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术自由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论学术研究的根本意义_郑平

论学术研究的根本意义_郑平

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科学包含对人生、对生命的思考, 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其主旨在于追求身与心的和谐, 使人生趋于完美。
总之,学术是以真为中心的真善美三者相统一 的文化行为。 就善的方面而言,学术的内涵,包含了 对愚昧和迷信的否定;学术的宗旨,在于造福人类, 满足人类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从美的角度来说,它 反映了人类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把握,以及对社会与 人类自身和谐的追求。 从本质上看,学术不仅是一 个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一个价值体系,它以独特的方 式体现了人类的价值因素。 学术的终极价值是为社 会的全面进步、 为人类的自由发展提供现实可能。 学术使人类的活动有了理性的依据,因而它才能够 产生出经济效益与社会功能。
理性、清醒,真正体悟到学术研究的根本意义在于完 善人类自身的生存条件,在于追求真善美。 学术是 科学的知识体系及其基础性研究,其研究意义在于 对人类需要的满足。 这种满足是多层面的,不仅在 于经济效益或社会功能,其实更为本质的是对真善 美的指向和努力,也就是追求世界的真实性、合理 性、和谐性。
学术的本质,首先是追求真理,即对世界客观规 律的认识和把握。 这种客观规律蕴含于纷繁的表面 现象之中,须通过理性才能得以认知。 真理是内在 的和理性的, 追求真理需要从经验背后追寻真实, 透过现象而深入内部去寻求本真, 通过知性思维, 运用范畴、概念进行判断推理。 这种真是趋向对类 的无限的和绝对的把握,它不是对于个别或特殊事 物认知的具体知识,而是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思 想,它不是一种量的积累,是一种质的飞跃。 通过如 实地构建正确的世界面貌,人类的实践就获得了一 种正确的遵循,因而才会产生预期的结果,为生存 发展提供条件。
学术是人类智慧的体现,这种智慧不但要求真, 而且还要向善。 也就是说学术活动不仅要有认知环 节来认识世界,还有实践环节去改造世界;不仅要对 客观对象的真实面貌辨析清楚,还要考虑它与人类 的相互关系。 学术之善并非一般狭义的道德伦理之 善,而是一种广义的善,它是指在学术活动过程中, 最终的研究目的是符合人类理想的,期间的研究手 段是合理适宜的,“求善的价值追求,表现为人对自 己行为的‘恰当性’的反思”。 显 [1](P273) 然,学术研究所 追求的善,高于现实生活中的善,日常生活的伦理 规范总是与现实的利害关系联系在一起,因而带有 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是相对的;而学术研究所追寻的 善,超越时代局限性,超越功利性。 这种人类理性所追 求的善,是“具有永恒价值的人性的内在要求”。 [2](P26) 因此,学术对善的追求,是从人类的最高利益出发 的,它着眼于人类长久的生存与发展,探究人类行 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问题。 学术研究不仅要考虑人 类自身,还要考虑到自然宇宙,考虑到研究人类社会 的行为及其与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 即不仅要考虑 到社会伦理问题,还要考虑到生态伦理问题。 学术 不仅要关注事实的真实性,还要兼顾目的和手段的 合理性。 例如经济学首先是研究社会经济的发生运 行规律,这是在解决真的问题,而对它所产生的社会 经济效应的判断和评价,这就是在回答是否是善的 问题。 人文社会科学作为人类学术研究的一个必要

《学术研究方法论》

《学术研究方法论》

《学术研究方法论》杨楹教授:我们这个沙龙会成为我们学科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

这个机制的生命力就在于我们每个学者心中对学术的真正的追求。

但是对学术的追求不光要有热忱的追求,还必须要有方法,建立在一种方法论的基础上。

这样一种追求才是一种现代性的学术追求。

在这里我要说啊,我们马哲的三年级、二年级、一年级的研究生啊,在沙龙恢复这段时间以来,对沙龙录音报告和简报的整理以及沙龙的经营,都付出了大量的劳动,我和王老师,甚至丘校长看完以后啊,都非常认同以及感动。

因为这个工作量非常大。

我们在前台操作啊,和后台那个延伸操作,这个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的。

所以,我作为一个教师,非常感谢我们这些研究生对我们这个工作默默的奉献和支持。

同时我也相信,有我们华大这批热爱学术的学者在,这个沙龙就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十几次,只要学者在,沙龙就会不断延伸下去。

王福民副教授:今天下午啊,主要是谈一下学术研究的方法论。

这个我觉得很重要。

任何研究都有一定的工具和规则。

不懂这些工具和规则你是进不来这些圈子的。

学术研究就更是这样。

它必须要有一定的学术范式和方法,其中这个方法论就属于这个范式的核心。

所谓范式,无非是一套核心价值理念,一套规则体系,一套话语系统,是一个学术群体共同认知、揭示问题的工具,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方法论。

从古代到现代,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学科、哲学,都有它一系列的方法。

而哲学呢又综合一些方法,扬弃一些方法。

我们看很多人的文章,很多人的思考,他没有方法论的自觉。

也就是说,他自己运用了什么方法,他不知道。

而且思考写作的时候也根本谈不上有意识地运用什么方法。

我看不仅是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我看在全国的学界也存在这个问题。

所以,杨博今天讲的这个学术研究的方法论,只是开了一个头。

我们研究生开的方法论这个课,实际上也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就请杨博就这个问题做一个精彩的演讲。

