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其与世界级城市的比较
城市地理:探索世界各大城市的特色
城市地理:探索世界各大城市的特色引言城市地理是一门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的学科。
在这个充满活力和多样性的世界中,不同的城市拥有独特的特色和氛围。
通过探索世界各大城市的特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城市发展的趋势。
本文将带您走进几个国际知名城市,探索它们的魅力所在。
1. 纽约市:世界的城市纽约被誉为世界的城市,是美国最大的都市,也是全球经济中心之一。
这座城市有着独特的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纽约,您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文化、美食和艺术。
从曼哈顿的摩天大楼到布鲁克林的街头艺术,纽约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1.1 曼哈顿:摩天大楼的天堂曼哈顿是纽约市的核心区域,也是全球著名的摩天大楼聚集地。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长岛的绝美风景、华尔街的金融帝国和百老汇的音乐剧。
摩天大楼的傲人高度给人一种壮观的震撼力,同时也展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伟大成就。
1.2 布鲁克林:充满活力的文化艺术区布鲁克林是纽约市的一个区域,以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氛围而闻名。
这里有许多艺术画廊、餐馆和音乐场,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和创意人才。
从威廉斯堡的潮流时尚到康尼岛的游乐场,布鲁克林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地方。
2. 东京:现代化与传统的交融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东京以其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交融而闻名。
在这座城市里,您可以欣赏到现代摩天大楼和古老神社的共存。
东京是一个充满创意和创新的城市,在科技、时尚和文化方面都具有引领力。
2.1 混沌与秩序的城市景观东京的城市景观充满了活力和独特性。
您可以在涩谷感受到年轻人的潮流文化,可以在银座品味到奢华购物体验,还可以在上野公园欣赏到美丽的樱花。
东京的城市景观既有世界最繁忙的街道,又有宁静的公园和庙宇,展现了混沌与秩序的和谐统一。
2.2 传统与现代的文化体验东京是一个融汇传统和现代的文化城市。
您可以参观古老的浅草寺,感受传统佛教的庄严,也可以去涩谷的时尚街区感受年轻人的创意和时尚潮流。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
网络化 结构 的转 变 ’ 。北 京 也 正 在 从 传 统 的 单 中
心城市 向多 中心城 市 区域 ( 区域 城市 ) 或 转变 , 且 并 多 中心 、 网络 化 的空间结 构 也在 北 京 市城 市 总体 规
交通 和 通 讯 、 级 商 务 服 务 等 。 美 国学 者 萨 森 高 ( asn . 在弗 里德 曼 的研 究基 础上 提 出了全 球 Sse ,S ) 城市 的概 念 , 为全 球城 市是 世 界经 济组 织 中高 度 认
构 , 进 北京 建设世 界城 市 的步伐 , 在 市域 层 面 上 构 建 网络 化 大都 市 , 点 开展 包括 促 进城 市 推 应 重 空间的 多 中心发 展 , 加快 四 大城 市功 能 区的 建设 , 化 多 中心 间的 专 业化 分 工和 职 能 互补 , 速 深 加
中 心 城 区 城 市 职 能 转 移 , 立 紧 密 的 空 间联 系在 内 的 四 大 重 点 工 作 。 建 [ 键 词 ] 世 界 城 市 ; 络 化 大 都 市 ; 间发 展 模 式 ; 京 关 网 空 北
认 为 全 球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正 进 入 一 个 以 强 化 r的 区 域 化 生 产 为 标 志 的 发 展 阶 段 , 界 范 围 内 f 大 的 城 世 { j 市 区 域 主 导 的 斑 块 结 构 已 取 代 传新 的城 市 空 间 发 展 模 式 。笔 者 认为构 建 网络 化 大 都 市 应 成 为 北京 建 设 世 界 城 市
[ 中图分 类号 ] T 8 . 1 u 94 2
[ 文献标 志码 ] A
[ 文章编 号 ] 17 -9 7 2 1 )300 — 6 24 1 (0 0 0 - 50 0 5
在 信息 化 、 全球 化 和 城市 化 的多 重 影 响 下 , 世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
国内外历史街区对比分析研究汇总(一)
览,胡同文化节等。
区的保护尤为重要。
保留历史延续性的街区洋溢着生活的活力。
上图为自中心纪念碑处向外放射状伸展的两条街道。
1974年,七暑区被宣布为伦敦的历史保护区域,伦敦人开始细心地在维护七唇区的魅力。
卢森堡公园香榭丽舍大道
塞纳河
古罗马斗兽场
西安古城墙钟楼广场
芝加哥的唐人街历史城区水上建筑
新颖的规划首都的建设,
加大设计理念,整体规划,
园林
为主。
造成发展后劲不足。
民俗:快摇船。
关于城市中轴线的浅析
2、城市轴线既可以根据城市本身建设和发展需求而规划设计, 也可以结合城 市所在的特定地形地貌来确定建设.。事实上, 即便是采取几何轴线的城市结 构控制方式, 城市及其周边的地形地貌仍然能够成为规划建设可资利用的重要 素材, 城市建设做到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并使城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3、适度运用城市轴线的空间设计方法, 有助于在一定的规模层次上整合或建 立城市的空间结构, 体现一个时期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意图.。纵观城市建设的 历史, 城市轴线的规划设计和成长性往往与城市主要公共建筑的布局、特别是 相对集中的建设安排有关, 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城市轴线及其相关的建筑, 集 中反映了当时城市文明发展和建筑艺术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有时, 城市轴 线还可成为决策阶层和规划设计师表达对政治抱负和理想的追求.。
