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总结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思想史考点总结

中国古代思想史考点总结

中国古代思想史考点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史是中国文化和哲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重要的学派和思想家。

下面是一个1000字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考点总结: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考点一: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学派集合,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等多个学派。

儒家是最为重要和影响最大的学派,提倡仁爱和孝道,并强调社会秩序和礼仪。

道家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方式。

墨家注重公平和兼爱,倡导克己复礼和非攻。

法家强调法制和严厉的统治,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

名家注重辩论和辨证,倡导讲究口才和辩论能力。

兵家和纵横家注重军事策略和战争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考点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强调仁爱和孝道。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奠基人,提出“仁”的概念,并注重教育和礼仪。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人性本善,并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荀子则强调人性本恶,并主张通过教育和仁政来改善人性。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考点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然无为的生活方式。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和庄子。

老子提出“道”是宇宙的根源,并强调“无为而治”。

庄子则进一步发展了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无不为”,并提出了“自由自在”的个人自由和心灵自由的理念。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考点四:墨家思想墨家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派,注重公平和兼爱,倡导克己复礼和非攻。

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墨子和墨子的学生们。

墨子主张反对战争和兼爱,强调社会公正和和平。

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考点五:其他学派和思想家中国古代的思想史还涵盖了其他重要学派和思想家。

法家强调法治和严厉的统治,代表人物有韩非、商鞅等。

名家则注重辩论和辨证,代表人物有荀子的弟子荀况、荀況等。

兵家和纵横家则注重军事策略和战争思想,代表人物有孙子、孙膑、吴起等。

以上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一些重要考点的总结。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考点,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对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影响。

中国思想史纲内容总结

中国思想史纲内容总结

中国思想史纲内容总结中国思想史纲涵盖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演进历程,从古代先秦时期到现代,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阴阳家、兵家、墨家、典故家、农家、琴棋书画家等各个思想流派。

下面将对中国思想史纲的内容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思想的发展过程。

先秦思想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初期阶段。

这一时期涌现了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他们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学派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重视仁义礼乐和孝悌忠信等价值观念,提出了“为政以德”、“中庸”等重要理念;道家学派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通,主张“无为而治”、“自然而然”;墨家学派提倡兼爱和非攻的理念,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和战争;法家学派主张以法治国,强调严厉的法律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名家学派重视辩论和辩证能力,强调言论自由和实用主义;纵横家学派注重机变和权谋,提出了一系列国家治理的策略;阴阳家学派探索了宇宙的变化规律和万物的关系,形成了阴阳五行的理论;兵家学派以孙子为代表,强调战争的艺术和策略,对后世的军事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汉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诸多新的思想流派。

王充的《论衡》对儒家、道家、阴阳家等进行了批判和辨析,提出了一些新的思想观点;另外一些新兴学派如纳甲学、阴符学等也开始出现。

魏晋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儒家的复兴和佛教的兴起。

儒家学派以孔子的思想为基础,发展起新的学说,如程朱理学等;佛教由印度传入,对中国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同时,道家学派由于儒家和佛教的压制而逐渐衰落。

唐宋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儒家和佛教的竞争一直持续到这个时期。

程朱理学在唐宋时期得到发展和壮大,儒学的影响力进一步加强;佛教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在宋代受到了士人的批判和排斥,逐渐式微。

明清时期是中国思想史的又一个重要阶段,此时出现了明代的理学、朱子学和宋明理学等,继续强调儒家经典的重要性和注重心性修养;清代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流派,如明清之际的经学复兴运动、王阳明心学等。

中国思想史纲 内容总结

中国思想史纲 内容总结

中国思想史纲内容总结中国思想史纲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的总结和概括,它主要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阴阳家思想、名家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

以下是对中国思想史纲的内容总结:中国思想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

儒家思想是先秦时期的主要思想流派之一,它强调人伦道德,提倡仁义道德的实践。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主张以仁爱治理社会,以礼治理人伦关系,强调君臣、父子、兄弟等社会关系的和谐。

与儒家思想不同,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然,主张追求无为而治。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他们强调人应该尽量遵循自然的规律,不要过度干预和控制事物的发展。

墨家思想则强调公平和利益,主张以利为本,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倡“兼爱”和“非攻”,反对战争和争斗,主张彼此合作共赢。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权威的作用,主张以法律来规范社会秩序,以权力来统治社会。

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以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控制。

