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模式及优点总结
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点缺点
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点与缺点教学设计模式是指基于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通过分析教学目标、学生需求以及教学环境等因素,系统地规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一种方法。
它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实践中,教学设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分别讨论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设计模式的优点:1. 有助于规范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模式提供了一种系统的规划和组织教学的方法,能够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条理地进行教学活动的安排和组织,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2. 强调个性化教学:教学设计模式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并提高学习效果。
3. 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设计模式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通过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设计模式需要教师对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专业发展。
教学设计模式的缺点:1. 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教学设计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前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规划,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调整,这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
2. 可能陷入固定思维:教学设计模式在规范教学过程的同时,也可能使教师缺乏创新和变通的能力,陷入固定的教学模式中,导致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单一和呆板。
3. 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设计模式可能过于关注标准化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影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学习效果。
4. 需要适应多样化的学习环境:教学设计模式通常是基于一种特定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进行设计的,但实际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常常是多样化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和适应。
设计模式及优点总结
桥接模式——Bridge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什么叫抽象与它的实现分离,这并不是说,让抽象类与其派生类分离,因为这没有任何意义。
实现指的是抽象类和它的派生类用来实现自己的对象。
由于实现的方式有多种,桥接模式的核心意图就是把这些实现独立出来,让它们独自地变化。
这就使得每种实现的变化不会影响其他实现,从而达到应对变化的目的。
桥接模式的结构图如下: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这不是很好理解,我的理解就是实现系统可能有很多角度分类,每一种分类都有可能变化,那么就把这种多角度分离出来让它们独立变化,减少它们之间的耦合。
也就是说,在发现我们需要多角度去分类实现对象,而只用继承会造成大量的类增加,不能满足开放—封闭原则时,就应该要考虑桥接模式。
单例模式——Singleton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通常我们可以让一个全局变量使得一个对象被访问,但它不能防止你实例化多个对象,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类自身负责保存它的唯一实例。
这个类可以保证没有其他实例可以被创建,并且他可以提供一个访问该实例的方法。
单例模式的结构图如下:单例模式因为Singletion类封装它的唯一实例,这样它可以严格控制客户怎样访问它以及何时访问它。
简单地说就是对唯一实例的受控访问。
当在多线程情景下使用时,需要对GetInstance全局访问点加锁。
适配器模式(Adapter)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
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哪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也就是说系统的数据和行为都是正确的但接口不符时,我们应该考虑用适配器模式,目的是使控制范围之外的一个原有对象与某个接口匹配。
适配器模式主要应用于希望复用一些现存的类,但是接口又与复用环境要求不一致的情况,比如说需要对早期代码复用一些功能等应用上很有实际价值。
适配器又两种类型,类适配器模式和对象适配器模式。
细谈8种架构设计模式及其优缺点
细谈8种架构设计模式及其优缺点一、什么是架构我想这个问题,十个人回答得有十一个答案,因为另外的那一个是大家妥协的结果,哈哈,我理解,架构就是骨架人类的身体的支撑是主要由骨架来承担的,然后是其上面的肌肉、神经、皮肤。
架构对于软件的重要性不亚于骨架对人类身体的重要性。
二、什么是设计模式这个问题我问过的面试者不下数十次,回答五花八门,在我看来,模式就是经验,涉及模式就是涉及经验,有了这些经验,我们就能在特定情况下使用特定的设计、组合设计。
这样可以大大节省我们的设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一个老码农,经理的系统架构设计也不算少,接下来,我会把工作中用到的一些架构方面的设计模式分享给大家,望大家少走弯路。
总体而言,有八种,分别是:1、单库单应用模式:最简单的,可能大家都见过2、内容分发模式:目前用的比较多3、查询分类模式:对于大并发的查询、业务。
4、微服务模式:适用于复杂的业务模式的拆解5、多级缓存模式:可以把缓存玩的很好6、分库分表模式:解决单及数据库瓶颈7、弹性伸缩模式:解决波峰波谷业务的流量不均匀的方法之一8、多机房模式:解决高可用、高性能的一种方法三、单库单应用模式这是最简单的一种设计模式,我们的大部分本科毕业设计、一些小的应用,基本上都是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的一般设计见下图:如上图所示,这种模式一般只有一个数据库,一个业务应用层,一个后台管理系统,所有的业务都是用业务层完成的,所有的数据也都是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好一点会有数据库的同步,虽然简单,但是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优点:结构简单、开发速度快、实现简单,可用于产品的第一版等有原型验证需求。
缺点:性能差、基本没有高可用、扩展性差,不适合用于大规模部署、应用等生产环境。
四、内容分发模式基本上所有的大型的网站都有或多或少的采用这一种设计模式,常见的应用场景是采用CDN技术把网页、图片、CSS、JS等这些静态资源分发到离用户最近的服务器,这种模式的一般设计见下图:如上图所示,这种模式较单库单应用的模式多了一个CDN、一个云存储OSS(七牛、又拍等雷同)。
