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奥数常用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六年级奥数.计算.计算基本功强化(abc级).学生版

六年级奥数.计算.计算基本功强化(abc级).学生版

六年级奥数.计算.计算基本功强化(A B C级).学生版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计算基本功强化知识框架一、基本运算律及公式1.加法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即:a+b=b+a其中a,b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7+8=8+7=15总结:多个数相加,任意交换相加的次序,其和不变.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他们的和不变。

即:a+b+c=(a+b)+c=a+(b+c)其中a,b,c各表示任意一数.例如,5+6+8=(5+6)+8=5+(6+8).总结:多个数相加,也可以把其中的任意两个数或者多个数相加,其和不变。

2.减法在连减或者加减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那么计算时要带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搬家”.例如:a-b-c=a-c-b,a-b+c=a+c-b,其中a,b,c各表示一个数.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那么去掉括号后,括号内的数的运算符号“+”变为“-”,“-”变为“+”.如:a+(b-c)=a+b-ca-(b+c)=a-b-ca-(b-c)=a-b+c在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添括号时: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不变;如果添加的括号前面是“-”,那么括号内的数的原运算符号“+”变为“-”,“-”变为“+”。

如:a+b-c=a+(b-c)a-b+c=a-(b-c)a-b-c=a-(b+c)3.乘、除法1)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其商不变.即:()()()()0a b a n b n a m b m m÷=⨯÷⨯=÷÷÷≠ ,0n≠2)在连除时,可以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即:a b c a c b÷÷=÷÷3)在乘、除混合运算中,被乘数、乘数或除数可以连同运算符号一起交换位置(即带着符号搬家).如:a b c a c b b c a⨯÷=÷⨯=÷⨯4)在乘、除混合运算中,去掉或添加括号的规则去括号情形: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乘、除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变为“÷”,“÷”变为“×”.即()()a b c a b c a b c a b c⨯⨯=⨯⨯⨯÷=⨯÷()()a b c a b c a b c a b c÷⨯=÷÷÷÷=÷⨯添括号情形:括号前是“×”时,原符号不变;括号前是“÷”时,原符号“×”变为“÷”,“÷”变为“×”.即()()()()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a b c ⨯⨯=⨯⨯⨯÷=⨯÷÷÷=÷⨯÷⨯=÷÷5)两个数之积除以两个数之积,可以分别相除后再相乘.即()()()()()()a b c d a c b d a d b c⨯÷⨯=÷⨯÷=÷⨯÷上面的性质都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的情形.二、加减法中的速算与巧算1、分组凑整法.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或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补数”就是两个数相加,如果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2、加补凑整法.有些算式中直接凑整不明显,这时可“借数”或“拆数”凑整.3、数值原理法.先把加在一起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加,然后再与其它的数相加.4、“基准数”法,基准当几个数比较接近于某一整数的数相加时,选这个整数为“基准数”(要注意把多加的数减去,把少加的数加上)\三、乘法凑整思想核心:先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几个乘数结合在一起,最后再与前面的数相乘,使得运算简便。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word完整版)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六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一)一、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其互逆关系可用乘、除法计算,方法简单,但应注意行驶方向的变化,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三种:(1)相遇问题;(2)相离问题;(3)追及问题。

行程问题的主要数量关系是:距离=速度×时间。

它大致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相向而行:相遇时间=距离÷速度和(2)相背而行:相背距离=速度和×时间。

(3)同向而行:速度慢的在前,快的在后。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在环形跑道上,速度快的在前,慢的在后。

追及距离=速度差×时间。

解决行程问题时,要注意充分利用图示把题中的情节形象地表示出来,有助于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迅速地找到解题思路。

二、精讲精练【例题1】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

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

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

可以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

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4.7(小时)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

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

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

第一辆汽车到乙地立即返回。

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2、A、B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地到B地需15小时,乙车由B地到A地需10小时。

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地还有多少千米?3、甲、乙两辆汽车早上8点钟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向而行。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一、基本运算符号:1.加法公式:a+b=b+a2.减法公式:a-b≠b-a3.乘法公式:a×b=b×a4.除法公式:a÷b≠b÷a二、数的性质:1.奇数与奇数相加等于偶数:奇数+奇数=偶数2.奇数与偶数相加等于奇数:奇数+偶数=奇数3.偶数与偶数相加等于偶数:偶数+偶数=偶数4.0与任何数相乘等于0:0×a=05.1与任何数相乘等于原数:1×a=a6. 除零是不存在的:a ÷ 0 = undefined三、算术运算公式:1.两个数相加:a+b=c2.两个数相减:a-b=c3.两个数相乘:a×b=c4.两个数相除:a÷b=c四、公约数与最大公约数:1.求两个数的公约数:a、b的公约数有d2.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a、b的最大公约数为d五、倍数与最小公倍数:1.求一个数的倍数:a的倍数有b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a、b的最小公倍数为c六、平方与平方根:1.一个数的平方:a的平方是b,即a²=b2.开平方:一个数的平方根:√a=b,b²=a七、百分数与比例:1.百分数转换为小数:百分数÷100=小数2.小数转换为百分数:小数×100=百分数3.比例换算:a:b=c:d八、平均数:1.n个数的平均数:(a₁+a₂+...+aₙ)÷n=平均数九、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第n个数aₙ=a₁+(n-1)×d2.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前n项和Sn=(a₁+aₙ)×n÷2十、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第n个数aₙ=a₁×q^(n-1)2.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前n项和Sn=a₁(1-q^n)÷(1-q),(q≠1)十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周长:周长=边1+边2+边32.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c²=a²+b²(c为斜边,a、b为直角边)3.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4. 余弦定理:a² = b² + c² - 2bc × cosA。

