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A卷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怆.然(chàng) 涕.下(dì) 岱宗天地悠悠B.鸡豚.(tún) 萧.鼓(xiāo) 造化柳暗花名C.蜡.酒(là) 决眦.(zī) 吟鞭山穷水复D.拄.杖(zhǔ) 叩.门(kòu) 神秀鸡鸣日升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一场春雨之后,漫山遍野都是雪白的梨花,绽放出五彩缤纷....的世界。

B.楼兰古国原址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C.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它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利器。

D.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B.美妙的文辞得益于写作者平时注重知识和生活的积累为基础。

C.《舌尖上的中国》炫耀了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

D.我市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存我们赖以生活的共同家园。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当地球穿过这条尘埃带时,这些流星体便会落入地球的怀抱中。

②人们不禁要问,这些陨石是从哪里来的?③受到其他天体引力的影响,它们会慢慢扩散开来,在慧星轨道上形成一条尘埃带。

④当然这也可能是慧星靠近太阳时抛洒出的流星体。

⑤它们大部分可能来自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受到火星、木星的影响,它们自身的轨道渐渐产生偏离以至于闯入地球。

A.②④③①⑤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⑤②①D.④⑤①③②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

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却未必,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能看见。

A.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所以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可是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

B.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虽然形式上是我所有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课件

朗读诗歌
读准字音

hún
tún
腊浑

cūn
guān
kòu
村冠 叩
读准节奏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释词语Βιβλιοθήκη 腊月所酿的酒, 称为“腊酒”。
浑浊
指菜肴丰足。 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意思是指山峦重叠, 水流盘曲。
形容柳树成阴,繁花似锦 的春天景象。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译诗歌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又浑,在丰收年 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繁。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 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五单元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游山西村》
学习目标
1、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 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 自己的欣赏品位。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 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 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 知识和文化常识。
作家作品
•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 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 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 ,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 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 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 ,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今存 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 ,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 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关山月》《书愤 》《示儿》等篇均为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古代诗歌五首

写作·背景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 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 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 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 知军事。但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才一接敌,便大败亏 输,先锋王孝杰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 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 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 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 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
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
写作·背景
这首诗歌写于736年,属于杜甫创作历程 中的漫游时期。20岁后,诗人开始了他的漫游 生活。他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了祖国壮 丽的河山,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心胸,并在洛阳 与李白等同时代的著名诗人结为肝胆相照的的 朋友,这个时期的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 漫主义色彩和情调。
作者·简介
20-35岁:读书、壮游 35-44岁:长安求职 44-48岁:陷贼与为官
48-59岁:漂泊西南
知识·链接
泰山(Mount Tai),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
游景区。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 伟磅礴,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之称。在汉族传 统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自秦始皇封禅泰 山后,历朝历代帝王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 建庙塑神,刻石题字。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 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最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观”。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 》教案

一、构建动场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大志,博览群书,但人生坎坷,于是他百感交集,不禁悲从心中来,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诗。

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领略中华古诗的魅力。

他就是唐代诗人——陈子昂。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些他的作品《登幽州台歌》。

二、自主学习(一)作者介绍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

唐代诗人。

年轻时性格豪爽。

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

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

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

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三、整体感知(一)初读诗歌1.自读:请同学们自由读诗,要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2.展读:(1)指名读,学生评价;(2)男女生赛读;(3)齐读。

(二)疏通诗意现在我们已经读通读顺了诗句,其实每一首诗句字里行间中都隐藏着作者别样的情怀,下面我们就走进陈大诗人的心里,一起去感受他的悲情吧!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下注释疏通诗句的意思。

译文: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仿古贤的今人。

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四、交流探究诗人登上幽州台,放眼山河,思绪万千。

那作者为什么会“怆然”“涕下”呢?写作背景: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yōu)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则天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遗址在今北京),慷慨悲吟,写下了此诗。

典故: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第二课时)

