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共1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d0ced26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b.png)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对句精辟,气势磅礴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明白如何利用特殊的语言更好地 表现自己的思想。 对偶句式可以精确地揭示事物一分为二、对峙统一的奥秘。而 孔子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其加以利用,创造出一系列或精警动 人或鞭辟入里的格言。例如,“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无求 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其精彩、深刻,何 须再置一词!这一类警句,孔子说得最多的还是关于君子小人的,“君 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无不可以让一切怀才不遇者在自比君子时引用,从而 得到一种鄙弃群小、傲世挺立、回肠荡气的快感。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4-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推荐,选拔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举起,抬起 举类迩而见义远 提出,举出 (3)举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发动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攻克,占领 举世皆浊而我独清 全,整个
-5-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3.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有仁义的人,不会贪生而损害仁 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命。 点评:在孔子看来,追求仁德之心,是做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一切 的“士”,一切的“人”都应该自觉地去实现“仁”,即便牺牲自己的生命 也在所不惜。孔子的这种思想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孟子,面对孔子的 “杀身以成仁”,孟子理直气壮地表示要“舍生取义”。
“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不管什 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 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 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共24张PPT)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3986215844769eae009ed60.png)
如何让他人感受到尊重感?
• 对待他人要有礼貌。尊重他人的劳动。
• 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情。
• 善于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 要善于欣赏他人,接纳他人,不能够嘲笑他
人的缺点与不足。
• 要遵守对他人的诺言。
尊重他人的事例——女王敲门
• 一次,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吵了架,丈夫独自回 到卧室,闭门不出。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丈夫 在里边问:“谁?”维多利亚傲然回答:“女王。” 没想到里边既不开门,又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里边又问:“谁?”“维多利亚。”女王回答。里边 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只得再次敲门。里边再问:
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 府共同倡导。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 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
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处理国家间关系的 “黄金法则”任何人、任何国家,在谋求自己生 存与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别人生存与发展。我 们不能只顾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他人的存在,
临!”店员十分不解,店老板解释说:“他今天是作为一个 客人来到这里的,我们应当尊重他。要记住:我们的一切
都是顾 受。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关心、尊重和
理解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
人的尊重和认可,否则往往会很苦恼。但是,尊 重是相互的,每个人都有获得他人尊重的权利, 也有尊重他人的义务。“敬人者,人恒敬之”, 要与他人和谐相处,就应该尊重和理解他人。
• 看第一个材料 • 你有过站在他人立场上体会他人心情的经历吗?按照下 面的三步换位 • 思考,看看自己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 第一步:他(她)的需要是: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75f8f90975f46527d3e1f3.png)
着哪些值得弘扬的 思想精华?对我们有何启示?请谈一谈自己 的看法。
(1)克己复礼:不管在什么时候,必须考虑到 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必须对自己 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结合自 己的实际来谈)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无条件 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 人的心。(结合自己实际来谈)
整体感知: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 谈谈“仁”的内涵(谈谈你对孔子 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识)
自处: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的规定, 具体来说,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处世: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 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 本信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 被表述为“恕”或“宽恕”
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15则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 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一下两个问题的提 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1.颜渊问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仲 弓问仁) 爱人。 (3.樊迟问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夫仁者,……)
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 “礼”的关系?
(1)“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
(2)“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 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 “仁”是目的,“礼”是手段,是为实现“仁” 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所以“仁”仍 是核心。
《论语》选读之四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学习目标:通过翻译重点句子,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什么是仁?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1)克己复礼:不管在什么时候,必须考虑到 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必须对自己 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结合自 己的实际来谈)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无条件 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 人的心。(结合自己实际来谈)
整体感知:请从自处和处世的角度 谈谈“仁”的内涵(谈谈你对孔子 所说的“仁”的理解和认识)
自处:克服一己之私,而遵循礼的规定, 具体来说,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处世: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 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 本信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 被表述为“恕”或“宽恕”
研读课文,理解文章思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15则中孔子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 的内容呢?请大家根据一下两个问题的提 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1.颜渊问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仲 弓问仁) 爱人。 (3.樊迟问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夫仁者,……)
互动探究
1、如何理解“克己复礼”?说明“仁”和 “礼”的关系?