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km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 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 中写到: “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 是全城的布局重心.。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面部署的.。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 一根直线.。一根长达7.8km,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 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 到底的规模.。”但北京的传统轴线与西方城市轴线不同,巨大尺度的轴线在 空间上存在,但被紫禁城和景山隔断,南北难以穿越,除非从空中鸟瞰,否 则不易为人所感知.。 解放后,由于城墙和永定门等城门的拆除,北京轴 线在前门以南和景山以北的轴线逐渐模糊,但故宫前的中段轴线由于天安门 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而得到加强,并使原先封闭的 轴线具有了开敞特性的新的空间特点.。 与此同时,东西向的长安街逐渐成为 北京城的又一主要轴线,首都重要机关和建筑沿此轴线布置,阅兵式等重要 政治仪式亦沿长安街行进.。进入新世纪后,北京成功申奥后的奥林匹克公园 的建设 ,以及即将动工的永定门复建工程 将又一次强化北京原有南北轴线.。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其与世界级城市的比较
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及其与世界级城市的比较当前,北京人口拥挤、产业过度集聚等“大城市病”日益突显。
诸多学者将北京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在宏观尺度上研究其空间结构,并比较与东京、纽约、伦敦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空间结构差异,进而分析北京大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然而对北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具体问题以及与世界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具体差异研究不足。
本文在北京建成区范围内重点研究其内部的常住人口、产业的空间分布结构,并基于可获得的东京、伦敦与纽约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相关数据,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空间结构差异,为北京人口疏解、行业布局优化、用地合理配置、缓解“大城市病”提供针对性建议。
首先基于空间尺度效应,提出降尺度、变阈值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新方法,进而利用GF-2遥感数据提取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建成区。
其次,分析北京建成区街道单元的常住人口分布,构建街道单元的常住人口数量与居住建筑体积的关系模型,模拟北京建成区百米格网的常住人口分布;利用点密度指标生成常住人口点密度分布图,分析北京精细尺度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结构。
第三,利用电子地图兴趣点大数据,模拟北京建成区主要行业的点密度分布,分析主要行业的空间分布结构。
第四,结合生成的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点密度与行业点密度数据,利用偏离度指数分析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与主要行业空间分布的偏离度。
第五,基于东京、伦敦与纽约小地域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模拟其百米格网的常住人口分布,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精细尺度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差异;基于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利用景观格局相关指数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用地结构差异。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呈现为“M”型的空间分布结构,距离城市中心1-3千米、5-10千米的环带为常住人口集聚的峰值区域,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314.1万人、532.1万人,距离城市中心10千米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共1077.3万,超过北京建成区常住总人口的80%;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大,四环以外的部分区域常住人口点密度低于5000人/平方千米,四环以内的部分区域常住人口点密度超过2.5万人/平方千米。
2-1城市篇-空间结构
距离
人口规模 前往该地的频率 寻求的服务
0
2.9万
90km
706万
195km
1700万
最多 1
中等 2
较少 3
彼此距离
大
---------------
城市数目
少
---------------
服务范围
大
---------------
服务质量
好
---------------
工业 住宅 住宅 工业
知识树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历史因素 行政因素 经济因素
城 市 空 间 结 构 的 成 因
自然因素 社会因素
民族、宗教、生 活习惯、收入水 平等
⑦
7
⑥⑤Βιβλιοθήκη 6①5②
2
③
1
④
3
4
(1)①~⑦中哪个区域适宜发展成中心商业区,为什么? (2)除中心商业区外,①~⑦中哪个区域的房价最低和最高? (3)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市政府计划将X区发展成新工业区。假若 你是政府人员如何运用区位原理说服厂家从工业区迁往X区? (4)假若你是厂商,不想搬迁,你用什么理由向政府游说?
