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 素材

合集下载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2)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2)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2)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篇三:《近代中国国内公债史》【内容提要】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近代中国内债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四:(1)迫切需要对近代中国内债问题作一个系统、专门的研究,使相关的专著能早日面世;(2)必须联系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发展来研究近代中国内债;(3)应该拓宽近代中国内债史的研究领域,深化研究的层面;(4)应运用现代公债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内债史,为今天国债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摘要题】近代经济史公债问题,是近代中国经济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对1949年以前历届政府的财政、金融和社会经济影响至深。

对近代中国的外债(国外公债)研究,学术界开展得较早,中外学者关注较多,至今已是硕果累累。

比较而言,对近代中国的内债(国内公债)研究相对缺乏,系统、专门的研究尚不多见。

有鉴于此,本文拟对20世纪近代中国内债史研究的学术演变作一回顾,并对未来内债史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一展望,以期对近代中国内债史研究有所推动。

一、概念的厘清按照公债经济学的界定,公债是指"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运用国家信用方式,向国内外投资者所借的债务"[1](p.97),作为一种财政范畴,公债的产生要比税收晚些。

现代意义的公债制度是在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而出现的。

在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意大利产生了近现代意义上的公债。

到了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的扩大,使得政府的财政支出急剧膨胀,只能通过大量发行公债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赤字,公债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

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国家的职能空前扩大,国内外战争和经济危机频繁发生,财政危机接踵而至,公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规模越来越大,制度日趋健全,公债已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论文篇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姓名:黄永超班级:2010020901 学号:105020940026 指导老师:刘晓研【内容摘要】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条约体系,不仅夺占了大量中国领土,破坏了中国领土的完整,而且破坏了中国的司法权、关税自主权、海关行政管理权等,使其侵略势力逐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与此同时,中国缓慢地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并且促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探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救国救民【正文】一、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

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屠杀了大批中国人民。

每一次战争之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都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在中国的经济、政治特权,劫掠中国的财富,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外国廉价工业品的大量倾销,又促使了中国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结构走向解体,同时中国经济逐步被纳入到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成为西方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首先,中国从此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双重困境,中国人民面临本国封建势力的压榨的同时,还必须遭受帝国主义的商品倾销,受洋鬼子的种种欺压。

其次,中国从此进入了长达百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社会性质的改变,国家陷入了严重的危机。

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主权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是灾难,而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资本主义)则是进步。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

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1摘要:众所周知,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

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林则徐的开眼看世界,洪秀全领导的反清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的戊戌变法等。

然而,正是他们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为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同仇敌忾,英勇奋斗,前赴后继,拼搏不息,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

关键字:爱国;救世;危机;新潮;出路正文:1840年,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序幕亦从此拉开,中国也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猛然被对世界打开,众多的外国资本蜂拥而至,同时这也引起了国内封建集团的极力抵触,外国资本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日益突出,在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一代民族精英觉醒。

一、林则徐林则徐为民办实事,虽居高位,但清廉自好,勤于职守,循法秉公,被老百姓誉为“林青天”。

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

他打破以“天朝”自居的妄自尊大和闭关锁国的保守思想,肯于了解外国情况,吸收新事物。

林则徐经世派主要是提倡经世致用的主张,清朝统治的衰落和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忧虑,迫使他们去反思造成社会危机的原因,探求挽救衰世的办法,开始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他一面积极备战,增设西洋大炮,一面积极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情况,设立译馆,翻译外文书报、律例、军事技术等著作,先后辑有《四洲志》、《华事夷言》、《滑达尔各国律例》等,成为中国近代最早介绍外国的文献。

他还是第一个了解国际法,运用国际法与英国人作斗争的中国人。

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的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禁烟不禁商在广东期间,林则徐大举禁烟,并于1839年6月3日把收缴的英美商人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

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论文题目:反思近代中国人们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学生姓名:何孟凡学号:12514010所在院系:医药经济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所在年级:2012级任课老师:李忠萍完成时间:2012、11、12反思近代中国人们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内容提要:鸦片战争无情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让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日益受到人们的反抗!面对严重的国家危机,从平民到有为青年甚至是政府大臣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探索!但是,古老的国家并未因此而有所改变!侵略依旧进行,百姓的生活仍是水深火热!我们不得不对此有所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我们当代社会的一些变革,以及我们个人在处理事情上提供借鉴之处!关键词:农民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教训经验一、一炮轰开了国门,惊醒了熟睡的雄狮!古代中国的文明,让世界人所敬仰,也让中国人感到骄傲!也许正是这种敬仰让西方人不断的追逐更远的目标,让他们变得更强。