(1)“克己复礼”是指要克制自己,使自己 的言行都符合礼,这是孔子的重要思想之一。
(2)“仁”和“礼”是融为一体的,“仁” 是“礼”的精神支柱,礼是仁的一种体现, “仁”是目的,“礼”是手段,是为实现“仁” 这一道德的最后完善而服务的,所以“仁”仍 是核心。
《论语》选读之四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学习目标:通过翻译重点句子,积累文言知识。
学习重点:什么是仁?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用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实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58833cccbff121dc368312.png)
“恕”,从字面来看,是“如心”,也就是“如自 己的心”。 每个人通过对自己的“心”的观察,知道自己喜欢 什么,不喜欢什么,进而据此推断他人会喜欢什么, 不喜欢什么。因为自己喜欢什么,而成全别人的喜 欢,这就叫“忠”(为其一部分含义),也就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因为自己不喜 欢什么,而知道别人也不喜欢什么,因而不愿意将 这些别人不喜欢的事情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就是 “恕”。
换位思考,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如何让马桶更干净
某日本高级酒店,检测客房抽水马桶是 否清洁的标准是:由清洁工自己从马桶中 舀一杯水喝一口。可以想象,这样的马桶 会干净到什么程度。
如何提高降落伞的合格率 二战期间,美国空军降落伞的合格率为99.9%。 这就意味着从概率上来说,每一千个跳伞的士 兵中会有一个因为降落伞不合格而丧命。军方 要求,厂家必须让合格率达到100%才行。厂家 负责人说,我们竭尽全力了,99.9%已是______________. 从此,奇迹出现了,降落伞的合格率达到了 百分之百。
每次交货前从降落伞中随机挑出几个,让厂家 负责人亲自跳伞检测。
如何降低运送犯人的死亡率 十九世纪,英国将澳洲变成殖民地。由于 地广人稀,尚未开发,政府鼓励国民移民到 澳洲。但当时澳洲非常落后,没有人愿意去。 英国政府想出一个办法,把罪犯送到澳洲去。 这样一方面解决了英国本土监狱人满为患的 问题,另一方面也解决了澳洲的劳动力问题, 还有就是他们以为把坏家伙们都送走了,英 国就会变得更美好了。
英国政府雇佣私人船只运送犯人,按照装船的人数付 费,多运多赚钱。政府很快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 就是罪犯的死亡率非常之高,平均超过了10%,最严 重的一艘船的死亡率达到了惊人的30%。政府官员绞 尽脑汁想降低罪犯运输过程中的死亡率,包括派官员 上船监督,限制装船数量等等,却都实施不下去。 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一劳永逸的办 法,_________. 新政策一出炉,罪犯死亡率立竿见影地降到了1% 左右。后来,船东为了提高生存率还在船上配备了医 生。 就是将付款方式变换了一下:由根据上船的人数付 费改为根据下船的人数付费。船东只有将人活着送 达澳洲,才能赚到运送费用。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ppt课件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ab0a52cbcd126fff7050b48.png)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众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壮的交响乐,一个音记
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万种步伐,有不同的人, 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个人做的事好与坏,需要别人评价;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平 淡,需要别人点缀;一个人想得到别人的信赖,需要自己先付出努 力。 富人并不是很快乐的,因为他得不到别人的关心与信赖,他不 能融入大众的爱。 穷人并不是很悲伤的,因为他得到了别人的同情与关怀,他融 入了大众的爱。 要想得到别人的一点爱,就必须先去爱别人一点;要想得到别 人的一丝情,就必须先给别人一丝情。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们平等地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富人与穷人之分,没有纯洁与 狡诈之分。是因为人的心灵的改变,有了善良与邪恶,有了富人与 穷人。 人生就是这样,不然怎么有坎坷与曲折的道路,有拼搏与奋斗 的意志;有悲伤与激情的感触。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卢照邻 4、父 兮 生 我,母 兮 鞠 我,拊 我 畜 我 , 长 我 育 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 我。(其大意 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 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诗经-小雅》
课外延伸
看看我们身边的“仁”。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 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 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手中一 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29fe70e19e8b8f67c1cb9fa.png)
29
• 其中“一日”两个字值得反复体味。张岱 在《四书遇》中评论说:“‘一日’字最 可味,舍此‘一日’不下手,永无下手之 期矣。百事都始于‘一日’,况为仁乎?” 这个评价很有启发意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意思是说,要做到仁,要拥 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自己不追求,自己 不努力,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
完整最新版课件
36
•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 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 人。古人非常看重祭祀,有“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的说法(《左传·成公十三年》)。
完整最新版课件
11
