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央视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传播

合集下载

新闻传播中的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

新闻传播中的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

新闻传播中的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话题。

这一领域的研究旨在探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的差异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信息流动等现象,以促进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传播的有效实施。

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兴起源于对文化差异对信息传播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和认知方式,这些差异可能导致信息的误解、失真甚至冲突。

跨文化传播研究试图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来解决这种传播中的问题。

在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基础上,国际传播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范围,关注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信息传播。

国际传播研究追求全球视野下的传播模式和规律,探究全球舞台上信息传播的格局和趋势。

在全球化时代,国际传播研究对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跨国媒体效应的研究。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播不再受到地理限制和国家边界的束缚。

媒体的跨国运营和内容的跨文化传播成为现实,这对于各国传媒机构和个体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跨国媒体效应的研究探讨了媒体对于接收国公众观念、价值观念和认知方式的影响,并从中找到媒体语言和策略的有效调整方法。

此外,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还关注国际传播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

各国和地区的传媒环境、媒体监管政策以及媒体产业的发展水平等因素对于跨文化与国际传播起着重要影响。

政治因素涉及政府的意识形态和传媒管控措施,经济因素涉及媒体市场和产业的发展情况,文化因素涉及媒体内容的传播和接受的文化特征。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国际传播的格局和特点。

另外,跨文化与国际传播研究还需要注重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对传播方式和传媒格局的影响。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形式和速度,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和机会。

但是,在跨文化和国际传播中,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可靠性等问题也凸显出来。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影响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影响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影响随着中国国力的逐年增强以及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与影响也逐渐扩大和深化。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各国的文化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全球文化交流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首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自唐朝开始,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许多中国的文化名人、商人和官员开始走向其他地区进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而随着清朝的统治,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越南、朝鲜和日本等东亚国家得到了继续传播和发展,尤其是在日本。

可以说,在东亚国家中,中国文化的传播是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的。

其次,中国文化的传播主要有两种形式和方式,一种是通过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另一种是通过人民间的文化交流。

政府间的文化交流可以通过许多途径实现,例如各类文化展览、演出、影视节目的交流、出版物和电视节目的翻译等。

而人民间的文化交流则是通过民间文艺团体、音乐家、艺术家等的演出,以及透过旅游、学术研究、商业交往、海外留学等多种途径实现的。

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带动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影响。

然而,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其他国家并不容易。

这其中涉及到许多因素,比如语言、文化价值观、传统习俗等等。

比如,尽管国外的电影、电视节目热衷于中国的武侠、武术和古建筑等元素,但是这些元素的本土化传播却是十分具有挑战性的。

因为语言障碍和文化对比度不同,使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纳度较低。

因此,通过本土化和当地人民的普及化推广也是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中国文化在国际影响方面也在不断扩大。

比如,中国的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已经渐渐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庆祝活动。

并且,以汉字书法、京剧、传统武术等文艺形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也通过在国际上的展览和拍卖等活动来影响和传播。

这个过程又被称之为“中华文化系统”的文化中国化。

不仅如此,在西方文化中,中国元素也逐渐渗透,例如绿茶、煎饺、糖葫芦等食品,以及太极拳、功夫等运动,都在西方国家受到广泛的欢迎,成为了当地街头巷尾的一种文化符号。

中国文化与国际传播分析

中国文化与国际传播分析

中国文化与国际传播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沉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通过对中国文化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与国际传播的关系。

一、中国文化的特点1. 重视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深受中国人的喜爱和推崇。

中国文化历经千年沉淀,包括儒家、道家、佛教等传统文化,注重道德、伦理、人际关系、礼仪等方面的修养,与西方文化有很大差别。

在现代社会,中国文化逐渐成为寻求精神满足和文化认同的热门话题。

2. 崇尚和谐中国文化崇尚和谐,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注重家庭和谐、社会和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受儒家思想影响,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家庭和谐,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都有重要影响。

3. 着重礼仪中国文化非常注重礼仪,讲究各种场合的礼仪和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在中国文化中,礼仪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的信仰和规范,对于人们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有重要影响。

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1. 政府引导策略中国政府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外交活动,包括成立文化中心和协会、邀请外国文化专家来华讲学、举办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等。

政府的引导策略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够有效加强中国与海外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了解。

2. 传媒渠道推广现今,新型媒体如视频、社交媒体、微博等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便利的渠道。

通过开展各种网络直播、微信矩阵和线上文化展览等形式,可以拓宽中国文化的传媒渠道和方式,实现文化的传播。

3. 产业合作引领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成为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中国文化产业拥有广泛的覆盖面,包含了文化创意产业、文化遗产管理、数字文化等多种领域,可以通过产业合作引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三、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优势和劣势1. 中国文化的优势中国文化的传统魅力是其在国际传播中最大的优势。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审美特点,倡导并实践和谐、美、仁、智的生活方式,在传统中融入现代元素,外化为优美的艺术和文学作品等。