设计模式综述
设计模式综述一、引言设计模式是指在软件设计中,经过多次实践和验证,被广泛应用的一些可复用的解决方案。
它们是对软件设计中常见问题的一种抽象表达,提供了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从概念、分类、优缺点等方面综述设计模式。
二、概念设计模式是指在软件开发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它们是经过多次实践和验证,并被广泛应用的一些可复用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不是具体的代码实现,而是对于某个问题或场景下最优解决方式的抽象描述。
三、分类根据目标不同,设计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
1. 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主要关注对象的创建过程,包括对象创建时机、对象如何被创建等问题。
常见的创建型模式有:(1)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将哪一个类实例化。
(2)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接口,用于创建相关或依赖对象族而不需要明确指定具体类。
(3)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4)建造者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5)原型模式:用原型实例指定创建对象的种类,并通过拷贝这些原型创建新的对象。
2. 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主要关注对象之间的组合方式,包括如何组合成更大的结构。
常见的结构型模式有:(1)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
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2)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3)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具有一致性操作。
(4)装饰器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就增加功能来说,装饰器比生成子类更为灵活。
(5)外观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统一接口。
外观定义了一个高层接口,这个接口使得这一子系统更加容易使用。
(6)享元模式:运用共享技术有效地支持大量细粒度的对象。
设计模式优缺点及应用场景整理
优点: 向客户端隐藏了访问某个对象的细节及复杂性;可以动态地调用一个对象中的方法,且
无需实现固定的接口。 缺点:(个人见解切勿当真)总觉得代理者不够可靠,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要是对象代理 者在维护的时候,或者其他的做出了变动,对被代理的人来说可能带来损失。 使用场景:
1. 远程代理,可以隐藏一个对象存在于不同地址空间的事实 2. 虚拟代理,比如 html 页面刷新的图片,图片一张嘴下载后才能看就是通过虚拟代
由于工厂类集中了所有实例的创建逻辑,违反了高内聚责任分配原则,将全部创建逻辑 集中到了一个工厂类中;它所能创建的类只能是事先考虑到的,如果需要添加新的类,则就 需要改变工厂类了。
当系统中的具体产品类不断增多时候,可能会出现要求工厂类根据不同条件创建不同实 例的需求.这种对条件的判断和对具体产品类型的判断交错在一起,很难避免模块功能的蔓 延,对系统的维护和扩展非常不利; 用途:
缺点: 当语法规则数目太大时,这个模式可能会变得非常繁琐。
用途: 1. 当你需要实现一个简答的语言时,使用解释器 2. 当你有一个简单的语法,切简单比效率更重要时,使用解释器 3. 可以处理脚本语言和编程语言 典型例子:正则表达式
6 中介者模式
优点: 1. 通过将对象彼此解耦,可以增加对象的复用性。 2. 通过将控制逻辑集中,可以简化系统维护
序列化机制在这方面非常的方便。
8 原型模式
优点: 1. 向客户隐藏制造新实例的复杂性 2. 提供让客户能够产生未知类型对象的选项 3. 在某些环境下,复制对象比新建对象更有效
缺点: 复制对象有时相当复杂
用途: 在一个复制的类层次中,当系统必须从其中的许多类型创建新对象时,可以考虑原型模
式。 经典例子:
方案设计的优点是什么
方案设计的优点是什么方案设计的优点是什么方案设计是指为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详细计划。
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方案设计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和组织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时提供解决方案。
方案设计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下面将从六个方面展开叙述。
一、规划工作流程方案设计的一个重要优点是它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工作流程。
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时间表,我们可以清楚了解每个步骤和任务的顺序和时间要求。
这样可以更好地组织工作,合理分配资源,并确保工作按计划进行。
通过规划工作流程,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浪费。
二、解决问题方案设计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在面临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时,我们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方案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方案设计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评估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选择最合适和可行的方案。
通过细致的规划和设计,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减少错误和风险。
三、提供创新思路方案设计还可以提供创新思路。
通过对问题和目标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新的思路和方法。
方案设计可以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帮助我们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的方法。
通过提供创新思路,方案设计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竞争优势。
四、优化资源利用方案设计可以帮助我们优化资源利用。
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各种资源的需求和利用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和组织资源,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和损失。
方案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绩效。
五、提高决策质量方案设计可以提高决策的质量。
在面对复杂的问题和决策时,通过制定详细的方案,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影响。
方案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评估各种决策方案的优缺点,从而做出更加明智和有效的决策。
