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本课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歌内容,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体会诗中抒发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了解、掌握诗中比兴、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导入对诗导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生读。

正音释义。

2.范读。

意在指导朗读节奏,读出情感。

3.齐读。

诗中反复出现的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字词是哪一个?明确——忧。

(三)整理学生问题、研习赏读1.诗中的“我”为何而忧?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学生思考分析)(1)战时思乡之苦。

曰归曰归、靡室靡家、无使归聘、我行不来。

(2)战时劳顿之忧。

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戍未定,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诗并不是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

战斗激烈、战事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劳苦和思归。

(3)归途中的隐忧不安。

回家应该是快乐的、兴奋的,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明确:主人公哀伤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我们要体会到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却很久没与家人通音讯,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

资料一《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这些忧思都是由于什么而起?——战争战争失败还是胜利?——胜利除了忧思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情感?——爱国热忱和战斗豪情,但这种感情还是被忧思压倒。

总结:无论是失败的还是胜利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这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必须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资料与步骤]一、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但是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以前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诗经》是人教版高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文,由《氓》和《采薇》两张组成,我今天给大家说的就是《采薇》,该单元主要是鉴赏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采薇》以四言诗歌体的形式,以回忆的方式写了被遣戍边的战士从出征到回家的诗歌。

重章叠句手法的运用以及情景交融的抒情是本文最大的特点。

第二,我来说一下我对教材的处理结合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的“三个维度”,我将本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反复诵读,体会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及诗歌的主旨。

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鉴赏诗歌,本课的重点是掌握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

鉴于要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和提高其鉴赏能力,所以我安培用两个课时精讲。

第三,我再说说教学方法教法得当,才能挖掘出学生最大的潜力,才能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我认为这首诗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朗读去体会征人那种厌恶战争思念家乡又奋勇抗敌的矛盾心理,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情感体验去鉴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这样可以真正的做到一学生为主题,尊重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最后,我来呈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一:是导入:和学生集体朗诵余光中的乡愁,营造气氛。

导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有融于血液的故土乡情。

今天就让我们到我们中华民族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美好的情感吧。

二:落实基础,整体感知请不同的同学自选章节朗读,其他同学为其正字正音,老师指导重点字词及朗读的节凑。

并大体让学生把握结构内容。

三:细读赏析讨论重章叠句这一技巧在诗中的作用和好处。

分组讨论主人公对战争的态度及文章的主旨。

鉴赏最后一章,各抒己见。

老师最后在大屏幕上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和学生们交流。

四:作业:课后阅读《诗经》里其他经典篇章,把自己喜欢的重章叠句找出来在班里交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采薇》等文学知识,能有节奏地诵读本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诗歌。

2.通过“杨柳”、“雨雪”等意象,想象诗歌描绘的今昔不同的景象,体会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3.抓住“依依”、“迟迟”、“载渴载饥”、“伤悲”等关键词,体会从军将士艰辛的生活和思归怀亲的情感。

板块一:抓题导入,了解《诗经》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进入古诗词诵读单元,学习一首两千多年前的古诗《采薇》,一起读课题:《采薇》(节选)。

