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合集下载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高一化学必修一讲义: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

高中化学计算中常用的解题方法一、守恒法(化学计算的核心方法)——化学反应中的守恒关系有:质量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1、原子守恒(质量守恒)(1)宏观特征:反应前后质量守恒(2)微观特征: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守恒(3)应用: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或物质的量)【即学即练1】1、有一固体苛性钠样品4g,经空气中放置数日后,部分发生了潮解和变质。

今将该变质后的样品全部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后,把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2、有一空气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H2O 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

若将1g该样品放入含有HCl为3.65g盐酸中使其充分反应后,残酸再用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蒸干溶液后所得固体质量为多少克?3、有一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知其内含H2O 7.62%,K2CO3 2.83%,KOH 90%,若将此样品1g加到10%的盐酸溶液50ml里,过量的盐酸再用10%的KOH溶液中和,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多少克?(盐酸密度为1.1g/ml)4、一定量Na2O、Na2O2、NaOH的混合物与2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蒸干溶液,最终得固体的质量为( )A.8g B.15.5g C.11.7g D.无法计算5、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10g,溶于水制成200mL溶液,其中c(Na+)=0.50mol/L。

若将10g的这种混合物,加热到质量不变为止,减少的质量为( )A.5.3gB.4.7gC.5.0gD.4.0g6、把7.4gNa2CO3·10H2O和NaHCO3组成的混合物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其中c(Na+)=0.6mol/L,若把等质量的混合物加热到恒重时,残留物的质量为()A.3.18 g B.2.12 g C.5.28 g D.4.22 g2、得失电子守恒: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n(氧化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n(还原剂)×变价原子个数×化合价变化值(高价—低价)【即学即练2】1、一定浓度的Na2SO3溶液,恰好与某浓度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SO32-氧化成SO42-,且SO32-与Cr2O72—个数比为3:1,则元素Cr在被还原的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6 B.+3 C.+2 D.02、在一定条件下,PbO2与Cr3+反应,产物是Cr2O2-7和Pb2+,则与1 mol Cr3+反应所需PbO2的物质的量为()A.3.0 molB.1.5 mol C.1.0 mol D.0.75 mol3、已知硫化亚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共热,所得溶液中只有硝酸铜和硫酸铜,放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两种气体,且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7,则参加反应的硫化亚铜和作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4∶25 B.2∶17 C.1∶7 D.3∶83、电荷守恒①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②离子方程式中,反应物所带电荷总数与生成物所带电荷总数相等且电性相同。

高一化学计算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化学计算题型总结归纳

高一化学计算题型总结归纳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其中计算题型是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对高一化学计算题型进行总结归纳,并提供一些解题技巧和实例,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化学计算题。

一、摩尔计算题摩尔计算是化学计算中最基础的一种题型,涉及到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比、摩尔体积等。

解题时需要根据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M = m/n,其中M为摩尔质量,m为质量,n为物质的摩尔数。

以下是一个实例:实例1:计算化合物A(CH2)5OH的摩尔质量。

解析:根据摩尔质量的计算公式,需要计算该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摩尔质量,并将其累加。

摩尔质量C = 12.01 g/mol,H = 1.008 g/mol,O = 16.00 g/mol。

化合物A(CH2)5OH的摩尔质量 = 12.01 × 1 + 1.008 × 6 + 16.00 × 1 =60.15 g/mol。

二、溶液计算题溶液计算是指根据溶液的体积、浓度等信息计算相关物质的质量、浓度或溶度的题型。

解题时需要掌握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摩尔关系以及浓度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个实例:实例2:已知有100 mL浓度为0.1 mol/L的硝酸银溶液,求其中硝酸银的质量。

解析:根据浓度的计算公式c = n/V,其中c为浓度,n为溶质的摩尔数,V为溶液的体积。

硝酸银的摩尔质量为107.87 g/mol。

硝酸银的摩尔数n = c × V = 0.1 mol/L × 0.1 L = 0.01 mol。

硝酸银的质量 = n ×摩尔质量 = 0.01 mol × 107.87 g/mol = 1.08 g。

三、配位化学计算题配位化学计算题是指根据配位化合物的配位数、化学计量比等信息计算配位反应中的物质质量、摩尔比等题型。

解题时需要了解配位化合物中配体和中心离子的摩尔关系以及配位数等概念。

以下是一个实例:实例3:已知配位化合物[Fe(C2O4)3]3-的分子式为[Fe(C2O4)3(H2O)3],求其中含有的Fe2+离子的摩尔数。

高一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

高一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

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法归纳【知识网络】【易错指津】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守恒计算时,一是准确判断新给物质的化合价,二是如原子团中某原子个数不为1时,要乘以原子个数。

