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底吹转炉炼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PCO KC .........[ %C ] [%O] %C %O KC
由于Kc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在炼钢温度范围内为 一定值,用M代表则可写出: M =[%C]· [%O] (8—7) M称为碳氧浓度积,它具有化学反应平衡常数的性 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应是一个常数。
(2) [C]-[O]平衡的理论含氧量 是在pCO=0.1MPa得出的。 而实际顶吹氧气转炉中 pCO≈0.12MPa 而实际顶底复吹转炉中 pCO≈0.07MPa 而实际底吹转炉中 pCO ≈ 0.04MPa
4. 脱硫反应
底吹转炉中, 由于搅拌条件好, 改善了脱硫的动 力学条件,渣中 氧化铁含量又较 低,因此脱硫率 较顶吹转炉高。 特别是采用QBOP法,喷石灰 粉提前造渣后, 更有利于脱硫反 应的进行。
5. 钢中的[H]和[N]
底吹氧气转炉钢中[H]比顶吹转炉 的高,其原因是底吹转炉用碳氢化合 物作为冷却剂,分解出来的氢被钢水 吸收。如某厂顶吹氧转炉钢水中平均 含[H]量为2.6×10-6。而底吹氧转炉平 均则为4.5×10-6。
顶吹 顶底复吹 底吹
pCO≈0.12MPa pCO≈0.07MPa pCO ≈ 0.04MPa
其原因之一是:喷入炉内的氧 气产生了两倍的CO气体。 [C]+{O2} =2CO↑ 另一个原因是随着钢水含碳 量的降低。冷却介质分解产生的 气体对[C]-[O]反应的影响大,使 [C]-[O]反应的平衡的CO分压低 于总压。 如N2、Ar、H2气等
6. 底吹氧转炉内终点[C]与[N]的关系
从图中可以 看出底吹转炉钢 水含[N]量,在 低碳时比顶吹低, 原因是底吹转炉 的熔池搅拌一直 持续到脱碳后期, 有利于脱气。
二. 吹炼过程中各成分的变化
吹炼初期:
铁水中[si]、[Mn]优先氧化,但 [Mn]的氧化只有30%~40 % ,这与LD 转炉吹炼初期有70%以上锰氧化不同。 由于脱碳速度快,前期渣中氧化铁 低,故脱磷是在脱碳基本结束后(即吹 炼后期)进行的。脱硫主要是在吹炼后 半期高碱度炉渣形成后进行的。
一
9.2.1 底吹氧气转炉结构特点 氧气底吹转炉炉底结构
炉身和炉底可拆卸分开,在底吹上安装 吹氧喷嘴一般为6~22支。最常用的是炉底 和喷嘴垂直。喷嘴冷却剂可采用天然气、丙 烷、丁烷等碳氢化合物。为了提高脱磷、脱 硫效率,由喷嘴内管吹氧的同时吹碳粉和萤 石粉等造渣剂。根据不同的冶炼目的,内管 除吹氧外,还可吹氩或氮气。 底吹氧气转炉没有顶吹氧气转炉那样的 氧枪,不需要高厂房。
2. 锰的变化规律 底吹氧气转炉熔池中[Mn]的变化 有两个特点:
1)吹炼终点钢水残[Mn]比顶吹转炉高; 2) [Mn]的氧化反应几乎达到平衡;
1)底吹 转炉吹 炼终点 钢水残 [Mn] 比顶吹 转炉高;
残[Mn]比顶吹转炉高的原因:
渣中(FeO)含量低于顶吹转炉,而且CO 分压(约0.04MPa)低于顶吹转炉0.12MPa, 顶吹转炉中的[O]活度高于底吹转炉2.5倍。 此外,底吹转炉喷嘴上部氧压高,Si氧 化为SiO2并被石灰粉中CaO所固定,这样 MnO的活度增大。
吹炼终点: [C] -[O] 平衡 相同的钢水 含氧量下, 与之相平衡 的钢水含碳 量,底吹转 炉比顶吹转 炉的要低。
吹炼终点: [C] -[O] 平衡 相同的钢水 含氧量下, 与之相平衡 的钢水含碳 量,底吹转 炉比顶吹转 炉的要低。
炼钢熔池中[C]和[O]浓度的关系
将Pco取为一个大气压,则可简化为:
底吹和顶转炉吹炼过程中[P]的变化
从图可知: Q— BOP底吹脱磷并不 逊色于LD炉。其 原因在底吹喷嘴上 部气体中O2分压高, 产生强制氧化,P 生成PO(气),并被 固体石灰粉迅速化 合为3CaO· 2O5。 P
B 高磷铁水条件下脱磷反应
