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成因探究
![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成因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5c1bcf7375a417876f8f48.png)
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及成因探究关键词:张爱玲;艺术风格;成因一、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风格1、立意选材方面张爱玲的文学作品的选材立意多集中在男女爱情方面,学界多认为张爱玲属于“社会言情派”。
由于对人生的特殊认识,其作品的选材立意和其他的传统文学作品的言情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完美忠贞的爱情是不存在的,而且也很少出现海誓山盟、才子佳人,关于爱情的道德伦理也很少出现、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很少刻意从某一立场或角度批判传统文化,而是乐于对男欢女爱的微妙把握,描写了稍纵即逝的感情体验、人生感叹。
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读者们只是看到了三个人的爱恨纠葛,而且也看到了人性两面的纠缠以及欲望无法满足的煎熬。
可见,在选材立意方面,张爱玲既超越了传统文学的言情,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常人无法企及的。
2.情趣表达方面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能感到冷漠和苍凉。
因此,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视觉享受,而且还能感受到灵魂的伤痛。
男女之情贯穿了张爱玲的全部作品,可见其重要性,它不仅承担着深刻的人性,而且也展示了人性的真谛。
张爱玲所表现的爱情是超凡脱俗的。
例如,在《倾城之恋》中,读者们通过白流苏的故事,感受到了她在爱情游戏中的无助和悲凉。
虽然最后白流苏与范柳原成婚,但这也是毫无爱情可言的。
3.叙述视角方面张爱玲的小说多使用第三人称视角,以“说书人”的身份为人们讲故事。
而且张爱玲从来不把自己带进小说中,她只是一个叙述故事的人,而且跟故事也毫无关系,一个个悲凉的故事被张爱玲冷酷地讲述了出来。
由于张爱玲的孤傲,她所面对的时间可以用荒凉来形容,她故事中的主人翁一旦走上了爱情之路,便不再回头。
对于这些,张爱玲虽然看起来波澜不惊,但内心却感慨万分。
4.语言风格方面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色彩语言十分常见。
张爱玲天生喜爱色彩,几乎也是在用色彩在讲故事,而且创造了很多新奇古怪的名称,如“鸡油黄”、“葱白线香滚”等。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5f48dedaeaad1f346933f2e.png)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一)、长袖善舞——高超的写作技巧“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屑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沉香屑—第一炉香》)1、华美的语言和缤纷的意象——天才之翼(1)、纷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写技巧“卷着云头的花梨炕,冰凉的黄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
这是他所怀念的古中国……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
长安静静的跟在他后面送了出来。
她的藏青长袖旗袍上有着浅黄色的雏菊。
” (《金锁记》)时至今日,我们应当承认,从五·四新文学诞生以来,就描写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当代小说作家,很少有人像张爱玲那样能够以其完美圆熟的技术、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观、犀利的观察与丰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炽烈迸发的才情成就于文坛。
在那个垦荒与洪流的时代,许多作家的文学语言尚处在胡适之、郭沫若自五四时期创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话诗体,对创作技巧抱着鄙夷的态度,而象张爱玲这样优美畅达、厚积薄发的文字是很少见的。
应当说,张爱玲是避于我们文学发展的潮流之下,向我们展示了文学的另外一些层面的。
上述特点可以说是张爱玲作品呈现的最主要特征,在四十年代即被评论家所承认。
文字表达中,对意象的扑捉,精当的描写,用比喻通感来写情状物以推进情节和烘托人物心理是张爱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
这其中,包融了她对生活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作品写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经验和总体把握。
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现。
如在《沉香屑·第二炉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写:“……墙里的春天延烧到墙外去,满山轰轰烈烈开着野杜鹃,那灼灼的红色一路摧枯拉朽烧下山坡子去了。
杜鹃外面,就是那浓蓝的海,海里泊着白色的大船。
” 这里不单是色彩的强烈对照给予观者一种眩晕的不真实的感觉——处处是对照,各种不调和的地方背景,时代气氛,全是硬生生地给搀揉在一起,造成一处奇幻的境界。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0ee7c41f227916888486d740.png)