探究活动二
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请看屏幕,比较上海、成都、天津三 城市的空间结构有何共同之处?原因是什 么?(提示:联系图2-1-10) 2、阅读“天津滨海新区”的崛起相关 资料,分析滨海新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体现了什么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形成也 具有重要影响?你还能举出一些类似的 例子吗?
试一试
13世纪起荷兰人就开始围海造田,20世纪80年代规划者应用不同规模城市服 务功能差异原理,欲把圩田规划为田园式居民区,规划者欲建高、中、低城 市15个,请结合本节所学,在图中画出这三级城市应各占多少个以及它们大 致的位置。
2[1]1城市空间结构(二)用
5、自然因素:土地的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与坡度大小、 水文和气象条件等。
同心圆模式
城市各功能区 经过不断地侵入 和迁移,呈同心圆 状,自核心向外扩展。
中心 商务区
工人 中产阶 通
过 住宅区 级住宅区 勤
渡
带
带
扇形模式
在交通工具影响下, 城市功能区出现沿着交 通线呈扇形或楔形向外 扩展的趋势。
11
某城市规划
1
2
4
6
7
85
3
9
10
14
耕地 文教区 仓储区 公路
铁路 河流
参考意见
选择 地块
商业区 6、8
工业区
住宅区
1、2、3、7、 4、5、9、10、
12、13、14、
11
选择 理由
发展规 划
交通便利、地 租高面积较小、 商业活动频繁 位于市中心、 市场最优。
地租较低,交通 较为便利,对城 市住宅区的污染 小,能形成集聚
名称 住宅区
商业区
占地比重
区位特点
其他特征
是城市用地 出现中高级住宅
最广泛的形 区和低级住宅区
式
背向发展的趋势
距母城较远的交 通干线上出现卫 星城
占用城市用 地面积的一 小部分
中心商业区特点:经 多位于市中心、 济活动最为繁忙,人 交通干线的两侧 口数量昼夜变化大, 或街角路口处 建筑物高大稠密,内
中心 批发轻 低级 中级
高级
商务区 工业区 住宅区 住宅区 住宅区
多核心模式
批发轻 工业区
城市围绕不同点
同强度发展起来,
形成多核心
模式
从大城市到全球城市—区域——中国大城市空间重构的动力研究
2 2年 第 7期 01
《 展 研 究 》 发
体制下, 企业和城市的角色相互 交错, 产生了 “ 城市型” 企 业和 “ 企业型” 城市 。 】在市场机制协调经济活动时, 城市
内部 空 间结 构 的形成 是企 业选 择 的结果 。 政 机制取 代市 行 场 机制 后, 业其 选 址行 为 也被 政府 科 层 的产业布局 行 为 企 所 取代 , 而不是聚集 效 应和地 租调节 的结果 。 划经济 时 计
,
引 言
业、 民三个利益 主体推 动城 市经济 、 居 技术 过程 、 治权 力 政
不论从世界范围还是从中国来看, 当前的城市已经和 传统的单中心城市有很大不同。 城市已经和区域融合为一 体, 城市的基本形态已经不是被郊 区和农村包围着 的枢纽
性 的 中心 , 而是 由城 市 和郊 区的景观 形态 、 济产业 , 经 以及 社 会体制 交互 连接而成 的整体 , 形成一种 一体化 的力量 。 城 市 一 区域 是 理 解 当前 时代 城 市化 的最 重 要 的舞 台Ⅲ 在 最 。
域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 的内生源泉, 成为全球经济的主
要 推动力量 。 中国的大都 市 在 经历 者这 种 城市 区域 化 的过程 中, 其
合力, 并主要地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 城市中各区的功
能 变化 则是 城 市空 间结 构 变化 的产 物 。 结 中国三十 多 ]总 年 来城市 发展 到 当前的状 态 , 其在 全 球 区域一 城市 的 形 尤
二, 中国大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
1 . 改革开放 前的城市 空间结构特征 新 中国成 立后 , 国选 择 的是 中央 集权 制下 的行 政分 我 配 机 制而 不是市场 机制来 调节 经济 活动 。 这 种 计 划经 济 在
国内外关于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
国内外关于城镇化水平的衡量标准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中央明确指出,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国务院在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时,也提出了“以建设世界城市为努力目标,不断提高北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要求。
这都促使北京积极稳妥地加快城镇化步伐。
为更好地理解城镇化的实质,我们就如何衡量和比较国内外城镇化水平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城镇化水平的核算方法城镇化与城市化并没有实质的区别。
我国长期存在“城市化”和“城镇化”两种提法,指的都是相对于“乡”而言的“城”发展壮大的过程,相对应的英文也是同一个词(Urbanization,为避免翻译不准确影响读者理解,个别地方引用了原文)。
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界和地理学界1982年召开的“中国城镇化道路问题学术讨论会”,曾指出城市化与城镇化为同义语,并建议以“城市化”替代“城镇化”。
国家正式文件曾使用过“城市化”的提法。
200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此后国家正式文件都使用“城镇化”的提法。
之所以使用“城镇化”而不是”城市化”的提法,主要是因为我国曾长期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以及“避免农民向大中城市盲目流动”的政策;而“城”一般被理解为县级市或更高级别的地方,“镇”则一般理解为建制镇或集镇,“城镇化”的提法可以引起对“镇”的重视,防止片面发展大中城市的倾向。
只要我们正确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就不会对“城镇化”的理解产生歧义。
下面一般使用“城镇化”的提法,涉及国外部分则使用“城市化”的提法。
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大都市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化
案例二
