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规划
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在此基础上进行翻译实践提高汉译日和日译汉的翻译水平。
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以实践为主的方法,在讲授理论的同时,更强调学生的翻译实践,诸如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使学生基本掌握汉语和日语的各种句子成分,语态及常用句式的翻译规律及常用体裁的文章的翻译方法。
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可分为四部分:汉语词语和谚语的翻译;一般翻译技巧比如加译、减译等;被动句、使役句等常用句式的翻译;不同文体的文章翻译等。
重点是一般翻译技巧和各种句型的翻译。
从知识结构上看,可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
以理论为基础,实践为重点。
讲授的顺序是先讲理论,后进行实践,但理论与实践不可分的,讲理论部分时不能孤立地讲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材:苏琦(2008)《汉日翻译教程》商务印书馆周明(1994)《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梁传宝,高宁(2001)《新编日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宋协毅(2008)《新编汉日日汉同声传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谭载喜(2012)《翻译与翻译研究概论——认知·视角·课题》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陈岩(1990)《新编日译汉教程》(第二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考核方式:笔试(闭卷)教学安排:本课程努力突破原有课程学习的局限性,综合汉译日、日译汉笔译、口译等课程内在的知识体系,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
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分阶段教学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实现各阶段教学针对性与课程整体设计的系统性项结合。
具体内容汇总如下:课时安排此外,按照精讲多练的原则,加强试题库、参考文献资料库、音像资料库、应用文对译大全、名译赏析等网络数据库的建设,努力为学生创造实战环境,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学会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检验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翻译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
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翻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 掌握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翻译的定义和分类2. 翻译的基本原则3. 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4. 翻译实践案例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翻译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讲解:讲解翻译的定义和分类,翻译的基本原则,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 实践:提供翻译实践案例,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4. 讨论:分组讨论翻译实践案例,分享翻译心得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翻译练习:评估学生的翻译练习成果,包括准确性、流畅性和表达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翻译理论与实践教材。
2. 案例材料:提供一些翻译实践案例供学生练习和讨论。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案例材料和进行课堂讲解。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翻译案例,让学生了解翻译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
2.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角色扮演:模拟翻译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翻译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参与翻译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翻译心得和经验。
4. 反馈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其改进翻译方法和技巧。
八、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进度。
3. 实践环节:每节课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翻译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4. 复习与测评:每章节结束后,进行复习和测评,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英汉汉英翻译教学整体设计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课程的理论支撑及国家标准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课程的项目设计
应 用 文
Gr Gr Gr Gr Gr Gr ou ou ou ou ou ou p1 p2 p3 p4 p5 p6
准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四、全课实施过程
——课程进度图
周 次
1
2
3
4
5
6
英语教学教案及学
习内容等;
3.能引导其他小学
英语以老职师业掌岗握位正需确求为依据,分析岗位典型工作流程及能力、知识和 素的质英要语求教,学确法定。本课程的定位和教学目标。
课程 简介
课改 前的 课程 情况
课改 简要 思路
全课 实施 过程
新课 效果
新旧 教法 对比
课改 个人 感受
教学设计流程及要求
1.能够理解教材所需要传授的知识点
,并且能够进行有机分析。
熟悉了解教材
《英汉汉英翻译》 整体设计 1.知道小学英语教学基本知识。
2.能够确定教学方法,依据实际情况 整理思路 准备教学内容。
能 力 3.能够编写详细完备的英语课
课程建设项目工作总结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项目工作总结一、项目立项背景《翻译理论与实践》既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英语基本技能必修课程,又是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的重要课程。
通过讲授翻译基本理论,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和分析,以及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类文体的语篇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能力。
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使学生将其认知和感悟到的翻译规律、技巧等知识内在化,经历一个从知识到能力的形成过程,从而逐步培养准确接受、转换、发出信息的能力,即学生不仅能够准确接受和记忆信息,还能够对其进行分析、综合和提取,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听众/读者的情况,用另一种语言传达、传播信息,从而完成跨语际、跨文化的信息传播和交流。