2.根据化学反应,利用气体物质的量推算容器压强时,不要将固体物质的量也计算在内。

3.对一些特殊反应,如浓H2SO4、浓HNO3、浓HCl随反应进行浓度在减少,导致反应情况改变,不能只从理论上计算。

【典型例题评析】例1将硫酸钾、硫酸铝、硫酸铝钾三种盐混合溶于硫酸酸化的水中,测得c(SO42-)=0.105mol/L、c(Al3+)=0.055mol/L,溶液的pH=2.0(假设溶液中H2SO4完全电离为H+和SO42-),则c(K+)为( )A.0.045mol/LB.0.035mol/LC.0.055mol/LD.0.040mol/L例2 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A.NO2B.NOC.N2OD.N2例3 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1.12L(标况)。

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2molB.0.11molC.0.09molD.0.08mol例4 工业上常用漂白粉跟酸反应放出的氯气质量对漂白粉质量的质量分数x%来表示漂白粉的优劣,漂白粉与酸的反应为:Ca(ClO)2+CaCl2+2H2SO4=2CaSO4+2Cl2↑+2H2O,现为了测定一瓶漂白粉的x%,进行如下实验,称取漂白粉样品2.00g,加水研磨后,转入250mL 容量瓶内,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后,取出25.0mL,加入过量的KI溶液和过量稀硫酸,静置,待漂白粉放出的氯气与KI完全反应后,用0.1mol/L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反应中生成的碘,反应如下2Na2S2O3+I2= Na4S4O6+2NaI,滴定时用去溶液20.0 mL。

化学常见解题方法总结

化学常见解题方法总结

化学常见解题方法总结在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解题是不可避免的一项重要任务。

面对各种类型的化学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方法,以便能够高效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化学解题方法,并对其进行简要介绍和示例分析。

一、化学计算问题解题方法化学计算问题主要涉及到题目中给定的数据,要求我们根据各种已知的信息计算出所需要的结果。

常见的化学计算问题解题方法包括:1. 单位换算法:在计算中,经常需要将一个单位转换为另一个单位。

例如,将摄氏度转换为华氏度或开尔文度,或将摩尔转换为克等。

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给定的单位和目标单位,然后利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计算。

2. 平衡化学方程式法:当题目给出了化学反应的平衡化学方程式时,我们可以利用化学方程式所包含的物质的量比关系进行计算。

例如,已知一定量的反应物,要求计算生成的产物的物质的量。

3. 氧化还原反应法: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是核心。

通过观察反应物和产物的电荷差异,可以确定电子转移的数量,从而计算出物质的量。

此外,还需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方程式来计算物质的量。

4. 摩尔浓度计算法:摩尔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体积的比值,通常用mol/L表示。

在计算摩尔浓度时,需要按照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进行计算。

5. 理想气体定律法:理想气体定律是描述理想气体行为的基本定律,包括波义尔定律、查理定律和盖-吕萨克定律。

在计算气体的性质或者气体在一定条件下的变化时,可以利用理想气体定律进行计算。

二、化学实验问题解题方法化学实验问题通常涉及到实验步骤、条件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常见的化学实验问题解题方法包括:1. 实验方法分析法:通过分析题目中给出的实验步骤,从中找到关键点和主要步骤,根据化学原理进行推理和解答。

例如,根据实验条件和结果,判断反应类型、生成的产物以及反应机理。

2. 数据处理和分析法:在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处理实验数据和进行数据分析。

例如,通过实验数据绘制图表、计算平均值或标准差,并进行数据比较和结果解释。

化学高中化学化学计算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

化学高中化学化学计算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

化学高中化学化学计算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学科,是中学阶段学生必修的科目之一。

在化学学习中,学生们经常需要进行化学计算。

掌握一些化学计算解题技巧,可以有效提高答题速度。

本文将分享一些实用的化学计算解题技巧,帮助学生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摩尔计算摩尔是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通过摩尔计算可以进行化学方程式的配平、物质的摩尔质量计算等。

在进行摩尔计算时,有以下几个核心公式需要掌握:1. 摩尔物质质量 = 物质的质量 /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求解物质的摩尔质量。

例如,如果一个物质的质量为10克,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0g/mol,那么该物质的摩尔质量就是10克 / 40g/mol = 0.25mol。

2. 摩尔物质的质量 = 摩尔数 ×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摩尔数和相对分子质量来计算摩尔物质的质量。

例如,如果某个物质的摩尔数为0.5mol,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0g/mol,那么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0.5mol ×30g/mol = 15克。

3. 摩尔物质的质量 = 摩尔浓度 ×溶液的体积这个公式常用于溶液的摩尔浓度计算。

例如,如果某个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1mol/L,溶液体积为500mL,那么摩尔物质的质量就是0.1mol/L × 500mL = 50克。

二、溶解度计算溶解度是指单位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在溶解度计算中,可以运用以下几个关键公式:1. 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这个公式可用于求解溶解度。