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

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

声屏世界2023/11实践与创新采编经纬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阴陈羽安摘要:在全球视野中,世界各国的文化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因此,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通过文化传播提升和扩大国家软实力。

文章主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意蕴、发展困境及成长路径为切入点,探寻国际传播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种种困境中进行有效传播,从而实现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与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价值。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转文化传播复调传播智能传播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也需不断增强,但是西方一些国家仍掌握着话语主动权,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文化帝国主义、实施文化霸权等,导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优势还未能转化为文化国际传播优势。

因此,在国际传播视域下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意义,探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可行对策,对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价值意蕴有助于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民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生生不息的文化根基。

然而,大部分国际受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还不够全面,根据美国《新闻周刊》的调查,欧美人最熟悉的象征有长城、北京故宫、孔夫子、儒家、京剧、脸谱、少林寺、武术等,但这只是中华文化的冰山一角。

在此情况下,我们应积极推动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以推动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比如,北京冬奥会筹备过程中,从吉祥物、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冬奥金牌同心圆玉璧,到主持仪式的“瑞雪祥云”服装,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运用。

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不断地向中华优秀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传播方向迈进。

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央视文化类节目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电视界的一张名片,无论是历史文化、传统艺术还是当代文化都在央视文化类节目中有所呈现。

央视文化类节目传承了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也不断进行创新,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央视文化类节目在传承方面的努力不可忽视。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央视积极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其文化类节目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比如《百家讲坛》、《中国文化大典》等节目,通过解说、讲座、访谈等形式,系统性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文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立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画卷。

这些节目的播出不仅扩大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使得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央视文化类节目在创新方面的探索也十分引人注目。

为了让传统文化更有生命力,央视文化类节目不断进行创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从而使得传统文化更加接地气,更富有吸引力。

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等节目,通过以美食、文物等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当代人的生活,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出光彩。

央视还推出了一系列新颖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这些节目以全新的形式呈现传统文化,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的关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全球化的今天,央视文化类节目也在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与国外文化节目的合作、引进先进的制作技术,央视文化类节目推出了一系列国际化的节目,比如《舞者》、《舞台人生》等,这些节目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打破了传统的艺术边界,吸引了国际观众的目光,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开拓了新的途径。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

在未来,央视文化类节目应该继续秉承创新和传承的理念,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吸收开放的态度接纳外来文化的精髓,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国文化一直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和追捧。

其特有的传统文化魅力和独特的审美风格,成为众多艺术作品和文化产品的灵感源泉。

然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一直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中国文化的对外推广和国际传播工作。

众多文化活动、节庆和展览在国内外举办;出版物、电影和音乐作品也在不断推向世界舞台;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研究也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国际学术领域。

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认知和喜爱中国文化。

传统文化的留存和创新是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两个重要方面。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传统文化之丰富、之深厚、之精深,让世界惊叹。

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基础上,何种形式的对外传播更能让外国人了解和接受中国文化呢?一方面,应该扩大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范围。

“文化是相通的,人类的文化多样性应得到尊重和保护。

”在传统文化的展示中,对外输出传统的固然很好,但也需要及时更新和创新。

如国家大剧院班底把中国文化元素融入舞台设计、服装,拍出了“梨园丝路”等表现中国文化风情的舞剧,让许多国家人民领略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另一方面,应加强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对外传播。

在文化创意领域,中国的影视、音乐、游戏等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特别是中国的动画、游戏产业,颇受国际欢迎,已成为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的新亮点。

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国外创下不俗的票房成绩,也让更多的国家人民了解中国神话传说;而像孙燕姿、周杰伦、世界名模刘 Wen等,便是在海外也享有相当的印象南等。

除文艺作品之外,语言、文学教学等的外推也是中国文化传播之道。

中国音乐和舞蹈的复兴得到了认可,在国外开设汉语学习班和中文歌曲鉴赏班也逐渐受到欢迎。

在当今“一带一路”的倡议下,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文化“走出去”战略落地后,中国已经与非洲、亚洲的许多国家签署了文化交流协定,为中国文化的国际化进程创造良好条件。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央视作为中国最大的国家级电视台,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传递优秀的文化内涵。

随着时代的变迁,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也一直是央视工作的重点。

本文将简要探讨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创新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在于,不断引进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术,以适应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同时也让传统文化的精髓得到更好的展现。

央视在不断探索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在不断更新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接受传统文化的内涵。

1.1 创新节目形式央视文化类节目创新的最大特点就是根据需要和受众喜好不断推出新的节目形式。

比如,综艺类节目的出现,让人们在娱乐中更好地学习和了解文化;又比如,二次元文化的推出,让年轻人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传统文化。

1.2 使用新技术央视文化类节目大量采用数字技术、动画技术等新技术手段,不断将现代科技融于传统文化中,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

比如,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央视利用3D技术将文物呈现在观众面前,极大地提升了文物展示的效果,让人更加真实地了解文物的历史和内涵。

