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
动物繁殖与发育
动物繁殖与发育动物的繁殖与发育是生物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通过研究动物繁殖与发育的过程和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遗传规律以及进化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动物繁殖与发育的基本概念、不同的生殖方式以及发育阶段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动物繁殖与发育的基本概念动物繁殖是指生物个体产生后代的过程,而动物发育则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成年个体的过程。
这两者密切相关,繁殖是发育的前提,而发育则为之后的繁殖提供条件。
在动物繁殖过程中,通常需要有雄性和雌性两性个体的结合,以完成受精作用。
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殖器官和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卵胎生等。
二、不同的生殖方式1. 卵生卵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体外发育,直到孵化出幼体。
卵生是最常见的一种繁殖方式,在脊椎动物中尤其常见,如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
这些动物通常通过交配使雄性的精子与雌性的卵子结合,产生受精卵后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孵化。
2. 胎生胎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并通过胎盘等结构从母体获取养分和氧气,直到发育成熟。
胎生的动物可以分为两类:卵胎生和胎胎生。
-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由母体保护和孵化,但却不依赖外界的营养和气体交换。
这种方式常见于一些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如蛇类、蜥蜴和蛙类等。
- 胎胎生则是指将受精卵发育到一定程度后,释放到外界环境,继续在外界孵化发育。
胎胎生动物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哺乳动物,雌性哺乳动物将受精卵嵌入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营养和气体交换。
三、发育阶段动物的发育阶段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受精、胚胎、幼体和成体。
1. 受精阶段受精是指雄性精子与雌性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动物的受精可以在体内或体外进行,不同动物的受精特点也有所不同。
2. 胚胎阶段胚胎阶段是指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胚胎的阶段。
这一过程中,受精卵会不断分裂和发育,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器官和结构的胚胎。
3. 幼体阶段幼体阶段是指胚胎发育完成后,出现能够独立生活但尚未成熟的个体。
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
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动物的世界丰富多彩,它们的繁殖与生长方式各具特点,蕴含着大自然的奇妙智慧。
繁殖是生命延续的关键环节,动物们为此演化出了多种多样的方式。
有的动物通过有性生殖来繁衍后代,比如大多数哺乳动物、鸟类和部分爬行动物。
有性生殖需要雌雄两性个体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发育出新的个体。
这种方式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使得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以人类熟悉的猫为例,雌性猫在发情期会吸引雄性猫的注意,经过交配后,雌性猫体内的卵子与雄性猫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性猫的子宫内着床并逐渐发育,经过约两个月左右的妊娠期,便会诞生小猫。
而有些动物则采用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
比如,一些低等生物如细菌通过分裂生殖,一个个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或多个相同的个体。
还有些动物如海绵动物、水螅等通过出芽生殖,母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成为新个体。
这种无性生殖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个体数量,但后代的基因与亲代几乎完全相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动物的繁殖行为也十分有趣。
许多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精心筑巢,以吸引异性并为后代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
例如,燕子会用泥土和草叶在屋檐下筑起精致的巢穴;织布鸟则能用草茎编织出复杂而美丽的巢。
一些鱼类在繁殖时会进行洄游,长途跋涉回到特定的水域产卵。
大马哈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从海洋游回出生的河流上游产卵,完成繁殖使命。
动物的生长过程同样充满了奇妙之处。
从受精卵开始,动物经历了胚胎发育、幼体生长和成熟等阶段。
在胚胎发育阶段,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例如,鸡的胚胎在孵化过程中,逐渐长出羽毛、翅膀、爪子等器官。
幼体出生或孵化后,会经历不同的生长模式。
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变态发育。
像青蛙,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后成为成体青蛙,用肺呼吸,能够在陆地和水中生活。
而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则较为相似,生长过程是渐进的。
动物的繁殖与生长调控
动物的繁殖与生长调控动物的生殖与生长是动物王国中最为基本和重要的生命活动,对于物种的延续和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根据动物的繁殖与生长调控进行探讨,并探究其中的机制和调节方式。
一、动物的生殖方式和繁殖周期动物的生殖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两大类。
性生殖是指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来产生后代,包括内受精和外受精两种方式。
无性生殖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包括二分法、孢子、出芽等。
不同动物的繁殖周期也各不相同,有的物种每年繁殖一次,有的则可能每月、每周乃至每日都能进行繁殖。
繁殖周期的长短与物种的特性密切相关,与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一定的关系。
二、动物生殖系统和调控机制动物的生殖系统是保证繁殖的重要器官,它包括性腺、生殖道和相关附属结构。
性腺是生产生殖细胞的器官,在雄性动物中代表性腺是睾丸,在雌性动物中则是卵巢。
