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标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学习-PPT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学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8f87cb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0c.png)
2、技能 模仿——模拟、再现、例证、临摹、扩(缩)写等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尝试等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等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能量
能量、能量转化与转移,机 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 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二、课程标准特点
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 ➢ 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
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 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
学生教别人 95%
我们长期采用的拙劣策略
• 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却差不多与之相反:
• 教学方式 采用率
•
教师讲授 95%
•
学生阅读 80%
•
视听并用 70%
•
老师演示 65%
•
学生讨论 45%
•
学生实践 20%
•
学生教别人 5%
.
• (3)我们不少的老师,也包括我在内,对高谈 阔论(大道理、新的名词)不是太感兴趣,讲 了半天,实际就是很浅显的道理。于是出现了 接受抵触---谁不懂?但仔细思考:事实上不 然,同样的道理,不同的人实践起来有自己的 特色、特点、特例、范例等等。
• 原来
•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 学规律的过程。
•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 比较。
•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体验性目标 经历(感受)——参与、寻找、交流、分享、访问、考察等 反映(认同)——遵守、接受、欣赏、关注、拒绝、摈弃等 领悟(内化)——形成、具有、树立、热爱、坚持、追求等
能量
能量、能量转化与转移,机 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 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二、课程标准特点
1.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 ➢ 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
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 “知识与技能、过程 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 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
学生教别人 95%
我们长期采用的拙劣策略
• 而现实中我们的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比率却差不多与之相反:
• 教学方式 采用率
•
教师讲授 95%
•
学生阅读 80%
•
视听并用 70%
•
老师演示 65%
•
学生讨论 45%
•
学生实践 20%
•
学生教别人 5%
.
• (3)我们不少的老师,也包括我在内,对高谈 阔论(大道理、新的名词)不是太感兴趣,讲 了半天,实际就是很浅显的道理。于是出现了 接受抵触---谁不懂?但仔细思考:事实上不 然,同样的道理,不同的人实践起来有自己的 特色、特点、特例、范例等等。
• 原来
•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 学规律的过程。
•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 比较。
• 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 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 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初中物理课标 PPT课件 图文
![初中物理课标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72e13101f69e31433294b0.png)
(2)《新课程标准》则考虑课程目标、课
程内容等问题的出发点与此不同,它不以
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
首先考虑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着眼
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并且是全面的科学教
育,使学生在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
教育。
4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当然科学探究也不是唯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具 体内容灵活的选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
12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因此,新课标的实施,更讲究灵活的教学方法,更强调学生 自主获取知识。自主合作,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学理念更适合 新课标的落实。实施新课标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宽松的学习环 境、自主的学习热情、互动的学习氛围、开放的学习形式; 更关注人人参与学习、人人积极动脑、人人交流展示、人人 学有收获。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引导参与。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提纲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物理新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三、 课程内容标准
1
河南省济源市实验中学
一、《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⑶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历程,并认识人类对宇宙的 探索将不断深入;(开阔学生眼界,增加兴趣,体现学科融合的理念) ⑷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了解。(例如设计图表,根
2023初中物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2023初中物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56bcc26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cc.png)
资源利用与开发
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器材资源
加强实验室和器材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满足学生的学习 需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开发校外资源
积极开发校外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等,拓展学生的 学习渠道和视野。
09 附录
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时间等基 本物理量。
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压强、浮力等物 理现象。
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构建 课程内容,注重培养学 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探 究精神,强调与生活实 际的联系和应用。
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建 议,强调教师的引导作 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和评价方式,注重过程 评价和综合评价。
03 课程性质
科学性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创新教学方式
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探究式、合作式、 项目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融合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 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 验。