兵家思想是古代兵法的总结和概括,它强调战斗的艺术和策略。

兵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孙武、吴起等,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战争策略和战斗技巧,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阴阳家思想是古代中国哲学思想中的独特流派,它强调阴阳的辩证关系和相互转化。

阴阳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庞统、徐干等,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阴阳哲学理论和实践方法,对中国古代科学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名家思想强调个人才华和能力的重要性,主张以才德为准则,追求个人的艺术和学术成就。

名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荀子、韩非子等,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学术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思想史纲是对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历程的总结和概括,它包括了多种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涵盖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军事战略、自然哲学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中国社会思想史重点总结

中国社会思想史重点总结

中国社会思想史重点总结中国社会思想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继承和发展了传统的中国思想,同时也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

以下是中国社会思想史的重点总结:1. 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哲学体系之一。

它强调教化和秩序,提倡孝悌忠信等伦理道德规范,并推崇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等。

儒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教育和社会文化。

2. 道家思想:道家思想以道家经典《道德经》为基础,强调“道”和“无为”等观念。

道家思想强调个体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追求无为而治的境界,对中国哲学和个人修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法家思想:法家思想以《韩非子》为代表,注重法律和行政的重要性,推崇严明的法治和统一的国家政权。

法家思想在中国的历史上对国家的治理和法律制度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墨家思想:墨家思想以《墨子》为代表,提倡兼爱和无为而治,主张和平、反对战争。

虽然墨家学派在儒家的竞争中逐渐式微,但其强调和平、公平和博爱的理念,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 名家思想:名家思想主要出现在战国时期,以言论自由和尖锐辩论为特点,代表性人物有荀子、韩非等。

名家思想对于激发智慧、提升个人修养和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6. 佛教思想: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中国,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思想注重个人精神修养和超脱尘世的观念,强调慈悲和空性。

在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史上,佛教思想影响广泛,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学派,强调心性、理性和知行合一。

代表性人物有朱熹、王阳明等。

宋明理学对于中国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中国社会的政治、教育和人文主义具有深远的影响。

8. 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思想史受到了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如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科学、人权等概念。

这些西方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新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总之,中国社会思想史是丰富多样的,各个思想学派相互交织、互相影响,共同构建了中国独特的思想体系。

中国思想史葛兆光总结概括

中国思想史葛兆光总结概括

中国思想史葛兆光总结概括中国思想史是中华民族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古代至今的数千年历史。

葛兆光教授对中国思想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并在《中国思想史》一书中进行了详细阐述。

在此,我们将对葛兆光关于中国思想史的总结进行概括,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葛兆光的《中国思想史》从人类离开非人类动物的状态开始,并通过古代先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以及佛教、道教、唯识宗等各个重要流派的发展演变,全面地梳理了中国思想史的进程。

首先,葛兆光分析了古代先秦思想的演变。

他认为,古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观察与认识是古代思想发展的基础。

孔子提出的“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主张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人类的和谐发展。

而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与宇宙的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的本性。

法家思想则注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通过法律的严格执行来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其次,葛兆光讲解了佛教、道教以及唯识宗等外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

佛教的到来对中国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强调超越轮回,追求解脱和智慧。

道教则主张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

唯识宗关注心识境界的提升,力求解脱执着与纷争。

最后,葛兆光回顾了现代中国思想的发展。

他认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和挑战,思想也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不同的思潮和流派相互碰撞、融合,丰富了中国思想的多样性。

从推翻儒家传统到倡导实用主义,从儒家再传统到儒学复兴,中国思想在演进的过程中保持了其独特的韧性和生命力。

总的来说,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一书中对中国思想的演变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古代先秦思想的发展,关注了佛教、道教及唯识宗等外来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融合,最终回顾了现代中国思想的发展。

通过这样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一步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

葛兆光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思想史的框架,并为我们思考中国当代文化课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思想史总结及感悟高中

中国思想史总结及感悟高中

中国思想史总结及感悟高中中国思想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流传了几千年的辉煌文化和智慧。

通过学习中国思想史,我深深地感悟到了中国古代智者们的智慧和思考方式。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分享我在学习中国思想史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首先,中国思想史的核心是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儒家思想,我明白了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儒家思想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师长、关心他人,这些价值观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道家思想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的是自然的规律和谦虚的态度。

道家思想告诉我们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放下功利心和欲望,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通过学习道家思想,我学会了放下对外在事物的执着,更加注重内在的修炼和精神层面的提升。

