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外科技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外科技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外科技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外科技

【学习目标】1、记住中外科学家及重要的科技成就;2、培养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知识梳理】

一、中国的科学家及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1.东汉:

(1)蔡伦改进造纸术。(最早的造纸技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

(2)张衡发明地动仪(3)《九章算术》、华佗的“麻沸散”

2、隋唐:赵州桥、唐都长安

3.四大发明:(宋元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 (1)造纸术:(蔡侯纸)。

(2)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金刚经》。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比欧洲早400年;

(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制成——司南。②北宋制成指南针(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③南宋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①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③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世界历史上的科学家及主要成就。

1、瓦特改良蒸汽机、“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中“力学三定律”对自然科学贡献最大、达尔文的进化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爱因斯坦(20世纪伟大科学家)的相对论,推动物理学革命,为原子弹和原子能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打开原子时代大门.

【点拨】1、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中国人却用它作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

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的什么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2、学习科学家的精神:

要学习科学家成功的经验,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重视品德修养,注重科技创新、刻苦钻研

3.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错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三次科技革

命中落后的原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过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由于社会动荡(国共两党的内战),再加上建国后左倾错误及十年文革,使我们再次错过了发展的机遇。

4.21世纪头二十年,我国应如何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我们如何应对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达标检测】

1、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坚持锻炼,其所表现出来的虎、熊、鹿、猿、鸟各种形态惟妙惟肖,许多一同晨练的人为之叹服。请问这套体操是古代哪位医家创编的?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孙思邈

2、图1所示器物,在古代能测定地震方向的是

3、观察图2,它反应的生产流程应出现于我国

A.汉朝B.隋朝C.唐朝D.清朝

4、为了抢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将隆重推出一部《中华瑰宝——中医药》的大型纪录片。历史上为我国中医治疗学奠定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 B.华佗 C.贾思勰 D.郦道元

5、发明我国最早的全身麻醉药剂的麻沸散的是我国古代名医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6、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的张仲景对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撰写的一部著名医学著作是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7.以下是赵州桥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桥 B这座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

C由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 D七百多年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8.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影响最大,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比欧洲早了约()

A、200年

B、300年

C、400年

D、500年

9.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向西传播的过程中,作出贡献最大的是()

A、日本遣唐使

B、意大利传教士

C、阿拉伯商人

D、中国的航海家

10、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暑期是指()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11.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①火药②纸③活字印刷术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12.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雕版印刷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3.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4、打破西方国家对碱业的垄断,为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严复

C、林觉民

D、陈景润

15、在1909年的一次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豪情地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此路应是

A.京张铁路

B.唐胥铁路

C.京汉铁路

D.津浦铁路

15、重大的科技发明往往能引起生产方式的变革。下列发明,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并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的是

A.蒸汽机的改进

B.电灯泡的发明

C.互联网的出现

16、19世纪上半期,英国与法、美、俄、德相比,其最大的优势在于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资产阶级革命最彻底

17、工业革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今天我们可以①乘坐轮船漂洋过海②乘公共汽车上学③乘飞机在天空翱翔④通过电脑上网查资料。其中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火车的发明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第一列火车诞生在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19、世纪初,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运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意义是

A.提高了工人生产的积极性 B.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C.迅速扩大了人类活动和交往范围 D.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建立

20、16世纪前后,西欧普遍出现了雇佣工人手工劳动、工人之间实行分工合作的生产方式,“工业文明的曙光”初现。这种生产方式是

A.小作坊生产

B.手工工场生产

C.大工厂生产

21、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铁路运输被迫中断,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历史上,铁路改变了陆路交通的面貌,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开始于

A.英国——工业革命 B.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

C.日本——明治维新 D.中国——洋务运动

22、工业革命的最显著特征是:

A.女工和童工的大量使用 B.交通运输的革新

C.大机器生产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 D.冶金、采矿采用新技术

23、人们把18世纪60年代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称为“工业革命”,这里的“革命性变化”首先开始于

A.棉纺织业 B.制呢业 C.交通运输业 D.采矿冶金业

24、下列四幅图中,哪项不是英国工业革命的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轮船的发明 C.蒸汽机的改良 D.火车机车的成功试车25、科技进步促进了交通工具的变革。下列由蒸汽机驱动的交通工具是

A B C D

26、下列关于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车、飞机的动力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电动机

B.前者是内燃机,后者是电动机

C.前者是蒸汽机,后者是内燃机

D.前者是内燃机,后者是发电机

27、下图中,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A B C D

28、如今汽车已逐渐走进中国寻常百姓家。追根溯源,这得益于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中诞生的“流水线生产方式”,由此开始大批量生产汽车。为此作出突出贡献,被称为“汽车大王”的是

A.卡尔·本茨 B.亨利·福特 C.莱特兄弟 D.法拉第

29、让黑夜像白昼一样明亮,是人类在远古时代就有的梦想。最终帮助人类把这梦想变成

现实的发明家是

A.法拉第 B.富兰克林 C.爱因斯坦 D.爱迪生

30、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电力的火花”把人类带入到A.蒸汽时代B.电气时代C.原子时代D.信息时代