论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张爱玲的作品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极为深刻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独创性。
凡是读过张爱玲作品的人都会被她神奇的风格迷住,几乎所有的评论者都盛赞张爱玲独具个性的艺术技巧。
张爱玲以其深厚的传统文学底蕴和深受西方文学思潮影响的审美品味,将中国传统文学的表现方法和西方现代小说的技巧完美地结合起来,加上她独特的艺术敏感、超常的想象力、女性的细腻、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笔力,创造出新旧交织、雅俗共赏的独具魅力的艺术风格。
一、现代的文学视角张爱玲突破了传统文学中好坏对立的一元论的简单价值判断和人物形象模式,进入了现代文学中对(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判断之中,通过现代的文学视角,把人性的悲剧提高到一个人类生存的总体背景上来把握,使作品和人物具有更加丰厚的美学内涵。
张爱玲在《自己的文章》中说:“因为我用的是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学的主题论或者是可以改进一下。
写小说应当是个故事,让故事自身去说明,比拟定了主题去编故事要好些。
” “现代文学作品和过去不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给的,而让读者取得他所能取得的。
”在人物塑造方面她说:“我不把虚伪与真实写成强烈的对照,却是用参差的对照的手法写出现代人的虚伪之中有真实,浮华之中有素朴。
”例如佟振保,虽然他的人性中有自私、懦弱、虚伪的一面,但他的初衷还是想做个“好男人”,而(该部分内容被隐藏)心;办公,谁都没有他那么火爆认真;待朋友,谁都没有他那么热心,那么义气,克己。
”虽然“出身寒微,”但他好学上进,“半(该部分内容被隐藏)会的事。
”尽管社会的要求与人性的背离使他只是在做大家眼中的“好男人”,但他不是个完全堕落的人,他的人性中一也有亮色(该部分内容被隐藏)愿意忍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戒烟,看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因而在她的未来被毁灭后使人倍感痛惜。
二、心理分析手法的运用对此傅雷先生这样评价:“第一是作者的心理分析,并不采用冗长的独白或枯索繁琐的解剖,她利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心理三者打成一片。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
![毕业论文 论张爱玲小说的意象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5de4ba7f5fbfc77da269b1c7.png)
目录摘要 (2)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 (3)二、象征女性浮沉的月亮 (4)三、意喻愁惨情欲的雨 (6)参考文献 (8)摘要:张爱玲小说在对人物思想、情感、心理、性格、命运、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具有意象的直观性、隐喻性和意境性特点,正是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张爱玲小说具有意象性特点。
解析张爱玲小说存在的意象,对于了解张爱玲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及作家的悲剧意识,从而深刻地把握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征都是很有帮助的。
关键词:张爱玲,意象,镜子,月亮,雨,女性意象是人的主观之意与外在的客观之象的有机结合。
张爱玲的小说意象繁复,多如繁星,不胜枚举,意象经营独具匠心。
她尤其擅长华美凄艳的意象构造自己笔下的“荒凉之城”,向我们道尽那个世界的爱与死、色与空、真与假。
打造了无数人百转千回的幻想,又在顷刻之间灰飞烟灭。
张爱玲这种独具特色的意象艺术创作风格让小说显得格外个性,其中对于“镜子、月亮、雨”的意象更是频繁出现。
对此,本文将对“镜子、月亮、雨”的意象的研究,深刻了解张爱玲的女性思想。
一、代表苍凉人生的镜子作为人类的日常用品,镜子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供人自照。
单纯的照,自然和文学无关。
但照镜的如果是美人,镜子便作为美人的伴侣进入文学――美人照镜;照镜的如果是仁人志士,镜子便作为仁人志士的伴侣进入文学――对镜抒怀;照镜的如果是智者,镜子便成为智者自省的工具。
有时,照镜者爱上了镜中的自己(镜恋);有时,照镜者不认识镜中的自己(昏镜);有时,照镜者分不清镜中之我和对镜之我(变形镜),甚至在镜中看到心灵的影像。
这时,镜子就不仅仅是一件日用品,而是自我的映射。
张爱玲是一个驾驭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作家,在她笔下,古典镜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取舍与发挥。
镜子在日常生活中是易碎的,不牢固的,在张爱玲小说中的镜子意象正好说明了小说中人的生存环境是靠不住的,仿佛一捏就碎。
在《沉香屑·第一香炉》中,周吉婕在浴室对镜补妆时,薇龙上楼请吉婕下去弹钢琴,引得吉婕向薇龙发了一串牢骚。
张爱玲特点
![张爱玲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7509f1f581b6bd97f19ead4.png)
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一位女性作家。
她的小说重点在描写男女之间的爱情。
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题材过于局限,有人说她的写作技巧过于新潮,掩盖了其它方面的描写等。
在我看来,张爱玲的小说视角独特,风格迥异,文字闪现着与其他作者不同的灵动之气,具有十分强烈的画面感,想象力也十分丰富,很多字句都堪称经典。
本文拟从其艺术特色方面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粗浅的分析。