生殖道是将生殖细胞输送至受精地点的通道,包括输精管、子宫和阴道等结构。
动物生殖的调控机制主要由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遗传因素共同参与。
神经系统通过对生殖腺的刺激,促使其产生相应的激素,从而调节生殖细胞的产生和释放。
内分泌系统则通过分泌性激素来调节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功能,并对繁殖行为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遗传因素则决定着动物的繁殖能力和特征,比如发育成熟的时间、产仔数量等。
三、动物生长的调控过程动物的生长是指从出生到成熟的一系列身体和器官的发育过程。
生长过程中的调控主要包括细胞增殖、细胞分化和物质代谢等方面。
细胞增殖是指细胞数量的增加,它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来实现。
细胞分化则是指细胞根据特定的遗传信息,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从而形成特定的组织和器官。
物质代谢包括营养物质的吸收、消耗和利用,从而满足生长所需的能量和物质。
动物生长过程的调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气候等会影响动物的生长速度和发育程度。
遗传因素决定了动物的生长潜力和生长速度。
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
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动物的世界充满了奇妙与多样性,而繁殖与生长则是生命延续和物种进化的关键环节。
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常见的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是大多数动物采用的方式,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大多数鱼类等。
在有性繁殖中,雄性和雌性个体分别产生精子和卵子,通过交配使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的个体。
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在于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使得后代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哺乳动物的繁殖过程相对复杂。
雌性哺乳动物通常具有特定的生殖周期,在发情期内进行交配。
交配后,精子进入雌性体内,与卵子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会在子宫内着床,并逐渐发育成胚胎。
胚胎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和氧气,经过一定的孕期后,幼崽出生。
像人类的孕期大约为 40 周,而猫和狗的孕期则相对较短。
鸟类的繁殖也有其特点。
它们通常会在繁殖季节选择合适的巢穴地点,然后通过交配受精。
雌鸟产下的卵在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下孵化,雏鸟破壳而出。
不同种类的鸟类,其卵的数量、大小和孵化时间都有所不同。
例如,鸽子一般每次产两枚卵,而鸡则可以产多枚。
无性繁殖常见于一些低等动物,如某些种类的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等。
无性繁殖的方式包括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和孢子生殖等。
分裂生殖是指一个个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或多个新个体,比如草履虫就是通过这种方式繁殖。
出芽生殖则是母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形成新个体,水螅常常采用这种方式。
孢子生殖则是通过产生孢子来繁殖新个体,常见于真菌和一些低等植物。
动物在繁殖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各种独特的行为。
比如,许多鸟类在繁殖季节会通过展示美丽的羽毛、歌唱或舞蹈来吸引异性。
一些哺乳动物如狮子,雄性之间会为了争夺交配权而展开激烈的争斗。
动物的生长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从受精卵开始,动物经历了胚胎发育、幼体生长、性成熟和衰老等阶段。
在胚胎发育阶段,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器官和组织。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八年级生物动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长与繁殖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动物的生命力和物种的延续。
本文将从动物生长的过程和动物繁殖的方式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动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细胞分裂、组织和器官的发育以及个体的形态和体积的增大等一系列变化。
1. 细胞分裂动物生长的基础是细胞分裂。
在动物体内,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或无丝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并分离为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这是大部分动物细胞的分裂方式。
而无丝分裂则是指细胞的质量增加后直接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2. 组织和器官的发育细胞分裂过程中分化为不同类型的细胞,并组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在动物体内,细胞按照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完成生物体的形态建立。
例如,心脏、肺、肌肉等器官的发育随着生长逐渐完善。
3. 个体形态的变化动物的个体形态会随着生长逐渐发生变化。
在幼年期,动物的形态通常与成年期有所不同。
在生长过程中,动物经历体长的增加、体重的增加以及身体比例的变化等,逐渐达到成熟的形态。
4. 体积的增大随着细胞分裂和细胞增加,动物的体积也逐渐增大。
体积增大是动物生长的显著特征,它与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体积增加密切相关。
个体的体积增大同时也意味着生理机能的进一步发展。
二、动物的繁殖方式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两类: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
1.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通过一个个体直接生成新的个体,不涉及生殖细胞的交流。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二分裂、萌芽、分枝、出芽、片断繁殖等。
无性繁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对环境适应性强,但缺点是后代之间遗传差异小,容易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
