 3.1000减去它的一半,再减去余下的三分之一,再减去余下的四分之一,依此下去,直到余下的五百分之一,最后剩下 .4.计算:=⨯+⋅⋅⋅+⨯+⨯+⨯100991431321211 . 5.计算:=+++++++496124811241621311814121 . 6.计算:=+--+321131211 . 7.计算:=⨯+⨯+⨯655161544151433141 . 8.计算:=++⋅⋅⋅+++++⋅⋅⋅+++199719953991199619943989537425313199719961995199619951994543432321 . 9.计算:=⎪⎭⎫ ⎝⎛-⨯-⎪⎭⎫ ⎝⎛+⨯+⎪⎭⎫ ⎝⎛-⨯761231537615312353123176 . 10.计算: ⎪⎭⎫ ⎝⎛+++-⎪⎭⎫ ⎝⎛++++⎪⎭⎫ ⎝⎛+++-⎪⎭⎫ ⎝⎛+++20115110151161121814112191613181614121 = .二、解答题11.尽可能化简427863887116690151.12.计算:⎪⎭⎫ ⎝⎛+⋅⋅⋅+-+-+⋅⋅⋅+⎪⎭⎫ ⎝⎛-+-+⎪⎭⎫ ⎝⎛+-+⎪⎭⎫ ⎝⎛-+914637281941322314312213211211.13.计算:1999321132112111+⋅⋅⋅++++⋅⋅⋅++++++.14.计算: ⎪⎭⎫ ⎝⎛⨯-⨯⎪⎭⎫ ⎝⎛⨯-⨯⋅⋅⋅⨯⎪⎭⎫ ⎝⎛⨯-⨯⎪⎭⎫ ⎝⎛⨯-⨯⎪⎭⎫ ⎝⎛⨯-⨯⎪⎭⎫ ⎝⎛⨯-9997319896317531643153314231.一、分数的巧算(二)年级 班 姓名 得分一、填空题1.计算:13471711613122374⨯+⨯+⨯= . 2.计算:⎪⎭⎫ ⎝⎛⨯+÷⨯⎪⎭⎫ ⎝⎛+-25.1522546.79428.0955= . 3.计算:25114373611125373185444.4⨯+÷+÷= . 4.计算:()()015.06.32065.022.0013.000325.0⨯÷-÷= . 5.计算: ⎪⎭⎫ ⎝⎛-⨯⋅⋅⋅⨯⎪⎭⎫ ⎝⎛-⨯⎪⎭⎫ ⎝⎛-⨯⎪⎭⎫ ⎝⎛+⨯⋅⋅⋅⨯⎪⎭⎫ ⎝⎛+⨯⎪⎭⎫ ⎝⎛+⨯⎪⎭⎫ ⎝⎛+9115113111011611411211= . 6.计算:222345567566345567+⨯⨯+= . 7.计算:322131433141544151655161766171⨯+⨯+⨯+⨯+⨯= . 8.计算:4513612812111511016131+++++++= . 9.计算:()()⎪⎭⎫ ⎝⎛+⎪⎭⎫ ⎝⎛+⋅⋅⋅⎪⎭⎫ ⎝⎛+⎪⎭⎫ ⎝⎛++⎪⎭⎫ ⎝⎛+⎪⎭⎫ ⎝⎛+⋅⋅⋅⎪⎭⎫ ⎝⎛+⎪⎭⎫ ⎝⎛++293112831133112311311312913029132912291291= . 10.计算:217665544332217665544332212⨯⎪⎭⎫ ⎝⎛++++++⎪⎭⎫ ⎝⎛+++++ ⎪⎭⎫ ⎝⎛++++⨯⎪⎭⎫ ⎝⎛++++++-76655443327665544332211= .二、问答题11.用简便方法计算:421330112091276523-+-+-.12.计算:()1999119981997199919985.19935.1995÷⨯÷-.(得数保留三位小数)13.计算:⋅⋅⋅+++⋅⋅⋅+++++++++1999219991313233323121222111 1999119992199919981999199919991998++⋅⋅⋅++++.14.计算:299810001299799912001312000211999111999119981199714131211++++⋅⋅⋅+++++++-+⋅⋅⋅+-+-.———————————————答 案一—————————————————————— 1. 513. 原式()12.48.62582582.42582588.6-+=-⨯+⨯= 51351610258==⨯=. 2. 19915. 