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同步提升:小说情节的作用(含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专题训练——小说阅读
![高考语文复习:二轮专题训练——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8636ea3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1e.png)
专题训练2 小说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与旧沈从文(民国十八年)时代有了变化,宣统皇帝的江山,被革命党推翻了,前清时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一口气用拐子刀团团转砍六个人头不连皮带肉所造成的奇迹不会再有了。
被排的全用枪毙代替斩首,于是杨金标变成了一个把守北门城上闩下锁的老战兵。
老战兵若不往长潭钓鱼,就坐在城头那尊废铜炮上看人来往。
或把脸掉向城里,可望见一个小学校的操坪同课堂。
那学校为一对青年夫妇主持,或上堂,或在操坪里玩,城头上全望得清清楚楚。
小学生好像很欢喜他们的先生,先生也很欢喜学生。
那个女先生间或把他们带上城头来玩,见到老战兵盾牌,女的就请老战兵舞盾牌给学生看。
霜降节前一天,老战兵大清早起来,看看天气很好,许多人家都依照当地习惯大扫除,老战兵也来一个全家大扫除。
工作得正好时,守城排长忽然走来,要他拿了那把短刀赶快上衙门里去,衙门里人找他有要紧事。
他到了衙署,一个挂红带子的值日副官,问了他几句话后,要他拉出刀来看了一下,就吩咐他赶快到西门外去。
一切那么匆促,那么乱,老战兵简直以为是在梦里。
正觉得人在梦里,他一切也就含含糊糊,不能加以追问,便当真跑到西门外去。
到了那儿一看,没有公案,没有席棚,看热闹的人一个也没有。
除了几只狗在敞坪里相咬以外,只有个染坊中人,挑了一担白布,在干牛屎堆旁歇憩。
一切全不象就要杀人的情形。
老战兵想,“这年代还杀人,真是做梦吗?”敞坪过去一点有条小小溪流,几个小学生正在水中拾石头捉虾子玩,老战兵走过去同他们说话:“还不赶快走,这里要杀人了!”几个小孩子一齐抬起头来笑着:“什么,要杀谁?谁告诉你的?”老战兵心想,“真是做梦吗?”看看那染坊晒布的正想把白布在坪中摊开,老战兵又去同他说话:“染匠师傅,你把布拿开,不要在这里晒布,这里就要杀人!”染匠师傅同小学生一样,毫不在意,且同样笑笑的问道:“杀什么?你怎么知道?”老战兵心想,“当真是梦么?今天杀谁,我怎么知道?”正预备回城里去看看,还不到城门边,只听得有喇叭吹冲锋号,当真要杀人了。
(完整)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完整)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5a6f5114791711cc79178a.png)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完整版)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纳复习
![(完整版)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归纳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aa6449616fc700aba68fc34.png)
【思考角度】情节对情节,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本身的阅读效果。
【作答步骤】①辨析题干:题干是否只要求回答“情节展开”作用?题干表述是否与“情节作用”等价?②找出所考察的情节区间,分析情节内容。
③从四个角度为切入口,分步作答。
【答题格式】①对情节:照应前文,为下午铺垫/设悬/埋下伏笔/提供依据,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转折,与另一情节对比,使小说波澜起伏,预示故事结局,将故事推向高潮等。
②对人物:表现人物性格或特征,促成人物发展变化,丰富人物形象使其更为丰满鲜明,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等。
③对主题:点题,突出主题,升华主题(多在结尾),暗示主题(多在开头)等。
④阅读效果:引人入胜,跌宕起伏,陡生波澜,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等。
【思考角度】小说叙事结构,情节的展开与脉络,叙事方式,前后情节关系(伏笔、照应、烘托、铺垫、悬念、图转、抑扬、对比、补充、因果、依据等),情节作用。
【作答步骤】①抓人物抓事件:根据人物读懂小说,明晰中心事件。
②抓时间抓地点:寻找时间、地点标志,梳理故事脉络,根据事件发展过程或者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分析叙事结构,抓住小说的线索与思路。
③理结构分层次:把小说全文分成几个板块,概括“何人做何事”。
【答题格式】何时、何地、为何、何人做何事。
(何人、何事不可省略)【思考角度】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①顺叙:按时间顺叙/故事发展/空间地点变换为顺序,展开情节。
②倒叙:将后发生的情节前置,再回头从头开始叙事。
③插叙:情节中断,插入某段与中心情节偏离的文字,将之完全删除不影响情节的表达。
④补叙:将之前发生的情节故意隐藏,直到后文再来叙述。
补充:“嵌套式”叙述结构:故事中套故事的手法,既体现人物内心世界,又有外部观察,叙述动人心魄。
【作答步骤】判断叙事方式,结合文章内容,根据格式作答,注意详细分析。
【答题格式】①顺叙的优点:事件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②倒叙的优点:设下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经典题型专题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经典题型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5c11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a.png)
感伤 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
令人 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
欢喜 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
出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留下 空白
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 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 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 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 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 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 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 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 讫。”
tip: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的。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 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题型一:线索题
TIXINGYI:XIANSUOTI
三、多线型结构
