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医学考试重点整理.(精选)

合集下载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至十章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病(症)的救治、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理化及环境因素损伤,以及相关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学科范畴中。

发热分度:1、低热:37.3—38℃2、中度发热:38.1—39℃3、高热:39.1—41℃4、超高热:41℃以上昏迷:人体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的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__ 特征】深昏迷【临床表现】:所有反射(脑干反射、浅反射、深反射及病理反射)均消失,生命体征不稳定,有自主呼吸,但节律可不规则,多半有通气不足。

突然发作的呼吸困难多见于:自发性气胸、肺水肿、支气管哮喘、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

支气管哮喘临床表现:反复发作性伴有哮喘的呼气性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颅内压增高三大主征: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梗阻性腹痛临床基本特点:阵发性腹痛+呕吐+腹胀+排泄障碍呕吐12小时前吃进的食物【隔夜宿食】提示:幽门梗阻少尿:24小时内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无尿:24小时内尿量少于100ml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洗胃:一般在服毒后6小时内效果最好【什么时候最好】即使超过6小时,由于部分毒物仍残留于胃内,多数情况下仍需洗胃对吞服腐蚀性毒物的患者,洗胃可引起消化道穿孔,一般不宜采用【哪些人不能】对昏迷、惊厥患者洗胃时应注意呼吸道保护,避免发生误吸【注意】金属中毒解毒药:氨羧螯合剂【依地酸钙钠】急性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临床表现】:一、毒蕈碱样症状出现最早,主要是副交感神经末梢兴奋所致,类似毒蕈碱作用,表现脏器平滑肌痉挛及腺体分泌增加。

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腹痛、多汗、流泪、流涕、流涎、腹泻、尿频、大小便失禁、心跳减慢和瞳孔缩小。

支气管痉挛和分泌物增加、咳嗽、气急,严重者可出现肺水肿。

二、烟碱样症状乙酰胆碱在横纹肌神经肌肉接头处蓄积和刺激,使面、眼、睑、舌、四肢和全身横纹肌纤维束发生颤动,甚至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

急诊医学重点

急诊医学重点

⒓简述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及“阿托品化”的判断要点 临床表现:①毒蕈碱样表现(最早) : A 腺体分泌增加,流泪,流涎,大汗 B 平滑肌痉挛,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C 心脏抑制,心动过缓 D 瞳孔括约肌收缩,缩小呈指针样 ②烟碱样表现:肌肉颤动,严重时强直痉挛,抽搐,伴脉动加速,血压升高等 ③中枢神经系统表现:头痛头晕,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严重者烦躁,抽搐,甚至脑水肿 ④经皮肤黏膜吸收中毒,过敏性皮炎,水泡与剥落性皮炎,少数迟发性脑病,中间综合症 阿托品化——意识好转,皮肤干燥,颜面潮红,肺部湿罗音小时,瞳孔较前扩大,心律较前 增快等 阿托品中毒——瞳孔扩大,烦躁不安,神志不清,抽搐,尿潴留甚至昏迷 ⒔简述急性酒精中毒的治疗措施 ⑴兴奋期及共济失调期:多无需特殊处理,可给予刺激性咽喉部催吐,注意保暖,保持呼吸 道通畅,加强护理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⑵昏迷期: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请吃咽喉部分泌物,加强护理,防止发生窒息,吸氧 ②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③促进乙醇氧化,50%G6 溶液 100ml+普通胰岛素 20u 静注,同 事肌肉内注射维生素 B1,B6 以及烟酸各 100mg,大剂量维生素 C 肝脏解毒④应用纳洛酮 ⑤对症处理 防止休克 ⒕中暑的治疗措施 热痉挛和热衰竭——阴凉通风处休息或者静卧,口服凉盐水,清凉含盐饮料,周围循环衰竭 ——开通静脉通路 热射病:①物理降温:4℃,按摩②药物治疗:氯丙嗪 观察血压③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 畅, 吸氧; 补液速度不宜过快, 用量适宜;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休克者用用升压药, 心力衰竭-洋地黄制剂,脑水肿-甘露醇,急性肾衰竭-血液透析,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素, 必要时加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糖皮质激素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加强护理 ⒖NSTEACS 的治疗 ①目的与原则:即可缓解心肌缺血,预防不良后果②抗血小板治疗:a 阿司匹林-抑制血小板 聚集 b 氯吡格雷-拮抗血小板 ADP 受体 c 血小板糖蛋白 IIb,IIIa 受体拮抗剂③抗凝血治疗: 肝素④溶栓治疗:强调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⑤抗心肌缺血治疗:a 硝酸之类药 物 bβ 受体阻滞剂 c ⒗中毒的治疗原则 ⑴一般处理:①边实施救治,边采集病史,留取含有毒物或者采血送检查②给患者取恰当的 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咽鼻腔内分泌物,给氧③及时向患者家属交待病情及可 能发生的病情变化 ⑵消除未吸收的毒物:①口服毒物:催吐,洗胃(口服法、胃管法) ,导泻,灌肠②皮肤黏膜 吸收中毒: 立即用清水或者能溶解度无的容积彻底洗涤接触毒物部位, 持续冲洗至少 15 分钟 以上 ③吸入中毒:立即移离现场,吸氧④注射中毒:止血带护着布条扎紧注射部位上端,注 射部位放射状注射 1%肾上腺素 ⑶排出吸收的毒物:①利尿②吸氧③改变尿液酸碱度④血透,血浆置换等 ⑷应用特效解毒剂:a 氯磷定、解磷定、双复磷;阿托品—有机磷农药 b 氟马西尼—苯二氮 卓类 c 纳洛酮—阿片类 ⑸腐蚀性毒物的中毒处理:①强酸中毒时服 MgO 乳剂 300ml ②强碱中毒时服橘汁 300ml③严 禁洗胃、导泻、催吐、灌肠④口服牛奶或豆浆 100~200ml,一方面稀释一方面保护胃粘膜