2.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通过生殖细胞的互相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发育成新的个体。
有性繁殖具有多样性和遗传变异性强的特点,能够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和进化潜力。
常见的有性繁殖方式包括交配、受精、孕育和分娩等。
三、动物生长与繁殖的关系动物的生长和繁殖是紧密相关的,二者相互促进并相互制约。
C动物的生殖和个体发育
特点
无性生殖能够快速繁殖后代,且 后代与亲本基因相同,有利于保 持亲本的优良性状。但无性生殖 遗传多样性较低,适应环境变化 的能力较弱。
实例
某些植物、原生动物、某些昆虫 和鱼类等采用无性生殖方式进行 繁殖。
03
个体发育的基本过程
胚胎发育
受精作用
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标志着新生命的开始。
卵裂与囊胚形成
繁殖后代
生殖是动物种群延续的关键,通过繁殖后代,动物能够将基因传递 给下一代,维持物种的生存和进化。
适应性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使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提高生存和 竞争能力。
生物多样性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机制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之一,不同物种的 生殖和发育方式各具特色,丰富了生物多样性。
对人类的影响和意义
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繁殖的影响
许多动物在特定的温度范 围内进行繁殖,过高或过 低的温度都会影响其繁殖 能力。
温度与孵化时间
某些动物的卵或胚胎需要 特定的温度才能正常孵化, 温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孵 化时间。
温度与生长发育
适宜的温度对动物的生长 发育至关重要,过高或过 低的温度都可能导致生长 异常或发育延迟。
生态平衡
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与生态平衡密切相关,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影响。
经济价值
许多动物资源对人类具有经济价值,如药用、食用、观赏 等,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机制对于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具有 重要意义。
科学研究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对 于理解生命本质、探索生物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物质的影响
污染物质对生殖的影响
01
某些化学物质可以干扰动物的生殖系统,导致繁殖能力下降或
1.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
水螅出芽生殖
再生(断裂):动物体一部分在损坏、 脱落后,重新恢复其丧失的部分,以保证 个体的完整性。水螅、涡虫、蚯蚓。
有性繁殖
是动物界的一般规律,为较高等的繁殖方式。通 常有二个亲本,每一亲本各产生一种特殊的细胞, 称为配子(卵细胞、精子),雌雄配子结合产生 新个体的过程。
根据产生配子的亲体异同:
低等动物繁殖力大,高等种类则相对 小,这与对幼体的保护程度有关。
繁殖力的高低取决于三个因素:
1 性成熟的速度
蚜虫:30~35天
田鼠:2个月(60天)
类人猿:15~20年
(5475~7300天)
2 每次产仔数目
人蛔虫:20万粒/每昼夜 家蝇:100~200粒/每次 灵长类,鲸类:每胎产一仔
3 每年繁殖次数
卵裂
囊胚的形成:卵裂后期,成团的分裂球排列成
单层,似球体,进入囊胚期。
原肠胚的形成:
五种方式 内陷:植物性极细胞层向囊胚层陷入形成二胚层 (海星、海胆) 内移:囊胚的部分细胞移入囊胚腔排列形成内胚层 (水螅、水母、石灰海绵、苔藓虫) 分层:囊胚层细胞分裂成二层形成内胚层(水螅水母) 内转(内卷):细胞从胚孔边缘向内转,伸展形成 内胚层,发成于盘裂形成的囊胚。(头足类、鱼类) 外包:动物极细胞分裂快,向下包在植物性极细胞 外面,形成内胚层,多见于实囊胚(软体动物)
胚层的分化
外胚层 皮肤的衍生物(皮肤腺、羽毛、发、 鳞、甲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的两端。 中胚层 真皮、骨骼、肌肉、循环、排泄和 生殖器官的大部分,脂肪组织、结缔组织、 体腔膜、系膜等
内胚层 消化到和呼吸道的上皮,肺、肝及 咽部衍生的腺体(甲状腺、胸腺),泌尿系 统的大部分,尿道及附属腺的上皮等。
雌雄同体:一个亲体产生两种配子。
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
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动物的世界充满了神奇和多样性,它们的繁殖与生长方式各不相同,每一种都适应了其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大类。
有性繁殖是大多数动物采用的方式,通过雄性和雌性个体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的个体。
这种方式能够增加基因的多样性,使得后代更有可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例如,哺乳动物通过交配,雄性的精子与雌性的卵子在雌性体内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在子宫内发育。
鸟类则通过交配后,雌性产下受精的蛋,经过一定时间的孵化,幼鸟破壳而出。
鱼类和两栖动物通常在水中进行体外受精,雌性排出卵子,雄性排出精子,在水中完成受精过程。
无性繁殖则相对简单,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后代往往与亲代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物质。
例如,一些低等动物如草履虫通过分裂生殖,一个个体直接分裂成两个完全相同的个体。
水螅可以通过出芽生殖,在母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成为新个体。
这种繁殖方式能够快速增加个体数量,但由于遗传多样性较低,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动物的繁殖行为也非常多样和有趣。
许多鸟类在繁殖季节会展现出华丽的羽毛和独特的求偶舞蹈,以吸引异性。
比如孔雀开屏,雄性孔雀通过展示其美丽的尾羽来吸引雌性。
一些昆虫如蜜蜂,通过释放特殊的化学物质——信息素来吸引异性。
哺乳动物中的一些种类,如狮子,雄性会通过激烈的竞争来争夺交配权。
动物在繁殖过程中,为了保证后代的生存和成长,往往会表现出一系列的育幼行为。
鸟类中的大多数会精心筑巢,为卵和幼鸟提供安全的环境,并辛勤地觅食喂养幼鸟。
哺乳动物中的母兽通常会在幼崽出生后给予长时间的照顾和保护,例如,母狮子会教幼狮捕猎技巧,母猩猩会怀抱幼崽并为其梳理毛发。
动物的生长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
从受精卵开始,经过胚胎发育、幼体发育,最终达到成年个体。
在这个过程中,动物的身体结构、生理功能和行为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
动物的繁殖与生长
特点:哺乳期是动物生长发育 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营养 和照顾
哺乳动物的哺乳期:哺乳动物 的哺乳期通常较长,如人类、 猫、狗等
非哺乳动物的哺乳期:非哺乳 动物的哺乳期通常较短,如鸟 类、爬行类等
幼年期
出生后至性成熟前的阶段
生长迅速,身体各部分逐 渐发育成熟
学习生存技能,如觅食、 躲避天敌等
社交行为逐渐发展,如玩 耍、交流等