31、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技术创新的“智慧结晶”的展览会。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它以工业革命成果为主要内容,1.7万参展者带来了大约100万件展品参展。但下列产品中不可能参展的是

A.蒸汽机B.珍妮机C.汽车D.火车机车

32、1889年清政府派员参加了由法国政府举办的巴黎世界博览会,参会者可能看到的展品有①电话②柴油内燃机③汽车④无线电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电的使用,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照明方式,使世界变得更加光明灿烂。它标志着人类从此进入了

A.蒸汽时代 B.青铜时代 C.电气时代 D.原子能时代34、2008年初,我国南方多个省市发生严重冰雪灾害,大批电力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生产、生活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开始于

A.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D.知识经济时代35、“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奇迹的时代,大车不需要马拉,新闻通过环绕地球的电线一瞬间传遍世界……。”这样的生活最早应出现在

A.文艺复兴时期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

36、下列各项,属于德国人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A.飞梭和“骡机”的发明B.发电机和远距离输电法的发明

C.内燃柴油机、汽车的发明D.电影机、留声机的发明

37、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作为首次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代表,你在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能看到的最新科技成果应是

38、相对于前两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大的一个特点是

A.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B.加强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

C.国家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性加剧

D.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大大缩短

39、第三次科技革命在许多方面取得突破,至今方兴未艾。克隆技术属于哪一科技领域的成果

A.生物工程B.原子能C.计算机D.航天技术

40、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具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是

A.汽车的广泛使用 B.生物工程技术的重大突破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D.石油工业的发展

41、计算机网络已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但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下列现象中,作为青年学生,我们绝不能

①浏览新闻、查询学习资料②沉湎于网络游戏、无谓聊天③用电子邮件发送学习情况④看黄色电影、发骚扰信息⑤网上购物、学习、看病⑥网上行骗、传谣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⑥

D. ①③⑤

4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进入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高科技蓬勃发展时期,互联网迅速扩张,硕大的地球正在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各国之间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步伐明显加快。这主要得益于

A.交通工具的变革B.计算机的普及C.移动电话的使用D.空间科技的发展

43、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下列对三次科技革命表述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气时代”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

④三次科技革命都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延长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44、类历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其相同之处是

A.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B.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D.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

45、三次科技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证明了

A.科技革命只能推动军事装备的改进

B.科技革命不能改变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技革命只推动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

46、原子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广泛用于发电、医药等领域。揭示原子内部蕴藏巨大能量的秘密,提出相对论,引发物理学的一场重大革命,被誉为最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是A.爱因斯坦B.牛顿C.达尔文D.爱迪生

47、第三次科技革命最为突出的技术和信息时代的标志是

A.航天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

48、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大,世界

贸易组织宣告成立。这些情况表明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B.经济集团化发展迅速

C.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D.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49、某同学查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资料时,发现了下面的数据表

A.国家政策的调整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美国的经济援助

D.各国原有经济基础较好

50

A.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

B.中国在空间技术上奋起直追

C.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

D.世界大国在航天技术方面紧密合作,共存共荣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乍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了新教的工具”——马克思

材料2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它当饭吃。——鲁迅

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说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进程做出了什么贡献?

(对世界历史的变化和人类文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材料二中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现象?(愚昧落后,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却用于迷信活动。)

(3)四大发明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中国对科技成就认识方面的缺失,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材料3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材料4 “南对占城,西望真腊,东则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指海南诸岛),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往来,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矣。”

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上材料最早应写于什么时候?根据是什么?

(2)从以上两则材料中分别能获得什么信息?两则材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3)你知道指南针是通过什么人到欧洲的?试谈谈指南针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

52、历史证明:科技创新是引领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但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下面结构图揭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历史发展间的关系。请各举一典型史实说明结构图中“自

然科学”“思想解放”“资本主义

制度的确立”“科学社会主义运

动”的具体表现。

(2)阅读右面材料后回

答:

①材料一提到了第一次工

业革命的哪些成果?材料

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早出

现在什么时期?此时日本

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

化。

(3)根据上述学习和探究,你认为要实施科技创新应注意哪些问题?(实施科教兴国战

略、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避免科技创新带来的消极影响,)

53.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A B C

请回答:

⑴上图A、B、C反映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其中图A、B反映的革命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⑵根据图B、C反映的科技革命中的其他重大发明,分别说出它们分别把人类带进什么时代。

⑶图C的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产生了怎样的共同作用?

⑷近代中国深受工业革命的影响,其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作出了无数探索,请写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

⑸在图C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科技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试举两例说明。

⑹不同时代的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54、九年级2班组织一次活动,主题是《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请你参加。(9分)

★步骤一:走进三次科技革命

(1)请你列举工业革命中交通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3)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强了世界经济的什么趋势?

★步骤二:回顾三次科技革命与中国的关系

(4)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而中国是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英国用他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请问,《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5)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他们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0世纪初,《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请问该条约中什么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6)近代中国历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作出了无数探索,请写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次探索。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的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下,我国为了跟踪世界先进科技水平、发展高新技术,制定了“八六三计划”。实施这个计划后,我国取得了很多成就,请举出一例。

★步骤三:反思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8)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