二、传承央视文化类节目的传承主要在于,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内涵与当代时代精神相结合,使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央视文化类节目在传承方面,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和精选片段的播出,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传承给更多的人。

2.1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央视文化类节目通过直接的传承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来推进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比如,《国家宝藏》节目让当代人了解了国家宝藏中的珍品文物,加深了对文物的认知和了解。

2.2 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潮的结合央视文化类节目在传承中,也在不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相结合,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

比如,《非遗之旅》节目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三、未来发展趋势央视文化类节目的未来发展趋势,需要紧密围绕新时代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着力于创新节目形式和内容,同时保持传承传统文化的纯粹性。

文化传播效果分析以《国家宝藏》为例

文化传播效果分析以《国家宝藏》为例

文化传播效果分析以《国家宝藏》为例《国家宝藏》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制作的文博探索节目,由张国立担任001号讲解员。

《国家宝藏第一季》于2017年12月3日起每周日晚19:30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首播,于2018年2月11日收官。

《国家宝藏第一季》由央视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九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合作,在文博领域进行深入挖掘。

该节目的主体受众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年龄群体。

《国家宝藏》观众的主体构成人群中,年龄集中度最高的是20岁到25岁,15岁到20岁的紧随其后排名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B站用户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广大年轻观众持续在B站,豆瓣,微博,朋友圈等网络平台刷屏,点赞及分享。

收视效果如下:收获了豆瓣9.0,B站9.9的评分,被网友称之为“含金量最高的节目”。

相关话题关注度居高不下。

b 站全集播放量超过一千四百万,为《国家宝藏》贡献了无数长评和密集弹幕。

可以说,《国家宝藏》代表了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传播模式的又一次创新突破。

从大众传播的功能角度看:其一,传播信息。

《国家宝藏》首先向受众传递的是国宝的基本概况和历史源流,27件文物全方位的展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字、礼乐、律法等的习俗和演变,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传播意义和现实价值,例如云纹铜禁的失蜡法制作为现代社会航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提供基因。

文物讯息的传播能够增进受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明晓国宝的珍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其二,引导舆论。

除央视频道外,《国家宝藏》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以及b站等多家视频网站同时播出,便于不同收视习惯的用户接受讯息。

在豆瓣、百度贴吧、知乎等虚拟社区中,观众的热烈讨论以及观后长评能够展现受众认可度,青少年聚集的社交媒体传播进一步扩大了《国家宝藏》的知名度和受众面。

不仅如此,《国家宝藏》开设了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积极的与受众展开互动,并设置投票机制由民意选取参展宝物,增强观众的节目参与感。

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的路径与效果

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的路径与效果

中华文化与国际传播的路径与效果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深厚的文化之一。

在中华文化的漫长历史中,秉承“仁义礼智信”的传统价值,在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众多领域有着独特的贡献。

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但是如何让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更好地传播和受到认知,这也是不容忽视的考虑。

一、中华文化传播的路径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路径,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传承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在教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将其融入教育教学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更能够增加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度,在教育中进行文化的传承,可以增强文化的传播性和可持续性。

2. 文化交流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交流显得至关重要。

中国各个层面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外交,每一次都是一次传播中华文化的机遇,都将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传播带来更广泛的影响。

3. 编写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华文化需要用更简单、直观、易懂和广泛接受的方式来进行传播,编写翻译是其中一种方法。

翻译不但可以将中华文化传入国外,还可以创新、改造、拓展文化的圈层。

二、中华文化传播的效果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效果还需要经过考虑。

以下是几个值得探讨的方面:1. 影响力影响力度量着一种文化在国际社会上的认可度、关注度和影响力。

传播效果的影响力,不但能打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障碍,也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了解、交流和共存。

2. 接受程度在国际传播中,文化的接受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独特性。

在中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如果传播的内容、方法和宣传不当,就难以被外界所认可和接受,所以需要注重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特色。

3. 效益程度文化的传播应该注重问题的实效性和积极性。

如果传播的内容能够让人们获得心灵上的愉悦和精神上的舒适,那么也能有更大程度的推广作用,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更大。

三、结语中华文化有其独特的传承和发展历程,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应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全方位、立体化的进行推广,并通过在上述几点上的不断努力,使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中获得更广泛的认知和认可,不断丰富、充实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全人类做出贡献。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

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就拥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随着国家的逐步崛起,中华文化也开始不断向全球传播,成为了世界文化中的一部分。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十大案例”。

一、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中国书法是汉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一直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

2004 年,中国国家书法院在纽约开展了“中国书法大展”,吸引了众多的海外嘉宾和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

这一展览不仅让全球观众更加深入了解了中国书法艺术,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央视春晚走进世界央视春晚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品牌之一,其在国际上也广受欢迎。

自 1988 年起,央视春晚已经在全球 180 多个国家、地区直播,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同时,央视春晚也将世界各地的文化元素纳入节目中,让更多的观众体验世界文化之美。