繁殖可以促进物种的进化, 使物种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繁殖是物种延续的基础,保 证了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繁殖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 衡,保持生物多样性
生长对个体发育的影响
生长速度:影响个体的大小和 体型
生长周期:影响个体的发育时 间和成熟度
生长环境:影响个体的适应性 和生存能力
生长激素:影响个体的生长速 度和发育进程
4 动物繁殖与生长的生态
意义
维持生态平衡
动物繁殖与生长是 生态系统的重要组 成部分
动物繁殖与生长有 助于维持生物多样 性
动物繁殖与生长有 助于调节生态系统 的物质循环
动物繁殖与生长有 助于控制病虫害的 发生和传播
促进物种进化
繁殖与生长是物 种进化的基础
繁殖与生长有助 于物种适应环境 变化
繁殖与生长可以 增加物种的多样 性
成长期
幼年期:出生到发育成熟,这 个阶段动物需要大量的营养和 照顾
青春期:身体快速发育,性成 熟,这个阶段动物开始繁殖
成年期:身体完全发育成熟, 这个阶段动物达到最大体型和 体重
老年期:身体逐渐衰老,器官 功能下降,这个阶段动物面临 死亡
3
动物繁殖与生长的关系
繁殖对物种延续的作用
繁殖可以增加物种的数量, 提高物种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知识点总结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知识点总结动物的繁殖与发育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涵盖了动物种群的繁衍和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本文将对动物的繁殖与发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动物的繁殖方式1. 有性生殖:大多数动物采用有性生殖方式繁衍后代。
有性生殖通过配子的结合形成受精卵,使后代具有亲代的特征。
常见的有性生殖方式包括内受精和外受精。
2. 无性生殖:某些动物可以通过无性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无性生殖不需要配子的结合,后代与亲代具有相同的基因组成。
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包括二分裂、萌芽、变态等。
二、动物的生殖系统1. 雄性生殖系统:雄性生殖系统由睾丸、输精管、尿道等组成。
睾丸负责产生精子,输精管将精子输送到尿道,尿道负责排尿和排精。
有些动物还具有附睾、睾丸韧带等附属结构。
2. 雌性生殖系统: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
卵巢负责产生卵子,输卵管将卵子输送到子宫,子宫负责孕育胚胎,阴道负责通行性交。
3. 纤毛管:某些动物的雌性生殖系统中具有纤毛管,它可以通过纤毛的运动将卵子输送到子宫。
三、动物的发育过程1. 受精:有性生殖中受精是指雄性生殖细胞与雌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可以发生在体内或体外,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新的个体。
2. 胚胎发育:受精卵经过一段时间内分裂发育,形成胚胎。
胚胎发育包括细胞分化、组织形成等过程,最终形成各个器官和组织。
3. 出生或孵化: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出生或孵化方式。
哺乳动物通过胎盘与母体相连,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最终通过分娩产生后代。
鸟类通过卵的孵化方式繁衍后代。
四、动物的繁殖行为1. 交配:大多数动物需要进行交配才能进行繁殖。
交配是雄性和雌性个体的性行为,通过交配可以实现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2. 内分泌调控:动物的繁殖过程受到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对于动物的性成熟和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孵化与育儿行为:某些动物需要在孵化和育儿过程中提供保护和照顾。
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从囊胚到原肠胚:海星
囊胚腔
原肠腔
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 胚孔
囊胚
原肠胚
囊胚中期
尾鳍出现期
第二节 动物的个体发育
三、胚后期 包括生长和发育两个过程 1. 变态发育或间接发育:动物的胚后期分两个
阶段,即幼体(虫)期和成体(虫)期。幼体在 形态和生活习性上与成体明显不同,幼体(虫) 必须经过复杂的变化过程(即变态),才能发育 为成体(虫)。如昆虫和青蛙等。 2.无变态发育或直接发育:胚后发育没有幼体 (虫)期之分。其早期发育阶段在形态和生活习 性上与成年期基本相同。
第一节 动物的繁殖
3.其它繁殖方式:特殊繁殖方式,包括: (1)接合生殖,如草履虫; (2)孤雌生殖(有性个体进行的无性繁殖),如轮 虫和水蚤; (3)幼体生殖(尚未达到性成熟的个体进行的无性 繁殖) ,如三代虫; (4)世代交替(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规律地交替 进行),如薮枝螅。
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点斑隼蟌
第一节 动物的繁殖
一、繁殖的意义:种族延续和进化发展 二、繁殖的方式: 1. 无性繁殖:原始的繁殖方式,遗传物质来
源于一个亲体,其特点是繁殖速度快,但种 族进化发展慢。主要有三种 :(1)分裂 (有二分体分裂即二分裂,如眼虫和多分体 分裂即复分裂,如疟原虫);(2)断裂,如 涡虫;(3)出芽,如水螅和海鞘等。
第二节 动物的个发育
一、胚前期 胚前期是指精子和卵子的形成期,是动物生命的预 备阶段。 1. 精子的形成包括: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和 变形期四个阶段,1――4 2. 卵子的形成包括:增殖期、生长期和成熟期三 个阶段,1――1
第二节 动物的个体发育
二、胚胎期 胚胎期以精卵结合为起点,至幼体从母体娩出或从 卵中孵出结束。 1. 受精:有体内受精或体外受精两种 2.胚胎发育:通常包括:卵裂、囊胚形成、原肠胚 形成、中胚层及体腔形成等几个阶段。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繁育
三 如何证明配过种
1 阴道涂片法:检查阴道中存在的精子。
2 阴道栓检查法:检查原理在于配种后,精液中
雄性动物的腺体分泌物成分在阴道中形成一个明
显的栓塞,阴道检查时很容易发现。小鼠不会排
泄掉,但大鼠配种后不久栓塞缩小易掉,故将大
鼠放于有空承粪盘、金属底网的鼠盒。
四 妊娠诊断 (一)概念:采用临床和实验室的方法对动物 是否妊娠、妊娠时间及胎儿和生殖器官的异常 情况进行检查,叫妊娠诊断。
子从卵泡内排出,即排卵。
2 排卵类型
根据卵巢排卵特点和黄体的功能分为自发性排卵
和诱发性排卵。
(1)自发排卵:卵泡发育成熟后自行破裂排卵并 自动形成黄体。
这种排卵类型所形成的黄体尚有功能性及无功能
性之分。
(2)诱发性排卵:必须通过交配或其他途径使子
宫颈受到机械性刺激后才能排卵,并形成功能性
另外,见红、做接受交配姿势等。
A、发情母牛被其它牛嗅 闻
B、发情母牛接受爬跨
C、发情母牛被爬不动
发情母牛爬跨过程
阴道涂片检查是鉴别四个阶段的主要方法 具体操作:用少量的生理盐水(大鼠或豚鼠2-3滴) 冲洗阴道,收集冲洗的液滴并作涂片,在低倍镜 下观察涂片上白细胞、上皮细胞和角质细胞的特
当冷冻精液温度下降到-6~-10℃时,发生结晶样 硬化;当接近0℃时,迅速冷却到-130℃,超过发 生结晶硬化的临界期则发生玻璃样硬化。即在 0.026s内完成,降温速率必须到达5000℃/s。解
冻先准备盛有20℃温水的杯子,取出后立即投入
杯中,5~10min进行鉴定和使用。
思考题
1 名词解释:繁殖学、性成熟、发情周期 2 举例说明胚胎玻璃化冷冻、结晶化冷冻的原理 和技术?