例如,如果某个化合物在100克水中溶解了20克,那么其溶解度就是20克 / 100克 = 0.2。

2. 溶解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 / 溶剂的体积这个公式适用于溶解度的摩尔计算。

例如,如果某个化合物的溶质物质的量为0.2mol,溶剂的体积为500mL,那么其溶解度就是0.2mol /0.5L = 0.4mol/L。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1.读题与理解在解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条件。

明确问题是要求求解物质的摩尔数、质量、体积等,还是需要计算溶解度、浓度等。

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和信息,包括化学方程式、摩尔质量、摩尔体积等。

2.确定所需数据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所需要的数据,并将其整理出来。

通常包括已知数据和未知数据,已知数据可以通过题目给出的条件来确定,而未知数据则是需要解题的答案。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如果题目中给出了化学方程式,那么可以利用该方程式进行计算。

首先要平衡方程式,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例是正确的。

然后根据已知数据和化学方程式中的摩尔比例关系,可以计算出所需的未知数据。

4.利用摩尔计算和物质的量和质量关系进行计算在化学计算中,摩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摩尔质量是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的单位质量,摩尔体积是气体的一个摩尔所占据的体积。

利用摩尔计算和物质的量和质量关系,可以进行物质的摩尔计算、质量计算、体积计算等。

5.考虑物质的量守恒和溶解度在一些题目中,需要考虑到物质的量守恒和溶解度等因素。

例如,在涉及到溶解度的计算题中,要根据溶解度表确定溶解度常数,然后根据已知物质的量计算溶质的溶解度。

6.注意单位的转换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确保所使用的单位是相互兼容的。

如果需要进行单位换算,可以借助于化学常数表或计算器。

7.检查计算结果计算完成后,要仔细检查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首先要检查计算的单位是否正确,是否满足题目给出的要求;其次要检查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是否符合化学常识。

8.给出完整的答案最后,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给出完整的答案,包括数值和单位。

有时候还需要给出解题的步骤和计算过程,以便审题人员理解和评判。

以上是解决化学计算题的一般技巧,具体题目的解答可能还需要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适当调整。

不同类型和难度的题目需要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和计算方法,加强理解和实践,多进行练习和模拟,才能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技巧。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高一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从问题的极端去考虑、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展的讨论。

4.量量关系法:利用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5.数形结合法: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互为浸透、互相补充。

6.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7.定量问题定性化;8.近似估算;9.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10.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11.注意解题标准格式,这方面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的标准格式。

12.注意分步作答。

每年国家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计分,往往分步计分之和不等于总分。

1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用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用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引起注意。

14.价配平法当化学方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用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响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15.万能配平法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是原子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一定相等,因此不一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方程式,但在最后进展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16.合并配平法关键是找出发生氧化复原反响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有〔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2〕通过电荷守恒等方法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17.拆分配平法合适氧化剂和复原剂是同一种物质,且氧化产物和复原产物也是同一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其配平技巧是将氧化复原剂〔或氧化复原产物〕根据需要进展合理拆分。

拓展阅读:高考化学选择题有什么解题技巧 1、列举特例、速排选项高考选择题往往考察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情况,这就要求考生熟悉特例,对于一些概念判断、命题式判断正误类题目,假如从正面不能直接作出判断,可以列举反例、特例,迅速判断选项正误。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完整版)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化学计算题常用的一些巧解和方法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 所谓“差量”就是指一个 过程中某物质始态量与终态量的差值。

它可以是气体的体积差、物质的量差、质量差、 浓度 差、溶解度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 1】把 22.4g 铁片投入到 500gCuSO 4 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取出铁片, 洗涤、 干燥后称其 质量为 22.8g ,计算(1)析出多少克铜? (2)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分数多大?解析“充分反应”是指 CuSO 4 中 Cu 2+ 完全反应,反应后的溶液为 FeSO 4 溶液, 不能轻 率地认为 22.8g 就是 Cu ! (若 Fe 完全反应,析出铜为 25.6g), 也不能认为 22.8-22.4=0.4g 就是铜。

分析下面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溶解 56gFe ,就析出 64g 铜,使铁片质量增加 8g(64-56=8) ,反过来看:若铁片质量增加 8g ,就意味着溶解 56gFe 、生成 64gCu ,即“差 量” 8 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 (也可是物质的量)成正比。

所以就可以根据题中所给的已 知“差量”22.8-22.4=0.4g 求出其他有关物质的量。

设:生成 Cu x g , FeSO 4 y gFe+CuSO 4 =FeSO 4+Cu 质量增加 56 152 64 64-56=8y x 22.8-22.4=0.4故析出铜 3.2 克铁片质量增加 0.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溶液的质量必减轻 0.4g ,为 500-0.4=499.6g 。

【巩固练习】将 N 2和 H 2的混合气体充入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反应器内,达到平衡时, NH 3 的体积分数为 26%,若温度保持不变,则反应器内平衡时的总压强与起始时总压强之比为 1∶______。