急诊医学重点

急诊医学重点

一、总论:1、急诊医学概念:对直接危及生命或对于预知的急性伤病立即进行抢救的所有合理手段的救命救急体制.2、急诊医学的范畴:①、院前急救②、院内急救③、急危重症监护④、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⑤、急性毒物学⑥、灾害医学3、急诊病人的特点:(1)病情及临床表现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紧急性,分秒必争 (3)收集病史受限(4)了解法律问题,记录详细完整(5)转归:带药离院、观察室、专科病房或ICU(6)以某一突出症状就诊,急诊医师需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急症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急诊诊断原则:1)要把握病人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状态 2)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体征 3)发病机制分析 4)及时把握病情变化5、急诊诊断步骤:(1)简明扼要的问诊及快速的体检(序贯式、并进式、追记式)(2)紧急检查(3)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6、急诊医师注意事项:(1) 良好医患关系 (2)尊重患者 (3)社会性(4)自我防护(5)法律知识(6)服务意识(7)协调、协作(8)业务技术7、紧急度与重症度的判断:检伤分类红: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抢救黄:重伤但稳定,需尽快处理绿:需要治疗,可以稍迟处理黑:已经死亡,可以稍迟处理白:非伤害撤退,最后处理8、灾害医学:应对突发的、由于某种社会或自然事件导致超过EMSS和医院常规能力的急性医疗需求的医学科学二、危重症之心肺脑复苏1、心跳骤停: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搏动停止,包括心室颤动、心室静止、无脉性电活动。

2、心跳停止的判定①.意识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⑤.听不到心音;⑥.心电图呈直线、室颤或室扑、电-机械分离。

3、呼吸停止的判定:①.自主呼吸消失;②.胸廓运动消失;③.用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无呼吸、声音,无呼出气流冲击感。

4、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术是抢救心跳骤停、呼吸骤停以及保护和恢复大脑功能的技术。

5、徒手心肺复苏程序(BLS):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 2)判断患者反应 (Response)3)呼救/报警(EMS系统) 4)开放气道(Airway) 5)人工呼吸(Breath) 6)人工循环(Circulation)A-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 : 应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心整理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心整理

总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 : 是一种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危重病人身边或发病现场,经初步诊治处理,维护其基础 生命然后,安全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的有效手段。

内容: 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

发展模式: 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

目的: ①尽快的现场急救; ②稳定患者尽快转运。

院前急救时间:①急救反应时间(5-10);②现场抢救时间; ③转运时间。

急诊病情分类(分诊):①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立即抢救) ; ②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5-10m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③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m ); ④普通急诊患者(301h ); ⑤非急诊患者。

处理原则:救人治病 ①首先判断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情况; ②稳定生命体征,重病优先;③综合分析,侧重功能;④选择适当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⑤治疗后合理再评估; ⑥通力协作。

心肺脑复苏:三要素: 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吸复苏首选) 、电除颤 心脏性猝死: 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 1h 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肺复苏:流程为早期识别呼救-早期-早期电除颤(接到求救后 5)T 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内容为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药物。

目的 是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

生命链: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 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 ⑤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跳骤停】 : 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 最常见 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其次为 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

/通气 =30:2 , 5 组 2)电除颤:①适应症(心室颤动、心室扑动、无脉性室速、无法诊断但不排除室颤室速) ;②能量选择(室颤-单相波360J ,双向波150/200J ;室速-单相波 200J ,双向波150J )并发症: ①肋骨骨折; ②气胸; ③心脏压塞; ④腹腔内损伤; ⑤气管内导管位置不当。

