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博物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wenku.baidu.com尊
西周早期,长35,高21.8厘米。荆州市江北农场出土。整个器身作虎形,虎首 微昂,双目圆睁,獠牙利齿,四肢直立,短尾上卷。脊背上有盖,盖顶的鸟 形钮与虎背连为一体。此器造型奇特,纹饰简洁。
铜提梁壶
战国,通高38.6、口径7.5厘米。荆州市荆州区马山一号墓出土。细长颈、有 盖、球形腹,矮圈足。盖两侧各有一套环钮。提梁扁圆,两端呈兽首环形。 链由四个“8”字形铜环套接而成,腹下部饰三个对称的套环鼻钮。盖上饰花 瓣状云纹;肩部饰蕉叶蝉纹及卷云纹组成的三角形纹;腹部饰蟠虺纹;圈足 饰云纹。
荆州博物馆
以汉字“荆”为创作出发点。“荆”也是春秋时期楚国别称。 标志外形以方形篆刻呈现,给人厚重历史感和文化性,具有传 统韵味; 字体则以春秋战国时期小篆体为源形,颜色以渐变色 “楚红” 为色彩,透出浓厚楚汉文化韵味。
荆州
荆州,古称“江陵”,湖北省地级市,是春秋 战国时楚国都城所在地。位于湖北省中南部,长江 中游两岸,江汉平原腹地。 荆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建城历史长达2600 多年,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三国文化的中心。公元 前689年,楚文王建都于郢(现荆州市荆州区纪南 城),历20个楚王,定都长达411年,创造了堪与古 希腊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三国时期,荆州为 群雄逐鹿之地,境内三国文化遗存遍布。
铜大口尊
铜大口尊,商代,高67.2cm 口径58cm,荆州岑河出土,大口,口沿上折, 尖唇,束颈,呈喇叭状,广折肩,斜直腹,下壁微内收,微圜底,高 圜足。颈部饰三周凸弦纹,肩、腹、圈足等部位以云雷纹衬底。肩部 饰三鸟三牺首。铜尊上的夔龙纹、饕餮纹风格粗犷。这种大口尊主要 出土于长江流域。
铜人骑骆驼灯
战国 ,高18.5cm,盘径8.8cm,荆门后港楚墓出土,整器由豆形灯和人骑骆 驼形灯座两部分组成,黑褐色。灯身素面,骆驼颈下有斜线纹,前腿 上有直线纹。灯身与灯座可拆开,系分别铸造。
铜虎子
铜虎子,西汉 ,长28cm,宽9.9cm,高14.7cm,荆州张家山出土,此为楚汉人夜 间所用之便器。器体为伏虎状,虎头高昴,四肢蜷曲,尾尖回勾,与 头部相连,巧为把手。
砍砸器(旧石器时代 荆州鸡公山遗址出土)
石钺
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顶宽 13.1、刃宽15.5、高18.5、厚 0.6厘米。荆州市监利县柳关 遗址出土。器身中有一圆穿, 便于装柄。形体大而轻薄, 磨制精细,质料细腻,并非 实用的工具,似为礼器。
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高 19.8厘米。荆州市松滋县 桂花树遗址出土。以青色 大理石为原料,经磨制、 钻孔而成。中上部的圆孔 用于安装木柄
主体陈列楼 漆木器
虎座鸟架鼓
战国,通高149.5cm,连体宽145.7cm,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由立凤、卧虎、悬鼓 和长方形器座组成。两凤鸟分体雕刻而成,鸟腿直立,鸟爪张开抓住虎背。 两虎虎身分别由整木雕凿而成。全器休髹黑漆为地,用红、黄、灰等色描绘 花纹。
对凤纹耳杯
战国,口径15.5×5、高4.5厘米 。荆州市荆州区马山一号墓出土。木胎。椭圆 形口,耳面上翘呈新月形。器表和口沿内侧髹黑漆,器内髹暗红漆。器沿内 侧、耳面及外侧绘变形凤纹,两端外侧饰变形凤纹、卷云纹。器底饰有用银 粉描绘首尾相连的双凤。器形优美,纹饰布局华丽玄奇。
“兵辟太岁”戈
战国,荆门市车桥大坝出土。通长21.9、内长8、宽6.5厘米。宽直援,前锋尖 锐,直内,中部有一穿,阑侧两穿。援两面各铸一神人,头上插羽,双耳珥 蛇,睨缠两蛇,一手操龙,一手操蜺,足下踏日月,跨下一龙。内两面饰兽 纹,穿孔两旁各有一个铭文,每面两个,全器共四字,字体风格为典型的战 国文字。关于铭文的释读,有"大武辟兵""大武弄兵""大武兵栱""兵辟太岁"等 几种说法。关于这件兵器的定名,一说为戚,一说为戈。
豹纹大扁壶
西汉,通高38.5cm,长57cm,宽13.5cm,荆州凤凰山168号墓出土,器身偏平,长方 形口,扁腹,长方形圈足,肩上饰两个对称铜铺花。器内髹红漆,器表黑漆 为地,绘有七豹,其间绘鸟纹、云纹、圆圈纹
凤鸟莲花豆
战国 ,盘径24.8cm,口径21.4cm,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由莲花豆盘、鸟首、鸟爪 与蛇身分件制成。盘外壁上部浮雕14瓣莲花,凤鸟立于蛇身之上。器表髹黑 漆为地,用红、黄二色描绘龙纹、凤纹、蛇纹、蟾蜍纹和鸟羽纹,豆盘内髹 红漆
凤鸟莲花豆
战国 ,通高20.9、口径11、底径10.8厘米。荆州市荆州区雨台山四七一号墓出 土。厚木胎,圆筒状,子口承盖。盖顶略凸,平底。器表髹褐漆,内髹红漆。 浮雕连贯相蟠的蛇,盖上八条,四蛇头向盖心,四蛇头向盖沿四周,器身上 十二条。蛇头、身和鳞片都用红、黄漆绘出。