多线型结构是三条以上线索互相交叉、盘根错节构成的一种结构。其 特点是作品中需独自表现的相对并列的人物众多,或是各自代表着一种势 力,但又不可或缺。如《水浒传》中的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只是有的人物是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交织出现的,而省略了部分章节。这种 结构一般比较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不过,虽然几条线索看似无缘,但 最终都会因围绕主题思想的要求而走到一起,或是集中于矛盾冲突的爆发, 最终的结局往往都会联系在一起。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1)情节结构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1)情节结构题](https://img.taocdn.com/s3/m/3ce308a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5.png)
情节 手法类
①本文在叙述手法(人称
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
何效果
题干中有“叙
②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 展开的
述”“展开”
③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 “构思”“人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 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 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 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 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 任务就可以了。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 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 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 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 增强艺术感染力。
文本知识图解
真题示例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儿子 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 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 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 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34e37f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39.png)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含答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情节作用答题技巧与练习题一、小说阅读“情节”作用常见提问方式1.文中写了XX情节(或场面等)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小说反复写XX这个情节,目的是什么。
3.小说以“XX”为中心叙亊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筒要分析。
4.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XXX”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5、本文以“我”与XXX的冲突开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二、解答思路:小说情节的作用主要考查两方面:一、不同位置情节作用;二、典型细节或反复出现的情节作用。
(一)情节位置作用(1)开头的情节类型及作用: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名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作铺垫;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设疑开头:造成悬念,引起下文;引起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3、写景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2)中间节类型及作用: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照应前文,或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推动故事发展或转折。
(3)结尾类型及作用:1、出人意料式。
(欧·亨利式结尾)结构上,使故事陡生波澜,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内容上,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
表达效果上,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2、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主要作用在表达效果上:留下空白,让读者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3、补叙式。
结构上,与上文情节的呼应,解释悬念;内容上,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4、卒章显志式。
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5、令人感伤式。
主题上,深化主题;表现人物性格上,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表现效果上,令人感动和回味,引人思考。
6、大团圆式。
主题上,凸显出美好人性;表现效果上,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读者的感情体验上,读者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7、设疑式:.正面解疑,使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增强小说的戏剧张力;正面解疑,深化了主题;反面解疑,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象回味的空间。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d834ba7b48d7c1c708a14568.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分析情节结构——通文脉,析作用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阅读小说,既要紧紧抓住某个事件,同时,也要注意事件的曲折跌宕。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情节题常考查3种题型: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的结构特点、分析情节的作用。
题型一概括故事情节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题目。
童年随之而去(节选)木心【节略部分内容提示】母亲、姑妈等人在睡狮庵请和尚做佛事。
“我”随着在山上呆了一段时间后,天天吵着要回家,终于——回家啰!走出山门时,回望了一眼——睡狮庵,庵是小的啊,怎么有这样大的庵呢?这些人都不问问。
家庭教师是前清中举的饱学鸿儒,我却是块乱点头的顽石,一味敷衍度日。
背书,作对子,还混得过,私底下只想翻稗书。
