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感恩教育 建设文化强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施感恩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近年来,仪陇县积极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县域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杨建华书记在《坚定信心,乘势而上,为推进仪陇教育大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主题报告中强调:富民强县,惟靠人才,人才之基,首在教育;仪陇作为百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要实现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高,实现人口大县向人力资源大县转变,只有大抓教育,抓大教育。在建设文化强县的旗帜下,复兴小学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感恩教育现状分析
一、学生感恩意识淡薄
感恩,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无论是中华民族传诵的“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还是西方的感恩节,传递的都是知恩图报的美德。然而,随着人们对物质追求的不断升温,感恩美德正在被人们淡忘。目前我国学生中存在着较明显的感恩意识淡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对父母的养育缺乏感恩之心。据调查某高校有27%的大学生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31%的大学生只知道父母其中一人的生日,81%的大学生称没有给父母过过生日。11%的大学生称自己从来不做家务活,12%的同学从来不给家里打电话。大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受到过多的呵护和关爱,造成了孩子依赖心太强和寄生思想,总是从自
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认为父母的付出都是天经地义的,从不会萌生任何感激之情
2、对师长的教诲缺乏感恩之意。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给老师起外号,甚至辱骂老师,公共场合毫不谦让老师等现象时有发生。
3、对社会缺乏责任感。认为索取是理所当然的事。对于奉献与索取,孩子们坚持“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而面对忘恩负义的指责时,更有人以“施恩不望报”巧言狡辩。当“索取”成为理所应当,“感恩”被讥笑为装模作样时,就不可不谓教育的失败、社会的悲哀。
二、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现在学生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苗。众星捧月式的娇生惯养使不少小皇帝、小公主们自私自利,不顾他人感受。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盼以及学而优则出人头地的传统观念又令整个社会在高考的独木桥竞争中,过分重视成绩和升学——只要成绩好,家长再苦再累也要千方百计满足孩子们各种要求,却忽略了对孩子人格的塑造、道德素质的培养。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学生全面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主要场所,因此,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给予感恩教育足够的重视,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对个体智力发展的过度关注,品德教育的普遍
忽视。将主要精力投人到学生智力的发展中。
(三)社会方面的原因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种社会结构的变革导致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市场经济体制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造成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泛滥,造成了青少年感恩文化的断层。此外,受全球化带来的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一些人盲目地追求西方的所谓“个性”,片面地理解所谓“自由”,漠视宝贵的亲情、友情、师生情,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精神“真空”。还有,尽管是个别现象,但一些“以怨报德”、“善无善报”的事情一经披露,严重挫伤了人们热心助人的积极性,使人在感恩路上望而却步。
实施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一、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
感恩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我们继承和弘扬。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既推崇“施恩不图报”,更推崇“知恩图报”。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妇孺皆知。这些都说明,传统文化认同“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是做人起码的修养。学生既是振兴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也是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主要载体,“重拾”感恩教育,是人性的需要与回归,是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传承,是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
二、和谐社会的需要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
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学生无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力军。学生只有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只有对家庭、他人和社会常怀感恩之意、常存感恩之情,才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感恩教育对于培养人格全面、和谐发展的学生,有着重要价值。感恩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传统教育重科学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培养,重理论灌输、轻情感培育的单向教育的弊端,契合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教育的要求,即教育必须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和谐的生态系统,以促进人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四、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当代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享受了太多的爱和给予,他们往往习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把父母和他人的付出看作是他们应该享有的,这种精神“真空”状态对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是非常有害的。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得到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进而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将自己所享受的“恩情”转化为精神支柱和学习的动力,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
感恩教育举措与方法
现代社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照顾容易重物质轻精神、对孩子的教
育往往重视学习技能忽略道德情操,导致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老师辛勤的劳动,缺乏感恩教育。复兴小学把感恩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一、营造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发挥学校感恩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共同营造感恩的良好氛围,感恩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感恩教育的开展应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升华。创设感恩教育氛围,推动孩子在体验中感知恩情。学校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利用其资源优势和教育优势,挂宣传标语,办感恩板报,唱感恩歌曲,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利用校园广播广泛宣传好人好事,报道“知恩图报”的正面典型,批评抵制“忘恩负义”的反面人物,形成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
二、加强沟通,改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感恩之心
学校通过定期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加强沟通,改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感恩之心。在一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研究中,“自私,不知道孝敬长辈”被列为当今少年儿童的缺陷之一。孩子的缺陷就像一面镜子,映出了家长们在教育孩子时的失误。家长应该明确自己有责任和义务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要求孩子懂得什么是责任、良心,什么是独立、坚强,如何和谐与人相处、懂得感恩,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一些做人的准则和道理,让孩子明白一个有良好品行的人才可能广泛地被社会接纳,才可能长期获得成功。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全员育人意识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