本课程总学时96学时,授课学期为第5-第7学期:其中:第5至第6学期为英译汉;第7学期为汉译英。
课程选用被翻译教学界普遍使用的、实用性很强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张培基编写的《英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陈宏薇主编的《新编汉英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为主要教材,并辅以自编的教学讲稿和教学课件进行讲授。
该教材系统地阐述了翻译的基本理论知识:一方面继续提倡传统翻译理论,另一方面又引入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翻译研究中出现的一些新理论、新方法;并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大量译例,介绍了英语互译的一系列常用方法和技巧,译例选择难易适中,内容新颖,有一定的趣味性。
该教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通俗易懂,讲解精炼,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作为听、说、读、写、译的语言五大基本技能之一,翻译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所需要的不仅是技巧和方法,更需要扎实的双语能力,对语篇的领悟和理解能力,宽泛的知识面,以及明确的文化意识。
本课程注重课内讲解与课外操练和日常积累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电子教案和课件讲授。
教学中,我们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课堂授课、课后作业、和教师讲评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和灵活性,改变了传统的翻译理论和实践脱离的授课模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文化意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修改后的培养方案从2010级起执行)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高层次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外语教学科研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思想品德高尚,作风端正;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信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规范。
2、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系统掌握本学科方向的专业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本学科理论知识解决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3、基本掌握第二外语;计算机操作达到合格标准。
4、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术,具备良好的师范技能。
5、坚持锻炼,铸就坚强的毅力与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外语教学理论: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及其源流、母语习得与二语学习比较、影响外语教学的内外因素、学习理论与外语教学方法特征、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学习者风格与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的环境、外语学习过程研究、外语课程设置、外语教学与测试和《课程标准》研究等。
2、现代外语教学模式:中学及高等院校听、说、读、写教学策略探讨、现代外语教学模式探讨、外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现代外语教育技术运用。
3、跨学科研究:语言教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的结合研究。
三、学制学制一般为3年。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2~6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左右;其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撰写不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答辩最迟在6年内完成。
提前毕业不少于二年且达到学校提前毕业规定的条件。
第一学年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阅读本专业方向指定的必读书及参考书;第二外语及计算机通过考核。
第二学年选定主要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了解本学科研究动态,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论文开题;完成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任务。
《翻译理论与实践》第二版
翻译的定义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 言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 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特别是推动译 语文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和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按活动方式分:口译(interpretation)、笔译 (translation) 和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按翻译材料的文体分:应用文体、科技文体、论 述文体、新闻文体和艺术文体 按处理方式分:全译、节译、摘译、编译和译述
1919-1949
鲁迅 “宁信而不顺” 《毁灭》《死魂灵》 瞿秋白、茅盾、郭沫若、 朱生豪等
From the founding of P.R.C to the present
中国译协 翻译学科建设 翻译行业
翻译的定义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 表达出来”(《辞海》)
翻译的标准
所谓翻译标准,亦曰翻译原则,即指导翻 译实践、评价译文质量的尺度。翻译标准 的确立,对于建立科学的翻译理论体系具 有重要意义。
翻译的标准
( 1 ) A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 (2)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as that of the original. (3)A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A. F. Tytler: Essay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1)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翻译专业培养方案
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会明确规定该专业所需的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翻译学、笔译和口译等基础课程,选修课程包括文学、历史、法律、经济等相关学科的课程。
培养方案还会规定每门课程的学时、学分和考核方式。
2.实践环节:翻译专业培养方案会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践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实践环节包括翻译实习、文献查询和资料翻译等,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
3.语言能力要求: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中文水平,包括正确的语法和词汇使用、灵活的表达能力和准确的语音语调。