一、雅俗结合的题材(一)市井气息浓郁张爱玲的小说题材选取大多为男女之情,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人物和惊心动魄的故事,描写的是那个时代中小人物的种种境遇,她们为了在这个世界中安身立命,不得不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
比如《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她们出身贫寒,为了换取物质的满足,不得不以自己的青春和婚姻为代价。
最终,她们成为了富家太太,但是她们的灵魂却早已经扭曲,行为也变得不近乎人情。
这些形象在张爱玲笔下写得十分生动,显示出了在当时社会中女性对于命运的妥协和无奈,显示了命运的多舛,正因为如此,作品也拉近了读者与书中人物之间的距离。
(二)弥漫着悲剧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弥漫着浓重的悲剧色彩。
她的小说笔触悲凉,描写的故事几乎都是悲剧,用一种近乎冷酷的笔调来叙述小人物的悲惨命运。
纵观张爱玲的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张爱玲在创作小说时,受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主人公的美学理论影响十分深刻,这可以从她的身世中寻找到一丝根源。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生活在一个受到封建传统思想和西洋进步思想共同交织影响的家庭里,由于父母离异,母亲流落欧洲,父亲另娶后母,这种家庭环境使得张爱玲过于早熟,并且给了她在乱世中顽强自立的人生态度和性格,这直接影响到了她创作的心态。
也使得在她的作品中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瑰丽的奇葩。
(三)延续了中国旧小说的基调张爱玲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几乎所有的小说都是采取上帝视角来进行叙述的。
这种视角具有全知全能的特点,是旧小说的特点之一。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dc5018ff59eef8c75ebfb313.png)
分析张爱玲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一、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带有苍凉的艺术氛围和人物心境,畸形的时代背景下造就了女性生存的悲剧。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角色的人格和心灵都是被扭曲的,都是一些深受中国封建文化传统营销的平庸小角色。
她用独到的人生领悟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刻画出女人在旧式家庭中的沉浮,既挖掘出来女性在历史中所遭受的文化和精神的扭曲,也指出女性生存的困境和情感心理。
在张爱玲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深陷封建意识的影响,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大多数女性都表现出对生活的困窘和不安,展现出了女性的全部弱点以及生存的困境,其目的在于揭示那个年代背景下的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情感心理。
以张爱玲刻画女性悲剧命运的经典之作《金锁记》为例,其中的人物形象曹七巧出生于小户人家,为了攀龙附凤,嫁入姜家做了二少奶奶,却得不到爱与尊重,导致了她的婚姻悲剧。
后来曹七巧又把这种不幸转嫁到子女身上,亲手扼杀了他们的幸福。
疯狂的欲望使她丧心病狂,丧失了良知和人性。
除了《金锁记》里的曹七巧, 《沉香屑·第一炉香》里的葛薇龙等人也是女性悲剧形象的代表,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缺乏独立的意识,但是又找不到生活的归宿,没有可以信赖的人,出于对生计的无赖,她们不得不为了谋生费尽心机地为生存而挣扎。
张爱玲的作品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展示着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病态人生。
二、浓郁的市井气息和华丽的人生渴望日子。
例如其作品《等》,就描述了一群无聊的男男女女在候诊时的家长里短,她笔下的每个人物形象都长着一副猥琐的嘴脸,尤其是描写那群长相丑陋的男子时,真的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虽然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是一些俗不可耐的小市民,但是在她的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华丽的人生渴望,她还是渴望大舞台,需要华丽的布景。
例如其作品《色·戒》, 其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王佳芝为了革命,不惜以身犯险去勾引汉奸易先生,可是后来刺杀工作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她身边的人都开始渐渐地疏离她,她还发现自己爱上易先生。
张爱玲小说写作特色
![张爱玲小说写作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2fe36749312b3169a451a449.png)
张爱玲的小说,表现出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独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她通过对一系列女性的生存悲剧的描写,给予读者强烈的视觉享受,同时又带来了出人意料的“痛感”。
她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成功,人物的一举一动,甚至当时的场景,都表现了心理的变化,可谓透彻准确。