东京大都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过程。东京大都市在战后 经历了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形成了以中心商 务区为核心、以放射状的交通轴为骨架的空间结构。 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速和全球化的推进,东京大都 市的空间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心商务区逐渐向 郊区迁移,工业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商业区和 居住区的兴起。同时,城市交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形成了以地铁和高速公路为主体的城市交通系统。
全球化和市场化影响大都市的人口流动和 分布,导致人口向城市中心和核心区域集 聚,同时郊区化和城市边缘化现象也日益 明显。
全球化和市场化促进大都市的基础设施建 设,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领域的投资 和发展,推动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
政府政策和规划对大都市空间结构的影响 也日益显著,包括土地利用政策、住房政 策、环境保护政策等,引导和调控城市空 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的可持续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生态保护和 资源节约,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和用
地布局。
促进土地利用集约化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 率,实现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
构建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 交通的通达性和便利性,减少交通拥 堵。
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
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 协调,推动大都市圈的协同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政策
城市土地利用政策的变化也影响了 大都市的空间结构演化,例如土地 用途的转换、土地价格的波动等。
案例分析
纽约
纽约作为全球金融中心,其空间结构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制造业中心到现在的服务业和办公区中心,纽 约的经验为大都市的空间结构演化提供了借鉴。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
北京市产业结构分析发表时间:2020-11-12T08:27:57.500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0年10期作者:赵圆庆[导读] 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经济发展备受全国甚至全世界瞩目,北京的经济发展历程多年来受到了众多学者和其它相关人士的关注和研究。
山西大学北京市作为我国首都,其经济发展备受全国甚至全世界瞩目,北京的经济发展历程多年来受到了众多学者和其它相关人士的关注和研究。
在分析北京市的经济演变过程时,讨论与该城市经济发展变化联系紧密的产业结构演变是必不可缺的。
通过分析产业结构的演变可以清楚地得知一个城市的发展历程、发展速度以及其发展程度。
1. 北京市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从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总体状况看,北京产业结构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从北京市三次产业的比值作出分析: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市三次产业比值为5.2/71.1/23.7,而到2019年已经成为0.4/18.6/81.0,可以得知三次产业发展变化之大。
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即改革开放至今,分析得知第二产业逐渐被第三产业所超越失去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
第三产业在九十年代中期超越第二产业并在此后二十余年中势头强劲,持续增长,并在2016年首次超过百分之八十。
从产业结比值来看,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北京产业体系中的主体,产业结构逐步发展到服务经济阶段。
首都北京经过41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了新阶段。
换一种思路,从经济增速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产业结构演变,在改革开放之后,又以2010年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凭借首都优势,北京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到2010年获得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10.55%;第二阶段,在2011年前后开始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回落,实现中高速发展,年均增速达到7.3%。
以下是具体分析。
第一阶段:2011年之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积累下,呈现典型的工业集聚、由工业发展带动城市化的态势。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全章节教案教学设计(精编部编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二章《乡村和城镇》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2.1《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城镇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理解城镇土地利用类型与城镇功能区的关系。