杨楹教授:这个问题刚才杨老师也说了,是我们达到学术成熟性的一个内在环节。

试析布鲁贝克的学术自治观

试析布鲁贝克的学术自治观

试析布鲁贝克的学术自治观1 约翰·布鲁贝克的学术自治观的述评约翰·S·布鲁贝克(John.S.Brubacher)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研究高等教育的专家,曾任耶鲁、密执安等大学教授。

其1978年出版的《高等教育哲学》是西方第一部以高等教育哲学为书名的专著,是作者从事高等教育工作50余年的经验总结,也是作者对高等教育问题进行哲学思考的结晶。

在这部作品中,布贝克论述了学院或大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学术自治,他从哲学的高度出发,指出学术自治并不是无限度的。

1.1 学术自治的必要性高等教育是高深学问,而高深学问的选择、吸收、继承和创新,只受“学术的客观性或独立性”认识规律的制约,并且认为应该在“学术与现实之间划一条明确的界限”。

[1]学术自治(Academic autonomy)是分析研究高深学问的必要保障。

就如同赫钦斯(Hutchins,R,M)所讲到:“失去了自治,高等教育就失去了精华。

”[1]布鲁贝克认为,“既然高深学问需要超出一般的、复杂的甚至是神秘的知识,那么,自然只有学者能够深刻地理解它的复杂性。

因此,在知识问题上,应该让专家单独解决这一领域中的问题”。

[1]1.2 学术自治的内涵约翰·S·布鲁贝克在其1978年出版的《高等教育哲学》这部名著中,他论述了学术自治并指出:“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

无论它的经费来自私人捐赠还是国家补助,也不管它的正式批准是靠教皇训令、皇家特许状,还是国家或省的立法条文,学者行会都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

”[1]这表明自治是一个历史概念,是高深学问的一个重要传统。

我国《高等教育法》第10条也规定:“国家依法保障高等学校中的科学研究、文学创作和其他文化的自由。

”1.3 布鲁贝克学术自治的实施方式1.3.1 集体谈判由于工会组织“诉诸于集体谈判,并最终诉诸于罢工的做法,威胁着学术自治所据以存在的基础”。

[1]布鲁贝克认为,工会的组织形式是官僚式,大学管理机构是雇主,教授是雇员。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杨玉良校长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杨玉良校长
我在这里如此强调心灵,因为心灵的严肃和丰富是一切美德之源。1818年10月22日,黑格尔在受聘于柏林大学哲学教授职务时曾经说过:“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于外界,而不遑回到内心,转回自身,以徜徉自怡于自己原有的家园中。”这个“家园”就是我们的“心灵”。尽管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但我感觉似乎他的讲话更适合于我们当今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我相信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我为此十分难过,而且也感到愤怒。学生低头捡帽子难道是她自己错了吗?希望同学们所拿到的照片上有自己,是小题大做吗?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也许你们就会连夜找人印将出来!我不得不把我前面说过的话重复一遍: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一个人的冷漠引起了另一个人或者一批人的失望,心灵的底线一退再退,那么最后也就退到校长这里,然而校长无处可退。这样,我们怎么能够期望所有的复旦人自觉地去守护复旦的心灵?在这里,我唯一能做的是,我代表学校向那位女同学表示道歉!
一百年前,两位复旦公学的同班同学分别留学欧美,年龄可能比我们在座的还要略小一点。一百年后,两人分别作为中国的人文和科传颂。这两个人其中之一就是陈寅恪先生,他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言说成为温家宝总理一生所崇尚的格言。他还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应得以发扬。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另一位是竺可桢先生。他说:“大学是社会之光,不应随波逐流。”
你们在追求更加完美的自我的同时,也对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复旦充满期待。去年的毕业典礼上,我对同学们说,希望我们复旦学子走上社会,不要做高高在上、漠不关己的批评者,要努力做勇于担当责任、解决问题的创造者。对2011届的毕业生,我也怀着同样的希望。我相信你们走上社会,一定会以自己的心灵和想象力,养护社会的心灵,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并和以往不同。这也是复旦的心灵和想象力在全社会的延续!

论自由的主要内容

论自由的主要内容

论自由的主要内容
《论自由》是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的著作,该书探讨了自由的概念、范围和限制。

密尔认为,自由是人类社会的最高价值之一,个人的自由对于其自身的发展和幸福至关重要。

他主张个人应该享有自由的权利,包括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个人自由等。

这些自由权利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能够促进个人的才智和创造力的发挥。

然而,密尔也强调自由是有限度的,个人的自由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以保护他人的权利和公共利益。

他提出了“伤害原则”,即个人的行为只有在对他人造成伤害或危害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才应该受到限制。

密尔还探讨了政府对自由的限制问题。

他认为政府的权力应该受到限制,以保护个人的自由权利。

政府的干预应该是必要的、适度的,并且应该基于普遍的利益和公共福利。

《论自由》是一部对自由主义思想的经典阐述,对政治哲学和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引发了人们对自由、权利和政府角色的深入思考,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学术和现实意义。

试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艾思奇大众哲学是波兰哲学家Leszek Kołakowski提出的一种哲学思想,它主张普及哲学知识和观念,让普通人也能从中获得启示和智慧。

艾思奇大众哲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哲学思潮,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它的学术价值及其现实意义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和探究。