同时,还要求学生具备一门外语的熟练运用能力,如英语、法语、德语等,以便进行有效的外语文本翻译。
4.研究能力培养:培养方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包括文献查阅和翻译研究方法等方面。
学生会学习如何使用各种翻译工具和技术,如电脑辅助翻译软件、平行语料库等,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5.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由于翻译是一个跨文化的沟通活动,培养方案也会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学生会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礼仪、习惯和价值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传达跨文化信息。
总体来说,中文翻译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扎实语言基础、熟练翻译技能和优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翻译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
具体的培养方案会根据不同学校和教育水平的要求而有所不同。
精品课程的内涵建设问题——以四川民族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为例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民族学 院2 0 年教学改革基 金资助项 目 09 阶段性成 果之一 ( 名称 : 以发 展翻译能力为中心” 项目 “ 的教学模式 改 革; 目 项 编号:2 0 3 2 ) 2 0 年 院级精品课 程 《 J0 9 7 2 ; 0 8 翻译理论与实践》 设成果之一。 建
性 功能 。
一
、
针对 翻译 市 场 。 定 “ 译 理 论与 实践 ” 确 翻
的 课程 地位
首先 , 语 专业 技 能 课 、 语 专 业 知识 课 、 英 英 相
关专业知识课是高校英语专业课程的三大类 。 翻
目的旨在 培 养 、 高 学 生 的综 合 语 言运 用 能 力和 提
号) 中明确 指 出: 精 品课 程 是 具 有 特 色 和 一流 教 译 课 作 为英 语 专 业高 年 级 阶段 的专 业 技 能 课 , “ 其 学 水平 的优 秀课 程 , 品课 程 的含 义不 仅 仅 是 一 精
2 0 年 1 月 09 2
济南职业学 院学报
J u 4 f ia o,t n C l g o r o J. n V c i  ̄ ol e n ao e
D L .00 2 9 (
第6 t( 第 7 期 ) J 总 ) J 7
No6 S ra .7 .l eilNo7 ) l
・6 ・ 9
课程思政视域下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笔译理论与实践”为例
课程思政视域下日语翻译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笔译理论与实践”为例发布时间:2023-01-31T03:23:10.905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8期作者:柯爱霞[导读]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理念的改革完善、线上课程思政内容的规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改革等几个方面,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视域下日语翻译教学的途径与对策。
柯爱霞(廊坊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日语系)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the Reform of Japanese Translation Cours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aking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as an Example—摘要:课程思政建设贯穿高校教育各个领域,在应用型大学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下,在小语种教育不断受到关注和重视的背景下,受疫情影响授课模式改变形式下,在课程思政的视域下,如何同时强化专业教育和素养教育,加快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是当下教育教学中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从教学理念的改革完善、线上课程思政内容的规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改革等几个方面,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例,探讨了课程思政视域下日语翻译教学的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课程思政;日语翻译教学;应用型人才一、课程思政视域下日语翻译课程的教学现状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
“以学习者为中心”广西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方向课程设置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广西独立学院英语口译方向课程设置初探摘要:目前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与高校培养的外语类人才仍然存在较大缺口。
兴起的本科独立院校正处于调整、优化和创新阶段,对独立学院的学科和课程设置进行一定的探索和研究是必要和及时的。
在现有的外语专业学科方向基础上,依照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借助地区优势,尝试增加英语口译方向,并研究该课程体系的建立,是题中之意,也是形势所需。
关键词:以学习者为中心广西独立学院英语口译一、现实问题毗邻东南亚各国的广西,自身经济、文化、教育日益发展,与周边各国贸易往来频繁,跟“东盟”合作深化,其对于通晓小语种,尤其是英语、越南语和泰语的人才需求越来越普遍。
因此,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求,既精通语言又懂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成为急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科独立学院办学方式多样,教学组织和管理模式灵活,毕业生就业渠道广泛,正处于优化、创新阶段,针对其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建设的改革和研究也如火如荼。
教育部要求,独立学院的专业设置应主要面向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
因此,我们应该利用这种发展优势,按照教育部要求,综合广西实情,尝试建立体现独立学院办学特色的英语口译方向课程体系,探讨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二、理论依据“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上世纪起进入课堂。
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外语课堂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成了由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协商的过程。
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参与协商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或教师引导学习者分析课程设计和他们自我需求的联系(dinkinson,1987),而不再是课堂外的专家学者来研究制定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
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估方式完全从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从而更能促进教学效果的增强。