那时代,尤其是我家吧,“禁书”的范围之广,连唐诗宋词也不准上桌,说:“还早。
”所以一本《历代名窑释》中的两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我就觉得清新有味道,琅琅上口(原卷如此。
应为“朗朗上口”——编者注)。
某日对着案头一只青瓷水盂,不觉漏了嘴,老夫子竟听见了,训道:“哪里来的歪诗,以后不可吟风弄月,丧志的呢!”一肚皮闷瞀的怨气,这个暗趸趸的书房就是下不完的雨,晴不了的天。
我用中指蘸了水,在桌上写个“逃”,怎么个逃法呢,一点策略也没有。
满船的人兴奋地等待解缆起篙,我忽然想着了睡狮庵中的一只碗!那饭碗却有来历——我不愿吃斋,老法师特意赠我一只名窑的小盂,青蓝得十分可爱,盛来的饭,似乎变得可口了。
母亲说:“毕竟老法师道行高,摸得着孙行者的脾气。
”我又诵起:“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母亲说:“对的,是越窑,这只叫盌①,这只色泽特别好,也只有大当家和尚才拿得出这样的宝贝,小心摔破了。
”每次餐毕,我自去泉边洗净,藏好。
临走的那晚,我用棉纸包了,放在枕边。
不料清晨被催起后头昏昏地尽呆看众人忙碌,忘记将那碗放进箱笼里,索性忘了倒也是了,偏在这船要起篙的当儿,蓦地想起:“碗!”“什么?”母亲不知所云。
赏析小说的情节作用(课件)-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赏析小说的情节作用(课件)-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6ce75ff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8.png)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 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 老汉的肩膀: “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 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看不见那条沟。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的结尾 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③突出人物形象;④突出文
章主旨。
令人感伤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更
的结尾 好地塑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
令人欢喜 间,耐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
(2)叙述人称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小说 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真实亲切,代入 感强,便于抒情;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 客观描述。
(3)叙述视角是作者选择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 及确定的叙述主体。注意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有密切关 联,但并不相等。视角的选择与作者的构思有密切关系, 有时作者可能选择多个视角来观察对象,从不同的角度 叙述事件进程。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出场的人物 众多,要写好这个大场面是很困难的,容易顾此失彼。曹 雪芹在此运用了转换叙述视角的方法把这个大场面写得 很成功:贾母及贾府中的重要人物是通过林黛玉的眼睛 和心理感受来写的,而黛玉的外貌和风度则是通过王熙 凤、贾宝玉和众人的眼睛来观察的。
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专题小说阅读训练一
![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专题小说阅读训练一](https://img.taocdn.com/s3/m/413357840740be1e650e9abd.png)
训练一情节结构分析练前提醒高考试题对小说情节的考查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设题往往与小说的环境、人物、结构和主题紧密相关。
常见的题点有:①梳理、概括情节(很少考);②情节整体的构思与布局(重点);③某一情节(含开头、结尾段落)的作用(重点)。
1.分析整体情节构思、布局题。
①抓住特点,可以从线索安排、叙述技巧、情节技巧等角度判断。
②分析作用:一要结合技巧、特点来表达,如双线的作用是使内容充实、主题丰富等;二要综合考虑情节、人物、环境、主旨方面的作用,且“作用”阐述要具体。
2.分析情节作用题。
①情节方面: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呼应某一情节等。
要特别注意该情节在全文中的位置及在情节链中的某一环。
②环境方面:突出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③人物方面: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等。
④主题方面: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⑤读者感受方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3.分析结尾表达效果。
答这类句段作用题,一要结合段落内容(写人还是写景、叙事),二要学会把它们转换为情节、人物、环境描写等在全文中的结构作用即可。
结尾段要特别注意其位置和内容特点,从表现手法、人物、情节、主旨及读者等角度综合思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5分)阅读文签:微型小说+幸亏“未遂”未遂赖海石一辆破破烂烂、没有车牌的小中巴,缓缓启动,晃晃悠悠地跟在老太太后面。
文化广场上,一群大妈随着音乐起舞。
老太太远远站在她们后面,跟着做动作:甩手、抬腿、扭头、弯腰……突然,老太太身体一歪,瘫软在地。
从停在广场边的破中巴上,跑下来两个中年汉子,抱起老太太,手忙脚乱地按、压、掐了一阵后,急急慌慌地把老太太抬上破中巴。
破中巴突突突地喘着粗气向医院驶去。
医院,急救室。
医生们正在有条不紊地抢救。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076495d65ce0508763213fc.png)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知识点整理一、情节(一)一般情节的作用:对于小说情节的作用进行分析,一般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内容上,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思想表达有何直接或间接的具体作用;结构上,有无“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照应前文”“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另外,还要注意有时从表达效果上进行分析,即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二)情节的具体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引起下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三)“情节题”的答题模式:(1)问句、段(或某种情景)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①为……情节发展作铺垫(提供依据,设置伏笔悬念)。
②表现了……的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
③揭示(表现、突出)了……,有利于深刻表现主题。