•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 “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 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 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 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 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 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完整最新版课件
20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 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 维护正义的人。”
完整最新版课件
21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 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 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 仁。”
• 知者就不同了,“知者利仁”,智者知道 “仁”对他有利,所以便去行仁道。仁者 智者,一个以“仁”为本,一个以“仁” 为用。仁者是自发的,智者是自觉的。从 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仁者有内部动机, 智者靠外部激励。仁者、智者,如果二合 为一,那人生修养就完美了。
高中语文课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管
![高中语文课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管](https://img.taocdn.com/s3/m/dfb3350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b.png)
为拍照游客摇落 “花瓣雨”
中国游客 泰国厕所洗脚
朗读课文
什么是仁?
思 考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什么是仁?
• 克己复礼 • 己所不欲,勿
施于人。 • 爱人。 • 仁者,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 达而达人。
仁的标准
仁的核心
从自处的角 度来看,孔 子所说的 “仁”就是 克服一己之 私而遵循礼 法的规定。
1.《阿房宫赋》中虚写了长桥样子的句
子是:
,
?
2.《阿房宫赋》中作者表达人人都想过
好的生活,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句子
是:“
,
。”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
房宫所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
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
语对比的句子是:“
,
”。
4《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
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
,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
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是:
,
?
5.《阿房宫赋》的结尾部分韩愈用作“
,
”两句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
的句子。
6.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六国的灭亡
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
语句是:
,
。
当“恕”道照进现实:
1分钟:闭眼沉思,自省曾经做过的“不欲”。
从处世的角度来看,“仁”就是 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 地体贴他人。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 “非礼勿视,非 及人。
礼勿听,非礼勿 言,非礼勿动。”
• “举直错诸枉, 能使枉者直。”
• 能近取譬,可谓 仁之方也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PPT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整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6224707680203d8cf2f2451.png)
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 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 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 难道靠别人吗?”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为仁。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 爱人; “恕”。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及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 结: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礼”是外在的规范:思想核心 “仁”是内在的自觉:理想人格
古代大夫的家族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 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 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 天尤人。”
•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儒家理想人格的 核心“ ”
故事一则:
盲人提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 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 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施仁后会如何?(效果)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 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 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 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 普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 难道靠别人吗?”