可采用留渣法吹炼高磷铁水,将 前炉炉渣留在炉内一部分,前期吹人 石灰总量的35%左右,后期吹入65 %左右造渣,中期不吹石灰粉。前期 可脱去铁水含磷量的50%,吹炼末期 的炉渣为CaO所饱和,供下炉吹炼用。
(2) 砖型供气元件:
图4-10 砖缝式供气元件
图4-11直孔型透气砖
(3)细金属管多孔塞式:
最早由日本钢管公司研制成功的是多孔塞型 供气元件(简称MHP)。它是由埋设在母体耐火 材料中的许多不锈钢管组成的,所埋设的金属管 内径多为Φ1.5mm左右。每块供气元件中埋设的 细金属管数通常为10~150根,各金属管焊装在 一个集气箱内。此种供气元件调节气量幅度比较 大,不论在供气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寿命上都比 较好。经反复实践并不断改进,研制出的新型细 金属管砖式供气元件。
4.碱性底吹氧气转炉
1965年加拿大研制了双层管氧气喷 嘴。内管通氧气,内外管间通碳氢化合 物。利用碳氢化合物裂解吸热和形成还 原性气幕冷却保护氧气喷嘴。 1967年德 国引进此喷嘴技术,成功开发了底吹氧 气转炉 (OBM法)。 CmHn=mC+n/2H2 (吸热反应)
氧气顶吹转炉的特点
1)优点 (1)熔炼速度快,生产率高(一炉钢只需20分钟); (2)热效率高,冶炼中不需外来热源,且可配用10%~ 30%的废钢; (3)钢的品种多,质量好(高低碳钢都能炼Si,S、P、 H、N、O及夹杂含量低); (4)便于开展综合利用和实现生产过程计算机控制。 2)缺点 如吹损较高(10%,)、所炼钢种仍受一定限制(冶炼含 大量难熔元素和易氧化元素的高合金钢有一定的困难)。 喷溅和返干时有发生,而且吹炼后期熔池的搅拌弱(主要 靠脱碳反应搅拌),钢渣间反应未达平衡,渣中的氧化亚 铁含量高而吹损高、脱氧剂消耗高。
9.2 底吹氧气转炉炼钢法
氧气转炉炼钢车间
氧气转炉炼钢车间
氧气转炉炼钢车间
底吹转炉炼钢法的发展
1. 酸性底吹空气转炉炼钢法 贝塞麦发明的酸性底吹空气转 炉炼钢法只能脱碳,但不能脱磷、 脱硫。 2. 碱性底吹空气转炉 1878年,托马斯发明了碱性底 吹空气转炉,用石灰造渣,能较好 地进行脱磷,炉渣可做磷肥.
9.2.3 吹炼过程中各 成分的变化 一.Si .Mn.P.S.C.O.N 等的变化规律
1. [C] -[O]平衡
在钢水中ω [C]%>0.07时,底和顶吹的 [C]-[O]关系,都比较接近;但当钢水中ω[C] %<0.07时,底吹氧气转炉内的[C]-[O]关系 低于PCO为0.IMPa时[C]-[O]平衡关系,这说 明在相同的钢水含氧量下,与之相平衡的钢 水含碳量,底吹转炉比顶吹转炉的要低。 其原因是随着钢水含碳量的降低。冷却介 质分解产生的气体对[C]-[O]反应的影响大, 使[C]-[O]反应的平衡的CO分压低于0.1MPa。
3.富氧碱性底吹转炉 1950年前后,制氧技术有了大的突破,但底吹 转炉富氧量只用到40%,如再提高,喷嘴寿命就 会降低。(在喷嘴附近发生O2+[C]→2CO的放 热反应)。于是发明了 4 顶吹氧气转炉炼钢法 1952年奥地利开发,但不适于吹 炼高磷铁水, 又发明了。 5 石灰粉法(LD—AC法) 为吹炼高磷铁水,比利时和法国同时发明。 6 卡尔多(Kaldo)法(瑞典) 7 旋转转炉炼钢法(德国)。
(1) 喷嘴型供气元件:
图4-8为双层套管构造图 1—内管 2—环缝
图 4-9双层套管喷嘴
(2) 砖型供气元件:
弥散型透气砖: 即砖内由许多呈弥散分布的微孔(约100目左右)组 成。由于其气孔率高、砖的致密性差、气体绕行阻力大、 寿命低等缺点,因而又出现 砖缝组合型供气元件: 它是由多块耐火砖拼凑成各种砖缝并外包不锈钢板而 组成的,气体经下部气室通过砖缝进入炉内。由于砖较致 密,其寿命比弥散型高。但存在着钢壳开裂漏气,砖与钢 壳间缝隙不匀等缺陷,造成供气不均匀和不稳定。 直孔型透气砖: 砖内很多直孔道,它是制砖时埋入的细易熔金属丝, 在焙烧时被熔出而形成的。致密度好,气流阻力小。 砖型供气元件,可调气量大,能允许气流间断。
按照 上式计算 的钢水 [Mn]含量 与实际 [Mn]含量, 两者的变 化趋势比 较一致。
