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及答案精编

合集下载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唯物辩证法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方法和认识世界的工具。

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通过辩证思维揭示事物本质,深化人们对世界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唯物辩证法的练习题,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思想方法。

1. 以下哪个观点属于唯心主义?A. 意识决定物质B. 物质决定意识C. 世界是由物质和意识共同构成的D. 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决定世界2. 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什么?A. 矛盾普遍存在B. 事物发展没有规律可循C. 意识决定一切D. 物质是一切的根源3. 请分析以下论述的矛盾运动:人民的意识是人民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实际关系的产物。

A. 人民的意识是物质决定的B. 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实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民的意识C. 人民的意识和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实际关系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D. 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实际关系不会对人民的意识产生任何影响4. 下列哪个观点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观?A. 事物的发展是线性的,沿着一条直线逐步前进B. 事物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不断重复相同的过程C.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呈现出辩证变化D. 事物的发展是任意的,不受任何规律限制5. 请分析以下观点中是否存在矛盾: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A. 存在矛盾B. 不存在矛盾6. 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为什么说“事物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A. 矛盾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B. 矛盾推动着事物不断向前发展,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来源于矛盾的冲突和斗争C. 矛盾只是事物发展的表面现象,不影响事物的发展动力D. 矛盾对事物的发展没有任何影响7. 根据辩证法的观点,对于解决事物的矛盾应该采取什么态度?A. 消极对待,避免干涉事物的正常发展B. 积极主动,通过斗争和调节解决事物的矛盾,推动事物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C. 允许事物的矛盾存在,不进行任何干预D. 根本就不存在解决事物矛盾的需要8. 请解释以下观点的辩证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着矛盾和相互作用。

辩证法的20道经典习题

辩证法的20道经典习题

辩证法的20道经典习题辩证法是每年考研政治必考内容,在此分享辩证法的20道经典习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在于是否承认()A.对立统一学说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解析】是否承认对立统一学说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实质。

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

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时间和空间是()A.“绝对观念”的外在表现形式B.人类感性直观的先天形式C.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D.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解析】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不可分割,时问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D正确。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A是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B是主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都否定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是错误项;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基本属性,而不是物质的两种基本属性,C也是错误项。

3.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

这说明()A.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解析】题干讲的都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不是讲相互排斥、相互渗透,更不是讲相互转化的,所以C是最准确的答案。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B.要把握事物的度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D.要把事物看做一个整体【解析】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题干中“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说明了原本想表现人物的某一品德(长厚、多智),因为描写超出了一定的“度”,结果适得其反(似伪、近妖)。

可见,B是正确选项。

A、C、D三项都是辩证法观点,但与题意不符。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在生态系统的定义中,其揭示的哲学观点是(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自然界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D.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联系网,在其定义中也明确揭示了这一点,故应选D。

2.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多数与少数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解析: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3.《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

这体现出世界是()A.客观的物质性世界B.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D.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事物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材料中所列举的各个层面都是有机联系的,这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正确。

4.2010年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

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

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5.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答案:D6.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①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主观臆造的联系④真实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7.“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唯物辩证法习题

唯物辩证法习题

唯物辩证法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3.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9.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表明事物内部存在着()A.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B.质变和量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0.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1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辩证唯物主义精选测试题(附答案)

辩证唯物主义精选测试题(附答案)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右图漫画《绊脚石与踏脚石》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面对挫折与考验
②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精神
④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先导
A. ①② B. ①③ C.③④ D. ②④
14、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某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为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
①表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说明只要抓关键,问题和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③体现了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④启示我们应坚持矛盾分析法,正确解决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加大农村改革创新的辩证法依据是:()
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
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 )
2015年辩证唯物主义精选测试题(附答案、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黑格尔在谈到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时候,曾把具体科学比作小鸟们在白天各处飞翔的足迹,把哲学比作猫头鹰在黄昏中起飞,追寻其它鸟儿在白天自由翱翔的足迹。()