2.仔细观察“薇”字,猜测可能跟什么有关?预设:草植物。

3.是啊,“薇”是植物名,指薇菜,就是野豌豆苗采薇就是采野豌豆苗。

注释里还说,采薇选自《诗经·小雅》,文中有这样一个注释我们来读一读。

老师这里还有一段视频让我们来看一看。

【设计意图:此板块的教学,让孩子了解“薇”这种植物,与最后板块中士兵们采薇充饥相互呼应。

通过注释朗读、观看视频的方式让孩子们走进《诗经》,了解《诗经》。

】板块二:初读感知,体会诗韵1.了解课题之后,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这首诗。

完成学习活动一。

预设1:这首诗每一句都只有4个字。

是的,这是一首四言诗。

四言诗是中国最早的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西周时期。

预设2:这首诗中有很多的叠词,依依、霏霏、迟迟,仔细观察注释会发现,这三个叠词都是形容事物的样子。

2. 四言诗常运用叠词,有什么好处?(这使诗歌具有一种音韵美。

)现在请你再读一读这首诗,读出诗歌的节奏感。

3. 男女生配合读。

【设计意图:读准、读通是学习诗歌的基础,其次是读出节奏感。

这首诗与之前遇到的诗有所不同,之前大多看到的是五言诗、七言绝句,四言诗还是初次遇见。

这首诗中叠词的使用更是巧妙,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可以感受诗歌音韵美。

】板块三:品读诗句,感悟诗情过渡:诗会读了,还不够,让我们走进诗歌的场景,体会其中的情感。

先来品读前四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能:把握情感、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方:朗读、合作探究3、情态:厌战、思乡教学过程1、导入(复习文学常识《诗经》)或者与余光中的《乡愁》比较,或者播放舞蹈《采薇》或者欣赏名人大家的朗诵,在欣赏中初步奠定情感基调2、初读文章,扫清字词障碍(多媒体展示)孔疚(jiù)靡盬(mígǔ)、玁狁(xiǎnyǔn)寰宇(huán)神裔(yì)肴馔(yáozhuàn)宅邸(dǐ)逃遁(dùn)象弭(mǐ)归聘(pìn)四牡(mǔ)骙骙(kuí)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整饬(chì)有感情朗读文章3、再读课文,分析结构(提问)(一)、难归原因、生活艰苦(手法—重章叠句,反复吟叹;内容—比兴手法——植物生长,时间流逝,士兵焦虑痛苦与日俱增)(二)、战争(未直写战争残酷,而写战车马高大,侧面突出战争残酷)(三)、归途伤悲(今昔对比,大雪纷飞,饥渴难当,气氛悲怆)4、析读课文,分析情感(合作探究)①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普通士兵——离乡出征——生活艰苦——内心伤痛——厌战——思乡②问:从哪些地方可以表现出来:(小组讨论,交流,选代表回答问题或者看哪位同学手举的高,看起来比较活跃或者找一个靠窗的,或者靠窗的同桌起来回答下)表现:“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说好要归,迟迟不归,君问归期未有期(好,请坐,这位同学找的非常仔细啊,看来对文本把握的非常清晰,还有其他同学要补充吗)“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忧心忡忡,归心烧灼“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今昔对比,大雪纷飞,饥渴难当,气氛悲怆。

归纳小结(参照板书)布置作业:写一段文字表达思乡情绪板书设计:采薇(一)、难归原因、生活艰苦—比兴手法——重章叠句、痛苦焦虑(二)、战争—四牡骙骙——侧面描写——突出战争残酷(三)、归途伤悲——雨雪霏——两相对比———饥渴难当,气氛悲怆〖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2】篇〗[设计依据与教学目标]古诗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与民族的智慧,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莫”“止”“刚”“疚”“腓”“思”“雨”等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通读诵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初步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

2、过程目标:诵读,合作学习,把握《诗经》重章叠句的好处。

3、情感目标: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爱护和平,珍惜生活,热爱祖国,热爱学习。

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文言实虚词。

2、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战士归途“我心伤悲”的原因及“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和平一直是人们向往的生活方式,然而战争却一直如鬼魅一样,缠绕着和平。

似乎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战争,因而战争是不少文学作品中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回到中华文学的源头《诗经》,去感受战争给古人带来的百味人生。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采薇》。

二、回顾《诗经》有关知识三、诵读课文1、自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音靡室靡家不遑归聘靡盬牡骙腓弭霏霏2、范读3、齐读4、指名学生诵读,其他同学注意听,指出优点与不足5、自读,梳理基础知识(找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并解决其意义和用法)(1)古今异议词:止作聘孔路(2)通假字:莫尔棘(3)活用词:日(名词作状语)雨(名词用作动词)(4)一般重要实虚词:靡(无)、遑(闲暇)、牡(雄性鸟兽,与牝相对,如牝鸡司晨)、捷(胜利)、骙骙(熟练的样子)、载……载……(一边一边,如载歌载舞)助词,无实义:维、斯、思、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文本赏析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诗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戍边战士思乡2、是不是一开篇就写思乡呢?不是3、开头没写思乡,写采薇,这是《诗经》中的哪一种手法?还有哪些章用了这种手法?兴,1—4的章都用了兴的手法。

