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经济学-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4.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一定产量下,两种要素的最佳比例
•在比例最佳的条件下,两种要素投入的总量
4.1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要素最佳组合
等产量曲线
200
3=Q 100
1=Q 150
2=Q L
K 凸向原点
距离原点越远,产量越高
两两不相交
边际技术替代率
K
L LK MP MP dL dK L K MRTS -==∆∆=劳动替代资本L
L K K 维持产量不变时,用一种生产要素替代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比率。
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等
产量曲线上某点的斜率
等成本线rK
wL C +=工资利率w C
L
K
r C
K
L P P r w -=-斜率等于要素价格比
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
•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时,两种生产要素组合的比例最佳
•等产量线的斜率:
•等成本线的斜率:
•要素最佳组合的条件:K
L LK MP MP dL dK L K MRTS -==∆∆=K L P P r w -=-K
L K L
P P MP MP
=
4.2 最佳生产规模
•同比例扩大两种要素的投入量(也即扩大企业生产规模),总产量如何变化呢?生产规模
两种要素的投入量
产
量规模不经济(规模收益递减)
规模经济(规模收益递增)
规模收益不变
思考
•为什么中国发展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美欧等发达国家则主要是资本和技术密集
型产业?。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理论 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
•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 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 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 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 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 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 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 能确定。
30
等产量曲线及特点
• 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 情况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 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 的曲线
23
• 第三,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 关系:总产量曲线上任何一 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即是该 点对应的平均产量值;总产 量曲线的点与原点的连线和 总产量曲线相切时,则该点 对应的要素的平均产量最大。
24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1、概念:又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 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 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 产值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 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这就是 经济学中著名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2、在理解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时要注意:
25
• 第一,其他条件不变包括两个因素:一是技 术水平不变,该规律不能预测在技术水平变 动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对产量的 影响;一是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该规律对 于所以投入要素同时变化的情况并不适用。
• 第二,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 量要经过递增、递减,甚至成为负数的过程。
6
二、成本
2、1、机显会成本和隐会成计本成本
显隐用成机成所途本会实本放中指成际是3弃所厂、4本货指的能商、总指币厂使得在成不生支商用到经T本产出在变T相的营C、者,生C成=A同最中=平为包产FCF的高购本C均=(了括经T买生收+成、QC生营工V入或产)/本Q产中资可C要(租和一、发变用素实边定生利际所在成际数的息其并用成本量地,生他未本的但租发产生产不等产生要品直素)接的
西方经济学概论第三章
0
1
2
3
4
5
L
(2)等产量线的特征。
A. 向 右 下 方 倾 斜 , 斜 率为负。
表明:实现同样产量, 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
K
少另一种。
B. 凸向原点。
Q L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 产量线,不能相交。
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不同曲线代表不同产量。
离原点越远代表产量越高 高位等产量线的要素组合
否则与定义相矛盾。
量大。
四、等产量曲线斜率和“脊线”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可以为负也可以为正。 当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可以互相替代, 一要素增加,另一要素减少。 当等产量曲线斜率为正时,两种要素必须同时增加才能达到 一定产量。 要生产既定的产量,在 两条脊线内总能找到比 脊线外更有效率或更便 宜的投入组合方式,所 以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 被称为生产的经济区。
K 600
注:与消费预 算线比较
O
300
L
等成本线
成本支出或要素价格变化对等成本线的影响
K A1
成本支出增加使等成本线 向右上方平行移动
A0 A2 O
成本支出减少使预算线 向左下方平行移动
B2
B0
B1
L
等成本线
成本支出或要素价格变化对等成本线的影响
K
劳动L价格下降使等成本线 以逆时针方向旋转,斜率变小
Q K
L
1
2
3
4
5
1
2 3 4 5
20
40 55 65 75
40
60 75 85 90
55
75 90 100 105
65
经济学基础第四章生产理论
可见,等于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等成本线一般分析
❖ 要素的投入与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受技术水平所限制;而厂 商的产出水平和要素投入选择,则要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驱 使下,根据商品和要素的价格来决定。因此,生产一定数量 商品所要付出的代价——成本,将决定厂商如何进行生产。 生产成本是厂商的经济约束。
利润与成本
❖ 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 ❖ 利润 = 总收入 — 总成本 ❖ 生产并销售出商品获得的货币收入,即为厂商的总收
入。 ❖ 生产要素的获得和使用,需要支付一定的回报。生产