解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在温度、体积一定时,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 比。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

中学化学计算中常用的8种解题方法和技巧,打印收藏!在中学化学中,有许多计算相关的题型。

对于这些题型,其实都有相对应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下面这8种解题方法就基本涵盖了中学化学中的主要题型和考点,家长和学生们可以收藏起来后慢慢了解和消化。

题型一:差量法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或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例: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21.0g,加热至质量不再变化时,称得固体质量为12.5g。

求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混合物质量减轻是由于碳酸氢钠分解所致,固体质量差21.0g-14.8g=6.2g,也就是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混合物中m(NaHCO3)=168×6.2g÷62=16.8g,m(Na2CO3)=21.0g-16.8g=4.2g,所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20%。

【规律总结】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态物质的体积差、压强差,也可以是物质的量之差、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巩固练习】(答案见文末)现有KCl、KBr的混合物3.87g,将混合物全部溶解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产生6.63g沉淀物,则原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0.241B.0.259C.0.403D.0.487题型二:守恒法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1. 原子守恒例:有0.4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A. FeOB. Fe2O3C. Fe3O4D. Fe4O5【分析】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

高中化学求解答题技巧大全

高中化学求解答题技巧大全

高中化学求解答题技巧大全高中化学是一门理科学科,它涉及到很多实验和理论的知识。

解答题目需要运用一些技巧和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高中化学解答题的技巧大全,供参考。

1. 仔细阅读题目在回答任何化学题目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和限制条件。

可以画出示意图或者用自己的话解释题目,以确保对于问题的理解是准确的。

2. 多画示意图在解答化学问题时,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理解和分析。

示意图可以是分子结构、反应物的混合情况或任何与问题相关的图示。

画图有助于将抽象的概念转变为具体的情况。

3. 注意单位和数据的转换化学问题中经常涉及到单位的转换和数据的运算。

在解答题目时,应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单位,并根据需要进行单位的转换。

此外,还要注意在计算过程中保留足够的有效数字,并按照正确的规则进行四舍五入。

4. 运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公式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公式是解答化学问题非常重要的工具。

正确运用这些工具,可以快速得出结果,并验证答案的正确性。

在使用化学方程式或计算公式时,应注意对应关系和单位的配对。

5. 注意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注意题目中涉及到的酸碱性质和氧化还原过程,并根据相应的原理和规则进行分析。

6. 分步解答和反复检查有些化学问题比较复杂,可能需要分步解答。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应将问题划分为几个简单的子问题,并逐步解决。

解答完成后,还要反复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并确认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7. 合理估计和近似解答有些化学问题中给出的数据可能并不精确,或者解答过程中涉及到繁琐的计算。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合理估计和近似解答的方法来简化计算和得到近似结果。

估计和近似解答需要基于对问题的理解和经验的判断。

8. 利用实验数据和现象化学是实验科学,实验数据和现象对于解答化学问题非常重要。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和常见的化学现象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得出正确的答案。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1、差量法例题 . 将质量为 100 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拿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成 100.8 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响。

分析:Fe + CuSO4= FeSO4+Cu棒的质量增添56 64 64-56=8m (Fe) 100.8g-100g=0.8g56 ∶8 =m (Fe) ∶0.8答:有 5.6 克铁参加了反响。

概括小结差量法是依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能够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

,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合用于解答混淆物间的反响,且反响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响系统。

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仔细剖析题意,选定有关化学量的差量。

质量差均取正当。

差量一定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长处:不需计算反响前后没有本质参加反响的部分,所以能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题的重点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本质,即依据题意确立“理论差值” ,再依据题目供给的“本质差量”,列出正确的比率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照是合比定律,即差量法合用范围⑴反响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不然,应试虑用其余方法来解。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响不完整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类状况下,差量反应了本质发生的反响,除去了未反响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1.在稀 H2SO4 和 CuSO4 的混淆液中,加入适当铁粉,使其正好完整反响。

反应后获得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

则原混淆液中H2SO4 和CuSO4 的质量比为( )A.7:8B.8:7C.7:80D.80:72.标准状况下,把 4.48 L CO2 经过必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采集到3.36 L 气体,则 3.36L 气体的质量是 ( )A. 4.8 g B .5.4 g C.6.0 g D .6.6 g3.常温下盛有 20mL 的 NO2 和 NO 构成的混淆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足反响后,节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 气体,则原混淆气体中, NO2 和 NO 的体积分别是多少?2、守恒法化学反响的本质是原子间从头组合,依照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响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陷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

高中化学计算题技巧化学计算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考试中常见的题型。

掌握化学计算的技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解答问题,还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下面我将就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进行详细介绍。

一、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在解化学计算题时,首先需要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平衡。

平衡反应中物质的物质量守恒,可以根据平衡反应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建立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平衡方程式的系数,可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量的比例关系。