1—3章都是以采薇起兴。

第4章以棠棣之花起兴。

(进一步加深对《诗经》“六义”的理解)4、其实,作者写采薇,不仅有兴的作用,还应该有其它用意,要不,为什么不写采蘑菇?“采菇采菇”不也行吗?暗示了战事的艰苦,战士因为没有足够的粮食,所以才以野菜充饥;另外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2字形3解释4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三、整体感悟1自主学习《采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2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3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的句子,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课前检查与反馈:1字音2字形3解释4加点字5翻译下列句子二、新课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三、整体感悟1自主学习《采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再造想像、创新思维的能力;养成古诗学习方式。

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课件出示:“风”“雅”“颂”)根据老师的提示(课件出示:宗庙乐歌和舞歌、民间乐歌、宫廷乐歌)一起来猜猜看,“风”“雅”“颂”分别收录了哪些内容?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

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课件出示,释题。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1、读(1)课件出示古诗,自由试读古诗。

(2)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雨”的读音。

(3)齐读。

提示节奏。

2、质疑(1)学生自由读古诗,在书上标出不懂的地方。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句,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

(2)学生质疑。

谁有不懂的地方?(3)引导学生根据资料自学解决问题。

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看注释。

(4)引导学生小组内合作学习。

如果还有疑问,也在小组内提出来,请大家帮帮你。

(5)查遗释疑。

师相机指导:“杨柳”之意。

介绍典故“百里穿杨”。

3、试解诗意。

(1)组内讨论诗意。

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自学,了解了哪些与这首诗有关的知识,在小组内和其他同学交流交流诗意。

(2)班级交流诗意。

(3)师出示诗意“诗”。

三、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1、“杨柳依依”(1)课件出示“杨柳依依”。

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象,进行口语表达。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结合课下注释,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作品资料与情感;熟读成诵。

2.从诗歌的意象、叠词、表现手法、章法特点等方应对文本进行鉴赏。

3.体会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家园之思。

【归纳·整理】1.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2.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3.关于玁狁(注:课本上写作“狁”,电脑无法识别)玁狁是殷周时期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部落,属于游牧民族,为了争夺粮食与土地,玁狁与商王朝进行了多次战争,西伯侯姬昌以商纣王的名义讨伐玁狁,使玁狁臣服,之后,玁狁就打着商王的旗号对周边各部落进行兼并战争,实际上为武王伐纣准备了条件。

周人与玁狁的战事主要发生在西周晚期,但也延及到东周初年。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以后,西周被玁狁所灭,美人褒姒也被俘虏。

之后的东周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在征战过程中,玁狁的名称就慢慢消失了,改为戎、狄,据近代学者王国维考证,玁狁即《史记》中记载的匈奴。

【思考·感悟】1.你从《采薇》一诗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2.你认为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3.回忆写思乡的诗句,体会家(人)对人生存成长的好处。

【发现·创新】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历来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阅读相关资料,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资料二:【清】刘熙载《艺概》:“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

如曹植的《朔风诗》“昔我初迁,朱华未希;今我旋止,素雪云飞。

”(朱华泛指红花;旋止,归来。

当初我离开时,花儿还开得很艳,此刻我归来时,漫天雪飞。

)杜甫《兵车行》:“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这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必须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资料与步骤]一、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

②孔子删诗说。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

只但是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诗经》所录,均为以前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

《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采薇》为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歌单元所选篇目。

之前,已通过《氓》的讲授,向学生介绍了《诗经》赋、比、兴手法及其现实主义风格。

本诗为《诗经·小雅》中的一篇,表现征战士卒思念家乡、厌恶战争、期盼胜利、控诉苦乐不均等复杂情感,体现“小雅怨诽而不乱”的风格。

其中,第一至三章“重章叠句”的艺术手法,第四、五章侧面描写战争场景的表现技巧,第六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名句品析,及全诗情感,为本诗赏析重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篇《氓》的学习,已经大致了解《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相关艺术手法和主要风格特征。

本篇中士卒复杂的情感,将是他们理解的难点。

三、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2、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情感。