目前语言教学过程中更强调教与学的互动作用及用综合训练的手段全面促进学生在各种技能上的全面发展。
认知理论认为,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语言知识不断结合的过程,也是语言能力从理论知识转化为自动化的过程(o’malley,1990),而这种结合与转化最终须取决于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性。
高职《翻译理论与技巧》精品课建设的实践
的 工作 过 程 包 括 接 待 准 备 、接 站 服 务 、 服务 、 入店 日程商 定 、 观游 览 服 参
务、 送站 服 务等 。针 对导 游 员职 业 岗 位 的特点 和工作 过 程 , 以设 计 不 同 可 的翻 译实践 内容 和环节 。
关 键词 : 高等 职 业 教 育 ; 译 理论 与 翻
技巧 ; 品课程 ; 程建设 精 课
程 中必 须 设 计 和 体 现 真 实 的工 作情 境 。仍 以旅游英 语 专业 为例 , 导游 方
向可 以设 计接 站服 务 、宾馆 入住 、 景
翻 译课 是 高 等 院校 英 语 专 业 的
业则 要培养 国际商务 翻译技 能 。 只有 确 定好 课 程 目标 才 能 更有 针对 性 地 进行课 程建设 。
( ) 业 岗位 分析 二 职
真 实 的工作 任 务作 为载 体 来 组 织 教
学 内容 。 同 的专 业设 计不 同的教 学 不
用 到实 际操作 中去 , 高 了学生英 语 提
程进行课 程设计
( ) 定 课 程 目标 一 确
性 , 教 师及 时 了解 学 生对 教学 内容 使
的理解 和掌握 程 度 , 而更好 地 组织 从 课 堂教 学 。
同样 是 《 翻译理 论与 技 巧 》 , 课 但 不 同的 专业 有 不 同 的培 养 目标 。 例
如 , 游英 语 专 业 , 培 养 导 游 翻译 旅 要
游 企业 翻 译实 训 。 二、 以真 实 工作任 务 为载 体组 织
教 学 内容
步讨 论 , 学生对 理 论 知识 的理解 使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篇一:英汉翻译课程教学目标】“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它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的,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翻译。
句法、修辞、文体、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在外语方面的基本技能,是对其他外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其次,英汉翻译实践涉及汉语语言的运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可以弥补他们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不足。
另外,加强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本族语语言文化的认识、了解和理解。
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的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第三,翻译练习材料会涉及各种文体和学科,诸如文学、历史、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
这样,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得到相当程度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复合性人才,实施复合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战略。
第四,通过各种文体文本的翻译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使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外语学科在国内的声誉,扩大影响范围,进而有助于招生工作的开展。
第五,翻译教学中也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巧的讲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上提高对翻译实践的认识,提高翻译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丰富知识结构,为最后的学位论文写作进行积极而充分的准备。
第六,英语专业四年级的学生面临专业八级的考试、硕研入学考试,两者均涉及分量较大的翻译实践。
为这两种考试的准备至少可以发挥两个方面作用。
其一,通过翻译的强化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其二,通过翻译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考试的通过率,提高学科在国内的影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翻译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日益突显。
因此,加强英语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翻译教学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应成为未来学科结构优化和学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
翻译理论与实践2(汉译英)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actic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Notes for Senior College Students(2005年9月)(2008年9月第3次修订)授课人:刘国忠Tel: 2578706E-mail: gzliu@前言(一)课程简介《翻译理论与实践3》为英语专业四年级学生必选课,旨在培养外向型人才,为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该课程在注重基础语言知识、基础翻译知识和基础理论学习和掌握的同时,强调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力图将本科生课程与研究生考试衔接起来,便于本科生毕业后从事翻译的相关工作或为继续深造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我系英语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系统的语言理论知识和一定科研能力,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
”本课程主要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基本的翻译能力,在实现我系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本课程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翻译基础理论和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并掌握常用的翻译技巧,培养基本的翻译技能,能将中等难度的汉语篇章或段落译成英语。
译文忠实原文,语言通顺,速度约为每小时200—250个汉语词语。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语言分析和运用能力;文化辨析和表现能力;审美判断和表现能力;双向转换和表达能力以及逻辑分析和校正能力。
素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要使教育者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
要让学生明白翻译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强调自身的翻译实践在培养翻译能力过程中的重要性,没有足够量的翻译实践,翻译能力的培养将是一句空话。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方向是在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下2004年自主设置的研究方向。