通过提高决策质量,方案设计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为企业或组织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六、提升团队合作方案设计可以提升团队合作。
OOP设计模式
OOP设计模式面向对象编程(OOP)是一种编程方法,它将现实世界中的概念和数据建模为程序中的对象。
OOP设计模式是一种通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它为开发人员提供了一系列的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OOP设计模式及其优点。
1. 什么是OOP设计模式?OOP设计模式是一种在面向对象编程中使用的模式。
它是一组解决一般性问题的基本模板。
这些模板可以以一种通用的方式应用于不同的问题,并具有极高的可重用性。
OOP设计模式涉及的问题包括对象创建、对象关系、对象行为和状态管理。
2. OOP设计模式的优点OOP设计模式的优点在于,它能够解决许多复杂的设计问题。
OOP设计模式提供的组合方式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2.1 提高可读性OOP设计模式允许开发人员以一种通用的方式表达代码。
这种表达方式更易于理解和维护。
例如,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被广泛应用于GUI开发中。
开发人员使用这种模式来建立对事件的响应,以更清晰和一致的方式来呈现和处理GUI元素。
2.2 提高健壮性OOP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创造高质量的代码。
将设计问题分解为可重用组件允许开发人员更仔细地测试和调试代码。
这些组件的可复用性还允许开发人员在以后的项目中使用它们,而不必通过重新编写代码来完成任务。
例如,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在需要保证只有一个对象实例时非常有用。
2.3 提高可维护性OOP设计模式提供的可重用组件使得在项目中添加代码变得更加容易。
这些组件已经过测试,因此不需要改变已经可以正常工作的代码。
这使得开发人员能够专注于增加新的特性而不必担心改变既有代码的任何不必要的风险。
3. OOP设计模式的类型OOP设计模式包含很多种类型,每一种都解决了不同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OOP设计模式:3.1 单例模式 (Singleton Pattern)单例模式是一种常用的OOP设计模式。
该模式保证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来访问该实例。
定制设计亮点总结范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个性化定制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求的品质生活象征。
定制设计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展现了设计师独特的创意和匠心。
以下是对定制设计亮点的总结:一、个性化需求满足1. 精准定位:定制设计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通过市场调研和个性化沟通,精准定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2. 量身定制:根据消费者的身高、体重、体型等生理特征,以及生活场景、喜好等心理特征,量身打造专属设计方案。
3. 多样化选择:提供丰富的设计风格、材质、颜色等选择,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二、创新设计理念1. 独特创意:设计师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将创新元素融入定制设计中,为消费者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
2. 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注重美观性,使产品成为消费者的艺术品。
3. 绿色环保:采用环保材料,注重产品生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三、精湛工艺技术1. 高品质材料: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产品耐用、舒适、安全。
2. 精湛工艺: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确保产品细节精致,展现工匠精神。
3. 严格品控: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实行全程质量监控,确保产品品质。
四、优质服务体验1. 个性化沟通:与消费者保持密切沟通,了解其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设计方案。
2. 专业团队支持:配备专业的设计、生产、售后团队,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3. 贴心售后: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确保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五、市场前景广阔1.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个性化、高品质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2. 政策支持:国家政策鼓励创新、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定制设计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 行业竞争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定制设计领域,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总之,定制设计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创新设计理念、精湛工艺技术、优质服务体验和市场前景广阔等方面具有显著亮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定制设计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
常见的设计模式和最佳实践
常见的设计模式和最佳实践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简化了代码的复杂性,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设计模式可以让你有效地组织代码,让你的代码架构更加清晰并易于维护。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介绍常见的设计模式和最佳实践。
一、单例模式单例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用于创建一个全局唯一的对象。
在单例模式中,一个类只能被实例化一次,而且这个实例化过程必须由该类自行完成。
这种方式可以优化系统资源的利用,防止重复创建对象,并且可以更好地控制对象的访问权限。
在使用单例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线程安全:在多线程环境下,需要保证单例的实例只被创建一次,避免多个线程同时创建实例导致的问题。
2.避免反序列化问题:在反序列化时,可能会创建多个对象,需要使用枚举或序列化方法等方式避免这个问题。
3.不要使用全局变量:单例模式并不等于全局变量。
全局变量可能会带来很多问题,需要避免使用。
二、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是一种用于创建对象的设计模式。
它定义了一个工厂接口和多个具体的工厂类,每个工厂类都负责创建一种特定类型的对象。
当需要创建对象时,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哪个具体的工厂类。