过程与方法1、音读、意读、情读、美读;2、通过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达到感悟情感、品味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远戍士兵复杂的情感内涵;2、呼吁学生爱护和平、反对战争。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布置学生独立预习,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旁批大意。

2、课前检查与反馈:请生齐读全诗。

(二)课堂教学1、导入:人类的进程,总伴随着一段段血战前行的战争史。

那一场场血淋淋的战争,也成就了一个重要的诗歌题材——战争诗。

各代诗人,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不同的战争情感: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视死如归)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家国之恨)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毛泽东(战斗豪情)小结:古往今来,不同诗人从各自的角度诠释出了不同的战争情感。

那么,三千多年前的名篇《采薇》,又流露出怎样的情感,我们一起来品读。

2、意读师翻译第一章,请生翻译余下五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与这首诗相关的古诗词常识。

2、能大体把握诗意。

3、能熟练诵读这首诗,并且能流利背诵下来。

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教学重难点:1、能熟读成诵,大体把握诗意。

2、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作相应的拓展迁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诗经》,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我国是诗歌的国度,诗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我国的文化瑰宝中熠熠闪光。

那么,你们知道,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什么吗?生:《诗经》。

师:嗯,很棒!那么对于《诗经》,你们又了解多少呢?查过资料吗?生答:师:好,老师这里有一道练习,一起来做做看。

课件出示:《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汉前称《诗》或《诗三百》;汉时被尊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因毛亨、毛苌曾注释,又称《毛诗》。

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

2、师:《诗经》根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

而“雅”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采薇》就是选自“小雅”里面的一篇经典之作,可谓千古绝唱。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做一回知音,听一听这首遥远的绝响。

师:先来分析课题,“采薇”是什么意思呢?“薇”字比较难写,伸出手写一下,看这个“薇”字,想想是什么意思?生:----师:偏旁?生:草字头师:是跟什么有关?生:-----师:“薇”是:野豌豆苗。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

3、师:那么有学生会问了,题目是《采薇》,为何书中的诗句没有一句提到采薇呢?因为啊,我们课文中选录的只是采薇的节选,其实整篇诗歌前面多次提到过采薇,写了薇这种植物由发芽到长大再到长成的生长过程,暗示时间的流逝和戍边的漫长。

二、读准诗歌,把握基调。

1、同学们自由诵读。

2、个别读,注意“薇、雨、霏”的读音。

(你也读读!你学学他读读)3、同学们再结合注解读读?指名个别读!(问听众,你听出了什么?——说一说诗表面意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

是一首描写戍卒生活的诗。

这首诗用士兵的口吻,在战后归家途中,追述戍边作战时的苦况,犹如电影用一连串的回忆镜头,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诗经·采薇》教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诗经·采薇》教学教案《诗经·采薇》教学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过程与方法:自主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热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教学重点】文章的重点字词,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一、导入(从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初读课文,把握字词(学生齐读课文,重点考查预习情况,之后点拨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1.字音狁(xiǎnyǔn)不遑(huáng)载饥载渴(zài)我行不来(lài)......孔疚(jiù)靡盬(mígǔ)维棠之华(huā)象弭(m ǐ).....归聘(pìn)四牡骙骙(mǔkuí)小人所腓(féi)雨雪霏霏(yùfēi).......2.字形靡(靡费)聘(聘请)霏(烟霏)遁(遁词)睽(众目睽睽)糜(糜烂)骋(驰骋)菲(芳菲)循(遵循)骙(四牡骙骙)遑(不遑)戍(戍守)戊(戊戌)弥(弥漫)徨(彷徨)戌(戊戌)戎(戎装)弭(消弭)3.解释重点字词岁亦莫止莫,同“暮”。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节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创作成就,积累文中出现的名句,品味中国古代经典的思乡主题所反映出的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思、意境和独具魅力的语言,培养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涵泳、美读等方法的活动体验,结合自己对家乡的感受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脉络。

4、通过小组讨论形式,采用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集体品评文中优美的语段,体会文章独具魅力的语言,比较鉴赏文章的意境美。

5、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学难点:“家”在本文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阅读时细细品味“家”的涵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拳拳赤子心,悠悠故乡情。