第三章 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
第三章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第一节繁殖的概念和方式一、繁殖的概念:动物产生后代的现象称之为繁殖。
是种群的延续。
二、繁殖的方式无性繁殖:不经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式。
多见低等动物。
1、分裂生殖复分裂法(裂体生殖):2、出芽生殖3、孢子生殖:孢子虫所特有。
母体产生许多孢子,不经结合直接形成新个体。
4、再生(断裂生殖)有性繁殖:是由雌雄细胞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配子生殖:性细胞(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体同配生殖:两个结合的配子,形态大小相同,仅在生理上有区别的。
卵生:母体产出的是卵,胚胎在体外发育,营养来自卵黄异配生殖胎生:母体产出的是幼体,体内发育,营养来自母体卵胎生:母体产出的是幼体,体内发育,营养来自卵黄2、接合生殖:纤毛虫所特有,接合时两个体以口沟部分相接合,表膜溶解,细胞质通连,小胞核交换,相互融合。
两虫体分开后,各自分裂增殖。
几种特殊繁殖方式: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即雌性所产生的卵,不经受精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如轮虫、蚜虫等。
在蜜蜂中,蜂王产的不受精卵发育成雄蜂,也是一种孤雌生殖。
幼体生殖:动物个体未成熟期或幼体阶段,即能进行繁殖,如昆虫中的瘿蝇等。
多胚生殖:受精卵形成多个胚胎新个体世代交替: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有规律性交替出现。
如腔肠动物中的某些种。
第二节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发育: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或演化过程中,形态、结构和机能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叫发育。
因此,发育可分为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胚前期、胚胎发育(受精和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层及体腔的形成、三胚层分化)和胚后发育(直接和间接发育)一、胚前发育:此期发育始于精、卵细胞的产生,终于其成熟。
卵具极性动物性极—动物卵细胞内核、质所在,细胞质较多、卵黄较少的一端,比重小、位于上方,卵裂时分裂快的一极。
植物性极—动物卵细胞内比重大、卵黄多、位于下方的一极,卵裂时分裂慢或不能分裂。
卵的类型少黄卵(均黄卵):哺乳动物、文昌鱼等多黄卵偏黄卵:黄卵偏植物极。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动物的繁殖与发育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且广泛研究的领域。
通过繁殖和发育的过程,动物物种能够延续生命,保持种群数量的稳定,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本文将介绍动物的繁殖与发育的基本概念、不同动物群体的繁殖与发育方式以及一些与繁殖和发育相关的特殊现象。
一、动物的繁殖与发育概述动物的繁殖与发育是指动物个体的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在合适的生理和环境条件下结合并形成新的个体。
这个过程涉及到生殖细胞的产生、结合、受精、胚胎的发育、胚胎的成长和后续的个体发育等一系列的阶段。
动物个体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性别繁殖和无性繁殖。
性别繁殖是指动物个体通过交配和受精产生新的个体,其中雌性产生卵子,雄性产生精子。
而无性繁殖则是指个体直接通过无性生殖方式产生新的个体,不需要受精过程。
二、不同动物群体的繁殖与发育方式在动物界中,不同物种的繁殖与发育方式差异很大。
以下是一些常见动物群体的繁殖与发育方式的介绍:1. 爬行动物:爬行动物包括蜥蜴、蛇和龟鳖等。
大部分爬行动物采取卵生繁殖方式,即雌性动物产卵,然后卵在外界孵化,孵化出的幼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变为成体。
2. 鸟类:鸟类是以卵生繁殖方式为主的动物群体。
雌鸟通过产卵的方式将卵留在巢中,雄鸟同样参与孵化过程。
一段时间后,卵孵化出幼鸟,幼鸟通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逐渐成长为成鸟。
3. 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较为复杂。
雌性哺乳动物的卵子在体内受精,形成受精卵,然后嵌入子宫壁内继续发育,最终通过胎盘供给营养给胎儿。
一段时间后,胎儿发育成熟,通过分娩的方式出生。
4. 昆虫:昆虫是在动物界中数量众多的一个类群。
昆虫的繁殖方式多样,包括卵生、卵胎生和胎生等。
卵生昆虫通过产卵产生新的个体,卵孵化后产生幼虫,幼虫经过若干个体蜕变阶段最终成为成虫。
而卵胎生和胎生昆虫则是在体内孵化出幼虫或直接产生幼虫。
三、与繁殖与发育相关的特殊现象在动物界中,还存在一些与繁殖和发育相关的特殊现象,下面介绍两个典型的例子:1. 轮回生殖:某些无脊椎动物(如水螅、螺旋藻等)具有轮回生殖的特性。
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
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动物的世界丰富多彩,而繁殖与生长是它们生命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这不仅是物种延续的关键,也展现了生命的奇妙与坚韧。
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我们来谈谈卵生。