急诊医学重点

急诊医学重点

一、总论:1、急诊医学概念:对直接危及生命或对于预知的急性伤病立即进行抢救的所有合理手段的救命救急体制.2、急诊医学的范畴:①、院前急救②、院内急救③、急危重症监护④、急诊医疗体系管理学⑤、急性毒物学⑥、灾害医学3、急诊病人的特点:(1)病情及临床表现多样性和复杂性(2) 紧急性,分秒必争(3)收集病史受限(4)了解法律问题,记录详细完整(5)转归:带药离院、观察室、专科病房或ICU (6)以某一突出症状就诊,急诊医师需熟练掌握各种常见急症症状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急诊诊断原则:1)要把握病人全身各系统的功能状态2)快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体征3)发病机制分析4)及时把握病情变化5、急诊诊断步骤:(1)简明扼要的问诊及快速的体检(序贯式、并进式、追记式)(2)紧急检查(3)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及体格检查6、急诊医师注意事项:(1) 良好医患关系(2)尊重患者(3)社会性(4)自我防护(5)法律知识(6)服务意识(7)协调、协作(8)业务技术7、紧急度与重症度的判断:检伤分类红:有生命危险,需立即抢救黄:重伤但稳定,需尽快处理绿:需要治疗,可以稍迟处理黑:已经死亡,可以稍迟处理白:非伤害撤退,最后处理8、灾害医学:应对突发的、由于某种社会或自然事件导致超过EMSS和医院常规能力的急性医疗需求的医学科学二、危重症之心肺脑复苏1、心跳骤停:指突然发生的心脏有效搏动停止,包括心室颤动、心室静止、无脉性电活动。

2、心跳停止的判定①.意识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④.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⑤.听不到心音;⑥.心电图呈直线、室颤或室扑、电-机械分离。

3、呼吸停止的判定:①.自主呼吸消失;②.胸廓运动消失;③.用耳朵贴近患者口鼻,无呼吸、声音,无呼出气流冲击感。

4、心肺脑复苏:心肺脑复苏术是抢救心跳骤停、呼吸骤停以及保护和恢复大脑功能的技术。

5、徒手心肺复苏程序(BLS):1)判断环境是否危险(Danger) 2)判断患者反应(Response) 3)呼救/报警(EMS系统) 4)开放气道(Airway)5)人工呼吸(Breath)6)人工循环(Circulation)A-开放气道和检查呼吸:应立即使患者仰卧在坚固的平(地)面上。

急诊医学重点笔记

急诊医学重点笔记

名词解释:1。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包括开放气道、人工通气、胸外按压、电除颤矫正VF/VT,以及药物治疗等,目的是恢复患者的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

2。

休克: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作用引起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器官和组织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3。

中毒:是指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后,达到中毒量而产生的全身损害。

4。

淹溺:常称为溺水,是一种淹没或沉浸在液性介质中并导致呼吸损伤的过程。

由于罹难者气道入口在液体与空气的交界面之下,因而无法呼吸空气(窒息),引起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5。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机体散热功能衰竭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6。

电击伤:也称触电。

是一定量的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机体损伤和功能障碍。

电能转化成热能还可造成电烧伤。

7。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机械致伤因素(直接、间接暴力,混合性暴力)作用下,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种以上解剖部位或器官的较严重的损伤,至少一处损伤危及生命或并发创伤性休克。

8。

复合伤: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或相继作用于人体而造成的损伤,所致机体病理生理紊乱常较多发伤和多部位伤更加严重而复杂,是引起死亡的重要原因。

9。

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表现为意识持续的中断或完全丧失,对内外环境不能够认识,由于脑功能受到高度抑制而产生意识丧失和随意运动消失,并对刺激反应异常或反射活动异常的一种病理状态。

10。

晕厥:又称昏厥,是由于一过性脑缺血导致大脑抑制状态,而出现突然、短暂、自限性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其发生较快,并随即自行恢复。

11。

?植物状态:一种特殊的意识障碍,对自身及周围环境缺乏认识,能睁眼,有睡眠-觉醒周期,不能执行指令。

12。

?脑死亡:是深度不可逆性昏迷,无自主呼吸,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脑死亡属于生物学死亡,无抢救意义。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心整理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心整理

急诊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心整理【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一种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危重病人身边或发病现场;经初步诊治处理;维护其基础生命然后;安全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的有效手段。

内容: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

发展模式: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

目的:①尽快的现场急救;②稳定患者尽快转运。

院前急救时间:①急救反应时间(5-10min);②现场抢救时间;③转运时间。

急诊病情分类(分诊):①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立即抢救);②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5-10m 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③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m);④普通急诊患者(30m-1h);⑤非急诊患者。

处理原则:救人治病①首先判断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情况;②稳定生命体征;重病优先;③综合分析;侧重功能;④选择适当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⑤治疗后合理再评估;⑥通力协作。