诵读课文、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内涵)
仁 怎样实施仁?(措施)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为仁。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 爱人; “恕”。
怎样实施仁?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及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 人,己欲达而达人。
小 结:
“礼”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 “礼”是外在的规范:思想核心 “仁”是内在的自觉:理想人格
古代大夫的家族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 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庄重。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 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 天尤人。”
•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儒家理想人格的 核心“ ”
故事一则:
盲人提灯的故事
有一个盲人,晚上出门总提着一个明亮 的灯笼。别人看到了,很是奇怪,就问他:" 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3](https://img.taocdn.com/s3/m/84421308bcd126fff7050bf2.png)
施政 为民 民在 吾心
在人声鼎沸 的闹市区, 一位老人独 自抗议现行 教育的收费 制度
这是他即将离开 他所支教的贵州省 大方县大石小学一 个情景特写。学生 们含着眼泪哽咽着 说:因为徐本禹老师, 我们搬进了崭新的 校舍;因为徐本禹老 师,许多辍学的同学 又重返校园;因为徐 本禹老师,我们拥有 了那么多从不曾拥 有的美好和快乐。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我欲仁斯仁至 弘毅 仁以为己任 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安仁 智者利仁
品读要求:
1、品读的过程和结论必须是集体的智慧。 2、任选一则或几则,确定一个核心话题。 3、品读从文本出发,联系已学知识或生活 实际。 4、最后有一句结论,人生哲理或劝诫,语 言简洁。 5、品读程序自行安排,人员自定。 6、每组品读应有时间观念,效率观念。
仁
布置作业:
1. 以我心中的“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四百 字的文章,课代表收齐后张贴于教室内. 2. 思考题:孟子有一句话很流行“仁者无 敌”,你是怎么理解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 什么?
•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七年级政治上册 4.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上册政治课件
![七年级政治上册 4.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课件上册政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70a52f33d4b14e842468f0.png)
③ 多站在别人位置上思考问题,也能更 多感受到团结和睦的力量。
12/6/2021
读故事 明道理
阅读P68李勇的事例。 思考:我们应怎样才能学会换位思 考?
①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 维习惯。
12/6/2021
读故事 明道理
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刘备称之为 “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不以为 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 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 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
综合上述例子,你认为出 现这些不和谐事情的原因是什 么?
不懂得换位思考
12/6/2021
换位思考
关键: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
12/6/2021
P68 ﹡为什么要进行换位思考?(作用)
① 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 考”,多替别人想一想,这对于构 建和谐的集体是十分重要的。
② 如果我们善于运用换位思考,就能 保持乐观心理态,坦然面对生活。
P68
12/6/2021
空椅子技术
换位思考
12/6/2021
生
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
活 一位中年妇女,她走到一个座位边,打量
在 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
线 自语。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 : 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
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
②行动上:能以实际行动帮助人。
a.我们应伸出热情的手,主动帮助和关爱他人。
b.适当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
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
12/6/2021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学到 了……,懂得了…… 2.在这方面,我以前……,今 后我将……
12/6/2021
读故事 明道理
阅读P68李勇的事例。 思考:我们应怎样才能学会换位思 考?
①克服偏激或走极端的思 维习惯。
12/6/2021
读故事 明道理
诸葛亮初出茅庐时,刘备称之为 “如鱼得水”,而关、张兄弟却不以为 然。在曹兵突然来犯时,兄弟俩便“鱼” 呀、“水”呀地对诸葛亮冷嘲热讽,诸 葛亮胸怀全局,毫不:在意,仍然重用他
综合上述例子,你认为出 现这些不和谐事情的原因是什 么?
不懂得换位思考
12/6/2021
换位思考
关键: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
12/6/2021
P68 ﹡为什么要进行换位思考?(作用)
① 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 考”,多替别人想一想,这对于构 建和谐的集体是十分重要的。
② 如果我们善于运用换位思考,就能 保持乐观心理态,坦然面对生活。
P68
12/6/2021
空椅子技术
换位思考
12/6/2021
生
细雨淅沥,秋风瑟瑟。车靠站,上来
活 一位中年妇女,她走到一个座位边,打量
在 了一番,皱起眉头,面露不悦,嘴里喃喃
线 自语。原来座位上不知哪位乘客不注意, : 滴了几滴水,弄湿了椅面。
她重选了一个空着的双人座位。入座
时,随手把她那滴着水的雨伞放在了旁边
②行动上:能以实际行动帮助人。
a.我们应伸出热情的手,主动帮助和关爱他人。
b.适当接受别人的帮助,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和
他人所付出的爱的承认。
12/6/2021
1.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学到 了……,懂得了…… 2.在这方面,我以前……,今 后我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实用课件1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ppt实用课件15](https://img.taocdn.com/s3/m/75ae00e55022aaea998f0f52.png)
克己复礼 行仁由己
译法1:克制自己的(欲望),回复到礼。 译法2: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要求。
终善元疏《胜【《
者始首》谏任克古
盖 寡
者 实
,
承 天
: “
太 宗
。 魏
】 能
汉 语
。繁景凡十徵够辞
,
,
” 克命昔思
;典 》
二、仁之内涵
1、读一读,比一比: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非礼者,勿视,勿听,勿言,勿动。
76、信仰是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 高尔基 79、乐观是一首激昂优美的进行曲,时刻鼓舞着你向事业的大路勇猛前进。—— 大仲马
80、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名人名言激励励志名言名语名句100句(励志古诗词篇,附出处)
81、壮志与毅力是事业的双翼。 —— 德国谚语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马克思 83、黄金诚然是宝贵的,但是生气蓬勃、勇敢的爱国者却比黄金更为宝贵。 —— 林 肯 84、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游玩、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贝多芬
86、一个人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过错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爱因斯坦 87、人类学会走路,也得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他才能学会走路。 —— 马克思
