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
五行学说也是被引进医学领域的哲学学说,代表着一种比阴阳学说更进一步的哲学思想租认识方法。阴阳学说的认识方法建立在“一分为二”的基础上,主要是针对互相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学说的认识方法建立在“五行归类”的基础上,则不再是针对互相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而主要针对各种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或现象内部结构之间的互相联系。古代医家将五行学说引进医学领域,为研究人体脏腑组织结构之间和生理病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供了一种比较原始的系统思维,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学领域的哲学思想。
五行学说以五行为论理工具,具有比较朴素的系统思想,被引进医学领域以后,仍是发挥论理工具和系统思想的指导作用。
五行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分析研究人体的复杂结构和脏腑组织器官的五行属性;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来分析研究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五行之间的乘侮来阐释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用五行学说阐释五脏的生理功能,首先要将五脏与五行的基本特性相比类,分别确定五脏的五行属性。即: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在此基础上,将六腑和其他组织器官以及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五方、五时、五气、五昧、五色、五音、五律等,分别归属五行。然
后,根据各自的基本特性和五行之间的相互关系,说明五脏之间、五脏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以及与自然界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影响。比如:
肝属木,心属火,因木能生火,故肝藏血以济心。
心属火,脾属土,因火能生土,故心阳之热以温脾。
脾属土,肺属金,因土能生金,故脾生化气血以充肺。
肺属金,肾属水,因金能生水,故肺之清肃可助肾水下行。
肾属水,肝属木,因水能生木,故肾水藏精可以养肝。
这是用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互相资生的关系。
再如:
肝木克制脾土,可以疏泄脾土之雍滞。
脾土克制肾水,可以制约肾水之泛滥。
肾水克制心火,可以制约心火之亢盛。
心火克制肺金,可以制约肺金清肃太过。
肺金克制肝木,可以制约肝阳之过亢。
这是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相互资生和相互制约,说明五行之间在生理功能上具有一定的联系,互相维持着相对平衡的正常生理状态。
用五行学说阐释人体的病理变化,主要是概括五脏之间以及五脏与其他组织器官之间在病理上的互相传变和互相影响。若五脏之间失去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协调关系,即可出现相应的病理变化。根据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的一般规律,本脏有病司以传至他脏,他脏有病也可以传至本脏。
比如,“母“病可以及“子”,“子”病也可以及‘‘母”。‘‘母病及子”,是病变由“母脏”传至“子脏”,其临床表现是先有“母脏”的症状后有“子脏“。如肾阴虚不能涵木,为母病及子,其临床表现为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小便不利等,此为肾阴不足。肾阴不足相对肝来说则为母病,若继而兼见眩晕、消瘦、乏力、肢体麻木或手足蠕动,甚则震颤抽掣等,此为肝病,因其由肾阴不足所致,故为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是病变由子脏上传至母脏,临床表现为先有子脏的症状后有母脏的症状。如由心火亢盛而导致肝火炽盛的病证,心火亢盛则见心烦或狂躁谵语、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等症。肝火炽盛则见烦躁易怒、头痛眩晕、面红目赤等症。因其肝火炽盛是心火亢盛所致,故为子病及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