而这种与生俱来的自豪让我们的王朝统治者沉浸在满足中而不能突破!于是在历史变迁中世界的格局正悄然的改变着!16世纪至19世纪初,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发展,西方殖民主义势力也随之向外扩张!当工业文明来到大清王朝时,人们只是将他当做玩具一般,也许谁也没有想到这些东西会给这个王朝带来的灾难!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的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

鸦片战争使得封建中国逐步变成了半封建地中国,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重大转变。

面对英国的长炮洋枪,清政府表现软出弱无力,事实上清政府的反抗也是无力的!日益腐朽的制度,封建王朝在西方工业文明的面前显得无力!在抵抗英国的入侵中,清廷的腐朽衰落在此展露无疑,统治阶级中的妥协派占据了主导,林则徐、邓廷桢在抵抗英国的鸦片走私中被革职查办;沙角、大角、虎门炮台相继失守,定海、宁波、镇海相继被攻陷,跋涉重洋的侵略者让战火在古老的东方国度持续燃烧了两年零两个月,最终于1842年8月29日,以中方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而结束。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延安时期,中国近代史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毛泽东倡导大力加强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和研究,强调近代史研究必须有组织地进行。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篇一《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摘要: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次追求民主、科学的思想解放运动,她孕育了中国传承近百年的五四精神,即爱国主义精神、民主科学精神、勇于创新精神。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五四精神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

弘扬五四精神,对于当代青年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五四精神;当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九十多年了,在这些年中,中国经历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彻底的改变。

五四运动孕育了中国传承近百年的“爱国、民主、科学、创新”的五四精神,作为当代青年,有责任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价值观越来越多元,但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了五四精神新的内涵,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体现,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共成长。

一、五四精神的内涵在国家与民族危亡之际,在反对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中,五四精神孕育而出。

五四精神代表着积极、进步、平等、和平、自由等,她留给后人的精神内涵是十分丰富的。

五四精神与当代青年成长,如周策纵所说的“五四运动是活的历史,因为它的精神还活着,它所提出的目标还没有完全达到,还有更年轻的人志愿为他而推动。

自由、民主、人道、科学,都是永远不完的事业。

”[1]五四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她丰富的精神内涵永远激励着当代青年。

(一)爱国主义精神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起点。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

胡锦涛曾指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2]爱国主义精神是五四精神的源泉,在五四运动中,大学生及青年知识分子将爱国主义发挥得淋漓尽致。

论中国近代史的大学论文3000字

论中国近代史的大学论文3000字

论中国近代史的大学论文3000字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近现代发展史,是一卷被鲜血浸满鲜血又惨遭蹂躏的长卷。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的3000字论文篇一《近现代中国救国道路探索》摘要: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的儿女们为救国图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在这很长时期内,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本文根据《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历史理论与知识,通过对这段时期各个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的总结与分析,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历史的客观性出发,结合作者对《中国近代史纲要》的学习与体会,研究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必然性的历史原因,并得出社会主义道路是当时中国的唯一出路。

关键字:中国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出路历史必然性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其主流和本质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中国人民群众为救国图存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伟大而艰苦的斗志,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主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

我们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各条路线的主力军,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认识到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艰辛历史进程及其简略的发展规律。

越是了解国史、国情,我们越是深刻体会到历史和人民是在怎么是困境下经过怎么样的波折才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道路、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章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历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开始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历史就是以此为开端的。

鸦片战争的爆发,引起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的改变。

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战后,中国的社会矛盾变得复杂化了,又增加了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间的一对矛盾,并且这种矛盾地位越来越突出。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

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中国近现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相关论文篇一《浅谈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摘要: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人物选择的道路、革命策略决定了他的立场、成就和历史功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命运。

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使中国这个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关键词:近代中国历史命运革命策略社会主义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从鸦片战争开始,就由其性质决定了,那就是要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自主和富强。

对此,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仁人志士似乎都没有异议。

尽管他们都怀抱着这样的理想,但基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不同,所选择实现理想的道路、方法和谋略也是大大不同。

1、不同的救国道路林则徐在封建皇帝的支持下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又在失去封建皇帝支持的情况下无奈承认其失败。

洪秀全则继承了林则徐反对帝国主义的光荣传统,以其伟大的太平天国革命,宣告了中国人口最多的农民阶级是不甘于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命运的。

