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及预处理

合集下载

生物样品预处理

生物样品预处理

生物样品预处理的应用与发 展趋势
第六章
生物样品预处理的应用领域
医学领域: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 药物研发
环境监测领域:用于水质、空气和 土壤等环境因素的监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农业领域:用于农产品质量检测、 育种和病虫害防治
食品安全领域:用于食品添加剂、 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等检测
生物样品预处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对于不同种类的生物样品,要分别 处理,避免交叉污染。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在操作过程中,要遵循无菌操作原 则,避免微生物、细菌等污染样品。
在处理过程中,要定期对操作台、 器具等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清洁 卫生。
保证操作的安全性
生物样品具有潜在危险,操作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遵循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工作环境安全 避免交叉污染,确保生物样品处理过程中的安全 正确使用和处理化学品,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验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 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步骤: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检测方法与仪器
检测方法:生物样品预处理的方法应根 据检测目的和要求选择,常用的检测方 法包括光谱分析、色谱分析、质谱分析 等。
仪器选择:根据检测方法和生物样品的特 性,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预处理,如离心 机、过滤器、萃取装置等。
仪器精度:仪器的精度对预处理结果的影 响较大,应选择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仪器。
仪器维护:仪器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影响 预处理效果的重要因素,应定期进行维 护和保养,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使用 效果。
操作人员技能与素质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

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生物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一、生物样品采集1、植物样品的采集(1)采集的植物样品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

(2)布点方法常采纳梅花形五点取样法或交叉间隔取样法。

(3)采样方法①采样前应预先准备好采样工具。

②依据实际情况确定样品采样量。

③选择优势莳植物在采样区内按梅花形五点或交叉间隔取样方式采集5-10处的植株混合构成一个代表样品。

④将采好的样品装入布口袋或聚乙烯塑料袋中,贴好标签,并填写采样登记表。

2、动物样品的采集(1)尿的采集定性检测尿液成分时应采集晨尿。

定量检测尿液成分时一般采集24h总排尿量。

(2)血液的采集一般用注射器抽取10mL血样冷藏备用。

常用于分析血液中所含金属毒物及非金属毒物。

(3)毛发和指甲的采集采集和保存较为便利,重要用于汞、砷等含量的测定。

(4)组织和脏器采集二、生物样品的制备对于液体状态的动物样品常无需制备,对动物组织和脏器重要是采纳捣碎的方法制成浆状鲜样备用,而对植物样常依据不怜悯况,利用不同方式进行样品制备。

植物样品的制备(一)平均样的获得四分法、切成块的1/4-1/8混合(二)分析试样的制备1、鲜样2、风干样:60-70摄氏度低温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匀浆、小片)3、水分含量测定(100-105摄氏度烘干/真空干燥/低温烘干)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常用的预处理方法有湿法消解法、灰化法、提取、分别和浓缩法等。

1、湿化消解法利用强酸等与生物样品共同煮沸,将样品中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除去。

常用的消解试剂体系有浓硝酸-高氯酸、浓硝酸-浓硫酸、浓硫酸-过氧化氢等。

2、灰化法利用坩埚或氧燃烧瓶,使样品在高温条件下分解,并用适当的溶液溶解或汲取分解产物,制成分析试液。

3、提取法整个过程包括提取、分别、浓缩三个步骤。

(1)提取应依据样品的特点、待测组分的性质、存在形态和数量、分析方法等因素选择,常用方法有:1、振荡提取法2、组织捣碎提取法3、脂肪提取器提取4、直接球磨提取法(2)分别用提取剂从生物样品中提取欲测组分的同时,不可避开的会将其他相关组分提取出来,因此,在测定之前,还必需将上述杂质分别出去。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采集从大量的检测对象中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供分析化验用,叫做采样。

正确采样的重要性采取的样品要有代表性。

采样的方法样品的采集有随机抽样和代表性取样两种方法。

随机抽样可以避免人为的倾向性,但是对难以混匀的食品的采样,必须结合代表性取样,从有代表性的各个部分分别取样。

因此,采样通常采用几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具体的取样方法,因分析对象的性质而异。

均匀固体物料确定采样件数:有完整包装的:可按总件数1/2的平方根确定采样件数,然后从样品堆放的不同部位,按采样件数确定具体采样袋。

采原始样:再用双套回转取样管采样。

将取样管插入包装中,回转180o取出样品,每一包装须由上、中、下三层取出三份检样;把许多检样综合起来成为原始样品。

制备平均样:用“四分法”将原始样品做成平均样品,即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后堆集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压平成厚度在3厘米以下的图形,并划成“+”字线,将样品分成四份,取对角的两份混合,再如上分为四份,取对角的两份,此即是平均样品。

无包装的散堆样品:先划分若干等体积层,然后在每层的四角和中心点取样,得检样,再按上法处理的平均样品。

粘稠的半固体物料这类物料不易充分混合,可先按总件数1/2的平方根确定取样数。

启开包装,用采样器从各桶中分层分别取出检样,然后混合分取缩减到所需数量的平均样品。

液体物料如果数量较大。

可依容器的大小及形状,分区分层采取小样,再将各小样汇总混合,取出原始样品。

如果数量不大,可在密闭容器内旋转摇荡,或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反复数次或颠倒容器,采样前需用搅合器等搅拌一定时间,再用采样器缓慢匀速地自上端斜插至底部采取样品。