2.掌握城镇主要功能区的概念、特点,理解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等的区位要求。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通过地图和材料来获取和评价地理信息。
2.通过比较法和图文分析法,了解城镇内部不同功能区的形成及其特点、分布。
3.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2.帮助初步树立正确的城镇发展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2.城镇主要的功能分区及其分布特点。
3.说明合理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教学难点:城镇主要功能区的区位要求及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分析法与案例分析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播放《小麦进城》主题曲。
新课导入:城镇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更是人们生活向往的地方,《小麦进城》讲述了农村女人小麦在北京近三十年的奋斗史,最终通过诚实劳动过上了幸福生活。
我们大家生活在现代化的城镇之中,请大家先谈谈自己对城镇的了解和认识。
承转: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镇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人口的集聚,人地关系和用地也趋于紧张,在乡村和城镇内部的土地都是如何利用的呢?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看个究竟吧。
(板书)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一、乡村的土地利用导学与自主探究:请大家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投影的图片(图2.3浙江兰溪诸葛村的村落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分析相关问题。
问题设置:乡村的土地利用是怎么样的?它是如何形成与变化的?总结归纳:乡村是以农业经济活动为主的地区。
依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用地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水域等不同类型。
为了方便生产,农业用地一般分布在村落的周围。
京津冀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比较研究
DOI:10.19699/ki.issn2096-0298.2020.24.025京津冀城市群与世界级城市群比较研究①北京市西城区委党校 谢惠 张晓光摘 要:纵观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尽管各城市群发展演变的阶段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国情特点各异,其发展演化的轨迹也有所差别,但这些城市群的发展和形成具有明显的共性特点。
本文旨在从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过程、城市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方面,归纳提炼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的共性特点,通过与京津冀城市群的对比研究,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当前所处的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与世界级城市群之间的差距,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打造以首都为核心的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提供参考。
关键词:世界级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比较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0)12(b)-025-05“城市群”是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在1957年研究美国东北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域时提出来的概念。
20世纪80年代,学者宋家泰最早在中国提出“城市群”概念。
1992年,姚士谋在《中国城市群》中首次对“城市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城市群”是在特定地域范围内,自然和社会环境整体性强,人口和经济聚集规模大,城镇化和工业化水平高,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网络相对发达,并通过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所构成的功能性城市“集合体”。
京津冀城市群,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11个地级市,区域总面积约21.6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2.3%;2018年常住人口1.18亿,占我国总人口的8%,城镇化率65.8%;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5万亿元(1.1万亿美元),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45%,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北、天津、北京后,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中均提出将京津冀打造为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