首先,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在于对哲学知识的普及和普通人的哲学素养的提高。

哲学是一种高深的学问,需要相应的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它的内涵和价值。

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哲学知识是比较陌生且遥远的,难以理解和领会。

艾思奇大众哲学在这个问题上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即通过普及哲学知识和观念,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触哲学,从中汲取智慧,增强思辨能力,提高哲学素养。

这对促进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和深化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学术价值在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艾思奇大众哲学强调人的自由、平等、尊严和创造力,提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和谐共存的理念。

在社会发展中,这种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让人们认识到了各种社会现象和历史文化的多样性。

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艾思奇大众哲学提出的共识和和谐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和平和谐发展。

最后,艾思奇大众哲学的现实意义在于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随着全球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各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越来越密切。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和文化强国,中国有着广泛的国际视野和影响力。

中国在提出和推广艾思奇大众哲学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和潜力。

通过推广艾思奇大众哲学,中国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和智慧,拓展自己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民族复兴和人类发展。

总之,艾思奇大众哲学是一种新兴的哲学思潮,它在提高普通人的哲学素养、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以及拓展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

《自由论》读后感自由,作为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在《自由论》一书中得到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被作者对自由的思考所触动,同时也对他对不同类型自由的区分和对自由的限制所提出的观点产生了深思。

在《自由论》中,作者通过精彩的论述,将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加以区分,并指出个人自由对于一个人的内心和心灵自由至关重要。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将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混为一谈,但是作者通过各种案例和理论论证,指出个人自由是一个人得以自我实现的基础。

我深以为然。

当代社会,尤其是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个人自由面临着新的挑战和限制。

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随时可能被泄漏,并被商业机构和政府机构滥用。

这种情况下,个人自由如何得到保障,如何实现自由的自我表达和实现,成为一个亟需面对的问题。

《自由论》中对个人自由的探讨,让我深感思考。

此外,《自由论》还着重探讨了政治自由,即公民对政府和社会的自由表达和参与。

作者指出,政治自由是一个健康社会和公正政府的基石,政府的权力应当受到限制,而公民有权利参与政府事务并对政府的决策进行监督。

政治自由的实现,需要一个公民意识的培养和社会制度的完善。

在我国,我们正在向着政治自由的方向努力。

虽然我们的社会制度还存在不足,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社会公共事务,开始关注自己的政治权利。

透过《自由论》对政治自由的阐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政治自由对于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并深感自身的责任和义务。

总结而言,通过阅读《自由论》,我对自由的理解得到了深化,并对自由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个人自由和政治自由对于一个健康的社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都至关重要。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由并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法治和良好的制度基础之上。

作为每个公民,我们有责任为自由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读完《自由论》,我决心更加珍视自由,努力争取个人和政治自由的实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只有在自由的基础上,个人和社会才能真正实现繁荣和进步。

“自由”的学理争论及其意义

“自由”的学理争论及其意义

“自由”的学理争论及其意义“自由”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价值。

有诗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可见,自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既然自由如此重要,为什么认同自由价值的人们还会为之展开激烈的争论?这些争论与现实政治生活究竟有什么关系?自由概念的双重意义“自由”在中文中的含义为“由于自由”,而不由于外力,即“自己做主”。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自由”也就等于自然,“自然”就是“自己然也”,即“自己如此”。

在英文中,自由有两个不同的概念,Freedom和Liberty,被看成是两个可以互相置换的术语。

根据一般的理解,自由被定义为免受强制或阻碍,即,一个人的自由意味着他的行动和选择不受他人行为的阻碍。

广义而言,自由就是一个人按照其意志去思考和行动的能力。

在学术传统中,自由一般被划分为两种,即“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

所谓“消极自由”就是“不受干预”:即个人不受外部因素的限制,可以按其意志来行动的范围。

选择自由,公民自由和个人隐私等,皆属于消极自由的范畴。

所谓“积极自由”就是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个人能够实现其意志的能力,通常表述为个人发展或个人实现。

在英文中,自由的上述划分通常也被表述为bEing free from something和bEIng free to do something两种含义。

实际上,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区分只是反映了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比方说,你想得到不挨饿的自由,你就得去而且能够弄到食物。

你想免受无知的困扰,你就得去学习和接受教育;而你要去学习和接受教育,你必须既要有不受强行限制学习和受教育的条件,又要自己具备学习和受教育的能力。

同样,你想获得选择的自由,那么,第一,必须没有人限制你做出选择;第二,你必须学会如何选择。

所以,自由的这两个方面的含义又被概括为一个简单的公式:“X is free from Y to do or be Z”。

“X is free from Y to do or be Z”这个表述包含了对自由两个方面的理解:(1)当你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必须不受别人强制或干涉;当你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你自己必须具备做这件事情的能力。

学术自由理念及其在我国大学的实践研究

学术自由理念及其在我国大学的实践研究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术自由理念及其在我国大学的实践研究姓名:鄢翠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高等教育学指导教师:***20070203摘要在大学发展历史中,学术自由是一个永恒的思想命题。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现实情况下,加强对大学学术自由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对于推动我国大学学术水平的提高,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世纪大学在早期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

后来由于经院哲学的影响,大学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在洪堡、费希特等自由哲学思想家的领导下,1810年创立的柏林大学将学术自由定为办学的基本原则,实行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独立探索,自由研究,这为现代大学树立了一个典范,大学由此走上了复兴之路。