易氧化食品搅拌时要避免与空气混合;挥发性液体食品,用虹吸法从上、中、下三层采样。

组成不均匀的固体食品这类食品本身各部位极不均匀,个体大小及成熟程度差异很大,取样更应注意代表性,可按下述方法采样。

①肉类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和要求而定。

有时从不同部位取样,混合后代表该只动物;有时从一只或很多只动物的同一部位取样,混合后代表某一部位的情况。

生物实验中的样本处理和保存技巧

生物实验中的样本处理和保存技巧

生物实验中的样本处理和保存技巧在生物学研究中,样本处理和保存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样本处理和保存技巧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样本处理和保存技巧,帮助研究人员在实验中取得更好的结果。

一、样本处理技巧1. 采样时的注意事项在采集样本时,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损伤。

使用无菌手套和工具,以避免细菌和其他污染物的引入。

此外,样本应该尽快采集并尽量避免长时间的暴露在环境中,以减少样本的降解。

2. 样本预处理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对样本进行预处理。

对于液体样本,可以通过离心来去除固体颗粒和细胞。

对于固体样本,可以使用切割或研磨的方法将其打碎,以便后续的实验操作。

3. 样本保存液的选择为了保持样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选择适当的保存液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保存液包括缓冲液、甘油溶液和冷冻保护剂等。

选择保存液时,要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样本类型进行选择。

4. 样本的冷冻和解冻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样本,冷冻是常用的方法。

在冷冻之前,应将样本放入冷冻管中,并将其迅速放入液氮或低温冰箱中。

解冻时,应将样本放置在冰上缓慢解冻,以避免样本的损伤。

二、样本保存技巧1. 长期保存的样本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样本,如细胞系、DNA和蛋白质等,应选择适当的保存温度和保存容器。

一般来说,低温冰箱或液氮罐是常用的保存设备。

同时,选择耐高温和耐腐蚀的保存容器,如冻存管或冻存盒。

2. 样本标签和记录为了避免样本的混淆和丢失,样本的标签和记录非常重要。

在保存样本时,应在保存容器上标注清楚样本的编号、名称和保存日期等信息。

同时,建立样本记录表格,记录每个样本的详细信息,以便后续的查询和使用。

3. 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存样本的设备和容器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保存效果。

定期检查温度计和液氮水平计等设备的准确性,并及时更换老化的保存容器,以避免样本的损失。

4. 分享和交流在保存样本的同时,研究人员也应该与同行进行分享和交流。

建立样本库和数据库,将样本信息和实验结果共享给其他研究人员,以促进科学研究的进展和合作。

《生物样品前处理》课件

《生物样品前处理》课件
的 操作过程,尽量降低污染风险。
反应和扩增
需要合适的反应条件和环境, 准确的实验步骤和控制,以及 有质量保证的反应体系。
生物图像采集前处理
生物图像采集的技术和要点 光学测量和信号处理
数据和图像分析
需要选择合适的成像设备和参数, 优化成像条件和样品预处理,才 能得到高质量的图像。
样品分析前处理
1
提取和分离
常用的技术包括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离心分离等,应根据实验需求进行选择。
2
浓缩和破碎
包括萃取液浓缩、样品破碎、蛋白质分离等过程,需要精确的实验条件和技术掌 握。
3
其他样品处理技术
包括消解、洗涤、分级等,需要注意样品状态、实验操作和安全措施。
分子生物学实验前处理
储存和运输
应注意样品的稳定性和提取方 法的选择,避免样品受损和污 染。
将样品标记清晰,储存在适当的容器中,贴好标签,记录好存储位置和时间,避免交叉污染。
样品准备与预处理
不同样品类型的准备方法 和要点
需根据样品状态和处理过程进行 选择,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材料进 行样品准备。
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技术和 步骤
包括溶解、提取、浓缩、稀释等 技术,应根据分析要求进行选择 和验证。
样品制备的操作技巧
《生物样品前处理》PPT 课件
欢迎来到本课程!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分享生物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性和技巧, 帮助您更好地管理和处理样本。
样品采集与保存
样品采集步骤
建立采集计划和样品清单,收集标本,避免污染和失误。
样品保存的关键因素
选择正确的保存温度,保证样品干燥、防腐、防菌等,以保证样品的质量。
最佳保存方法和实践
应注意穿戴个人防护装备,严格 按照规程操作,遵循标准程序和 操作步骤。

第四章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及预处理

第四章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及预处理

第四章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及预处理第一节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体内药物分析的任务和分析对象具有如下特点:被测定的药物和代谢物的浓度极低;样品介质复杂,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大多需要分离和净化;仅有少量样品可供分析,尤其是在连续测定过程中,很难再度获得完全相同的样品;样品的稳定性需要特别注意等。