但不同于林则徐的是,洪秀全完全和封建皇帝站在了对立面,在反对封建皇帝的同时反对帝国主义,洪秀全和他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既反帝又反封的革命,对以后的革命开启了极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

孙中山就称自己为洪秀全第二。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在方式方法上、在谋略方略上也很明显受到过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影响。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之所以失败,并不是其反帝反封建的目标错了,而是其用来反帝反封建的路线、方法、谋略方略还不能够把这一历史任务更加彻底、全面地完成。

而从戊戌变法开始,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所进行的维新、变法,在反帝反封建这两个方面都显得畏首畏尾得多,甚至中国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也是反封建有力,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敢明确反帝的目标。

【精品文档】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模板 (13页)

【精品文档】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模板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中国近代史论文篇一:中国近代史论文论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发展历程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民族,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间断、一直延续至今的国家。

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也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现如今中国也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发展中大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在国际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而要想了解中国社会性质的发展历程,我们就要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

中国的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中国的历史,就其主流和本质来说,是中国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

在这期间,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在这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有过的变化,就是由最初的原始社会到奴隶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但其本质并没有发生多么大的变化。

而我今天所想要写的也只是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性质的发展历程。

一、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鸦片战争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划时代的重大事变。

清朝封建制度的腐朽;清政府的动摇不定;政府官员的腐败无能;军事武器装备的落后;英国综合能力的强大......这些都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而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政治上,虽然清政府依旧进行着统治,但已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干涉和控制,中国的领土、司法、关税等大量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

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日益解体,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推销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2)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2)

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2)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篇二《“戊戌政变过程论”与戊戌变法研究》[关键词]戊戌政变过程论;政变时间;政变原因;政变过程;关键环节;认知模式[摘要]戊戌政变的发生是“一个过程”观点的提出,在中国近代史、戊戌变法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对于扩展戊戌变法研究的思维和视野,重新认识和梳理戊戌变法和政变的史学史、学术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意义。

因此,有必要对“政变过程论”的发生、形成过程及其得以发生的诸因素作出深入的探讨,以利其进一步充实、完善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K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3)03-0094-09戊戌政变是在一个时间段由诸多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原因因素和关键环节构成的“一个过程”的论点,日益为学界所认同。

关于戊戌政变过程诸环节,到今天,学界已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轮廓,并在若干关键环节的“证实”和“证伪”上形成较为完整的证据链。

但是,“这一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学界仍在若干关键环节上存在着不同的解读,其原因是这几个关键环节仍存在缺失。

本文在论述“戊戌政变过程论”的形成史及其若干关键环节学术史演进的同时,对目前学界关于政变“过程论”中若干关键环节证据链仍存在的缺失,作出补证。

一、“戊戌政变过程论”的提出在戊戌变法研究领域,戊戌政变的研究始终是一大热点。

政变的当事人康有为、梁启超,在政变发生后不久,几乎是同一时间段内撰著而成的《康南海自编年谱》和《戊戌政变记》中留下了相关记载。

康、梁的记载,留下的“史料”主观色彩较为浓厚,今天已知其中真伪混杂,不过它却彰显出人们对戊戌政变的关注和兴趣。

从那时起,先后历经了20世纪30年代丁文江、赵丰田编著《梁任公先生年谱长编初稿》为代表的研究,50~70年代以刘凤翰、吴相湘、萧一山、黄彰健、王树槐为代表的台湾学者的研究,80~90年代以汤志钧、孔祥吉、房德邻、骆宝善等为代表的内地学者的研究,再到21世纪头十年,房德邻、茅海建、桑兵、赵立人、郑匡民等学者的一系列研究为代表,几十年来,构成了戊戌政变研究一个系统的学术史链条,显示出研究日趋细密、深入。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

中国近现代史期末论文(3000字)

在抗战历史中反省院系:外语系班级:14商英2班姓名:***学号:************目录一、从鸦片战争到第一次内战的漫长道路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2、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3、关于好与坏的诠释二、抗日战争——中国无法忘记的伤痛1、从分叉路口走到统一的道路上2、沉重的八年抗战,团结的八年日子三、反思与启示一、从鸦片战争到第一次内战的漫长道路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到衰1840年,中国的宿命在这年彻底改变。

在它还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兴衰更替之时,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发展迅猛,而西方殖民主义也向我们这个所谓的天朝上国伸出了魔爪。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期,战争,革命,起义,多少大清皇朝始料不及的大事件都是在此期间爆发,而这些战争带来的更多的是对中华民族自身权益的侵害。