本专业强调学生具有系统的翻译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英汉互译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培养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目标:主要从事研究、教学和政府部门等工作。
三、授予学位:文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和导师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指导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业务实习和论文写作。
根据课程需要选择教材或编写适合研究生教学的教材。
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关注本专业最新动态和相关成果,重点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指导学生撰写专题论文, 发表研究成果, 积极参加本学科的相关学术会议或相关问题的研讨会。
对学年论文严格要求,确保论文质量。
七、论文撰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
英语教案中英互译【篇一:英汉翻译课程教学目标】“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一直是我国高校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的专业主干课程,它以培养应用型外语人才为目的,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技能—翻译。
句法、修辞、文体、文化等各个方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在外语方面的基本技能,是对其他外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其次,英汉翻译实践涉及汉语语言的运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显然可以弥补他们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不足。
另外,加强学生汉语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对本族语语言文化的认识、了解和理解。
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的了解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潜能,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有效地学习外语。
第三,翻译练习材料会涉及各种文体和学科,诸如文学、历史、社会学、自然科学,等等。
这样,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学生的知识结构会得到相当程度的丰富和完善,有利于培养复合性人才,实施复合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战略。
第四,通过各种文体文本的翻译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翻译实践能力,使教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面向市场,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提高外语学科在国内的声誉,扩大影响范围,进而有助于招生工作的开展。
第五,翻译教学中也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巧的讲授,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从理论的高度上提高对翻译实践的认识,提高翻译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丰富知识结构,为最后的学位论文写作进行积极而充分的准备。
第六,英语专业四年级的学生面临专业八级的考试、硕研入学考试,两者均涉及分量较大的翻译实践。
为这两种考试的准备至少可以发挥两个方面作用。
其一,通过翻译的强化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
其二,通过翻译强化训练,学生英语应用技能大大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考试的通过率,提高学科在国内的影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翻译的社会和文化意义日益突显。
因此,加强英语学科的建设,进一步提高翻译教学在学科建设中的地位,应成为未来学科结构优化和学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翻译人员专业培训计划
翻译人员专业培训计划一、培训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翻译工作变得愈发重要。
翻译人员专业培训计划旨在提高翻译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胜任各种翻译工作。
本培训计划结合行业实际和国际标准,通过全面系统的培训,为翻译人员提供一个全面的、高质量的培训平台,力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培训目标1.掌握专业翻译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运用翻译工具和资源,快速准确地完成翻译任务。
2.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能够适应不同语种和不同类型的翻译需求,表达精准、通顺、地道。
3.了解国际标准和规范,熟悉行业发展趋势,了解翻译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4.培养翻译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态度,提高客户服务意识和专业服务水平。
5.加强团队协作意识,提高沟通和协调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三、培训内容1.语言基础知识(1)语言学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相关知识,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提高语言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文字表达能力,提高用语准确性和表达地道性,使翻译表达更加通顺、生动。
2.翻译技能培训(1)翻译理论知识:介绍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直译、意译、重译等翻译技巧。
(2)翻译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练习,掌握用不同工具进行翻译的方法和技巧。
(3)翻译工具使用:培训各类翻译软件的使用和操作技巧,包括CAT工具、翻译记忆、术语库等。
3.专业知识培训(1)行业背景知识:介绍翻译行业的发展历程、行业标准、规范和政策法规。
(2)跨文化交际技巧:培养翻译人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在国际交流中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4.职业发展规划(1)行业前景分析:介绍翻译行业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的行业需求和变化。
(2)职业规划指导:提供职业规划指导和建议,帮助翻译人员树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5.团队协作培训(1)团队沟通培训: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可操作性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目标
1)水平目标
本课程现确定为外国语学院重点建设课程,中期目标为校级精品课程,远期目标定位为省级重点建设或精品课程。
A.把该课程建设成为一门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体系创新,融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网络媒介为一体的立体式现代化精品课程。