一、生物样品的采集生物介质(biological matrix)包括全血、血浆、血清、尿、粪、唾液和各种组织。

其中最常用的生物样品是血液和尿液。

1.血样的采集供测定的血样应能代表整个血药浓度。

若能从动脉或心脏取血最为理想,但只能用于动物,不能用于人。

动物采血可根据不同种类及实验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

如大、小鼠可由尾动脉、静脉、心脏、眼眶取血或断头取血等,家兔可由耳缘静脉、颈静脉等多处取血,犬可由前、后肢静脉等处取血。

对于受试者通常采用静脉取血(成人从肘正中静脉取血,小儿从颈外静脉取血)。

静脉取血一般将注射器针头插入静脉血管抽取。

抽取的血液转移至试管或其它容器时应缓缓压出,以防血细胞破裂。

全血在加肝素或柠檬酸、草酸盐等抗凝剂后,离心分取血浆,其体积约为全血的一半。

血清则是由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影响下,引起血块凝结而析出,离心取用,而血块凝结时往往易造成药物吸附的损失。

全血直接作为样品时,也应加入抗凝剂混匀,防止凝血。

对大多数药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中的浓度呈正比,所以测定全血不能比测定血浆提供更多的信息。

而全血的净化较血浆与血清复杂,尤其是溶血后,血色素等可能会给HPLC测定带来影响。

但是,一些药物可与红细胞结合,或药物在血浆和红细胞的分布比率因人而异,在这些情况下,宜采用全血。

血样抽取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需要在多个时间点(一般为12~20点)取样,每次由前臂静脉取血3~5m1。

随着高灵敏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取样量可继续降低,从而更易为受试者接受。

实验动物取血量应注意是否超过了动物的生理承受能力。

课件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保存与运输定稿

课件病原微生物样本的采集、保存与运输定稿


病原微生物样本
基本原则 采集条件 采集要求 采样时间 样本种类 样本数量 采集方法
• • •
采 集
保 存
运 输
用于分离培养的临床样本,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 样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一般不超过4h。 采集样本时应注意与病程的关系。 如伤寒病人第1~2周血培养阳性率高,3~4周则大便培养阳性率高,败血症高 热寒战时血培养阳性率高,用药前血培养阳性率高。
素等抗生素) 粪便样本中含有很多杂菌,但也应该在样本采集过程中注意无菌操作,防 止杂菌污染。为提高检出率,最好采集新鲜粪便,采集脓血便或粘液便,
陈旧样本影响检出率。
液状粪便采集水样便或含絮状物的液状粪便2-5mL;成形粪便至少取蚕豆 大小粪便1块(约5g)放于无菌采便管内,采样时注意勿将尿液或水混入 粪便容器内,采样后尽快塞紧或旋紧容器。
采集量至少1mL,尽可能3~5mL。
采集后立即装入无菌带垫圈的冻存管中,脑膜炎奈瑟菌离体后会迅速自溶, 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也很容易死亡,因此,样本应立即送检并注意 保温、防干燥,切不可置冰箱保存。

采样管外贴上标签,注明患者的姓名、样本种类、采样时间采样人等基本
信息。 当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采集,检测IgM只需一份脑脊液。而检测IgG 则需收集两次,分别于发病初期和恢复期采集。
肉类、乳品、淀粉制品 米饭、肉、乳、淀粉制品 凉拌菜、肉制品 玉米面、银耳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变形杆菌
肉制品
堆放牛羊肉、罐头、 香肠、鱼、豆制品 动物性食品 特别是熟肉和内脏制品、冷盘
粪便、食品
食品、呕吐物 食品、粪便 、呕吐物
细菌性食品中毒的主要检验样本
病原微生物样本

生物样品处理与准备技术

生物样品处理与准备技术

生物样品处理与准备技术生物样品处理与准备技术是生物分析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准确、高效的生物样品处理和准备能够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从样品的采集、处理、保存、运输等方面,阐述生物样品处理与准备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技术方法。

一、样品采集1. 血样采集血样是临床诊断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生物样品之一。

采集前,需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特殊情况,如用药史、饮食状况、疾病史、妊娠状况等。

采集血样应选用无菌一次性采集器,在采集时注意消毒,避免污染。

不同的研究需要采集不同的血液,如血清、血浆、全血等,在采集时要根据实验需求选择。

2. 尿样采集尿样是体内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途径之一,通常可反映出人体内代谢情况和某些疾病的发生。

尿样采集的时候,需避免与外界污染,彻底清洗外阴部,利用干净的尿杯采集中段尿标本,最后尽量避免采集尿废液。

3. 组织样本采集组织样本采集是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组织样本采集涉及到手术切除、活体穿刺等操作,需遵循医学伦理规范,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病人的损害。

二、样品处理1. 血液处理血液的处理方法根据实验需求不同而有所差异。

如需采集血清和血浆,则需将采集到的血液置于无菌试管中, allow the blood samples to clot (at least 30 minutes) before centrifuging and separating the layered components of the blood.血小板在血液中的浓度很高,若需分离出血清和血浆,则需将血液存放在4℃以下进行预处理。