原式101191019898191000198001000119001001980100119010101981010119⨯⨯⨯÷⎪⎭⎫ ⎝⎛⨯⨯+⨯⨯+⨯⨯= 19981998981998199819⨯⨯⎪⎭⎫ ⎝⎛++= 19915192941998199898193==⨯⨯⨯=. 3. 2 1000减去它的一半,余下⎪⎭⎫ ⎝⎛-⨯2111000,再减去余下的31, 余下⎪⎭⎫ ⎝⎛-⨯⎪⎭⎫ ⎝⎛-⨯3112111000,再减去余下的41, 余下⎪⎭⎫ ⎝⎛-⨯⎪⎭⎫ ⎝⎛-⨯⎪⎭⎫ ⎝⎛-⨯4113112111000,…, 直到减去余下的五百分之一,最后剩下: ⎪⎭⎫ ⎝⎛-⨯⋅⋅⋅⨯⎪⎭⎫ ⎝⎛-⨯⎪⎭⎫ ⎝⎛-⨯⎪⎭⎫ ⎝⎛-⨯500114113112111000 5004994332211000⨯⋅⋅⋅⨯⨯⨯⨯= 2=4. 10099. 原式⎪⎭⎫ ⎝⎛-+⎪⎭⎫ ⎝⎛-+⋅⋅⋅+⎪⎭⎫ ⎝⎛-+⎪⎭⎫ ⎝⎛-+⎪⎭⎫ ⎝⎛-=100199199198141313121211 1009910011=-=.5. 16. 原式⎪⎭⎫ ⎝⎛-+⎪⎭⎫ ⎝⎛-++⎪⎭⎫ ⎝⎛-+⎪⎭⎫ ⎝⎛-+⎪⎭⎫ ⎝⎛-=124162162131131181414121211 ⎪⎭⎫ ⎝⎛-+⎪⎭⎫ ⎝⎛-+4961248124811241 4961311311811-++-= 163131187161231187⨯+=⎪⎭⎫ ⎝⎛-⨯+=161516187=+=.6. 542. 原式5425144758745873153116311631==⨯==-+=+--+=.7. 123. 原式655660544550433440⨯⎪⎭⎫ ⎝⎛++⨯⎪⎭⎫ ⎝⎛++⨯⎪⎭⎫ ⎝⎛+= 123150140130=+++++=.8. 21. 原式⎪⎭⎫ ⎝⎛-+⎪⎭⎫ ⎝⎛-+⋅⋅⋅+⎪⎭⎫ ⎝⎛-+⎪⎭⎫ ⎝⎛-+⎪⎭⎫ ⎝⎛-⎪⎭⎫ ⎝⎛-+⎪⎭⎫ ⎝⎛-+⋅⋅⋅+⎪⎭⎫ ⎝⎛-+⎪⎭⎫ ⎝⎛-+⎪⎭⎫ ⎝⎛-=19972399219962399052842632419971199619961199551441331221=.9. 1原式=()()()532376123765315376231+⨯+-⨯--⨯ 1111=+-=.10. 144. 原式⎪⎭⎫ ⎝⎛+++⨯-⎪⎭⎫ ⎝⎛+++⨯+⎪⎭⎫ ⎝⎛+++⨯-⎪⎭⎫ ⎝⎛+++⨯=413121151413121141413121131413121121 ⎪⎭⎫ ⎝⎛-+-⨯⎪⎭⎫ ⎝⎛+++=514131214131211 1446560131225201611234612=⨯=⎪⎭⎫ ⎝⎛+⨯+++=. 11. 分子数字之和等于30,故它可以被3整除,分母奇位上数字之和与偶位上数字之和的差为32-21=11,所以它可以被11整除,把这此因数提出,得:1131138896717338896717=⨯⨯.12.原式=⎪⎭⎫ ⎝⎛+⋅⋅⋅++-⎪⎭⎫ ⎝⎛+⋅⋅⋅+++⎪⎭⎫ ⎝⎛+⋅⋅⋅++-⎪⎭⎫ ⎝⎛+⋅⋅⋅++++4642413732312822211914131211 91828173727164636261555251+⎪⎭⎫ ⎝⎛+-⎪⎭⎫ ⎝⎛+++⎪⎭⎫ ⎝⎛+++-⎪⎭⎫ ⎝⎛+⋅⋅⋅+++ 9183761061265512764128731298212109+-+⨯-⨯⨯+⨯⨯-⨯⨯+⨯⨯-⨯=9183763534213281845+-+-+-+-= 91837641532730+-+-+= 504533=.13.因为2)1(21+=+⋅⋅⋅++n n n ,所以 原式=200019992432322212⨯+⋅⋅⋅+⨯+⨯+⨯ ⎥⎦⎤⎢⎣⎡⎪⎭⎫ ⎝⎛-+⋅⋅⋅+⎪⎭⎫ ⎝⎛-+⎪⎭⎫ ⎝⎛-+⎪⎭⎫ ⎝⎛-=2000119991413131212112 100099912000112=⎥⎦⎤⎢⎣⎡-=.14.