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答案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27.《游褒禅山记》课后“练习与思考”参考答案
二十七游褒禅山记练习与思考一、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哪几句?试加以辨析。
1.然力足以..至焉2.于是..余有叹焉3.古人之观于……往往..有得。
4.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答案:第1、2、3、6句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
第4句中的“非常”,古义为不平常。
今义为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第5句中的“至于”,古义为抵达,到达,现代汉语则通常用在下文开头,表示提出另一话题。
第7句中的“十一”,古义为十分之一,今义为数词。
二、文言文中的“其”可用作人称代词,用在名词前,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他”“它”;还可译为指示代词“那”“那个”“那些”“其中的”。
“其”还可作语气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和句末语气助词配合,译为“大概”“难道”“还是”,或不译。
试翻译下列各句中的“其”。
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答案:其:指示代词“那”。
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答案:其:助词,无实在意义。
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
3.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答案:其:它。
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
4.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答案:其:它。
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辩认出“花山”的名称。
5.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答案:其:它的。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
6.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答案:其:它的。
探询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
7.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答案:其:指示代词,那。
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
8.其孰能讥之乎?答案:其:难道。
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9.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答案:其:它。
事情没有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就主观断定它有没有,难道可以这么做吗?10.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默写翻译练习
《游褒禅山记》默写翻译练习1、理解性默写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志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
”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2、《游褒禅山记》重点句子翻译。
(注意加点的词语及句式)每句3分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学生版).doc
游褒禅山记一、阅读课文,在括号里解释有下划线的词语。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答案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理解性
默写+答案
人对自然的观察和理解深入到了极致,凡事只要有追求就一定能够达成的句子是:“XXX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
2、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的句子是:“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3、XXX在《游褒禅山记》中用“何可胜道也哉!”表明古书之珍贵和学者应该深思慎取的意义。
奇伟、瑰怪、非常的景象常常出现在遥远而艰险的地方,只有有志者才能到达。
即使有志,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也无法到达。
有志有力,但不要懈怠,即使到达了幽深昏暗、叫人迷惑的地方,却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帮助,也无法到达。
但是,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后悔,谁还会讥笑他呢?这就是我得到的教训!
在《游褒禅山记》中,XXX表达了深思熟虑、广泛探究的思想。
他认为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同时,他也强调了志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有志者
才能到达奇特的景象。
然而,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量才能实现。
最后,他感叹古书不存,后世传承出错,这也是学者需要深思慎取的原因。
成功做好一件事,仅仅有志向和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物质条件的支持才能实现。
正如古人所说:“有志向和努力,不
放松自己,但如果没有物质条件来支持,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实现目标。
”
相反,如果只有物质条件而缺乏志向和努力,也无法取得成功。
这会被别人嘲笑,自己也会后悔。
如古人所说:“虽然
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但如果没有足够的意志和努力,即使成功,也会被人嘲笑,在自己心中也会有遗憾。
”。
《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学生版).docx
游褒禅山记一、阅读课文,在括号里解释有下划线的词语。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 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填空+选择题,有答案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完整归纳一、通假字1. 长乐王回深父。
二、词类活用1. 始舍.于其址。
舍:2. 名.之曰褒禅。
名: 3. 有泉侧.出。
侧: 4.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 5.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 6. 而其见.愈奇。
见:7.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 8. 火尚足以明.也。
明:9.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 10.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 11.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谬:● 传:● 名:三、特殊句式(一)下面这是 句式,请翻译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余之所得也(二)倒装句1.这是 句式,请翻译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2.这是 句式,请翻译①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省宾语)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宾语)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四)文言固定句式 ,划线的是固定句式,请翻译划线的句式。
①其孰能讥之乎?( ) ②何可胜道也哉! ( ) ③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 )四、重点语句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于是予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4.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6.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五、多义词1. 乃 ①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 ) 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 ③良乃.人,具告沛公( )④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2. 道 ①有碑仆道.( )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④何可胜道.也哉( )⑤策之不以其道.( )3. 盖 ①日初出大如车盖.( ) ②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 ) ③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 ④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4. 文 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 ②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 ) ④文.过饰非( )5. 然 ①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②吴广以为然.( ) ③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 ” ④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六、异义词 1.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归园田居》《游褒禅山记》名句默写及答案
期中考试名句默写备考三一、《归园田居》(陶渊明)6.《归园田居》中“,”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7.《归园田居》中“,”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二、《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 毛泽东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游褒禅山记》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2.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
《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3.《游褒禅山记》中,作者表达治学态度的句子是。
4.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往往有得,,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5.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6.《游褒禅山记》中说当游览者走进昏暗之处的时候,如果不借助火把之类的物来照亮前进的道路,也是不能到达理想境地的句子是:,。
