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经典名句

合集下载

千古绝唱《二十四史》十则经典佳句,以古为镜,以史为鉴

千古绝唱《二十四史》十则经典佳句,以古为镜,以史为鉴

千古绝唱《二十四史》十则经典佳句,以古为镜,以史为鉴明星大小事 2019-10-11 16:40一、渊深而鱼聚之,山深而兽往之。

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水深了,鱼就会纷纷聚集;树林茂密,鸟兽就会争相前来。

比喻领导者德政广施,民心就会归附。

二、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百里奔袭敌人而追逐战功的,会使上将受挫折;追击敌人五十里而想立功,军队只能到达一半。

此言长距离追击敌人的不利与不可取之处。

三、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赵世家》。

作,耕作。

百日,泛指多日。

不食,没得吃。

这句话强调不违农时、勤于农耕对于解决温饱问题的重要性。

四、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因为贫困而求致富,那么务农不如做工,而做工又不如经商。

此言经商是发家致富的最好途径。

这话今天看来还是对的,真是经典!五、深耕諩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引耕田歌。

深耕密种,立苗要稀,不是禾苗,把它锄掉。

六、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凑,不肖者瓦解。

出自《史记·货殖列传》。

致富没有固定的行业,财货也不会总是属于某一个人。

对于有能力的人,财富就像车的辐条一样聚集在车轴的周围,对于没有能力的人,财富就像破碎的瓦片一样,很快就消失了。

七、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序》。

如果商人不做买卖,粮食、物品和财富就无法流通;如果掌管山泽的人不开发利用资源,那么财富就会减少。

说明商业流通是十分重要的。

八、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此其大经也。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在没有财力的时候,应该努力创造财富,等到有了一些财富后,就要靠才智来经营;财富多了,就要努力争取赚钱的时机,这才是发财的常理。

历史古文名言警句

历史古文名言警句

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襄公十一年》2、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管子·君臣上》3、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4、有理而无益于治者,君子弗言;有能而无益于事者,君子弗为。

——《尹文子》5、治事不若治人,治人不若治法,治法不若治时。

——苏轼《应制举上两制书》6、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尚书·五子之歌》7、政贵有恒。

——《尚书·毕命》8、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

——黄宗羲《原君》9、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泛论训》10、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宋史·薛极传》11、莫三人而迷。

——《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12、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13、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

——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王存辞免恩不允诏》14、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15、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16、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欧阳修《偃虹堤记》17、上安下顺,弊绝风清。

——周敦颐《拙赋》18、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文子·下德》19、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管子·版法》20、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21、居之以强力,发之以果敢,而成之以无私。

——苏辙《新论中》22、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王维《赠房卢氏琯》23、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历史名句经典语录

历史名句经典语录

历史名句经典语录
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
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礼记》)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周易》)
5、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6、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史记》)
7、知耻近乎勇。

(《礼记》)
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
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10、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
1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鹖冠子》)
1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尚书》)
13、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身。

(《礼记》)
1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1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1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1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
19、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
20、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二十四史经典句子收藏

二十四史经典句子收藏

【01】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02】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03】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04】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史记·淮阴侯列传》坐别人的车,就要承担他的祸患;穿别人的衣,就要考虑人家的忧愁;吃人家的饭,就要为他的效命。

俗话说,拿别人手短,吃别人嘴软,人活着,还是要学会自食其力。

【05】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史记·管晏列传》仓库充实,人民就懂得礼节;衣食丰裕,人民就知道光荣和耻辱。

【06】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

——《史记·李斯列传》慈爱的母亲有败家的孩子,严格的家庭里没有刁滑而凶悍的奴仆。

【0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能听之于耳,虑之于心叫做聪明;能自我反省,叫做明智;能谦虚克己,叫做强者。

善于倾听、自省、自胜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08】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鸟儿将要死去,它的鸣叫声是很哀伤的;人即将死去之时,他遗留的话语多是诚恳善意的。

【09】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0】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汉书·扬雄传》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去除束缚心灵的功利欲望,你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安宁和自在、洒脱。

【1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历史经典名句

历史经典名句

历史经典名句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湛奥》)2.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6.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8.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团将愁苦而终穷。

(屈原《涉江》)9.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楚辞・卜居》)10.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11.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宋玉(对楚王问》)12.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13.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左传・僖公十年》)1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15.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16.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1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18.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战国策・楚策》)19.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2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六十四章))2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22.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七十三章))2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2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2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2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2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两》)3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述而》)3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33.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3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历史为鉴的名言

以历史为鉴的名言

以历史为鉴的名言
1、“史无前例者,谓之奇迹。

”——顾祖禹
2、“历史能开启未来的大门,为未来提供坚实的基础。

”——钱钟书
3、“历史不忘,而是不断被重新记录着及复述着。

”——布莱克
4、“历史就是一切最伟大的教训,她往往以残酷的方式,反复教训人类。

”——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
5、“历史见证了时间的流逝,苦难的挣扎,安乐的发展,明智的行动。