三、汉字文化进入联合国2010 年,联合国将每年的 4 月 20 日确定为“世界中文日”。

这让中国的汉字文化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获益匪浅。

通过这一活动,联合国呼吁各国加强对中文教育和汉字文化的宣传。

同时,在各国举行的“世界中文日”庆祝活动也成为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平台。

四、丝路文化迎来复兴自古以来,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其文化元素也在这条道路上不断交融。

近年来,中国政府频繁举办“丝路文化周”和“丝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倡导推广丝路文化,并将其与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相结合,实现了对丝路文化的复兴和传承。

五、入选联合国非遗名录中国的非遗文化具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其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成为了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又一重要平台。

2019 年,中国的五个非遗项目被列入了联合国非遗名录中,包括京剧、中草药、十二生肖、上海文化和少数民族花灯等。

这为中国的非遗文化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入选“非洲成就奖”2018 年,中国的传统艺术被授予“非洲成就奖”。

中国文化及其国际传播

中国文化及其国际传播

中国文化及其国际传播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其文化已经传承了几千年。

历经风云变幻,中国文化不仅仍然矗立于世界文化的舞台上,更成为了世界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但是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则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探究中国文化及其国际传播的现状、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中国文化的现状中国文化是一种涵盖了许多方面的文化,这些方面包括了文学、艺术、音乐、哲学、历史、宗教、传统医学等等。

这些元素都能深刻地体现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在国内,中国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系统,它涵盖了多种文化形式,包括了舞蹈、音乐、绘画、文学、戏剧、电影等等,这些形式都成功地吸引了海内外的观众。

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文化也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有一套独特的汉语文字体系,而汉字也被翻译成不同的语言,例如韩语、日语、越南语、藏语、印地语等等。

一些古典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广泛传播,例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同时,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杂技、民族音乐、武术等也很受欢迎。

机遇和挑战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国际传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不同于其他文化。

一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在文化活动、旅游和商业合作等领域,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增加。

对外的交流过程也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同时也有助于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形态和特点。

另一方面,传播中国文化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

世界上并没有一种公认的书写汉字的标准,中文阅读起来很难理解。

此外,由于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差异较大,不少人对中国的文化、信仰和习俗缺乏充分的了解,导致误解和偏见。

而在某些时刻,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文化的一些元素可能对外国人来说具有敏感性,此时,文化传播的效果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应对措施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海外公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CCTV-NEWS文化节目传播策略研究

CCTV-NEWS文化节目传播策略研究

CCTV-NEWS文化节目传播策略研究【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对我国电视英语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以CCTV-NEWS的节目为例,探讨了该频道的文化节目传播策略,以期对我国的英语电视节目有所裨益。

【关键词】CCTV-NEWS;跨文化传播;文化节目;传播策略1我国英语电视节目的传播特征现代传媒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信息的分享和信息发布、发掘、配置、利用的主动权竞争。

”换言之,就是文化的共享和竞争。

面向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人民,达到广泛交流、多元合作的前提是沟通,采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的“求同存异”,即采取“跨文化传播”方法。

跨文化传播对我国英语电视节目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跨文化传播是基于文化需求的双向互动的平等传播,要求公正、客观、真实地表现人类共同的文化主题并发掘共同的文化兴趣。

中国英语电视节目所挖掘的是一种大众文化,是一种在全球化时代所形成的共同的情趣、感受及经验,即一种全球化的想象。

因此我国英语电视节目的制作既要符合国外受众的收视习惯、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也需要体现我国的立场与观点。

我国英语电视节目在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需要必要的规划和适应性的策略与方法。

2英语电视文化节目的传播策略2.1坚持“跨文化传播”的理念人类学家杰尔兹(C.Geertz,1973)将文化比作人类给自己编织的一张网。

“网”的概念说明文化产物也是一个过程,兼有静态和动态两种形态。

人类通过传播活动,形成、修正并发展了文化。

基于文化概念的复杂性,学术界对于文化的定义,众说纷纭。

有学者认为,文化身份决定某一文化群体的人们感知周围世界的方式,在交际过程中将信息编码,并传递给对方以及理解所接收的信息的方法,即解码。

在跨文化传播中,编码者和解码者来自不同的文化群体,来自不同文化群体的信息接收者需要诠释发出者传递的信息。

双方的交际行为规范会有差异。

跨文化传播的顺利取决于双方能否通过传播手段建立一种新的文化结构,萨莫瓦和波特称之为第三文化。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试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的实力已不仅仅体现在经济上,文化因素将在21世纪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与传播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国所必不可少的阶段。

在走向世界、与国际社会接轨过程中,中华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交流。

中国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必须注重增强文化的竞争力与渗透力。

我国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子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对炎黄子孙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海外也几乎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因此,研究以孔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文学途径传播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传统文化必然发挥重要的凝聚和认同作用,尤其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文化,在漫长的岁月中经过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的阐发与完善,逐渐积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深深地融汇于全球华人的精神血脉之中。