六年级奥数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奥数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奥数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奥数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行程问题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它研究的是物体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
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关键问题:确定运动过程中的位置和方向。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请写出其他公式)
追及问题:追及时间=路程差÷速度差(写出其他公式)
流水问题:顺水行程=(船速+水速)×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静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流水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速度,参照以上公式。

过桥问题:关键是确定物体所运动的路程,参照以上公式。

主要方法:画线段图法
基本题型:已知路程(相遇路程、追及路程)、时间(相遇时间、追及时间)、速度(速度和、速度差)中任意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小奥数公式定理大全

小奥数公式定理大全

小奥数公式定理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定理如下: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以上是小奥数的公式定理,仅供参考,可以查阅奥数书籍获取更多公式定理。

六年级奥数经济问题

六年级奥数经济问题

一、 解决经济问题的要点(1) 树立“进”与“出”的理念经济问题其实涉及的是两件事:一个是“进”,即到手里多少钱;一个是“出”,即给别人多少钱.二者的差价即为盈利或亏损.(2) 明确单位“1”经济问题中的单位“1”通常是成本(进价),但有时也会有所变化,例如标价等.二、 基本公式(1) 涉及利润的公式=+售价成本利润1=⨯+售价成本(利润率) 100%100%-=⨯=⨯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成本 1=+售价成本利润率定价=成本×(1+期望利润的百分数)(2) 涉及存贷的公式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利息=本金×利率×期数(3) 涉及税务的公式含税价格=不含税价格×(1+增值税税率)三、 基本方法(1) 比率问题,设字母或设数经济问题(2)多商品多状态问题,列表、设未知数(1)重点:涉及多种商品的经济问题、价格变动问题(2)难点:涉及多种商品的经济问题、价格变动问题一、单物品出售问题【例 1】一千克商品随季节变化降价出售,如果按现价降价10%,仍可获利180元,如果降价20%就要亏损240元,这种商品的进价是多少元?【巩固】某种商品按定价卖出可得利润960元,若按定价的80%出售,则亏损832元.问:商品的购入价是________元.【例 2】某家商店决定将一批苹果的价格降到原价的70%卖出,这样所得利润就只有原计划的13.已知这批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6元6角,原计划可获利润2700元,那么这批苹果共有多少千克?【巩固】某商家决定将一批苹果的价格提高20%,这时所得的利润就是原来的两倍.已知这批苹果的进价是每千克6元,按原计划可获利润1200元,那么这批苹果共有多少千克?【例 3】商店以每件5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衬衫,售价为70元,当卖到只剩下7件的时候,商店以原售价的8折售出,最后商店一共获利702元,那么商店一共进了多少件衬衫?【巩固】某商店进了一批笔记本,按30%的利润定价.当售出这批笔记本的80%后,为了尽早销完,商店把这批笔记本按定价的一半出售.问销完后商店实际获得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例 4】过年时,某商品打八折销售,过完年,此商品提价________%可恢复原来的价格【巩固】某公司股票当年下跌20%,第二年上涨多少才能保持原值?【例 5】王老板以2元/个的成本买入菠萝若干个,按照定价卖出了全部菠萝的45后,被迫降价为:5个菠萝只卖2元,直至卖完剩下的菠萝,最后一算,发现居然不亏也不赚,那么王老板一开始卖出菠萝的定价为元/个.【巩固】某商品按每个5元的利润卖出4个的钱数,与按每个20元的利润卖出3个的钱数一样多,这种商品每个成本是多少元?【例 6】成本0.25元的练习本1200本,按40%的利润定价出售.当销掉80%后,剩下的练习本打折扣出售,结果获得的利润是预定的86%,问剩下的练习本出售时是按定价打了什么折扣?【巩固】某店原来将一批苹果按100%的利润(即利润是成本的100%)定价出售.由于定价过高,无人购买.后来不得不按38%的利润重新定价,这样出售了其中的40%.此时,因害怕剩余水果腐烂变质,不得不再次降价,售出了剩余的全部水果.结果,实际获得的总利润是原定利润的30.2%.那么第二次降价后的价格是原定价的百分之多少?【例 7】某商店到苹果产地去收购苹果,收购价为每千克1.2元.从产地到商店的距离是400千米,运费为每吨货物每运1千米收1.5元.如果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是10%,那么商店要想实现25%的利润率,零售价应是每千克多少元?【巩固】果品公司购进苹果5.2万千克,每千克进价是0.98元,付运费等开支1840元,预计损耗为1%,如果希望全部进货销售后能获利17%,每千克苹果零售价应当定为________元.【例 8】某汽车工厂生产汽车,由于钢铁价格上升,汽车的成本也上升了10%,于是工厂以原售价提高5%的价格出售汽车,虽然如此,工厂每出售一辆汽车所得的利润还是减少了20%,求钢铁价格上升之前的利润率.