因为()()()()()()()()()11311131111312+---=+--+-=+--K K K K K K K K K ()()()()()()112211222+-+-=+--=K K K K K K K ,所以 原式()()()()()()()()()()()()()()()()()()()()198198298298197197297297151525251414242413132323+-+-⨯+-+-⨯⋅⋅⋅⨯+-+-⨯+-+-⨯+-+-= 99971009698969995647353624251⨯⨯⨯⨯⨯⋅⋅⋅⨯⨯⨯⨯⨯⨯⨯⨯⨯=97259710041=⨯=.———————————————答 案二——————————————————————1. 16 原式162874131413122374=⨯=⎪⎭⎫ ⎝⎛++⨯=.2. 90 原式⎪⎭⎫ ⎝⎛⨯+⨯⨯⎥⎦⎤⎢⎣⎡-⎪⎭⎫ ⎝⎛+=45522455378.0942955 ()⎪⎭⎫ ⎝⎛+⨯⨯-=522537458.08 90457210452.7=⨯=⨯⨯=.3. 9. 原式25114373625114373137825114⨯+⨯+⨯= ⎪⎭⎫ ⎝⎛++⨯=37363731378251149377525114=⨯=.4. 1 原式1100131351536325=⨯⨯⨯⨯=.5. 1.1 原式1.110119854321011674523==⨯⋅⋅⋅⨯⨯⨯⨯⋅⋅⋅⨯⨯⨯=6. 1.原式()2223455663455663455672223451566566345567++⨯⨯+=+⨯+⨯+=1567566345566345567=+⨯⨯+=.7. 205. 原式322330433440544550655660766770⨯⎪⎭⎫ ⎝⎛++⨯⎪⎭⎫ ⎝⎛++⨯⎪⎭⎫ ⎝⎛++⨯⎪⎭⎫ ⎝⎛++⨯⎪⎭⎫ ⎝⎛+= 205120130140150160=+++++++++=.8. 54 原式1092542432322⨯+⋅⋅⋅+⨯+⨯+⨯= ⎥⎦⎤⎢⎣⎡⎪⎭⎫ ⎝⎛-+⋅⋅⋅+⎪⎭⎫ ⎝⎛-+⎪⎭⎫ ⎝⎛-+⎪⎭⎫ ⎝⎛-=101915141413131212 54101212=⎪⎭⎫ ⎝⎛-=.9. 1. 原式2960285933423313231603059332231130⨯⨯⋅⋅⋅⨯⨯⨯⨯⨯⋅⋅⋅⨯⨯⨯= 13130321605934333229283216059323130=⨯⨯⋅⋅⋅⨯⨯⨯⨯⨯⨯⋅⋅⋅⨯⨯⨯⨯⨯⋅⋅⋅⨯⨯⨯⨯⨯⨯⋅⋅⋅⨯⨯⨯=.10.21. 令a =+++++766554433221,则 原式⎪⎭⎫ ⎝⎛-⨯+-⨯+=21)1(212a a a a 2121212122=⎪⎭⎫ ⎝⎛-+-+=a a a a .11. 原式767665655454434332322121⨯+-⨯++⨯+-⨯++⨯+-⨯+= ⎪⎭⎫ ⎝⎛+-⎪⎭⎫ ⎝⎛++⎪⎭⎫ ⎝⎛+-⎪⎭⎫ ⎝⎛++⎪⎭⎫ ⎝⎛+-⎪⎭⎫ ⎝⎛+=71616151514141313121211 76711=-=.12. 原式199919981200019982⨯⎪⎭⎫ ⎝⎛-⨯= 199811998199824000+⨯⎪⎭⎫ ⎝⎛-= ⎪⎭⎫ ⎝⎛+⨯⎪⎭⎫ ⎝⎛-=199811199824000 1998199821998240004000⨯--+= 1998199821998224000⨯-++= 001.4002≈.13. 因为k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k -+⋅⋅⋅+++=+++⋅⋅⋅+-++-+⋅⋅⋅+++)321(212311321 k kk k k =-+=)1(,所以, 原式19990002200019991999321=÷⨯=+⋅⋅⋅+++=.14. 分子⎪⎭⎫ ⎝⎛+⋅⋅⋅+++⨯-⎪⎭⎫ ⎝⎛+++⋅⋅⋅++++=1998161412121999119981199714131211 ⎪⎭⎫ ⎝⎛+⋅⋅⋅+++-⎪⎭⎫ ⎝⎛+⋅⋅⋅+++=9991312111999131211 199911001110001+⋅⋅⋅++= 分母3998139961200412002120001++⋅⋅⋅+++= ⎪⎭⎫ ⎝⎛+⋅⋅⋅++⨯=1999110011100012 原式211999110011100012199911001110001=⎪⎭⎫ ⎝⎛+⋅⋅⋅++⨯+⋅⋅⋅++=.。