同时张爱玲对人性和生命也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态度——她用站在高处的视野,鸟瞰人间的争风吃醋,用敏锐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都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她以一种超然甚至冷酷的笔触,表现了决绝的生活态度和苍凉的视野,带我们走进苍凉惨淡的小说世界。
她的文字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如果不嫌拟于不伦,只要把其文的…香港‟改为…上海‟,…流苏‟改为…张爱玲‟,简直是天造地设”——张爱玲的老友,作家柯灵如是说。
那么,张爱玲是怎样的一个女子呢?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943年她成为职业作家,并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
张爱玲虽被评价为“旷世才女”,但她一生曲折坎坷,最后魂断异国他乡。
张爱玲的生平让她始终不能摆脱从内心里流露出来的衰颓时代所独有的悲哀和深刻的苍凉感,这对她小说中悲凉气氛形成了影响。
从小就受到中西文化冲突下的教育,构成了张爱玲中西杂糅的人格。
加之她命运多舛,导致了她的性格也极其矛盾:虽然贵为名门之后,却一生多孤独,还骄傲的声称自己不过是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的文字悲天悯人、通情达理,而她本人却孤僻寡情、与世隔绝、我行我素;她将生活艺术化和享乐化,但文字中却充满了悲凉和贵族没落、世事沧桑、处境逼仄……,因此不论她得人生,还是她得文字,都少不了一种孤独无依的悲伤,和难以把握的失落的凄凉。
张爱玲的作品大多以没落家庭中男女情感、家庭伦理为题材,她以清贞决绝的生活态度,苍凉华丽的视野,奇崛冷艳的雅俗之美,凄绝的笔调,奇妙的意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苍凉的传奇。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风格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464b75cdc5da50e2524d7ff5.png)
“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
1”文学作品是通过语言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而文学语言则是作家创作艺术形象的手段。
在创作过程中,每个不同的作家都会有独特的语言表达风格。
张爱玲小说作品的语言,朴素中透露着奢靡,凝重中流丽,有悲情苍凉的氛围,能用奇妙诙谐的比喻,运用独特生动的色彩,反复运用的不同的意象和象征等,逐渐形成属于张爱玲自己独特的语言。
但是张爱玲自身对于娴熟语言的驾驭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是与她自身的成长社会家庭环境是有很密切的关系。
张爱玲本是李鸿章的外重孙女,在当时社会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出挑的作家天赋。
张爱玲的小说独具娴熟、精湛的语言,文字中富有创造力,都给张爱玲的小说注入了一种独特的味道,这也正是她的小说会一直吸引读者阅读的关键原因。
这么一个身跨两界并雅俗共赏的作家,在当时来说却是第一无二;张爱玲自幼接受的是西洋学堂的孜孜教育,不过她却只钟情于她的中国小说艺术,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用心去观察,自觉师承《红楼梦》、《金瓶梅》的传统,在当时的众多新文学作家中,会选择走这条路子的人真的很少。
不过也正因如此,张爱玲作品和她的语言对我们现代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的特点有人说,张爱玲的小说作品,写的十分荒凉和赤裸,绝境中把生存的意义依托在短暂的肉身乐趣上,通过触摸去把握物质的动向。
所1蒙田.随笔集[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56.以她在对于语言的表达上有着充裕的物质和细琐的细节描写,渗透在平凡老百姓的日常琐碎生活中,通过自己非同凡人的细腻观察,灵活地融入自己对于人生的体验感受,用浓重的色彩涂上,用纷繁复杂抹上,以细腻的文笔,一笔一笔地勾勒出那虚无悲凉的人生旅途。
身处这篇繁华的喧闹里,处处暗示着大限的到来,警醒着人们注意到这繁华背后的苍凉,大喜过后的大悲,她牵引着这场曲径通幽的道路,披荆斩棘中品出当时社会生活底色的无奈与悲壮。
论《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色
![论《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cfc4b33e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af.png)
论《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色
《喧哗与骚动》是新古典主义小说家张爱玲的一部杰作,有着丰富的艺术特色。
首先,《喧哗与骚动》采用了虚构的小说形式,将张爱玲的生活经历与情感投射到小说的文字中,以小说的形式表达自己的心声,给读者带来诗意的感受。
其次,《喧哗与骚动》有着独特的叙事手法,使用多种叙述方式,如议论、描写、对话、假想等,让小说更加丰富,也更加生动,展现出张爱玲作品中特有的文学艺术特色。
此外,《喧哗与骚动》的文字语言也十分优美,用简洁而又形象的语言,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深刻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状态,让人们能够深入地感受到小说情节的张力和内涵。
最后,《喧哗与骚动》也注重小说内容的现实性,在许多情节中,描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变迁与现实,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社会的现状,以及张爱玲对这一时代的思考与看法。