【巩固】某种商品的利润率是20%.如果进货价降低20%,售出价保持不变,那么利润率将是多少?【例 9】春节期间,原价100元/件的某商品按以下两种方式促销:第一种方式:减价20元后再打八折;第二种方式:打八折后再减价20元.那么,能使消费者少花钱的方式是第种.【巩固】甲、乙两店都经营同样的某种商品,甲店先涨价10%后,又降价10%;乙店先涨价15%后,又降价15%.此时,哪个店的售价高些?【例 10】某商店到苹果产地去收购苹果,收购价为每千克1.2元.从产地到商店的距离是400千米,运费为每吨货物每运1千米收1.5元.如果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损耗是10%,那么商店要想实现25%的利润率,零售价应是每千克多少元?【巩固】果品公司购进苹果5.2万千克,每千克进价是0.98元,付运费等开支1840元,预计损耗为1%,如果希望全部进货销售后能获利17%,每千克苹果零售价应当定为________元.二、多物品出售问题【例 11】某人在某国用5元钱买了两块鸡腿和一瓶啤酒,当物价上涨20%后,5元钱恰好可买一块鸡腿和一瓶啤酒,当物价又上涨20%,这5元钱能否够买一瓶啤酒?【巩固】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共2200元,甲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乙商品按15%的利润定价.后来都按定价的90%打折出售,结果仍获利131元.甲种商品的成本是元.三、利率纳税问题【例 12】银行整存整取的年利率是:二年期为11.7%,三年期为12.24%,五年期为13.86%.如果甲、乙二人同时各存人一万元,甲先存二年期,到期后连本带利改存三年期;乙存五年期.五年后,二人同时取出,那么谁的收益多,多多少元?【巩固】王明把3000元钱存入银行,年利率2.1%,每年取出后在次存入,这样三年后一共能取出多少元钱?【随练1】一千克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按8折售出,结果亏损了64元,这千克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随练2】商店以每双13元购进一批拖鞋,售价为14.8元,卖到还剩5双时,除去购进这批拖鞋的全部开销外还获利88元.问:这批拖鞋共有多少双?【随练3】文具店有一批笔记本,按照30%的利润定价.当售出这批笔记本的80%的时候,经理决定开展促销活动,按照定价的一半出售剩余的笔记本.这样,当这批笔记本完全卖出后,实际获得利润的百分比是.【作业1】一件衣服,第一天按原价出售,没人来买,第二天降价20%出售,仍无人问津,第三天再降价24元,终于售出.已知售出价格恰是原价的56%,这件衣服还盈利20元,那么衣服的成本价多少钱?【作业2】某书店出售一种挂历,每售出1本可获得18元利润.售出一部分后每本减价10元出售,全部售完.已知减价出售的挂历本数是原价出售挂历的2/3.书店售完这种挂历共获利润2870元.书店共售出这种挂历多少本?【作业3】商店以80元一件的价格购进一批衬衫,售价为100元,由于售价太高,几天过去后还有150件没卖出去,于是商店九折出售衬衫,又过了几天,经理统计了一下,一共售出了180件,于是将最后的几件衬衫按进货价售出,最后商店一共获利2300元.求商店一共进了多少件衬衫?【作业4】某种商品的利润率为25%,如果现在进货价提高了20%,商店也随之将零售价提高8%,那么此时该商品的利润率是多少?【作业5】某商品按定价出售,每个可获利润45元,如果按定价的70%出售10件,与按定价每个减价25元出售12件所获的利润一样多,那么这种商品每件定价元.【作业6】甲、乙两商店中某种商品的定价相同.甲商店按定价销售这种商品.销售额是7200元;乙商店按定价的八折销售,比甲商店多售出15件.销售额与甲商店相同.则甲商店售出件这种商品.【作业7】昨天和今天,学校食堂买了同样多的蔬菜和肉,昨天付了250元,今天付了280元,原因如图所示,那么,今天蔬菜付了元.【作业8】商店购进1000个十二生肖玩具,运途中破损了一些.未破损的好玩具卖完后,利润率为50%;破损的玩具降价出售,亏损了10%.最后结算,商店总的利润率为39.2%.商店卖出的好玩具有多少个?【作业9】“新新”商贸服务公司,为客户出售货物收取销售额的3%作为服务费,代客户购买物品收取商品定价的2%作为服务费.今有一客户委托该公司出售自产的某种物品和代为购置新设备,已知该公司共扣取了客户服务费264元,客户恰好收支平衡.问所购置的新设备花费了多少元?【作业10】某体育用品商店进了一批篮球,分一级品和二级品.二级品的进价比一级品便宜20%.按优质优价的原则,一级品按20%的利润率定价,二级品按15%的利润率定价,一级品篮球比二级品篮球每个贵14元.一级品篮球的进价是每个多少元?【作业11】某商家按定价的80%(八折)出售,仍能获得20%的利润,定价时期望的利润百分数是多少?【作业12】某商品按照零售价10元卖出20件所得到的利润和按照零售价9元卖出30件所得到的利润相等,求该商品的进货价.【作业13】电器厂销售一批电冰箱,每台售价2400元,预计获利7.2万元,但实际上由于制作成本提高,所以利润减少了25%.求这批电冰箱的台数.了16【作业14】某种皮衣定价是1150元,以8折售出仍可以盈利15%,某顾客再在8折的基础上要求再让利150元,如果真是这样,商店是盈利还是亏损?【作业15】某公司要到外地去推销产品,产品成本为3000元.从公司到的外地距离是400千米,运费为每件产品每运1千米收1.5元.如果在运输及销售过程中产品的损耗是10%,那么公司要想实现25%的利润率,零售价应是每件多少元?【作业16】体育用品商店用3000元购进50个足球和40个篮球.零售时足球加价9%,篮球加价11%,全部卖出后获利润298元.问:每个足球和篮球的进价是多少元?【作业17】甲、乙两种商品成本共200元.商品甲按30%的利润定价,商品乙按20%的利润定价.后来两种商品都按定价的九折销售,结果仍获得利润27.7元.问甲种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作业18】小李现有一笔存款,他把每月支出后剩余的钱都存入银行.已知小李每月的收入相同,如果他每月支出1000元,则一年半后小李有存款8000元(不计利息);如果他每月支出800元,则两年后他有存款12800元(不计利息).小李每月的收入是______元,他现在存款_______元.。