尽管有部分人民群众、爱国官员还有后来的义和团对西方列强做出反抗,也有著名的维新变法和洋务运动来表示红果人民抵御外敌的决心,但是清皇朝的懦弱无能终究还是让天朝上国变成了洋人手中的玩偶。

2、中国近代史的里程碑——辛亥革命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到后来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西方殖民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入侵不仅仅是经济掠夺和军事侵略,还有对大清皇朝以及其百姓的政治控制和文化渗透。

然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愤然地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也便是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以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它让中国掀开了一个崭新的篇章,让封建帝制走到了日薄西山之处。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 [1]“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孙中山先生站在时代前列,‘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旗帜,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希望推动中华民族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外国列强侵略,推动中国跟上世界发展进步的步伐、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大学近代史论文范文

大学近代史论文范文

大学近代史论文范文两次战争之后,广大人民开始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大学近代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近代史论文范文篇一《浅谈中国近现代史》摘要: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中最为跌宕起伏的一段,我们中国人民最不能忘记这一段历史,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耻辱便凝聚在这一百多年中。

关键字:近现代史;屈辱;战争;历史使命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舞台上,回顾近百年来中国人的奋斗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这一时期相比较——困惑与希望的交织,污秽与崇高的辉映,黑暗与光明的搏击,构成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而又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

古人有言:忘记历史等于背叛。

唐太宗也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中国近现代史连接过去和现在,起着承前启后的纽带作用。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其下一站就是社会,要胜利地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国情,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应当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这样我们才能以清醒的态度、严谨的唯物史观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中国近现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更是一部富民强国的探索史。

鸦片战争之后,由于国力所限,中国的百年外交史几乎变成了一部订约、修约的屈辱史,而不平等条约也成为国人心中的一根刺。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多次遭到列强的侵略,而面对侵略,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而是奋起抗争,书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抗争之歌。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专制统治;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价值,提出了人的个性解放问题;新中国的成立更是把探索推上了轨道。

救亡唤起启蒙,启蒙为了救亡,民主与科学精神贯穿各个方面,影响整个时代,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近代史期末论文

近代史期末论文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小论文摘要:鸦片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近代社会的大舞台。

自此,中国社会便逐渐地发生质的变化。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国人已经抑制不住心中的愤怒心情,革命开始产生星星之火。

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进一步入侵,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再加上殖民斗争,中国开逐渐沦为殖民国家,加重了社会的负担,同时也给国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中国的社会性质不同于其他国家,它更倾向于封闭,但是由于列强的疯狂入侵,清政府已经无法控制时局,于是最底层的那些人开始走革命之路,因为他们相信,改良只能解决表面问题。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着中国旧社会不断地向新的方向发展。

同时,西方的先进思想也在中国的大多数知识分子中盛行,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再到五四和新文化运动,还有艰难的抗战时期。

可见,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关键词:百年中国的变迁与发展、社会性质、曲折的革命道路。

正文:中国和世界上其他的国家一样,从原始社会一直向前发展,这其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时期,也是决定中国存亡的时期。

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本来在黑暗中生长着的资本主义萌芽被迫中断了,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冻结了中国社会。

冻结了中国的经济。

但中国的封建统治者们却并没有发现。

在这些强压政策下,中国的社会便沦为了两半社会。

原本的中原被压迫,人们几乎流离失所。

对此,毛泽东认为:“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一方面促进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促成了中国发张资本主义的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压迫和阻止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两半国家。

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国家,而是将中国沦为两半国家。

”从1840年6月的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中国沦为两半国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封建主义对抗民众转到外资对抗中华民族,从此,中国人开始了反抗斗争,同时反对封建政权的统治,中国进入了就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

大学中国近代史期末论文范文中国近代史经过了二十世纪的风雨历程,已经发展成为大学教学课程中一门相对独立而成熟的学科。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学中国近代史论文篇一:《浅析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与过》摘要:李鸿章是中国近代社会颇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之一。

他一方面推行洋务运动,图谋富强,促进了中国近代化事业的起步,备受当时国内的关注,名噪一时。

另一方面,他效忠清王朝,代表清政府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一贯坚持妥协政策,对外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而成为中国近代的一大卖国贼。