六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教案

六年级《速算与巧算》奥数教案

( 六年级 ) 备课教员:第三讲 速算与巧算一、教学目标: 1. 能够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正确、灵活地计算。

2. 辨析能力、良好审题习惯及计算能力得到提升。

3. 在学习中体会计算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及运用好正确的运用定律、性质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 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师:同学们,看谁能快速地说出答案!0.7+0.35+0.3 10752103++ 0.8×4×12.5 师:第一题的答案是?第二题呢?第三题呢?师:同学们算得真快,那么老师再换下题目,看你们是不是又快又准!5276103++ 12.4×3×7 12.7-3.25-6.28 师:同学们刚才算得那么快,为什么现在一下子算不出来了呢?生:……师:说得非常好!原来它们不能简算。

也就是说能简算的要简算,不能简算的 我们只能按运算顺序计算。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学习一些新的、较为复杂的简便计算。

板书:简便计算师: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简算有哪些?(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在黑板上,包括有: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 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

)生:……师:这些运算定律除了在整数中能运用,同样适合在小数和分数的计算中。

接 下来,我们就用它们来解决一些问题。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一:(13分)计算:4.75-9.63+(8.25-1.37)师:这是一道小数的加减混合算式。

去掉小数点,同学们会计算吗?谁愿意试 一试!生:……师:非常棒!老师来变个戏法,再把小数点加上去,同学们会发现什么? 生:……师:没有一点影响,这就告诉我们,整数的简算也适合小数。

板书:4.75-9.63+(8.25-1.37)=4.75+8.25-9.63-1.37=13-(9.63+1.37)=13-11=2(通过删除小数点到加上小数点让学生感知整数的简算也适合小数的简算。