世界城市轴线比较研究
世界城市轴线比较研究何嘉宁1.城市轴线案例研究北京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km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
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写到:“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
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面部署的。
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一根长达7.8km,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但北京的传统轴线与西方城市轴线不同,巨大尺度的轴线在空间上存在,但被紫禁城和景山隔断,南北难以穿越,除非从空中鸟瞰,否则不易为人所感知。
解放后,由于城墙和永定门等城门的拆除,北京轴线在前门以南和景山以北的轴线逐渐模糊,但故宫前的中段轴线由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而得到加强,并使原先封闭的轴线具有了开敞特性的新的空间特点。
与此同时,东西向的长安街逐渐成为北京城的又一主要轴线,首都重要机关和建筑沿此轴线布置,阅兵式等重要政治仪式亦沿长安街行进。
进入新世纪后,北京成功申奥后的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以及即将动工的永定门复建工程将又一次强化北京原有南北轴线。
巴黎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渐扩大形成的。
公元888年,法兰西王国成立,以巴黎为首都。
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经历了大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香榭丽舍大道构成的主轴线初步形成。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奥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和绿地,许多新的轴线形成,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城市设计导论-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科目:城市设计导论——城市轴线教师:谭文勇姓名:张超学号:20131513116 专业:城市规划硕士类别:专业上课时间:2014 年4月至2014 年 5 月考生成绩:阅卷评语:阅卷教师(签名)北京和巴黎城市轴线对比研究摘要:文章对典型的东西方城市北京和巴黎的城市轴线做了相应的比较,从多个方面来剖析两个城市中轴线从形成开始至今的变化,以此来对比中外轴线的差异,并提出自己对于轴线在城市设计中应用的思考。
关键词:城市轴线、北京、巴黎北京和巴黎,作为代表东西方文化的两座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具有相似的历史背景和城市性质。
两者均为国家的首都、政治和文化中心。
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巴黎是沉淀西方文化最深厚的城市北京是蕴涵东方文化最富饶的地方。
尽管受到不同文化与规划理论的影响,但两个城市在空间形态及其布局上表现出许多相似之处, 两个城市的城市轴线就体现了布局的异同,是世界上颇具特色的城市轴线。
1 关于轴线1.1 轴线的概念和定义轴线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而且现在仍被普遍运用的设计思想与方法,其内涵丰富而外延广泛,狭义上的轴线指的是中轴线,尤指中国传统城市中统领全城布局的对称轴,《土木建筑工程词典》认为,轴线是建筑群体或一栋建筑的布局中可分成对称或均衡两部分间的中线,就是狭义上给轴线下的定义;《建筑:形式·空间与秩序》指出:连接空间中的两点得到的一条线,形式和空间等要素沿线排列。
作者以为城市的轴线式构图,关注的是轴线与城市结构的关系,故可理解为均衡与统领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构成的线型结构性要素。
1.2 轴线的作用通过定义,不难发现轴线在城市中的意义就是可以统领城市空间的形态构成,使城市布局均衡有序,具体而言,可表现为以下几点:①控制城市空间格局——城市空间轴线的性状决定城市的基本格局(网状、放射状);②组织城市空间序列——轴线上虚与实的组合与交替构成了城市的空间序列;③形成城市天际轮廓线——城市天际线的形成与发展往往依赖于城市轴线的构架;④展现城市标志——壮丽的城市空间轴线本身就兼具城市景观与认知地标的作用。
世界城市轴线比较研究
世界城市轴线比较研究何嘉宁1.城市轴线案例研究北京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是北京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自永定门到钟楼长7.8km的城市中轴线,这是世界城市建设历史上最杰出的城市设计范例之一。
梁思成先生在《北京——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中写到:“凸字形的北京,北半是内城,南半是外城,故宫为内城核心,也是全城的布局重心。
全城就是围绕这中心面部署的。
但贯通这全部部署的是一根直线。
一根长达7.8km,全世界最长、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了全城。
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
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为依据的。
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但北京的传统轴线与西方城市轴线不同,巨大尺度的轴线在空间上存在,但被紫禁城和景山隔断,南北难以穿越,除非从空中鸟瞰,否则不易为人所感知。
解放后,由于城墙和永定门等城门的拆除,北京轴线在前门以南和景山以北的轴线逐渐模糊,但故宫前的中段轴线由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而得到加强,并使原先封闭的轴线具有了开敞特性的新的空间特点。