”—穆勒
6、“历史永远都不会忘记我们的出现,并且将我们的贡献留在未来的
一页。

”——爱迪生
7、“历史无常,过去的景象很快就会改变,所以没有人能看到未来。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8、“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教训,它提醒人们,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力量,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
9、“历史是一种指导,可以引导我们不再重蹈覆辙。

”——列夫·托
洛茨基
10、“历史是一本记载着国家发展变迁的历史书,它总结着历代政治
家们的经验教训。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

88个经典历史诗词佳句诗词名句

88个经典历史诗词佳句诗词名句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2.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乐府民歌《上邪》3.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青青陵上柏》4.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汉书》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6.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耿弇传》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9.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后汉书·黄琼传》10.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传》11.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1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14.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16.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1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1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李密《陈情表》1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渊明《移居》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1.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22.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24.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卓文君《白头吟》25.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陆机《文赋》26.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27.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刘勰《文心雕龙》28.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2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敕勒歌》30.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元景安传》3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24史名句

24史名句

24史名句
24史名句有:
1.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魏晋·陶渊明《杂诗》
2. 天下之事,分与则易,成与则难。

——汉·班固《汉书·项羽传》
3. 丹青不知老将至,贫贱于故交心。

——唐·杜甫《赴青城县》
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司马迁
5.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6.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
7.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贾谊《过秦论》
8.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
9.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明代·杨慎《临江仙》
10.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
11.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论语》
12.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13.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班固《汉书》
14.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战国策》
15.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
以上只是部分名句,如果您需要更具体的信息,建议直接查看相关的历史文献。

读史使人明智的经典名句出处

读史使人明智的经典名句出处

读史使人明智的经典名句出处
以下是一些读史使人明智的经典名句和它们的出处:
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 出自《论语·学而》
2.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 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3. "吾若知其所之,谓之道" - 出自《论语·里仁》
4.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出自《汉书·公孙弘传》
5. "宁可正直而无功,不可有功而无正" - 出自《战国策·秦策一》
6. "观今夜之星,以知未来之天" -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
7.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8. "夫唯圣人为能容天下之重" - 出自《庄子·胠箧》
9.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 出自《管子·牧民》
10.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 -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这些经典名句都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名人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的,它们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反思和总结,提供了对人生、道德和政治等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指导。

通过借鉴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可以获得智慧和指导,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己的生活。

好词好句:史书中的经典名句,值得一读!

好词好句:史书中的经典名句,值得一读!

好词好句:史书中的经典名句,值得一读!【原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注释】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译文】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赏析】总结以往的成功经验,吸取曾经的失败教训,防止将来再度发生错误,不再重复以往的覆辙,那才是有益之举。

就这一点来说,前人已给我们总结出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原文】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注释】选自《史记·张仪列传》。

群:众多。

积:多次。

毁:诽谤。

【译文】羽毛虽轻,堆积多了也可以把船压沉。

一堆不重的东西,多了也能压断车轴。

众人异口同声的言论,能够混淆是非。

不止一次的诽谤,积累下来也足以致人于毁灭之地。

【赏析】微小的错误如果不及时改正,很有可能铸成大错,彻底毁掉一个人。

谎言多了也能成真理,多少正直的人就是被众人的唾沫淹死的,人言可畏,为人处世不得不慎。

【原文】骐骥之跼躅,不如驽马之安步。

【注释】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骏马徘徊不前,不如劣马稳步向前。

【赏析】做大事的人,不要受细小的事情羁绊,做事要果断。

迟疑不决是成大事者的致命弱点。

任何人无论自身条件如何,只要有毅力,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都会有收获。

那些优柔寡断,左顾右盼,徘徊不前者,即使条件再优越也不会成功。

【原文】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

【注释】选自《汉书·魏豹传》。

【译文】人的一生,如飞奔的白马经过一条缝隙,转瞬即逝。

【赏析】此语用作劝勉人珍惜时间的金玉良言,也有积极意义。

但出自魏豹之口也有不同含义,对他来说,人生短暂,过一天就要为自己私利而活,什么是非荣辱、人格道德、理想追求都无足轻重。

这样的人生观绝不可取。

但时间观念却值得我们借鉴。

逝者如斯,一去不返,还是好好珍惜当前时光,别等到白头空悲切!【原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选自《后汉书·肃宗孝章帝纪》。