心肺脑复苏:三要素: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吸复苏首选)、电除颤心脏性猝死: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h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肺复苏:流程为早期识别呼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接到求救后5min)→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内容为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药物。

目的是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

生命链: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跳骤停】: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其次为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PEA。

原因:5h缺氧、高低钾、高低温、酸中毒、低容;5t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心脏栓塞、肺栓塞、中毒。

病生:骤停前期→骤停期→复苏期→复苏后期(复苏后综合征:严重全身系统性缺血后MOF)诊断:①意识突然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内容:CABD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电除颤。

急诊重点知识点总结

急诊重点知识点总结

急诊重点知识点总结一、基本生命支持(BLS)1. 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急救中的紧急措施,用于恢复心脏和呼吸功能。

CPR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个部分。

要求医生熟练掌握正确的按压和呼吸技巧,以及对不同人群的适用。

对于成人、儿童和婴儿,抢救方案也有所不同。

2. 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AED是急救中使用的一种电器设备,用于识别心跳失常并进行电击治疗。

医生在急诊中需要熟悉AED的使用方法,包括放置电极、操作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等。

3. 窒息的处理窒息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医生需要熟练掌握窒息的急救措施,如抬高患者下颌、施行胸部冲击、进行气道引流等。

二、高级生命支持(ALS)1. 呼吸道管理包括气道通畅、人工气道建立和气管切开等处理方法。

2. 心电监护心电监护是急诊中常用的一种监测手段。

医生需要了解心电波形的解读和分析,及时发现心跳异常并进行处理。

3. 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血压、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4. 药物应用医生需要熟悉常用的急救药物,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纳洛酮等,了解其适应症和用药剂量。

5. 各种急救设备的使用如呼吸机、除颤仪、输液泵等,医生需要熟悉这些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

三、常见急诊病症处理1. 心肌梗塞心肌梗塞是一种急性心血管疾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等检查结果,及时给予抗栓治疗和支持性治疗。

2. 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医生需要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给予溶栓治疗或手术干预。

3. 外伤儿童的外伤如头部损伤、骨折、烧伤等,医生需要进行疼痛控制、创面处理和伤口愈合等处理措施。

4. 呼吸道急慢性病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急诊处理方法。

5. 严重感染如败血症、重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治疗和支持性护理。

6. 中毒对于各种中毒的处理方法,如药物中毒、酒精中毒、化学品中毒等。

四、急诊护理措施1. 意识状态评估医生需要熟悉意识状态的评估方法,包括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

急诊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精选全文

急诊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急诊知识点资料整理总结选择20 填空20 名词解释20(5)大题(10+10+20)第一章绪论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是研究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症抢救以及医疗救援的独立的综合性学科。

(p1)急诊医学的范围包括:(p1)1.院前急救:是指到达医院前急救人员对各类急危重患者及灾害伤员所采取的现场和转运途中的医疗救治。

包括现场急救和安全转运。

2.复苏学3.危重病医学4.创伤学5.急性中毒6.灾害医学7.急诊医疗体系急诊医学的特点(p2)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是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在统一指挥下能协调有序地救治伤病员。

(p3)检伤CRASHPLAN1.循环C2.胸部R3.腹部A4.脊柱S5.头部H6.骨盆P7.四肢L8.周围动脉A9.周围神经N第二章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CPR):针对心搏、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

(p6)心肺脑复苏(CPCR):复苏是指一切挽救生命的医疗措施,复苏的最终目的不仅是挽救生命,而是促使患者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

(p6)了解:心搏骤停后开始复苏的时间是成功的关键。

心搏骤停后3秒,会感到头晕;10~20秒可发生晕厥或抽搐;30~45秒可出现昏迷;60秒后呼吸停止;4~6分钟脑组织开始发生不可逆损害。

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10%的患者可以救活;超过6分钟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率仅4%;10分钟以上开始进行复苏者,存活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心肺复苏应力争在心搏停止后4分钟内的黄金时间进行。

(p7)心搏骤停(CA):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有效射血功能突然停止,随即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脉搏消失,是临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