与此同时,东西向的长安街逐渐成为北京城的又一主要轴线,首都重要机关和建筑沿此轴线布置,阅兵式等重要政治仪式亦沿长安街行进。
进入新世纪后,北京成功申奥后的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以及即将动工的永定门复建工程将又一次强化北京原有南北轴线。
巴黎巴黎是围绕塞纳河逐渐扩大形成的。
公元888年,法兰西王国成立,以巴黎为首都。
17世纪下半叶路易十四统治时期,巴黎经历了大发展,以卢浮宫为主的中心建筑群和香榭丽舍大道构成的主轴线初步形成。
到19世纪中叶拿破仑第三执政时,由奥斯曼主持对巴黎进行了较大的改建。
除完成城市纵横两条轴线和两条环路的建设外,出于整顿市容、开发市区和便于军事行动以镇压人民起义等目的,在市区密集的街巷中开辟了许多宽阔的放射型道路,并在道路交叉口建设了许多广场,道路与塞纳河交叉处则形成很多桥头广场和绿地,许多新的轴线形成,这基本奠定了巴黎市区的骨架。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
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
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
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
世界城市建设的比较与反思——基于北京与上海的创新能力的分析
的过程 中, 北京与上海应该如何发挥 自身的发展 条 件
分析 , 以有 助 于两 市 取 长补 短 、 位 发展 , 错 形成 健 康 良性 竞争 的态 势 。
二、 世界 城 市建设 的文 献 回溯
前, 纽约、 伦敦 、 东京是公认 的世界城市 , 它们是国 际高端人才集聚中心 , 也是重要 的国际社会交往
多层 次 的世 界 城 市 网络 体 系 的形 成 , 涌 现 出若 并 干在 空 间权 力 上 超越 国家 范 围 、 全 球 经 济 中发 在 挥 指挥 和控 制 作用 的世 界城 市 。在城 市经 济 的研
究 中, 对于这类在全球经济中发挥作用 的城市有
着 不 同 的表 述 , 如超 级 城 市 ( ru e,94 、 息 Badl18 ) 信 城 市 ( atl,9 9 、 要 城 市 ( r aeCts 、 C s l 18 ) 首 es Pi t ie) m i
全 球城 市 ( lb l ie ) G oa Ct s 和世 界 城 市 (o n Fi — i Jh r d e
man 18 ) 。 n ,96 等
在全球化的今天 , 全球城市体系正主宰着世 界的经济活动 , 而站在这个体系最上面的 , 就是世
界 城市 。世 界城 市是 现代 化城 市 的最高 层级 。 目
明确 提 出 了要 在 全 球竞 争 中掌 握 主 动权 , 造 属 打 于我们 自己的世 界 城 市 。在 8 、0年 代 , 界城 09 世 市是作 为 北京 、 海 等 国家 重 要 的 中心 城 市 的一 上 种 规划 愿 景提 出来 的 。 北 京 与上 海在 2 0世 纪 8 、0年代 进 行 暗 中 09 较量 , 2 到 1世 纪 两 城 市公 开 申明 “ 界 城 市 ” 世 的 定 位 和 目标 , 始 了打擂 竞争 。当然 , 市之 间的 开 城 竞 争无 疑会 促进 城 市 的发 展 , 在 世 界 城 市 建设 但
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等多学科的交叉作用下,运用新科学方法与技术手段,国外城市群的相关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着十分丰富的积累和成果。
(一)田园城市理论(Garden City)1898年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出版了题为《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Tomorrow: 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的论著,针对当时工业革命以后大城市所面临的拥挤、卫生等问题,提出关于城市规划、区域发展的设想,后被称作“田园城市”(Garden City)理论。
其主要内容包括:(1)疏散过分拥挤的城市人口,使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裘丽岚摘 要:本文对城市群的理论发展和研究成果做了概括性的回顾和梳理。
重点叙述了国外的圈层结构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区域规划理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大都市带理论、城市空间相互作用理论、核心—边缘理论,以及国内的点轴系统理论和双核(港城)模式,还对国内外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作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城市群 理论 实践【中图分类号】K90目前,联合国人类聚落中心将城市聚集区(Urban Agglomeration)用作衡量城市规模的标准,是指一群密集、连续的城镇所形成的人口居住区。
现在城市群的英文名称便来源于此。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1998)的定义,城市群(Agglomera-tion)是一定地域内城市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群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一、国外城市群理论综述在地理、人口、交通、社会、经济、政治【基金项目】成都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1年项目《成都平原城市群产业分工转移和空间布局协调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ZSR11-05。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1年项目《成都平原城市群功能结构及区际协调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SZYQN17。
全球化加速城市空间重构
起城市中劳动力地域结构的相应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城市
居民的工作 、 教育 、 生活 、 购物 、 就医 、 娱乐等打破时空限制 , 大大地拓
市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两个相互关联的过程 : 第一, 不可避免的全球 势力的介入; 第二, 城市自身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追求。 全球化对于城