【译文】博学广闻又坚持自己的志向,深切了解自己未悟之事并随时思考自己能及之事,就达到了仁的境界。

中国历史经典名句

中国历史经典名句

1、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安放到生成――演变中去。

——雷蒙·阿隆《历史哲学》
2、人离开狭义的动物愈远,就愈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3、死亡的历史会复活,过去的历史会变成现在,这都是由于生命的发展要求它们的缘故。

——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践》
4、历史是说过和做过事情的记忆。

——卡尔·贝克《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
5、正如哲学是研究他人误解的学问,历史是研究他人错误的学问。

——菲利浦·古德利尔《龙套与超人》
6、历史事件乃是人类心灵活动的表现。

……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事件时,则必须研究人们是在怎么想的。

——科林伍德《历史的观念》
7、研究历史是医治心灵疾病的良药。

——李维《罗驶》
8、历史是不能容纳谎言的……
9、历史还不是一门科学,仅仅靠伪造和删节才会被弄得像门科学似的。

——罗素《自由与组织》
10、历史有三种不同的任务,我们可以称为科学的、想象的或推测的和文学的。

——乔治·屈维廉《克莱奥——一位缪斯》。

中国历史上的名言

中国历史上的名言

1.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2.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
4.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
5.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今也以天下为客,君为主。

6.临患不忘国,忠也。

——《左传·昭公元年》
7.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8.法相因则事易成,事有渐则民不惊。

——《宋史》卷三三八《苏轼列传》
9.临患不忘国。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10.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马王堆汉墓帛书、国次》
11.史者,所以明夫治天下之道也.——曾巩《南齐书序》
12.国耻未雪,何由成名?——唐·李白《独漉篇》
13.法大行,则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刘禹锡(唐)《天论上》
14.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关于中国历史的名言警句

关于中国历史的名言警句

关于中国历史的名言警句1. 求有关中国历史的名言5句一、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易经》2: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 10: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史记。

滑稽列传》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1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史记。

陈涉世家》12: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后汉书。

陈蕃传》 13: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耿弇传》 1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

广陵思王荆传》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三、三国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1年 1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17: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18: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后出师表》 19: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北齐书。

元景安传》四、隋唐宋:公元581年-公元1271年20: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北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力主变法,反对因循保守,提出这一著名的“三不足”论断。

2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3: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病起书怀》五、元明清:公元1271年-公元1840年2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2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十四史》经典语录,每一句都值得背下来!

《二十四史》经典语录,每一句都值得背下来!

《二十四史》经典语录,每一句都值得背下来!古人云,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历史以沧桑的笔墨,道尽人世的真相。

01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史记》【感悟】世态人情,难遂心意。

天下人以利而聚,以利而散,这再正常不过。

不必责难,不必愤慨。

02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后汉书·张衡列传》【感悟】人生难得的是清净,是安宁,是闲淡。

但所有的悠闲,皆是用经年累月的繁忙换取。

事物皆有其来之不易的过程,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

03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规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感悟】真正的智慧,是洞察未来的能力。

一个人能见微知著,在一点小的细节里,把握到未来的大势。

这样的人,才能顺遂无忧,规避祸患。

04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汉书·王嘉传》【感悟】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会置人于死地。

05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帝纪》【感悟】诚信是一个人在社会立足的基石。

如果失去诚信,一个人再有能力,也不会被别人信任。

乌鸦反哺,羊羔跪乳。

人生来被父母哺育,这是父母之恩。

如果对父母都不懂得回馈,不懂得感恩,何谈他人呢?06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感悟】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你度过难关,这样的朋友值得信赖,不能忘记。

和你携手共患难,经过风风雨雨的妻子是最为珍贵的,不能抛弃。

和你携手患难,经历风风雨雨的人,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人。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好句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好句

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好句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华,人间如梦。

” ——《滕王阁序》
2.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 "春风不度玉门关。

” ——《从军行》
4.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登鹳雀楼》
5.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 ——《写雪》
6.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从军行》
7.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登黄鹤楼》
8.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离骚》
9. "万里长征人未还。

” ——《七律·长征》
10. "开辟千秋基业,话说一统中原。

” ——《西游记》
这些句子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描绘和思考,读来令人陶醉。

史书里的名言

史书里的名言

史书里的名言史书里的名言1.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史记》2.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明史》3.言路者,国家之命脉也。

《明史》4.人非有才之难,而非用其才之难。

《明史》5.天生才甚难,不忍以微瑕弃也。

《明史》6.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史记》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史记》8.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史记》9.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史记》10.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11.功者难成而易败,时者难得而易失。

《史记》12.审而后发,犹未为晚。

《北史》13.时不可再,机不可失。

《隋书》14.化于敦朴者,则质直;化于伪者,则浮薄。

《周书》15.经师易求,人师难得。

《周书》16.人生不得行胸怀,随寿百岁犹为夭。

《南史》17.蝉躁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南史》18.行生于己,名生于人。

《北史》19.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

《旧五代史》20.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

《旧五代史》2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22.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不闻深可畏。