中支付的要素报酬 ❖ 在经济学中,总成本包括所有的成本。 ❖ 由于生产要素具有多种用途,一种要素因用于生产某
表示固定比例 K3 生产函数的所
有产量水平的 K2
最小要素投
入的组合
K1
0
L1
L2
L3
L
短期生产函数 (一种生产要素变化)
__
K ❖ 假定资本投入量固定,
劳动投入量可变
__
则表达式: Q f (L, K)
上式表示在资本投入固定时,由劳动投入量变化 所带来的最大产量的变化。
❖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 成本:经济分析中,厂商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隐含成本。 直接成本:是厂商购买生产投入品的支出。 隐含成本:是厂商生产中使用而未直接支付报酬的自有
资源的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具有多种用途的资源用于某一用途的机会成本,
为该种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所能获得的价值。 ❖ 社会成本:个别厂商的生产所带来的总的资源损耗。
L
F
(L, L
K
)
PL
MP L PL
0
生产要素原则
生产要素原则生产要素原则是经济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涉及到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以下是关于生产要素原则的详细解释:1.劳动力的投入劳动力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劳动力投入是指工人在生产过程中所付出的体力、脑力和情绪等成本。
劳动力投入的多少直接影响着生产效率和质量。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劳动力进行合理的安排和培训,以提高其技能和效率。
2.资本的投入资本是生产过程中的另一个重要要素。
它包括资金、设备、原材料等物质资源。
资本的投入对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资本进行合理的投入和管理,以确保其有效运作和合理利用。
3.土地的利用土地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
土地的利用包括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等。
土地的利用对于生产的顺利进行和生产成本的降低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和管理,以确保其有效运作和合理利用。
4.企业家才能的发挥企业家才能是指企业家在生产过程中所具备的管理和创新能力。
企业家才能的发挥对于企业的成功和生产效益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企业家才能进行合理的发挥和管理,以确保其有效运作和合理利用。
5.政府管理的协调政府管理是指政府对生产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政府管理的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政府管理进行合理的协调和配合,以确保其有效运作和合理利用。
综上所述,生产要素原则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涉及到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资源。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投入和管理,以确保其有效运作和合理利用,从而实现生产的效益和质量。
短期生产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决策分析
短期生产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决策分析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企业需要灵活调整生产要素的投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决策,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决策。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可变生产要素指的是企业可以灵活调整的生产要素,例如人工、原材料等。
这些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即生产函数。
在进行投入决策时,需要考虑生产函数的特征。
其次,需要考虑的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如果市场需求增加,企业需要增加投入以满足市场需求;如果市场需求减少,企业需要减少投入以避免过剩。
接下来,需要分析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额外产出增益。
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投入量达到最优水平。
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应该增加投入;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应该减少投入。
最后,需要考虑的是生产要素的可变性。
如果生产要素的可变性很小,那么企业就需要在投入决策上更加谨慎,因为调整投入可能会导致生产效率的下降。
如果生产要素的可变性很大,那么企业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投入。
综上所述,对于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决策,应该先分析生产函数的特征,然后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
接着,应该分析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并确定最优投入水平。
最后,需要考虑生产要素的可变性,
以决定投入调整的灵活性。
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以帮助企业做出合理的投入决策,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第⼀章绪论⼀、名词解释1.技术技术是指⼈们在社会实践中所采取的⽅法、⼿段、技能和⼯具设备的总称。
2.经济指劳动节约、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问答题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答:技术、经济、定量。
2.简述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答:在社会发展中,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分密切。
(1) 技术对经济的作⽤①技术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
②技术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
③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
④技术进步是提⾼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2) 经济对技术的影响①经济活动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
②经济实⼒是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③经济关系制约着技术的发展。
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有哪些?答:(1)综合性。
农业技术经济学涉及⾃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
(2)计量性。
⽤数量关系反映农业技术经济的现象和规律。
(3)⽐较性。
⽐较的观点贯穿于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研究⼯作的始终。
(4)预见性。
在事件发⽣之前对其进⾏预先的分析和评价(5)实⽤性。