总之,《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色十分多样,它不仅具有新古典主义小说的特点,而且还充分体现了张爱玲的个人风格,在当时社会的现实和文学的审美之间,展现出一种极具诗意的艺术魅力。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49ff79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f.png)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张爱玲小说的艺术特色分析读张爱玲的小说,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意象了。
她的意象充满了象征意味,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一个个意象让人目不暇接。
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在她丰富的意象间游刃有余,加强了作品的寓意。
用意象暗示作品中的叙述视角,张爱玲以人物心理为依托创造出了独属于她的艺术风格。
有时一个意象象征了一个人物的一生,甚至整个作品的主题。
张爱玲用她那才华横溢的如神之笔,创造出了独属于她自己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现代女作家,笔名梁京。
1921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
其身世颇具传奇色彩,父张志为晚清名臣张佩纶第三子,祖母李菊耦系李鸿章之女。
她七岁开始创作,熟读古典文学名著。
父亲给了张爱玲古典文学方面的启蒙,鼓励了她的文学嗜好;母亲教她英语并在生活情趣及艺术品味方面给了她西式的熏陶。
贵族世家的没落、世事的沧桑,形成了她敏感、脆弱、悲观的心理气质。
后来张爱玲又在中西文化交杂的香港接受了大学教育。
因此,张爱玲的文化修养既有满清贵族的豪华,又有西洋文化的时尚,中与西、新与旧的冲突及互渗,自然而然地表露在她的作品之中。
1943年张爱玲回到上海,成为职业作家。
以第一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一举成名。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具有在那个衰颓的时代所特有的悲凉和深刻的苍凉感。
这位天性内敛、不善与人交流的才女,在通俗与先锋、古典与现代之间,创造出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世界。
张爱玲在她的小说里,站在女性的角度,用非凡的艺术表现力揭示那个时代背景下,女人生存困顿、无奈与苍凉。
对笔下的女性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我愿意尝试分张爱玲的一花一沙,并以此证明张爱玲的成功。
一、意象手法的巧妙运用张爱玲钟爱的意象很多,即使那些已经包含了一些设定的象征意义的传统性较强的意象,不但营造出了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还加强了作品的寓意。
张爱玲也能用她那超强的推陈出新能力,将这些意象营构得出神入化。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52a36d0d6bec0975f565e27f.png)
目录一、分析张爱玲小说有哪些艺术风格特点;------------------2二、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3三、在选材上,张爱玲的作品以言情为主;------------------7四、对人物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把握得极为准确;--------11五、张爱玲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吸引人,总体结构独特;--------16六、结束语;--------------------------------------------11内容摘要张爱玲的文字让您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又不自觉地会有一种触及灵魂的痛意。
她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将情与理相互融汇贯通。
既有将自我全然投入其中的内心体验,同时又保持了超然的——有时就是冷峻的,甚至就是冷酷的。
同时张爱玲对人性也有自己独到与稳定地把握,技巧方面也都相当圆熟,文字则更趋于化境。
【关健词】:张爱玲小说艺术风格浅谈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特点我喜欢上张爱玲的小说,就是非常偶然的。
在读贾平凹的一篇文章时,里面引用了张爱玲这样一句话:“生命就是一袭华美的睡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了,能说出如此精妙深刻的语句,一定就是一个目光敏锐、智慧非凡的女子。
这就是她对生命的理解,透彻准确、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地道出生存的尴尬与矛盾。
后来认真读了她的作品,竟发现她的文字有一种冷漠、傲然、惨淡与苍凉,可感可触,彻底而坚决。
她用云端里瞧厮杀的傲然与冷漠静观俗世的故事,用敏锐而又冷酷的笔触描写生活的真实。
她笔下的不少人物陷在生活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而这恰就是生活的真实。
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甚至几乎病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悲剧色彩。
纵观她的小说,其中非常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锁记》、《倾城之恋》、《传奇》、《流言》、《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我细读张爱玲的文字,不难瞧出张爱玲的小说风格非常独特,本人做以下几方面来剖析张爱玲小水的艺术风格特点有哪些:一、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作品的特点
![张爱玲作品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fb48670f5335a8102d220b4.png)
张爱玲作品的特点1、对生活、对时代社会理解的透彻。