(p7)心源性心搏骤停(p7)1.冠心病:约占心血疾病的80%2.非粥样硬化性冠状动脉病3.心肌疾病4.主动脉疾病5.瓣膜性心脏病6.其他:心脏肿瘤、心脏压塞、高血压性心脏病非心源性心搏骤停(p7)1.意外事件2.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和中毒3.严重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4.麻醉和手术及其他临床诊疗技术操作5.其他急性重症胰腺炎,脑血管意外心搏骤停的临床表现:意识突然丧失、大动脉波动消失、呼吸停止,称心搏骤停“三联征”心搏骤停的诊断要点(p8)1.意识突然丧失,呼之不应2.大动脉搏动消失3.呼吸停止或异常呼吸或呈叹气样4.瞳孔散大5.面色苍白或转为发绀6.心电图示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静止、无脉心电活动基本生命支持BLS(p8-11)1.评估、判断意识和呼吸2.呼救并启动EMSS3.安置体位(平整坚实的地面或硬板床上)4.检查脉搏(检查时间限定在5~10秒内完成)5.人工循环(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频率:100~120次/分深度:成人5~6cm 按压/通气比30:2)6.开放气道(仰头抬颏法、托颌法)7.人工呼吸8.除颤(两电极分别置于右侧锁骨下区和左乳太外侧腋中线处)高级生命支持ALS(p11)1.人工气道(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术)2.机械通气(呼吸机)药物治疗(p12)1.肾上腺素(首选)2.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3.碳酸氢钠(心搏骤停和复苏期间产生的酸中毒)脑复苏:是为防治心搏骤停后缺氧性脑损伤,以保护神经功能为目的所采取的救治措施(p13)脑复苏低温治疗原则:降温早、速度快、程度够、时间足(p14)脱水疗法:控制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p14)复苏有效指标(p14)1.大动脉恢复2.皮肤、黏膜、面色及口唇转为红润3.瞳孔由散大到缩小,对光反射存在4.神志改善,患者出现脑功能恢复迹象如眼球活动、睫毛反射甚至手脚开始抽动,肌张力恢复5.自主呼吸出现终止复苏指标:经30分钟以上积极正规心肺复苏抢救后,仍无任何心电活动、自主循环不能恢复(p15)第三章休克休克: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器官和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足,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整理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整理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整理急救医学是专门研究急危重症突发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过程中的相关临床变化规律及使用必要手段、仪器设备实施紧急综合救治与预防病情进展,对生命给予有效延续支持,为后续治疗提供可能的一门新兴学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ICU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组建起来的一种急救医学模式,三者分工明确、关系密切形成有效的急救网络,为急危重症患者铺高了一条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

含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

心脏骤停: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全身血液循环即刻中断,进而导致呼吸停止、脑功能丧失的一种濒临死亡的状态。

心脏骤停的诱因:原发于心脏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冠状动脉疾病,约占75-80%的由此所致;各种心肌炎和心肌病;心室肥厚;电生理异常;手术或诊疗操作意外;其他如各种先心病等因素。

继发于心脏外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严重的呼吸功能受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大失血和严重休克;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麻醉和手术意外;其他如胆绞痛等因素。

心脏骤停诊断:意识突然丧失,伴有或不伴有抽搐;呼吸呈叹息样或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搏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肺脑复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现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ACLS)、后续生命支持(PLS—以脑为重点的加强医疗)1、心脏骤停的“三联征”包括:( A、 B 、 C )A、突然意识丧失B、呼吸停止C、大动脉搏动消失D、全身抽搐E、瞳孔散大2、判断心脏骤停的主要条件:( A、 C )A、突然意识丧失B、呼吸停止C、大动脉搏动消失D、全身抽搐E、瞳孔散大3、心肺复苏(CPR)有效的指征包括:( A、B 、C 、D )A、颈动脉可触到搏动B、面色由紫绀转红润C、出现自主呼吸D、瞳孔由大变小E、可测到血压4、关于电除颤,正确的描述有:( A、 B 、 D )A、电除颤是救治室颤最有效的方法B、除颤每延迟1分钟患者存活率下降7%~10%C、室颤/无脉性室速时,推荐电击3次后再进行CPRD、目前推荐双相波低能量(150~200J)除颤E、如只有单相波除颤仪,能量选择推荐递增式(200J-300J-360J)5、心肺复苏的常用药物包括:( A、C 、D )A、肾上腺素B、异丙肾上腺素C、阿托品D、胺碘酮E、氯化钙问答题:1、简述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临床征象和心电图表现)。

最新急诊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心整理

最新急诊医学期末考试重点精心整理

总论:【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一种把急救医疗措施迅速地送到危重病人身边或发病现场,经初步诊治处理,维护其基础生命然后,安全转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救治的有效手段。

内容:现场急救、转运急救、院内急救。

发展模式: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危重病监护三位一体。

目的:①尽快的现场急救;②稳定患者尽快转运。

院前急救时间:①急救反应时间(5-10min);②现场抢救时间;③转运时间。

急诊病情分类(分诊):①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立即抢救);②有致命危险的危重患者(5-10m 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③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30m);④普通急诊患者(30m-1h);⑤非急诊患者。

处理原则:救人治病①首先判断是否有危及生命的情况;②稳定生命体征,重病优先;③综合分析,侧重功能;④选择适当的诊断性治疗试验和辅助检查;⑤治疗后合理再评估;⑥通力协作。

心肺脑复苏:三要素: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吸复苏首选)、电除颤心脏性猝死: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1h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心肺复苏:流程为早期识别呼救→早期CPR→早期电除颤(接到求救后5min)→早期高级生命支持。