然而,思想史中也存在一些对立的思想流派,如法家思想和墨家思想。

法家思想强调的是法律的约束和统治者的权威。

我认为法家思想的一些观点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如法治的观念和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墨家思想则强调的是兼爱和无私的精神,追求社会的公平和和谐。

墨家思想告诉我们应该摒弃私利,关注他人的利益,实现社会的共同利益。

总的来说,中国思想史教会了我许多重要的道理和智慧。

它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还让我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处世之道。

通过学习中国思想史,我发现中国古代智者们的思考方式与现代社会依然有着深刻的联系和价值。

他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秩序以及生命的意义都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智慧。

另外,我也发现中国思想史中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世界。

比如孔子、老子、孟子等等,他们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他们的智慧和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最后,通过学习中国思想史,我也进一步认识到了自己的身份和文化自信。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应该自豪地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该与世界各国共同交流和学习。

中国古代思想史总结

中国古代思想史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思想史总结篇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是显学。

春秋末期,儒学出现,但其不合时代的要求,所以不受重视;后来,孟子荀子经过补充,使其符合要求。

但是,当时法家的思想更合时代,所以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没有法二是秦时,213bc,为维护郡县制,实施焚书坑儒,儒学打击不小。

三是汉时,初期用黄老无为的思想,140bc,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董仲舒对答了三次,使儒学成为正统。

(注:1,董仲舒采阴阳五行家等学说补充了儒学;2,董仲舒的观点: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3,汉政府实际是外儒内法)四是汉以后到隋五是宋时,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吸收了世界观等(:中国古代思想史总结),存天理,灭人欲。

客观唯心思想六是明时,心学。

主张心即理,即是理学,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主观唯心思想七是清时,批判继承儒学,有顾炎武等代表人物八是近代(1840至1919),或支持或批判,但实事证明,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新文化九是当代(1949至现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思想道德建设日益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人们心中正逐渐形成并完善。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一、知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两汉时期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与佛教、道教的渗透与融合,宋明时期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并得到发展;明清之际,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使传统文化思想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永恒的生命力;20世纪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猛烈抨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两千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儒家思想的创始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中国思想史两汉编总结

中国思想史两汉编总结

中国思想史两汉编总结中国思想史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这一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主流,同时道家和墨家等思想流派也有所发展。

在两汉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对两汉时期思想发展的一些总结。

首先是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发展。

两汉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代表。

儒家对于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思考成为时代的主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他提出了“仁者爱人”、“君子”等思想,强调了人伦之道和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在孔子之后,儒家思想逐渐发展,陆续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竞争。

例如,在两汉时期,儒家学派中的尊孔家、阳明家、程朱学派等都得到了发展。

其次是道家思想的兴盛。

两汉时期,道家思想开始与儒家争锋相对。

道家提出了追求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的观念,注重修炼个人的内在境界,强调“道法自然”。

道家学派中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思想家对中国古代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的思想对于后世的道教和中国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另外,两汉时期还出现了墨家学派。

墨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强调以实用为目的,反对仇视、争斗和战争。

墨家学派以其特殊的思想和组织形式,对中国思想史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的来说,中国思想史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代表,强调了人伦之道和治国安邦的重要性。

道家思想提出了追求自然和谐、无为而治的观念,强调道法自然。

墨家则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思想。

这些思想家和学派的观点和理论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思想史宝贵的财富。

关于中国思想史发展脉络的总结孙华(共5篇)

关于中国思想史发展脉络的总结孙华(共5篇)

关于中国思想史发展脉络的总结孙华(共5篇)第一篇:关于中国思想史发展脉络的总结孙华关于东方思想史发展脉络的总结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三主要讲述了东西方思想文化史的发展内容,现根据本阶段所学课程内容及平时的教学实际,对东方思想发展史脉络以中国思想发展为例作以下总结:一、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产生,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子、孟子和荀子,孔子主张仁、爱,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子主张实行王道,但又由于当时儒家思想并不能满足大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统治者的需要,所以与法家相比并不很受重视。

一直到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有了新发展,西汉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法家、阴阳五行家和道家的一些思想相融合,形成了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新儒学,新儒学的核心思想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有利于加强皇权,从而有利于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又有利于实现思想和政治上的大一统,儒家学说自此成为正统思想,成为为统治阶级代言的政治学说。

宋明时期,儒家思想进一步发展并进入成熟时期,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发展为宋明理学心学,主要代表人物是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理学强调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心学强调“心”的重要性,要不断反省内心,“致良知”,宋明理学的发展使儒家思想升华为官场化的社会哲学高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政治制度。