(四)情节安排方式的效果(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3)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事情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同时发生,通常是先叙一件事,再叙一件。
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给读者想像,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https://img.taocdn.com/s3/m/46583350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4.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含练习题及答案 (一)为了备考高考语文,阅读小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复习环节,而分析小说情节则是其中的重点。
掌握了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还能够提高分析能力和阅读能力。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项复习——分析小说的情节。
一、情节的含义与重要性情节是小说中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精神活动与事件的总和。
小说情节是对毕生经历和成果的高度浓缩,它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深刻思想,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因此,分析小说情节是读懂和领悟小说内涵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1.了解小说的整体结构在分析小说情节前,要首先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包括小说的主题、情节线、名字、人物等。
了解整个小说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情节,理解小说的故事脉络。
2.把握小说的关键事件小说中的事件可以分为主线和次线,而主线的发展就是小说的情节发展。
因此,要把握小说中的关键事件,理解事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以及事件背后反映的作者思想。
3.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小说情节的铺陈往往是由人物行为所推动的。
因此,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他们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心理,进而分析情节的发展。
4.体会小说的情感倾向情感是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情节发展的推动力之一。
在分析小说情节时,要体会小说的情感倾向,理解小说所表达的情感要素,从中分析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三、情节分析练习题及答案1.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命运极其坎坷,同时,故事情节也充满着阴暗的色彩。
请问,这个小说的情节由哪些元素构成?答案:这个小说的情节由祥子的悲惨命运、社会不公、人性的扭曲、毒瘤般的环境等元素构成。
2. 《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相识之初,他们对彼此都有很大的偏见,而经过一系列事件之后,他们的关系得到了转变。
请问,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伊丽莎白和达西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有哪些变化?答案: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伊丽莎白变得更加成熟,思想更加开放,胆识更加豁达,而达西则表现出更多对爱情的态度和情感,逐渐摆脱了高傲自大的心态。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 小说情节简答训练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六 小说情节简答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8fe806c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ba.png)
• 你没看出他是个当官的人?当官的平时大肉大鱼吃腻了,他们就好这口“素”的。“糖 醋张”有板有眼地说。
• 一帮在机关上班的年轻人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下了班,男男女女挤进“糖 醋张”铺子,几个男的坐一桌,几个女的坐一桌,两桌都点了个中档价位,好奇地坐等 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男的那桌是糖醋排骨和糖醋茄子,女的那桌是糖 醋鱼和糖醋梨,还分别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只见几个小伙子尝了一口糖醋排骨,红亮 油润,肥而不腻,爽口开胃;只见几个小姑娘尝了一口糖醋鱼,香酥酸甜,落口逍遥, 回味无穷。
• 新来的张副县长就是不信“糖醋张”的神奇传说。张副县长下了班,挤进了 “糖醋张” 铺子,他点了个高档价位,好奇地坐等上菜。几分钟的工夫,主菜就上了桌,糖醋茄子 糖醋梨,还配了几碟爽口的小吃。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茄子,外脆里嫩, 酸酸甜甜,味蕾全开;张副县长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糖醋梨子,酒香扑鼻,沁人心脾, 胃口大开。
• 张爱国的爹病死得早,娘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他长大。张爱国打小就讨厌读书,翻开课 本头皮就发麻,逃学便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娘也拿他没辙。
• 娘有一手好厨艺,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糖醋茄子糖醋梨,那可是十里八 乡第一厨。
• 娘的心里打着盘算,老话说得好,饿不死的厨子,冻不死的铁匠,咱就将这门手艺传给 儿子吧,也算是替他寻了一条谋生的路。说来也巧,张爱国读书没兴趣,学厨子可是上 心得很。他做起糖醋菜来,一点就通,一学就会。
• “糖醋张”在铺子里替他娘摆了一桌糖醋全席,糖醋排骨糖醋鱼,糖醋豆腐糖醋薯, 糖醋茄子糖醋梨……
• 铺子里,客人们的桌面上都是光盘行动,唯独老娘的那桌没动过筷子。
2019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专题05小说情节考点分析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2b0d33ea45177232f60a2f6.png)
专题05 小说情节考点分析情节是小说的核心部分,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情节为出发点,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考查情节的题型有3种:情节概括梳理题、情节手法题、情节作用题。
一、梳理概括情节“情节梳理概括”就是要求考生能够按照一定的顺序梳理情节,并用简要的语言加以概括表述。
高考考查这一考点的试题往往立足全文设题,考查全文的故事情节的梳理。
这种试题分为明考型(题干直接明确概括情节或梳理情节、脉络)和暗考型(题干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两种。
考试题型明考型:这类题目的题干中往往有“概括”、“梳理”等作答动词和“情节”“脉络”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比如说“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暗考型:题干不是明确要求概括或梳理情节、脉络,而是要求概括人物的心理变化、态度变化、情感变化等。