猪形酒具盒
战国,长64.2、宽24、通高28.6厘米。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出土。全器为两怪 兽合体,呈长椭圆形,由盖、身两部分组成。盖两端各为一怪兽,形状相同, 浮雕猪嘴圆眼,角上盘,耳后立,头部有4个铜环捉手。全器外壁皆以黑漆为 地,在其上用红、黄、银灰、棕红等色绘龙纹、凤纹、云气纹以及乐舞、狩 猎场景。内壁髹红漆。出土时器内装有数件耳杯。
主体陈列楼 玉器
主体陈列楼 陶瓷器
主体陈列楼 丝织品
铜鼎
战国,口径51.6、通高42厘米。荆州市天星观二号墓出土。平折沿,口微敛, 二长方形附耳外撇弧度较大,器身中部束腰,束腰处有一周凸棱,腹部较浅, 附有四个精致的龙形爬兽,平底,下装三个兽面蹄足。器耳、口沿、束腰凸 棱及凸棱以上的器身满饰细密、繁缛的蟠螭纹,凸棱以下的器身满饰蟠虺纹。 器底附着较厚的烟炱。
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长13.8、宽8.4、厚6.4厘米。荆州市荆州区鸡公山遗址出土。 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器,其中数量最多,而且最具特色的是三棱尖状 器。这些尖状器加工细致,制作规整,多用整块砾石加工而成。此件尖状器是用 石英岩砾石打制而成,尖端呈三棱形上翘,左刃微凸,右刃微凹,刃口的修理较 为细致,修疤多小而密集,均向劈面打击,显示出较高的制作水平,为研究当时 人们加工石器的原始技术提供了直接证据。
鸳鸯豆
战国,通高25.5厘米。荆州市荆州区雨台山四二七号墓出土。木胎,由豆盖、 豆盘和豆柄组成,盖与盘扣合后形成一只鸳鸯。器表髹黑漆,羽毛用红、金 色绘出,鸳鸯尾部的两侧又各绘一只金凤。鸳鸯神态安闲,是一件难得的艺 术作品。
羽人
战国,通高65.5cm,人高33.6cm,翅展34cm,荆州天星观2号墓出土,由蟾蜍状器 座、凤鸟和羽人三部分组成,蟾蜍匍卧,羽人上身外裸,体型肥胖,人面鸟 喙,鸟爪形足踏于凤鸟之上,凤鸟为展翅飞翔状。全器通体髹黑漆为地,用 朱红、黄、蓝等色绘制花纹。此器是一件构思奇特、想象丰富的罕见漆器艺 术品。
前言: 荆州地处江汉平原,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 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和发 掘了大量原始文化的遗存, 基本弄清楚了本地区原始文 化发展的谱系,初步探索了 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问题。 江汉平原的原始文化分 为旧石器时代和新时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存在于一万二千 年以前,发现遗存以鸡公山 旧石器遗址最为重要,新时 器时代约从一万二千年前开 始,距今四千年左右结束, 主要经历了大溪文化、屈家 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等发展 阶段。
主体陈列楼 石器 青铜器 漆木器 玉器 陶瓷器 丝织品
主体陈列楼 石器
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 ,长15.2、宽7、厚4.4厘米。荆州市荆州区鸡公山遗址出土。鸡 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尖状器,原料的选择比较讲究,多选用椭圆形和长条 形的砾石加工,岩性多选择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石器的个体一般较大。如这件尖 状器的加工已经定型化,系用长条形砾石加工而成,背面和两侧面为自然砾石面, 另一面为劈裂面,其制作方法是将长条形砾石纵向一分为二,在其中的一块上, 由劈裂面向背面(砾石面)锤击,在背面一端左右各形成一个大石片疤,两疤相 交成一脊棱,利用石片疤做台面,向劈裂面打击,形成左右对称的两斜刃,使尖 端突出,尾端保留有较长的自然砾石面作为柄部。
连发弩
战国,高17.3cm,长29cm,荆州秦家咀47号楚墓出土,连发弩由矢匣和机体两部 分组成。机件为铜质;矢匣为木质,呈长方形,前端下缘有两个半圆形发射 孔,匣内有三个储矢的槽,两侧为竖槽,可储矢九支,中间为水平槽,可并 列放置二矢。拉满木弓,扣动技机,水平槽内的二矢即由前端的发射孔射出, 与此同时,两侧的储矢则又自动跳至水平槽内以供第二次射击用。弩机上还 设有钩弦用"牙"、瞄准用的"望山"、扳机用的"悬刀"等等。
主体陈列楼 青铜器
越王州勾剑
战国早期,通长56.2厘米。荆州市荆州区藤店一号墓出土。此 剑的剑身近格有两行错金铭文,每行四字,字体为鸟虫书,释 文为“越王州勾自作用剑”。州勾是越王勾践的重孙,在位三 十七年(公元前448-412年)。此剑出自楚墓,可能是楚灭越后 流入楚地的。
铜簋(Guǐ)
战国口径23.6、通高25、方座长22.4、宽22.3、高9.2厘米。荆州市沙市 区天星观二号墓出土。直颈、平唇、口微敛,弧壁,兽形双耳,扁鼓 腹,喇叭形圈足,圈足下为一方座,方座上有四个长方形孔。颈部与 方座上皆饰简化龙纹,圈足素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