B.1-2年内申报成功校级精品课程,5年内力争申报省级精品课程。
C.通过课程建设,培养一支具有一定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力争5年内产生一名校级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晋升教授1名,副教授1-2名。
2)类型目标
按教育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相关要求和本校英语专业建设实际,本课程类型为专业技能必修课。
二、课程描述
1)课程的地位、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大学本科英语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课程。
目的在于向学生讲授英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技能,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英汉互译实践,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翻译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学生通过翻译理论学习, 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 流派, 代表人物进行大致了解,为今后的翻译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翻译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进行与翻译理论同步的翻译实践, 使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熟悉各种翻译技巧, 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
本课程将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翻
译实践,使学生实际翻译水平提高到大纲所要求的水平。
课程将运用翻译理论去指导翻译实践,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翻译的技巧,然后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实践中去。
学生通过翻译实践了解熟悉各种翻译技巧, 增强对中英语言和文化差异对翻译影响的认识,初步掌握英汉和汉英翻译理论、方法和技巧并具备相关英汉口笔互译的能力。
课程细分目标任务如下:
笔译:通过介绍各类文体语言的特点、汉英两种语言的对比和分析以及各种不同文体的翻译方法,使学生掌握英汉双语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词语、长句及各种文体的翻译技巧和英汉互译的能力。
要求译文比较准确、流畅,翻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300字
口译:通过讲授口译基本理论、口译背景知识和训练口译的基本技巧,使学生掌握口译的基本理论和专题连续传译的技能,初步学会口译记忆方法、口头概述,口译笔记及现场口译技巧,以求学生能较准确、流畅地进行汉英对译。
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翻译是一个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和知识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要求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双语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着重翻译理解与表达两大方面,它与其它专业课程如:综合英语、阅读、写作、听力、口语、语法、跨文化交际、英美文学、大学语文等密不可分,它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中英文能力为基础。
此外,学生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经济、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文化学、语言学和文体学知识。
三、课程建设主要任务分解与落实
1)课程负责人
李特夫
2)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本课程师资队伍现状:
本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A.一年内确保现有队伍教师皆直接从事过并熟悉本科翻译翻译课程教学。
B.三年内引进1-2名硕士研究生或专业教师。
C.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访学等提高业务技能、学历。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规划
半年内完成相关可操作性规划措施,责任人为杨海燕和陈华伟老师。
总体思路为:教学中根据口、笔译的实际特点,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练习相结合,课堂知识与社会应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授课、课堂练习(讨论、限时练习,模拟现场口译实践练习等)和课外补充作业(包括网络口、笔译练习等)的形式开展;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模式,把纸质教材和电子教案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为形式多样、强调师生互动、利用多媒体、网络以及其他声像资料的动态教学。
4)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规划
半年内完成相关可操作性规划措施,责任人为余廷明老师。
总体思路为:A.掌握英译汉、汉译英的基础理论知识,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B.将翻译理论应用到翻译实践中。
C.提高学生文体翻译、段落翻译、句子翻译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
难点:
A.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两种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和在翻译中的处理。
B.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解决办法:
A.要求学生提高汉英双语水平;
B.传授翻译方法和技巧,点评各家翻译的得失,引导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C.结合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证书考试、以及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解答学生的翻译疑难。
D.帮助学生了解语言文化差异,增强语言文化适应能力。
5)实践教学方案规划
半年内完成相关可操作性规划措施,责任人为张长明老师。
总体思路:理论联系实践,课程实践教学力求符合人才培养定位,围绕“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重视提高学生语言实践运用能力。
6)教学材料规划
1年内完成相关教学扩充性资料收集和整理,3年内力争课程组自编教材一部,责任人为李特夫老师。
7)课程资源上网规划
A.1年内完成主题网页设计制作,责任人为李特夫老师;以及纸质(集体备课)和电子教案的编写、录入,责任人为肖娴和杨海燕老师。
B.1年内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录入上网,责任人为李特夫老师;以及教辅资料上网,责任人为余廷明老师。
C.2年内课程教学录像、教辅材料上网,责任人为余廷明和李特夫老师。
D.3年内建成网上、交流答疑和测试平台,责任人为李特夫和陈华伟老师。
四、课程建设主要保障措施
1)人、财、物投入
外国语学院需确保课程建设所需人力和物力,在前期,外国语学院应投入经费2500元,课程组自筹1000元。
2)政策制度保障
外国语学院需对按时完成课程建设的相关人员的劳动与付出给予积极肯定和鼓励。
3)检查与评估验收
在一年后,外国语学院应组织人员进行中期检查,并为申报校精品课程/优秀课程提供帮助与指导;若能按期成功申报,则按学校相关建设步骤和要求进行评估、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