关键词:李鸿章洋务运动近代化时代的悲剧一、李鸿章的发迹李鸿章(1823—1901)晚清重臣,洋务派地方代表。

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进士。

1838年,年幼的李鸿章随父李文安入京,拜殿试进士曾国藩为师,九年以后,他殿试高中钦点翰林。

1851年,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爆发,他由文臣而至六部拜卿相的仕途被打乱了,历史却另外安排了他的发迹之路。

1853年4月同乡刑部侍郎吕贤基上书咸丰帝自请回乡编练团勇,以靖国难,邀李鸿章协办。

李鸿章从此走上了从军旅生涯中谋进身之阶的道路。

1856年怀才不遇的他改投恩师曾国藩湘军大营,迈出了人生辉煌的第一步。

在曾国藩的精心培育和教诲下,李鸿章稳健持重,老成世故。

1861年,为兼顾东南,保有上海这个重要的通商口岸,实现东西夹击江浙太平军的战略意图,曾国藩派李鸿章渡江北上入淮,编练淮军。

1862年4月,李鸿章率淮军由安庆乘英国轮船到上海,与外国侵略者华尔组建的洋枪队守上海,不久攻陷苏州、常州。

在平息东南太平军中战功显赫,升任江西巡抚。

1865年署任两江总督,镇压捻军。

1870年由曾国藩推荐,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握军政、外交大权。

在汉族官僚势力三大核心人物中,曾国藩无意权柄、离位又早逝;左宗棠经营西北,苦于国难,到处消防救火,湘军被遣散,远戍边疆而势微。

唯李鸿章淮军一支独大,成为大清的擎天支柱、国之藩篱。

中国近代史论文参考

中国近代史论文参考

中国近代史论文参考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近代史被纳入到整个世界近代史范畴中。

如何解读这样的中国近代史,不同的模式体现着不同的立场和想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论文参考篇一《浅谈戊戌思潮》摘要:在19世纪末兴起的戊戌思潮,以传播资产阶级学说,抨击封建专制,探索救国真理为标志,以冲击封建主义文化思想体系为基本流向,与19世纪中叶以来逐渐形成的爱国进步思潮汇合在一起,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的主潮流。

关键词:社会思潮;社会变革一、戊戌思潮产生的时代背景进入19世纪90年代,内忧日甚,外患日迫。

人们对西方的认识和对自身的反省变得日益自觉。

伴随新的阶级力量的成长,一种新的政治思想潮流也正在积聚。

甲午战争的失败引起了朝野的剧烈震动,集三十五年洋务努力之精华的北洋海军毁于一旦,同时,中国面临着被帝国主义国家全面瓜分的危险。

如果说种族上"夷夏之大防"的观念在40年代即已动摇的话,那么文化上的"中西之大防"的观念在90年代也开始坍塌。

这时期,严复介绍西方哲学、政治学的一系列译著犹如一剂救世良方,使国人看到了希望并产生了以之为借鉴改革中国政治体制和其它各项制度的愿望。

在这种形势下,维新变法的思想终于汇合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并且迅速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政治改革运动。

二、戊戌思潮的具体内容政治上,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思想家在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下,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樊篱,开始把思维触角延伸到国家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领域,他们倡导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严复不但把开设议院作为刷新政治的关键,而且视为国家经济复兴和民族道德进步的良策。

在光绪帝的支持下,维新派发动"百日维新",力图对封建专制政治进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但是在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击下失败。

思想上,维新志士运用民权理论对"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的封建等级观念严加批判,他们以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有机论为武器,批判了"君权神授"的思想。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

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中国的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历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历史论文篇一《试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和历史论文论文》提要:关于近代史上的文化保守主义,近几年已有多篇文章加以论述,只是对其内涵、性质及思潮与流派的界定,仍颇有歧义。

本文除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外,还将对这一思潮的流变过程、各时期特点及其复杂的历史作用进行一些分析,以就正于海内方家。

关键词: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一、近代史上的两种文化保守主义近代以降,面对飘洋东来、以新型工业资本社会形态为背景的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挑战,中国本土文化能否继续延展其几千年来不绝的生命,曾是思想界长期纷纭不决的一大公案。

文化保守主义便是在这场争论中对此始终持肯定态度,并身体力行地为重塑传统文化的现代精魂而呐喊的一种社会思潮或学术流派。

说到保守主义,人们总不免将落后、守旧的贬义与之联系在一起。

这种看法,固然有其一定的依据,但是决不全面。

因为它还常常用来指对于社会事物的变迁更倾向于保持其延续性和渐进性,以力求稳健的某种观念或意识。

本文所讨论的中国近代文化保守主义,主要便是依据这一含义界定的。

在关于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讨论中,有人认为这一思潮在我国发端于十九世纪末康有为的今文经学及其建立孔教之说,[1]也有的将其上溯到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观,[2]甚至还有把近代早期的封建正统派直到“五四”以后的新儒家同作为“文化传统主义”思想脉络在各时期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加以综论的。