唯物论辩证法部分试题

唯物论辩证法部分试题

唯物论-辩证法部分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A.运动 B.实践 C.精神生产 D.物质生产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6.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事物是变化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8.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9.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 ( )A.抛弃 B.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方向和道路 B.形式和状态 C.结构和功能 D.源泉和动力二、多项选择题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2.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练习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练习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练习题一、选择题1.总结以前的4000多年,人类的自然观是把大自然奉为神灵。

从15世纪,人类开始主宰自然界。

但是实践证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朋友与伙伴的关系,人们应当尊重自然规律,在合乎自然的前提下,改造利用自然。

这是因为( )A.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B.自然界是客观的C.人与自然始终是和谐统一的 D.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改造着自然界的客观性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客观性,A不选。

人与自然应该是和谐统一的关系,但并不是始终和谐统一,故C不选。

D本身错误。

答案:B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客观的,因为(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社会地理环境是客观的③人口因素是客观存在的④社会思想、意识形态是客观的⑤生产方式具有客观性⑥生产力要素是客观的,而生产关系则是主观的A.①②④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⑤⑥解析:社会意识形态是主观的东西,而生产关系则是客观的,故④⑥不选。

答案:C3.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一客观实在性是(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C.所有有形的物体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解析:即万事万物唯一的共同的特点。

答案:D4.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共同性表现在( )A.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相同B.运动的规律相同C.都具有客观实在性D.构成因素相同解析:此题重在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

A、B、D的叙述均是错误的。

答案:C5.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A.物质运动的绝对性B.世界的物质性C.自然界的物质性D.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答案:B6.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对这个“物质”的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B.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C.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D.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

A、C、D三项都是对“物质”的错误理解,世界上不仅存在物质,同时也存在意识现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概括的是各物质形态的共性,不是指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人脑本身也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一。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及答案3word精品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及答案3word精品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1 .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 ,牛虎相斗,虎败牛“手” 。

<<人民日报>>以文字和图片形象地报道了这个事实。

人工喂虎,虎性退化终致“牛胜虎” 事实的发生。

这一事实表明A.牛和虎是对立的统一B .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D .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2.“见贤思齐(齐:看齐),见不贤而内省(内省:自我反省,警惕)。

”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任用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②③ D.①④3.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A .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 .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C .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D .“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 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4.“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之中,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

”这是一种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面上学观点5.“看不到二十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

”这一思想①坚持了两点论的观点②坚持了矛盾分析的方法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④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A .①②④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③6.有人在办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

“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在你看来正确的是A .无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没有必须联系B .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C. 有结果,因为有时办事情确实达不到自己的目的D .有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普遍性B. 特殊性C. 根本原因D. 必然性答案:C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直线上升的B. 直线下降的C. 螺旋上升的D. 循环往复的答案:C3. 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表明事物发展的()。

A. 简单重复B. 绝对否定C. 辩证否定D. 相对否定答案:C4.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D. 内因和外因答案:B5. 辩证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渐进性B. 飞跃性C. 连续性D. 阶段性答案:B6.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是()。

A. 偶然的B. 必然的C. 机械的D. 人为的答案:B7. 辩证法中的“矛盾普遍性”原理认为,矛盾存在于()。

A. 一切事物中B. 部分事物中C. 所有事物的外部D. 所有事物的内部答案:A8. 辩证法中的“矛盾特殊性”原理认为,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

A. 绝对性B. 相对性C. 普遍性D. 特殊性答案:D9.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无序的B. 有序的C. 随机的D. 混沌的答案:B10. 辩证法中的“事物的全面性”原理要求我们看待问题要()。

A. 片面地看B. 孤立地看C. 联系地看D. 静止地看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

A. 对立统一规律B. 质量互变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因果律答案:ABC1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

A. 必然的B. 偶然的C. 有序的D. 无序的答案:AC13. 辩证法中的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

A. 抓住主要矛盾B. 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 忽视次要矛盾D. 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答案:AB14.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习题(有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习题(有答案)