这种方式可以将对象的创建过程与客户代码分离,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在使用工厂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工厂类的可扩展性:工厂模式允许你随时添加新的工厂类来创建新的对象类型。
需要确保工厂类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2.避免创建过多的工厂类:虽然工厂模式可以增加灵活性和可重用性,但是过多的工厂类会增加系统的复杂性,需要权衡利弊。
3.注意工厂类的职责:每个具体的工厂类都应该负责创建一种特定类型的对象,需要避免工厂类职责模糊不清的情况出现。
三、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是一种常用的设计模式,用于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和事件处理。
在观察者模式中,一个对象(被观察者)会通知其它所有对象(观察者)自己的状态发生了改变。
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象之间的松耦合,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设计模式的知识点总结
设计模式的知识点总结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它提供了一套经过验证和广泛应用的问题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和组织代码。
本文将总结设计模式的主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设计模式。
一、什么是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它是一套被广泛接受和验证的面向对象设计原则的实现方式。
设计模式可以通过重复利用经验和实践,提供可复用的解决方案,使软件具备更好的可维护性、灵活性和扩展性。
二、设计模式的分类设计模式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
1. 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关注如何实例化对象,它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
-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由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
-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具体类。
-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分离,以便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2. 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关注如何将对象和类组合成更大的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
-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
-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
3. 行为型模式行为型模式关注对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定义对象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每当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它的对象都会被通知并更新。
实验设计模式及举例
实验设计模式及举例一、实验设计模式概述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研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实验设计模式是指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所采用的一种标准化的、规范化的方法。
根据实验变量的不同,可以将实验设计模式分为三种:组间设计、组内设计和混合设计。
每种设计模式都有其特点和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实验设计模式对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二、组间设计1.定义:组间设计是指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每个组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以比较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
2.优点:组间设计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为每个参与者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
此外,由于每个参与者只接受一种处理方式,因此不存在顺序效应或疲劳效应等问题。
3.缺点:组间设计需要更多的参与者,因为每个参与者只能接受一种处理方式。
此外,如果实验组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4.举例:在一个研究不同运动方式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的实验中,可以将参与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有氧运动,另一组进行力量训练。
通过比较两组之间的心肺功能指标,可以评估不同运动方式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三、组内设计1.定义:组内设计是指将参与者按照某种顺序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以比较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
2.优点:组内设计可以减少参与者数量,因为每个参与者可以接受多种处理方式。
此外,由于参与者可以接受多种处理方式,因此可以更好地探究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
3.缺点:组内设计容易受到顺序效应和疲劳效应的影响。
如果实验处理之间的顺序不同,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此外,如果参与者感到疲劳,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举例:在一个研究不同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的实验中,可以让同一个参与者在一天之内分别食用高糖食物和低糖食物,然后比较两种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由于所有参与者都是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实验的,因此可以控制时间因素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四、混合设计1.定义:混合设计是指将组间设计和组内设计结合使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
设计方案的优点缺点
设计方案的优点缺点设计方案是指在完成一个特定项目或任务时所采用的一系列策略和方法。
无论是在建筑设计、产品设计还是网页设计等领域,设计方案都是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而制定的计划。