[3]这些不同的说法,表明各家对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界定标准尚存在着分歧。

因此,在讨论中国近代的文化保守主义之前,自应先对其略作说明。

我们认为,近代文化保守主义的“近代”两字,按照我国学术界的通常用法,一般包含着两层涵义:一是时段概念,即指自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或1949年建国的这一历史阶段;一是社会形态概念,即指封建社会结构遭破坏而进人资本主义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范文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文范文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范⽂ 《中国近代史纲要》是⼤学⽣学习的必修课,对于⾮历史专业的学⽣来说,学习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学⽣了解中国的国情。

下⾯是店铺给⼤家推荐的近代史纲要期末论⽂范⽂,希望⼤家喜欢! 近代史纲要期末论⽂范⽂篇⼀ 《晚清维新思想家的经济新闻主张》 摘要:思想家们忧国忧民,顺应时势,呼吁兴办综合类⽇报和专门商报,重视经济新闻的传播、译栽外国经济新闻和兴办外⽂报刊,强调经济新闻时发展民族⼯商业和富国强兵的突出作⽤。

关键词:晚清 维新思想家 经济新闻主张 ⼀、关于综合类⽇报的经济新闻主张 鸦⽚战争后,外国⼈陆续在中国的⾹港和上海等地创办了为数众多的近代新式中外⽂报刊,⽽中国⼈⾃办的不仅数量少,⽽且⽣存艰难,旋办旋停。

甲午战争之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和战后的维新派⼈⼠对民族报业的前景忧⼼忡忡,⼤声疾呼,把发展近代新式报刊的意义上升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度。

他们最初提出的办报主张较多涉及的是综合类的⽇报。

1875年,在⾹港主持中⽂《循环⽇报》的王韬发表了《论⽇报渐⾏于中⼟》,介绍了外国⼈在华办报情况,并以欣喜的⼼情对刚刚在中国⼟地上萌⽣的民族近代新式报刊予以充分肯定。

1878年他⼜发表了著名的《论各省会城宜设新报馆》,虽然他所论证的兴办新式报刊的好处(“知地⽅之机宜”、“知诉讼之曲直”、“辅教化之不及”)同经济信息并不直接相关,但若真正付诸实施还是会对国计民⽣产⽣积极的间接影响。

早年先后就读于⾹港、英国并回到⾹港担任律师的何启,在其《新政论议》中⽐较全⾯地阐述了兴办综合类新式⽇报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

他说:“⽇报之设,上则裨于军国,下则益于编氓”,“若⽇报⼀⾏,则民之识见必加数倍,民之志量必⾼数筹;以此愈进愈深,愈求愈上,吾知其必⽆⽌境也。

”也就是说,办报带来便捷信息,使社会的⽅⽅⾯⾯都可以受益。

经济⽣活的各⽅⾯信息,⼈们在⽇报上尽可以详尽地了解。

包括“物价之⾏情,市道之旺弱。

近现代史论文三篇

近现代史论文三篇

近现代史论文三篇论文是毕业的关键,以下风林网络论文栏目小编为您整理近现代史论文三篇,供您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风林网络查看。

分析抗战时期“贷金制度”全面抗战时期,贷金制度在资助流亡学生完成学业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不仅使经济困难的学生依靠贷金完成学业,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增强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为抗战的胜利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学术界关于贷金制的研究大都是关于这一事件本身,而对于“贷金制度”其制度方面缺少研究,本文从贷金制的制度层面,对其制定的原因和实行的始末做一梳理,以期补充贷金制方面的研究。

一、贷金制度实行的原因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日本相继攻占了中国华北的大部分领土。

日本对占领地区采取了野蛮的掠夺政策,侵占学校和学生宿舍,掠夺学校的设备、器材等物资。

许多学校被迫迁移,学生也流离失所,大多数学生逃亡到抗战的大后方——西南各省;也有一部分学生在中共抗日政策宣传影响下,来到陕北的抗日军政大学等学校继续接受学习。

流亡到国统区的学生,由于失去经济来源,生活陷入困境,因而也就无法继续上学了。

这一大批流亡学生,一方面与父母失散,由于年龄相对较小,无法就业,因而没有经济来源,不但没有资金继续上学,甚至连维持自身的生计也成了问题;另一方面,无法参军到抗战的最前线。