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发展就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2、2009年10月29日,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由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制成功。

该超级计算机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该类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发展的实质是()A.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C.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D.事物性质和状态的改变3、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①联系的观点②矛盾的观点③发展的观点④实践的观点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4、划分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A.出现时间的先后B.形式的新旧C.力量的强弱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5、“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B.要重视量的积累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6、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的是A.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B.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C.力量强大的事物战胜力量弱小的事物D.新事物战胜旧事物7、下列成语中既体现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又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点的是A.和而不同B.唇亡齿寒C.吐故纳新D.对症下药8、读漫画《改革开放30年——笔记本的变化》。

漫画表明A.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B.发展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C.后来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9、下列事物中属于新事物的是①克隆技术和纳米技术②包装豪华的商品③“3G”手机④人类的返祖现象A.②④B.①④C.①②D.①③10、胡锦涛主席在2010年国庆祝词中说到: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掌握自己的命运,团结起来,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努力,创造我们的未来。

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挫折和困难肯定会出现。

唯物辩证法习题

唯物辩证法习题

唯物辩证法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2.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

这一事实说明()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的发展3.在工作中防止“过”和“不及”的关键在于()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4.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5.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6.认为“任何一个事物都和物质世界的其它事物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是()A.唯物辩证法的正确观点B.唯心主义诡辩论的错误观点C.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7.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 )A.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8.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 )A.是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B.是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C.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9.生物物种的遗传和变异表明事物内部存在着()A.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B.质变和量变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0.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 )A.人们思维中的自相矛盾B.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C.对立面的相互排斥D.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11.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原理在方法论上应坚持( )A.均衡论B.一点论C.重点论D.二元论12.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5--简答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5--简答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5--简答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主要范畴是什么?2.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3.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4.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多样性包括那些内容?5.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7.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8.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9.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10.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1.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2.怎样理解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13.怎样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14.什么是质、量、度?15.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怎样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16.什么是肯定与否定?17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18.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19什么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20.怎样理解原因与结果及其关系?21.怎样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22.怎样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23.怎样理解本质与现象及其关系?24.怎样理解形式与内容及其关系?25.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怎样理解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26.怎样理解归纳与演绎及其关系?27.怎样理解分析与综合及其关系?28.怎样理解抽象与具体及其关系?29.怎样理解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简答题答案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主要范畴是什么?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最高形态,其本特征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很多,其中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性与现实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最具代表性。

唯物辩证法的所有规律和范畴,都是从不同方面解释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本质的。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3--多选

唯物辩证法--精选试题3--多选

1.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规律的主观性D.主张矛盾时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2.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3. 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C.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D.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4. 下列关于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中正确的有: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D.联系具有条件性5. 联系的普遍性是:A.任何事物内部诸要素是相互联系的B.任何一事物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联系之中C.不同事物经过一系列中介统一起来D.世界的发展过程仅仅是纵向联系6. 联系的条件性是指:A.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B.一切随时间、地点和条件而转移C.只有有条件这一点是无条件的D.离开了条件一切都无法理解A.B.C.D.7.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A.促进统一体解体,使事物发生质变B.提供矛盾双方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C.使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发生变化D.规定事物相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条件8.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9. 个别与一般的关系是: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B.任何一般(不论怎样)都是个别的C.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D.个别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10. 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A.个性中包含着共性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D.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11.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D.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12. 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13. 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矛盾双方在互相依存中得到发展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D.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从而制约事物的发展14. 早在1999年,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事实证明,它对两国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发展观点)

唯物辩证法复习练习(发展观点)

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专题复习练习(发展观点)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

”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B.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2、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3、“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企业切不可以以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产品质量,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述论断说明()。

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清代山水画大师石涛说:“纵逼真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于我何有哉!……我之为我,自有我在。

