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5月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1-05-05

作者简介:刘志忠(1970-)男,河北临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温斌(1979—)

男,河北临城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在读硕士,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研究。于小五(1970—)男,河北邢台人,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

刘志忠

于小五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河北邢台054035)

[摘要]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作为高职教学深入推进和教学品质建设的重要基础,受到学界的长期重视,作为一种“可迁移的,可通用的,对推动职业技能和学习有极大辅助作用的综合性能力”,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在教学中如何克服当下存在的弊端推进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对此进行浅显分析。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自主学习;心理素质[中图分类号]

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201-02

高职教育是我国较为特殊的一类教学形式,其一方面填补了中学与本科教育之间的空白,同时凭借职业化能力的培养,

为各个行业输送了大量的技工和专业技术人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职教育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高职教育的软硬件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职教育面临着改革与深入,其人才培养模式向着高素质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结合高职教育职业化的教学特征,

以及教学中学校、教师和学生都高度重视的职业技能与就业问题,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就成了高职教学深入推进和教学品质建设的重要基础。

一、职业关键能力的内涵

所谓职业关键能力,是与高职教育中专业能力和基本能力相对而言的。与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不同,

职业关键能力是一种“可迁移的,可通用的,对推动职业技能和学习有极大辅助作用的,

能够适应职位升迁、岗位调动、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变化因素的跨职业领域的综合性职业能力”

。职业关键能力由德国人力资源学家梅腾斯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内涵和外延有了一定的调整,大致上可以分为强制性能力(信息技术、

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选择性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等)两个方面,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的特点,在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主要由以下几方面组成。

(一)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在职业环境变化迅猛,外部环境和使用的设备技术都日新月异,以汽车专业为例,就目前的发展速度来看,汽车制造和维修的一体化设备不到3年就会彻底地更新换代一次。

在这样的职业环境之下,若不能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将难以适应技术的更新换代。因而自主学习能力是职业关键能力中十分重要的因素,它既包括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也包括了在岗的继续学习。

(二)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

迷惘、压力过大等负面心理因素。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对于高压力下自我缓解与自我调节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职业关键能力中必须注意到心理因素这一环节。

(三)组织管理能力

团队意识与分工合作是当下职业能力中十分突出的一个因素,

随着工作难度的加大,要求的提高,个人越来越难以独自完成一项工作。因而团队中的配合意识、组织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对于提升团队工作,改善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四)创新和想象的能力。

时代在飞速发展,工作中无论是技术还是工作方法都需要不断地创新,

在现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员工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重要的考评指标,而想象力则是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础。因而创新和想象能力也是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当前高职教育中不利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因素(一)心理关注与教育的缺失

这是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广泛存在的问题,由于资金的不足与教育理念的忽视,高职院校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职业技

1

02

能和专业能力之上,对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问题普遍缺乏关注。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的高考挫败感和就业焦虑感,以及“我文凭低,不如本科生,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同”等思想对职业化教学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而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新生入学教学中,往往忽略了这些因素。

(二)团队教育不足

目前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基本还停留在学生个人能力提升层面,对学生的团队化培训严重不足,学生的小组学习和团队协作往往只能在学生会和学校各个社团中得到十分有限的训练,而这通常又不能和学生的就业与专业特征很好的结合起来,团队教育的缺失不仅使得学生缺乏职业关键能力中的组织管理能力,还使得学生的思维和理念停留在强调个人能力的层面,这将给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三)教育理念存在一定的偏差

目前高职教育在很大程度还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虽然软硬件环境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比率不断上升,但是教学中更多的是灌输式的“教”,缺乏对学生引导和自主学习平台的构建,学校将主要教学时间都用于将“必备的”专业技能灌输给学生,关注的是如何提升灌输的效率与质量,而启发式、开放式、自主式的教学普遍缺失。

(四)实践教学方面

应该说各个高职院校对于各个专业的实践教学还是比较重视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实习和社会实践谋求机会费尽心思,但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目前社会竞争激烈,让各个企业提供场地和人力物力等资源来为学生的实训和实习提供机会显得很不实际。即便是最后获得了这样的机会,学生由于场所和其他资源的限制,这样的实习往往也流于形式,起不到预想中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

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就是对学生的职业化关键能力素养、需求和发展方向有着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职业关键能力的各个组成要素来引导教学思想,设置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总体上来看,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一)自主学习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推动,有助于变被动教学为主动学习,变阶段学习为终生学习,对于学生职业关键能力中自主学习和创新想象能力等因素的培养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按照自己的思维与学习相关内容,对职业技能会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而教师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的反馈,可以更加清晰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误区与偏差,从而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高职院校职业关键能力培养的自主学习系统应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组织引导系统

组织引导系统关注的是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和引导,主要考虑采用何种方式来引导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小组竞赛、配合的模式来实现自主学习的组织,而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来实现引导和激发。

2、自主学习系统

这是自主学习系统架构的核心,这一模块思考的核心在于通过何种方式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引导和进度监测,这样的目的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来实现。

3、评价系统

评价系统可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总结和评估,“对于后续学习的进行以及对自主学习中的偏差和误区进行及时纠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评价系统可分为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

(二)进一步丰富教学层次

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不应局限在专业技能的领域,还应该对包括心理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有更多的考虑,进一步丰富教学层次。首先从教学内容和课堂之后的作业都应该多设置团队性的任务。一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茶话会等形式了解清楚学生的心理动向,教授给她们正确的人身观和世界观,树立正确积极向上的思想,掌握自我调节的方式”,对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压力进行积极的引导和疏导。另一方面,对学生的培训除了专业技能之外,还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职业技能考试系统与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校期间培训参加汽车维修师等职业考试,而建筑专业的学生,可以引导其参加造价员、施工员等岗位考试,让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拥有专业技术相关证件,这对学生的就业而言,无疑比单单的毕业证更具有竞争力。

(三)职业化实训模式的转变

实践化、职业化的教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意义重大,也是职业关键能力的重要基础与组成部分,但正如前文所言,在各个机关单位和企业谋求具有真正意义上实践意义的实训和实习机会并不现实。为此,高职院校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职业实训基地,聘请行业离退休人员,配置相关的硬件设置,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其他资源进行职业化学习并消化。同时,行业离退休人员都有着十分丰富的从业经验,可以为学生职业化素养的培训提供很好的平台。

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可以采取“共建、共用、共享”的模式,多所院校联合打造,共同管理和使用,这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提高了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率,同时各个院校的学生还可以借助这一平台进行广泛的交流,这对专业技能的提升是非常有效的。除此之外,实训基地还可以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实训基地作为这些机构的新进员工技能培训和人才梯队建设的基地,并形成从基地到企业的实训模式,只有建立了这样互惠的合作,为学生谋求进一步的实习机会才显得可行,同时,战略协议的签订对于学生的就业也有一定的提升。

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和学生本人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目前在教学实践中存在诸多的不足,但是,只要我们在充分总结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借鉴和创新,相信高职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培养一定可以迈上更高的发展平台。

(责任编辑:宋绪芬)

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