在对学术自由的内涵、国内外学术自由的历史演进、存在的哲学基础、基本特征以及影响我国大学学术自由实现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发现,我国大学的学术自由不论在形成时间,还是内容以及法律保障上都有不同于西方学术自由的特征。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追溯了学术自由的起源及其在西方大学的历史演进和在我国大学的历史沿革,从现实的角度对学术自由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并探讨了学术自由的影响因素、价值和意义,在分析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学术责任、大学精神、学术规范和学术自律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学术自由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在我国大学实现学术自由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学术自由 大学发展 大学理念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cademic freedom is an eternal proposition. With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it has a far-reaching influence on the improvement of university academic level and realizing the goal of building the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ll over the world. After analyzing the meaning, the history, the basic character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freedom, an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realiza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in China, the author finds the academic freedom in China is different from the Western. Universities enjoyed ample academic freedom in Early Middle Ages. However, affected by the scholasticism, the legal status of universities' existence met with challenges. Under the lead of free philosophy thinkers such as Humbolt , Fichte. J. G. and some others, Berlin University which was built in 1810 made academic freedom as the basic principle in running school, teaching freedom, learning freedom, research freedom and independent exploration. Berlin University set an example for modern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on the one hand, the origina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and it’s evolution in western and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traced back from historical angle; on the other hand, the concept, factors, the valu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cademic freedom are discussed from practical angle. On the basis of analysis on relations between academic freedom and academic autonomy, academic responsibility, university spirits, academic standard, academic self-discipline etc., some measures for the realization of academic freedom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re put forward in accordance with realization of academic freedom.Key words: Academic Freedom Th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The ideal of university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五四运动:中国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重视

五四运动:中国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重视

五四运动:中国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重视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在中国文化和政治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运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和思想的挑战,更是中国人民对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从五四运动对中国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推动作用以及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五四运动对中国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推动作用五四运动的爆发与中国近代化进程密切相关。

当时,中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都呈现出一种落后和愚昧的状态。

中国青年学生对自由、民主和科学思想的追求使得五四运动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事件。

在五四运动期间,中国青年学生对传统儒家思想以及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提出了自由、民主和科学的理念。

五四运动促进了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发展,开展了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

此后,中国社会逐渐形成了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态势,成为了一个包容性和自由的社会。

二、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文化的影响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它提倡了新兴的文学艺术运动,形成了以白话文文学为主导的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文化综合性素质的提升。

此外,五四运动还对中国传统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的文化在传承中更趋进现代化。

五四运动中的“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现代文化的突破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场运动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反思,并为其改革发展提供了历史经验和思想基础。

三、五四运动对中国的当代价值在当今的中国,五四运动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四运动所倡导的自由、民主和科学思想,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价值,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

同时,五四运动对人们追求自由、民主和创新精神的引导值得我们深思。

在现今中国大时代发展中,五四运动所提出的全面创新理念,正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种思想的传承,将继续为中国民众建设自由、平等、公正的社会贡献重要的价值。

总之,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推动了中国学术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发展,也使得中国的现代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探析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 自由之思想”探析

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探析陈寅恪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倡导的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一直是人们所推崇的。

这两个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互相依托,相得益彰。

下面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析陈寅恪所倡导的这两个概念。

首先是独立之精神。

对于陈寅恪来说,独立意味着不受外界的干扰,不受外来的约束,自己有自己的主张,有属于自己的判断和决策。

在面对种种复杂和残酷的现实条件下,不负以自己的独立之精神,能够独立思考,在人生道路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在学术界,陈寅恪主张独立思考,不受权威和学派的束缚,不盲从海外学术,坚持中国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倡导自主与独立。

而在政治方面,陈寅恪坚决反对外来势力对中国的干涉,主张中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想,独立的决策权,独立的民族意识与自主意识。

其次,是自由之思想。

自由的思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思想、信仰、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自由把握和主宰。

在陈寅恪看来,中国学术界与政治界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传统上的束缚,思维是相对僵化的,需要突破。

自由之思想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也是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审视。

自由思想鼓励人们不拘一格,勇于挑战固有的思维模式,排斥教条主义和盲从主义,努力探索事物本质和深层次的含义,从而获得更广阔、更深刻的认识。

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相辅相成,它们的关系体现为“自我决策权的发挥”和“自由发挥主体性和个性”。

在现代社会,个体和群体在出行自由、言论自由、对外自主等方面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利,这也要求我们在思想和行为上不断开拓创新,勇于创新和创造。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须以独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为基础,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推翻陈旧的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个性,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生活而奋斗。

总之,独立之精神是人们在面对困境时成功的关键,而自由之思想则是人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陈寅恪强调通过独立思考和自由创新,激发内在的动力和潜能,以求人的本真和价值的体现,这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和榜样。

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

大学学术自由的法律保障与规制一、大学学术自由的历史与我国现状关于学术自由最早的法律规定,可以追溯到1850年普鲁士宪法第20条,“学术及其教学是自由的”,首开以国家宪法的形式保障大学学术自由的先河。

后来,很多国家纷纷将大学学术自由纳入了宪法规定的权利范围,如日本1946年宪法第23条“保障学术之自由”、德国1949年宪法第5条“艺术和科学、科研和教学是自由的”等规定。

此外,还有一些国家虽然宪法中没有直接使用“学术自由”的词语,但却通过有关“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方面的条款,给大学学术自由以逻辑上的保障。

目前,除极少数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同程度地给大学学术自由赋予了宪法保障。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大学学术自由法律化开始较晚,直到1982年宪法第47条才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而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对大学学术自由作了进一步完善和补充,设立相关条款,规定大学可以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社会服务;可以自主进行与国外其他大学之间的交流、合作;可以自主设立教学、科研、行政等大学内部组织机构;可以自主进行大学内部的人员调整与分配等。