”齐白石也曾告诫他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这主要表明()。

A.事物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内因和外因是不可分割的C.只有创新才能发展 D.只有继承才能发展5、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B .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C .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D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6、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D.千里之行,始于足下7、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成熟。

“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过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④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增长的关系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早螟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辩证唯物主义部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2、在哲学发展史上,辩证唯物主义是属于()A.一切劳动阶级的世界观 B.一切革命阶级的世界观C.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D.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 D.相对主义诡辩论4、空间的特点是()A.一维性 B.三维性 C.抽象性 D.不可逆性5、列宁说,唯物辩法所讲的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辩证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想出来的矛盾”这段话提示了()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C.矛盾的客观性 D.矛盾的主观性6、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它是看得见的实物B.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C.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D.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7、表象同感觉、知觉相比,它是()A.和后者没有任何区别B.带有某种程度的概括性C.更为具体D.完全是抽象的8、偶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A.不起任何作用 B.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C.有时起作用,有时不起作用D.起决定性作用9、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 D.系统规律10、“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的顶峰”的观点是()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绝对主义观点C.相对主义观点 D.折衷主义观点1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B.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过程C.检验真理的实践是一个过程D.认识事物是一个过程12、真理和谬误是()A.绝对对立的 B.绝对同一的C.既对立又统一的 D.认识的两个不同阶段13、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就在于()A.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B.坚持矛盾的斗争性C.坚持矛盾的普遍性D.坚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14、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共同特点是()A.都承认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都承认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都否认世界的物质性D.都否认世界是运动的15、“掌握适度”原则的哲学依据是()A.质和量的统一 B.肯定和否定的相互渗透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D.内容和形式的相互转化1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普遍性和特殊性 B.斗争性和同一性C.科学性和真理性 D.对抗性和非对抗性1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思维的自由创造物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客观实在自身D.社会实践18、在真理问题上,旧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否承认() A.真理的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B.真理的客观性C.真理的辩证法 D.物质世界的可知性19、否定方面是指()A.保持事物自我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自我灭亡的方面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20、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 B.事物的量变C.关节点或临界点D.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21、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 B.感觉 C.理性认识 D.客观世界22、概念、判断、推理是()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意识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23、真理“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观点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真理观 C.主观唯心主义的实用主义真理观 D.客观唯心主义真理观24、经验论是()A.唯心主义的 B.唯物主义的 C.二元论的D.既可是唯心主义的,也可是唯物主义的25、正确理解主客体关系的关键在于()A.物质第一性观点 B.实践观点C.意识第二性观点 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一切哲学都是()A.世界观的理论体系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D.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E.无产阶级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论来源是()A.黑格尔的辩证法 B.培根的经验论C.康德的认识论 D.笛卡尔的唯心论E.费尔巴哈的唯物论3、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是()A.