评价与反馈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 头表达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态度 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
教师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 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
习效果。
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
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 论水平,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活动
支持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和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方法创新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信息化、数字化 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2023人教版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ppt课件
![2023人教版版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e752035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b.png)
教学案例分析
01
案例一
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
02
案例二
如何利用密度知识来鉴别物质?通过实际应用,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
识的实践价值。
03
案例三
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培养学生的实验
设计和操作能力。
05
学习评价与考试命题
学习评价
过程性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课堂参与、 作业完成、实验操作等情况。
终结性评价
通过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
综合性评价
结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 学习效果。
考试命题的原则与要求
命题原则
遵循课程标准,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突出对 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命题要求
题目要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难度适中,符合学 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
考试样卷分析
01
02
03
04
05
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 和基本概念,覆盖面广 ,注重细节。
填空题:考查学生对物 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和 应用能力。
作图题:考查学生的物 理作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
计算题:考查学生的物 理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的定位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的基础阶段,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 观察、实验探究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物理在初中科学中的地位
自然科学的核心学科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初中物理与化学、数学等学科密切相关,为后续的高中物理、化学等学科学 习打下基础。
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材编写意图与使用建议-PPT课件
![课程标准初中物理教材编写意图与使用建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73bf7eb6137ee06eff91864.png)
水资源危机与节
第二章 物态变化 ---漫游世界的小水滴 第一节 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 第二节 汽化与液化 第三节 熔化与凝固 第四节 升华与凝华 第五节 地球上的水循 环
苏科版单元结构设计的考虑
1。考虑但不拘泥于学科逻辑顺序; 2。有利于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的开展; 3。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低年段,关 注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 规律;(为什么把汽化液化放在前面) 4。有利于创设联系生活和社会的学习情 景。
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 光的反射规律
光的折射特点
透镜,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应用
关于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平面镜在前,光的反射定律 在后;第四章,光的折射在前,透镜 在后。 对第三章而言,平面镜更为直观,更 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将反射定律放 在其后,使学生对前者的认识更为本 质,同时也有利于对反射定律的理解。 前者没有削弱后者的地位。
如: 8年级,不知道什么是能量,怎么讲声能、 光能、动能等? 为什么开始讲声音的特性而不讲乐音的特性? 究竟什么是噪声? 为什么不给介质下一个定义? 为什么物态变化要先讲汽化和液化,而不是 熔化和凝固? 为什么不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老师们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提出了许多问题
为什么先讲平面镜再讲光的反射?又为什么 先讲光的折射再讲透镜?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为什么不把所有数 据采集好以后再分析总结? 为什么不把机械运动和运动的相对性放在第 一节?为什么速度在匀速直线运动前? 为什么不把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 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和力的相互性讲完后再 讲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图文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PPT课件 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532b550066f5335b812103.png)
细化条目,明确要求.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
转化。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转
化。
——《标准》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通过实验,了解 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
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修改稿”
3.删减的内容:
有评估某些物质对人和环境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的意识。尝试 与同学交流对当地环境资源利用的意见。--与化学关系 密切 。
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改为“知道大气压强与人类生活 的关系”)
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因为光的直线传播在 小学科学课中已经学过)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删去“颜色混合”)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删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道白光是由色光 组成的。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 现象。
——《课标》
2.3.6 通过实验,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 色光混合的现象。
——“修改稿”
删
(1)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 (2)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 带来的影响。 例1.阅读有关的科普资料,了解超导现象以及超导体在磁悬浮列车、超导输 电等方面可能的应用。 (3)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例2.收集有关信息,了解纳米材料的有关知识。
——“修改稿”
降低要求.