孔子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具有重要价值。

在西方,文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学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因而孔子文化的传播更需要在文学的载体上承载与创新,才能取得成果。

在全球化语境下,所谓的欧洲文化中心被新的世界文化格局替代正成为现实,全球化也大大加速了世界文学时代的到来。

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角度来看,利用文学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远远超过单纯的语言教育。

20世纪以来,美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异军突起并迅速进入世界文学主流,大批欧洲理论家和思想家经美国这个世界学术中心的中介迅速成为学术明星,其理论随之也被英美高校的文学学科接纳,成为各个相关文学研究领域内被频繁引用和讨论的经典,正是其突出体现。

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

现在,孔子学说已经走向了五大洲,《论语》的全译本在很多国家都有,外国人也看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也读孙子兵法,这些成了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有效渠道。

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和影响力

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和影响力

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和影响力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是其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支柱,也是一种独特的软实力。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和影响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和影响力,即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影响力的体现。

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首先得益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

全球化的加速使得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文化传播的壁垒逐渐被打破。

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泛和便捷的途径。

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手段,传统文化得以在国际范围内广泛传播。

例如,中国的传统绘画、书法、茶道等文化元素通过中国文化的普及,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的关注和学习。

同样,印度的瑜伽、日本的和服、韩国的传统音乐等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其次,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还得益于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的举办。

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活动、国际文化节、文化展览等都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平台。

例如,中国的春节文化展、日本的和服时装秀、俄罗斯的芭蕾舞演出等吸引了大量国际游客和媒体的关注,使得传统文化得以在全球范围内传播。

同时,国际文化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通过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传播。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也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互鉴和相互理解。

传统文化的传播必然伴随着其影响力的扩大。

首先,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有助于提升国家的声誉和文化形象。

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财富,能够展示其文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从而向世界传递出一个友好、开放和自信的形象。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孔子思想、儒家文化、道家文化等给外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同样,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卫城、印度的泰姬陵等也成为了各国游客梦寐以求的旅游目的地,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全媒体视阈下2021年央视春晚之多维度传播解析

全媒体视阈下2021年央视春晚之多维度传播解析
歌曲《灯火里的中国》采用了国际最新的互动摄 影控制系统、虚拟合成技术和AR、XR扩展现实技术, 用万盏灯光点亮婉约中国,星星、烟花和灯光等一系 列元素,给观众沉浸式的视听享受。周杰伦在《莫吉 托》中与身边的虚拟设计元素进行社会互动,开着粉 色汽车上天下海环游世界,强烈的带入感让《莫吉托》 亦幻亦真,人物、道具跟虚拟生活场景的互动和结合, 令观众大饱眼福。时尚走秀《山水霓裳》借助电影特 效、分镜拍摄、定向克隆等技术,李宇春瞬间变装十八 套华服,五分钟走过江河湖海春夏秋冬,中国服饰美
语言节目是每年春节联欢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决定春晚好看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38年的春 晚,已播出200多个语言类的节目,由春晚而被人熟知 的喜剧明星如赵丽蓉、宋丹丹等,当年在春晚舞台留 下的作品已成为有口皆碑的经典。2021年春晚,共设 置8个语言类节目,其中小品5个,相声3段。小品《阳 台》贴近现实,选材“战疫”时期武汉人民的生活,展 现了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共渡难关的情景,再现了武 汉解封时的感人画面,节目播出后,话题“春晚重现武 汉解封时刻”登上热搜,“感动”“泪奔”成为评论热 词。相声《如此家长》则把矛头瞄准了当下的教育热 点难点:报班热和恐辅症。内容虽有些许夸张,但生 动的表演、接地气的素材以及直戳人心的观点,获得 了较多新闻媒体、自媒体及家长的讨论和点赞,教育 部新媒体“微言教育”公众号等进行转发传播,痛击 家长的焦虑。网友评价“接地气”“有共鸣”“好笑又 感动”。
TELEVISION RESEARCH
荧 屏 广 角
全媒体视阈下2021年央视春晚之多维度传播解析
罗 莎
2021年2月11日,牛年除夕晚上8点,中央广播电 视总台制作的春节联欢晚会播出。据统计,除夕当晚, 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20多家媒体对春晚进行 播出,受众总规模达12.72亿人。2021年央视春晚在 节目创意、技术应用等方面取得突破,传播效应尤其 明显。

纪录片如何破解国际传播中的“冷热不均”——以央视纪录片《人类的记忆·童话世界九寨沟》为例

纪录片如何破解国际传播中的“冷热不均”——以央视纪录片《人类的记忆·童话世界九寨沟》为例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国际传播66 传媒∷MEDIA 2022.1(下) 纪录片如何破解国际传播中的“冷热不均”——以央视纪录片《人类的记忆·童话世界九寨沟》为例文/衡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作为能够跨越语言时空、融通中外文化的媒介形态——纪录片来说,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既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也是其当仁不让的责任。