女作家都关注女性婚姻、爱情方面问题,但从冰心到丁玲,她们都不如张爱玲写得这样单刀直入,这样透彻,张爱玲直接写出了金钱在女性生活、女性地位中的重要作用,像《金锁记》中的人物曹七巧,她作为一个受害者,是金钱造成的,后来成为害人者,也是金钱造成的,揭示出金钱对人性的巨大诱惑、腐蚀作用,以及人性在金钱的诱惑腐蚀之下产生的深刻变化;2、小说创作手法丰富多样,既是现代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是客观写实的又是主观抒情的,风格多样,可称这“大家”,是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
具有大雅大俗的风格;3、作品更具体,善于写故事,营造气氛,有很强的意境;4、语言通俗、明快、泼辣、犀利、到位、准确,使人读之痛快,又有文学的味道。
5、被婚姻囚禁的依赖型女性形象6、寻求自我意识的新女性形象7、丧失母性的母亲形象作为新时代女性,应该要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而不再如旧时代女性一般依附于男人,做男人附属品。
张爱玲的作品大都反映封建环境下女性的悲惨命运,她对于女性生存处境的描述,即便在今日,对于我们而言,仍具有催人警醒的意义,值得共同探讨和研究。
本文从《金锁记》、《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十八春》等作品中女性的描写来浅谈张爱玲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命运等,从而体会到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感受到封建环境下女性的悲哀,看到女性如何被封建社会所吞噬与埋葬,从中更加明白新时代的女性应该走出历史的沼泽,把握住自己的幸福与未来。
张爱玲无疑是四十年代中国文坛的一个传奇,她笔下的女性是一批在乱世生活中平凡而又普通的女性,正如她在《传奇》扉页中写的——“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
”她以无尽苍凉的笔调对女性进行叛逆的书写,着重刻画那些为了生存而挣扎的女性。
透过这些女性苍凉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她作品中特定时代、特定阶层女性的共同悲剧。
她作品中的女性是可怜的、可恨的、可悲的,这些女人无论身处什么位置,她们都逃脱不了压抑、扭曲、驯服甚至变态的命运。
论张爱玲小说的雅俗风格
![论张爱玲小说的雅俗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aaac2bd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2.png)
论张爱玲小说的雅俗风格摘要:张爱玲的小说创作呈现出雅俗的风格。
主要表现在创作题材的选取与主题的开拓上,她以普通市民的日常琐事、男女婚恋、市井风俗为内容,展示市井人生,揭示人性变异的深刻主题;以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语体风格来书写这俗世中的传奇;巧用古诗和成语,语言文白相杂,自成一体;能够精选意象,营造出奇特意境。
这些使其小说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市场效应。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创作;雅俗风格前言“张爱玲热”现象的出现与其小说呈现出的雅俗风格不无关系。
很多前人对张爱玲小说雅俗风格的各个方面进行过探讨和研究。
有的就张爱玲小说雅俗风格的形成原因和小说技巧进行研究;有的就题材和表现手法两方面进行研究;有的就意象和语言两方面进行论述,得出意象营造要匠心独运、推陈出新,语言要以新写旧,才达到雅俗同生的结论;有的甚至探讨了张爱玲小说俗的本质就是一种高雅的通俗化追求,而不是低俗和流俗;还有的以张爱玲和老舍的“通俗”趣味进行比较研究,指出张氏小说在通俗中脱俗,趋向高雅格调的技巧,等等。
以上这些,几乎都是从某个角度或某些层面对张爱玲小说的雅俗风格进行较为具体和专门的细致研究,如:题材、手法、原因、意象、语言等,但这些并不能对张爱玲小说雅俗风格进行整体的认知和把握,尚缺乏一个全面的论述。
一、题材的选取张爱玲小说的出发点是世俗,“从柴米油盐、肥皂、水与太阳之中寻找实际的人生。
”正如王安忆所说:“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真是很俗气的。
”在题材上对世俗化的追求源于其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人生的认同[1]。
她自称是“自食其力的小市民”,“每一次看到‘小市民’的字样,我就局促地想到自己,仿佛胸前佩着这样的红绸字条”。
在《多少恨》开篇前,张爱玲还表达了自己对通俗小说的看法:我对于通俗小说一直有一种难言的爱好;那些不用多加解释的人物,他们的悲欢离合。
如果说是太浅薄,不够深入,那么,浮雕也一样是艺术呀。
但我觉得实在很难写,这一篇恐怕是我能力所及的最接近通俗小说的了,因此我是这样的恋恋于这故事。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4af424e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ca.png)
读·闻·观91张爱玲小说中的比喻有很多。
以《创世纪》中“全少奶奶年纪还不到四十,因为忧愁劳苦,看上去像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为例,张爱玲将全少奶奶比作淡白眼睛的小母鸡,暗示了生活的劳苦给全少奶奶带来的忧愁痛苦。
张爱玲在此没有采用直述的方法,而是借助一只淡白眼睛的小母鸡,用暗示性的比喻将生活对全少奶奶身心的摧残书写得淋漓尽致。
一、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1.对色彩语言的极度热爱张爱玲的小说创作特立独行,她对于色彩极度敏感和热爱,在她的小说作品中,她惯用鲜艳的色调,因此她的小说总是鲜活动人。
张爱玲的小说风格独树一帜,不同于同期的作家,她善于在小说中描摹各种层次的颜色,她笔下对于人、事、物的描写大都浓墨重彩。
在色彩的运用上,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成就最大。
标题就是红白色调,娇艳欲滴而又充满激情野性的红玫瑰与清秀纯净的白玫瑰,一热一冷形成了冲撞色调。
振保的情人王娇蕊衣饰大都颜色艳丽,和她野性的性情一般,是红玫瑰;而他的妻子孟烟鹂则娴静美丽,大学毕业,家世清白,是白玫瑰。