设计方案的优点和缺点都会直接影响到最终成果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将就设计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展开讨论。
设计方案的优点:1. 创新性:设计方案强调创新和独特性,致力于寻找新颖的解决方案。
通过创新,设计方案可以带来全新的体验和感受,提升产品或项目的价值。
2. 个性化:设计方案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用户或客户的具体要求。
这样可以增加用户的满意度,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3. 综合性:设计方案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功能性、美观性、可行性等。
通过综合性的设计方案,可以实现多个目标的平衡,增加项目的实际效果。
4. 提高效率:设计方案在项目开始之前就对整个过程进行了规划和安排,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合理的设计方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和资源浪费。
设计方案的缺点:1. 时间成本:设计方案需要时间来进行研究和制定,可能会延长项目的周期。
特别是在需要创新和独特性的领域,设计方案的制定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2. 成本控制:一些设计方案可能会导致成本的增加,特别是在需要高端材料或技术的情况下。
对于一些预算有限的项目,设计方案的成本可能成为制约因素。
3. 风险管理:设计方案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在面对不确定因素和市场变化时。
一些设计方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及时调整和改进。
4. 用户接受度:设计方案可能无法被用户或客户广泛接受。
特别是在涉及到个人喜好和文化差异的领域,设计方案可能会面临用户的不满意和拒绝。
综上所述,设计方案具有创新性、个性化、综合性和提高效率的优点,但也存在时间成本、成本控制、风险管理和用户接受度等方面的缺点。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适合项目的设计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设计模式讲解
设计模式讲解设计模式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软件开发中的概念,它是一种解决特定问题的经验总结,是一种被证明有效的解决方案。
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从而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设计模式的分类设计模式可以分为三类: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
1. 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主要用于对象的创建,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创建型模式包括以下几种:1.1 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对象的方式,而不需要直接使用 new 关键字来创建对象。
工厂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参数来创建不同的对象,从而实现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2 抽象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是一种创建型模式,它提供了一种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方式,而不需要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抽象工厂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1.3 单例模式单例模式是一种创建型模式,它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了一个全局访问点。
单例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全局状态,从而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 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主要用于对象的组合,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结构型模式包括以下几种:2.1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它可以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适配器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2 装饰器模式装饰器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它可以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而不需要修改它的代码。
装饰器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2.3 代理模式代理模式是一种结构型模式,它可以为一个对象提供一个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代理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对象的访问,从而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3. 行为型模式行为型模式主要用于对象之间的通信,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代码,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
设计模式总结范文
设计模式总结范文设计模式是一种在软件工程中广泛应用的经验总结,它提供了一套通用的解决方案,用于解决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设计模式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提高代码质量、可维护性和可重用性。
下面是对一些常见的设计模式的总结:1.创建型模式:-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全局访问点。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允许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个类。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的具体类。
-建造者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其表示相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原型模式:通过复制现有对象来创建新对象,而不是使用昂贵的实例化过程。
2.结构型模式:-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个接口。
-装饰器模式:动态地给一个对象添加一些额外的职责,同时也不改变其原有的接口。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外观模式:为子系统中的一组接口提供一个统一的接口,以简化对子系统的访问。
-桥接模式: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可以独立地变化。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整体-部分”的层次结构,以表示对象的部分整体层次结构。