2. 细胞处理细胞是高度特异性结构和机能的小型独立体,处理细胞样本时需要注意样本数量、细胞纯度和细胞处理的顺序。

分离细胞时可通过培养物法、悬液细胞法等方法,若需测定细胞内的某些物质,则需迅速离心剩余的胞体并彻底洗涤胞体,以免干扰实验结果。

第四节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在测定生物样品中药物

第四节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基本要求在测定生物样品中药物

常用的烷基化试剂:碘庚烷、 叠氮甲烷、氢氧化三甲基苯胺 (TMAH)等; 常用的酰化试剂:乙酸酐、丙 酸酐等; 硅烷化试剂:三甲基氯硅烷 (咖CS)、双-三甲基硅烷乙酰胺 (BSA)、双-三甲基硅烷三氟乙酰 胺(BSTFA)、三甲基硅烷咪唑 (IMTS)等。
具有光学异构体药物的分离 也可采用不对称试剂,使其生成 非对映异构体衍生物,然后用GC 法或HPLC法进行分析测定。常用 的不对称试剂有:(S)-N-三氟 乙酰脯氨酰氯、(S)-N-五氟乙 酰脯氨酰氯等。
1.取样: 供测定的血样应能代表整个血药 浓度,因而应待药物在血液中分布 均匀后取样。 动物实验时,可直接从动脉或 心脏取血。 对于病人,通常采取静脉血, 有时根据血药浓度和分析方法灵敏
度。也可用毛细管采血。
2.制备: 血浆的制备 将采取的血液置 含有抗凝剂(如:肝素、草酸盐等) 的试管中,混合后,离心,分离血 细胞,上清液即为血浆。
(三)尿液 尿药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研 究、尿清除率、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体内药物清除主要是通过尿液排出, 药物可以原型(母体药物)或代谢物及 其缀合物(conjugates)等形式排出。 尿液主要成分是水、含氮化合物 (其中大部分是尿素)及盐类。
尿液中药物浓度较高,收集量
可以很大,也方便,但尿液浓度通
对于遇酸及受热不稳定的药物,
可以用酶水解法。常用葡萄糖醛酸
苷酶或硫酸酯酶或葡萄糖醛酸苷酶
一硫酸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混合酶。
(三)分离、纯化与浓集 1.液~液提取法(liquidliquid extraction; LLE)多数药物 是亲脂性的,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 的溶解度大于在水相中的溶解度, 而血样或尿样中含有的大多数内源 性杂质是强极性的水溶性物质。因 而用有机溶剂提取一次即可除去大 部分杂质。

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和预处理的SOP

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和预处理的SOP

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和预处理的SOP1. 生物样品的采集:服药前取空白血样,服药后取样点应包括吸收相,分布相,消除相;药浓度峰值前至少有4个点,峰后取6个点或6个以上点,峰时间附近应有足够的取样点。

总取样点不少于11个,取样应持续到3 ~ 5个半衰的1/10 ~1/20。

具体可依据文献报道及预试验结果确定具体采血时期,或Cmax间点。

于服药前(0 h)和各时间点,取前臂静脉血5mL,处理后,离心10 min ( 3000r.p.m),分离血浆或血清样品置试管中。

2. 生物样品的储存:血浆、血清样品,尽快分离(24h内),冷冻保存;短期内分析,可置4℃冰箱内冷藏。

长期分析,于- 20℃冰箱内冷冻保存。

3. 生物样品的预处理: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其酸碱性(pKa)、分子的亲脂性、挥发性、稳定性及可能的生物转化途径,制定相应的预处理方法。

a. 沉淀蛋白法生成不溶性沉淀:酸性试剂(三氯醋酸、高氯酸、钨酸、焦磷酸)重金属盐类(锌盐、铜盐、银盐、汞盐)盐析、脱水: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中性盐。

甲醇、乙腈、丙酮等可与水混溶的有机试剂。

各种沉淀试剂使用情况表b. 液-液萃取法水相pH:碱性药物最佳pH应高于其p Ka 2 ~ 3个单位酸性药物最佳pH应低于其p Ka 2 ~ 3个单位常用的有机溶剂:正己烷、异辛烷、环己烷、四氯化碳、甲苯、乙醚、苯、1,2-二氯乙烷、氯仿、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极性由依次小至大)。

有机溶剂与水相容积比一般为 1:1或2:1。

选择提取溶剂的原则:对被测物有较大的亲和力;与水不互溶,极性较小;沸点适宜;不影响紫外检测;价廉、无毒、不易燃烧;化学性质稳定。

生物样本采集、保存、运送、检测的技术要求

生物样本采集、保存、运送、检测的技术要求

生物样本采集、保存、运送、检测的技术要求嘿,朋友们!咱今儿来聊聊生物样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那些事儿。

咱先说说采集这一环节吧。

这就好比去果园摘果子,你得挑熟的、好的摘吧!采集生物样本也是一样,得找对地方,用对方法。

你总不能在一潭浑水里去采集要检测的水样本吧,那不是瞎折腾嘛!而且采集的时候,动作可得轻柔点,别像个糙大汉似的,把样本都给弄伤了。

采集好了,接下来就是保存啦。

这保存就像是给样本找个舒适的家。

你得给它创造合适的条件,温度啦、湿度啦,都得恰到好处。

不然样本不开心了,变质了,那之前的功夫不就白费啦!这就好像你把好吃的放在不合适的地方,结果发霉了,多可惜呀!然后是运送,这可是个关键步骤。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送宝贝去一个重要的地方。

这一路上可得小心翼翼,不能磕了碰了,还得快马加鞭,不能耽误时间。

要是慢吞吞的,等样本到了目的地都变样了,那还检测个啥呀!最后说说检测,这可是重头戏啊!检测就像是给样本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仪器设备就像是医生的听诊器、血压计啥的,得够专业、够精准。