像鸡、鸭、鹅等家禽,以及大多数的鱼类、昆虫和爬行动物,都是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的。
母鸡会在合适的地方产下鸡蛋,然后经过一定的孵化期,小鸡就会破壳而出。
鱼类则会在水中产卵,往往数量众多,但能成功孵化并长大的比例相对较低。
昆虫的产卵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直接将卵产在植物上,有的会选择在土壤里。
与卵生相对的是胎生。
哺乳动物几乎都是胎生的,比如猫、狗、牛、羊等。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取营养,直到发育成熟后出生。
这种方式能为胚胎提供相对稳定和安全的发育环境,但对母体的负担也较大。
还有一些特殊的繁殖方式。
比如,有些低等动物如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来繁殖,一个个体直接分裂成两个。
水螅则可以进行出芽生殖,从母体上长出一个小芽体,逐渐发育成新的个体。
动物的繁殖行为也非常有趣。
许多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精心筑巢,雄鸟还会通过展示美丽的羽毛或者动听的歌声来吸引雌鸟。
例如孔雀开屏,就是雄孔雀为了吸引异性而展示的美丽姿态。
一些哺乳动物在繁殖期会有特定的求偶行为,比如鹿会通过角斗来争夺配偶。
动物繁殖的时机也很有讲究。
这通常与季节、食物资源等因素有关。
比如,许多候鸟会在春季飞回北方繁殖,因为这个时候气候适宜,食物丰富。
而一些草原动物则会在雨季来临前繁殖,以确保幼崽在食物充足的时期出生和成长。
动物的生长过程同样充满了变化。
从幼崽出生到成年,它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
以哺乳动物为例,刚出生的幼崽往往非常脆弱,需要母亲的照顾和保护。
它们通过母乳获取营养,逐渐长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开始学会行走、奔跑、觅食等基本技能。
在生长过程中,动物的身体和行为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比如青蛙,从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中,它的形态、生活环境和饮食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以藻类等为食;而变成青蛙后,它可以在陆地和水中生活,用肺呼吸,以昆虫为食。
1213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在人类中,男性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精 子的形成直到青春期才在睾丸中开始。
人精子发生的几个问题
• 发生在曲细精管(从基膜向管腔内方向形成), 成熟在附睾
• 顶体是特化的溶酶体,来自高尔育: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征(p126)、精
黄体
人卵巢横切图示
排卵即是成熟卵泡破裂,初级卵母细胞及其外周的 透明带、放射冠细胞随卵泡液自卵巢排出的过程。
人类卵子结构示意图 注意:所谓的“排卵”排出的是真正的“卵”吗?
卵发生中的几个问题
• 人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 (滤泡细胞、放射冠),注意皮层颗粒、透 明带等结构
• 减数分裂中的两次停顿 • 女性不育: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征(p127)、
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蒲淑萍
生物繁殖的基本类型
• 无性生殖
裂殖(二分裂生殖):细菌、原生动物 芽殖(出芽):酵母菌、水螅 断裂生殖(再生):海绵、涡虫、海星、珊瑚、植物扦插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卵未经受精而直接发育成雄性个体 (蜜蜂、蚂蚁)或雌性个体(轮虫、蚜虫、水蚤) 同卵双生:人类的同卵双胞胎
• 神经管的形成阶段 神经板(neural plate)
神经沟(neural groove)
神经管 (neural tube)
蛙神经轴胚形成的三个阶段
五、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
1.概念
由内、中、外三个胚层分化发育成 胚体各个器官系统的过程。
2.哺乳动物三胚层发育的组织器官
外胚层
• 有性生殖
卵生(无脊椎动物、硬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卵胎生(软骨鱼、毒蛇、龟、蜥蜴)、胎生(哺乳类)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受精
动物的繁殖与幼体发育
成熟与繁殖
幼体发育过程:从 受精卵到成体的生 长和变化
影响因素:遗传、 环境、营养等
繁殖方式:胎生、 卵生等
繁殖周期:繁殖频 率和繁殖季节
Part Four 繁殖与幼体发育的影响
因素
环境因素
温度:影响动物的繁殖和幼体发育,不同动物对温度的需求不同。 湿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物的繁殖和幼体发育。 食物:充足的食物供应可以促进动物的繁殖和幼体发育。 光照:光照对某些动物的繁殖和幼体发育有重要影响。
卵的受精 卵的孵化过程 孵化后幼体的特征 孵化后幼体的生长与发育
幼体生长
幼体发育阶段: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等 幼体生长特点:形态变化、器官发育、新陈代谢等 影响因素:遗传基因、环境条件、营养状况等 幼体生长与成体的区别:生理特征、生活习性、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变态发育
定义:幼体发育过程中形态、生理和行为发生显著变化的过程 类型: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激素等 意义: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合理搭配营养物质可以提高繁 殖与幼体发育的效果
激素因素