-享元模式:通过共享细粒度的对象来有效地支持大量的细粒度对象。
3.行为型模式:-策略模式:定义一系列算法,将它们封装起来,并且使它们可以互相替换。
-观察者模式:定义一种对象间的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一个对象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能得到通知并更新。
-命令模式:将一个请求封装成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以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
-职责链模式:将对象连成一条链,并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一个对象处理它为止。
-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其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
-迭代器模式: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的各个元素,而又无需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模板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的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实现。
设计模式必背知识点
设计模式必背知识点设计模式是软件开发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过总结、归纳出一些经验性的设计模式,为软件开发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指导。
本文将介绍一些设计模式的必背知识点,帮助读者加深对设计模式的理解和掌握。
一、什么是设计模式设计模式是对软件开发过程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的总结和归纳。
它以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为基础,通过提供可复用的解决方案,使软件开发过程更加高效、灵活和可维护。
二、设计模式的分类设计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创建型模式:负责对象的创建,包括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原型模式和建造者模式等。
2. 结构型模式:负责类和对象的组合,包括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和享元模式等。
3. 行为型模式:负责对象之间的通信和协作,包括观察者模式、模板方法模式、策略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迭代器模式、访问者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和中介者模式等。
三、常用的设计模式1. 单例模式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提供全局访问点来访问该实例。
它常用于控制资源的访问权限,例如数据库连接、线程池等。
2. 工厂模式工厂模式根据不同的需求,生产不同的对象,将对象的创建和使用解耦。
常见的工厂模式包括简单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和抽象工厂模式。
3. 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被观察者的状态发生改变时,所有的观察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进行相应的更新。
它常用于事件处理、消息通知等场景。
4. 装饰器模式装饰器模式通过动态地给对象添加新的职责,扩展对象的功能。
它不改变原有的接口和实现,而是通过包装对象来增强其功能。
5. 策略模式策略模式定义了一系列的算法,并使其相互之间可以替换。
它将算法的使用和算法的实现分离,使得算法可以独立于客户端的变化而变化。
6. 适配器模式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端所期望的另一种接口,从而使原本不兼容的接口可以一起工作。
设计模式详解,带你探索优秀的软件架构及如何设计软件
设计模式详解,带你探索优秀的软件架构及如何设计软件设计模式是在软件设计中,针对某一类特定问题解决方案的通用代码模板,它们是一种用于在软件开发中反复使用的解决方案,目的是提高软件开发的效率和质量。
在软件架构上,设计模式则是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与系统整合,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等方面。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解设计模式的几个方面:1. 常用的设计模式分类在软件领域,常见的设计模式可以分为创建型模式、结构型模式和行为型模式三大类。
1.1 创建型模式创建型模式主要是用来解决对象的创建问题。
在对象创建上,该模式能够避免直接对对象进行创建和管理的过程,而将这些过程抽象成子类中,从而实现更加灵活和简洁的代码设计。
常见的创建模式包括:- 工厂模式(Factory Pattern)- 抽象工厂模式(Abstract Factory Pattern)- 单例模式(Singleton Pattern)- 原型模式(Prototype Pattern)- 建造者模式(Builder Pattern)1.2 结构型模式结构型模式主要是描述如何将类或对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大的结构。
通过这些模式,类或对象之间可以相互协作,以形成更加强大的系统结构。
常见的结构型模式包括:- 适配器模式(Adapter Pattern)- 桥接模式(Bridge Pattern)- 组合模式(Composite Pattern)- 装饰器模式(Decorator Pattern)- 外观模式(Facade Pattern)- 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 代理模式(Proxy Pattern)1.3 行为型模式行为型模式主要是描述对象之间相互的通信和交互方式。
通过这些模式,类或对象之间可以相互协作,以实现更加灵活的系统行为。
常见的行为型模式包括:-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 命令模式(Command Pattern)- 解释器模式(Interpreter Pattern)- 迭代器模式(Iterator Pattern)- 中介者模式(Mediator Pattern)- 备忘录模式(Memento Pattern)- 观察者模式(Observer Pattern)- 状态模式(State Pattern)- 策略模式(Strategy Pattern)- 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访问者模式(Visitor Pattern)2. 设计模式的优点在软件开发中,使用设计模式可以带来以下好处:2.1 代码复用通过重复使用设计模式,可以减少代码重复度,提高代码复用率。
设计模式的优缺点
设计模式的优缺点设计模式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软件设计领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它包括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帮助开发人员快速地解决一些常见的软件设计问题。
然而,在使用设计模式时,我们也需要认清它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 可维护性提高设计模式将软件拆分成多个独立的组件,这些组件之间具有低耦合性和高内聚性,这使得维护变得更加容易。