88、我们的理想应该是高尚的。我们不能登上顶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这总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们的内心为爱的光辉所照亮,我们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么就不会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普列姆昌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120a3242af90242a895e53d.png)
问题4:如何理解第9节中“仁者
安仁,知者利仁”这句话?
• 孔子的理想人格有一个根本点,就是具有 仁德。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弟子们 多次提出过这一问题,孔子也做出了不尽 相同的回答。选文第1则是颜渊和孔子的问 答。“颜渊问仁”,“问仁”就是请教什 么是仁。孔子回答:“克己复礼为仁。一 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
先秦诸子选读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求
• 一、做好预习,课堂上跟上思路;
• 二、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 三、课后做好配套练习,自主背诵
默写 • 四、备好应有的字典
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这八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其中却包含着很 深的道理。以国来说,哪一国都不愿意受 到侵略和剥削,你也就不要去侵略和剥削 别国;以家来说,谁家都不愿意幸福和美 满受到破坏,你就不能去破坏别家的幸福 和美满;以人来说,你当然不愿意自己在 任何方面被伤害,那你就不能去做任何有 可能伤害别人的事。可以认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正是我国人民传统的道德 标准之一,所以一直流传至今,而且还会
• “邦”是指诸侯国。“家”跟“邦”并提, 指的是大夫的家族。仲弓表示:“雍虽不 敏,请事斯语矣。”这句话,跟颜回所说 的一样。孔子对仲弓的回答最根本的是八 个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又 曾经用一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恕”。选 文第4则: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这个问题十分有趣。
• 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 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 人。古人非常看重祭祀,有“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的说法(《左传·成公十三年》)。
7.孔子“仁”的思想精华是什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质课课件幻灯片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优质课课件幻灯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0c7404dc1c708a1294a443e.png)
【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如同 接见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 祭祀一样严肃庄重。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到 别人身上。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 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 人。”
仲弓说:“我冉庸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 些话。”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 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 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别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 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去见子夏,说:“先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 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 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的含 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 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 尹,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 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 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 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 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 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 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孙叔敖埋蛇的故事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 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 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 去母而死也.”
仲弓说:“我冉庸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 些话。”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 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 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别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 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去见子夏,说:“先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 是智,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 的人变为正直的人’,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句话的含 义多么深广啊!舜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皋陶,不 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做了天子,从群众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 尹,不讲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到了战国时候,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 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 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 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 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 回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 的。」这就是成语「以邻为壑」的由来。
孙叔敖埋蛇的故事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 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 曰:“闻见两头之蛇者必死,向者吾见之,恐 去母而死也.”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ppt课件
![《己所不欲_勿施于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d1b52d2f60ddccda38a08a.png)
【译文】 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有及仁人志 士,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 命。” 选文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 者安仁,智者利仁。' 贫困 安乐,安乐的生活
以…为安 以…为利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不可以长处于贫 困中,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 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问题探究】
孔子的仁的学说 蕴含着哪些值得 弘扬的思想精华?