在计算题中,我们需要根据方程式的平衡进行计算,并且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

二、溶液浓度的计算在溶液的计算中,我们常见的是溶液浓度的计算。

溶液的浓度包括质量分数、体积分数、摩尔浓度等多种表示方法。

在解题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浓度表示方法,并将已知条件转化为计算所需的单位。

在计算浓度时,需要注意溶质的物质量和溶剂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以及摩尔浓度和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计算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需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量关系,进行反应物质的计算。

在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时,需要注意电子的转移,以及电子数和物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平衡氧化还原方程式,可以确定各物质的物质量关系,从而进行计算。

四、气体的计算气体的计算是化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需要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等原理进行计算。

在计算气体的问题时,需要注意气体的物态方程、理想气体的体积比和物质量比的概念。

在解答气体问题时,应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所求物质的物质量、体积或摩尔数,从而得出最终结果。

五、热化学计算热化学计算是化学计算题中涉及热量变化的内容,需要根据反应的放热、吸热情况,计算反应热量。

在解热化学计算问题时,需要注意热量与物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热量的正负关系。

通过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可以计算反应的放热或吸热情况,从而解答热化学计算题。

六、实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我们通过以下实例进行具体分析:【实例】已知在氧气的氧化还原反应中,硫的氧化数为+6,氢的氧化数为+1,在化学方程式中硫酸和硫酸氢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请计算硫酸氢钠溶液中含有的硫酸质量百分数。

(8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8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

(8种)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一、关系式法关系式法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其解题的核心思想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各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存在着最基本的比例(数量)关系。

例题:某种H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为相同条件下再通入过量O2,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A.3.2gB.4.4gC.5.6gD.6.4g[解析]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H2的质量。

固体增加的质量即为CO的质量。

所以,最后容器中固体质量增加了3.2g,应选A。

二、方程或方程组法根据质量守恒和比例关系,依据题设条件设立未知数,列方程或方程组求解,是化学计算中最常用的方法,其解题技能也是最重要的计算技能。

例题:有某碱金属M及其相应氧化物的混合物共10g,跟足量水充分反应后,小心地将溶液蒸干,得到14g无水晶体。

该碱金属M可能是()(锂、钠、钾、铷的原子量分别为:6.94、23、39、85.47)A.锂B.钠C.钾D.铷[解析]设M的原子量为x,解得42.5>x>14.5,分析所给锂、钠、钾、铷的原子量,推断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是B、C。

三、守恒法化学方程式既然能够表示出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物质的量、质量、气体体积之间的数量关系,那么就必然能反映出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电荷数、得失电子数、总质量等都是守恒的。

巧用守恒规律,常能简化解题步骤、准确快速将题解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题:将5.21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molCl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0.093=0.025x+0.018,x=3,5-3=2。

应填:+2。

(得失电子守恒)四、差量法找出化学反应前后某种差量和造成这种差量的实质及其关系,列出比例式求解的方法,即为差量法。

其差量可以是质量差、气体体积差、压强差等。

差量法的实质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巧用。

它最大的优点是:只要找出差量,就可求出各反应物消耗的量或各生成物生成的量。

高一化学计算题专题讲解及方法介绍

高一化学计算题专题讲解及方法介绍

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一)一、守恒法利用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为基础,就是巧妙地选择化学式中某两数(如化合价数、正负电荷总数)始终保持相等,或几个连续的化学方程式前后某微粒(如原子、电子、离子)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的依据,这样不用计算中间产物的数量,从而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一)原子个数守恒【例题1】某无水混合物由硫酸亚铁和硫酸铁组成,测知该混合物中的硫的质量分数为a ,求混合物中铁的质量分数【例题2】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二)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例题3】在Na2SO4和K2SO4的混和溶液中,如果[Na+]=0.2mol/L,[SO42- ]= x mol/L, [K+]=y mol/L,则x和y的关系是( )(A)x=0.5y (B)x=0.1+0.5y (C)y=2(x-0.1) (D)y=2x-0.1【例题4】】用1L 1mol/L的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求所得的溶液中CO23-和H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三)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无论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还是原电池或电解池中均如此。

【例题5】将纯铁丝5.21克溶于过量稀盐酸中,在加热条件下,用2.53克KNO3去氧化溶液中Fe2+,待反应后剩余的Fe2+离子尚需12ml 0.3mol/L KMnO4溶液才能完全氧化,写出KNO3和FeCl2完全反应的方程式。

【例题6】往150mLFeBr2溶液中缓缓通入2.24L(标况)氯气,反应完全后,溶液中有1/3的溴离子被氧化成溴单质。

求原溶液FeBr2的物质的量浓度。

(四)质量守恒--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高中化学化学式计算题突破技巧

高中化学化学式计算题突破技巧

高中化学化学式计算题突破技巧高中化学化学式计算题是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让很多学生头疼的难题。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突破技巧,就能够轻松解决这类题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式计算题,以及相应的解题技巧。