这些规定,在更大程度上明晰了大学学术自由的范围。

二、大学学术自由的具体内涵与功能我国《宪法学辞书》在论述学术自由权时,指出学术自由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指每个公民有研究各种学术问题以及发表和讲授自己见解的权利。

大学学术自由具体内涵,一般说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术思想表达的自由,即大学教师在学术领域范围内将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受任何威胁地通过讲学、演讲等方式进行公开表达的权利;其次是学术活动的自由,即研究自由——学者为保持其自由的思想和行为状态而在整个学术领域所拥有的高度自主和自治,教学自由——即大学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不受外界干扰,学习自由——如学分制、选修制的完善使得学术可以自由选择有兴趣的课程;最后是学术成果的自由,政府应该为学者提供便捷、开放、自由的学术成果发表环境,不对学术成果发表者进行审查、迫害和人身攻击。

学术研究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学术研究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学术研究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学术研究是指通过科学方法、系统地探索并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它具有以下几个内涵:知识创造与传播学术研究通过深入的调查、实证研究和理论探索,创造出新的知识和理论。

这些创新性的成果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科发展,为社会进步提供理论支撑。

同时,学术研究还通过学术论文、学术会议等形式,将新知识传播给其他学者、决策者和社会大众,推动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学术自由与独立性学术研究应当具有自由的环境和独立的精神。

学者应当能够独立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不受外界干扰。

这样可以保证学术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避免被任何利益驱动或政治压力所影响。

知识解决问题与指导实践学术研究应当以实际问题为导向,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和研究,为解决问题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学术研究的成果可以为政策制定、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促进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学术研究的成果可以为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医学进步等方面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推动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通过学术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从而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有力的工具和思路。

增加人类知识与智慧学术研究是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承过程,通过学术研究可以扩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学术研究能够开拓新的学科领域、探索未知的领域,并不断丰富人类的知识和智慧。

培养创新人才与思辨能力学术研究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学者和创新人才。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人们需要运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来解决问题。

这种思辨能力培养不仅对专业学术研究有益,也对培养创新人才和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维护社会价值与公共利益学术研究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有助于维护社会价值和公共利益。

学术研究可以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分析,揭示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为公众提供合理、科学的决策依据,为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方向和路径。

学术研究的内涵和现实意义使其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论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关系

论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关系

论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关系丁学勇(兰州大学法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内容提要]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应当是当代大学的生命力所在,是大学的灵魂。

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不是两项孤立的权利。

学者在二者的关联性上所做的论述随处可见,二者的紧密的关联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本文主要阐述的却是二者的不一致性甚至是对抗性。

以期能在二者一致性中发掘非一致性,保持辩证的,清醒的认识。

并且基于此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自治学术自由一致性非一致性引言由于学术自由权的发生与大学密切相关,而中世纪的大学自治又是塑造学术自由观念的重要传统资源之一,因此,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往往被当作一对相互促进的概念,一同视为现代大学的普遍精神和价值追求。

因此理论家们不厌其烦地论证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对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术繁荣的重要意义。

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大学需要自治、学术需要自由的观念,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尽管在实践中还没有完全成为现实。

但是,不知学者是否思考过,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是含义相同的概念吗?或者二者的关系是完全一直的吗?仔细想来,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确实不是相似或相同的事物。

一般来说, 两者关系密切,具有一致性,经常相互促进。

但两者也有不一致性,有时甚至会相互矛盾。

就像布鲁贝克在《高等教育哲学》一书中所指出的:“所论述的学术自治的各方面中,学术自由应该加以专门论述,不仅因为它不同于学术自治,而且还因为两个概念在一些重要问题上相互冲突。

”从实践来看,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在西方大学发展史上也并非总是一致的。

本文试图通过从对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的历史考察中来解读两者的关系。

进而对当前及未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初浅的思考。

这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从历史的角度考察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关系从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起源上可以发现,二者并不是同步产生的。

大学自治起源于中世纪大学行会争取自治特权的实践。

在中世纪欧洲教权与政权分庭抗礼的大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社团组织------行会,最能有效地保护市民从事商品自由生产和交换的所得利益。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作者:方志诚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2期摘要:“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陈寅恪先生于1929年提出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在人们普遍缺失独立人格与自由心灵的当时,它的意义甚大。

今天,其历史价值和现实借鉴仍引人注目。

关键词:独立自由精神思想陈寅恪先生在1929年所做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

陈寅恪是中国现代负有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及语言学家,1925年与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同时被聘为清华国学院导师,人称清华四大国学大师。

当时研究院的主任吴宓很器重他,认为他是“全中国最博学的人”①。

在人们普遍缺失独立人格与自由心灵的当时,他提出的这一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不能不引起广泛的重视。

它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彰显个性、赢得尊重1902年,即光绪二十八年,13岁的陈寅恪开始了他16年的海外留学之旅,他先随兄陈衡恪东渡日本,4年后因足疾回国,结束了日本的留学生活。

1910年就读于上海吴淞复旦公学的他又考取了官费留学,先后在德国柏林大学、瑞士苏黎世大学及法国高等政治学校就读,1914年,因一次大战的爆发回国。

1918年冬,得到江西官费资助,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梵文与巴利文,1921年又转往德国柏林大学攻读东方古文字学、中亚古文字、蒙古语,并凭借着语言天赋及勤奋刻苦,具备阅读梵文、巴利文、波斯文、突厥文、西夏文、英文、法文、德文八种语言的能力,尤以梵文与巴利文特精。