明末清初时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再度发展,出现了四位著名的思想家: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他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要求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了民主,经世致用的思想,在当时来说是非常进步的,也使儒家思想重新焕发生机。

二、近代中国由于社会性质的转变,传统的儒家思想已经不能再维护清朝的统治,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了向西方学习。

先是地主阶级开始向西方学习,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指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手段、内容、目的。

中国思想史内容总结

中国思想史内容总结

中国思想史内容总结中国思想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学科领域,涉及到广泛的思想体系和学术传统。

在中国思想史中,有许多重要的学者和思想家,从古代的孔子和老子到现代的毛泽东和邓小平,他们的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中国思想史的内容进行总结,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发展脉络。

中国思想史的内容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类。

一般来说,可以将中国思想史分为两个主要方向:宗教哲学和政治哲学。

宗教哲学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涉及到儒家、道家和佛教等宗教体系中的哲学思想。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和政治治理,儒家经典《论语》、《大学》等成为了中国古代经典的重要代表作。

孔子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的道德观念,通过实践“仁爱”的伦理道德来达到社会和谐。

老子的道家思想则强调“无为而治”,主张个体通过追求自然之道,达到心灵的超脱和自由。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宗教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教义强调解脱和慈悲的力量,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

政治哲学是中国思想史中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它主要涉及到统治者和政府的政治理论和实践。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着丰富的政治哲学传统,从先秦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到清代的康有为和梁启超,中国政治哲学有着丰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派。

孟子的学说强调君主的品德和贤德,他主张君主要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康有为和梁启超则提出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体系,在思想和实践上都对中国近代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除了宗教哲学和政治哲学之外,中国思想史还包括其他重要的思想体系和学术传统,如法家思想、名家学派、宋明理学等。

法家思想主张法治和道德约束相结合,他们认为通过制定和执行法律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公平。

名家学派则是封建时代的一个重要学术派别,他们注重修身养性,致力于完善个体的道德和教育。

宋明理学是中国古代经学的一个重要传统,强调儒家经典的研究和注解,对后世的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思想史总结

中国古代思想史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古代思想史总结篇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一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是显学。

春秋末期,儒学出现,但其不合时代的要求,所以不受重视;后来,孟子荀子经过补充,使其符合要求。

但是,当时法家的思想更合时代,所以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没有法二是秦时,213bc,为维护郡县制,实施焚书坑儒,儒学打击不小。

三是汉时,初期用黄老无为的思想,140bc,汉武帝举贤良对策,董仲舒对答了三次,使儒学成为正统。

(注:1,董仲舒采阴阳五行家等学说补充了儒学;2,董仲舒的观点: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3,汉政府实际是外儒内法)四是汉以后到隋五是宋时,以二程,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吸收了世界观等(:中国古代思想史总结),存天理,灭人欲。

客观唯心思想六是明时,心学。

主张心即理,即是理学,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

主观唯心思想七是清时,批判继承儒学,有顾炎武等代表人物八是近代(1840至1919),或支持或批判,但实事证明,全盘西化论与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新文化九是当代(1949至现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思想道德建设日益完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人们心中正逐渐形成并完善。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一、知识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即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春秋末期产生,战国时期初步发展,两汉时期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经过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与佛教、道教的渗透与融合,宋明时期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理学,并得到发展;明清之际,对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使传统文化思想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永恒的生命力;20世纪初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儒家思想遭到猛烈抨击,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宣告结束。

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两千多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1、儒家思想的创始生活在春秋末期的孔子是中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

中国思想历程概述总结

中国思想历程概述总结

中国思想历程概述总结中国思想历程是相当悠久而丰富多样的,几千年来,中国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出了众多重要的思想理论。

这些思想的影响和传承,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文化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要提到的是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石,强调人的良知、道德和仁爱。

儒家思想关注社会秩序和礼节,追求和谐和守序。

它对中国政治、教育、社会关系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延续至今。

除了儒家思想,中国古代还有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道家思想与儒家思想形成了一种互补和并存的关系。

它对中国文艺创作和哲学思考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范仲淹的“黄粱一梦”就充分体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

佛教思想在中国的传入和发展也是中国思想历程中的重要一环。

佛教思想强调解脱人生痛苦的方法,讲究修行和慈悲。

它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慈善事业的兴盛,对中国文化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佛教对社会道德、审美情趣和人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中国历史上还涌现了一些其他的思想流派,如墨家、法家、名家、纵横家等。