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 城市空间结构面临转型。
市具有 比较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 。 全球资本的流向将越来越向 少数大城市集中, 城市资本的不断聚集使城市间的实力差距进—步拉
大。因此产业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分工和城市空间的重构。
20 年 1 月 , 07 1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正式公布了北京市 1 个新城 1
的总体规划成果 , 进一步明确了北京城市空问的发展格局。这是由
全球城市产业和人口的外迁和分散,导致城市外围出现了—些新
五 、 然趋 势 必
全球化使世界范围内的城亓 旨 I新的机遇和挑战。 亍陌i l 缶 为了城市的发
展徊增长, 参与全球经济的活动对于城市越来越重要。城市发展政策的 制定不仅要针对国内, 更要面向全球。 城市的发展必须综台
的以不同产业为主的区域城镇群体,使中心城市的功能结构得到纯化,
于 20 年 1 ,在国务院正式批复 了的 《 05 月 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 (04 22 )的总体规划中, 20— 00} 明确指出北京市未来的发展定位是世 界城市 。 同时将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为“ 两轴 、 、 两带 多中心” 的空间布
局, 此后城市发展即将进入全面重构时期。 同样 。 、 上海 天津 、 重庆的城市总体规划也已经批复实施 , 未来
来越大。 保险、 流通 金融、 电信、 等行业成为推动跨国 投资的最重要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北京人口拥挤、产业过度集聚等“大城市病”日益突显。诸多学者将北京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在宏观尺度上研究其空间结构,并比较与东京、纽约、伦敦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空间结构差异,进而分析北京大城市病产生的原因。
然而对北京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具体问题以及与世界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具体差异研究不足。本文在北京建成区范围内重点研究其内部的常住人口、产业的空间分布结构,并基于可获得的东京、伦敦与纽约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相关数据,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空间结构差异,为北京人口疏解、行业布局优化、用地合理配置、缓解“大城市病”提供针对性建议。
首先基于空间尺度效应,提出降尺度、变阈值提取城市建成区的新方法,进而利用GF-2遥感数据提取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建成区。其次,分析北京建成区街道单元的常住人口分布,构建街道单元的常住人口数量与居住建筑体积的关系模型,模拟北京建成区百米格网的常住人口分布;利用点密度指标生成常住人口点密度分布图,分析北京精细尺度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结构。
(3)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与各行业空间分布高度偏离的区域集中在五环以外北部的回龙观镇、沙河地区、北七家镇、东小口镇以及南部的黄村镇、黑庄户乡、台湖镇、亦庄镇、北臧村镇。(4)与世界级城市相比,北京建成区的水体面积占比过小、空间分布不均;绿地破碎度较低,过度集中于大型公园;道路网连通度低,呈现为“格网+环形”的空间构架。
东京、伦敦的常住人口呈现为倒“U”型的空间分布结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较北京均匀。(2)北京建成区的行业主要集中分布在四环以内,一般生产型行业形成以中关村、国贸为中心的双核、带状集聚分布结构;餐饮服务业呈现为以朝阳门为主中心、以中关村为次中心的双核片状集聚分布结构;购物服务业由故宫向东延伸至国贸形成高密度集聚片区,呈现为“一片区、多极点”的空间分布结构;生活服务业、交通设施服务业、金融保险服务业集中分布在天安门两侧2-5千米左右范围内;科教文化服务形成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单核集聚分布结构;医疗保健服务业呈现为以安定门为中心的单核心、圈层式分布结构;体育休闲服务业形成以三里屯为中心的片状集聚分布结构。
第三,利用电子地图兴趣点大数据,模拟北京建成区主要行业的点密度分布,分析主要点密度与行业点密度数据,利用偏离度指数分析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与主要行业空间分布的偏离度。
第五,基于东京、伦敦与纽约小地域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模拟其百米格网的常住人口分布,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精细尺度的常住人口空间分布结构差异;基于土地覆盖分类数据,利用景观格局相关指数比较北京与三大世界级城市的用地结构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呈现为“M”型的空间分布结构,距离城市中心1-3千米、5-10千米的环带为常住人口集聚的峰值区域,常住人口数量分别为314.1万人、532.1万人,距离城市中心10千米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共1077.3万,超过北京建成区常住总人口的80%;北京建成区常住人口密度的空间差异大,四环以外的部分区域常住人口点密度低于5000人/平方千米,四环以内的部分区域常住人口点密度超过2.5万人/平方千米。
(5)建议重点疏解距离北京城市中心3-8千米范围内的常住人口,引导过度集聚的大型医疗机构迁至通州城区,疏解过度集聚的科教文化服务业至昌平、大兴与丰台的新城,疏解五环内一般生产型行业中的实体物质生产企业至昌平、大兴、丰台的郊区,完善通州、昌平、大兴新城的生活服务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