一、化学式计算题的基本步骤在解决化学式计算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计算步骤。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化学式计算题的解题步骤:1. 根据题目给出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物质的摩尔数。

2. 根据题目给出的化学反应式,确定所需的物质的摩尔比例。

3. 根据所需的物质的摩尔比例,计算出所需的物质的摩尔数。

4. 根据所需的物质的摩尔数,计算出所需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二、化学式计算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1. 摩尔质量计算题摩尔质量计算题是化学式计算题中最基础的类型之一。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物质的质量或体积,计算出物质的摩尔数。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如,题目给出了一定质量的氧气,要求计算氧气的摩尔数。

我们可以根据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32 g/mol)计算出氧气的摩尔质量,然后用题目给出的质量除以摩尔质量,即可得到氧气的摩尔数。

2. 摩尔比例计算题摩尔比例计算题是化学式计算题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给定的化学反应式,确定所需的物质的摩尔比例。

例如,题目给出了一定摩尔数的氢气和氧气,要求计算氢气和氧气之间的摩尔比例。

我们可以根据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数,计算出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

3. 质量计算题质量计算题是化学式计算题中较为复杂的一种类型。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所需的物质的摩尔数,计算出所需的物质的质量。

例如,题目给出了一定摩尔数的氧气,要求计算氧气的质量。

我们可以根据氧气的摩尔质量,将摩尔数转化为质量。

三、化学式计算题的解题技巧1. 注意单位的转换在解决化学式计算题时,我们需要注意单位的转换。

例如,如果题目给出的是物质的质量,而我们需要计算的是物质的摩尔数,就需要将质量转化为摩尔数。

高一化学计算解题方法(带答案)

高一化学计算解题方法(带答案)

3.今有13g 锌,把它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放出的氢气可以跟多少克纯度为80℅的氯酸钾完全分解放出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水?此题如果用常规方法需要几步计算:①根据13g 锌求生成氢气的质量,②根据氢气的质量求氧气的质量③根据氧气的质量求KClO 3的质量,这种解法步骤多计算量大,费时费力,但如果用下述方法则极为简便。

解:设需纯度为80℅的KClO 3的质量为X2KClO 32↑ 2H 2+O 2=====2H 2OZn+H 2SO 4=ZnSO 4+H 2↑依上述方程式可得:2KCLO 3~3O 2~6H 2~6Zn可知:KCLO 3 ~ 3Zn122.5 3*6580%x 13g2 点燃解得:x=10.2g4.用含杂质10%的锌195g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杂质不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H 2最多能还原多少克氧化铁? 本题涉及的化学反应有: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氢气还原氧化铁的化学方程式 。

纵述两个化学方程式中物质间的系数关系,你能推知:锌、氢气、氧化铁、铁之间的系数关系吗? 即3Zn ~3H 2~Fe 2O 3~2Fe 。

事实上3Zn ~Fe 2O 3就是本题的关系式,然后代入关系量即可求解。

解:设最多能还原氧化铁的质量为x 。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H 2SO 4 = ZnSO 4 + H 2↑3H 2 + Fe 2O 3 = 2Fe + 3H 2O由上述两个化学方程式可推知参加反应的锌和被还原的氧化铁有如下关系:3Zn ~ Fe 2O 33×65 160195g×(1-10%) x所以:3×65 : 160 = 195g×(1-10%) : x解得: x = 144g (二)根据元素或原子团的物质的量守恒关系确立关系式5.含FeS 2 65%的硫铁矿在燃烧的时候,有1.8%的硫受到损失而混入炉渣。

由这种矿石2 t 可以制得98%的硫酸多少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4FeS 2+11O 2 == 2Fe 2O 3 + 8SO 2 2SO 2 + O 2 == 2SO 3SO 3 + H 2O==H 2SO 4关系式: FeS 2 ————————2H 2SO 4120 1962 t ×65%×(1-1.8%) 98%×m(浓H 2SO 4)m(浓H 2SO 4) = 2.13 t分析磁铁矿(主要成分为Fe 3O 4)时,将铁沉淀为Fe(OH)3再灼烧至Fe 2O 3,若灼烧后F e 2O 3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试样中Fe 3O 4的质量分数,则需取试样多少克?设试样质量为m ,其中Fe 3O 4的质量分数为w2Fe 3O 4 ~ 3Fe 2O 32×232 3×160mw w gg g m 97.016032322=⨯⨯=(三)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确立关系式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与还原剂得失电子守恒的原则,确立有关物质间的关系式。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高中化学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化学计算题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这些计算题可能是比较困难和复杂的。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些解题技巧,就能轻松应对这些题目。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部分的考试内容。