然而,这样一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兼修,被国内外学人所推重的陈寅恪,在当初回国之际,除了少数几个高手知道他,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却是一个无“名望”、无“博士学位”、无“著作”的“三无学者”②。

究其原因,是当时的陈寅恪求的是真正的学问,而不是外在的那些“虚名”。

韦伯《以学术为志业》解读(收藏)

韦伯《以学术为志业》解读(收藏)

韦伯《以学术为志业》解读(本文为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通识课“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上,刘擎老师所做《韦伯〈以学术为志业〉解读》讲座的整理稿及现场问答记实。

)目录一、志业演讲的背景与基调二、学术何为?三、祛魅的世界与现代性困境四、结语:强健的精神与清明的思想现场问答在樱花盛开的下午,有这么多人到这里来听这样一个讲座,想必大多怀着追求学术理想的热忱,但今天的讲座说不定会有泼冷水的效果。

萧老师组织的这门课是“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学术伦理,有一些最基本的规范要求,但在更高的意义上,我们要追问学术有什么伦理价值?一个学者要有什么样的伦理精神?我相信韦伯的演讲在这两个层面上都对我们有所启迪。

在差不多一个世纪之前,就是在1917年11月7日晚上,韦伯在慕尼黑的施泰尼克书店的报告厅,主要针对的是慕尼黑的青年学生,做了“以学术为志业”的主题演讲,当时也有非常多像雅斯贝尔斯、卢卡奇和洛维特这样的重要学者在场。

一年多后,他又在同一个地方,做了“以政治为志业”的主题演讲。

后来,这个演讲被结集成册,史称为“韦伯的志业演讲”,是20世纪西方思想的经典文本。

一、志业演讲的背景与基调我们所期待的著名演讲,往往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动人辞章,比如像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

但韦伯的演讲与此不同,似乎故意要抑制听众的激情,有一种格外冷峻的基调。

理解这个基调,是解读韦伯这两个演讲的钥匙。

两篇演讲的开头很相似。

都用了一种非常迂回的、有学究气的开场,他好像不直接回答关于“如何做好学术研究?”或者“如何从事政治事业?”这些问题,虽然他明白年轻人总是期待一个答案。

在1917年做“以学术为志业”的演讲时,正逢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德国在战场上还有赢的希望;到了1919年讲“政治作为事业”的时候,德国已经战败了。

当时整个国家是非常迷茫的,非常期待韦伯这样的人物对“我们应该怎么办”给予一些回答,但韦伯这个时候说“我大概会让大家感到失望”。

论洪堡的学术自由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论洪堡的学术自由思想及其现实价值

高教研究现代教育科学M O D E R N E D U C A T I O NS C I E N C E2014年第5期论洪堡的学术自由思想及其现实价值牛风蕊[摘 要]学术自由是大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石,洪堡在继承中世纪学术自由理念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最终使其成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

他倡导的学术自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及学术自由的思想对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并实现了学术自由思想向制度的嬗变。

本文通过对洪堡学术自由思想的价值分析,以为现实层面推进学术自由做出理论贡献。

[关键词]洪堡 学术自由 学术自治[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5-0081-04[作者简介]牛风蕊,福州大学助理研究员(福建福州 350116),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 430074)威廉·冯·洪堡(F e r d n a n tv o n H u m b o l d t, 1767-1835年)不仅是在德国文化和教育史上影响最深刻的人物之一,也是大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洪堡认为,大学不仅仅只是追求纯粹的知识,更要通过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知识的进步。

在洪堡看来,教师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而存在,发展科学和学术也是其重要的职责①。

洪堡理念在柏林大学的实施,实现了从“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到“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的功能衍变,拓展了大学的职能。

科学研究和大学的联姻,开创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新篇章。

在此过程中,学术自由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

洪堡关于学术自由的论述,奠定了现代大学的制度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学术自由的内涵(一)学术自由的历史溯源“求知是人类的本性”②。

自从人类走出了蒙昧的混沌时代,开启对自然奥秘和高深知识的探索,就萌发了对学术自由的渴求。

古希腊智者派的教育活动、柏拉图的阿加德米学园、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校,均倡导自由讲学和学术讨论,奉理性为最高神祗,开启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先声,为学术自由在西欧的形成奠定了基石,但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自由尚未形成。

学术自由文献述评

学术自由文献述评

学术自由文献述评摘要:通过收集查阅2007 年10月~2012年10月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关于学术自由的科研论文进行分析,主要涉及学术自由的内涵、发展历程、及学术自由的限度和意义四个方面,分析研究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学术自由;研究现状;文献述评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4-0232-02通过查阅2007年至2012年5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可以发现,有关学术自由的论文共593篇,对学术自由进行研究的文章共304篇,笔者从中择取文献三十余篇,整理出该篇文献综述。

主要从研究方法和论文的数量及内容三个角度分析了目前研究学术自由的现状、学术自由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术自由的研究意义等方面来阐述。

一、研究方法(一)文献资料法笔者查阅了2007~2012年5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关于学术自由的论文,共304篇,从中择取文献30余篇,仔细进行阅读整理。

(二)逻辑分析法对收集到的有关学术自由的304篇科研论文进行分类,并进行常规的统计分析。

不难发现,学者们主要学术自由的现状、学术自由的发展历程以及学术自由的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研究。