在软件需求发生变化时,只需要修改一个组件而不影响其他组件,同时也使得代码重用变得更加容易,大大提高了软件的可维护性。
2. 可扩展性提高当软件需求发生变化,我们可以很方便地往软件中加入新的组件,修改现有的组件,使得软件的功能得到扩展。
设计模式将组件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使得扩展变得更加容易。
3. 代码重用性提高设计模式将模块划分为不同的组件,每个组件都有自己的职责和功能,这使得组件可以在不同的软件中进行复用,避免了代码重复的情况出现,提高了软件的编写效率。
4. 提高代码可读性设计模式的使用有助于提高代码的可读性。
由于每个组件职责单一而明确,所以代码的逻辑结构变得更加清晰,使得代码更加易于维护和理解。
5. 软件质量提高通过设计模式,软件稳定性更高、可靠性更强,避免了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同时,设计模式的使用也使得软件的架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从而提高了软件的质量。
缺点1. 学习和使用门槛较高设计模式是一种高级的软件设计思维方式,学习和使用门槛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编程经验和对软件设计的理解。
同时,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场景中,设计合理的组件结构,这也需要一定的技术经验和实践经验。
2. 可能会影响软件性能设计模式在增加软件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的同时,可能也会增加代码的复杂性,导致软件性能的下降。
因此,在使用设计模式时,需要在可维护性和性能之间做出平衡,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3. 可能会导致过度工程化由于设计模式有助于提高软件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和代码可读性,因此在使用过度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代码变得过于复杂和冗长,增加开发人员的工作量,同时也可能会对软件的开发周期和成本造成影响。
几种常用的设计模式
⼏种常⽤的设计模式⼯⼚模式优点: 1、⼀个调⽤者想创建⼀个对象,只要知道其名称就可以了。
2、扩展性⾼,如果想增加⼀个产品,只要扩展⼀个⼯⼚类就可以。
3、屏蔽产品的具体实现,调⽤者只关⼼产品的接⼝。
缺点:每次增加⼀个产品时,都需要增加⼀个具体类和对象实现⼯⼚,使得系统中类的个数成倍增加,在⼀定程度上增加了系统的复杂度,同时也增加了系统具体类的依赖。
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实现我们将创建⼀个Shape接⼝和实现Shape接⼝的实体类。
下⼀步是定义⼯⼚类ShapeFactory。
FactoryPatternDemo,我们的演⽰类使⽤ShapeFactory来获取Shape对象。
它将向ShapeFactory传递信息(CIRCLE / RECTANGLE / SQUARE),以便获取它所需对象的类型。
不同的实体类实现接⼝,⼯⼚根据类型信息创建并返回对应类型实体对象代理模式优点: 1、职责清晰。
2、⾼扩展性。
3、智能化。
缺点: 1、由于在客户端和真实主题之间增加了代理对象,因此有些类型的代理模式可能会造成请求的处理速度变慢。
2、实现代理模式需要额外的⼯作,有些代理模式的实现⾮常复杂。
实现我们将创建⼀个Image接⼝和实现了Image接⼝的实体类。
ProxyImage是⼀个代理类,减少RealImage对象加载的内存占⽤。
ProxyPatternDemo,我们的演⽰类使⽤ProxyImage来获取要加载的Image对象,并按照需求进⾏显⽰。
代理类public class ProxyImage implements Image{private RealImage realImage;private String fileName;public ProxyImage(String fileName){this.fileName = fileName;}@Overridepublic void display() {if(realImage == null){realImage = new RealImage(fileName);}realImage.display();}}享元模式享元模式(Flyweight Pattern)主要⽤于减少创建对象的数量,以减少内存占⽤和提⾼性能。
设计优点总结报告范文
报告名称:XX产品设计优点总结报告报告日期:2023年X月X日一、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本报告对XX产品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设计优点,为后续产品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
二、设计优点总结1. 界面友好,操作简便XX产品设计采用了简洁明了的界面布局,使得用户能够快速上手。
操作流程清晰,操作步骤简单,降低了用户的学习成本,提高了用户体验。
2. 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需求XX产品支持个性化定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功能模块和界面风格。
这种定制化设计使得产品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高度集成,功能丰富XX产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功能的集成,将多项实用功能融入产品中,提高了产品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例如,集成了语音助手、健康管理、智能家居等功能,使产品成为家庭生活的好帮手。
4. 时尚外观,美观大方XX产品在设计上注重外观的美观性,采用了时尚的设计风格,符合现代审美。
产品线条流畅,色彩搭配和谐,给人以良好的视觉体验。
5. 强大的硬件配置,性能稳定XX产品在硬件配置上采用了高性能的处理器和内存,确保了产品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
同时,产品采用了高效散热设计,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
6. 高效的能源管理,节能环保XX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能源管理,采用了节能设计,降低了能耗。
同时,产品采用了环保材料,符合绿色生产理念,为用户创造了一个健康、环保的使用环境。
7. 优质的售后服务,提升品牌形象XX产品提供了优质的售后服务,包括在线客服、电话支持、线下维修等,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这种贴心的售后服务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信任度。
三、结论XX产品设计在多个方面表现出色,具有以下优点:1. 界面友好,操作简便;2. 个性化定制,满足不同需求;3. 高度集成,功能丰富;4. 时尚外观,美观大方;5. 强大的硬件配置,性能稳定;6. 高效的能源管理,节能环保;7. 优质的售后服务,提升品牌形象。
24种设计模式优缺点及适用场景#抽象工厂模式
24种设计模式优缺点及适⽤场景#抽象⼯⼚模式
创建型#抽象⼯⼚模式
概述:
抽象⼯⼚⽅法是⼯⼚⽅法模式的延伸,它提供了功能更为强⼤的⼯⼚类并且具备较好的可扩展性;
优点:
1、抽象⼯⼚模式隔离了具体类的⽣成,使得客户端并不需要知道什么被创建。
2、当⼀个产品族中的多个对象被设计成⼀起⼯作时,它能够保证客户端始终只使⽤同⼀产品族中的对象;
3、增加新的产品族很⽅便,⽆需修改已有系统代码,符合开闭原则;
缺点:
1、增加新的产品等级结构⿇烦,需要对原有系统进⾏较⼤的修改,甚⾄需要修改抽象层代码,违背了开闭原则;
适⽤环境:
1、⽤户⽆需关⼼对象的创建过程,将对象的创建和使⽤解耦;
2、产品等级结构稳定,在设计完成之后不会向系统中增加新的产品等级结构或者删除已有的产品等级结构;
3、系统中有多于⼀个的产品族,⽽每次只使⽤其中某⼀产品族。
可以通过配置⽂件等⽅式来使⽤户能够动态改变产品族,也可以很⽅便的增加新的产品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接模式——Bridge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使它们都可以独立地变化。