(6)时空性:由于农业⽣产的特点,决定农业技术经济具有很强的时空性。
4.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概括为:根据经济规律和⾃然规律,联系⽣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分析、评价、论证和优选等⽅式研究⽣产实践中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合理结合的内在运动规律及运动条件,以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研究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内在经济规律,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
学科性质:(1)研究农业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为⽬的,寻求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的科学(2)寻求⽣态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的科学(3)解决农业技术措施与农业资源之间⽭盾的科学(4)解决农业技术措施、技术制度、技术政策之间⽭盾的科学第⼆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原理⼀、名词解释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的性程度的评价。
2.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措施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功能满⾜⽣产要求的程度和最终产⽣的物质成果。
长期生产函数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与规模收益
•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以住宅、汽车、电子通讯、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等行业为龙头,带动钢铁、机械、建材、石化、能源等行业 快速增长的阶段。在这些行业中,多数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要求, 也就是说,投资就要上大项目。
L
无数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否则与定义相矛盾。
离原点越远代表产 量水平越高
高位等产量线的生 产要素组合量大。
2.边际技术替代率 MRTS
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边际技术替代率:产量不变,增加一单位某 种要素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
MRTSLK
1.等产量线的特征.:
A. 向右下方倾斜 ,斜 率为负。
表明:实现同样产量, K 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 另一种要素。
B. 凸向原点。
C.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 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Q L
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线
K
Q1Q2 Q3 Q4
同一条曲线代表相 同的产量水平;
不同的曲线代表不 同的产量水平。
K
BC
N
E
D Q2
L MA
产量既定,成本最小
PK- K的价格 PL- L的价格 QK- K的数量 QL- L的数量 MPK--- K的边际产量 MPL--- L的边际产量 M --- 成本 MPm--- 每一元成本的边际产量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案例
已知某厂商的生产函数为Q=L3/8K5/8,又设 PL=3,PK=5。
根据经验判断:企业规模应该最大的行业是? 服装业·钢铁业·饮食业
浙江到了出大企业的时候
• 浙江企业特别是温州企业以“小型”、“民营”、“低成本” 和“劳动密集”而著称。这些特点在过去是优点,在今后还是优 点。
第四章微观答案-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四章生产理论一、解释概念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产量曲线等成本线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规模报酬内在经济外在经济二、判断1、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AP>MP>0的阶段。
2、在一种可变投入生产函数条件下,可变要素合理投入区域应在MP>AP的第一阶段。
3、生产理论中的短期是指未能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期。
4、AP曲线与MP曲线交于MP曲线的最高点。
5、能提供相同效用的不同商品数量组合的点的连线即为等产量曲线。
6、等产量曲线表示的是用同样数量劳动和资本生产不同的产量。
7、当劳动的边际产量小于其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肯定是下降的。
8、边际产量递减,平均产量也递减。
9、在生产的第U阶段,AP是递减的。
10、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MP曲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11、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只要平均产量是上升的,就应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量。
12、在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中,企业处在合理投入区域时,MQ必然递减。
13、在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10%,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产出增加10%。
三、选择题1、理性的生产者选择的生产区域应是()。
A、MP>AP阶段 B 、MP下降阶段C 、AP >MP>0阶段D 、MP 与AP 相交之点起至 MP 与横轴交点止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为负B 、 只要MP 减少,总产量一定减少C 、 MP 曲线必定交于AP 曲线的最高点5、 若横轴代表劳动,纵轴表示资本,且劳动的价格为w,资本的价格为r ,则等 成本线的斜率为( )。
A 、 w/rB 、 r/wC 、 -w/r D、 -r/w6、 当其它生产要素不变,而一种生产要素连续增加时( )。
A 、TP 会一直增加B 、TP 会一直减少C TP 先增加后减少D 、MP 会有一最大值7、 一企业采用最低成本进行生产, 若资本的边际产量为 5,单位资本的价格为 2 0 元,单位劳动的价格为 8 元,劳动的边际产量为( )。
生产要素投入利用的决策
生产要素投入利用的决策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有效利用是企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生产要素投入决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从而获得更高的利润。
本文将讨论生产要素投入利用的决策方法和重要考虑因素,并探讨如何在不同情况下做出最佳决策。
一、生产要素投入决策方法1.资本投入决策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在投入一定资本后能够获得更多的资产回报。
在进行资本投入决策时,企业应该综合考虑投资回报率、风险和流动性等因素。
对于投资回报率较高、风险适中的项目,企业应当优先考虑。
2.劳动力投入决策劳动力作为企业生产的核心要素,对于不同规模和性质的企业而言,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都会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出质量。