这类题目实际上也属于情节梳理题,只是答题方向不同。
例如“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XX的态度的变化过程。
”答题方法1.结构连贯法:厘清小说的结构层次,按小说的叙述顺序、情节发展中“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结构脉络梳理。
2.场面连贯法:小说中的场面是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有些小说中一个场面就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
3.线索连贯法:线索是串联小说人物、事件的人、事、物、感情、时间或地点等,勾画关联线索的语句。
抓住线索,就可以围绕线索概括出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内容。
4.细节连贯法:围绕人物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内容,抓住对情节推进或人物活动、心理具有表现力的细节,勾画关键词句进行提炼、概括。
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方向。
即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判断题目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即根据小说文本的具体内容,或采用结构连贯法,或采用场面连贯法,或采用线索连贯法,或采用细节连贯法,划分段落,理清层次结构。
【高考语文专题2】小说阅读 题点2情节结构题
![【高考语文专题2】小说阅读 题点2情节结构题](https://img.taocdn.com/s3/m/d57cf42e3b3567ec102d8aad.png)
-3-
-4-
一
二
三
一、情节概括三法 1.理结构 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 结局来切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如果 是全篇,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 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 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 2.寻线索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 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 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 暗线两种。
-8-
一
二
三
三、情节手法赏析四角度 1.叙述人称和叙述视角 第一人称,是有限视角,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同时便于抒发感情;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不受叙述者 的见闻和感情的约束,相对自由。 2.叙述的方式和顺序 顺叙,脉络分明,层次清晰;倒叙,制造悬念,引人入胜;插叙,使情节 更完整,内容更充实。时空交叉,历史和现实交映,古今对照,凸显主 题等等。 3.表达的方式和表现手法 主要体现在对细节的描写中,如常用的描写手法、抒情手法和各 种修辞手法。
-16-
热点题型1 热点题型2 即学即练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毡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 语。他知道别人听不懂,所以不多说,便动手解皮口袋。
西瓜!从皮口袋里滚出来的,竟是大西瓜!绿生生,油津津,像是刚从 藤上摘下,有一只还带着一片叶儿呢!
戈壁滩有好西瓜,西瓜能一直吃到冬天,这不稀罕。稀罕的是现 在,当一口水都成了奢侈品的时候,谁还敢想西瓜!
-5-
一
二
三
3.抓场面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 间人物活动的场所。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 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 夜山神庙复仇。
2020年高考语文之小说阅读必考题型精讲精练专题2:情节作用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之小说阅读必考题型精讲精练专题2:情节作用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b897bcd5bbfd0a795673f8.png)
小说阅读必考题型之情节作用题小说的情节是作者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主要依托。
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考卷历来都关注小说情节的作用,所以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知识点。
【题目设定方式】①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作分析;②某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③为什么小说要几次写到某某事件?小说在描写××时作了哪些铺垫?有何作用?找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④小说××段写了××内容,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⑤小说的结尾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展示】(1)小说开头常见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②点明人物的身份、特征、心情等(引出某个人物的出场);③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④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张本)。
(2)小说中间情节常见作用:①前后照应、为后文做铺垫、埋伏笔②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③侧面烘托人物形象④贯穿全文的线索(3)小说结尾的作用:①照应标题或开头②总结全文③点明题旨④含蓄蕴藉、引人深思补充:小说结尾的类型及好处①出人意料的结局的好处:A、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项链》B、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揭示深化主题。
C、从主题上看,能更好的深化主题。
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的好处A、从表现人物上看,能更好的塑造人物性格。
(如《药》中写华小栓吃了人血馒头后死了,突显了群众(华老栓)愚昧的性格)。
B、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C、从主题上看,能更好的深化主题。