人们自然知识的发展 B.自然界和社会压迫的存在C.唯心主义的正确 D.剥削阶级的愚昧E.思想方法的片面性和表面性4、下列哪些理论进一步证明了时空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A.宇宙热寂说 B.非欧几里德几何学C.牛顿力学 D.相对论 E.唯能论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是()A.物质是运动的本质B.运动是物质的动力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E.物质是运动的基本形式6、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依赖()A.人的大脑 B.思维的发展 C.客观存在D.社会的精神现象 E.人的各种情绪7、脱离了人身体的手、名可以叫手,实际上已不是手了,这说明() A.部分依赖整体 B.整体决定部分C.失去部分整体就不存在了D.研究部分不能认识整体E.研究整体不能认识部分8、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区别,是因为它们具有()A.不同的物质基础 B.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C.各自特殊形式和内容 D.统一的物质主体E.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9、割裂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会导致()A.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心主义先验论E.形而上学不变论10、事物的本质是()A.构成事物的诸要素总和B.事物的质和属性的统一C.事物内在的全部质的规定性的总和D.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E.事物内部所包含的一系列必然性、规律性的总和11、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这种说法是() A.提示了矛盾斗争性的深刻含义B.把矛盾的斗争性与矛盾的对立性混淆了C.否定了斗争性是广泛的哲学范畴D.抹杀了矛盾同一性的普遍性E.对矛盾斗争性简要而明确的表述12、事物的质和属性的区别在于()A.质是内在的,属性是外在的B.质是客观的,属性是人为确定的C.在质不变的情况下,某些属性是可以变化的D.质是个别的,属性是一般的E.质是偶然的,属性是必然的13、肯定中包含否定,否定中包含肯定,这种观点是()A.折衷主义 B.辩证法观点C.形而上学观点 D.绝对主义观点E.一分为二观点14、体现矛盾发展不平衡的概念有()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C.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E.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5、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特征是()A.不可逆性或前进性 B.直线性 C.曲折性D.封闭的圆圈式的过程 E.周而复始的过程16、下列现象中属爆发式飞跃的有()A.地震 B.炸弹爆炸 C.铁钉生绣D.塑料老化 E.水果腐烂17、下列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有()A.司法人员办案 B.艺术家表演 C.运动员训练D.医生诊病 E.农民播种18、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的特点是()A.主观性 B.现实性 C.间接性 D.抽象性 E.直接性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这句话表明了() A.理论和实践同样重要 B.理论可以指导实践C.理论具有相对独立性 D.理论不依赖实践E.理论决定实践20、人的需要本质上是()A.社会性的需要 B.纯主观的需要 C.受物质生产制约的需要 D.主体性的需要 E.个体性的需要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历史形态()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辩证法C.庸俗唯物主义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E.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C.实践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E.无产阶级的世界观3、由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作为世界的本原,所以它不能() A.解释物质是多样性和复杂性B.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的物质统一性问题C.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D.彻底克服唯心主义E.揭露二元论错误4、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验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5、造成意识主观性差异的是()A.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B.人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C.人的实践经济的不同D.意识的对象的不同E.人的立场,世界观的不同6、发展的内容是指()A.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B.不仅包括事物的量变,而且主要是质变C.相同事物的简单重复 D.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变化7、唯物辩证法坚持联系的()A.客观性 B.普遍性 C.条件性 D.多样性 E.具体性8、事物的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是()A.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二者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二者的界限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E.二者的转化是无条件的9、事物的质变是()A.超出事物的度的变化 B.事物的根本性质的变化C.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 D.事物的显著突变和飞跃E.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10、新事物对旧事物的代替都是()A.包含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自我否定C.继承和变革的统一 D.事物的自我完善E.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11、直线论会导致()A.拔苗助长 B.守株待兔C.盲目乐观 D.墨守成规 E.急躁冒进12、旧唯物主义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的原因是()A.片面理解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未能科学地说明意识的起源C.否认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由于唯心主义的狡猾和诡辨E.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13、“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行到高一级的程度。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