理解物体的惯性——《标准》 认识牛顿第一定律——“修改稿”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删去“关系”二字 ,不出定量公式)
理解机械效率 知道机械效率
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列举常见的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4801217c850ad02de80417b.png)
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整体思路:
坚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坚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确定的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培养 目标,保持《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 原有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不变;在 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物理课程标准 (实验稿)》中与“科学内容”相关的行 为动词,适当增加实例,调整“实施建 议”,仔细推敲文字表述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课标修订的背景 课标修订的指导思想和思路 课标修订的具体内容
课标修订对教师的要求
课新标课程修改订革实的验背总景体进程
2001上半年教育部确定27个省的38个国家级实验区 2001年秋季,38个国家级实验区70万中小学学生进 入新课程;同时探索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评价和考 试改革
一课、明标确修要订求,的使具教师体教内学心容中有底
2.科学探究的内容在知识上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也是 教师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统一解决了 这类问题。
例如将原条目“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规范为 “理解欧姆定律”,因为“理解”中已有计算之意;原条目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规范为、“探究并了解通 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因为对该条目不仅要求探究的过 程而且要求了解探究的结果。
课标修订的物具理体内课容程标准
前 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
根据对所 有学科统 一的修改 要求,调 整表述
保持原结 构不变, 调整表述
保持原结 构不变, 微调“科 学探究”, 修订“科 学内容”
根据对所 有学科统 一的修改 要求,调
整表述
课一、标明修确要订求的,使具教体师内教学容心中有底
1.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在认知领域中只设立了解、认识、 理解三个层次,不再使用“初步认识”、“大致了解”等介于 两者之间的说法,其行为要求更清楚了。对教学中不太容易把 握的内容,物理课程标准通过一定的行为动词结合概念、规律、 现象的具体表述,使教学要求进一步得到明确。
(优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优质)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7dfb89d7cd184254a353559.png)
1.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
修订后的物理课程标准把内容要求中的认知性目标,分 为“了解”、 “认识”、“理解”三个水平。
(1)了解水平 属于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主有了解、知道、描述、列举 、说出、举例说明、说明等,这些行为的基本特征是复述, 即把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回忆,按问题的要求陈述出来。
《标准》中以下的内容要求都属于了解水平。(共54条)
例l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例2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 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 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例3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 1.1.4 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 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活动建议 (1)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 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 3.2.3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 3.2.4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3.3.1了解内能和热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 3.3.2了解比热容,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单的自然现象。 • 3.3.3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知道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 3.4.2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 3.4.3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
制的方法。 • 2.3.3 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特点。 • 2.3.4 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 2.3.5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 2.3.6了解白光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 2.3.7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 2.4 .1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 2.4.2知道地磁场。 • 2.4.3了解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了解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 • 2.4.4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 2.4.5了解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了解电磁感应在生产、生活中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aa6a64a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55.png)
新课标实施中面临的挑战
教学内容更新
新课标对物理知识体系进行了更新和整合,教师 需要重新梳理和掌握教学内容。
实验技能要求提高
新课标强调实验探究和实践能力,对教师的实验 技能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生评价方式改变
新课标倡导多元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 评价,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
应对策略探讨
了解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关注环境保护问题,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03 课程内容与要求
物质部分内容与要求
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
包括物质的状态、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等。
理解物质的构成
了解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理解 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掌握物质的分类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如金属、非金属、有 机物、无机物等。
运动与相互作用部分内容与要求
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
包括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理解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基 本形式之一。
掌握力学基础知识
包括牛顿运动定律、重力、弹力、摩擦力等,能够运用力学知识解 释常见现象。
了解电磁相互作用
理解电荷、电场、磁场等概念,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波的传播 。
能量部分内容与要求
加强教师培训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帮助教师理解和掌握新课标, 提高教学水平和实验技能。
强化实验教学
加强实验设施建设,增加实验课时,注重实验探究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
改革学生评价方式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全面 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更加注重实践应用
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工程技术等联 系将更加紧密,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 意识和实践能力。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ppt课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ba8d05cf61fb7360a4c651d.png)
教材在三维目标的贯彻上比较好;内容选择、组 织编排上相对合理,比较便于教学;在版式和内 容呈现方式上比较好。
3、注意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的关系;注意了 人文精神的融入。
4、重视了评价理念和贯彻.
ppt课件.
6
早在2006年8月,华东地区初中物 理教材编写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广东教育出版社就在苏州召开 会议,讨论“沪科粤教版”的修订 工作,随后完成了对教科书进行的 较大幅度的修改。
ppt课件.