6年级奥数一般公式表

6年级奥数一般公式表

二、年龄问题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三、归一问题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四、植树问题五、鸡兔同笼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六、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②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③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七、牛吃草问题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六年级奥数-简便计算

六年级奥数-简便计算

六年级奥数-简便计算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简便计算——简便计算(一)【知识点拨】1.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就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与正确率。

2.运算定律和性质(1)加法交换律: a+b=b+a(2)加法结合律: (a+b)+c= a+(b+c)(3)乘法交换律: a×b=b×a(4)乘法结合律: (a×b)×c= a×(b×c)(5)乘法分配律: (a+b)×c=a×c+b×c(a-b)×c=a×c-b×c(a+b+c)×d=a×d+b×d+c×d(a+b-c)×d=a×d+b×d-c×d(6)减法性质: a-b-c= a-(b+c) a-(b+c)= a-b-c(7)除法性质: a÷b÷c= a÷(b×c) (b、c不能为0)(8)分数的性质:(9)添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添、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添、去括号要变号(10)数字前面符号搬家:在只有加减法运算中,可带数字前面符号搬家,如:a+b-c= a-c+b在只有乘、除法运算中,可带着数字前面符号搬家。

如:a×b÷c= a÷c×b(c 不为0)【典型例题】例1. 4.75-9.63+(8.25-1.37)【解析】先去掉小括号,使4.75和8.25相加凑整,再运用减法的性质,使运算过程简便。

所以:原式=4.75+8.25-9.63-1.37=13-(9.63+1.37)=13-11=2例2.399998+39998+3998+398【解析】先凑成整数再减去相差的数,凑整调整后一定要与原数保持相等,所以:原式=(400000-2)+(40000-2)+(4000-2)+(400-2)=444400-8=444392【练一练】1、6.73-2+(3.27-1)2、 99【典型例题】例3. 2.5【解析】熟记25并且在做简便计算时要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所以:原式=2.5=10=100例4. 98【解析】利用乘法分配率,先凑成整数再加上相差的数,把101拆成100加1,凑整调整后一定要与原数保持相等,所以:原式=98×(100+1)=98×100+98×1=9800+98=9898例5.【解析】上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仔细观察数字间特点,(1)中的与1只相差,如果把写成(1-)的形式与37相乘,再运用乘法的分配率就能简化运算了,所以:原式=(1- )=37-=37-=【练一练】3、(13×125)×(3×8)4、198×10015、【典型例题】例6.【解析】同例5一样,本题中的27可以写成(26+1)。

小学奥数知识点(六年级)

小学奥数知识点(六年级)

学习改变命运,思考成就未来!姓名 _______________一、 计算1. 四则混合运算⑴ 运算顺序⑵ 分数、小数混合运算技巧一般而言: ① 加减运算中,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统一以小数形式; ② 乘除运算中,统一以分数形式。

⑶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 2. 简便计算⑴凑整思想 ⑵基准数思想 ⑶裂项与拆分⑷提取公因数 ⑸商不变性质 ⑹改变运算顺序 运算定律的综合运用① 连减的性质 ② 连除的性质 ③ 同级运算移项的性质 ④ 增减括号的性质 ⑤ 变式提取公因数形如:1212......(......)n n a b a b a b a a a b ÷±÷±±÷=±±±÷3. 估算求某式的整数部分:扩缩法 4. 比较大小① 通分a. 通分母b. 通分子 ② 利用倒数性质若111a b c>>,则c>b>a.。