《生活与哲学》专题二题组11.毛泽东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

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

把成绩为主说成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

”从唯物辩证法看,这里强调的是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转化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图3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图3《学习先进经验》(赵汀阳,《读书》)①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的发展自己②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在谈到中国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习近平指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

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①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基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发展道路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③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就能把握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④人民群众的意愿是衡量社会发展道路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题组21.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

辩证法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1. 辩证法的核心是()。

A. 对立统一B. 矛盾论C. 否定之否定D. 量变质变答案:A2.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外部因素B. 内部矛盾C. 外部环境D. 偶然因素答案:B3.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趋势是()。

A. 直线上升B. 螺旋上升C. 循环往复D. 无序发展答案:B4. 辩证法中“矛盾”的含义是()。

A. 冲突和斗争B. 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C. 事物之间的对立D. 事物内部的统一答案:B5. 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是指()。

A. 事物的自我否定B. 事物的自我肯定C. 事物的自我发展D. 事物的自我毁灭答案:C6.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 外部刺激B. 内部矛盾C. 外部环境D. 偶然因素答案:B7.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

A. 单一方向B. 多方向发展C. 随机方向D. 无方向答案:B8.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状态是()。

A. 静止不变B. 绝对运动C. 相对静止D. 无规律运动答案:B9. 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是指()。

A. 事物数量的变化B. 事物性质的变化C. 事物数量的逐渐积累导致性质的变化D. 事物性质的突然变化答案:C10.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过程是()。

A. 单一阶段B. 多个阶段C. 无阶段D. 随机阶段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共15分)1. 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

A. 对立统一规律B. 矛盾论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量变质变规律答案:ACD2.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具有()。

A. 内在性B. 外在性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AC3.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过程包括()。

A. 发芽B. 生长C. 成熟D. 衰退答案:BCD4.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来源于()。

A. 外部环境B. 内部矛盾C. 外部刺激D. 内部需求答案:BD5.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状态包括()。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测试题含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测试题含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测试题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1.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下列说法中能够正确反映发展的实质的是()A.发展就是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发展是同一事物的重复和循环C.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和变化,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D.发展是指每一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变化的过程2.下列对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有()①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②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③新事物符合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④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其中的哲学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旧事物的灭亡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4.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这表明()①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②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③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不是一帆风顺的④旧事物必然要走向灭亡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5.对于质变与发展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发展一定是质变②质变一定是发展③发展不一定是质变④质变不一定是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6.青海湖每年入湖沙量987万吨,湖深由上世纪初的37.5米淤塞到现在的25.28米,湖堤裸露面积达359.4平方公里,成为近年来沙尘活动新的诱发地。

这表明() A.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C.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D.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7.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来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这启示我们() A.要抓住机遇,赢得主动B.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D.要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8.“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所谓“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

在生态系统的定义中,其揭示的哲学观点是( )A.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世界的本原是物质C.自然界不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D.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相互交织的联系网,在其定义中也明确揭示了这一点,故应选D。

2.哲学上的联系概念与社会生活中人们常讲的具体联系之间的关系是( )①抽象与具体的关系②共性与个性的关系③主观与客观的关系④多数与少数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A 解析:哲学上的联系是对生活中具体联系的概括,因此①②符合题干要求。

3.《循环经济促进法》在不同层面上将生产和消费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些层面包括: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共生的企业生态网络;城市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区域或整个社会的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系统。

这体现出世界是()A.客观的物质性世界B.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C.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D.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事物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题中的关键词“有机地联系起来”,材料中所列举的各个层面都是有机联系的,这体现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B正确。

4.2010年9月13日~15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即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举行。

温家宝总理在开幕式上指出,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的开放是长期的、全面的、互利的。

一切有利于对外开放的政策,我们都会坚持下去。

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有()①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正确的意识决定着客观事物的方向和进程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答案:A5.一些人为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掠夺式地开采资源。

这种错误的做法,破坏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和人们的生存环境。

从辩证法角度看,上述事实说明()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②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③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创造出来的④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答案:D6.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分为()①自在事物的联系②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主观臆造的联系④真实的联系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7.“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

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唯物辩证法练习题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关于世界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下面我将提出一些唯物辩证法的练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方法论。

1. 请解释什么是矛盾?并举出一个例子说明。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或多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这些对立的方面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转化,推动事物的发展。

例如,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是光与暗的矛盾。

光和暗是相互对立的,但又相互依存,没有光就没有暗,没有暗就没有光。

光和暗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相互转化,推动了自然界的运动和变化。

2. 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是如何推动事物的发展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推动的。

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它们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互相转化。

矛盾的斗争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矛盾的斗争,事物不断地从一个质变到另一个质变,实现了事物的发展。

例如,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矛盾推动的,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3. 请解释唯物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的含义。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发展的规律。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前进,而是经历了一系列的否定和肯定的过程。