检测人员也得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从那些数据里看出门道来。

这要是没检测好,不就跟医生误诊一样严重嘛!咱再回过头来想想,这每一个环节是不是都很重要呀?采集要仔细,保存要精心,运送要稳妥,检测要精准。

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就像一辆车,少了个轮子还能跑得起来吗?所以啊,咱对待生物样本就得像对待宝贝一样,可不能马虎大意。

大家想想看,如果因为我们在某个环节出了差错,导致最后的结果不准确,那会带来多大的影响啊!可能会影响到对疾病的诊断,影响到科研的进展,那可就糟糕啦!总之呢,生物样本采集、保存、运送和检测,这可真是个技术活,每一个细节都得。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自用

生物样品的采集和保存自用
• • • • • • • 生物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 生物样品采集的注意事项 采集容器的要求 生物材料的选择 生物监测指标的选择 采样对象的选择 采样时机的选择
生物样品的采集
• 生物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
满足职业卫生生物监测指标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采样对象 待测物浓度最高; 接触时间最长 采样人员
生物样品的采集
考试大纲
• 了解生物样品采集的基本要求。
• 了解采集生物样品时,生物材料和生物监 测指标选择的方法。
• 了解采集生物样品时确定采样对象、数量 和时机的原则。 • 掌握采集生物样品对采集容器的要求。 • 掌握采集尿样和血样时的注意事项。
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
生物样品的采集
• 采集器材的要求
选择合适的采样器材 不含待测物和干扰物 采样前对容器进行抽检(抽检比例5%-10%), 空白值要低于检测方法的检出限 容器必须具盖或塞且气密性良好 注意容器材质
生物样品的采集
• 生物材料的选择
已制定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有害物质,应按照其 要求选择生物材料。 尚未制定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有害物质,应首选 最具有生物监测意义和无损伤性的生物材料。
典型生物样品的采集运输
• 尿样的采集
尿样采集量(50mL)。 及时测定肌酐或尿比重将不合格尿样弃去。 (肌酐浓度<0· 3g/L或>3g/L的尿样,比重<1.010或 >1.030) 挥发性待测物尿样的采集。 尿样充满容器
冷冻运输保存 防腐剂
典型生物样品的采集运输
• 血样的采集
血样采集量至少0.1mL,大于0.51mL采集静脉血。 采样时防止污染。 采集血清,血浆和全血时防止溶血。 血样充满 容器 挥发性待测物血样的采集。

第4章 样品的采集及常见的与处理方法

第4章 样品的采集及常见的与处理方法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

3.采样的一般方法
食品生产 中多用
随机抽样
按照随机原则,从大批 物料中抽取部分样品。 所有物料的各个部分都 有被抽到的机会 。
代表性取样
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采样,根据样 品随空间(位置)、时间变化的 规律,采集能代表其相应部分的 组成和质量的样品(如分层取样、 随生产过程流动定时取样、按组 批取样、定期抽取货架商品等 )。
植物试样(植物的根、茎、叶等)
试样干重1kg(新鲜试样以含水80%~90%计,需5kg) 采样常以梅花形布点,5~10个试样混合成一个代表样
品 清水洗4次,不能浸泡,用纱布擦干
动物样品(血液、尿液等)
静脉采血,加肝素或柠檬酸等抗凝剂 尿液,根据需要规定时间采样,加防腐剂或冷藏
4.采样方式 土壤样品:
第一节 试样的采集
采集深度0-15cm的表地为试样,按3点式(水田出
口,入口和中心点)或5点式(两条对角线交叉点和 对角线的其它4个等分点)取样。每点采1-2kg, 经压碎、风干、粉碎、过筛、缩分等步骤,取粒 径小于0.5 mm的样品作分析试样。 碎、风干、粉碎、过筛、缩分,取小于0.5 mm的 样品作分析试样。
样品采样案例 ——鱼类
鱼类
个体较小的鱼类可随机多个取样(2~3条),
切碎、混合均匀后,分取缩减至所需要的量。 个体较大的鱼则分别从头、体、尾各部位取适 当量,切碎后混匀,分取缩减至所需量。
样品采样案例 ——果蔬
果蔬
先去皮、核,只留下可食用的部分。 体积较小的果蔬(豆、枣、葡萄等),随机抽取多个整体,
混合物 半熔法在低于熔点温度下,将试样与熔剂混合加热至熔结 ,温度低,加热时间较长
三、干法灰化法

卫生化学笔记:样品的采集 样品的预处理

卫生化学笔记:样品的采集 样品的预处理

样品的采集一、卫生分析样品的特点1.品种繁多(空气、水、土壤、食品、日用化学品、生物材料样品)2.待测物质众多(无机物、有机物;毒物、营养物质)3.样品基体复杂,干扰物多(有机物与无机物混杂)4.待测组分含量低。

(待测物含量水平为微量、痕量、超痕量)二、样品的采集概述采样的三原则1.代表性2.典型性3.稳定性固体样品的采集:四分法将样品按照测定要求磨细,过一定孔径的筛子,然后混合,平铺成圆形,分成四等分,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直到达到自己的要求液体样品的采集:化学成分易受化学、物理及生理条件变化的影响。