在进行劳动力投入决策时,企业应当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和激励等手段,合理配置和利用劳动力资源,以实现最佳的生产要素投入效果。
3.技术投入决策技术作为现代生产的重要驱动力,企业在进行技术投入决策时,应当考虑技术先进性、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技术更新的频率。
企业应当及时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定期进行技术更新,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
二、生产要素投入决策的考虑因素1.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基础。
企业在进行生产要素投入决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和产品销售的潜力。
根据市场需求的规模和结构,合理安排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和种类,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2.成本效益成本效益是决策的核心指标之一。
企业在进行生产要素投入决策时,应当评估投入成本与预计效益之间的关系,并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投入产出比,企业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3.技术条件技术条件是生产要素投入决策的基础。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和人员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生产要素的投入规模和方式。
合理的技术条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题目五:结合图说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二部分:
学习心得
《经济学》是一门与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学科,在这学期的学习中,我有很多收获与体会。这部分需要自己完成。
作业具体要求:
1.作业组成
本次作业共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五道题目中选择一道作答;第二部分,完成学习心得。
注意:提交的作业中必须包括以上两部分内容。
2.封面格式
封面名称: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经济学》大作业,字体为宋体加黑,字号为小一;
姓名、学号、学习中心等字体为宋体,字号为小三号。
以附件形式上交离线作业(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选择已完成的作业(注意命名),点提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3.正文格式
作业正文内容统一采用宋体,字号为小四
基本格式:页边距:上2.6cm, 下2.6cm, 左2.6cm, 右2.6cm;
第二阶段,平均产量开始递减至边际产量为零。在此阶段,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处于递减阶段,但总产量是增加的,且达到最大。
第三阶段,总产量开始递减,边际产量为负。在此阶段,总产量开始下降,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增加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是会减少劳动投入量。
综上所述,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必然选择在第二阶段组织生产,即只有第二阶段才是可变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但在这一区域中,生产者究竟投入多少可变要素可生产多少,必须结合成本函数才能确定。
题目五:结合图说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题目五:结合图说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分析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时,可根据产量的变化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平均产量递增、平均产量递减和边际产量为负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至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在此阶段总产量和平均产量都是递增的,所以理性的生产者不会选择减少这一阶段的劳动投入量,而会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
西方经济学简答题1.什么是消费者均衡?效用的基数和序数假设所得出的均衡条件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解答:消费者均衡指的是消费者选择的能够使其效用达到最大的商品组合.从几何上说,该均衡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
其条件是:在既定的收入约束之下,为了获得最大的满足,消费者所选择的最优商品数量组合应该使得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这两种商品相应的价格之比。
借用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上述的消费者均衡条件可以变换成我们更加熟知的条件,即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或者,消费者每单位货币支出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这也进一步说明,效用的基数度量或者序数表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二者的实质相同.2.正常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解答:正常品价格对正常品的需求有两个方面的影响,即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从替代效应来看,正常品价格下降使得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正常品的价格上升使得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因此,正常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所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从收入效应来看,正常品价格下降使得消费者的实际收入增加,而伴随着收入增加,消费者对正常物品的最优消费数量也增加。
因此,作为正常品的价格下降对该商品需求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一定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正常品的价格上升使得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因此,正常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所产生的收入效应使得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由于无论从替代效应还是从收入效应上看,正常品价格的下降都会使得对它的需求量增加,故正常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3.何为吉芬物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解答: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对这种低档物品来说,它的需求量与价格是成同方向变动的关系。