然而,想要让海外受众喜闻乐见并非易事,部分中国纪录片面临着传者热受者冷、故事弱宣传重的局面。

2021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中文国际频道隆重推出《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纪录片,旨在向世界展示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传递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其中,《童话世界九寨沟》一片由四川广播电视台创作,该片聚焦四川的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以4K超高清拍摄,在30分钟的体量内将其申遗历程、保护传承、震后恢复等故事娓娓道来。

该片播出后,当期收视率达0.3,超出该频道同时段0.24~0.26的平均收视水平;完整视频各平台共计点击量近1600万次,全网触达用户超4500万人次,播放数据高居前列,收获了国内外观众的良好口碑,完成了“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成功探索。

分析这一鲜活案例的创作思路、叙事手法和表达特点,对于提升新时代纪录片的国际化程度、探究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方式、进一步扩大中国纪录片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都有着启示作用。

一、国际化呈现:用真实影像打破传播壁垒呈现好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是《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系列纪录片的基础,真实正是纪录片的核心价值。

今天的观众面对的是“海量内容”,且具有很强的能动性来“选择性注意”。

因此,能在第一时间用真实影像抓住海外观众的眼球,是纪录片实现有效国际传播的前提之一。

浅析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交流“逆差”及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政策

浅析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交流“逆差”及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政策

浅析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交流“逆差”及发展中国家的应对政策【摘要】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变化,开始出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不平衡、信息传播不对等,产生了文化交流的“逆差”。

这种现象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

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强化文化主权意识,并利用国家的力量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外来文化进行积极的防御,同时要设法加大本国文化的输出能力,提高本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在世界文化传播市场上取得主动权。

【关键词】文化交流“逆差” 发展中国家影响对策一、文化交流“逆差”的产生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标志,显现的是社会的灵魂。

每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特殊的民族文化,其方方面面都渗透到国家制度、社会结构和不同民族法律和权利意识中。

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就没有停止过。

虽然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文化交流的内容、形式和规模都不一样,但人类进行交流的需要、愿望和迫切性是完全一致的。

也正是国际传播中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使得人类社会不同地区的文明进步大体上保持了同步水平。

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用于文化交流的各种信息传播媒介。

目前的传播格局和传播模式在促进国际间人类文化交流、加强人类信息传播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形成人类社会相对稳定的关系形态也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的变化,人们对长期习以为常的文化交流模式和文化传播市场格局产生了许多疑问,其中最大的就是关于国际传播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文化交流不平衡、信息传播不对等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化交流“逆差”现象。

文化交流的“逆差”,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在同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中引进文化要素的数量大于输出文化要素的数量,外来文化对本国的影响大于本国文化对外国的影响的现象。

“逆差”现象最早出现于国与国交往中的经济领域,而文化交流和信息传播中的这种“逆差”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步被人们所认识。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央视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之一,一直在传播着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文化类节目,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顺应了时代的潮流。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

央视以“文化中国”为主题,推出了许多富有代表性的文化类节目。

比如《我爱记歌词》从濒临失传的民间歌曲中寻找传统文化的痕迹;《朗读者》通过名人朗读经典作品,将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发观众的阅读兴趣;《国家宝藏》则通过解读中国的历史文物,向观众展示了千年文明。

这些节目不仅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更在内容和风格上呈现了创新。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还体现在形式上。

央视推出了全景式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全景镜头和音效的运用,将美食与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联系起来,以食物为切入点,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的多样性和魅力。

又如,央视推出了大型系列纪录片《人民的名义》,通过剧情的设置和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中国公安干警的日常工作和担当精神,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公安干警的艰辛和忠诚。

这些新的形式让观众以更加亲切的方式参与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收视率。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传承则体现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上。

央视不仅传播了多样的传统文化形式,如戏曲、曲艺、民间艺术等,还推出了大型文化类节目《中国好声音》、《中国诗词大会》等,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央视还重视对于传统文化人物和传统文化地域的传承。

《朗读者》邀请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朗读经典作品;《国家宝藏》则通过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文物的价值和历史背景。

这些传承使得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央视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传承相辅相成。

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央视也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创新的节目中,使观众得以在娱乐中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不仅加强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希望央视在未来能够继续坚持创新和传承的理念,推出更多优秀的文化类节目,让观众更好地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央视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传播【摘要】当今世界传媒技术与手段的迅猛发展,突破了文化传播的区域性与国界性的限制,使各民族,各地区间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而电视传媒作为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一员,承担着倡导优质文化的责任。

基于此,本文在此背景下,通过对央视国际频道中的文化传播的情况进行重点研究论述。

其目的,通过这一实例的研究论述,来解析媒体对于文化传播的功能合作用,进而为弘扬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做些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电视传媒;文化传播;央视国际频道从国家的角度而言,媒介作为国家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种舆论工具,在对外文化传播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尤其是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各国对于本国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播力开始重视起来,这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都显得极为重要。