面对数量众多的流亡学生,国民政府一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和国民政府的一筹莫展相比,共产党在争取青年学生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各根据地制定了明确的政策来安排到边区学习和工作的青年学生。

共产党的政策吸引了平津等沦陷区的大批青年知识分子来到陕北抗日根据地,而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和鲁迅艺术学院则是接收青年学生的主要地方。

面对青年知识分子纷纷奔向中共的怀抱,国民党政府一时心急如焚。

为了争取这一批青年知识分子,更是为了争取民心,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的王世杰接受任务通盘筹划。

然而,面对如此困境,知识分子出身的王世杰也无计可施。

近代历史相关论文1000字范文

近代历史相关论文1000字范文

近代历史相关论文1000字范文近代历史相关论文1000字范文鸦片战争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近代史是我国不可冥灭的一段屈辱史。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近代历史1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近代历史1000字论文篇一:《论学习西方是近代中国的主流》摘要:随着鸦片战争的开始,中国在与外国烈强的抗争中,表现出来的实力只能用弱不禁风来形容。

而后来,中国是怎么样在这低迷中走出来呢?他们这时候才真正的意识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别,不再生活在“我央央大国,地大物博,汝等都要臣伏在我国之下!”的梦中了。

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军事,科技,思想。

中国在一步步的追赶外国的步伐。

从一次次难得的机会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维新运动等一次次旧与新的思潮的冲击,“五四”运动,创办《科学》杂志等都是在探索中进步的。

关键词:中国近代中国社会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主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以发生在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为标志,同时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端。

近代的中国,是内忧外患的中国。

近代的中国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中国,他不同于西方国家,但他也是因西方国家而崛起的。

他本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他偏于一禺,但是世界不允许这样的国家存在。

于是,他被拉进了全球化的浪潮中,他已经不只是他自己了。

一、民族意识的觉醒,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从鸦片战争后,中国官吏和知识分子中少数爱国的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史地,总结失败教训,寻找救国的道路和御敌的方法。

他们通过收集、翻译传入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问英军俘虏和向外国商人、传教士直接询问等各种方式,来获取世界知识。