内容为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电除颤、药物。

目的是恢复自主循环、自主呼吸。

生命链:①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②尽早进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③快速除颤;④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⑤综合的心脏骤停后治疗。

【心跳骤停】:各种原因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突然停止,最常见的心脏机制为心室颤动VF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VT,其次为心室静止、无脉电活动PEA。

原因:5h缺氧、高低钾、高低温、酸中毒、低容,5t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心脏栓塞、肺栓塞、中毒。

病生:骤停前期→骤停期→复苏期→复苏后期(复苏后综合征:严重全身系统性缺血后MOF)诊断:①意识突然丧失;②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叹息样呼吸。

【成人基本生命支持BLS】:内容:CABD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电除颤。

医学考试急诊医学考点

医学考试急诊医学考点

医学考试急诊医学考点1、血栓性血小板减少型紫癜(TTP),治疗首选:血浆置换。

2、血液透析对以下效果不佳:短效巴比妥类、中效巴比妥类、吩噻嗪类、苯二氮类。

效果较好:长效巴比妥类。

长效巴比妥透析,短、中效吩噻嗪苯二氮卓灌流。

3、最常见的肠梗阻:机械性肠梗阻。

4、在下列情况下容易发生肠梗阻:1、暴饮暴食后近端肠内容物骤然增多,不能顺利通过已狭窄的肠腔,形成相对的梗阻。

2、粘连部位发生炎症或粘连水肿,以及食物残渣,异物的堵塞,都能导致肠腔狭窄。

一组肠袢彼此紧密粘连成一团。

并固定于腹壁切口疤痕下,因为肠腔狭小,肠蠕动受到影响,肠管不能扩张,容易发生梗阻。

一段肠袢粘连并固定于自身折迭的位置,使曲折处的肠腔狭小,容易发生梗阻。

一段肠袢粘连于距离较远的一点,由于牵拉肠袢使其粘连点成一锐角,容易发生梗阻。

腹腔索带状粘连的另一端固定于腹后壁,将肠管压迫造成梗阻。

肠壁粘着于腹壁的一点,肠袢其他部分无粘连,由于强烈的肠蠕动或身体姿势的突然改变,肠袢可能以粘着处为支点而扭转,引起绞窄性肠梗阻。

5、高位肠梗阻症状;一是腹痛,二是频繁呕吐。

6、1.粘连性肠梗阻:经非手术治疗病情不见好转或病情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均应考虑手术治疗。

2.绞窄性肠梗阻:一经诊断应立即手术治疗,术中根据绞窄原因决定手术方法。

7、高位小肠梗阻,呕吐出现早,腹胀不明显。

低位小肠呕吐出现晚,一次呕吐量大,常有粪臭,腹胀明显,有肠型。

麻痹性肠梗阻有肠型,但肠型不明显。

结肠梗阻(闭襻)以腹胀为主要症状,腹部有不对称膨隆。

8、麻痹性肠梗阻,呕吐多为溢出性。

不易手术。

9、低钾血症时,补钾后症状不减轻应补镁。

10、补钾时须检查肾功能和尿量,尿量大于700毫升/日或30毫升/小时则补钾安全(内科学第八版P783)。

11、碱中毒几乎都伴有低钾血症,应及时补充氯化钾,但要在尿量超过40ml/h后进行。

见高级教程P530。

12、治疗高渗性脱水的理想液体是:0.45%氯化钠注射液。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急诊医学总结Chapter1 绪论1. 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任务:对不可预测的急危病(症)、创伤,以及患者自认为患病初步评估判断、急诊处理、治疗和预防,或对人为及环境伤害给予迅速的内、外科及精神心理救助2. 急救:表示抢救生命,改善病况和预防并发病时采取的紧急医疗救护措施。

急诊:是紧急地或急速地为急性病人或伤病员诊查、察看和诊断他的病与伤及应急的处理。

3. 急诊医疗体系:包括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急救和各监护或强化医疗病室(1)院前抢救(2)医院急诊生命垂危患者刻不容缓地立即抢救,心肺复苏有致命危险危重者5〜10分钟内接受病情评估和急救措施暂无生命危险急症者30 分钟内急诊检查及急诊处理普通急诊患者30 分钟至 1 小时予急诊处理非急诊患者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3)危重病监护Chapter2 心肺脑复苏1. 基本概念( 1 )心跳骤停/ 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射血功能突然终止即为心跳骤停,其中心脏自身病变以冠心病最为多见。

(2)猝死(Sudden death):指平时看来健康者或病情稳定的病人,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