六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六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例1. 计算:(1+21)×(1-21)×(1+31)×(1-31)×…×(1+991)×(1-991) 例2. 1994+21-311+212-313+214-315+…+211992-311993 例3. 计算:833344807÷2590921934÷35255185561 例4.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绕地球共飞行14圈,后10圈沿离地面343千米的圆形轨道飞行,请计算飞船沿圆形轨道飞行了多少千米(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圆周率∏=3.14).例5. 计算:19484×1.375+195105×0.9 例6. 计算: 400300200864432300200100642321⨯⨯++⨯⨯+⨯⨯⨯⨯++⨯⨯+⨯⨯ 例7. )20052004(20032004123+⨯- 例8. 计算并把结果写成小数: (9951+3353+1159)÷(9911+3313+1119) 例9. 计算:234567×345678-234566×345679例10. 计算:0.9999×0.6+0.1111×3.6例11. 计算:0.9×34.5+111×1.8+54.3÷911例12. 计算:16.0756221419.51.9313-÷+⨯÷)1.42011(5.015223245.3+⨯++第二讲 速算与巧算例1.计算:1+613+1215+2017+3019+42111 例2. 计算:5311⨯⨯+7531⨯⨯ +9751⨯⨯+…+2005200320011⨯⨯ 例3. 计算:1+211++3211+++…+10211+++例4.340147 =d c b a 1111+++例5.求下列所有分母不超过40的真分数的和:21+(31+32)+(41+42+43)+…+(401+402+…+4038+4039) 例6.从下面每组数中各取一个数,将它们相乘,则所有这样的乘积的总和是多少? 第一组:43,0.15;第二组:4,32;第三组:53,1.2例7.计算:(1+21+31+41)×(21+31+41+51)-(1+21+31+41+51)×(21+31+41) 例8.计算:1001-20011-20012-20013-…-20012001 例9.计算: 1+21+22+31+32+33+41+42+43+44+…+501+502+503+…+5050 例10.有一串数:11,21,22,31,32,33,41,42 ,43,44,51,…,它的前2004个数的和是多少?第三讲 估算例1. 老师在黑板上写了13个自然数,让小明计算平均数(保留两位小数),小明计算的答案是12.43,老师说最后一位数字错了,其他的数字都对。

小学奥数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小学奥数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小学奥林匹克数学第一集: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例题讲解十个数字,几种计算符号,构造了千变万化的数学计算,计算要做到又快又正确。

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技巧,“硬算”加“巧算”。

“巧算”是对算式整体以及其中的每个数进行观察,剖析算式的特点和各数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联系。

恰当地利用运算定律,改组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易行。

要达到“速”与“巧”主要掌握以下几点计算技巧:1.凑成容易算的数,在心算中培养凑整、搭配、替代的思维习惯。

如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又如若干比较接近的数相加时,可选择一个基数作为计算基础。

在此数上加上或减去这个基数的相差数。

2.利用运算定律简化运算。

3.根据某些算式的定律,学会创造条件,进行分组,分类地计算,使计算简便。

4.适当配对,能使计算简便。

例1:610+270+190分析:题中610+190=800,凑成整百数,所以先把“+190”搬家,搬到“+270”的前面,然后再把610+190的和算出来。

解:610+270+190=(610+190)+270=800+270=1070(说明: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是计算中常用的方法。

)例2:320-60+180分析:题中320+180的和是整百数,可以先把“+180”搬到“-60”的前面,再算出320与180的和。

解:320-60+180=(320+180)-60=500-60=440例3:6998+995+97+59分析:题中6998、995、97和59接近整千、整百、整十的数。

可以先把这些加数分别看作:7000-2、1000-5、100-3、60-1,然后再算出(7000+1000+100+60)-(2+5+3+1)的结果。

解:6998+995+97+59=7000-2+1000-5+100-3+60-1=(7000+1000+100+60)-(2+5+3+1)=8160-11=8149例4:计算18+21+23+20+15+19分析:先确定一个数作为基准,并将其他数与这个数作比较。

【精品奥数】六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一讲 分数巧算(一) 人教版(含答案)

【精品奥数】六年级上册数学思维训练讲义-第一讲  分数巧算(一)  人教版(含答案)
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10 3.10 4.72 5.1997
练习二:
1.7 2.1 3.8 4.71
练习三:
1.30 2.20 3.5
第一讲 分数巧算(一)
第一部分:趣味数学
一年中有多少天会造成混淆
在香港,有些人将2月8日写成2/8,有些人则写成8/2,这样会造成混淆。因为当我们看到2/8时,不知道到底是指8月2日,还是指2月8日,但是22/9及9/22则容易区别而不会混淆,因为一年中只有12个月。请问用这种记法,一年中有( )天会造成混淆。
1. ×39+ ×27
2. ×35+ ×17
3. ×5+ ×5+ ×10
【例题4】计算: × + × + ×
原式= × + × + ×
=( + + )×
= ×

练习4:
计算下面各题:
1. × + × 2. × + × + ×
3. ×79 +50× + × 4. × + × + ×3
【例题5】
计算: + + +…..+
4. 73× 5. ×1999
【例题2】计算:73 ×
原式=(72+ )×
=72× + ×
=9+
=9
练习二:
计算下面各题:
1. 64 × 2. 22 ×
3. ×57 4. 41 × +51 ×
【例题3】计算: ×27+ ×41