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内部的矛盾会引发否定,旧的事物被否定,新的事物产生。

但是,新的事物又会继承旧事物的一些积极因素,得到肯定。

这样,事物在不断的否定和肯定中发展壮大。

例如,资本主义社会的否定之否定是指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然后被社会主义社会否定,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肯定。

4. 唯物辩证法如何应用于科学研究?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方法论,可以应用于科学研究中。

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注重研究对象内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

科学研究要求我们从事物的矛盾和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解释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在生物学研究中,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从细胞的矛盾和发展规律出发,探索生物体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哲学唯物辩证法练习题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份,共80分)1.在哈尔滨“东北虎林园”,牛虎相斗,虎败牛“手”。

<<人民日报>>以文字和图片形象地报道了这个事实。

人工喂虎,虎性退化终致“牛胜虎”事实的发生。

这一事实表明A.牛和虎是对立的统一B.事物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C.事物的因果联系是客观的D.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2.“见贤思齐(齐:看齐),见不贤而内省(内省:自我反省,警惕)。

”这种修身之道包含的哲理有①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③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任用④要具体分析一事物同周围其他事物的联系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3.下列观点体现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的是A.“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人定胜天”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存在即被感知”D.“猫被创造出来是为了吃老鼠”与“老鼠被创造出来是为了给猫吃”4.“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对立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联系之中,它们的相互联系只存在于它们的相互对立之中。

”这是一种A.唯物主义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法观点D.形面上学观点5.“看不到二十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主流,就会丧失信心,是错误的;看不到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会丧失警惕,是危险的。

”这一思想①坚持了两点论的观点②坚持了矛盾分析的方法③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④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A.①②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6.有人在办事以后说,这件事办得毫无结果。

“这件事”是否只有原因,而无结果?在你看来正确的是A.无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没有必须联系B.有结果,因为相继出现的现象具有因果联系C. 有结果,因为有时办事情确实达不到自己的目的D.有结果,因为原因和结果不可分.有其因,必有其果7.“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随。

”老子的这段话说明A.万事万物都在运动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C.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D.矛盾的双方是互相排斥的、互相斗争的8.在理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臵,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这段话反映的哲学原理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B.局部和整体不可分割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D.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9.澳门被外国人占领,是旧中国积弱积贫的必然命运;澳门回到祖国怀抱,是新中国日益繁荣昌盛的必然结果。

这主要说明A.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B.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质变是量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是质变的必然结果D.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10.计算机网络给我们提供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于社会道德规范的东西。

这启示我们A.要重视事物的积累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解决问题D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11.“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这段话揭示的哲理是: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既作为个体的事物存在,又作为普遍联系的事物而存在②客观事物与人的意识之间是彼此孤立的③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事物相联系,而这些周围的事物又与其周围的事物相联系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⑤从自然界内部到人类社会内部、人的意识的内部,从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到客观世界与人的意识之间,都连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⑥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⑤⑥12.动物和植物都有吸收和排泄的过程。

植物是通过叶和根,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水等无机物和光能,然后把它们合成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和能量;而动物则是利用消化、循环系统,从食物中获取自身所需求的营养物质,以及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动物和植物在异化作用中虽然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但其排出的途径有所不同。

这表明A.任何事物只存在矛盾的特殊性,不存在矛盾的普遍性B.任何事物只存在矛盾的普遍性,不存在矛盾的特殊性C.任何事物既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又具有矛盾的特殊性D.研究事物的特点是很重要的,研究事物的共同点是不必要的13.从哲学上讲,“怨天尤人”错在A.强调客观,否认主观,是唯心论B.承认对立,否认统一,否认矛盾观点C.割裂内外因关系,忽视内因D.否认联系,是孤立的形而上学观点14.“先进典型的经验值得推广,放到哪里,哪里就出成果。

”这个看法A.懂得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B.懂得按规律办事是成功的首提C.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不懂得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15.江泽民同志指出:“党内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干扰了改革开放,群众很不满意,如果不采取坚决措施加以克服,任其发展,就会葬送改革开放事业,最终也会危及党的执政地位。