不包括各种人为因素如创伤、自杀、他杀、手术及麻醉等意外所致。

心脏性猝死指未能预料的于突发心脏症状 1 小时内发生的心脏原因死亡。

(3)临床死亡: 自主呼吸和循环停止,大脑活动暂时停止,处于死亡的早期,但尚未到不可逆的阶段(一般情况心跳停止4〜6分钟内),及时正确地进行CPR脑及其它脏器功能可望恢复到心跳呼吸停止前的水平(4)生物学死亡:临床死亡期未行CPF或CPF失败,机体所有组织相继死亡,并发生组织自溶(5)脑死亡:为全脑功能的不可逆停止和神经坏死。

临床表现为无自主呼吸,无任何意识及反射活动,全身肌肉无张力,仅靠升压药物维持循环,无任何脑电活动。

(6)社会死亡:指CPF成功而脑复苏不完全,处于昏迷状态,脑的某些低级功能和反射活动存在,成为植物人(7)心肺复苏/心肺脑复苏(CPF / CPCF): CPF是指对心脏骤停/猝死的急救过程,是抢救生命最基本的医疗技术和方法。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

一、绪论急诊医学:对所有急危重症理论和时间研究的一门学科,分为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和重症监护。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监护病房(ICU)救治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即院前急救负责现场急救和途中救护,急诊科和ICU 负责院内救护,它既适合于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也适合于大型灾害或意外事故的急救。

急诊抢救链:院前急救转运、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EICU病房。

急危重患者:1、直接威胁生命的紧急状况;2、患者表现为致命性病(伤)的症状,如不及时稳定血液动力学,不及时纠正气道、呼吸和/或意识障碍,则死亡的可能性很大;3、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恶化,进而出现呼吸衰竭、心脏衰竭,未得到及时纠正和改善,随后出现呼吸停止、心跳停止。

急危重症:(一)呼吸心跳骤停;(二)脏器衰竭1、脑功能衰竭: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2、各种休克: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3、呼衰;4、心衰;5、肝功能衰竭:肝昏迷、急性肝坏死、慢性肝硬化;6、肾功能衰竭:急性、慢性有生命危险急危重症五大表现:A-Asphyxia 窒息及呼吸困难(胸部穿透伤、气胸、上呼吸道梗阻);B-Bleeding 大出血与休克(短时间内急性大出血大于800ml);C-Cardiopalmus 心悸、Coma 昏迷;D-Dying 濒临死亡识别的重要性:1、正确的识别与判断是临床护理首要工作;2、护士应在病人病情变化的第一时间识别判断轻、中、危重程度3、对危重病人早识别、早重视、早抢救、早告知;4、提高抢救存活率,同时减少医疗纠纷;5、国外文献报道85%的危重病人是由护士发现,并进行呼叫初步评价步骤:1、病史采集:(目击者、家属、医护)主要表现;2、查体:(望,听,触) ABCs:气道、呼吸和氧合、循环、神志;3、表格记录:(基础生命体征)心率、心律;血压;呼吸频率;氧饱和度;清醒程度;4、化验检查:血气分析(动脉或者静脉)、快速血乳酸、ScvO2、血糖、电解质;5治疗:(与上述步骤同时进行)确保气道通畅和氧和充足;建立静脉通道,输液;评价即时的复苏治疗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医学考试重点整理
急救医学是专门研究急危重症突发或慢性病急性发作过程中的相关临床变化规律及使用必要手段、仪器设备实施紧急综合救治与预防病情进展,对生命给予有效延续支持,为后续治疗提供可能的一门新兴学科。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EMSS,是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ICU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组建起来的一种急救医学模式,三者分工明确、关系密切形成有效的急救网络,为急危重症患者铺高了一条生命救治的绿色通道。

含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ICU)。

心脏骤停:心脏泵血功能突然停止,全身血液循环即刻中断,进而导致呼吸停止、脑功能丧失的一种濒临死亡的状态。

心脏骤停的诱因:
原发于心脏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冠状动脉疾病,约占75-80%的由此所致;各种心肌炎和心肌病;心室肥厚;电生理异常;手术或诊疗操作意外;其他如各种先心病等因素。

继发于心脏外因素引起的心脏骤停:严重的呼吸功能受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大失血和严重休克;严重的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或过敏;电击、雷击;麻醉和手术意外;其他如胆绞痛等因素。

心脏骤停诊断:意识突然丧失,伴有或不伴有抽搐;呼吸呈叹息样或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心搏及大动脉搏动消失。