这些思想思潮各有特点,丰富了中国的哲学领域。

例如,墨家强调兼爱、非攻,提出了“兼爱非攻”的思想理念,以及追求和平、实用和公正的社会秩序。

名家强调天才和才艺,提倡人的个性和创造力。

总的来说,中国思想历程可以被概括为儒、道、佛、墨、法、名、纵横七种思想流派。

这些思想有时相互融合、互相影响,有时又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和观点。

这七种思想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思想的丰富多元,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中国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源泉。

这些思想理念以其深刻的智慧和人文关怀,成为中国人民在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时的指导和支持。

中国思想历程的发展和演进,凝聚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努力,为中国的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在当代中国,中国思想继续发扬光大,不断变革和创新。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中国思想史六大板块总结

中国思想史六大板块总结

中国思想史六大板块总结中国思想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众多重要的思想流派和学派。

总结中国思想史可以从以下六个板块展开: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和佛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史中最为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强调和谐、仁爱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强调人际关系中的仁爱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社会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强调不争、无为而治,推崇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反对权力的过多干预。

道家思想重视个体内在的自然力量,提倡顺应自然和谐的生活方式,与儒家思想形成了对立的思想观点。

墨家思想强调兼爱和反对战争,旨在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公平。

墨家思想主张广泛的爱和利他主义,强调仁爱的实践和抵制战争的危害。

墨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与儒家思想发生过一定的争论和对抗。

法家思想重视法治和权力的集中。

法家思想强调以法律为准绳来管理社会,推崇权力的集中和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实践中,法家思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兵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兵法的代表,其思想主张和实践对中国军事战略和兵器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兵家思想主要来源于无名氏的《孙子兵法》以及其他军事经典,强调战略、智慧和军事技巧的重要性。

佛家思想源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并与中华文化相融合,成为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家思想主张超越凡俗的世界,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佛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中国社会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总结来说,中国思想史涵盖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六个板块。

这些思想流派各有特色,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这些思想流派的交流、对立和融合形成了中国思想史的多元性和丰富性。

中国思想史期中总结大全

中国思想史期中总结大全

中国思想史期中总结大全中国思想史是中国传统思想发展的历史和演变的过程。

它包括了先秦思想、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法家思想、兵家思想、阴阳家思想、名家思想、心性修养思想、佛教思想、道教思想等多个学派和思想体系。

下面就中国思想史的不同阶段进行总结。

一、先秦思想先秦思想也被称为古代中国哲学的起始阶段,是中国古代思想的发源地。

这一时期的思想以探索人与天地之间关系为核心。

孔子提出了"仁爱"的思想,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提倡礼仪道德,受到了后世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

老子则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念,强调个体生活方式的平和与内外世界和谐相处。

墨子则提出了以兼爱为核心的墨家思想,主张宽爱、非攻,反对战争。

二、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学术思想。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儒家思想通过强调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来治理国家和社会。

孟子进一步强调了人性的善良,提出了"性善论",认为人与众不同的特点在于有良知和道德。

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影响深远,成为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观的根本。

三、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强调追求道的存在和道德生活。

道家关注个体的修炼和生活态度,通过追求自然的无为而治、顺势而为来达到心灵的安宁与自由。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庄则生,德则养,道则通,天则明"的观点。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的哲学家和文化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中国艺术、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佛教思想佛教是中国漫长历史上的一次重大文化转变和影响。

佛教提倡众生的救度,提出放下欲望、追求解脱的思想,强调修行和禅定。

自东晋时期传入中国后,佛教逐渐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与儒家、道家思想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宋明理学是儒学与佛学、道教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儒家思想与佛教思想的结合。

中国思想史期末重点总结

中国思想史期末重点总结

一、夏商周时期的宗教观念1、祖先崇拜与上帝崇拜结合,发展出宗庙祭祀制度2、传说颛顼禁止人们私自祭祀鬼神,由此出现最初的专门神职人员——巫觋(wuxi)3、祖、社是进行祖先崇拜的神圣地4、殷人占卜对象三大类:天神、地祇和人鬼5、《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6、阴(--)阳(——),八个经卦:坤、艮、坎、巽、震、离、兑、乾。