(如《药》中华小栓,夏瑜的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没有发动群众。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的好处:A、从表达效果看,喜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B、从能给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志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同步提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含答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同步提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628353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d8.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同步提升: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含答案)近年来高考中,小说是各省市考核的重点。
但总体上看,考生对小说的阅读得分率不高。
很多考生遇到小说阅读题就感到不自信。
实际上,小说阅读也有一定的方法和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对小说阅读题的解答非常有帮助。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是必考的内容,主要考查的是概括特征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有的考题结合环境、情节、标题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本节微刊将讲解塑造小说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的“三要素”。
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这些“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人物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成部分。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二、考点解读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
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描写。
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
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常见设问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处人物语言。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3)本文在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赏析。
塑造人物的常见手法】一)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是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
成功的肖像描写能使人物形神兼备。
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有相对静止的整体显示,如同电影中的人物特写镜头一样,从正面刻画人物肖像,例如《红楼梦》中对XXX的肖像描写。
也可以是某一局部的重点刻画,例如XXX 在《祝福》里对XXX的眼神描写。
例:初到鲁镇家做工——顺着眼——安分再到鲁镇家做工——眼角带着泪,眼光也没有那样精神了——经受丧子之痛,打击沉重讲XXX的故事——直着眼——不理会镇上人冷冷的笑容,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别人嘲笑她的伤疤——瞪着眼——表示自己的愤怒捐了门槛之后——眼光分外有神——有了生存的希望沦为乞丐——眼珠间或一轮——生命之火已经接近熄灭问有无灵魂——眼睛忽然发亮——生命的微光突闪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眼睛的变化可以看出生命之火日渐熄灭。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理解考点分析及答题方法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理解考点分析及答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79be8307cd184254b3535cf.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理解考点分析及答题方法考点分析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常见提问方式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答思路1.理清小说的结构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结构。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有对比冲突线索,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常用答题模式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件事。
题型二: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小说对故事情节的叙述,有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
顺叙,也称正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先发生的先说,后发生的后说,很讲究“先来后到”的原则。
用这种方法进行叙述,好处是事件由头到尾,次序井然,文气自然贯通,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把故事的结尾或其中某一重要部分提前,作为作品的开始,作品的主体部分还是顺序故事情节。
《祝福》是采用倒叙方法的一个范例:在序幕之后,首先交代了已沦为乞丐的祥林嫂在新旧交替的年关寂然死去的消息,这是本文主人公的悲惨结局,接着引起“我”对祥林嫂“半生事迹的片断”的追忆,展开对悲剧主体部分的描述。
本文使用倒叙有以下作用:①从情节安排看,把祥林嫂悲剧的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事情的原委,有一定吸引力。
②从小说的矛盾关系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而且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突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的尖锐矛盾,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67ad29cd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7.png)
综合考法5 分析小说的主题
1.常见题型
▶ 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 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 读了全文后,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句(××× 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2.解题方法 (1)从小说的标题入手分析概括。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概括。 (3)从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环境上把 握主题。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文学类文本阅读 (Ⅰ)小说阅读 (Ⅱ)散文阅读
(Ⅰ)小说阅读
考点&考法
➢小说的三要素 ➢小小说的特点
考法解析