(小学奥数)分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小学奥数)分数加减法速算与巧算

分數加減法速算與巧算教學目標本講知識點屬於計算板塊的部分,難度並不大。

要求學生熟記加減法運算規則和運算律,並在計算中運用湊整的技巧。

知識點撥一、基本運算律及公式一、加法加法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他們的和不變。

即:a+b=b +a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數.例如,7+8=8+7=15.總結:多個數相加,任意交換相加的次序,其和不變.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上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與第一個數相加,他們的和不變。

即:a+b+c=(a+b)+c=a+(b+c)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數.例如,5+6+8=(5+6)+8=5+(6+8).總結:多個數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兩個數或者多個數相加,其和不變。

二、減法在連減或者加減混合運算中,如果算式中沒有括弧,那麼計算時要帶數字前面的運算符號“搬家”.例如:a-b-c=a-c-b,a-b+c=a+c-b,其中a,b,c各表示一個數.在加減法混合運算中,去括弧時:如果括弧前面是“+”號,那麼去掉括弧後,括弧內的數的運算符號不變;如果括弧前面是“-”號,那麼去掉括弧後,括弧內的數的運算符號“+”變為“-”,“-”變為“+”.如:a+(b-c)=a+b-ca-(b+c)=a-b-ca-(b-c)=a-b+c在加、減法混合運算中,添括弧時:如果添加的括弧前面是“+”,那麼括弧內的數的原運算符號不變;如果添加的括弧前面是“-”,那麼括弧內的數的原運算符號“+”變為“-”,“-”變為“+”。

如:a+b-c=a+(b-c)a-b+c=a-(b-c)a-b-c=a-(b+c)二、加減法中的速算與巧算速算巧算的核心思想和本質:湊整常用的思想方法:1、分組湊整法.把幾個互為“補數”的減數先加起來,再從被減數中減去,或先減去那些與被減數有相同尾數的減數.“補數”就是兩個數相加,如果恰好湊成整十、整百、整千……,就把其中的一個數叫做另一個數的“補數”.2、加補湊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湊整不明顯,這時可“借數”或“拆數”湊整.3、數值原理法.先把加在一起為整十、整百、整千……的數相加,然後再與其它的數相加.4、“基準數”法,基準當幾個數比較接近於某一整數的數相加時,選這個整數為“基準數”(要注意把多加的數減去,把少加的數加上)【例 1】1141041004 2282082008+++=_____【例 2】如果111207265009A+=,則A=________(4級)模組一:分組湊整思想【例 3】1121123211219951 1222333331995199519951995 +++++++++++++++【例 4】11112222333181819 23420345204520192020⎛⎫⎛⎫⎛⎫⎛⎫+++++++++++++++++⎪ ⎪ ⎪ ⎪⎝⎭⎝⎭⎝⎭⎝⎭例題精講【例 1】分母為1996的所有最簡分數之和是_________【巩固】所有分母小於30並且分母是質數的真分數相加,和是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讲:分数的速算与巧算教学目标本讲知识点属于计算大板块内容,分为三个方面系统复习和学习小升初常考计算题型.1、裂项:是计算中需要发现规律、利用公式的过程,裂项与通项归纳是密不可分的,本讲要求学生掌握裂项技巧及寻找通项进行解题的能力2、换元:让学生能够掌握等量代换的概念,通过等量代换讲复杂算式变成简单算式。

3、循环小数与分数拆分:掌握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互化,循环小数之间简单的加、减运算,涉及循环小数与分数的主要利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问题.4、通项归纳法通项归纳法也要借助于代数,将算式化简,但换元法只是将“形同”的算式用字母代替并参与计算,使计算过程更加简便,而通项归纳法能将“形似”的复杂算式,用字母表示后化简为常见的一般形式.知识点拨一、裂项综合(一)、“裂差”型运算(1)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那么有1a b⨯a b <1111(a b b a a b=-⨯-(2)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形式的,我们有:1(1)(2)n n n ⨯+⨯+1(1)(2)(3)n n n n ⨯+⨯+⨯+1111[(1)(2)2(1)(1)(2)n n n n n n n =-⨯+⨯+⨯+++1111[](1)(2)(3)3(1)(2)(1)(2)(3)n n n n n n n n n n =-⨯+⨯+⨯+⨯+⨯++⨯+⨯+裂差型裂项的三大关键特征:(1)分子全部相同,最简单形式为都是1的,复杂形式可为都是x(x 为任意自然数)的,但是只要将x 提取出来即可转化为分子都是1的运算。