7.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都有所得的原因的句子:。
8.《游褒禅山记》中说明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的句子是,,?9.《游褒禅山记》中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的句子是:,,,。
”10.《游褒禅山记》中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的句子是:,,,。
”11.《游褒禅山记》中说明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句子是:,,。
”12.作者论述只有胸怀大志,才有可能到达理想的境地的句子:“,,,。
13.“,,。
”从山名的以讹传讹,联想到古籍的以讹传讹,使作者触目伤怀,慨叹不已。
期中考试名句默写备考三参考答案一、《归园田居》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3.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5.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6.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7.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二、《游褒禅山记》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学生版)
游褒禅山记一、阅读课文,在括号里解释有下划线的词语。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学生版).doc
游褒禅山记一、阅读课文,在括号里解释有下划线的词语。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整理
4、表明作者拥有继续深入华阳洞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是 予之力尚足以入 , 火尚足以明也 。
回顾第三段,完成理解性默写 1、揭示了古人观万物皆有得益的原因的句子是 以其求思之深, 而无不在也 。 2、“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3、“ 险以远 , 则至者少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 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4、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 是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复习课一
默写·游褒舍于其址, 而卒葬之 道出了“褒禅山”一名的由来。
2、 所谓华山洞者 ,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道出了“华阳洞”一名的由来。
回顾第二段,完成理解性默写 1、写出因他人原因出洞而没有继续深入的“我”的心情的句子 是 然予亦悔其随之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
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说,古人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那是因为“”,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来游玩的人就多,而“”,等到达的人就少。
3.王安石认为,世界上非常奇特、美好的风光“”,是人们很少能到达的,所以“”。
4.王安石认为,要想到达非常险峻的地方观看美景,首先要有“志”,不能随便跟着别人停止行进,但是“,”。
5.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要想看到世上最奇特的景观,光有“志”“力”也是不够的,因为“,”。
6.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如果力量足可以到达目的地,却没有到达,那么就会落下“,”的遗憾。
7.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认为,如果“”,对我们自己而言,没什么可后悔的,对别人来说,“?”
8.在《游褒禅山记》中,王安石由倒在地上的石碑生发感慨,古代的文字不能完好保存,以致于“”的情况实在是太多了,这也是他告诫“”的原因。
1.往往有得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夫夷以近险以远,
3.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5.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6.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其孰能讥之乎
8.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高考默写真题及理解性默写
1.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 哉!
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理清思路
结 构—— 一(1-2):记叙——游山经过。 二(3-4):议论——游山心得。 三(5):记叙的结尾,补叙同游者。 中心句——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
第一段:重点词句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动,筑舍定居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动,命名,起名 距其院东五里 名→状,往东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名→动,命名,起名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判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断
今言…“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句
第二段:重点词句
有泉侧出 名→状,从旁边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的原因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省略句 =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判断句
1.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所谓前洞也。
2.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3.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 愈难,而其见愈奇。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到达 / 帮助
第三段:重点词句
至于幽暗昏惑 形→名,幽深昏暗、让
人迷惑的地方
于人为可讥 对于/是,算得上,动词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副词,表反问语气
第四段:重点词句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因为
后世之谬其传 弄错,使…错,使动用法 而莫能名者 没有人 / 名→动,识其本名 何可胜道也哉 尽,完 / 说,动词
有穴窈然 幽深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精心整理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一部分:【重点字填空】( )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 )始舍于其址,而( )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 )院者,褒之庐( )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 )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 )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 )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 )其出,则或(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 ),至于( )暗( ) ( )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 )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 )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第二部分:【情境默写】1.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2.《游褒禅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上文“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文言知识归类(附答案)
《游褒禅山记》练习题(一)(后附答案)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庐冢.(zhǒnɡ)何可胜.道(shēnɡ)B.盖音谬.也(miù)窈.然(yǎo)C.安上纯父.(fù)无物以相.之(xiànɡ)D.咎.其欲出者(jīu)瑰.怪(ɡuī)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
3.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孰能讥之乎”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B.距其院东五里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 此所以学者..,来而记之者已少..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6.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 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7.将下列句中属于词类活用的加点的词语挑出来,并加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方是时,……,火尚足以明也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⑤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⑥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⑦行礼之往来,共其乏困⑧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⑩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A. ①②⑦⑨/③④⑧⑤/ ⑥/⑩B. ①②⑨/③/⑤⑧/⑩C. ①②⑨/③/⑤⑥⑧/⑩D. ①②⑨⑩/③⑤/⑧◆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的问题: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理解性默写+文章填空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第一部分:【重点字填空】( )禅山亦谓之华山。