二、从论文的数量上分析学术自由的研究现状近五年来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学术自由的学术论文共有304篇,具体分布情况如下表1:表1年份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合计数量49 55 57 50 56 37 304比例16% 18% 19% 17% 18% 12% 100%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007~2012年间,有关学术自由方面的论文为数不少。

在这之前的几年里并没有这么多,最近五年发表的有关该课题研究的论文逐渐增多,并且呈平稳增长的趋势,这与当前我国近几年来社会掀起的高等教育去行政化,提倡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分不开的。

三、从论文研究的内容分析学术自由的研究现状(一)学术自由内涵的研究收集资料发现,2007~2012年5年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关于学术自由内涵的界定的论文有很多。

论学术自由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论学术自由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作者: 邱艳萍
作者机构: 宝鸡文理学院教育系讲师,陕西宝鸡721007
出版物刊名: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页码: 32-35页
主题词: 学术自由;社会民主;大学发展;知识创新;学术责任;学术规范
摘要:不同历史时期,学术自由体现各异,其内涵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理论价值即学术自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表现在各个时代大学的发展历程中。

同时,学术自由对社会民主政治的建立、大学的发展、知识创新、学术责任的实现、学术规范的形成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学术自由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不同历史时期,学术自由体现各异。

其内涵也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理论价值即学术自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表现在各个时代大学的发展历程中。

同时,学术自由对社会民主政治的建立、大学的发展、知识创新、学术责任的实现、学术规范的形成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标签]学术自由社会民主大学发展知识创新学术责任学术规范途经中世纪和近现代洪堡的努力,现代意义上的学术自由思想得以确立。

时至今日,学术自由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在很大程度上已得到历史的证明,并越来越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们所接受,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追求。

近现代以来,学术自由思想对社会民主政治理想的形成与发展作了思想铺垫。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它一直是建立一流大学的重要保证,并成为现代大学实力的源泉,为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术自由也是知识创新的前提条件,与学术责任和学术规范也密切相连,它们共同努力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一、学术自由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学术自由思想的产生几乎与人类对真理和高深知识的探求同步,最早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的教育与学术活动。

此时的学术自由主要体现为思想自由。

苏格拉底坚守自由,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由于当时思想的极度自由,从而导致了思辨哲学的繁荣。

不幸的是,随着欧洲封建时代的来临,它被无情地扼杀并逐渐掩埋于历史的风尘之下。

直至12世纪中世纪大学产生后,学术自由的灯火才被再次点燃。

学术自由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与大学的历史相伴而行。

在中世纪,学术自由与大学自治密切相连。

12世纪,在意大利、法国,英国出现了被认为是现代大学源头的中世纪大学。

正是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学术自由的萌芽并为之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中世纪大学有“学生大学”和“教师大学”两种。

其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Bologna)是学生型大学的代表,它建立了最为彻底的和最具创新性的学生型大学制度,即大学主要或部分由学生管理,成为西欧许多大学的原型。

而法国的巴黎大学则产生了教师型大学思想,即大学的管理由教师行会负责。

欧洲大学的类型大多由这两种发展而成。

但不管是哪种类型,都极力维护自己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反对外界干预学校生活。

因而,中世纪大学自成立起就是相对自治的独立机构,并在不断的斗争中从教皇、国王、诸侯及城市当局获得相当大的自主权,包括内部自主权、独立审判权、免除赋税权及兵役权、学位授予权及到各地任教权、自由讲演权、罢教及迁校权。

此时的“学术自由”主要就来源于大学自治的概念,指大学从政府和教会那里争取到的主要是保证研究者和学习者自愿参加研究与学习活动的权利。

大学在政府或教会许可的范围内有教学,研究和学习的自由,即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可以自主解决学术上的事情,而不受学术范围以外的政治、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干扰。

到了近现代,经过德国教育家洪堡改革,以“教学自由”和“学习自由”为基础,建立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柏林大学,学术自由成为柏林大学的一个重要办学理念和学术追求。

也就在此时,学术自由也才具有了现代意义。

它逐渐成为学者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所追求或遵循的原则,人们在学术问题上可以自由思考、自由研究、自由争鸣。

1915年,美国大学教授协会(AAUP)成立,成立伊始即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原则宣言》(Gen-eral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强调大学的职责在于:通过积极的科学研究活动,增加人类知识总量;向学生提供服务;为社会公共服务各领域培养各类专家。

为了实现这些职责,大学及社会必须采取一系列切实措施保护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

在这里,学术自由成为大学实现其职责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学术自由在美国的正式起源,它首次就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做出了界定,预示着学术自由制度化的开始,同时也是它走向成熟的标志。

美国大学协会又分别于1940年和1970年对1915年宣言进行了补充解释,进一步阐明了学术自由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价值及意义。

从学术自由思想发展的历程来看,它经历一个孕育、成型并逐步成熟、完善的曲折过程。

不同时期其体现也有很大的差别,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地变换发展着,并日渐由单薄走向丰盈。

如今,欧美各国的学术自由理念也相当成熟,并已走向了制度化,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为其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及制度保障。