➢综合考法 1 ➢综合考法 2 ➢综合考法 3 ➢综合考法 4 ➢综合考法 5 ➢综合考法 6 ➢综合考法 7
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 鉴赏小说的情节 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 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 分析小说的主题 赏析小说的标题 小说阅读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3.小说以一个没Biblioteka 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 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 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小说人物“他”所知有限,这样写 很真实;②故事戛然而止,强化了小说的神秘 氛围;③打破读者的心理预期,留下了更多想 象回味的空间。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综合考法2 鉴赏小说的情节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二)分析小说情节的作用
(一)概括小说的情节
1.常见题型
▶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 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 答。 ▶ 请围绕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梳理文章的基本 情节。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a4d085aef8941ea66e051b.png)
小说阅读(一)限时:30分钟总分:30分一、(2019陕西榆林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分)父子德民老汉病了,病得不轻。
村里人来看望他,说,叫你明娃回来看看吧!德民老汉轻轻地摇着头,不用了,娃要招呼好多事,忙呐。
村里人从德民老汉屋里出来也连连摇头,这个老倔头,硬说自己的娃在省城做大官呢。
都这劲儿了,还嘴硬哩。
“俺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这句话不知被德民老汉唠叨过多少回了。
街坊邻居遇到个啥作难的事,这句话就会从德民老汉皱巴巴、缺了牙的嘴里轻溜溜地滑出来。
谁都知道,德民的娃是在外地,可从没有听说他的娃当啥大官。
这个村里,当官的只有一个,就是东街的狗毛在县城啥子公司当科长。
村里人都知道狗毛的官大,因为狗毛每次回村都开个铁壳子车,给村里人发长长的带把儿的烟。
德民老汉的话不是没人信过。
那年县里化肥脱销,村里人眼瞅着田里的苗施不上肥,急得牙根子上火。
德民老汉一句“俺明娃在省城做大官呢”的话,惹恼了村主任,说,老爹,你就别添乱子了,你娃真当的是大官就让他给批点儿化肥来,看看人家狗毛家的地,早上了肥了。
德民老汉就背了个包,搭车去了省里,三五天过去还真拉回一车尿素。
价钱高了,可田不等人。
肥用了,闲话也有了。
还说娃在省里当啥官呢,连平价化肥都搞不到。
德民老汉解释说,俺娃说,尿素上着比化肥好呢。
庄稼人不愿意听,庄稼人图的是实惠。
德民老汉每年地里活闲的时候,就背着杂粮去省城娃家里住些天。
回村里也给大家带些各种各样的吃食。
村里人就问,你明娃就不给你带点儿高级烟?德民老汉说,俺娃不吸烟,说吸烟不健康。
村里人又问,你娃也不捎点儿好酒?德民老汉说,俺娃也不喝酒。
娃媳妇说了,喝酒也不健康。
村里人就撇嘴了,那烟酒都不健康,国家卖它们做啥?德民老汉也答不上来。
纳着鞋底子的媳妇们就问,城里住得好好的,急着回来做啥?德民老汉说,城里,咱乡下人住不来。
上楼下楼都关在个铁壳子里,忽悠得人头晕。
地上铺着实木块,油光光的直想打跟头。
进屋还要换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文】情节作用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那这节微刊我们就来总结一下情节作用题的解答技巧。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二、考点解读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设问方式】(1)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后半部分侧重写×××。
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2)文中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3)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4)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三、方法归纳第一步:从五个对应关系考虑。
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对这一方面又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1)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改嫁这一情节就有此作用。
(2)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的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完整。
(3)就开头来说:①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如《祝福》,采用了倒叙的结构形式,从祥林嫂临死前的肖像写起,再回顾祥林嫂初来鲁镇的情景,再次到鲁镇的经过等,设置了悬念。
②引起下文式,往往起到铺垫作用。
(4)就结尾来说:①出人意料的结局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古渡头》的结尾就有此作用;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②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③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④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局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5)就中间行文来说有伏笔铺垫式。
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2.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也就是情节本身对人物性格塑造的具体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等。
如《祝福》“祥林嫂反复讲述阿毛被狼吃”这一情节,就刻画了一位想念儿子而又希望获得别人同情的祥林嫂形象;如《古渡头》一文结尾渡夫的任情高歌这一情节就表现了渡夫的洒脱豪放性格,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
3.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考虑这一情节是否是描写了自然环境或暗示了社会环境。
常用答题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
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一般来说是点题、突出主题或揭示主旨。
常用答题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等。
如《古渡头》一文结尾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考虑就是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