对于我国而言,这种文化传播仍不容忽视。

我们知道,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的传播基于对本国优秀文化的一种“营销”,归根结底国家就是一个文化性的组织,各国间的交流也包含有文化成分。

众观历史,从古至今,文化对于国家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正是有了文化上的认同感,所以他们能够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一起。

同样,文化间的传播能够增进两岸人民文化认同感,更能促使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

由此可言,“在走向世界、与国际社会接轨过程中,中华文化不可避免地要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交流。

”①一、国际传播与文化传播(一)国际传播的理论综述1.国际传播的内涵国际传播是以大众媒介向外传播的信息,通常有国际往来这样广义传播和以大众媒体为媒介国与国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狭义传播,广义的国家传播通常为两国之间的首脑访问、会谈及多国会议,所涉及的内容皆为正式的经济、政治等。

而狭义的国际传播是以社会所能传递的信息为单位,传播途径较多,通常为社会大众传播渠道。

我国国民通常将狭义传①廖华英、鲁强.基于文化共性的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策略研[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播笼统的定格为国际传播,理解为各国媒体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换,而在主体上则认为是国家及国际有影响力单位进行国际信息传递,所关注的焦点为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对于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影响或是相互影响。

2.国际传播的构成要素(1)传播者:主要是指国家或国家的组织,与此同时,它还还应包括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有影响力的个人;(2)传播内容:主要是指国际新闻的传播,这其中蕴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的传播,在学界也有人认为它的传播内容是一切信息的传播;(3)传播工具:主要是指大众媒介,而且重点是电子媒介;(4)受众:凡是面向国际社会的传播都是国际传播,而所谓国际社会,就是没有国界的社会。

(二)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传播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的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现象。

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会化过程.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①文化传播及其内容而言,它包括物质文化传播、精神文化传播、媒介文化传播、报纸文化传播、影视文化传播、广播文化传播、网络文化传播、形象文化传播、体育文化传播、饮食文化传播、服饰文化传播、旅游文化传播等。

(三)国际文化传播的现实意义“对外文化传播”即传播主体通过文化信息的展示与交流,以此来获得他国对本国文化的认同,争取得到他国的配合与追随。

②文化的内涵代表了国家的软实力,随着文化因素在国际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通过对外文化传播来塑造国家形象备受重视。

1.增强国民凝聚力,树立国际形象。

要塑造一个大国、强国的形象必须同时兼顾“硬”和“软”两种国家实力。

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传播会激起国民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提高国民士气,从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最后一个大国、强国形象得以塑造。

2.消除文化误解,维护国家形象。

国际文化传播有助于消除西方媒体对中国普遍有误读、误解与偏见。

相对于西方国家相互之间的形象了解而言,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是肤浅的、零碎的。

西方人对中国形象的认知往往被其当地政府和一些社会主流媒体左右,①徐继忠.中国传媒文化的特质性分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J].2009,8(8)②吴友富.对外文化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国际观察[J].2009(1)而忽视了中国最真实的一面。

这与中国对外文化传播力度相对薄弱有着很大的关系。

所以,如何通过艺术化的软性传播手段,让世界了解中国,淡化甚至消除西方人对中国的误读与偏见,将会是我们未来的发展方向。

3.传播优秀文化,促进文化交流。

媒体对于文化的传播往往是通过国内整合国内优秀、先进的文化进行对外宣传,从这个层面来说,媒体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传播正是基于这个传播的理念,对国家的优秀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不仅有利于促进国与国文化交流,更有利于传承本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二、国际文化传播的影响及效果简析由于各国媒体的影响力逐渐向国外扩散,促使信息传播国际化趋势的穿透力、扩散力、整体效力逐渐增大,国际传播影响中所具有的力度、范围也在不断加强。

1.国际文化传播对国家的外交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政治通常为国际传播所服务的单位,使其已然成为了国际政治工具。

由于传播的逐渐发展,国际传播已不再是政治、关系中所处于的一般性信息媒介载体,对国际政治拥有着不能忽视的影响力。

拥有着雄厚财力、高新技术、超强实力的商业性跨国媒体,在国际传播的地位超然。

国际传播在国家对外政治、外交抉择过程以及国际双边关系处理等方面的影响力逐渐增大,所能证实的例子近些年来也是屡见不鲜。

2.国际文化传播有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向前推进国家媒体不仅占据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一部分,更是处于全球化进程的核心位置。

“随着传媒科技的发展,媒体成功跨出了国界,入住世界各国家庭之中;而国际媒体的信息进入,促使本国媒体的生产需求和消费受到影响。

此外,在全球贸易中,商业广告带动国际商贸的发展,而媒体作为商业广告的催化剂在其中具有极高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话的进程中,媒体已不再说对于信息的采集和传递,近年来媒体不断的进化,形成了具有国际性的跨过信息产业。