气体样品的采集:样品的温度和压力是十分重要的参数三、各类样品的采集与保存(一)空气样品的采集与保存v 待测物质在空气中存在状态:气体和蒸气气溶胶(颗粒物质,尘、烟、雾)v 采集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直接采集法浓缩采集法v 方法选择依据:待测物状态待测物浓度测定方法灵敏度1.采集方法直接采样法:注射器采样法;塑料袋采样法;真空采样法;置换采样法不适用于采集气溶胶状态的污染物浓缩采样法:固体吸附法;液体吸收法;滤纸和滤膜阻流法;冷阱收集法固体吸附法:气态、蒸汽态物质。

吸附剂有硅胶、活性炭、分子筛等。

液体吸收法:气泡吸收管:气态、蒸汽态多孔玻板吸收管:气态、蒸汽态、雾态冲击式吸收管:烟、尘、气溶胶滤纸和滤膜阻流法:气溶胶,烟、尘样品微孔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纸,定量滤纸冷阱收集法:低沸点物质冷冻剂:冰,冰-食盐,干冰-乙醇,干冰,液氮等2.采集仪器收集器流量计抽气动力装置3.采集点的布设大气监测布点原则:选择有代表性区域;选风向的上风口;选不同污染物的地;采集高度离地1.5-2.0m;采集条件尽量一致。

作业场所采集点:选有代表性工作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正常工作状态;有害物浓度最高时段;一般不超过15min。

室内空气采样点:数量依面积定;避开通风口;离墙50cm以上,离门窗家具1m以上;室外1-2个点对照。

样品预处理技术--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样品预处理技术--样品的采集与保存

样品预处理技术——样品的采集与保存我们所分析的样品各种各样,各不相同,所以在样品采集中,应采集具有足够代表性的部分,按照分析化学中样品制备加工成各种分析所用的样品。

随机取样是对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

为取得随机样本,事先要明确分析目标总体,将要研究的总体划分成互斥的基本抽样单元,再按随机选取的原则从全部抽样单元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实测。

被抽取得这些单元就组成了该总体的一个随机样本。

在实际分析工作中,完全随机抽样客观上有一定困难,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抽样方案。

也常把从一个以上抽样单位得到的样品合并成一个样品,混合样品的分析结果就是组成这一混合样品的各个样品的平均值。

只要合并的样品是同质的,混合样品的分析结果就能反映一定的真实情况,但从混合样品得不到抽样单位间变异度的估计值。

如果分析项目的变异度具有随机性和周期性,采样时间也应重视,不能固定在某一时间上,而是要在不同的时间采取相同数目的样品。

1.水样的采集和保存供物理、化学检验用水样的采集方法,是根据预测项目决定的。

采集的水样应均匀,有代表性以及不改变其理化特性。

水样量也根据预测项目的多少而不同,一般采取1~2升即满足原子吸收光谱法等分析方法对水质分析的需要。

取样前,要决定需要分析哪部分金属(可过滤、不可过滤、总的或酸可提取的)。

这将部分地决定水样酸化前是否需要过滤和采用哪种方法消化水样。

采集水样的容器,可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瓶,一般情况下,两种均可应用,当容器对水样某种组分有影响时,则应选用合适的容器,采样前先将容器洗净,采样时用水样冲洗三次,再将水样采集于瓶中。

采集自来水及具有抽水设备的井水时,应先放水数分钟,使积留雨水管中的杂质流去,然后将水样收集于容器中。

采样无抽水设备的井水或从江、河、湖和水库等地面水水源采水时,可将采集器浸入水中,使其口位于水面下20~30cm,然后拉开容器塞使水进入容器中。

采样和分析的间隔时间愈短,分析结果愈可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及预处理第一节生物样品的采集、储存体内药物分析的任务和分析对象具有如下特点:被测定的药物和代谢物的浓度极低;样品介质复杂,其中存在各种各样直接或间接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大多需要分离和净化;仅有少量样品可供分析,尤其是在连续测定过程中,很难再度获得完全相同的样品;样品的稳定性需要特别注意等。

一、生物样品的采集生物介质(biological matrix)包括全血、血浆、血清、尿、粪、唾液和各种组织。

其中最常用的生物样品是血液和尿液。

1.血样的采集供测定的血样应能代表整个血药浓度。

若能从动脉或心脏取血最为理想,但只能用于动物,不能用于人。

动物采血可根据不同种类及实验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

如大、小鼠可由尾动脉、静脉、心脏、眼眶取血或断头取血等,家兔可由耳缘静脉、颈静脉等多处取血,犬可由前、后肢静脉等处取血。

对于受试者通常采用静脉取血(成人从肘正中静脉取血,小儿从颈外静脉取血)。

静脉取血一般将注射器针头插入静脉血管抽取。

抽取的血液转移至试管或其它容器时应缓缓压出,以防血细胞破裂。

全血在加肝素或柠檬酸、草酸盐等抗凝剂后,离心分取血浆,其体积约为全血的一半。

血清则是由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等影响下,引起血块凝结而析出,离心取用,而血块凝结时往往易造成药物吸附的损失。