一、摩尔计算题摩尔计算题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题型。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物质的摩尔比例来计算物质的质量、体积或摩尔数等。

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反应方程式和摩尔比例。

例如,题目如下:已知反应方程式:2H2 + O2 → 2H2O问:当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2:1时,生成的水的摩尔数是多少?解答: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摩尔比,我们可以知道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数分别为2x和x。

而根据反应方程式,氢气和氧气的摩尔比为2:1,所以氢气的摩尔数是氧气的两倍。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计算式:2x + x = 2解这个方程可得x=1,代入原式可知氢气的摩尔数为2,因此生成的水的摩尔数为2。

二、溶液浓度计算题溶液浓度计算题也是高中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计算题型。

在这类题目中,我们需要根据溶质的质量和溶液的体积来计算溶液的浓度,常用的浓度单位有质量百分比、摩尔浓度和体积百分比等。

例如,题目如下:已知某溶液中含有NaCl 20g,溶液的体积为100mL,求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

解答:质量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公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液的质量) × 100%首先,我们需要计算溶液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由于题目中没有给出溶剂的质量,但给出了溶液的体积,我们可以根据溶液的密度来计算溶剂的质量。

假设溶液的密度为1g/mL,那么溶液的质量 = 100mL × 1g/mL = 100g。

根据计算公式,质量百分比浓度 = (20g / 100g) × 100% = 20%。

因此,该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20%。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打印版)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打印版)

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打印版)化学计算是高中化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掌握解题方法对于学生提升化学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提升解题能力。

1. 梳理题意在解决化学计算题之前,首先需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意。

特别关注题目中提到的物质、性质、条件、计算量等。

可以标注、划线或做简单的注释,以帮助理解和记忆。

2. 明确所需求解的量在理清题意后,需要明确需要求解的量。

化学计算题常涉及摩尔质量、摩尔比、物质的量、摩尔浓度等。

将问题的核心数值抽取出来,并确认需要使用哪些公式进行计算。

3. 单位换算和计算公式单位换算在化学计算中经常出现,特别是涉及物质的量、浓度等。

需要熟悉常用的单位换算关系,并将数值一致转换为所需的单位。

另外,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目会涉及不同的计算公式,需要掌握各类常见的化学计算公式。

4. 解题步骤解题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列出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量。

- 第二步,进行单位换算,确保所有数值的单位一致。

- 第三步,根据所需求解的量,选择合适的计算公式。

- 第四步,代入已知条件的数值,并进行计算。

- 第五步,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

5. 练和实践化学计算需要通过大量的练和实践来提升。

建议学生多做化学计算题,并在解答后仔细分析解题步骤和思路。

通过不断的练和实践,掌握解题方法,并培养自己的计算能力。

6. 注意事项在解决化学计算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单位换算,确保单位一致。

- 注意计算公式的选择和正确代入已知条件。

- 注意使用计算器和表格等辅助工具,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 注意检查计算结果是否合理,避免低级错误。

结论掌握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梳理题意、明确求解量、掌握单位换算和计算公式、遵循解题步骤、进行练和实践以及注意事项,学生可以提升化学计算的能力,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高一化学常用的几种解题法

高一化学常用的几种解题法

高一化学常用的几种解题法清远市第一中学 张晓梅化学题的解法时有多种方法,有些是常规方法,有些方法解起题来较简单,且有一定的巧妙性。

巧妙的解题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缩短解题时间,减少计算量。

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十字交叉法”“十字交叉法”是一种适用于二元混合体系的计算方法,常用于计算二元组成部分的比例关系。

“十字交叉法”图式表示如下:A 1 A 2-AA = %%21P PA 2 A - A 2若P%表示体积分数或物质的量分数,那么12A A A A --表示为二元成分之间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比。

若P%表示的是质量分数,那么12A A A A --表示为二元成分之间的质量比。

“十字交叉法”可以广泛用于元素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同一溶质的不同质量分数的混合等多种类型的习题上。

例1、实验测得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状况下氢气密度的14.5倍。

试求混合气体中CO 的质量分数。

分析:本题涉及到气体的密度比例和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的计算,使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深入到更为综合、复杂的情景。

目的是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有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等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解法来说,求出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后,再求出混合气体中CO 和CO 2的体积比或物质的量之比,可用“十字交叉法”。

解:根据 ()()()()5.14M M 22H H==混混ρρ 则: 2925.14M 5.14M 2H =⨯=⨯=混∴CO: 28 3∴()()()()13V V 22C C ==OCO OCO n n即混合气体中CO 占有43的体积,O 2占有41的体积,进而可求出CO 的质量分数。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

CO 的质量分数:%4.72%1004/293/28=⨯⨯⨯molmol g mol mol g例2、1体积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 3)与4体积水(密度为1g/cm 3)混和,求所得硫酸的百分比浓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高一化学计算题常用解题技巧和方法
1、差量法
例题. 将质量为100克的铁棒插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烘干,称量,棒的质量变为克。