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第二课时)
3.教师总结,齐背三首诗歌。
登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一种抽象的情感。登高诗歌往往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式寄寓着一个个的“登高”主题。苦闷、壮志、豪迈,在诗人的笔下都融入了永恒的登高中。愿我们多读书,“登‘书’山而小天下”。齐背三首诗,下课。
用图片导入营造氛围,创设情境。同时让学生介绍作者和背景实则是为了“温故知新”,便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案序号:课题:20、古代诗歌五首(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能够利用想象还原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更好地理解蕴含哲理的诗句。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品析蕴含哲理的诗句。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1.“五岳”导入,欣赏泰山风光图片。
3.诗题叫《望岳》,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品读思考,杜甫实际上望到了哪些景象?请同学们任选一联说一说。
明确:
首联:望到了泰山绵延不绝、树木葱郁的景象。(这是远望)
颔联:望到了泰山既神奇秀丽又巍峨高大的景象。(这是近望)
颈联:望到了云涌云翻的壮阔景象和鸟儿归巢的傍晚景象。(这是细望)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希望)
介绍五言诗基本朗读规律,再通过范读、自读环节的推进,便于让朗读指导落到实处。
本环节的韵译、说诗眼(“望”字)、炼字、赏句,按照鉴赏诗歌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层次推进,符合学生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回归作者及写作背景,更能让学生透过诗歌与诗人对话。同时,结合视频配音美读及齐读背诵,可以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内容,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到教师预先设计的情境中。
在诗歌教学中,比较阅读能发挥极大的作用,常常能使学生对不同作家各自的风格或同一作家特有的风格有更深的理解。此环节就是立足于“登高”素材(陈子昂登台、王安石登塔、杜甫登山),总结出此类诗歌的异同点,可以借此培养学生大量阅读的习惯和分类积累的能力。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主题,如“诗人的壮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拓展阅读,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6.增强社会责任感: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节奏感培养:通过正确朗读《望岳》,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在讲解诗歌主旨时,我尽量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很有帮助的。但也有学生表示,对于诗歌中的一些抽象意境,他们仍然觉得难以把握。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具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诗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直观图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攻克这些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有过登高远望的经历?”这个经历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在《望岳》中表达的壮志豪情。
-诗歌主旨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从诗歌中提取出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游山西村》的基本背景和意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村游览时的所见所感,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它是古代文人借景抒情的典型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具体描写。通过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子,了解诗人如何巧妙地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对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这说明他们对于参与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采用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景色,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导入பைடு நூலகம்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有过意外发现美丽景色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发现和描绘生活中的美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几个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参差不齐,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哲理,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从最基本的诗歌意境、修辞手法入手,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2)艺术特色的分析:五首诗各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如《夜雨寄北》的抒情手法、《登快阁》的豪放风格等。教师需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特色,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举例:《夜雨寄北》中“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教师需指导学生分析诗人如何运用景物描绘抒发情感。
(3)诗歌表达方式的掌握:古代诗歌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学生需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表达方式,如对仗、用典等。
2.注重诗歌意境的引导。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对诗歌意境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通过对比分析、举例说明,我发现同学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有所提高,但仍有个别同学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同学,采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3.实践活动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在实践活动环节,我安排了分组讨论、诗词创作等活动,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从成果展示来看,大部分同学能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但也有部分同学在创作过程中遇到困难,这提示我在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4.小组讨论的有效性。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同学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同学在思考问题时存在局限性。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今后需要更加注重引导技巧,鼓励同学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
5.关注学生的疑问。在总结回顾环节,我鼓励同学们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同学们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方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帮助他们扫清学习障碍。
举例:教师可举例说明五首诗中的对仗手法,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的对仗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种表达方式。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讲授新课
登幽州台歌——古诗译文
• 意译 • 直译 • 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 • 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 • 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 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 • 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 恻悲愁!
• 放眼望去哪有以前贤人的 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 个效仿古贤的今人。想到 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 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 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 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不畏奸佞的勇气和决心。 议论、抒情。表面上写不怕浮 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只是因 为身在最高的山峰。实际上包 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 生活哲理。 夸张,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 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
他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20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艺术特色:
一、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 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一二句:时间:俯仰古今,时间绵长。 前--后;古人--来者。两用“不见”相 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寂寞。 三四句:空间:宇宙寥阔与绵长,个人却渺 小与短暂,更何况生不逢时,于是伤感无限, 涕泪交横。
二、社会意识、宇宙意识。
朗读节奏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661-702),字伯 【注释】 玉,射洪人。他是唐诗革新的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幽 先驱者。诗的代表作为《感 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遇》38首,旨在抨击时弊,抒 写情怀。他是一个具有政治 。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 见解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 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其师郭隗为例 敢言,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 ,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 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 第一位贤才。则天所重视,并曾一度因逆 2.悠悠:渺远的样子。 党株连下狱,他的政治抱负 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 3.怆然:悲伤凄凉。 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4.涕:古时指眼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本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本知识