于是,对吉芬商品来说,其需求曲线不再像通常所见到的那样向右下方倾斜,而是相反,向右上方倾斜。
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上方倾斜,是因为对吉芬商品来说,其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对需求量的影响与替代效应刚好相反,且其强度还大于替代效应。
第四章 第一节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1、主要内容: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 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 生产要素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 产量增加,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增 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2、作用前提:技术水平不变
注意:
二、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
Q=f(L)
可变配合比例生产函数 假定资本不变是最简单的形式, 属于短期生产理论
1、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1
总产量(total product TP) TPL=f(L,K) TP=AP· L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AP) APL=TPL/L=f(L,K)/L AP=TP/L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MP) MPL=△TPL /△L=dTP/dL MP=△TP/△L=TP`
背景资料2:马尔萨斯和食品危机
马尔萨斯人口论的一个主要依据便是边际报酬递减 律。他认为,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多的劳动耕种土 地,地球上有限的土地将无法提供足够的食物。最终劳 动的边际产出与平均产出下降,但又有更多的人需要食 物,因而会产生大的饥荒。幸运的是,人类的历史没有 按马尔萨斯的预言发展(尽管他正确地指出了“劳动边 际报酬”递减)。 在上个世纪,劳动技术改变了许多国家(包括发展 中国家,如印度)的生产方式,劳动的平均产出因而上 升。这些进步包括高产抗病的良种,更高效的化肥,更 先进的收割机械。在二战结束后,世界上总的食物生产 的增幅总是或多或少的高于同期人口的增长。
一个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二区域 一个关系:TP、MP、AP的关系 二个最高点:TP、AP的最高点
课堂练习:
1、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投 入越多,则产量越高。 2、在农业中并不是越密植越好,越施肥越好。 3、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减少。 4、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减少。 5、平均产量曲线可以和边际产量 曲线在任何一点相交。
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生产要素是指一定时间内,为完成生产过程而投入给定的物质、人力和财力资源。
而产出则是指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产品或者服务。
在生产过程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一个合理的生产过程需要合理的投入以及达到合理的产出水平,而二者的关系则是决定同一经济体的生产效率以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对于经济体来说,保证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下文将从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影响生产要素投入的因素和影响产出的因素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投入是产出的前提。
在生产过程中,必须要有先验的投入才有可能产生产品或服务。
投入是生产的主要成本,例如劳动力、设备、原材料等等,这些都是成本的投入。
同时,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要素投入的增加通常会带来产出的增加,从而实现经济的发展。
其次,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
这意味着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不一定会带来与其成正比的产出增长。
生产效率是一个非线性的概念,它取决于许多因素,例如技术、管理、市场和政策等等因素。
最后,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是存在时间差的。
即使投入增加了,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相应的产出增长。
由于不同行业之间的生产过程具有不同的时间特征,因此产出的响应时间可以相差很大。
需要注意的是,在某些行业中,由于季节性因素的影响,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之间存在一个更明显的时间差。
二、影响生产要素投入的因素影响生产要素投入的因素包括技术、资源、政策和市场等因素。
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对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技术的出现通常会导致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变化,进而影响生产要素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平衡。
例如,自动化的生产线可以使得生产过程更高效,进而提高产出。
资源也是另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
一个经济体的生产要素投入通常受到其拥有的资源的限制。
对于一些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其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受到严重制约,城市化的发展、资源整合的推进有助于破除这种限制,进而使生产要素投入变得更加趋向均衡。
短期生产函数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
– 总产量增加
Ⅰ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
– 总产量增加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
– 总产量开始减少
O
G
B
TP
Ⅱ
A E
F
L1 L2 L3
Ⅲ
AP
MP L
马尔萨斯预言的失败
• 马尔萨斯预言: • 由于土地报酬递减限制了农产品数量,而人口又在不断地
增长,因此最终会有人挨饿、出现饥荒。 • 数据显示食品增长超过人口增长。 • 技术已经导致了产品过剩和价格下降
当达到最佳配合比例后,再增加可变要素的投入,可变 生产要素的边际产量就是呈递减趋势。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存在的条件:
第一,以技术水平不变为前提; 第二,以其它生产要素投入不变为前提; 第三,并非一增加投入这种生产要素就会出现边际报
酬递减规律,只是投入超过一定量时才会出现; 第四,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在每个单位上的性质都是相
E
如果连续增加生产
F
要素,在总产量达
AP
到最大时,边际产
O
L1 L2 L3
L MP
量曲线与横轴相交
MP与AP之间关系: 当MP>AP, AP↑ 当MP<AP, AP↓ MP=AP, AP最高,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