八种自然物:地、山、水、风、雷、火、泽、天二、春秋时期的思想变化1、《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2、四大家思想儒墨道法三、老子的“自然”之学1、老子是“道家”创始人,中国哲学思想的开山者,创立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最高范畴是“道”,道的本质是“自然”,道的功能是“无为而无不为”2、“道”论指的是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第一:道是世界的根本第二:道生天生地生万物;第三:道法自然3、老子主张不争,静,柔4、老子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四、孔子与儒家学派1、孔子的仁礼观礼:孔子淡化了礼作为敬神仪式的宗教色彩,将礼改造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文明修养和言行活动规范“不学礼,无以立”,孔子主张所有人“齐之以礼”。

在他看来,治国者依礼行事,才更易“使民”,士阶层依礼“事君”,用礼约束自己的言行仁:“仁者爱人”,他主张行礼要有仁爱情感作为基础。

爱众人落实到礼这种节度上,是仁;克制自己的欲望,使之符合礼的要求,是仁。

2、文化观: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运用到认识领域提出“叩其两端”的认识方法——运用到文化领域形成了“和而不同”的文化观,对待历史文化,既有继承与吸收,又有创新和发展,遵循“述而不作”的原则,提倡学习与思考结合,要求举一反三。

中庸指君子做事与待人接物力求不偏不倚,达到和谐高度。

反对极端思想3、教育思想:教学相长、不耻下问、有教无类、教学生做人、帮助学生成人、以德育人、因材施教、身教与言教相结合、以身作则五、墨子和墨家学派1、墨子是先秦最重视逻辑和科学方法的思想家2、十大主张兼爱、尊天、明鬼、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3、墨子兼爱vs孔子仁爱墨家兼爱思想的产生是对儒学批判反思的产物。

中国思想史总结及感悟作文

中国思想史总结及感悟作文

中国思想史总结及感悟作文中国思想史总结及感悟中国思想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先秦时期,这段时间是中国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中国思想史经历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等思想流派的兴盛和衰退,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孔子提倡了仁爱、礼仪、和谐的思想,形成了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和政治伦理观念。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高度崇尚学问的传统。

其次,道家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道家主张追求自然之道,通过顺应自然和自我修养来达到内心的宁静。

道家强调保持身心的和谐与平衡,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和官吏的治国方式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墨家与儒家和道家有所不同,提倡兼爱和非攻,强调人们应当彼此关爱,反对侵略与战争。

虽然墨家在战国时期享有盛名,但其思想影响逐渐衰落。

法家思想以法律和法规为核心,主张通过制度和法律来管理社会。

法家思想强调法治,提倡权谋和积极的改革措施,对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兵家思想则主张防御和战争策略,强调用兵之道来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兵家思想在古代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中国思想史上出现了多种思想流派,这些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兴盛和衰退。

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

在思考中国思想史的过程中,我不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之处和智慧感到震撼。

中国思想强调和谐、仁爱和道德修养,它们是中国人民与世界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以及个人幸福的基石。

而这些又与当今世界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和问题如环境破坏、人际关系紊乱、道德沦丧等有极为紧密的关联。

从中国思想史汲取的智慧可以为现代社会提供启示和参考。

比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应当注重人的精神世界的培养,推崇和谐共处的观念,弘扬道德伦理的价值。

中国历史思想的总结

中国历史思想的总结

中国历史思想的总结中国历史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进程中,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思想。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核心,始于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体的责任感。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提出了“仁爱之功德”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道德标准。

儒家的核心教育理念是“教化”,即通过道德教育来塑造人格和维护社会秩序。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兴起于战国时期的老子和庄子。

道家主张追求自然之道,倡导无为而治、顺应天道,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道家将“道”视为宇宙的原则,强调超越个体欲望的追求,推崇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并批判人为的规范和道德。

三、墨家思想墨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墨家思想倡导兼爱、非攻和节约。

墨家思想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主张平等对待万民,主张爱与和平取代战争和追逐权力。

墨家思想还强调节约,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铺张浪费。

四、法家思想法家思想兴起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和韩非子。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强调法律的严格适用和对人民的行为进行规范。

法家认为人民是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的,因此要利用奖励和惩罚来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五、兵家思想兵家思想强调军事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统一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和矛盾处理的方式。

孙子的《孙子兵法》被认为是兵家思想的典范,提出了“战必胜,无败之法”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

六、阴阳家思想阴阳家思想起源于战国时期,提出了阴阳五行的理论。

阴阳家认为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阴阳的对立统一,而五行则是描述物质变化的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对中国医学、哲学和占卜等领域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七、纵横家思想纵横家思想兴起于战国时期,主张灵活应对和善于利用人事物资源。