走过千山万水,走不出魂牵梦萦的故乡,故乡的种子埋藏在游子的心房。

听,历史的声音从那头传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缓缓的吟唱超越了时空的隧道,依旧向我们诉说着人类那亘古不变的思乡愁绪。

二、介绍诗经:1、学生展示自己查找到的资料(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2、教师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诗经》相关的知识资料: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部,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就称为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划分的。

风是乐调,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雅是周朝王畿之乐,“雅”有“正”的意思,雅诗多为反映贵族阶级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作品。

其中又有大雅和小雅之分。

大雅多为西周早期的诗,共31篇;小雅多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共74篇。

大雅多为赞美诗,赞颂统治阶级的奢华生活;小雅多为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牢骚不平的情绪。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本课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诗歌内容,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2体会诗中抒发的“忧伤”之情,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了解、掌握诗中比兴、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一)导入对诗导入。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感1.生读。

正音释义。

2.范读。

意在指导朗读节奏,读出情感。

3.齐读。

诗中反复出现的最能体现诗歌情感的字词是哪一个?明确——忧。

(三)整理学生问题、研习赏读1.诗中的“我”为何而忧?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学生思考分析)(1)战时思乡之苦。

曰归曰归、靡室靡家、无使归聘、我行不来。

(2)战时劳顿之忧。

不遑启居,载饥载渴,我戍未定,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猃狁孔棘。

诗并不是正面写作战的情景,而是通过战马、装备间接透露出战斗的激烈,反复咏唱就是说明战事频繁。

战斗激烈、战事频繁,进一步流露出戍卒们的劳苦和思归。

(3)归途中的隐忧不安。

回家应该是快乐的、兴奋的,为什么回家的路上“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明确:主人公哀伤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但我们要体会到深层次的原因:时时思念着归家,却很久没与家人通音讯,等到现在终于可以回家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涌上心头——家人还好吗?面对自己的将是什么状况?那是对家人命运、自身前景的极为沉重乃至不祥的预感。

资料一《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这些忧思都是由于什么而起?——战争战争失败还是胜利?——胜利除了忧思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情感?——爱国热忱和战斗豪情,但这种感情还是被忧思压倒。

总结:无论是失败的还是胜利的战争,带给人民的总是痛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整体感知这首古代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反复诵读课文,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背诵并默写课文,归纳《诗经》的艺术特点,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前提详解1、作者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

《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

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305篇,孔子皆歌弦之。

”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背景介绍《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

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

《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

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

3、相关资料《诗经》的语言特点《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

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采薇导学案第1篇】【学情文本定位】《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经〉两首》中的第二篇,课后“研讨与练习”中对《采薇》一诗的学习要求为:熟读;明确诗歌中抒情主人公情感态度;最后一章的内容、写法及其作用;前三章重章叠句手法的特点。

此前,学生已在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经>两首》的学习中习得:背诵并写一段赏析文字;体会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在与文章内容的对比中体会《木瓜》一诗的情感。

同时,学生已在本课《氓》一诗的学习中进一步明确了:赋、比这两种表现手法及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因此,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相关工具书,对诗歌文句的疏通已不是一件难事。

依托已有知识和阅读经验,学生对诗经“六艺”的基本概念也比较清楚,诗歌整体内容的梳理也将比较轻松。

但是,抒情主人公的情绪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体现的,仍是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易产生困惑的问题,《采薇》尤为如此。

《采薇》虽然选自《小雅》,但风格上更接近《国风》,很有民歌的特色。

对其进行指导鉴赏,能够让学生感性地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体会到其中传达出的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以及表达这种质朴的情感所采用的简约而隽永的传情达意的方式。

从课文内容出发,更好地进入情境,可以体会抒情主人公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进而走入人物心灵深处,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实现文学文本的教育审美价值。

【设计理念】《采薇》出自《诗经》,向来以其丰富多彩的人文内涵、难以言说的诗情画意、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让人拍案叫绝。