(2)分母上均为几个自然数的乘积形式,并且满足相邻2个分母上的因数“首尾相接”(3)分母上几个因数间的差是一个定值。

(二)、“裂和”型运算: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1) (2)11a b a b a b a b a b b a+=+=+⨯⨯⨯2222a b a b a b a b a b a b b a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

三、整数裂项(1) 122334...(1)n n ⨯+⨯+⨯++-⨯1(1)(1)3n n n =-⨯⨯+(2) 1123234345...(2)(1)(2)(1)(1)4n n n n n n n ⨯⨯+⨯⨯+⨯⨯++-⨯-⨯=--+二、换元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另一个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将复杂的式子化繁为简.三、循环小数化分数1、循环小数化分数结论:纯循环小数混循环小数分子循环节中的数字所组成的数循环小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字所组成的数与不循环部分数字所组成的数的差分母n 个9,其中n 等于循环节所含的数字个数按循环位数添9,不循环位数添0,组成分母,其中9在0的左侧; ; ; ,……·0.9a a =··0.99ab ab =··10.09910990ab ab ab =⨯=··0.990abc a abc -=2、单位分数的拆分:例:=====110112020+()()11+()()11+()()11+()()11+分析:分数单位的拆分,主要方法是:从分母N 的约数中任意找出两个m 和n,有:=11()()()()m n m n N N m n N m n N m n +==++++11A B+本题10的约数有:1,10,2,5.。

例如:选1和2,有:11(12)12111010(12)10(12)10(12)3015+==+=++++本题具体的解有:1111111111011110126014351530=+=+=+=+例题精讲模块一、分数裂项【例 1】 11111123423453456678978910+++⋅⋅⋅++⨯⨯⨯⨯⨯⨯⨯⨯⨯⨯⨯⨯⨯⨯⨯【巩固】333 (1234234517181920)+++⨯⨯⨯⨯⨯⨯⨯⨯⨯【例 2】计算: .57191232348910+++=⨯⨯⨯⨯⨯⨯ 【解析】如果式子中每一项的分子都相同,那么就是一道很常见的分数裂项的题目.但是本题中分子不相同,而是成等差数列,且等差数列的公差为2.相比较于2,4,6,……这一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该数列的第个数恰好为的2n n 倍),原式中分子所成的等差数列每一项都比其大3,所以可以先把原式中每一项的分子都分成3与另一个的和再进行计算.也可以直接进行通项归纳.根据等差数列的性质,可知分子的通项公式为,所以23n +,再将每一项的与()()()()()()2323121212n n n n n n n n n +=+⨯+⨯++⨯+⨯+⨯+()()212n n +⨯+分别加在一起进行裂项.后面的过程与前面的方法相同.()()312n n n ⨯+⨯+【巩固】计算: 5717191155234345891091011⨯++++⨯⨯⨯⨯⨯⨯⨯⨯ ()【巩固】计算: 3451212452356346710111314++++⨯⨯⨯⨯⨯⨯⨯⨯⨯⨯⨯⨯ 【例 3】12349223234234523410+++++⨯⨯⨯⨯⨯⨯⨯⨯⨯ 【例 4】 111111212312100++++++++++ 【解析】本题为典型的“隐藏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背后的分数裂差型裂项”问题。