心肺脑复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现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BLS)、进一步生命支持/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LS/ACLS)、后续生命支持(PLS
—以脑为重点的加强医疗)
1、心脏骤停的“三联征”包括:( A、 B 、 C )
A、突然意识丧失
B、呼吸停止
C、大动脉搏动消失
D、全身抽搐
E、瞳孔散大
2、判断心脏骤停的主要条件:( A、 C )
A、突然意识丧失
B、呼吸停止
C、大动脉搏动消失
D、全身抽搐
E、瞳孔散大
3、心肺复苏(CPR)有效的指征包括:( A、B 、C 、D )
A、颈动脉可触到搏动
B、面色由紫绀转红润
C、出现自主呼吸
D、瞳孔由大变小
E、可测到血压
4、关于电除颤,正确的描述有:( A、 B 、 D )
A、电除颤是救治室颤最有效的方法
B、除颤每延迟1分钟患者存活率下降7%~10%
C、室颤/无脉性室速时,推荐电击3次后再进行CPR
D、目前推荐双相波低能量(150~200J)除颤
E、如只有单相波除颤仪,能量选择推荐递增式(200J-300J-360J)
5、心肺复苏的常用药物包括:( A、C 、D )
A、肾上腺素
B、异丙肾上腺素
C、阿托品
D、胺碘酮
E、氯化钙
问答题:
1、简述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临床征象和心电图表现)。

答:心脏骤停的诊断要点为:①意识突然丧失,面色苍白或紫绀;②
大动脉搏动消失;③呼吸停止或开始叹息样呼吸,逐渐缓慢,继而停止;④双侧瞳孔散大;⑤可伴有短暂抽搐和大小便失禁,伴有口眼歪斜,随即全身松软;⑥心电图表现:心室颤动,无脉性室速,心电静止,无脉心电活动(心电机械分离)。

2、对成人心脏骤停进行基本生命支持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可分别归纳为初级A、B、C、D和高级A、B、C、D四个方面,请分述其中文含义。

答:初级A、B、C、D:A—开放气道/气道保持;B—人工呼吸/人工通气; C—胸外按压/人工循环;D —电除颤。

高级A、B、C、D:A—人工气道/气管插管;B—机械通气; C—建立液体通道,使用血管加压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D —寻找心脏骤停的原因。

急性中毒临床特点
注意有无受损脏器(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以及所接触毒物特有的中毒表现.
(1)皮肤黏膜与中毒相关的体征:
①皮肤潮湿,提示中毒严重导致循环衰竭,大汗提示有机磷中毒。

②皮肤黏膜紫绀,提示亚硝酸盐中毒。

③口唇黏膜樱红与皮肤潮湿,提示一氧化碳或氰化物中毒。

④皮肤出血、瘀斑及肌肉颤动,提示敌鼠钠盐中毒。

(2)呼吸功能与中毒相关的体征
①呼吸浅而慢,提示安眠药及一氧化碳中毒。

②呼吸加快,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

③呼出气味似酒精味,提示酒精中毒。

(3)心血管功能与中毒相关的体征
①血压降低,多与氯丙嗪类、安眠药中毒有关。

因这类药物可使周围血管扩张,且能对抗肾上腺素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

②心动过速,多与阿托品类中毒有关。

③心动过缓,多与洋地黄类制剂中毒有关。

④心跳骤停,多与氰化物、硫化氢、有机磷农药中毒有关。

(4)窒息性气体所致急性窒息的重要特征是意识障碍、突然昏倒,需排除心血管意外和中暑,判定窒息病因,以采取正确的急救和预防对策
2.急诊处理的治疗原则
(1)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与毒物继续接触。

(2)迅速清除体内已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

(3)如有可能,尽早使用特效解毒剂
(4)对症支持疗法
3.具体治疗措施
(1)切断毒源:使中毒患者迅速脱离染毒环境。

(2)迅速阻断毒物的继续吸收,及早进行驱吐、洗胃、导泻、清洗皮肤和吸氧等。

发热定义:发热是机体在内、外致热源的作用下或由各种病因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体温超出正常范围,一般认为,口腔温度>
37.3℃、直肠温度>37.6℃
外源性致热原包括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和自身体内产物如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尿酸结晶等;内源性致热原包括IL-1、IL-6、IFN-α、IFN-β、TNF等
临床表现
热度
低热37.3~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1℃以及超高热41℃以上
热程
1)急性发热是指病程在2周以内的发热,可分为急性感染性发热、急性非感染性发热以及原因不明的急性发热等。

2)长期发热是指体温升高持续2~3周以上,包括病因明确的慢性发热与长期不明原因发热。

呼吸困难1.呼吸困难的病因、分类和治疗原则
呼吸困难的病因在临床上可分为肺源性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中毒性呼吸困难、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和其他原因引起的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分为吸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性呼吸困难、混合性呼吸困难和潮式呼吸。

治疗原则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纠正酸碱失调、为基础疾病以及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

2.支气管哮喘
(1)定义:由多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中性粒
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此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加剧,可以自行或通过治疗缓解。

免疫机制、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和神经机制是哮喘发病的四大机制。

(2)临床表现
1)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典型症状)。

严重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

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是哮喘的特征之一。

咳嗽变异型哮喘:咳嗽可为唯一的症状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

运动性哮喘:有些青少年,其症状表现为运动时出现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
2)体征: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状态,有广泛的哮鸣音,呼气音延长。

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哮鸣音可不出现(寂静胸)。

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