全血直接作为样品时,也应加入抗凝剂混匀,防止凝血。

对大多数药物来说,血浆浓度与红细胞中的浓度呈正比,所以测定全血不能比测定血浆提供更多的信息。

而全血的净化较血浆与血清复杂,尤其是溶血后,血色素等可能会给HPLC测定带来影响。

但是,一些药物可与红细胞结合,或药物在血浆和红细胞的分布比率因人而异,在这些情况下,宜采用全血。

血样抽取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需要在多个时间点(一般为12~20点)取样,每次由前臂静脉取血3~5m1。

随着高灵敏度测定方法的建立,取样量可继续降低,从而更易为受试者接受。

实验动物取血量应注意是否超过了动物的生理承受能力。

制备血浆样品时,将采取的血样置含有抗凝剂的试管中,缓缓转动试管使其充分混合、离心,所得上清液即为血浆。

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它是体内正常的生理成分,因而不会改变血样的化学组成或引起药物的变化,一般不会干扰测定。

通常lml血液采用20个单位的肝素即可抗凝。

可将配制好的肝素溶液均匀地涂布在试管壁上,于60~70℃烘干备用。

其它抗凝剂有柠檬酸、草酸盐、EDTA等,但它们可能引起被测组分发生变化或干扰某些药物的测定。

制备血清样品时,将采取的血样在室温下至少放置30~60min,待血液凝固后,以3000~4000r/min离心10min,分取上层澄清的血清。

血浆和血清在采血后应及时分离。

短期保存时需置冰箱(4℃)中,长期保存时需置冰箱(-20℃以下)冷冻备用。

2.尿样的采集尿药测定主要用于药物剂量回收、药物代谢及生物利用度研究,也可用于乙酰化代谢和氧化代谢快、慢型测定等。

因为尿药浓度通常变化较大,所以应测定一定时间内排入尿中药物的总量,这就要同时测定在规定时间内的尿量(体积)及尿药浓度。

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尿素及盐类。

它是一种良好的细菌培养基,因而需立即冷藏或防腐处理,否则细菌会很快繁殖而引起尿素分解,产生氨气,这在夏天进行得很快,除产生异常气味外,还有可能导致样品分解。

冷藏条件一般可置4℃冰箱内。

若欲在室温下保存,应在收集尿样后,立即加入防腐剂。

常用的防腐剂有甲苯、氯仿或改变尿液的酸碱性,以抑制细菌的繁殖。

加入的防腐剂是否干扰测定或与被测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应由实验验证,以便选取合适的防腐措施。

在所有体液样品中,尿样最容易获得,并且样品量大,取样次数可以增加,内含药物(母体药物及代谢物)浓度高。

健康人的尿液中不含蛋白质,不需除蛋白,所以常用作药物体内代谢研究。

3.唾液样的采集由于某些药物在唾液中的浓度与血浆浓度密切相关,即可利用唾液中的浓度反映血浆中的药物浓度。

由于唾液样品采集时无伤害、无痛苦,取样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因而样品容易获得。

一般成人每日分泌唾液1~1.5L。

唾液的比重为1.003~1.008,粘度是水的1.9倍;唾液的pH在6.2~7.6之间变动,分泌量增加时趋向碱性而接近血液的pH。

通常得到的唾液含有粘蛋白。

唾液的采集应尽可能在剌激少的安静状态下进行,采集前应漱口,除去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唾液自然分泌流入收集管中。

采集后离心,分取上清液作为药物浓度测定的样品。

也可采用物理方法(嚼石蜡片等)或化学方法(广泛应用的是柠檬酸或维生素C等,有的将约10mg柠檬酸结晶放在舌尖上,或者将10%的柠檬酸溶液喷在舌上,弃去开始时的唾液后再取样)刺激,使在短时间内得到大量的唾液,但这样可能影响唾液中的药物浓度。

唾液中的粘蛋白决定了唾液的粘度,它是在唾液分泌后受唾液中的酶催化而生成的。

为阻止粘蛋白的生成,应将唾液在4℃以下保存。

如果分析时没有影响,则可用碱处理唾液,使粘蛋白溶解而降低粘度。

唾液在保存过程中,会放出CO2,而使pH升高,需要测定唾液pH时,应在取样时测定较好。

冷冻保存的唾液解冻后应将样品混匀后使用,以免产生误差。

需要指出的是只有知道唾液中药物浓度与血清中药物的总浓度有一定的比值时,唾液中药物浓度的监测才有意义。

4.粪样的采集新鲜粪便收集之后应立即冷冻处理。

因粪便内含有大量蛋白质,且微量药物包含在大量固体食物残渣中,对药物的分离和测定都带来麻烦。

因此,必须采取蛋白变性处理及药物分离、纯化等措施。

二、生物样品的储存由于实验设计的要求,如药代动力学研究,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采集大量的样品,受分析速度的限制,往往不能做到边采样边分析,需将部分样品适当储存。

冷冻保存是最常用的方法。

冷冻既可以终止样品中酶的活性,又可以储存样品。

在某些情况下若收集的样品来不及冷冻处理,可先将其置冰屑中,然后再行冷冻储存。

冷冻时,若使用玻璃容器储存样品,需注意防止温度骤降使容器破裂,造成样品损失或污染。

而塑料容器常含有高沸点的增塑剂,可能释放到样品中造成污染,而且还会吸留某些药物,引起分析误差。

某些药物特别是碱性药物还会被玻璃容器表面吸附,影响样品中药物的定量回收,因此,必要时应将玻璃容器进行硅烷化处理。

为防止含酶样品中被测组分进一步代谢,采样后必须立即终止酶的活性。

常采用的方法有:液氮中快速冷冻、微波照射、匀浆及沉淀、加入酶活性阻断剂(通常加入氟化钠)等。

另外,某些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易被空气氧化,如儿茶酚类中的阿朴吗啡,具有邻苯二酚结构,易被空气氧化产生醌类杂质,若收集的血浆样品不加抗氧剂直接在–l5℃冷藏,仅能稳定4周,但加入抗坏血酸后,则可稳定10周。