定义新运算 5. 特殊数列求和运用相关公式:()21321+=++n n n 131171001⨯⨯⨯=⨯=abc abc abcabc ()()b a b a b a -+=-22 二、 数论1. 奇偶性问题奇±奇=偶 奇×奇=奇 奇±偶=奇 奇×偶=偶 偶±偶=偶 偶×偶=偶2. 位值原则形如:abc=100a+10b+c10.孙子定理(中国剩余定理)11.辗转相除法12.数论解题的常用方法:枚举、归纳、反证、构造、配对、估计三、几何图形1.平面图形⑴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N-2)×180°⑵等积变形(位移、割补)①三角形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②平行线内等底等高的三角形③公共部分的传递性④极值原理(变与不变)⑶三角形面积与底的正比关系S1︰S2 =a︰b ;S1︰S2=S4︰S3或者S1×S3=S2×S4组合图形的思考方法化整为零先补后去正反结合四、典型应用题1.植树问题①开放型与封闭型②间隔与株数的关系2.方阵问题外层边长数-2=内层边长数(外层边长数-1)×4=外周长数外层边长数2-中空边长数2=实面积数3.列车过桥问题①车长+桥长=速度×时间②车长甲+车长乙=速度和×相遇时间③车长甲+车长乙=速度差×追及时间列车与人或骑车人或另一列车上的司机的相遇及追及问题车长=速度和×相遇时间车长=速度差×追及时间4.年龄问题(差不变原理)5.鸡兔同笼(假设法的解题思想)6.牛吃草问题原有草量=(牛吃速度-草长速度)×时间7.平均数问题8.盈亏问题(分析差量关系)9.和差问题10.和倍问题11.差倍问题12.逆推问题(还原法,从结果入手)13.代换问题(列表消元法;等价条件代换)五、行程问题1.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2.追及问题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3.流水行船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4.多次相遇线型路程: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2-1环型路程:甲乙共行全程数=相遇次数其中甲共行路程=单在单个全程所行路程×共行全程数5.环形跑道6.行程问题中正反比例关系的应用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小学六年级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六年级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1鸡兔同笼的公式:解法1:(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解法2:(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解法3: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小学奥数公式大全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的公式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差倍问题的公式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的公式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全长=株距×(株数+1)株距=全长÷(株数+1)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小学奥数公式大全41、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2、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3、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小学奥数公式大全51、流水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2、浓度问题的公式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3、利润与折扣问题的公式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奥数公式(3~6年级)1、圆周率常取数据3.14×1=3.14 3.14×2=6.28 3.14×3=9.423.14×4=12.56 3.14×5=15.7 3.15×6=18.84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2、常用特殊数的乘积25×3=7525×4=10025×8=200 125×3=375125×4=500125×8=1000625×16=10000 37×3=1113、关于常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2=0.5 4=0.25 3/4=0.75 1/5=0.2 2/5=0.4 3/5=0.6 4/5=0.8 1/8=0.125 3/8=0.375 5/8=0.625 7/8=0.8751/20=0.05 3/20=0.15 7/20=0.35 9/20=0.45 11/20=0.55 1/25=0.04 2/25=0.08 3/25=0.12 4/25=0.16 6 /25=0.24一、知识要点解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我们往往从题目中找出不变的量,把不变的量看作单位“1”,将已知条件进行转化,找出所求数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列式解答。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

小学奥数知识点及公式总汇(必背)1.和差倍问题 2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4.植树问题5.鸡兔同笼问题6.盈亏问题 37.牛吃草问题8.周期循环与数表规律9.平均数10.抽屉原理 411.定义新运算12.数列求和13.二进制及其应用 514.加法乘法原理和几何计数15.质数与合数 616.约数与倍数17.数的整除718.余数及其应用19.余数、同余与周期20.分数与百分数的应用821.分数大小的比较922.分数拆分23.完全平方数24.比和比例1025.综合行程26.工程问题27.逻辑推理1128.几何面积29.立体图形30.时钟问题—快慢表问题1231.时钟问题—钟面追及32.浓度与配比33.经济问题1333.经济问题34.简单方程35.不定方程36.循环小数141.和差倍问题2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4.植树问题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基本思路: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基本题型: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②当两次都有余数;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③当两次都不足;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小学奥数中的公式主要包括数学、几何和概率等方面的公式。