国际信息网络与一个国际的各类信息内容关系密切,使其也不在仅仅是一个新生的媒介。

未来国家的经济活动将依赖于庞大的信息网络进行传播,拥有各国多数媒体硬件的发达国家,在其中掠夺到高额的利润。

3.国际文化传播在文化竞争中“优胜劣汰”文化几乎涵盖的一个民族的全部,所包含的便是一个民族所特有的全部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无国界的发展,国际传播构建符合全球化发展的新传播技术,本身已拥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实际已成为各民族主体间互为传授的文化行为,使全球各种文化的碰撞,正是这种文化冲突和碰撞,让各区域优秀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得以延续和有效继承,从某个层面来说,它的“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可谓对不同文化的融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实例研究:央视国际频道的文化传播分析电视作为现代社会的产物,是当今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电视媒体承载着信息的发布、文化的传播等功能,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电视业迅猛发展,电视传媒也扮演着人们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承担着文化传播的责任。

鲜活形象的图像信息,简单明了的声音传送,吸引了许许多多的受众群体。

(一)央视国际频道概述1.频道简况1992年10月1日开播的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是面向全球播出的中文频道,秉着“传承中华文明,服务全球华人”这一宗旨,向全球华语观众传播中国的消息。

CCTV-4中文国际频道是祖国大陆唯一一家面向海外华人播出的官方中文国际频道。

以新闻类节目为主导,辅以丰富多彩的文化类栏目,以对台湾报道为重点的综合性频道。

特色栏目有:《海峡两岸》、《天涯共此时》、《中国情》、《中国新闻》等,客观、及时的向全球展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方方面面。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面向世界,为全球受众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精神享受。

2.频道定位与宗旨如今中国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文化的输出也变得尤为重要。

此外,目前海外华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新华侨、新移民、青年移民、高知移民迅速成为华人主流。

2010年底,央视国际频道为了迎合了新生代华人的诉求点,进行全力改版,推出新栏目,加强已有栏目的针对性,着力突出文化时尚内涵的传播。

改版后的中文国际频道由原来的新闻为主导的频道演变成“新闻+文化”的综合频道,进一步凸显栏目宗旨,使得定位更具国际化。

(二)央视国际传播中的文化传播分析1.央视国际文化传播的传播内容分析(1)注重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

2002年9月2日开始,《中国文艺》缩短了播出时长,把内容更加精炼化,从周一至周四为综合版节目,周五为娱乐点播节目。

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诠释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关注全球有影响的文艺活动的《中国文艺》,将博大精深的东方文化源源不断地奉献给海内外的华人,为其奉献了许许多多美味的精神大餐。

承载着外宣任务的大型华语歌会《中华情》,以“呼唤和平统一、共襄华夏繁荣”主旨,融合国际音乐元素,以全新的方式演绎原创歌曲以及经典歌曲,赢得了海内外观众的好评,得到了音乐人士的认可。

用电视栏目揭示国家级文物的《国宝档案》改版后,播出时长由原来的每期十分钟增至十五分钟,升级后的《国宝档案》讲述形式更加新颖,文化底蕴更加突出,人文精神更加凸显。

一个个的国宝级文物都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精粹。

同时也起到很好的推广汉语以及中国文化的作用。

(2)注重沟通两岸同胞及海外侨胞的情感。

经过多次改版的《海峡两岸》定位更加明晰,是一档“跟踪海峡热点,反映两岸民情”的涉台时事新闻评论栏目,每晚三十分钟聚焦报道台海新闻,评述两岸关系以及台海局势的变化,让两岸观众更好的了解两岸地区的人事物。

《海峡两岸》解决了内容上两岸交流不足、偏重一岸的问题,变“台湾人说台湾事”为“两岸人说两岸事”。

此外,央视国际频道的一档带观众的大型演播室访谈节目《天涯共此时》,在2010年12月全新改版后,紧紧把握文化内涵,对栏目进行重新定位,以“中华文化在两岸的传承与发展”为主旨,就某一文化名人或文化事件为话题,展示它对于当代人生活的影响。

《天涯共此时》作为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的涉台文化栏目,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深化两岸文化合作方面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总之,央视中文国际频道重在搭建全球华人共享的沟通与展示平台,宣传有才智的华人、全力服务于华人、凝聚所有华人力量,向全球昭示华人的伟大成就。

3.重视传播中国的文化符号,展示我国文化内涵。

用地理表现人文的《走遍中国》,讲故事、诉历史、评人物、说事件,引导观众去思考,去发现,去探索。

节目也在朝着更具中国特色文化展示的方向发展,通过专题片系列化介绍地方特色与风土人情。

介绍中国传统医学、生活习惯以及伦理道德的《中华医药》通过更改栏目版块,以受众为中心,增加主体化、系列化节目,增加播出时长,来更好的弘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医药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