第一,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 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 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 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 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 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 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 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 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 孔子宣扬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 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颜渊 : 子贡 : 樊迟 : 仲供 :
朗读课文 合作探究
什么是仁?
思 考
怎样实施仁? 施仁后会如何?
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爱人。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怎样实施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
实现“仁”的关键 是将心比心、推己 及人。
听,非礼勿言,非 礼勿动。 举直错诸枉,能使 枉者直。 能近取譬,可谓仁 之方也矣。
上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
![上课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b91cf0c227916888486d75b.png)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 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 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 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
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 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特别是 仁。仁的本质则是“爱人”,父行父道爱 其子,子行子道爱其父。有个学生问什么 是仁,孔子说:“爱人”(《论话· 颜渊》)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 人。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 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 ,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仁人 ”一词与全德之人同义。
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
到真正的幸福。 让我们善待生命中的缺点,以宽容之心看自己,以豁达 之心微笑面对生活,我们便会与欢乐相伴,与幸福相随。 微小的缺点也是美的。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修身名句
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
——唐·白居易《反白头吟》 赏读:火烧不热坚贞的玉石,清明透亮的坚冰不会被苍 蝇弄污。比喻品行端正的仁人志士,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等 考验。明志之言,足供借鉴。
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
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
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
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
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 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 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地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礼”固然有不少需要 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 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主旨归纳
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孔子对“仁”的认识和态 度。孔子对“仁”的解释虽然多种多样,有“克己复礼为 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仁”,有“爱人” 是“仁”,有“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
但是基本点有两个方面,一是把“礼”变为自己的自觉,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 关于人的德性,孔子强调仁和义,特别是 仁。仁的本质则是“爱人”,父行父道爱 其子,子行子道爱其父。有个学生问什么 是仁,孔子说:“爱人”(《论话· 颜渊》) 。真正爱人的人,是能够履行社会义务的 人。所以在《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 孔子用“仁”字不光是指某一种特殊德性 ,而且是指一切德性的总和。所以“仁人 ”一词与全德之人同义。
学会包容与珍惜,然后,才能从彼此心灵的和弦里感受
到真正的幸福。 让我们善待生命中的缺点,以宽容之心看自己,以豁达 之心微笑面对生活,我们便会与欢乐相伴,与幸福相随。 微小的缺点也是美的。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修身名句
火不热贞玉,蝇不点清冰。
——唐·白居易《反白头吟》 赏读:火烧不热坚贞的玉石,清明透亮的坚冰不会被苍 蝇弄污。比喻品行端正的仁人志士,能经得起艰难困苦等 考验。明志之言,足供借鉴。
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
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
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第二,“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
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
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考虑到他人的存 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 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地规范。 因此,孔子宣扬的“礼”固然有不少需要 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己的基本精 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文4
字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 曰 而…者,定后标志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大概、也许
奉行
•【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拿终身去实 践它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 意承受的,不要加到别人的身上。
阅读1、2、3、4语段后,请同学们从自处和 处世的角度来谈一谈"仁"的内涵。 • 从自处的角度来看,孔子所说的"仁" 就是克服一己私,而遵循礼的规定。具体 地来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 勿言,非礼勿动"。从处世的角度来看," 仁"就是对他人的关怀,即能够设身处地地 体贴他人。在孔子的语录里,"仁"的基本 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又常常被 表述为"恕",或者"忠恕"。
【译文】 孔子说:“有高尚志向、节操的人有及仁人志 士,不会贪生而损害仁德,却会为了成全仁德而牺牲生 命。” 选文9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 者安仁,智者利仁。' 贫困 安乐,安乐的生活
以…为安 以…为利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不可以长处于贫 困中,不可以长久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 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 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 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 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 “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 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 些话。”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天下归仁;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我欲仁, 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一、名人名言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 往,亦非礼也。 ——《礼记》 3、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谚语 4、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 哭,它也哭。 ——英•萨克雷
这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 要仁,仁就来了。
讲解完第5、6语段,如何才能够实现"仁 "呢?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实现"仁"关键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选文7
读书人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弘,广大。毅,坚强 表并列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把……当作
担子,但当的东西 停止
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表承接
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 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 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才能罢休,不是很遥远吗?"