下面是一些小学奥数常用的公式:一、数学公式:1.正整数相乘的结果等于两个数的乘积:a×b=c2.正整数相除的结果等于除数a的倍数:a÷b=c3.正整数相减的结果等于差:a-b=c4.正整数相加的结果等于和:a+b=c5. 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两个数平方的和与两倍乘积的和:(a + b)² = a² + 2ab + b²6. 两个数的差的平方等于两个数平方的差与两倍乘积的差:(a -b)² = a² - 2ab + b²7.两个数的乘积的平方等于两个数平方的积的平方:(a×b)²=a²×b²8.两个数的商的平方等于两个数平方的商的平方:(a÷b)²=a²÷b²9.n个相同的数相乘的结果可以表示为这个数的n次幂:a×a×...×a=a^n10.平方数是两个相邻奇数的和:1²=1,2²=3,3²=5...,n²=(n-1)+(n+1)二、几何公式:11.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面积=长×宽12.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的平方:面积=边长²13.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边乘以高的一半:面积=1/2×底边×高14.圆的面积等于半径的平方乘以π(圆周率):面积=π×半径²15.圆的周长等于直径乘以π:周长=直径×π16.矩形的周长等于两倍的长加两倍的宽:周长=2×(长+宽)17.等边三角形的内角为60°18.三条边长度为a、b、c的三角形,满足a+b>c、b+c>a、c+a>b19.两条边为a、b的锐角三角形的第三边最大为√(a²+b²)20.两条边为a、b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为√(a²+b²)三、概率公式:21.事件的概率等于有利结果数目除以总结果数目:P(A)=有利结果数目/总结果数目22.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各自概率的乘积:P(A且B)=P(A)×P(B)23.两个互为逆事件的概率之和等于1:P(A)+P(非A)=1这些是小学奥数中常见的一些公式,掌握了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解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知识:几何初步认识(平面图形)

小学六年级奥数知识:几何初步认识(平面图形)

小学六年级奥数知识:几何初步认识(平面图形)这篇关于小学六年级奥数知识:几何初步认识(平面图形),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二、平面图形1、长方形(1)特征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两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2(a+b)s=ab2、正方形(1)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

有4条对称轴。

(2)计算公式c=4as=a23、三角形(1)特征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内角和是180度。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有三条高。

(2)计算公式s=ah/2(3)分类按角分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各为45度,它有一条对称轴。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按边分不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不相等。

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度相等;两个底角相等;有一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度都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度;有三条对称轴。

4、平行四边形(1)特征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相对的边平行且相等。

对角相等,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180度。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

(2)计算公式s=ah5、梯形(1)特征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中位线等于上下底和的一半。

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

(2)公式s=(a+b)h/2=mh6、圆(1)圆的认识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一般用字母o 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一般用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每条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一般用d表示。

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两个半径的长度,即d=2r。

圆的大小由半径决定。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圆的画法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小学六年级奥数 常用计算公式

小学六年级奥数 常用计算公式

【例8】(★★★★★) 计算:1 99 2 97 3 95 50 1 _____
【例7】(★★★)
计算:(22
42 62 1002 ) (12 1 2 3 9 10 9
8
32

52 992 321

1 6
n(n

1)(2n
1)
13 +2 3 +33 ++n3

(1
2

3

n)2

1 4
n2 (n
1)2
【例2】(★★★) 计算:1234567 1234567 1234566 1234568 _____
【例3】(★★★) 计算:102 112 122 2002 _____
)

_____
【例9】(★★★)
计算:1
1 2

3
1 4

5
1 8

7
1 16

9
1 32

11
1 64

13
1 128

15
1 256

17
1 512

19
1 1024

______。
一、
本讲重点知识回顾
1.求和公式 等差数列:
⑴求和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 中项定理:项数为奇数时,和=中间数×项数
【例4】(★★★★) 计算:12 22 42 52 72 82 102 112 132 142 162 _____
【例5】(★★★)

小学六年级年龄问题奥数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年龄问题奥数应用题

学校六班级年龄问题奥数应用题1.学校六班级年龄问题奥数应用题常用的计算公式是:成倍时小的年龄=大小年龄之差÷(倍数-1)几年前的年龄=小的现年-成倍数时小的年龄几年后的年龄=成倍时小的年龄-小的现在年龄例1、爸爸今年35岁,亮亮今年5岁,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几倍?明年呢?解:35÷5=7(倍)(35+1)÷(5+1)=6(倍)答:今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7倍,明年爸爸的年龄是亮亮的6倍。

例2、母亲今年37岁,女儿今年7岁,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解:(1)母亲比女儿的年龄大多少岁?37-7=30(岁)(2)几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30÷(4-1)-7=3(年)列成综合算式(37-7)÷(4-1)-7=3(年)答:3年后母亲的年龄是女儿的4倍。

例3、3年前父子的年龄和是49岁,今年父亲的年龄是儿子年龄的4倍,父子今年各多少岁?解:今年父子的年龄和应当比3年前增加(3×2)岁,今年二人的年龄和为49+3×2=55(岁)把今年儿子年龄作为1倍量,则今年父子年龄和相当于(4+1)倍,因此,今年儿子年龄为55÷(4+1)=11(岁)今年父亲年龄为11×4=44(岁)答:今年父亲年龄是44岁,儿子年龄是11岁。