登幽州台歌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文翻译前:过去。

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四、问题归纳1.“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

2.这首诗歌,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五、课文主题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

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望岳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难点突破:通过字词的语境分析,联系现代汉语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
-诗句的深层含义: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深入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难点突破:运用对比、联想等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深层含义。
-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诗人在特定背景下的情感,如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慨。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歌原文:《游山西村》;
2.诗歌背景:作者陆游的简介及创作背景;
3.词语解释:生僻字、词的解释;
4.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诗句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他们能够逐渐把握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难点内容,如诗句的寓意和哲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对比分析、联想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的自然景色与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中的景色描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类似体验。这一点让我感到欣慰,说明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3.课文解析: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如对偶、夸张等,以及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等。
4.主题思想:探讨《望岳》中所表达的抱负与理想,引导学生学习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5.诗歌鉴赏:指导学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方面对《望岳》进行鉴赏,提高审美能力。
6.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如词语解释、句子翻译、诗歌赏析等。
首先,对于诗歌中一些抽象的表达,如“造化钟神秀”,学生们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诗句。同时,也要引导他们学会欣赏诗歌中的意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在小组讨论题不够感兴趣或者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下次的教学中,尝试设置更具趣味性和实际操作性的讨论主题,鼓励学生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3.发展思维品质: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解析、赏析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5.塑造良好品格:学习诗人的抱负与理想,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自然景观,并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对诗歌韵律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次简单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朗读他们创作的诗歌。
(3)对古代诗歌中用词用句的准确理解,如“割”字在诗中的特殊用法。
(4)诗歌鉴赏方法的运用,如何从多个角度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教案

登飞来峰字词积累1.易错字千寻塔(xún)自缘(yuán)1.词语释义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千寻:极言塔高。

古以八尺为一寻(一说为七尺),形容高耸。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句意。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汉陆贾《新语》:“邪臣蔽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缘:因为。

眼:视线。

塔:铁塔。

最高层:最高处,有两层含义。

一指千寻塔的最高层,二指政治的最高层。

鸡鸣见日升:鸡鸣时可以望见太阳升起。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

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

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

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

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今江苏南京),赠太傅。

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文体背景【文题解说】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浙江绍兴城外有一座塔山,此山又称宝林山。

山上有一座应天塔。

传说宝林山是从琅琊东武海中飞来的,因此又得飞来山之名。

越王勾践曾在山上筑游台以观天象。

塔山始建于晋末,高30余米,分七层,塔山因此而得名。

公元1050年,王安石登上此山,触景有感,写下《登飞来峰》一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望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望岳》是部编版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中的第二首,这个单元的课文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托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望岳》是杜甫的早期作品,通过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托物言志,表现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具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以前也接触过杜甫的诗歌如《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但是都比较简短易懂。

对于像《望岳》这样的五言律诗,写景的诗句有点理解难度,所以要通过引领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诗句再感受诗人托物言志寄托自己的情思。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熟读成诵。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3.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大意,学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襟,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音频、学案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望岳》,感受他笔下泰山的雄姿及诗人寄寓的情感。

1.解题《望岳》“望”是看,“岳”是山,这里是指五岳之首的泰山。

2.深入了解作者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代表诗作《绝句》《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二、朗读1.出示停顿及易错字音,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感情,抑扬顿挫、重音、延长音。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其五)》教案

《己亥杂诗》(其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己亥杂诗》(其五)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第五首。

“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

48岁的龚自珍,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共写成七绝315首,总题为《己亥杂诗》,其中包括对往事的回忆,与亲朋的交往;对政治的评论,对改革的渴望等,题材极为广泛,本文堪称“定盦诗”的压卷之作。

【教学目标】1、读准字音,停顿,背诵全诗。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领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至死不渝的奉献精神,坚定不移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以“读”贯穿学习始终——(1)读准字音停顿,注意押韵。

(2)读准诗句意思,把握情境。

(3)读准写法情感,感悟主题。

【教学媒介】PPT课件,一体化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七年级下学期,对于部编版初中语文的设计特点有一定了解,有一定诗歌学习的基础,但是基于诗歌的写作时代距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教学时将“时代背景”的介绍放在重要位置,力求让学生融入作者的年代,更好的把握诗歌情感。