激素对动物繁殖 的影响:如促性 腺激素、促甲状 腺激素等对生殖 器官的发育和生 殖细胞的形成具 有重要作用。
激素对幼体发育 的影响:如甲状 腺激素、生长激 素等对幼体的生 长、发育和代谢 具有调节作用。
激素对繁殖与幼体 发育的协同作用: 某些激素在动物繁 殖与幼体发育过程 中具有协同作用, 如胰岛素样生长因 子等。
繁殖和幼体发育的意义 在于维持动物种群的稳 定和生态平衡,促进生 物多样性的发展。
生态平衡
繁殖与幼体发育 是动物种群延续 的基础,维持物 种的多样性。
幼体发育过程中, 动物逐渐适应环 境,形成稳定的 生态关系,促进 生态系统的平衡。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ppt课件
16
以人类精子为例说明:
(1)头部:
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细 胞质几乎消失了,只有 一个较大的细胞核。 核的前端被一个顶体覆 盖,内含高尔基体,它 能分泌酶类,受精时协 助精子进入卵内。
17
(2)颈部:
较短,内部有两个中心 粒,是控制尾部运动的 中心。
(3)尾部:
细长,内部有细长的轴 丝。尾部的运动就是靠 轴丝摆动引起的。 在靠近颈部的前端较粗 部分,轴丝上有螺旋状 的线粒体缠绕,其功能 是为精子的运动提供所 需的能量。
虫中较常见。
5
除上述情况外,还有以下几种生殖方式:
孢子生殖:原生动物孢子纲。合子发育形成孢子 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孢子、子孢子。有性无性 界定模糊。但有基因交换、重组,因而偏重有性 的生殖方式。 结合生殖:生殖时,亲体并不产生配子,只是两 个身体相互接触,交换它们的部分遗传物质(核 物质),然后分开,各自再以横裂方式进行无性 繁殖。
配细胞称为卵原细胞。
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需经过增殖、生长、成熟三个阶段,
才能发育成成熟的精子和卵子。
9
1、增殖期:每一个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经多
次有丝分裂,增殖它们的数目。
精原细胞 卵原细胞
有丝分裂 有丝分裂
多个精原细胞 多个卵原细胞
10
2、生长期:
(1)精原细胞停止分裂,体积增大,发育成初级精母 细胞。 精原细胞
和有性繁殖。 繁殖是动物延续种族生命的手段,作为个体生命, 最终不免要死亡,而种族的生命则会永远延续下去。 这是因为动物具有繁殖后代能力的缘故。
2
二、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交配,参与产生后代的只有一个亲体。 这种无性单亲的繁殖方式是最原始的,在原生动物 和低等多细胞动物中最常见。 动物的无性繁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
第一节繁殖的概念和方式
一、繁殖的概念:动物产生后代的现象称之为繁殖。
是种群的延续。
二、繁殖的方式
无性繁殖:不经生殖细胞的结合,由亲体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式。
多见低等动物。
1、分裂生殖
复分裂法(裂体生殖):
2、出芽生殖
3、孢子生殖:孢子虫所特有。
母体产生许多孢子,不经结合直接形成新个体。
4、再生(断裂生殖)
有性繁殖:是由雌雄细胞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配子生殖:性细胞(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体
同配生殖:两个结合的配子,形态大小相同,仅在生理上有区别的。
卵生:母体产出的是卵,胚胎在体外发育,营养来自卵黄异配生殖胎生:母体产出的是幼体,体内发育,营养来自母体
卵胎生:母体产出的是幼体,体内发育,营养来自卵黄
2、接合生殖:纤毛虫所特有,接合时两个体以口沟部分相接合,表膜
溶解,细胞质通连,小胞核交换,相互融合。
两虫体分开后,各自
分裂增殖。
几种特殊繁殖方式:
孤雌生殖(单性生殖):即雌性所产生的卵,不经受精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如轮虫、蚜虫等。
在蜜蜂中,蜂王产的不受精卵发育成雄蜂,也是一种孤雌生殖。
幼体生殖:动物个体未成熟期或幼体阶段,即能进行繁殖,如昆虫中的瘿蝇等。
多胚生殖:受精卵形成多个胚胎新个体
世代交替: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有规律性交替出现。
如腔肠动物中的某些种。
第二节动物的繁殖与个体发育
发育: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或演化过程中,形态、结构和机能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叫发育。
因此,发育可分为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个体发育:胚前期、胚胎发育(受精和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胚层及体腔的形成、三胚层分化)和胚后发育(直接和间接发育)
一、胚前发育:此期发育始于精、卵细胞的产生,终于其成熟。
卵具极性动物性极—动物卵细胞内核、质所在,细胞质较多、卵黄较
少的一端,比重小、位于上方,卵裂时分裂快的一极。
植物性极—动物卵细胞内比重大、卵黄多、位于下方的一极,
卵裂时分裂慢或不能分裂。
卵的类型少黄卵(均黄卵):哺乳动物、文昌鱼等
多黄卵偏黄卵:黄卵偏植物极。
两栖类。
端黄卵:黄卵占据整个卵。
如鸟卵
中黄卵:胞质位于黄卵外,如昆虫卵
二、胚胎发育发育的重要阶段: 受精卵
幼体产生
1、受精和受精卵:精子+卵子 受精卵(合子)。
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
2、卵裂: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很多细胞的全过程称卵裂。
由卵裂所形成 的细胞称分裂球。
卵裂也是有丝分裂,与体细胞不同在于分裂后所产生的子细胞(分裂球)不经生长,立即进入下一次分裂,因而分裂球的体积越来越小。
径裂:分裂球与卵平行
纬裂:分裂球与卵轴垂直
卵裂的方式 全裂 等裂(均黄卵):形成的分裂球大小相等
不等裂(偏黄卵):形成分裂球大小不等