常用答题术语: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
第二步:用答题模板组织答案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模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
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5从”思维考虑作用点,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
常用答题模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四、典例剖析(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Ⅰ)【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渡头叶紫太阳渐渐地隐没到树林中去了,晚霞散射着一片凌乱的光辉,映到茫无际涯的淡绿的湖上,现出各种各样的色彩来。
微风波动着皱纹似的浪头,轻轻地吻着沙岸。
破烂不堪的老渡船,横在枯杨的下面。
渡夫戴着一顶尖头的斗笠,弯着腰,在那里洗刷一叶断片的船篷。
我轻轻地踏到他的船上。
他抬起头来,带血色的昏花的眼睛,望着我大声说道:“过湖吗,小伙子?”“唔,”我放下包袱,“是的。
”“那么,要等到明天啰。
”他又弯腰做事去了。
“为什么呢?”我茫然地,“我多给你些钱不能吗?”“钱?你有多少钱呢?”他的声音来得更加响亮了,教训似的。
他重新站起来,抛掉破篷子,把斗笠脱在手中,立时现出了白雪般的头发,“年纪轻轻,开口就是‘钱’,有钱就命都不要了吗?”我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从舱里拿出一根烟管,饱饱地吸足了一口,接着说:“看你的样子也不是一个老出门的。
哪里来的呀?”“从军队里回来。
”“军队里?……”他又停了一停,“是当兵的吧,为什么又跑开来呢?”“我是请长假的,我妈病了。
”“唔!……”两个人都沉默了一会儿,他把烟管在船头上磕了两磕,接着又燃第二口。
夜色苍茫地侵袭着我们的周围,浪头荡出了微微的合拍的呼啸。
我的心里偷偷地发急,不知道这老头子到底要玩什么花头。
于是,我说:“既然不开船,老人家,就让我回到岸上去找店家吧!”“店家,”老头子用鼻子哼着,“年轻人到底不知事,回到岸上去还不同过湖一样的危险吗?到连头镇去还要退回七里路。
唉!年轻人……就在我这船中过一宵吧。
”他擦着一根火柴把我引到船艘后头,给了我一个两尺多宽的地方。
好在天气和暖,还不至于十分受冻。
当他再擦火柴吸上了第三口烟的时候,他的声音已经和缓多了。
我躺着,一面细细地听着孤雁唳过寂静的长空,一面又留心他和我谈的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门人的秘诀。
“……就算你有钱吧,小伙子,你也不应当说出来的,这湖上有多少歹人啊!……我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
是的,你的妈妈一定比我还欢喜你,要是在病中看见你这样远跑回去,只是,我呢?……我,我有一个桂儿。
你知道吗?我的桂儿,他比你大得多呀!你怕不认识他吧?外乡人……那个时候,我们爷儿俩同驾着这条船,我给他收了个媳妇……”“他们呢?”“他们?那一年,北佬来,你知道了吗?北佬打了败仗,从我们这里过,我的桂儿给北佬兵拉着,要他做伕子。
桂儿,他不肯,脸上一拳!我,我不肯,脸上一拳!……小伙子,你做过这些个丧天良的事情吗?……“小伙子!你看,我等了一年,我又等了两年,三年……我的儿媳妇改嫁给卖肉的朱胡子了,我的孙子长大了。
可是,我看不见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他们不肯给我……他们说:‘等你有了钱,我们一定将孙子给你送回来。
’可是,小伙子,我得有钱呀!“结冰,落雪,我得过湖;刮风,落雨,我得过湖……“年成荒,捐重,湖里的匪多,过湖的人少,但是,我得找钱……“小伙子,你是有爹妈的人,你将来也得做爹妈的。
我欢喜你,要是你真的有孝心,你是有好处的,像我,我一定得死在这湖中。
我没有钱,我寻不到我的桂儿,我的孙子不认识我,没有人替我做坟,没有人给我烧纸钱……我说,我没有丧过天良,可是天老爷他不向我睁开眼睛……”他逐渐地说得悲哀起来,终于哭了,不住地把船篷弄得呱啦呱啦地响;他的脚在船舱边下力地蹬着。
可是,我寻不出来一句能够劝慰他的话,心头像给什么东西塞得紧紧的。
外面风浪渐渐地大了起来,我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他也翻来覆去地睡不着。
可是,第二天,又是一般的微风,细雨,太阳还没有出来,他就把我叫起了。
他的脸上丝毫看不出一点异样的表情来,好像昨夜间的事情,全都忘记了。
我目不转睛地瞧着他。
“有什么好瞧呢?小伙子!过了湖,你还要赶你的路程呀!”离开渡口,因为是走顺风,他就搭上橹,扯起破碎风篷来。
他独自坐在船艘上,毫无表情地捋着雪白的胡子,任情地高声朗唱着: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有删改)问题: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命题人就篇末渡夫“任情高歌”命题。
然而,其用意却在全篇,因此,考生解题时必须立足全篇,围绕“任情高歌”进行多角度的思考,避免角度单一,内容单薄。
第一,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小说结尾,渡夫任情高歌:“我住在这古渡前头六十年。
我不管地,也不管天。
我凭良心吃饭,我靠气力赚钱!有钱的人我不爱,无钱的人我不怜!……”这可以看作是其对自己六十年饱经沧桑的生活的总结,辛酸悲苦、旷达洒脱尽在其间,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和遐想。
第三,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从情感表达来看,面对世事的变迁、生活的悲苦,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亦可以理解为反衬,以乐衬哀,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和深度。
同时篇中侧重写老渡夫失子之痛、思子之切、爱子之深,于结尾处,笔锋陡转,以“任情高歌”表现其狂放、自信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参考答案】①艺术结构上,通过突转产生戏剧性效果,最后以歌声结尾,余韵悠长,耐人寻味;②情感表现上,以渡夫的无表情代替哭泣,以任情高歌代替诉苦,强化了表现苦难的力度;③人物形象上,既表现渡夫的洒脱豪放,也反衬他的现实痛苦之深,使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④思想内容上,从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到表现渡夫追求自由生活的信念,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学以致用】1.(2013高考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阿根廷]莱·巴尔莱塔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
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
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
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
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
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骑士跳栏!”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
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
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
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近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