求有多少克铁参加了反应。

解析:
Fe + CuSO4= FeSO4+Cu 棒的质量增加
56 64 64-56=8
m (Fe) =
56∶8=m (Fe)∶
答:有克铁参加了反应。

归纳小结
差量法是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个差量可以是固态、液态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之差。

,也可以是气态物质的体积、物质的量之差等。

该法适用于解答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上述差量的反应体系。

差量也是质量守恒定律的一种表现形式。

仔细分析题意,选定相关化学量的差量。

质量差均取正值。

差量必须是同一物理量及其单位,同种物态。

差量法优点:不需计算反应前后没有实际参加反应的部分,因此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解题的关键是做到明察秋毫,抓住造成差量的实质,即根据题意确定“理论差值”,再根据题目提供的“实际差量”,列出正确的比例式,求出答案。

差量法利用的数学原理:差量法的数学依据是合比定律,即
差量法适用范围
⑴反应前后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

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时,使用差量法才显得快捷,否则,应考虑用其他方法来解。

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

⑵反应不完全或有残留物时,在这种情况下,差量反映了实际发生的反应,消除了未反应物质对计算的影响,使计算得以顺利进行。

经典习题
1.在稀H2SO4和CuSO4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铁粉,使其正好完全反应。

反应后得到固体物质的质量与所加铁粉的质量相等。

则原混合液中H2SO4和CuSO4的质量比为 ( )
:8 :7 :80 :7
2.标准状况下,把 L CO2通过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后收集到 L气体,则气体的质量是( )
A. g B. g C. g D. g
3.常温下盛有20mL的NO2和N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大试管倒立在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6mL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O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2 、守恒法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重新组合,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一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的方法叫做守恒法。

守恒法包括
(1).质量守恒就是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在配制或稀释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2).原子守恒即反应前后主要元素的原子的个数不变,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元素守恒即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不变,各元素原子个数不变,其物质的量、质量也不变。

(3).电荷守恒即对任一电中性的体系,如化合物、混和物、溶液、胶体等,电荷的代数和为零,即正电荷总数和负电荷总数相等。

(4).得失电子守恒是指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一定等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

1、原子(离子)守恒
例题1 有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 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的石灰水中得到固体沉淀物,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 FeO
B. Fe2O3
C. Fe3O4
D. Fe4O5
解析由题意得知,铁的氧化物中的氧原子最后转移到沉淀物CaCO3中即
n(CO)=n(CO2)=n(氧化物中O原子)=n(CaCO3)=,m(O)=×16g/mol=。

m(Fe)=,n(Fe)=。

n(Fe)∶n(O)=2:3,选B
例题2 将8gFe2O3投入150mL某浓度的稀硫酸中,再投入7g铁粉收集到H2(标准状况),同时,Fe和Fe2O3均无剩余,为了中和过量的硫酸,且使溶液中铁元素完全沉淀,共消耗4mol/L的NaOH溶液150mL。

则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2mol/L
D. L
解析粗看题目,这是一利用关系式进行多步计算的题目,操作起来相当繁琐,但如能仔细阅读题目,挖掘出隐蔽条件,不难发现,反应后只有Na2SO4存在于溶液中,且反应过程中SO42―并无损耗,根据
,则原硫酸的浓度为:2mol/L,故选C。

归纳小结:
“原子守恒法”是化学计算中必须高度重视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技巧。

当遇到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和涉及多个反应的计算题时,按常规方法计算需要先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列方程组解方程,这种常规的计算方法,步骤很多,非常繁琐,需消耗大量的时间解一道题。

若采用“原子守恒法”解题,思路清晰,步骤少,省时,大大地提高了解题的速率,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电荷守恒
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

3、得失电子守恒法
例题1.用 mol / L的Na2SO3溶液30 mL,恰好将2×10-3 mol的还原,则元素X在还原产物中的
化合价是 ( )
A.+1 B.+2 C.+3 D.+4
mol / L×30×10-3 L×2=2×10-3mol×(7-x),x=4
例题2、某稀硝酸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铁粉全部溶解,生成NO,溶液质量增加,所得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比为()
A. 4∶1
B. 2∶1
C. 1∶1
D. 3∶2
3极值法
“极值法”即“极端假设法”,是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常用方法,一般解答有关混合物计算时采用。

可分别假设原混合物是某一纯净物进行计算,确定最大值、最小值,再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例题有锌、铁、镁、铝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为,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锌
B.铁
C.铝
D.镁
解析:Zn—H2↑Fe—H2↑ 2Al—3H2↑Mg—H2↑
若单独跟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标准状况)需各金属质量分别为:Zn∶;Fe∶28 g;Al∶9g;Mg∶12g。

其中只有铝的质量小于10g,其余均大于10g,说明必含有的金属是铝。

应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