又如卡托普利,由于采血后该药仍会被血浆中的酶继续氧化,使血药浓度大大降低,因而必须低温下立即分离出血浆并加入抗氧剂及稳定剂,以防止体外继续代谢。

对于见光易分解的药物(如硝苯地平),在采集生物样品时还需注意避光。

第二节生物样品的预处理血浆(plasma)和血清(serum)是体内药物分析经常采用的样本,其中尤以血浆最为常用。

因为药物在体内达到平衡状态时,血浆中药物浓度一般与药物在作用部位的浓度密切相关,可以反映药物在靶器官的状况。

进行HPLC分析时,生物样品一般都需要进行纯化处理。

对纯化程度的要求,取决于使用的分析方法及样品所含杂质情况。

仅有少数情况下可取样品直接进样,对于大多数样品而言,进行预处理是必要的。

由于血药浓度一般很低(一般为μg/ml或ng/m1水平),样品的基质、内源性物质及代谢产物相当复杂,若直接进行测定,内源性物质可能产生干扰,药物浓度太低会达不到仪器灵敏度要求。

因此,生物样品中的药物一般须经过分离、纯化和浓集后再供测定。

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是色谱分析中必不可少的操作步骤,其目的可归纳为:(1)改善分析结果的准确度与精密度;(2)延长色谱柱的寿命(如除去固体杂质);(3)改善组分的可测定性(如被测组分的富集);(4)改善选择性(例如排除基质干扰);(5)改变样品中组分的色谱行为。

不管为了什么目的,在设计或执行某一个前处理步骤时都应考虑到下列问题:(1)被测组分的理化性质;(2)样品的化学组成;(3)药物的蛋白结合率;(4)基质干扰的类型;(5)样品组分处理过程中的稳定性;(6)注意样品在收集、储存和前处理过程中容器的污染;(7)适合色谱系统的样品最终使用的溶剂;(8)前处理过程尽量简单,有尽可能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9)前处理的最后一步应使被测组分富集等。

为了对色谱分析中常用的前处理方法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就有关问题作进一步说明。

一、样品均匀化对于血浆样品,应在测定前混合均匀,以免造成测定误差。

可置涡流混合器上混匀,血浆样品往复振摇亦可达到均匀化的目的。

对粪便、肌肉和组织等固体样品都存在均匀化这一问题。

对含有不溶性组分的样品(例如组织和粪便),须将样品进行匀浆处理,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

同时还应注意取样的代表性问题。

二、去蛋白处理生物样品如血浆、血清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它们能结合药物,因此对于某些药物的测定,必须先将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游离之后再作进一步处理。

测定血液、尿液和脑脊髓液等体液中的药物时,因这些体液中含有蛋白质,在测定时会形成泡沫、浑浊或出现沉淀而干扰测定;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时,虽然可以直接进样,但体液中的蛋白质(以及脂类、盐类和其它内源性杂质)会沉结在色谱柱上,大大缩短色谱柱的寿命。

如用反相HPLC测定血浆中的醋氨酚时,有人在分析柱前安装预柱,直接进样l.5μl血浆样品,进样500次左右,便产生柱堵塞、柱效降低等现象。

因此,生物样品去蛋白是必要的。

通常去蛋白过程是将蛋白质变性处理后,把与蛋白结合的药物解离出来,离心分离以除去蛋白。

目前已有很多去蛋白方法可供使用,但使用各种方法之前应了解该方法是否会导致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发生分解或影响药物的提取等。

通常除蛋白的方法是在含蛋白样品中加入适当的沉淀剂或变性剂,使蛋白质脱水而沉淀(如有机溶剂、中性盐),有的是由于蛋白质形成不溶性盐而析出(如一些酸类:三氯醋酸、高氯酸、磷酸、苦味酸),离心后取上清液用于分析。

甲醇、乙腈、丙酮和乙醇是沉淀蛋白常用的有机溶剂,中性盐有硫酸铵、氯化铵等。

无机盐沉淀蛋白是可逆的,即将蛋白稀释后仍具有生理活性,而有机溶剂和酸类沉淀的蛋白是不可逆的,用甲醇沉淀蛋白的优点是上清液清澈,沉淀为絮状易于分离;乙腈与之相反,产生细的蛋白沉淀,但沉淀效率较甲醇高。

甲醇与乙腈是反相液相色谱法中常用的蛋白沉淀剂,因为它们与流动相的组成相同。

但若还需加有机溶剂提取,则由于加入的有机沉淀剂使水相和有机相部分混溶,会影响样品的提取效率。

大多数药物在适当pH下可用有机溶剂直接萃取出来,同时,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处于可逆平衡状态,因此不必事先除去蛋白即可自体液中提取出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