但总体而言,学术自由思想的内涵主要涉及学术自由的主体、内容、适用范围及目的四个方面。

从主体来说,学术自由主要指教师、学生和学术机构的自由;就内容而言,学术自由指向大学的自由(大学自治),大学教师和学生所享有的自由,涉及教学自由、学习自由、研究自由、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等,即大学教师和学生在从事学术活动中最大程度的不受外来压力干涉的自由;从适用范围来说,学术自由则指大学学术活动的受限范围,即学者或学术机构从事学术活动时所受宗教、法律、政治、经济和其他规定的限制范围及程度,这指明了学术自由的有限性;学术自由的目的在于保护学者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受外界不良的影响,最大程度地专心致力于自己的学术研究,最终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学术自由的理论价值“学术自由”在自身成长的漫长岁月中,在不断变换发展的同时也在逐步证实了自己的存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当然“学术自由”不是孤立存在物,它总是依附于大学的发展,与大学的成长、壮大息息相关。

其理论价值也总是通过大学的实践来加以证实。

学术自由的价值论主要解决的是学术自由的合法性和正当性问题,其合法性在于人类社会对知识的无限追求。

“这是由知识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而知识的外在价值在于对社会功能的完善、文明的推进功莫大焉”。

作为学术自由的直接受益者和主体——大学的教授和学生们,在追求和享受学术自由的同时又推动了学术的发展、学术自由理念的传播和强化。

学者们在学术自由的保护下,自由地研究学术问题,获得的科研成果又作用于整个社会,社会成为学术自由的最终受益者。

学术自由就是一种旨在保护学术进步造福天下苍生的思想和行动原则。

社会的受益是通过大学的社会职能的发挥体现出来的。

大学的三大职能:知识传递、科学创新和社会服务,也在学术自由的理念下得到充分地显现。

大学的功能是对知识的传承、创造和运用。

它是一个产生新思想、主导新潮流的思想城,大学对社会的作用是通过一种特殊的中介——思想而实现的。

而思想较之器物对社会的影响要深刻得多、全面得多。

因为思想有很强的教化和渗透作用。

这种作用必然会对社会产生沟痕,因此大学本身的学术自由思想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作用。

思想对于社会发展、变革的意义自不待言。

而学术自由理念为社会发展所提供的就是一种极具价值的思想。

其理论价值的合理性也正体现于此。

学术自由理论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对社会的作用上,也体现在对学术活动的繁荣发展上。

很多事物的发展都是理念先行。

学术发展也不例外。

学术自由为学术的发展准备了宽松的思想环境。

学术自由是学术赖以存在的基础,学术一旦失去了自由,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木之本,随之也就枯萎。

因此,学术自由是学术繁荣的根本保证。

促进学术内容的更新,就是在学术自由思想的引导下,学者们积极思索,努力创新,促进学术理念的推陈出新。

学术自由也是言论自由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言论自由已成为一种基本的公民自由,为大多数国家的宪法所保护。

言论自由表现形式各异,在学术领域具体体现为学术自由。

但学术自由又与言论自由有着明显的不同。

它不仅是学者个人的言论自由事务,更不仅仅是大学教师追求个人利益的权利,而是大学教师要凭借拥有的学术自由权利为社会作出贡献。

经过无数历史事实的检验,学术自由现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证明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

学术自由的理论价值在自身成长、社会发展及学术创造上都有所体现。

三、学术自由理念的现实意义在学术自由理念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巨大的现实意义。

尤其在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潮流激烈碰撞,学术自由理念对我国社会与大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速社会民主化的进程学术自由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对学术发展等问题上的重大意义上,也体现在对社会民主进程的推动作用上。

但这个作用的发挥是以大学为中介的。

大学在学术自由的旗帜下培养具有民主思想观念、掌握先进科技的各行各业的高级人才,他们成为推动社会民主的中坚力量。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术自由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与此同时,体现在学术思想自由和学术研究活动自由的大学学术自由,成为大学的一种自由精神,这种精神的吸纳对社会民主力量的壮大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而,学术自由能加快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社会政治的民主化。

追溯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进知识分子为振兴中华,远涉重洋,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的民主观念与文化的同时也饱受学术自由思想的熏陶。

他们回国后,以此类先进理念改造中国的大学,影响了新生一代,推动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加速了社会现代化和民主化的进程。

学术自由在大学中体现为大学的自由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渗透于学者的生命中,成为其生命的底色,使其能成为社会良知的代言人。

与此同时,学术自由也通过保证学者研究的自由、言论自由,从而利于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民主氛围,这对正处于转型期的我国而言,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理性和真理的观念,从而推动全社会民主氛围的形成,对实现国家的安定团结、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促进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学术自由不仅是建立一流大学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大学实力的源泉,是大学发展的基础,更是实现大学理想的基本途径,并且对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也大有裨益。

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应是具有一流的学者,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术水平和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人才,而这几个“一流”的实现基础则是科学、民主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环境。

而更为重要的则是:一流的大学都能形成学术自由的科学,民主的办学思想,而这种思想主要得益于学术自由的推动。

19世纪柏林大学以学术自由为办学宗旨而取得极大成功,不仅使柏林大学一跃成为世界一流大学,被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竞相模仿,也成为各国学者、大师和年青学子向往的圣地,更使德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成为当时世界科技中心,这说明了学术自由原则对于大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大学的发展,特别是一流大学的发展,是以学术提高和知识发展为前提条件的。

”而学术与知识的提高,没有自由、宽松的学术氛围是难以达到的。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直是多年来国人朝思夜想、梦寐以求的。

“211工程”、“985工程”是我国实施创建一流大学的具体计划,尤其是“985工程”,明确地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和发展导向,制定了详细的实施计划,国家从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