”这表明A.矛盾的主次方面必定会相互转化B.腐败与廉政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C.事物的性质会随着矛盾主次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D.反腐败应作为党的中心工作16.“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

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B.只要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C.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外因在一定条件下时对事物发展起重要作用l7.“揠苗助长”却事与愿违,“扈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这两个不同结果的寓言故事共同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映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和利用规律C.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规律为基础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18.科学研究表明,太阳活动每11年为一循环,2000年夏天到2001年夏天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一段时期。

太阳风暴以每小时300万公里的速度向地球扑来,与地球磁场发生碰撞产生地磁冲击波,不仅对卫星通信、地面通信、供电设备等造成一定的干扰,而且能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皮肤容易被强烈紫外线辐射灼伤,使心血管系统病人病情加重,还能影响胎儿生长和孩子智商。

科学家对太阳活动规律的把握说明A.人类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B.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一切事物C.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D.我们要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l9.上述材料表明,天气、气候变化是引发人类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说明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C.必须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D.分析和解决问题必须抓重点、抓关键20.“现代科技瞬息万变,企业切不可以僵化、静止的观点来对待产品质量,认为一种名牌产品可以优势长存,一劳永逸的观点是错误的。

”上述论断说明A.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反映C.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1.甲鞋厂推销员到某小国推销鞋子,发现这个国家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此地不会有销路,就打道回国。

而乙鞋厂的推销员在此地却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回国建议厂长依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用的鞋向该国出口。

结果,乙厂大获成功。

从哲学角度看A.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保证做任何事物都可以成功B.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也有差异C.辩证地看待客观实际是办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条件D.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条件22.查〃约翰逊在《通产省和日本的奇迹》一书中指出:“日本和美国同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是日本政府的功能在于为了经济发展而利用市插,而美国政府的功能着眼于调节市场规则,以法规维持市场经济。

”这说明①美国和日本政府都根据事国的条件、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干预社会经济②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③日本政府比美国政府更多地运用了市场调节的手段④美国政府干预和管理经济的职能强于日本政府A.①③D.③④c.①②D.②④23.2001年4月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超越国际法允许的“飞越自由”,的范围,对我国进行电子侦察.撞毁我方飞机,导致我一名飞行员罹难。

后又未经我方许可,闯人我国领空并降落在我方机场,构成了对我国主权和领空的侵犯。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国政府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对美国的霸道行径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迫使美国政府改变了最初的强硬、蛮横态度,向中国人民致歉。

对上述事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①国际法对主权国家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实现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③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插④和平与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24.上题材料中“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的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是A.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B.现象与本质是辩证统一的C.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5.下列观点或做法属于形而上学的有A.抓住一点不及其余B.万事万物在概念中运动C.“智者千虑,必有一失”D.“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26.“在纯粹的光明中,就像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

”这种观点属于A.辩证法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形而上学27.下列看法中最能体现矛盾的“统一”的是A.积劳成疾B.声东击西C.因材施教D.居安思危28.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关系的调整,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出现了不少新情况和新变化,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比较突出。

这说明A.不同事物所包含的矛盾各有其特点B.矛盾越来越激化C.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D.我国社会主义的主次矛盾相互转化了29.宋代有个管理建材和官员,苦于库存木材长短不齐,上书宋太祖,请求将木材锯齐。

宋太祖批复道:你的手指、脚趾不是也有长短吗?你怎么不把它们锯齐呢?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具有普遍性,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认识都是正确的D.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30.邓小平同志提出“两个大局”战略思想,其中,“一个大局”是指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要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

另“一个大局”是指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

这一论断中所体现的哲理是A.事物有着因果关系B.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量变会引起质变31.“茉莉、米兰香气袭人,可花并不艳丽;君子兰、牡丹雍容华贵,但并不那么香;玫瑰倒是色香俱全,却有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