7
《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2011年版)增加要求
ppt课件.
28
广东省 “沪科粤教版” 使用报告指出:
教科书力求担负起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任务,不仅 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将物理科 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到教材的编 写过程中。
教科书着力突出了“三条主线”:一是“探究活 动”,理,从生活到物理” 的认识过程;三是从“能量”的层面来深刻认识物 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突出自然、社会与生活 之间的密切联系。
初中物理教科书介绍
ppt课件.
1
一、 2003年版教科书 的基本情况
ppt课件.
2
按照《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华东地区初中物理 教材编写组编写的初中《物理》教科书(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和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 定委员会的初审。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21
用易拉罐做实验的优点是质量小、导热性能好, 取材方便。教学中经多次实验,比用传统器材效 果更显著。
ppt课件.
22
用卡通图 引导探究
ppt课件.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课件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e0fb79680203d8ce2f24f2.png)
1.第一阶段(1949—1986)
•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教育部成立;
• 1950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颁布 《物理精简纲要》(草案);
• 1950年9月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决程标准草案》; • 1956年6月.教育部颁布《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 1963年5月.教育部在印发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7交流不合作69第四部分实施建讫70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71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72课程目标知识不技能过程不方法情感态度不价值观73内容标准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物质74实施建讫教学建讫教科书编写建讫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讫学生学习评价建讫75朗道的人才观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77类型水平各水平的含义所用的行为劢词知识技能目标知识了解再讣戒回忆知识
第6页/共100页
京师同文馆
主要历史事件:
• 1897年,京师同文馆由西方人欧礼裴首次正式讲授 格致,开中国教育史上学校讲授近代物理学之先河;
• 1902年,诞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学 校系统,亦称“壬寅学制”,然而该学制正式颁布后未 及施行;
• 1903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 定学制——“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史上, 学校物理教育正式诞生了。
自1903年颁发的“癸卯学制”把物理学以法定的 形式列入了学校教育科目开始,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 爆发,可看作是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物理教育内容和 教学时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第9页/共100页
• 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教育部成立;
• 1950年7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教育司颁布 《物理精简纲要》(草案);
• 1950年9月成立了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决程标准草案》; • 1956年6月.教育部颁布《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 • 1963年5月.教育部在印发了《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
7交流不合作69第四部分实施建讫70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71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72课程目标知识不技能过程不方法情感态度不价值观73内容标准一级主题科学探究物质74实施建讫教学建讫教科书编写建讫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讫学生学习评价建讫75朗道的人才观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第四类77类型水平各水平的含义所用的行为劢词知识技能目标知识了解再讣戒回忆知识
第6页/共100页
京师同文馆
主要历史事件:
• 1897年,京师同文馆由西方人欧礼裴首次正式讲授 格致,开中国教育史上学校讲授近代物理学之先河;
• 1902年,诞生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定的学 校系统,亦称“壬寅学制”,然而该学制正式颁布后未 及施行;
• 1903年,颁布并实施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法 定学制——“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史上, 学校物理教育正式诞生了。
自1903年颁发的“癸卯学制”把物理学以法定的 形式列入了学校教育科目开始,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 爆发,可看作是旧中国学校物理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 在这一阶段,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物理教育内容和 教学时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
第9页/共100页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ppt课件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e4a942f4431b90d6c85c78a.png)
13.1 从闪电谈起
13.2 电路的组成和连接方式
13.4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13.5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压
13.6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45
九年级(下册)
第十六章 电磁铁与自动控制
16.1 从永磁体谈起 16.2 奥斯特的发现 16.3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 16.4 电磁继电器与自动控制 第十七章 电动机与发电机
2.4.1 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 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1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8
“沪科粤教版”的修 订
9
“沪科粤教版”的修 订
10
11
12
13
切实注意落实课程的三维目标。
做好教材的铺垫。课题的引入,活动之间衔接都 要有必要的铺垫;探究结论不能都是空白,要适 当引导学生填写;每节要加引言,要尽可能形成 问题串。
教科书力求担负起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和任务,不仅 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同时将物理科 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到教材的编 写过程中。
教科书着力突出了“三条主线”:一是“探究活 动”,突出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及科学精神的 培养;二是坚持“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 的认识过程;三是从“能量”的层面来深刻认识物 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本质,突出自然、社会与生活 之间的密切联系。
些栏目的设置,比如“信息浏览”、“STS”、
“想一想”、“金钥匙”等
31
二、 2012年版教科书 的审订意见
32
按照《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华 东地区初中物理教材编写组修订的初中《物理》教科书(8 年级上、下册), 2012年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 会的审定。
九年级物理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PPT课件
![九年级物理解读初中物理新课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a8899cccbff121dd3683c2.png)
九年义务教育 物理新课标解读
1
《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 生的发展
2. 贴近学生的生活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 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改革评价体系