练习:错误的一种说法是:()
(1) •A.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数 •B.只要边际产量减少,总产量也一定是减少 •C.边际产量曲线一定在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与之相交
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 是消费者选择理论中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在生产理论中 的应用或转化形态。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原因
生产中,可变要素与不变要素之间在 数量上都存在一个最佳配合比例。
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与产出效率研究
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与产出效率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投入组合对于提高产出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过程中,合理选择并组合各类要素(如劳动力、资金、技术等),以达到最基本的生产要求。
而产出效率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下,企业所获得的产出相对高低。
然而,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与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并非简单的正相关,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存在差异。
例如,制造业更加依赖于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而服务业则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源的投入。
其次,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技术水平也会对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产生影响。
例如,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更加偏重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而技术先进的地区可能更加重视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
然而,很多企业在选择生产要素投入组合时面临着诸多难题。
一方面,有些企业对于不同生产要素的需求并不清晰,缺乏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导致资源的浪费。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有些企业往往盲目追求更低的成本,却忽视了提高产出效率的重要性。
而这种不合理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不仅会浪费企业的资源,同时也可能影响到整个经济的发展。
为了提高产出效率,企业应该关注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
首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选择生产要素。
例如,创新型企业应该注重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源的投入,而传统制造企业则应该注重资金和设备的投入。
其次,企业应该加强生产要素的协同作用。
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企业应该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根据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除了企业层面的努力,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供经济政策支持等手段,引导企业进行科学的生产要素投入组合。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培养,为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生产要素选择。
总之,生产要素投入组合与产出效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生产要素投入计划及保障措施
生产要素投入计划及保障措施概述
生产要素投入计划是制定企业生产计划的关键步骤。
本文旨在
为企业提供生产要素投入计划时的参考和指导。
保障措施
为了确保生产要素投入计划的有效实施,企业应采取以下保障
措施:
1. 确定生产要素投入的种类和数量;
2. 保证生产要素的稳定供应,避免因供货不足而影响生产进程;
3. 加强生产要素的管理,确保合理使用,防止浪费和损耗;
4. 定期进行生产要素的检查和维护,保证生产要素的正常运转;
生产要素投入计划编制
生产要素投入计划包括以下步骤:
1. 制定生产计划;
2. 执行生产计划,确定所需生产要素的种类和数量;
3. 按照生产计划编制生产要素投入计划;
4. 审核生产要素投入计划,保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5. 实施生产要素投入计划;
6. 监督和评估生产要素投入计划的执行情况。
其中,制定生产计划和实施生产要素投入计划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步骤。
企业应该客观、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和产品生产周期等信息,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要素投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结论
生产要素投入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要素投入计划,并严格执行和监督,才能保证生产过程的正常进行和生产效益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f(L,K,N,E)
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要素投入量与它所能生产的最大 产量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
柯布 ·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 AL K 1
美国经济学家P· 道格拉斯与C · 柯布根据美国1899-1922年的 工业生产统计资料,得出了这一时期美国的生产函数.
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Q 1.01L
0.75
K
0.25
提醒:
生产函数的这种投入产出关系只 是达到了技术上的有效性,而经济上 的有效性却不能保证!
案例分析:邮政系统推广信件分拣自动化。一台分拣机只需一个人管理,
每日可处理信件10万封。如果用人工分拣信件,则每日处理10万封信件 需要50个工人。 对于邮局来说,这两种“生产技术”都实现了技术效率,但是否实现了 经济效率了呢? 用人工或者用机器分拣10万封信件的收益是相同的,但不同的企业成本有 所不同。 倘若改变分拣机的价格和工人的工资呢? 假设:分拣机的售价为400万元,使用寿命为10年,每年折旧为40万元; 贷款年利率为10%,则每年应付利息为40万元; 分拣机的每年的维修管理费用为5万元; 每个工人每年的工资为 1.4万元,50个工人每年的工资为70万元? 用人工分拣 分拣信件 其它支出为5万元。
股东的目标:利润最大化 1、经营者的目标 增加报酬
增加闲暇时间
避免风险 2、经营者对股东目标的背离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怎样防止经营者 背离股东目标? 监督——审计
激励
三、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效率
如何解决代理关 系引起的问题??