尤其是诗中那真实复杂的矛盾情感——对强敌贼寇的愤恨与对故园亲人的思念,保家卫国的豪迈与历尽艰辛的苦涩,明媚乐景中的哀伤与阴晦哀景中的喜悦,都给人以无穷的想象与回味,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设计将情感、价值之类丰富的人文目标具体融化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通过反复的吟诵、品味、领悟,通过丰富的联想、比较、探究,在准确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的人文内核,深刻感受诗的丰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人生境界,真正实现文本的教育教学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薇》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 进一步认识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
1 自行诵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1
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2你了解哪些有关《》的常识?3你能背出《》最后一节吗?4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的,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字音2字形3解释加点字5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从台湾诗人的《乡愁》诗导入。

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1自主学习《采薇》。

自行诵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
② 译③ 了解作品主旨
问:《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

问: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答:“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使归聘。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④ 当堂成诵
四、合作探究
1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 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②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

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
五、鉴赏
1再读《采薇》,围绕问题讨论:
(先让学生畅所欲言,允许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读去看。

答错了不批评。

然后再分小组讨论发言,进行交流汇总。

)
① 这首诗共六章,你看分哪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1-3章为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三层,写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

② 前三章,据你看,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
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③从4-5章来看,你又发现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这两章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已可想见。

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资料一: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谢安)因弟子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资料二:方玉润《诗经原始》中评说:“此诗之妙,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不然,凯奏生还,乐矣,何哀之有耶?”又说:“末乃言归途景物,并回忆来时风光,不禁黯然伤神,绝世义情,知古常新。


资料三:清人王夫之在论《诗经·小雅·采薇》这两句时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师评: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

)
六、交流延伸
1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2将你的诗先在小组交流、修订后,再在全班交流。

七、附《诗经?采薇》原文注释及译文
采薇采薇,薇亦作(生,指初生、刚发芽)止(语气词)。

曰归曰归,岁亦莫(“暮”的古字)止。

(无;没有)室家,(:北狄,匈奴)之故。

不(闲暇)启居(启:跪、危坐。

居,安坐、安居。

古人席地而坐,故有危坐、安坐的分别。


论危坐和安坐都是两膝着席,危坐(跪)时腰部伸直,臀部同足离开;安坐时则将臀部贴在足跟上),之故(以上两句是说远离家室是为了和打仗)。

采薇采薇,薇亦柔(柔嫩,指苗的柔嫩,意思是说野豌豆长大了一些)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非常强烈),载(副词,又)饥载渴。

我戍(防守)未定(稳定。

这句是说驻防未有定处。

),使(使者)归聘(问候。

这句是说没有回家的使者代我向家人问安)。

采薇采薇,薇亦刚(坚硬。

指薇将老而坚硬)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十月为“阳”,现代对农历十月还称为“小阳春”)止。

王事(gu,停止,此为“止息”意),不启处(意同“启居”)。

忧心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归来。

一说“慰勉;慰问”。

不来:是说无人慰问)!
彼尔(花盛有样子)维(语气词,加强语气)何,维常(常,一种植物名)之华(以上两句是以开得很盛的常起兴,引出下文对壮盛军容的描写)。

彼路(“”的假借字,大车)斯何(意同“维何”),君子(指将帅)之车。

戎车(兵车)既驾,四牡(雄马。

)业业(壮大的样子)。

岂敢定居(犹言“安居”),一月三捷(接。

谓接战、交战。

一说,抄行小路为“捷”。

三捷:言多次行军,就是不敢定居的意思。

)。

驾彼四牡,四牡(kuí,雄强,威武)。

君子所依(“依”犹“乘,乘坐”),小人所(féi:小人指兵士。

:隐蔽。

此句说步卒借戎车遮蔽矢石)。

四牡翼翼(安闲的样子。

谓马训练有素),象弭(mi,弓的一种。

象弭,以象牙装饰弓端的弭。

)鱼服(服:是“”的假借字。

是盛箭的袋子。

鱼,就是用鱼皮制成的箭袋)。

岂(怎么;怎能)不日(每日)戒(戒备),孔棘(棘:急。

孔棘,很紧急。

此句说很猖狂凶狠,敌情很紧急)!
昔(指出征之时)我往(到……去,指到前线去)矣,杨柳依依(杨柳柔弱随风不定之样子)。

今我来(归来)思(语气词),雨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行道迟迟(迟缓的样子),载饥载渴。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