在《海国图志》中,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以期富国强兵,抵御外国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这些卓识远见表明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思潮的始初就和爱国精神交融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 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者,能制四夷。“夷之长技三:一战舰,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是书何以 曰为以夷攻夷而作, 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曾国藩论洋务运动
曾国藩说: 今日和议既成, 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 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 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 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 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 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 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 试造,不过一二年, 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 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 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勤 远略。 远略。”
问题探究: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 问题探究: 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异同点? 派在学习西方问题上有何异同点?
相同: 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相同:①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②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③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不同: 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不同:①洋务派侧重于对内镇压农民起义; 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林则徐、魏源侧重于对外抵御列强侵略; 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 ②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等实践活动; 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 林则徐、魏源实践较少。
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洋务派与维新派异同点
同:(1)都主张学习西方; :(1 都主张学习西方; 都为了国家的强大; (2)都为了国家的强大; 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 (3)他们自强的目的都不能实现; 阶级立场不同(根本); 异(1)阶级立场不同(根本); 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 (2)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所要实现的政治 目的不同; 目的不同; 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不同。 (3)对外国侵略的态度不同。
中体西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 中央: 中央:奕; 代表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师夷长技以自强 思想 “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 肯定封建制度,强调封建纲常伦理 肯定封建制度, 目的 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封建统治 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实践:军工、民工、海军、学堂、留学生; 实践:军工、民工、海军、学堂、留学生; 破产: 实践 破产: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地位: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近代化第一步。 地位:地主阶级自救运动,近代化第一步。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内 容 地 位
①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设立译馆,翻译夷书; 编译《四洲志》 各国律例》 ②编译《四洲志》《各国律例》; 仿制西方战舰炮车。 ③仿制西方战舰炮车。 《 四洲志 》 介绍世界 三十余国 的地 四洲志》 历史和政情。 理、历史和政情。 四洲志》 《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 世界地理志。 世界地理志。
梁启超《变法通议》 梁启超《变法通议》
严复 天演论》 《天演论》
天演论》 《天演论》出版以后,不上几 天演论》敲响了危亡警 《天演论》出版以后, 生物不断在“ 钟,便风行全国,“变”、 便风行全国, 年 :生物不断在竟作了中学 不断进化, ……在中国屡次 不断进化,这是不可抗拒 生的读物了。 生的读物了。 在中国屡次 战败之后, 战败之后,在庚子辛丑耻辱之 的规律,社会也是如此。 的规律,社会也是如此。 这个“优胜劣汰, 后,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 既然人力可“与天争胜” 既然人力可“与天争胜”, 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 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 那么,只要人治日新、 那么,只要人治日新、变 , 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 法图强,国家就可永存, 法图强,国家就可永存, 几年之中, 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 种族就可不坠, 种族就可不坠,此所谓 。 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样,延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课堂检测
◆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之“新” 鸦片战争后, 新思想的萌发” 的主要含义是 揭露腐败现象,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新弊端 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抛弃“天朝上国”梦幻,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世界 向西方学习,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课堂检测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 其中“跪着” 其中“跪着”主要是指 没有实行设议院、 A.没有实行设议院、定宪法的主张 B.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只主张君主立宪, C.只主张君主立宪,不主张革命 D.没有和封建思想彻底绝裂
课堂检测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 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
层次 器物
地主 阶级
洋务派 维新派
资产 阶级 无产 阶级
革命派 激进派 知识 分子
Hale Waihona Puke 制度思想课标要求与考试说明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 课标 革的思想历程, 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 要求 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中国社会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1、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识记)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识记) 魏源与《海国图志》 理解)。 魏源与《海国图志》(理解)。 考试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理解) 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理解) 说明 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影响。 3、维新变法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影响。 理解) (理解)
课堂检测
◆早期维新派源于洋务派,但两者 早期维新派源于洋务派, 最终分道扬镳, 最终分道扬镳,根本原因是 A.阶级属性不同 B.政治主张不同 C.对外政策不同 D.社会背景不同
早期维新思想
背景 代表 思想 主张 评价 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加深; 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不断传入; ②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不断传入; 洋务运动的展开; ③洋务运动的展开; ④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 王韬、 王韬、郑观应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文化上:兴办学校,学习自然科学知识;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积极:反映了……利益和要求, ……奠基。 积极:反映了……利益和要求,为……奠基。 ……利益和要求 奠基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行动。
代 表 人 物
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及原因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 特点: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 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原因: 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不敢也不能与封建势力彻底 决裂,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新思想。 决裂,康有为借助古代文化形式来表达新思想。 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 ②维新派对自己的理论认识肤浅。他们的思想是从西方引 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 进来的,然后把外国的东西加以民族化,并非社会实 践的产物。 践的产物。 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 ③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 说。 康有为是位今文经学大师, ④康有为是位今文经学大师,对儒学有深刻的研究和深厚 的感情,他更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采 的感情,他更知儒学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和影响, 用儒家外衣的形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用儒家外衣的形式更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 本质: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妥协性所致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所致。 ⑤本质: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致。
“存亡生死,其权仍操 存亡生死, 天演” 物竞” “天演”、“物竞”、“淘 天择” 汰”、“” ”等等术语都渐 之我手”!因此,中国变 之我手 天择 因此,
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 渐成了一班爱国志士的“口头 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 法救亡不仅合理、可能, 禅”,还有许多人爱用这种名 而且刻不容缓! 而且刻不容缓! 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词做自己或儿女的名字。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14课 师夷长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 法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阶级 派别
抵抗派
代表人物
林则徐 魏源 中央: 中央:奕 忻 地方: 地方: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孙中山 陈独秀 李大钊 李大钊
思想主张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三民主义 民主 科学 马克思主义
路漫漫其修远兮,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吾将上下而求索。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师夷长技以制夷
基础:魏源在《四洲志》 基础:魏源在《四洲志》基础 编撰出《海国图志》 上,编撰出《海国图志》。 地位: 海国图志》 地位:《海国图志》是当时介 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 宗旨: 海国图志》 宗旨:《海国图志》的宗旨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 意义: 海国图志》 意义:《海国图志》引导着人 们关注世界形势, 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 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墙内开花墙外香
《海国图志》使得中国人对世界的 海国图志》 认知有了一次质的改变。 认知有了一次质的改变。但这本书 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 在中国当时没什么影响,反而传到 日本去了, 日本去了,对明治维新起了很大的 思想启蒙作用。 思想启蒙作用。 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 正如当代历史学家戴逸所说的“历 史的悲剧只有在悲剧造成以后很久 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时间,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