3. 铁的氧化和脱磷反应
A 低磷铁水
脱磷反应与 渣中(TFe) 密切 相关。底吹渣中 (TFe) 低于顶吹 转炉,脱磷反应 也比顶吹滞后, 这样底吹不得不 以吹炼低碳钢为 主。
2[P]十5(FeO)十4(CaO)= (4CaO· 2O5)十5[Fe]十1034139Kj P 后期脱磷虽然是处理高磷铁水的 有效方法,但后吹时钢中气体含量 增加较快,不利于钢的质量。同时, 不能用“拉碳法”控制碳含量,生 产含碳较高的钢种时,必须采取在 钢包内增碳的方法。底吹转炉能否 实现前期脱磷,其关键是能否使前 期渣具有一定的(FeO)和碱度。
(1)
[C]+[O] =CO [Fe]+[O]=[FeO]
ω[O] CO ω[O] FeO
ω[O] CO <ω[O] 实 <ω[O] FeO
ω[O] 实—ω[O] CO=过剩氧
临界含碳量
底吹转炉中由供氧速率的控制性 环节向钢水中的碳扩散成为控制性环节 转变的碳量要低。如230t底吹转炉为0.3 %~0.6%,而180t顶吹转炉为0.5%~ 1.0%。因此,底吹转炉具有冶炼低碳钢 的特长。
图9 氧气底 吹转炉炉型
图10 氧气底吹转炉 炉底结构示意图
l一炉壳;2一炉衬;3一环缝;4一炉底塞;5一套 管;6一炉底钢板;7一保护介质分配环;8一保 护介质;9一氧和石灰粉;10一氧和石灰粉分配 箱;11一舌状气袋
9.2.2.氧气底吹转炉吹炼反应特点. 在底吹转炉冶炼中,氧气由分散在炉底上的数 支喷嘴由下而上吹入金属熔池 (1)熔池搅拌强度剧烈,其搅动力要高于顶吹法10 倍。即使在熔池含碳量降到很低时,由炉底吹入 的氧流仍在剧烈地搅动熔池。 (2)由于氧流分散而均匀地吹入熔池,同时又无较 强的反向气流作用,因此,吹炼过程平稳,炉内 反应迅速而均匀,渣-钢间反应更趋于平衡,渣中 氧化铁含量低,不喷溅,氧的利用率高。 (3)由于氧气喷嘴埋在铁水下面,高温和面积较大 的反应区在炉底喷嘴出口处附近,反应产物需穿 过金属液后才能进入炉渣或炉气中,因此,上部 渣层对炉内反应的影响较小。
(4)新的类环缝管式细金属管型供气元件
图4-12MHP供气元件 图4-13 MHP—D型 1—母体耐火材料; 金属砖结构 2—细金属管;3—集气箱; 4—进气箱
图4-14 新的类环缝管式 细金属管型供气元件
吹炼中期:
铁水中碳大量氧化,氧的脱碳利用 率几乎是100 % 。而且铁矿石、铁皮分 解出来的氧,也被脱碳反应消耗。这体 现了底吹氧气转炉良好的熔池搅拌贯穿 整个吹炼过程的特点。所以,渣中 (FeO))含量低于LD转炉,铁合金收得 率高。
吹炼后期 由于脱碳速度快,前期渣中氧化铁 低,故脱磷是在脱碳基本结束后(即吹炼 后期)进行的。脱硫主要是在吹炼后半期 高碱度炉渣形成后进行的。 吹炼终点:相同的钢水含氧量下, 与之相平衡的钢水含碳量,底吹转炉比 顶吹转炉的要低。
三. 顶吹与底吹冶炼过程各成分的变化
9.2.3 底吹与顶吹转炉的比较
优点:
(1)金属收得率高; (2) Fe、Mn、Al等合金消耗降低; (3)脱氧剂和石灰降低; (4)氧耗降低; (5)烟尘少,是顶吹的1/2~1/3,喷溅少; (6)脱碳速度快,冶炼周期短,生产率高; (7)废钢比增加; (8)搅拌能力大,氮含量低。
缺点:
(1)炉龄较低; (2)(∑FeO)少,化渣比较困难,脱磷不如LD; (3)钢中[H]含量较高。
9.2.3 氧气底吹转炉与顶吹转炉的比较
9.2.4 底吹氧气转炉底部供气元件
wk.baidu.com
(1) 喷嘴型供气元件: 单管式喷嘴: 早期使用因其易造成钢水粘 结喷嘴和灌钢。 双层套管喷嘴: 外层吹入速度较高的气流, 以防止内管的粘结堵塞。
Q—BOP(德国)前期脱磷
在吹炼前期随氧流一起向熔池 喷入通过炉底喷人铁矿石粉或返回 渣和石灰粉的混合料,细粉状的石 灰具有极大的反应表面,进入反应 区即与大量的氧化铁迅速成渣。这 种渣以非常细微的悬浮状态缓慢地 上升到熔池表面,在上升过程中与 磷反应生成稳定的磷酸钙,因而在 吹炼前期即能迅速脱磷,使脱磷与 脱碳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