2.对音韵的熟练运用张爱玲的小说特征之一,是注重音韵的和谐美感。
女作家苏青在谈论张爱玲的小说作品时这样说道:“张爱玲的作品读起来富有音乐感,宛如凄婉的乐曲。
”为何她的作品会有这样的魅力,给人以音乐美感?从语言特征的角度看,这与张爱玲在小说语言上追求音韵美关系密切,尤其表现在叠音、拟音和反复手法的运用上。
叠音亦是修辞手法之一,不同之处在于它是汉语特有的。
张爱玲作为语言运用的高手,深知叠音的使用不但可以协调音韵、增强声势,而且具备夸大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张爱玲的《封锁》开篇写道:“开电车的人开电车,在大太阳底下,电车轨道像两条光莹莹的,水里钻出来的曲蟮……老长老长的曲蟮,没有完、没有完……开电车的人眼睛盯住了这两条蠕蠕的车轨,然而他不发疯。
”这里运用的光莹莹、老长老长、蠕蠕等一系列叠词都是曲蟮的特征,然而张爱玲在这里用曲蟮来比喻车轨,将曲蟮的生命特征复制到车轨上,没有生命的车轨似乎获得了生命感,更加营造了一种紧迫感。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adeccb95acfa1c7ab00cc52.png)
张爱玲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摘要:张爱玲是我们国家现代文学领域非常有影响力的女作家。
她的文学成就高,同时,她的小说中的语言也独具魅力。
从张爱玲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智慧、才情和敏锐。
而她的语言特色则让我们更加全面的认识到母语在小说中的艺术魅力,感受到她驾驭祖国语言的能力。
本文从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出发,探究其多方面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希望能够从她的小说的语言艺术探究中,更好地展现出张爱玲在文学领域的才华。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艺术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位有着张爱玲气质的小说作家。
她的小说,可以说是非常有研究价值的,不论是故事的结构、或是独特的视角、或是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效果等。
和其他作家相比,她的小说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她的是独具优雅且深刻。
可以这么说,张爱玲小说的成功,离不开她高超的语言艺术。
一篇好的小说,它的语言不仅能够在描述事件和人物以外,而且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的。
而张爱玲的小说语言艺术恰是如此,她在小说中的语言使用可谓是出神入化,富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一、张爱玲的小说的语言特点不同的作家,其语言风格各有不同。
如鲁迅的一般比较冷峻、犀利;沈从文的则是清谈、质朴;钱钟书的则显得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林语堂的也不失幽默机智……同样的,张爱玲的小说语言也有她独特的风格,正是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她在文学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
其语言特色如下:(一)古典和现代的糅合从张爱玲的出身看,她所在的家庭,是一个走向衰落的官宦家庭,虽然走向了衰落,但是也毕竟是书香门第。
这给了张爱玲很高的文化熏陶的环境。
张爱玲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了许多经典作品,而她又尤其偏爱小说。
在阅读时,她一遍又一遍地去分析文章中的故事情节,探究其中的语言风格。
企图在优秀的作品中探究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规律。
在不断地探索中,逐渐积累了许多有营养的写作养分,这些东西,给她以后的写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奠定了她的文学基础。
在众多的优秀作品中,《红楼梦》对张爱玲创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张爱玲小说超越雅俗与融会中西的艺术特征
![张爱玲小说超越雅俗与融会中西的艺术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413a5ee05087632311212c1.png)
张爱玲小说超越雅俗与融会中西的艺术特征汉语言文学1702班0601170235 徐焕燕摘要:张爱玲的小说创作与近现代通俗小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她对之又有全面的超越。
张爱玲小说的特色是她善于将古、今、中、外、雅、俗有机成功地融会贯通在她的作品中。
张爱玲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底蕴、深受西方文化新潮影响的审美品味,加上她独特的视角选择、超凡的想象力、女性的细腻情感、对人性深邃的洞察和理解、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形成她小说雅俗共赏的独特魅力。
她的《金锁记》被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中篇小说”,他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一度在两岸三地掀起“张爱玲热”。
她可以跻身于中国现代文学作家群的“第一集团”,成为最冒尖者之一,毕竟有她的道理在,这是谁也无法否定得了的。
本文试图从思想内容方面和艺术表现方面说明张爱玲小说作品中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别体现及两种艺术碰撞融合擦出的璀璨火花,并结合张爱玲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她特殊的家庭环境及个人经历简述其小说超越雅俗与融会中西的历史成因。