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采用“时空连线”的方式让学生自主解析写法与情感,力求新颖,引导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PPT展示问题:在我国,曾经有这样一位诗人,在自己的诗作中,呼吁统治者“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他是谁?这首诗你还记得吗?2.学生回答小学时学过“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220)”3.PPT展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220)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师:在这首诗中,龚自珍向统治阶级发出了心底最殷切的呼唤,希望改变现状,希望人才辈出。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举例:《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的意象对比;《题临安邸》中“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讽刺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举例:通过比较五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发现古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
2.教学难点
(1)对古代诗歌中意象、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对《己亥杂诗》的作者龚自珍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其次,详细解读《己亥杂诗》中的五首诗歌,包括《夜泊牛渚怀古》、《登快阁》、《宿建德江》、《题临安邸》和《夜雨寄北》,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和语言技巧;最后,通过比较五首诗歌的异同,引导学生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重点和难点内容,教师应采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手段和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同时,注重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一首诗所打动,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诗歌的魅力。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仍存在疑问。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并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解答学生的疑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
习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 (共5题;共23分)
1. (5分)《湖心亭看雪》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文学家________,字宗子,号________。

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

本文是作者在明亡后追忆前尘往事而写的小品文。

2. (5分)文学常识填空。

《云南的歌会》的作者是________,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

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和《________》,论著有《________》。

3. (3分)《狼》的作者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人,别号________。

本文选《________》。

4. (4分)《己亥杂诗》中表现龚自珍爱国热忱的诗句是:________
5. (6分)《己亥杂诗》开头两句,以“________”修饰离愁,以“________”衬托离愁,这种表现手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二、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6. (2分)下列诗词属于律诗的一项是()
A . 《观沧海》
B . 《望岳》
C . 《如梦令》
D . 《西江月》
7. (2分)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 . 问女何所忆,问女何所思。

女亦无所忆,女亦无所思。

B .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C .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D .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原为市安马,从此替爷征。

8. (2分)关于《望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用了设问、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B .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均是倒装句。

C . “一览众山小”暗引《论语》,因为这本书中有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句子。

D . 这首诗选自《杜少陵集详注》,作者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9. (2分)对《己亥杂诗》这首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 “浩荡离愁”指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荡,无限。

B . “吟鞭”指诗人马鞭。

“东指”指东方故里。

“天涯”指离京都遥远。

C . “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D . “更护花”的“花”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作出牺牲。

10. (2分)对《游山西村》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 . 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 . 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 . 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三、诗歌鉴赏 (共5题;共52分)
11. (7分)阅读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12. (1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词的上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词的下阕怀古,写到“生子当如孙仲谋”。

根据你所掌握的史料,简述词人为何如此推崇孙权。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 .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 . 上阕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

下阕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地讽刺了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了作者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 .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13. (22分) (2019七下·柳州期末)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终南山(唐)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释】①终南山,在长安南五十里,秦岭主峰之一。

②太乙:又名太一,秦岭之一峰。

③海隅:海边。

④青霭:山中的岚气。

霭:云气。

⑤分野:古天文学名词。

⑥壑:山谷。

(1)这两首登高抒怀的诗歌,首联均是远观山景,描绘出了山的①________之态。

从诗歌中读到了诗人杜甫是激情满怀,踌躇满志的;而王维则恬静淡远,流露出②________的意向。

(2)《望岳》的尾联是千古名句,被后人另作解读,衍生出了新的意思。

请写出你从中领悟到的生活哲理。

14. (9分)完成下列题目。

[甲]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乙] 已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
从两首诗的感情基调上看,甲诗着眼于________字,乙诗则着眼于________字,从两诗景物描写中表现的季节
来看,甲诗写的是________春之景,乙诗写的是________春之景。

从两诗涉及的历史名城来看,甲诗涉及的是成都,乙诗涉及的是北京。

(2)
下面两题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①将甲乙两诗中你最欣赏的一联诗句画上横线,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②甲诗的末两句是作者想像,试用自己的话把作者想象情景表达出来,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15. (2分) (2019七下·余杭期末)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田家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人用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初夏时________的劳动气氛。

(2)第四句“也”字富有意味,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5题;共23分)
1-1、
2-1、
3-1、
4-1、
5-1、
二、单选题 (共5题;共10分)
6-1、
7-1、
8-1、
9-1、
10-1、
三、诗歌鉴赏 (共5题;共52分)
11-1、
11-2、
12-1、
12-2、
12-3、
13-1、
13-2、
14-1、
14-2、15-1、1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