唐浮图慧( )始舍于其址,而( )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 )院者,褒之庐( )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 )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 )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 )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 )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 )其出,则或( )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 )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 )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 ),至于( )暗( ) ( )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 )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 )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 )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第二部分:【情境默写】1、毛主席有句诗“无限风光在险峰”,这与《游褒禅山记》中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
2、我们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应该实现自己的志向,在老之将至时就可以对3、《游褒禅山记》中“,”,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游褒禅山记》 挖空练习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班级:姓名: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游褒禅山记挖空练习
6游褒禅山记挖空
●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 筑舍定居)于其址
(山麓,山脚),而卒(死后 )葬之;以(因为)故其后名 取名,命名
(
)之曰“褒禅”。今所说所的谓(
)慧空禅院者,褒
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因洞为者,以( 是、)为其乃
( 南面)华山之阳( )【助记:画图理解“山南水北为阳。
加(,更加
照明
)。方是
时,我余们之出力洞尚以足后以。入其,,助火词尚,足无以实明意(
)也有。人既其出 责备
●(
),则或( )咎( )其欲
出者我,也而后余悔亦自悔己其跟随从之他而们,不以得致极不夫能游尽之情乐享也受。那游览的快乐。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 有得( 心得收获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既可用来纪年,又可用来纪日。
三、古代文化常识积累练习
B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号是我国古代帝王用来纪年的名号。用年号纪年,是从汉武帝开始 的。《岳阳楼记》中的“庆历四年春”、《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 月某日”等都是年号纪年法。 B.古人有时以出生地命名文集。如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柳宗元 的《柳河东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C.封建社会,不同阶层的人死亡有不同的称谓,称皇帝死为“崩”,诸 侯或大官死为“薨”。 D.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 后才起的。
《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高中语文教和学
《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高中语文教和学游褒禅山记挖空训练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助记:画图理解“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山麓),而卒(死后)葬之;以(因为)故其后名(称,命名)之曰“褒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褒禅山记》文言知识挖空训练+理解性默写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翻译划线的句子。
第一段: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
)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
..()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第二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句子翻译1:
句子翻译2:
第三段: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
之奇伟、瑰怪、非常
..(),而人之所罕..()之观.(),常在于险远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而无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
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句子翻译1:
句子翻译2:
第四段: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句子翻译:
二、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
1、《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
________,,,。
2、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的句子是:“
,?”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表明古
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4、“,”,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5、“,,”,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而其见愈奇”。
6、强调“志”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
7、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的句子是:
“,,,。
”
8、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的句子
是:,,,。
9、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句子是:
“,,”。
《游褒禅山记》参考答案
二、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翻译划线的句子。
第一段: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筑舍定居)于其址.(在山麓),而卒.(死后)
葬之;以.(因为)故其后名.(命名)之曰“褒禅”。
今所谓
..(说的)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因为)其乃.(是)华山之阳.(山南水北)名之也。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碑文)漫灭,独其为文.(文字)犹可识.(辨认),曰“花山”。
今言.(说)“华”如“华实”之“华”者,盖.(大概)音谬也。
第二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从旁边)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
窈然
..(深远幽暗的样子),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尽头)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表修饰)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看到的景象)愈奇。
有怠.(懈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将要)尽。
”遂与之俱出。
盖.(大概)余所至,比好游者
尚不能十一
..(十分之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
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照明)也。
既其出,则或咎.(责备)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句子翻译1:大概洞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人更少了。
句子翻译2: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第三段: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收获),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平坦)以.(表并列)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
奇伟、瑰怪、非常
..(艰险遥远的地方),而人之所罕..(不平凡的)之观.(景象),常在于险远
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停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
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
....(幽深昏暗,
..(至,到了;于,为引出动作的对象)幽暗昏惑
叫人迷乱的地方)而无物以相.(帮助)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句子翻译1:因为他们探究、思考的深入而且广泛。
句子翻译2: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后悔,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第四段:
余于仆碑,又以.(因为)悲.(悲叹)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明白)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句子翻译:怎么能说的完呀!这就是求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而且谨慎选择的原因。
二、完成下列理解性默写。
1、《游褒禅山记》中表达“峰险景无限,有志方可达”之意的语句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2、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的句子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而悟出来的。
4、“夫夷以近,则游者众”,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险以远,则至者少”,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照应“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6、强调“志”的重要作用的句子是:“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7、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的句子是:“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
8、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的句子是: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9、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的句子是:“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