一. 张爱玲小说中传统艺术精神的表现张爱玲的创作受到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是很大的,从她的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
张爱玲众多的小说均受到了古典小说的影响。
我们从她的小说集《传奇》来看,“传奇”之名,起于晚唐裴铡的小说集《传奇》,后来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并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通称而沿用。
作者大都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唐传奇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
张爱玲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传奇》,是有受到早期传统小说的影响和启发的,张爱玲的《传奇》与唐传奇之间应该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一是强调对于“传奇”的理解不同。
唐传奇有“搜奇记逸”“作意好奇”之意,目的是将奇诡动人的故事传示于人,有闻加工,无闻虚构,从而使小说所传之“奇”,成为有意为之之奇,使有限的文字生出无限的波澜,以曲折委婉的情节引人入胜。
而张爱玲的《传奇》之意却全然不同,她曾这样解说《传奇》的封面,一张晚清的时装仕女图。
张爱玲小说特点
![张爱玲小说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2157bfa45177232f60a2e4.png)
张爱玲是一个别致的女子,她用作品写就了一生的传奇,她的故事里那些鲜活生动的人物,让人欲罢不能,无意间的走近而成为永恒的张迷,她的文字雅俗相触,中西合璧,传统意让与现代的技巧相统一,时隔50年她的作品依旧新鲜,她笔下的人物依然是前精神的,虽然她已远离人世,而她的文字依然在滚滚红尘中徜徉.一、俗与雅的结合,雅至俗时俗亦雅1、作品中浓郁的市井气息张爱玲的小说中没有大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是小人物的种种俗欲,为了安身立命,而不得为之的命运。
贫穷的白流苏,葛薇龙;都不得为之的生计而以婚姻,青春为代价,换取物质的满足。
出卖一生,终于成为富有者的梁太太,曹匕巧,在扭曲的灵魂中挣扎。
葛薇龙对衣饰的喜爱,白流苏为长期饭票——婚姻的算计。
梁太太那唯一的乐趣,曹匕巧死守着用青春换来的金钱。
在她笔下那么生动,那么无耐,让我们在摇头叹息之后重又省视自己,自己身上有多少她们的影子,俗拉近了与人物的距离。
她们就在我们身边,张爱玲说:“我喜欢听市声。
比我较有诗意的人在枕上听松涛,听海啸,我是非得听见电车声才睡得觉的。
”2、浓郁的旧小说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几乎都采取的是第三人称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以“说书人”的身份来讲故事。
如《沉香》,第一炉香一开篇就是说书人的口:“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率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听我说一段战前香港的故事。
您这一炉沉香点完了,我的故事也该完了。
”中国旧小说多是单条线索,按时空的先后演变顺序来结构故事。
脉络清晰,井然有序。
张爱玲的小说多市如此,无论穿插多少倒叙,插叙补叙总体线索不变。
例如《倾城之恋》,《封锁》等《金锁记》《十八春》尽管开头使用了倒叙,但文章展开,很自然转为以时空变化为序,以人物性格命运为线的结构。
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依次铺开。
她的小说有无巧不成书,曲折性,传奇性,一波不平,一波又起等传统的旧小说方式。
俗增加了耐谈性。
俗雅——华美后的苍凉。
张爱玲的作品在这俗人俗欲里,又有一丝深层的味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生活中认认真真过日子的普通人,只是凡人,他们都不是英雄,不像英雄那样
勇武有力,没有悲壮的事迹,只有苍凉的每日。
人生华丽的渴望
3
张爱玲的内心深处具有英雄的男性美。张爱玲的内心深处还是渴望大舞台, 需要华丽的布景。可是这样的人生大舞台,华丽还是的弱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以为自己能够
张爱玲小说的艺术风格
张爱玲的小说作品(部分)
01
02
《不幸的她》
《霸王别姬》
《倾城之恋》 《金锁记》
《传 《流
奇》 言》
03
04
《红玫瑰与白玫瑰》 《创世纪》 《郁金香》
05
小说艺术风格
思想倾向 在主题思想上,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她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
1
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 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
小说艺术风格 之 艺术特色
浓郁的市井气息
她的作品里没有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大事,她所专长的全是琐琐碎碎的俗
1
事,而唯有那些世俗里的生活细节,最能实实在在地引起她的切肤之感,使她品 味出俗趣来。她的小说里也净是地地道道的俗人,带着各种各样的俗欲,安生立 命于纷纷扰扰的俗世。
苍凉的人生况味
2
正是这份苍凉的人生况味使她的作品有了直抵人性深处的力量。张爱玲的小说里 的人物往往没有大恶或大善,用她的话来说,即“不彻底的人物”,他们只是现
走出去,最终发现早已无法自拔了,已经习惯了的习惯还将怎样改变?没有坚
定的决心,很多事是无法改变的。虽然拥有光鲜的外表,出入豪华场所,过着 灯红酒绿的生活,然而一切繁华过境,最终留给自己的是更多的空虚,乃至生 命的虚无。
语言之精确绝情
张爱玲是一个聪明的女子,然而有时她是一个聪明的有点刻薄 5 的女子。在她的文中用一些譬喻是非常犀利而又一阵见血的。张爱 玲的描写与刻画,不得不说是精确绝情,入木三分。
别看啦!我讲完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