不全裂 分裂只限于不含卵的一端
表裂(中黄卵):分裂只限于卵表面
3、囊胚的形成
类型:腔囊胚;极囊胚;盘状囊胚;表面囊胚;
•
• 1)腔囊胚
• 均黄卵或少黄卵经多次全裂,形成皮球状的囊胚,中间有较大的囊胚腔,这种囊胚叫腔囊胚。
• 凡全裂又等裂的类型,都形成腔囊胚。
• 2)实心囊胚
• 有些全裂卵,由于分裂球排列紧密,中间没有腔,
• 或者分裂初期尚有裂隙存在,以后被分裂球挤紧而消失成为实心球体,这种囊胚称为实心囊胚。
• 水螅、水母,某些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囊胚属此类型。
• 3)表面囊胚
• 中黄卵进行表面卵裂,到囊胚期由一层分裂球包在一团实体的卵黄外面,没有囊胚腔。
• 如昆虫的囊胚。
• 4)盘状囊胚
• 硬骨鱼类、爬行类、鸟类等典型的端黄卵进行盘状卵裂,
• 形成盘状的囊胚,盖于卵黄上,称为盘状囊胚。
实心囊胚和原始的腔囊胚为较低等的类型,在海
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和一些低等的环形动物中出现;
两侧对称型的腔囊胚见于低等脊椎动物和某些无脊椎动物,
两栖类是更高等的端黄卵型的腔囊胚;
由于卵黄的集中,从腔囊胚发展成为无脊椎动物中黄卵的表面囊胚和脊椎动物及某些无脊椎动物端黄卵的盘状囊胚。
高等哺乳动物的腔囊胚是次生均黄卵形成的更高级的腔囊胚。
辐射式卵裂:在全裂类型中,卵经第三次分裂后,动物性极的四个分裂球整齐地排在植物性极的四个分裂球之上。
在以后的分裂过程中,每一层分
裂球都整齐地排列在下一层分裂球上方。
如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棘皮
动物的卵裂属此。
螺旋式卵裂:卵裂的第三次分裂不是端纬裂,而是分裂面与卵轴成45°倾角,结果使得动物性极的每个分裂球位于植物性极两个分裂球之间的上方,以后第次的分裂也是这样。
如海产涡虫、多毛类、多数海产软体动物属此。
4、原肠胚的形成
基本结构:外胚层;内胚层;囊胚腔;原肠腔;原口。
形成方式:内陷;内移;分层;内转;外包。
内陷:由囊胚的植物极细胞向内陷入,最后形成二层细胞,在外面的细胞层叫外胚层,向内陷入的细胞层叫内胚层。
内胚层所包围的腔,将
形成未来的肠腔,故称为原肠腔。
原肠腔向外的通口称为原口或胚
孔。
如海星原肠的形成。
•内移(migration)
•由囊胚的一部分细胞移入内部而形成内胚层。
•初始移入的细胞位于囊胚腔中,排列不规则,接着逐渐调整排列成规则的内胚层。
•内移法形成的原肠胚没有原口,以后在胚体的一端开孔,形成原口。
•分层(delamination)
•囊胚细胞分裂时,细胞沿切线方向分裂,从而形成内外两胚层。
•腔囊胚向内分出内胚层——某些水母属的水母;
•实心囊胚向外分出外胚层——某些水螅水母。
•内转(involution)
•通过盘裂形成的囊胚,分裂的细胞由一面边缘向内转,再伸展成为内胚层。
•外包(epiboly)
•动物极的细胞分裂快,植物极细胞由于卵黄多分裂较慢,
•结果动物极细胞逐渐向下包围植物极,形成外胚层,被包围的植物极细胞形成内胚层。
•一些软体动物与两栖动物蛙的原肠形成就是外包。
•
以上原肠形成的几种形式往往不是单一进行,常常二种或二种以上同时进行,•最常见的是内陷与外包同时进行,分层和内移相伴进行。
•
5、中胚层及体腔形成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如原口动物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如后口动物
原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后来直接或间接成为动物的口者称为原口动物,
如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后口动物:胚胎时期的原口封闭或成为动物的肛门。
口是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重新形成的动物称后口动物。
如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等。
5 三胚层分化和器官形成
分化:动物胚胎发育至胚层出现后,进一步发育,由于遗传性、环境、营养、激素以及细胞群之间相互诱导等因素的影响,使之转变为较复杂、
异质性和稳定性的细胞,这种变化现象称为分化。
动物的胚层分化:
外胚层:皮肤的表皮部分及其衍生物、神经系统、感觉器官、消化道的两端内表的上皮及其附属腺体
中胚层:皮肤的真皮层、肌肉系统、骨骼系统、循环系统 生殖系统、排泄系统大部分、体腔上皮、肠系膜及各类结缔组织
胸腺、膀胱的大部分,尿道及其附属腺的上皮。
三、胚后发育:包括幼体的生长发育、性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时期。
直接发育(无变态发育):
间接发育(变态发育):即幼体与成体相比,形态结构上有明显的差异,有的甚至连生活方式也不同,幼体必须经过形态结构上的变化甚至生活方式
的改变才能发育为成体。
第一节生物发生律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动物的进化过程)的关系生物发生律(重演律):是德国人赫克尔(E·Haeckel)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总结了当时胚胎学方面的工作提出来的。
其主要含义是:生物发展史可分为
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
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
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
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
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
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研究生物发生律对探讨动物的起源及动物的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对在许多
动物的亲缘关系和分类位置不能确定时,常由胚胎发育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