公司治理结构(法人治理结构):指关于企业的组织形式、 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
0 1 2 3 4 5 6 7 8
0 1 1 1 1 1 1 1 1
0 6 13.5 21 28 34 38 38 37
0 6 6.75 7 7 6.8 6.8 5.4 4.6
TP AP MP
TP
Ⅰ Ⅱ Ⅲ
AP 0 A B L MP
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生产的三阶段: 第I阶段:APL产量递增阶段,即APL 从0增到其最大值点 第II阶段: APL产量递减,但MPL仍大于零。 第III阶段: APL产量继续下降, MPL为负值,TPL也呈现 下降的趋势。
激励机制是鼓励员工为企业目标努力工作的一套制度。它的 中心是把代理人的业绩与其利益联系在一起,以使代理人自觉地 减少机会注意行为,为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 1、固定工资(包括各种福利) 2、分红 3、股票期权
激励经理:
激励职工:
1、易于衡量业绩的工作用计件工资或按销 售额提成; 2、根据一套客观的考核标准支付奖金; 3、员工持股计划; 4、分享制(按企业经营状况决定员工工资); 5、效率工资制; 6、合理晋级机制。 激励要从实际出发,物质与精神 相结合,激励的做法要公开化、 制度化。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概念 1、TP(Total Product):是指投入一定数量生产要 素所获得的产出量总和。 TP AP Q
2、AP(Average Product):是指平均每单位可变要 素投入的产出量。 TP
AP
Q
3、MP(Marginal Product):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 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用分拣机信件的年成 本为?75万元的年成本 为? 85万元
二、短期中的技术效率:
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当把一种可变 的生产要素投入到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 中时,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 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将 要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平均产量最高就 是劳动生产率最 高!
生产要素的合理 投入区间?
第II阶段
三、长期中的技术效率:规模经济
TP MP Q
劳动投入与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资本 劳动 量 量 (K) (L)
(1)
劳动增量 总产量 平均产量 (△L) (TP) (AP)
(2) (3)=(2)÷(1)
边际产量 (MP) (4)=TPa+1-TPa 0 6 7.5 7.5 7 6 4 0 -1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第一节 企业理论
一、企业的形式 1、单人业主制 2 、合伙制 3、股份制
公司的优点:1、公司是法人 2、实行有限责任 3、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缺点:1、双重纳税 2、所有者、经营者、职工之间关系复杂,可能引 起管理效率下降。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质
委托—代理关系
所有者
经营者
职工
委托人
代理人
股东、经营者的冲突与协调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
短期:是企业不能全部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
长期:是企业可以调整所有生产要素投入的时期。
一、生产函数
生产
指创造供人们购买的物质资料或劳务的行为。也 是对各种要素进行组合制成产品的行为。
生产要素
1、劳动:是人类为了进行生产或者为获取收入而提供的 劳务,包括体力与脑力。 2、土地:人类无法创造的一切自然资源。 3、资本:生产中所使用的资金。它包括无形的人力资本和 有形的物质资本。前者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身 体、文化、技术状态,后者指厂房、设备、原料 等资本品。 4、企业家才能:指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章 生产理论
教学目的:明确供给曲线背后的生产者行为,利用生产 函数求解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教学要求:阐明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和规模报 酬等理论;结合等成本线与等产量曲线求 解最优生产要素组合。 教学重点:有关产量的概念、生产三个阶段的划分、等产 量曲线、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原则和规模报酬 理论。 教学难点:各种产量曲线及其关系、边际技术替代率、边 际报酬递减规律、生产的经济区域与生产要素的最 优投入组合原则
1、这一规律发生作用的前提条件是技术水平不变;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2、生产中使用的生产要素分为可变的和不变的两类; 只适用于短期而不适用 3、在其它生产要素不变时,一种生产要素增加所引起的 于长期!!! 产量或收益的变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产量递增 边际产量递减 产量绝对减少
边际产量 递减规律
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