选文8
标目的, 来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
仁义之人
表转折,却
仁。 有高尚志向和节操的人
选文5、6
如果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 怎么样 给 并且 谓
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 就 使动,使别人站得住 担忧、忧虑 病 之乎 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 实践仁的方法 使…通达
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就近拿自己打比方,即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选文2
像、好像
使唤、使用
• 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所‛与‚欲‛组成名词性 给 古时诸侯的封邑 结构 •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古代大夫的家族
• 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 贵宾一样恭敬谨慎,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 严肃庄重。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 做官、为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 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 • 仲弓说:‚我虽然资质愚钝,愿意实践这些话。‛
称许,赞许 句末语气助词 依靠
己 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请求对方做某事;请 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 条目,详情 做到 语气助词连用,强化反问语气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 礼 动词,说
聪明、机敏 指代,这 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虽然 名作动,从事、实行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节中孔子 究竟要告诉我们哪些关于“仁”的内容呢?请大 家根据一下三个问题的提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 子 A、什么是仁? B、怎样做才能达到“仁”? C、施“仁”之后会怎么样?
A、什么是仁?
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怎样才能达到仁?
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对人慈爱。”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没有明白。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 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 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 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 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 人。’这话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是含义多 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 任用了皋陶,那些不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汤有 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任用了伊尹,那些不 讲究仁德的人就疏远了。”
【问题探究】
孔子的仁的学说 蕴含着哪些值得 弘扬的思想精华?
•
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思想。它的基本 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 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 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地对他 人好,只因为我们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 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 第二,“克已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生也有一定 的启发意义。不管什么时候,人都是社会性的动物,必须 考虑到他人的存在,考虑到社群的秩序,所以,也必须对 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合理的规范。因此,孔子宣扬 的那套礼固然有不少需要扬弃的具体内容,但它严于律已 的基本精神也有值得继承的方面。
选文3
3、
通‚智‛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
‚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 明白、理解 了解 提拔通‚措‛安排、安 置 能使
之于 形作名,正直公正的人 邪恶,此指邪恶的人
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 通‚向‛先 到 夫
前 即‚谓何‛说的是什 ‚言乎富哉‛的倒装,此话的含义多么深广 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 么 啊 拥有 形作动,远离 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 从
儒家理想人格的核心 “ ”
江西省安义中学
胡家道
探讨:关于什么是“仁”。孔子对颜渊、
子贡、樊迟、仲弓等人的回答各有侧重、各不相 同。试作具体分析,品评一下孔子所说的“仁” 到底体现了儒家哪些人格思想?
选文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克制自己(的私欲)回复到礼,就是仁。为,是。克,克制
【评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 约,是穷困、困窘的意思。孔子说:“不仁 者不能长期处在困窘潦倒之中,也不能长期处在 富贵安乐之中。”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达到仁这 种境地的人,不能长期忍受困窘潦倒之苦,“久 困则为非”(《论语注疏》),因而去做一些不 应该做的事情。君子可以固穷,但“小人穷斯滥 矣”(《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二),小人处在 困境中则什么都会去做了。同样,没有达到仁这 种境地的人,在长期的富贵安乐中,会骄淫佚乐, 丧失本心。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不是仁者,根本是做不到的。
即‚何止于 仁‛
一定
大概、也许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 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 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 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 的方法。'
选文5、6 6、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二、诗句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 3、但令一顾重,不吝百身轻。 ——卢照邻 4、父 兮 生 我,母 兮 鞠 我,拊 我 畜 我 , 长 我 育 我 ,顾 我 复 我 ,出 入 腹 我。(其大意 是说:父生我,母哺育我。爱抚我护持我,养我 长大教育我。照顾我挂念我,出门进门想着我。) ——《诗经-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