此类问题需要从最简单的项开始入手,通过公式的运算寻找规律。

从第一项开始,对分母进行等差数列求和运算公式的代入有,112(11)11122==+⨯⨯,……, 112(12)212232==+⨯+⨯【例 5】 . 22222211111131517191111131+++++=------【解析】这题是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裂项:,22()()a b a b a b -=-⨯+【例 6】 1113199921111111(1)(1)(1)(1)(1)223231999+++++⨯++⨯+⨯⨯+ 【例 7】121231234123502232342350++++++++++⨯⨯⨯⨯++++++ 【解析】找通项(1)(1)2(1)(1)212n n nn n a n n n n +⨯⨯+==+⨯⨯+--【例 8】222222222222233333333333331121231234122611212312341226++++++++⋯+-+-+⋯-++++++++⋯+【解析】22222333(1)(21)122212116()(1)123(1)314n n n n n n a n n n n n n n ⨯+⨯+++⋯++===⨯=⨯+⨯+++⋯+⨯++【例 9】计算:22222223992131991⨯⨯⨯=--- 【解析】通项公式:,()()()()()221111112n n n a n n n n ++==+++-+【巩固】计算: 222222129911005000220050009999005000+++=-+-+-+ 【解析】本题的通项公式为,没办法进行裂项之类的处理.注意到分母221005000n n n -+,可以看出如果把换成()()()2100500050001005000100100100n n n n n n -+=--=----⎡⎤⎣⎦n 的话分母的值不变,所以可以把原式子中的分数两两组合起来,最后单独剩下一个100n -22505050005000-+.将项数和为100的两项相加,得,()()()()22222222210010022001000021005000100500010050001001001005000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n -+--++===-+-+-+---+所以原式.(或者,可得原式中99项的平均数为1,所以原式)249199=⨯+=19999=⨯=【例 10】 ⎪⎭⎫ ⎝⎛+++++++-⎪⎭⎫ ⎝⎛⨯++⨯+⨯⨯22222210211211112120154132124 【解析】虽然很容易看出=,=……可是再仔细一看,并没有什么效果,因为这不象分数裂项321⨯3121-541⨯5141-那样能消去很多项.我们再来看后面的式子,每一项的分母容易让我们想到公式 ,于是我们又有..减号前面括号里的式子有10项,减号后面括号里的式子)12()1(632112222+⨯+⨯++++n n n n = 也恰好有10项,是不是“一个对一个”呢?模块二、换元与公式应用【例 11】计算:33333333135********+++++++【例 12】计算: 234561111111333333++++++【解析】法一: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原式71113113⎡⎤⎛⎫⨯-⎢⎥ ⎪⎝⎭⎢⎥⎣⎦=-7132641132729⎡⎤⎛⎫=-⨯=⎢⎥ ⎪⎝⎭⎢⎥⎣⎦法二:错位相减法.设234561111111333333S =++++++则,,整理可得.23451111133133333S =++++++61333S S -=-3641729S =法三:本题与例3相比,式子中各项都是成等比数列,但是例3中的分子为3,与公比4差1,所以可以采用“借来还去”的方法,本题如果也要采用“借来还去”的方法,需要将每一项的分子变得也都与公比差1.由于公比为3,要把分子变为2,可以先将每一项都乘以2进行算,最后再将所得的结果除以2即得到原式的值.由题设,,则运用“借来还去”的方法可得到,整理得到.2345622222222333333S =++++++61233S +=3641729S =【例 13】计算:22222222(246100)(13599)12391098321+++⋅⋅⋅+-+++⋅⋅⋅++++⋅⋅⋅+++++⋅⋅⋅+++【例 14】计算:222222222212233445200020011223344520002001+++++++++⋅⋅⋅+⨯⨯⨯⨯⨯【例 15】 .()20078.58.5 1.5 1.5101600.3-⨯-⨯÷÷-=⎡⎤⎣⎦【例 16】计算: 1111111111(1((1()2424624624++⨯++-+++⨯+三、循环小数与分数互化【例 17】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0.1+0.125+0.3+0.16【例 18】某学生将乘以一个数时,把误看成1.23,使乘积比正确结果减少0.3.则正确结果该是多少?1.23a 1.23【例 19】有8个数,,,,,是其中6个,如果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时,第4个数是,那么0.51 23590.51 2413,47250.51 按从大到小排列时,第4个数是哪一个数?【例 20】真分数化为小数后,如果从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字开始连续若干个数字之和是1992,那么是多少? 7a a 【例 21】和化成循环小数后第100位上的数字之和是_____________.200220091287【解析】如果将和转化成循环小数后再去计算第100位上的数字和比较麻烦,通过观察计算我们200220091287发现,而,则第100位上的数字和为9.2002112009287+=10.9⋅=【例 2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不同的自然数,使等式成立.【例 23】()()()()()()()()()()1111111111145=+=-=++=--注:这里要先选10的三个约数,比如5、2和1,表示成连减式5-2-1和连加式5+2+1.【例 24】所有分母小于30并且分母是质数的真分数相加,和是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