2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1)什么是“学科本位”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 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 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 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 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 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对结论提出了几个 提问分析 方面的问题
结构相同绕法不同 结果分析
12
探究内容 动能的大小与什么 有关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什么有关 斜面的机械效率
怎样改变物体内能
比较不同物体的吸 热能力 串联电路各点电流
摘要 铁球碰木块
侧重 控制变量
用自己身边的器材 控制变量 设计自主实验
斜面的效率与倾斜 度的关系
学生的实验室活动的结论是已知的,这与科学家的 实验室活动不同。
8
《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 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 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 ,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 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 标准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
10
探究内容 探究固体熔化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关系
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1
《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 生的发展
2. 贴近学生的生活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 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改革评价体系
2
1.突破学科本位的思想,注重学生的发展
(1)什么是“学科本位”
我们过去考虑物理课程时,往往从物理学科 本身出发,首先想到物理学中有哪些内容,想到 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逻辑结构,也就是想到哪些 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 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样的 思维模式下设计我们的物理课程。
对结论提出了几个 提问分析 方面的问题
结构相同绕法不同 结果分析
12
探究内容 动能的大小与什么 有关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 什么有关 斜面的机械效率
怎样改变物体内能
比较不同物体的吸 热能力 串联电路各点电流
摘要 铁球碰木块
侧重 控制变量
用自己身边的器材 控制变量 设计自主实验
斜面的效率与倾斜 度的关系
学生的实验室活动的结论是已知的,这与科学家的 实验室活动不同。
8
《标准》把“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列。 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的不同之处还在于,它除了使用“ 知道”、“理解”等描述学习结果的行为动词外,还 使用了描述学习过程的行为动词来表达对学习的要求 ,如“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等。这种表述体现 了一种理念:与过去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相比,课程 标准更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
10
探究内容 探究固体熔化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 积的关系
测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新课标学习2022最新版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解读PPT课件
![新课标学习2022最新版初中物理新课标学习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6335b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e9.png)
2022年版课标设置了5个一级主题、18个二级主题和89个三级 主题。其中变化较大的就是增加了实验探究主题和跨学科实践 主题。内容标准是依据课程内容层级来书写的。一级主题下面 包括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三方面。在内容要求下面 是二级主题和活动建议。二级主题下面是三级主题和样例。学 业要求是从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来书写的。
PART 02
主要变化
二、主要变化
(一) 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 体化,是连接党的教育方针与一线教学的桥梁。所以,核心素养是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抓手。这次课标修订就是以核心素养为主 线。
(二)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 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学科间的关联,带动课程综 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二、主要变化
(三)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主要 变化
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了不同 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 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 提供依据。
(四) 增强了指导性
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和考试命题建议,注重 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 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PART 03
关键内容解析
三、关键内容解析
(一)课程性质解析
课标中的课 程性质包含 五个方面的 含义:
01 物理学的概念 02 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 03 课程定位 04 物理课程的任务 05 教育功能
PART 02
主要变化
二、主要变化
(一) 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 体化,是连接党的教育方针与一线教学的桥梁。所以,核心素养是 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一个抓手。这次课标修订就是以核心素养为主 线。
(二) 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 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学科间的关联,带动课程综 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二、主要变化
(三) 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主要 变化
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了不同 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 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 提供依据。
(四) 增强了指导性
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和考试命题建议,注重 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 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PART 03
关键内容解析
三、关键内容解析
(一)课程性质解析
课标中的课 程性质包含 五个方面的 含义:
01 物理学的概念 02 物理学的发展和作用 03 课程定位 04 物理课程的任务 05 教育功能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
![初中物理课标解读ppt](https://img.taocdn.com/s3/m/c88402f943323968001c923e.png)
第一部分 前言
1、课程性质 • (1)课程性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 (2)课程功能: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 (3)课程价值
课程价值表现在5个方面:
• 第一,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 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 探索的兴趣。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一、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课程标准的转变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 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通过以上推测可以想到:电磁铁的线圈匝数 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 要的器材。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 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 学探究中的作用。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科学探究可以使用观察、实验、资料 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不风吹草动的 探究课题,所需要的信息特点不同,其 信息来源当然也就不相同了,因而需要 选择不同的方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 准中科学探究的问题,比较多的是用观 察和实验的方法。其中尤以实验探究方 法居多,因此存在着一个如何选择实验 器材的问题。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 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 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1、课程性质 • (1)课程性质: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 (2)课程功能: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
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 • (3)课程价值
课程价值表现在5个方面:
• 第一,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 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 探索的兴趣。
中学物理课程标准
一、从物理教学大纲到物理课程标准的转变
“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 1、课程价值取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 2、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 3、从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 4、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通过以上推测可以想到:电磁铁的线圈匝数 越多,通过的电流越大,电磁铁的磁性将越强。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经历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 要的器材。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 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4)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 学探究中的作用。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科学探究可以使用观察、实验、资料 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不风吹草动的 探究课题,所需要的信息特点不同,其 信息来源当然也就不相同了,因而需要 选择不同的方法。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 准中科学探究的问题,比较多的是用观 察和实验的方法。其中尤以实验探究方 法居多,因此存在着一个如何选择实验 器材的问题。
“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 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 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 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尽可能清晰的行为动词所阐述的目标。
10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
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 材编写建议等。 附录
11
(二)科学素养
1、科学知识与技能 2、科学过程、方法、思维方式与能力 3、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感情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源自12(三)课程理念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 5、建构新的评价体系
2
目录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二、物理课程标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三、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 四、科学探究 五、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几个问题
3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4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结构 1、框架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5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解读
酒钢四中 祝立教
1
课程标准
《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标准体现国家 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 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教 学建议、评价标准等,它既是国家管理 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 学与评估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6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内容标准
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
物质
运动和相互作用
能量
8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9
2、结构
第一部分 前言 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分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根据上述课程目标,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
13
(四)课程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10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
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以及教 材编写建议等。 附录
11
(二)科学素养
1、科学知识与技能 2、科学过程、方法、思维方式与能力 3、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感情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源自12(三)课程理念
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 5、建构新的评价体系
2
目录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二、物理课程标准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三、物理课程标准与物理教学大纲 四、科学探究 五、关于探究式教学的几个问题
3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综述
4
(一)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的框架和结构 1、框架
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
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5
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解读
酒钢四中 祝立教
1
课程标准
《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标准体现国家 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能力、态度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规定了 各门课程的性质、目的、内容框架、教 学建议、评价标准等,它既是国家管理 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 学与评估以及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6
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7
内容标准
一级主题
科学探究
物质
运动和相互作用
能量
8
实施建议
教学建议 教科书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 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9
2、结构
第一部分 前言 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等。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包括总体目标和分目标。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根据上述课程目标,结合具体的课程内容,
13
(四)课程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谢谢大家
荣幸这一路,与你同行
It'S An Honor To Walk With You All The Way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