2.学校六班级年龄问题奥数应用题1、今年兄弟两人的年龄和是26岁,三年后,哥哥比弟弟大4岁。

今年兄弟两人各多少岁?2、今年姐姐的年龄是妹妹的2倍,两年后姐姐比妹妹大6岁。

今年姐姐和妹妹各是多少岁?3、小刚今年4岁,爸爸今年34岁。

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刚年龄的4倍?4、父亲今年40岁,儿子今年16岁。

几年前父亲的年龄正好是儿子的3倍?5、小芳今年8岁,妈妈今年38岁,妈妈多少岁时是小芳年龄的3倍?6、小明今年14岁,爸爸今年41岁,几年前爸爸的年龄比小明大3倍?7、今年哥哥的年龄是弟弟年龄的3倍,3年前哥哥的年龄等于3年后弟弟的年龄,今年哥哥和弟弟各多少岁?8、妈妈10年前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7倍,妈妈15年后的年龄是女儿年龄的2倍。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1.两数之和:a+b=c例如:5+3=82.两数之差:a-b=c例如:7-2=53.两数之积:a×b=c例如:4×3=124.两数之商:a÷b=c例如:9÷3=35.平方:a²=b例如:3²=96.开方:√a=b例如:√9=37.百分数:a%=b例如:25%=0.258.两个数的平均数:(a+b)÷2=c例如:(3+5)÷2=49.相邻角和:a+b=180°例如:80°+100°=180°10.对角线的关系:正方形对角线相等,长方形对角线不相等,且满足勾股定理。

例如:正方形ABCD,对角线AC=BD;长方形ABCD,对角线AC≠BD。

11.垂直线的斜率乘积为-1例如:两条互相垂直的线的斜率之积为-112.正整数相邻数之积减1的平方根之和等于整数本身。

例如:3×4-1=√11+√1113.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60°。

14.三角形周长:a+b+c=p其中,a、b、c分别是三角形的三边的长度,p是三角形的周长。

例如:三角形ABC,AB = 3cm,BC = 4cm,CA = 5cm,则周长p = 3 + 4 + 5 = 12cm15.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例相等:若三角形A与三角形B相似,则AB/DE=AC/DF=BC/EF。

16.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对应角相等,对顶角互补,内错角相等。

17.枚举法:通过列举所有可能的情况来解题。

18.因数分解:将一个数拆分成几个素数的乘积。

19.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性质:若a能被b整除,且a能被c整除,那么a也能被b与c的最大公约数整除。

20.偶数与奇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

六年级奥数-简便计算

六年级奥数-简便计算

简便计算——简便计算(一)【知识点拨】1.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就是灵活、正确、合理地运用各种性质、定律,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从而大幅度地提高计算速度与正确率。

2.运算定律和性质(1)加法交换律:a+b=b+a(2)加法结合律:(a+b)+c= a+(b+c)(3)乘法交换律:a×b=b×a(4)乘法结合律:(a×b)×c= a×(b×c)(5)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a+b+c)×d=a×d+b×d+c×d(a+b-c)×d=a×d+b×d-c×d(6)减法性质:a-b-c= a-(b+c) a-(b+c)= a-b-c (7)除法性质:a÷b÷c= a÷(b×c) (b、c不能为0)(8)分数的性质:(9)添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添、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添、去括号要变号(10)数字前面符号搬家:在只有加减法运算中,可带数字前面符号搬家,如:a+b-c= a-c+b在只有乘、除法运算中,可带着数字前面符号搬家。

如:a×b÷c= a÷c×b(c 不为0)【典型例题】例1. 4.75-9.63+(8.25-1.37)【解析】先去掉小括号,使4.75和8.25相加凑整,再运用减法的性质,使运算过程简便。

所以:原式=4.75+8.25-9.63-1.37=13-(9.63+1.37)=13-11=2例2.399998+39998+3998+398【解析】先凑成整数再减去相差的数,凑整调整后一定要与原数保持相等,所以:原式=(400000-2)+(40000-2)+(4000-2)+(400-2)=444400-8=444392【练一练】1、6.73-2+(3.27-1)2、99【典型例题】例3. 2.5【解析】熟记25并且在做简便计算时要灵活运用小数的性质,所以:原式=2.5=10=100例4. 98【解析】利用乘法分配率,先凑成整数再加上相差的数,把101拆成100加1,凑整调整后一定要与原数保持相等,所以:原式=98×(100+1)=98×100+98×1=9800+98=9898例5.【解析】上题是分数与整数相乘,仔细观察数字间特点,(1)中的与1只相差,如果把写成(1-)的形式与37相乘,再运用乘法的分配率就能简化运算了,所以:原式=(1- )=37-=37-=【练一练】3、(13×125)×(3×8)4、198×10015、【典型例题】例6.【解析】同例5一样,本题中的27可以写成(26+1)。

小学奥数常用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常用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常用公式大全在小学奥数竞赛中,掌握一些常用的数学公式是非常重要的。

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并提高其在奥数竞赛中的竞争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小学奥数公式。