《新五代史》23.习见善则安于为善,习见恶则安于为恶。

《新五代史》24.因人成事,其功不难。

《隋书》25.清其流者必竭其源,正其本者须端其末。

《隋书》26.先谋后事者逸,先事后谋者失。

《旧唐书》27.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旧唐书》28.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

《新唐书》29.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新唐书》30.在善用,不在众。

《新唐书》31.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

《史记》32.道高益安,势高益危。

《史记》33.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34.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汉书》35.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汉书》36.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3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义感君子,利动小人《晋书·符登传》
译文:道义可以感动君子,利益可以打动小人。

2. 太刚则折,至察无徒。

《晋书·周岂页》
译文:过于刚直就会折断,极其明察就没有门徒。

3. 为国之道,食不如信。

立人之要,先质后文。

《宋书·江夷传》
译文: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给民以食物不如给民以信义,做人首先要讲诚信,才可以饰之以文。

4.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聪明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失误;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虑中,总会有一次收获。

5.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史记·滑稽列传》
译文:鸟将要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将要死的时候,他的话也是善良的。

6. 浊其源而望其流,曲其形而欲其直,不可得也。

《后汉书·刘般传》
译文:希望从浑浊的源头流出清澈的泉水,希望扭曲的形体有笔直的影子,这都是不可能的。

7.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杨震传》
译文: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8.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汉书·董仲舒传》
译文:站在深潭边,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家去结网。

9. 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译文:应该像面临着深渊和在薄冰上行走一样提心吊胆,害怕得发抖,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

10.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货殖列传》
译文:(人生一世,无非是在追求名利),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而来;天下攘攘,都是为利而往。

11. 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汉书·高帝纪上》
译文:顺应道德的人才会昌盛,不遵从道德的人必然灭亡。

12. 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

《汉书·文帝纪》
译文: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是百姓赖以生存的衣食来源。

13.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汉书·成帝纪》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悔改,这才叫过错。

14. 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

《汉书·食货志》
译文: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不会去等待狐裘或丝绵做的轻暖的冬衣(寒不择衣);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会去等待甜美的食物(饥不择食);人在饥寒交迫之时,也就不会考虑到廉耻之心了。

15.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汉书·项籍传》
译文:先出击就能制服敌人,随后应战只会被控制
16. 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钟会传》
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

17. 患人知进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

《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
译文:担心的是人们知道前进却不知道后退,知道索取却不知道满足,所以才会有受困窘侮辱的过错,才会有产生悔恨的过失。

18. 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

《三国志》·《吴书三·三嗣主传》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担心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伤害的。

19. 成败相因,理不常泰。

《南史·宋本纪》
译文:成功与失败互为因果关系,世事不会永远太平安宁。

20. 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南史·徐勉传》
译文:把清清白白做人的品质留给后代子孙,不也是很厚重的一笔财富吗
21. 负薪救火,扬汤止沸,以暴易暴,与乱同道,莫可测也,后嗣何观!《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背着木柴去救火,扬起沸水来止沸,用残暴来代替残暴,与原来的混乱同出一辙,其后果之严重是很难测的,这样下去,继前朝而为君的,给后代还有什么可显示的呢
22. 居官当廉正自守,毋黩货以丧身败家。

《元史·刘斌传》
译文:当官的人应该廉洁公正,坚持自己的操守,不要因为贪财而丧身败家。

23. 成远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顾细谨。

《明史·汤和传》
译文:有长远打算的人不应为眼前的一点怨言而担忧,做大事的人不必顾及一些细微琐事。

24. 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

《元史·郝经传》
译文:(用兵之道在出奇制胜):聚集在一起的时候如同山丘一样不可震撼,分散的时候又如风雨一样无处不在,行动可以像闪电一样迅速,动作可以像鹰鹘一
样凶猛。

25. 朝廷行事苟不自正,何以正天下《金史·世宗上》
译文:朝廷里的人自己行事都不正,怎么要求天下的人行为端正呢
26. 馨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旧唐书·李密传》
译文: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笔)也写不完罪恶;放尽东海之水也无法流完恶行!(罪大恶极)
27.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旧唐书·魏征传》
译文: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服和帽子;以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和更替;以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

28. 居高而必危,每处满而防溢。

《北史·后妃列传》
译文:居高位一定要有危险意识,东西满了就要防止它溢出来。

29. 智者弃短取长,以致其功。

《后汉书·王符传》
译文:聪明人舍弃短处,发挥长处,以此来取得成功。

30. 君子立身,虽云百行,唯诚与孝,最为其首。

《隋书·文帝纪》
译文:君子在社会上立足成名,尽管需要修养的品行有很多方面,但只有诚和孝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