纵横家提出了征伐、治理国家和商业经营等领域的实用思想,他们注重实际应用,强调适时变通、多元思考。

以上是中国历史思想的主要流派,它们相互交流、相互碰撞,形成了中国古代思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国政治思想史总结

中国政治思想史总结

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1、儒家创始人是孔子2、得名原因:六艺之教与孔子职业有关;懂得古代利益,以相礼为职业的人为儒。

“六艺”或“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3、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4、儒家特点: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政治思想本质上是伦理政治;以孔子为师。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1、身世:孔子名丘,字仲尼。

伟大的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之风,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编写删定了“六经”连同《论语》集中反映其政治思想;思想家,并且赋予社会批判精神。

2、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仁,包含下列含义:(1)爱人为仁,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说平孔子是从伦理学层面上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的。

(2)克己复礼为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个人的行为完全符合礼的规范。

“仁”是指一个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主要取决于其个人的道德修养。

(3)仁的特征是厚重敦朴;仁的根本是孝悌。

在家庭内部优良品质体现为孝悌,在家庭外部体现为忠恕,即诚实待人和宽容。

礼,是指人们必须遵循行为规范(1)礼是约束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是约束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准则;统治者应遵循礼的规范治理国家(2)孔子所说的礼主要指周代的社会制度,很多时候孔子主张恢复周代的礼制。

(3)仁与礼是相辅相成的。

仁是道德境界,礼则是实现这种道德境界的唯一途径。

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

3、德治主张孔子在政治上主张德治,把道德的良善作为政治的目的。

道德的良善主要是社会大众道德的善化。

统治者以德治国也是引导民众趋于良善的最有效的途径。

德治包含下列内容:(1)礼治与正名孔子认为礼是国家的大节,为了球的国家的安定应该全面恢复礼制,以此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

礼治主要是统治者的责任,应遵循礼的基本精神(以有两的道德品质为基础的礼让)来治理国家。

礼治的关键在于统治者的道德品质。

中国近代思想史史总结

中国近代思想史史总结

中国近代思想史史总结中国近代思想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现代思想的发展过程。

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国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并面对西方现代思想的冲击。

下面是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简要总结,罗列了一些重要的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

百年变法运动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开始面临严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危机,百年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这一运动旨在通过借鉴和引进西方的政治体制与思想来推动中国现代化。

戊戌变法是这一运动的重要里程碑,其推动了政治体制与社会观念的变革。

代表人物有康有为、谭嗣同等。

民主主义思潮民主主义思潮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思潮主张实现政治体制的民主化和社会的现代化,以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国家发展。

梁启超、孙中山和陈独秀等人都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

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深远。

自20世纪初,中国知识界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思想,并且将其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共产主义理论。

李大钊、陈独秀和毛泽东等人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

文化保守主义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人对于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冲击表现出保守态度,主张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梁漱溟、胡适和鲁迅等人都是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

新儒家思潮新儒家思潮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中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新儒家们主张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再解读和创新,实现中国现代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严复、康有为和胡适等人都是新儒家思潮的重要代表。

综上所述,中国近代思想史是一个充满争议和复杂性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国人物深思熟虑,广泛吸收各种思想,并试图在现代化的浪潮中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这些思想流派和代表人物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现代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现代思想史总结

中国现代思想史总结

中国现代思想史总结中国现代思想史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涵盖了从晚清时期到当代中国的思想发展与演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分别是思想传统的断裂与接续、不同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现代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首先,中国现代思想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思想传统的断裂与接续。

晚清时期的中国社会面临着官僚制度的衰落、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外国列强的侵略,传统的思想体系面临着剧烈的冲击与变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开始出现,如维新思潮。

维新思潮主张变法兴学,吸收西方的科学知识与政治制度,以求重振国家。

然而,维新运动后期因为政治斗争的复杂问题而失败,思想传统受到了更加严重的冲击。

之后,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第二个特点是不同思潮的兴起与发展。

20世纪初期,中国的社会思潮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

这些思潮包括了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的复兴等。

其中,民主主义思潮既包括中国民主革命的力量,也包括了一些以民主、自由为核心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思潮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引进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此外,传统文化的复兴思潮也逐渐兴起,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与创新。

最后,中国现代思想史的第三个特点是现代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现代思想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仅是学术讨论的结果,更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