一、四则运算公式1.1 加法:a + b = c例子:4 + 5 = 91.2 减法:a - b = c例子:8 - 3 = 51.3 乘法:a × b = c例子:3 × 6 = 181.4 除法:a ÷ b = c例子:24 ÷ 4 = 6二、整数运算公式2.1 整数相乘:(-a) × (-b) = c例子:(-2) × (-3) = 62.2 整数相除:(-a) ÷ (-b) = c例子:(-12) ÷ (-4) = 32.3 整数的乘方:(-a)的-b次方 = c例子:(-2)的3次方 = -8三、几何公式3.1 矩形的面积:面积 = 长 ×宽例子:矩形的面积 = 4 × 6 = 243.2 正方形的面积:面积 = 边长 ×边长例子:正方形的面积 = 5 × 5 = 253.3 圆的周长:周长= 2 × π × 半径例子:圆的周长≈ 2 × 3.14 × 5 ≈ 31.4四、分数运算公式4.1 分数的加法:a/b + c/d = (ad + bc) / bd例子:1/2 + 1/3 = (1 × 3 + 1 × 2) / (2 × 3) = 5/6 4.2 分数的减法:a/b - c/d = (ad - bc) / bd例子:3/4 - 1/2 = (3 × 2 - 4 × 1) / (4 × 2) = 1/8 4.3 分数的乘法:(a/b) × (c/d) = ac / bd例子:2/3 × 3/5 = (2 × 3) / (3 × 5) = 6/15 = 2/5 4.4 分数的除法:(a/b) ÷ (c/d) = ad / bc例子:2/3 ÷ 4/5 = (2 × 5) / (3 × 4) = 10/12 = 5/6五、平方和立方公式5.1 平方的计算:a² = a × a例子:7² = 7 × 7 = 495.2 立方的计算:a³ = a × a × a例子:4³ = 4 × 4 × 4 = 64六、百分数公式6.1 百分数转小数:百分数 / 100例子:50% = 50 / 100 = 0.56.2 小数转百分数:小数 × 100例子:0.6 = 0.6 × 100 = 60%七、简单方程求解公式7.1 小学一元一次方程求解:ax + b = c例子:2x + 3 = 7,解得 x = 27.2 小学二元一次方程求解:ax + by = c例子:2x + 3y = 12,3x + 4y = 14,解得 x = 2,y = 3综上所述,小学奥数中常用的公式包括四则运算公式、整数运算公式、几何公式、分数运算公式、平方和立方公式、百分数公式以及简单方程求解公式等。

请计算六年级奥数阴影形状的面积。

请计算六年级奥数阴影形状的面积。

请计算六年级奥数阴影形状的面积。

请计算六年级奥数阴影形状的面积介绍本文档将介绍如何计算六年级奥数题目中给定阴影形状的面积。

我们将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并提供详细的步骤和计算公式。

计算步骤1. 确定阴影形状的几何形状类型。

常见的几何形状包括矩形、三角形和圆形。

2. 根据形状类型,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

矩形的面积计算1. 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长 ×宽。

2. 如果题目已经给出了矩形的长度和宽度,则直接将两个数值相乘即可得到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1.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 底 ×高 ÷ 2。

2. 如果题目已经给出了三角形的底和高,则将底和高相乘后再除以2即可得到面积。

圆形的面积计算1. 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面积= π × 半径²,其中π 的近似值为3.14。

2. 如果题目已经给出了圆形的半径,则将半径的平方乘以π 即可得到面积。

示例题目题目一阴影部分是一个边长为5 cm的正方形,请计算该阴影形状的面积。

解答1. 根据题目描述,该阴影形状是一个正方形,边长为5 cm。

2. 使用矩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边长相乘:面积 = 5 cm × 5 cm = 25 cm²。

3. 所以,该阴影形状的面积为25 cm²。

题目二阴影部分是一个底边长为10 cm、高为8 cm的三角形,请计算该阴影形状的面积。

解答1. 根据题目描述,该阴影形状是一个三角形,底边长为10 cm,高为8 cm。

2. 使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底和高相乘后再除以2:面积 = 10 cm × 8 cm ÷ 2 = 40 cm²。

3. 所以,该阴影形状的面积为40 cm²。

题目三阴影部分是一个半径为6 cm的圆形,请计算该阴影形状的面积。

解答1. 根据题目描述,该阴影形状是一个圆形,半径为6 cm。

2. 使用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将半径的平方乘以π:面积 =3.14 × 6 cm × 6 cm = 113.04 cm²。

六年级奥数公式

六年级奥数公式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长方形面积=长×宽公式S=a×b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部×高公式S=a×h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 b)h÷2内角及:三角形内角及=度。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圆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圆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圆柱形表侧)面积:圆柱表(侧)面积等于底周长乘高。

S=ch=πdh=2πrh圆柱形表面积:圆柱形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和两端的圆形面积。

S=ch 2s=ch 2πr2圆柱体积:圆柱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

V=Sh圆锥体体积=1/3底面×积高。

V=1/3Sh分数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加减,只加减分子,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加减,先通分,再加减。

分数乘法:用分子积作分子,用分母积作分母。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单位换算(1)1公里=1公里=1公里=1公里=10分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2)1平方米=1平方米=1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3)1立方米=方米1立方米=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立方毫米(4)1吨=1公斤=克=1公斤=1市斤(5)1公顷=1亩平方米=.平方米(6)1升=1立方分米=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数量关系计算公式1.单价×数量=总价2.单产量×数量=总产量3.速度×时间=路程4.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