例如,维新思潮对中国政治制度与社会风气的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推动了一系列的尝试与实践。

民主主义思潮在中国孕育了一些知识分子与学者的积极参与,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思潮则成为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武器,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复兴思潮则试图通过传统文化的价值回归与创新,为中国当代社会提供新的精神支撑。

总的来说,中国现代思想史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学科领域,涵盖了广泛的思想观念与社会变革。

通过对思想传统的断裂与接续、不同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以及现代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总结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的思想演变与社会变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中国思想史的总结2月末的时候,我开始了我的通识课——中国思想史。

所谓中国思想史,在我上这节课之前,我以为思想史无非是一些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罢了。

但上了第一节课后中国思想史的内容与我所设想的大相径庭。

我原本认为,既然是“思想史”,肯定是讲史,但其实不然,中国思想史“偏在于思想而不在史”。

说实话,老师讲的内容对我来说很难理解,抽象而不能用具体的语言描述之。

所以我只能把我的皮毛理解用简单的话写下来。

讲课的是一个年纪看起来很大的老师。

我们没有课本,老师也是按着ppt来讲。

用老师的话说,没有绝对的权威和绝对的对与错。

的确,上了几节课后发现老师所讲的都是各家之言,到底孰是孰非,老师不会断定,只留给我们思考罢了。

偶尔几句点睛之笔的评论,会给课堂添加上不少色彩。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的源头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最早的文化符号便是河图洛书太极图。

我们的祖先用了一种近乎原始、简单的方式为我们呈现了文化最初是怎么形成的。

但这些看似简单的图案构造中,我们却能得到许多类似史前文明的神秘发现,这些图案也能帮助我们预测许多事情。

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佛道儒三家,我们的根文化是道德文化,道德文化在这三家的思想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我个人理解来说,无论是哪种思想,它的存在肯定必定有它的合理性。

而且这种合理性是跟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紧密联系的。

拿儒家思想来说吧,它是为了适应统治者的统治政策而产生的。

儒家从根
本上说就是统治者的统治学说,它为统治者建立起了一套从上到下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从而在思想上束缚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在儒家的盛行之下,我们看到了“礼乐尚未崩坏,人心依旧尊古,世风尚未俱下”。

儒家的确符合了统治者的需要,所以它的存在是很合理的。

有时候个人觉得儒家或是其他的名家,它们扮演的角色就像宗教一样,主导着人们日常的行为规范。

只不过唯一跟宗教不同的是,各家思想所崇拜的是知识、真理,而不是宗教的自然神。

各个学派有各自的系统知识,各个学派有各自的信徒。

它们从诞生之日起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吸收其他家的思想,并随着时代变迁而与时俱进,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知的思想。

关于中国思想,我能第一反应到的就是儒家,脑中浮现出一幅幅图画来:先师孔子捋着胡子,带着学生们,在天气宜人的郊外,对着远方的江山指指点点。

或者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者,在溢满蜡烛的房间里认真地撰写书籍,还不时的停下来斟酌用词。

我所举的例子都在古代了。

但现在呢?现如今中国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呢?随着时代发展,现在几乎见不到像孔子那样游历讲学的人,为了宣传某种思想而奔波。

为什么见不到了呢?难道已经没有新思想了?不是的。

思想的传播与信息的渗透无处不在,或者说已经以不同的形式隐藏了起来。

就像地下的一条条暗河,虽然看不到但还是在汩汩流动。

荣辱观、社会公德、和谐生活等新时代的思想就跟几千年前一样,正在对着社会的每一个人发散。

孔子已经没有了,游历讲学也不复存在。

但现如今的媒体、政府还将继续扮演着孔子的角色,给社会注入一剂思想的强
心剂,以更好地管理社会中的人。

可见,我们的传统思想不止有约束行为的功能,还有“治疗”的功能。

治疗心病、治疗社会病便是它们的潜在作用。

这些思想在被宣传的过程中无形地吹走了不正之风。

我们的官员都有自己的一套统治思想,大多都是对这些潜在功能的利用罢了。

从黄帝学说到荣辱观,从孔孟到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传统思想经历着由小众到大众的变化,从浓缩到稀释的发展。

那么传统思想在如今社会该怎么学习和利用呢?在我看来,不能一味地照搬本体,也不能因“与时俱进”而更新得失去了原本的面目。

还有,到底是浅尝辄止呢还是面面俱到?关于这一点,就留给人们去想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