什么叫抽象与它的实现分离,这并不是说,让抽象类与其派生类分离,因为这没有任何意义。
实现指的是抽象类和它的派生类用来实现自己的对象。
由于实现的方式有多种,桥接模式的核心意图就是把这些实现独立出来,让它们独自地变化。
这就使得每种实现的变化不会影响其他实现,从而达到应对变化的目的。
桥接模式的结构图如下:将抽象部分与它的实现部分分离,这不是很好理解,我的理解就是实现系统可能有很多角度分类,每一种分类都有可能变化,那么就把这种多角度分离出来让它们独立变化,减少它们之间的耦合。
也就是说,在发现我们需要多角度去分类实现对象,而只用继承会造成大量的类增加,不能满足开放—封闭原则时,就应该要考虑桥接模式。
单例模式——Singleton单例模式,保证一个类仅有一个实例,并提供一个访问它的全局访问点。
通常我们可以让一个全局变量使得一个对象被访问,但它不能防止你实例化多个对象,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类自身负责保存它的唯一实例。
这个类可以保证没有其他实例可以被创建,并且他可以提供一个访问该实例的方法。
单例模式的结构图如下:单例模式因为Singletion类封装它的唯一实例,这样它可以严格控制客户怎样访问它以及何时访问它。
简单地说就是对唯一实例的受控访问。
当在多线程情景下使用时,需要对GetInstance全局访问点加锁。
适配器模式(Adapter)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
Adapter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哪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也就是说系统的数据和行为都是正确的但接口不符时,我们应该考虑用适配器模式,目的是使控制范围之外的一个原有对象与某个接口匹配。
适配器模式主要应用于希望复用一些现存的类,但是接口又与复用环境要求不一致的情况,比如说需要对早期代码复用一些功能等应用上很有实际价值。
适配器又两种类型,类适配器模式和对象适配器模式。
但由于类适配器通常是通过多重继承实现的,而C#、、JAVA等语言都不支持多重继承,也就是一个类只有一个父类,所以,我们这里主要讲对象适配器。
适配器模式的结构图如下:Target:这是客户所期待的接口。
目标可以是具体的或抽象的类,也可以是接口。
Adaptee:需要适配的类。
Adapter:通过在内部包装一个Adaptee对象,把源接口转换成目标接口。
2、何时使用适配器模式在使用一个已存在的类时,如果它的接口,也就是它的方法和你的要求不相同时,就应该考虑使用适配器模式。
这样客户端可以调用统一接口就行了,这样客户端代码就可以更简单、更直接、更紧凑。
但是适配器模式也是无奈之举,很有点亡羊补牢的感觉,但是是软件就有维护的一天,所以,通常在软件开发的中后期或维护期在考虑使用它。
这也就是说,一个项目在设计阶段类和方法名就应该要有规范,最好前期就设计好,然后如果在开发阶段发现接口不一致,这时候首先也不应该考虑使用适配器模式,而应该首先考虑去重构统一接口。
只有在双方都不太容易修改的时候再使用适配器模式,而不是一有不同就使用它。
备忘录模式(Memento)在不破坏封装性的前提下,捕获一个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在该对象之外保存这个状态。
这样以后就可将该对象恢复到原先保存的状态。
被网络模式结构图Originator(发起人):负责创建一个备忘录,用以记住当前时刻它的内部状态,并可使用备忘录恢复内部状态。
Originator可根据需要决定Memento存储Originator的那些内部状态。
Memento(备忘录):负责存储Originator对象的内部状态,并可防止Originator以外的其他对象访问备忘录。
备忘录有两个接口,Caretaker 只能看到备忘录的窄接口,他只能将备忘录传递给其他对象。
Originator 能够看到一个宽接口,允许访问返回到先前状态所需的所有数据。
Caretaker(管理者):负责保存好备忘录,不能对备忘录的内容进行操作或检查。
2、何时使用备忘录模式Memento模式比较适合功能比较复杂的,但需要维护或者记录属性历史的类,或者需要保存的属性只是众多属性中的一小部分时,Originator可以根据保存的Memento信息还原到前一状态。
如果在某个系统中使用命令模式时,需要实现命令的撤销功能,那么命令模式可以使用备忘录模式来存储可撤销的状态。
状态模式(State)当一个对象的内在状态改变时允许改变其行为,这个对象看起来像是改变了其类。
状态模式主要解决的是当控制一个对象状态转换的条件表达式过于复杂时的情况。
把状态的判断逻辑转移到表示不同状态的一系列类当中,可以把复杂的判断逻辑简化。
状态模式的结构图如下:State:抽象状态类,定义一个接口以封装与Context的一个特定状态相关的行为。
ConcreteState:具体状态,每一个子类实现一个与Context的一个状态相关的行为。
Context:维护一个ConcreteState子类的实例,这个实例定义当前的状态。
2、状态模式的好处与用处将特定的状态相关的行为都放入一个对象中,由于所有与状态相关的代码都存在于某个ConcreteState中,所以,通过定义新的子类可以很容易地增加新的状态和转换。
这样就消除了庞大的条件分支语句。
大的分支语句判断会使得它们难以修改和扩展。
状态模式通过把各种状态转移逻辑分不到State的子类之间,来减少相互间的依赖。
当一个对象的行为取决于它的状态,并且它必须在运行时刻根据状态改变它的行为时,就可以考虑使用状态模式了。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组合模式的结构图如下:Component为组合中的对象声明接口,在适当情况下,实现所有类共有接口的默认行为。
声明一个接口用于访问和管理Component的子部件。
Leaf:在组合中表示节点对象,叶节点没有子节点。
Composite:定义有枝节点行为,用来存储子部件,在Component 接口中实现与子部件有关的操作,比如说Add、Remove。
2、组合模式的透明方式和安全方式a) 透明方式:也就是说在Component中声明所有用来管理子对象的方法,其中包括Add、Remove等。
这样实现Component接口的所有子类都具备了Add和Remove。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叶节点和枝节点对于外界没有区别,它们具备完全一致的行为接口。
但问题也很明显,因为Leaf类本身不具备Add()、Remove()方法的功能,所以,实现它是没有意义的。
b) 安全方式:也就是说在Component接口中不去声明Add和Remove方法,那么子类的Leaf也就不需要去实现它,而是在Composite声明所有用来管理子对象的方法,这样做就不会出现刚出现的问题,不过由于不够透明,所以树叶和树枝将具有不同相的接口,客户端的调用要做相应的判断,带来了不便。
3、组合模式的适用场合当发现需求中是体现部分与整体层次的结构时,以及你希望用户可以忽略组合对象与单个对象的不同,统一地使用组合结构中的所有对象时,就应该考虑使用组合模式。
迭代器模式(Iterator)提供一种方法顺序访问一个聚合对象中各个元素,而不不暴露该对象的内部表示。
当需要访问一个聚焦对象,而且不管这些对象是什么都需要遍历的时候,就应该考虑使用迭代器模式。
特别当需要对聚焦有多种方式遍历时,更应该考虑迭代器模式,为遍历不同的聚焦结构提供如开始、下一个、是否结束、当前哪一个等统一接口。
迭代器模式的结构图如下:Aggregate:聚焦抽象类。
Iterator:迭代器抽象类,用于定义得到开始对象、得到下一个对象、判断是否到结尾、当前对象等抽象方法,统一接口。
ConcreteAggregate:具体聚焦类,继承Aggregate。
ConcreteIterator:具体迭代器类,继承Iterator,实现开始、下一个、是否结尾、当前对象等方法。
2、迭代器的好处迭代器模式就是分离了集合对象的遍历行为,抽象出一个迭代器类来负责,这样既可以做到不暴露集合的内部结构,又可以让外部代码同名地访问集合内部的数据。
但是由于它太普遍了,所以各种高级语言都对它进行了封装,所以,反而给人感觉此模式本身不太常用。
组合模式将对象组合成树形结构以表示“部分-整体”的层次结构。
组合模式使得用户对单个对象和组合对象的使用具有一致性。
组合模式的结构图如下:Component为组合中的对象声明接口,在适当情况下,实现所有类共有接口的默认行为。
声明一个接口用于访问和管理Component的子部件。
Leaf:在组合中表示节点对象,叶节点没有子节点。
Composite:定义有枝节点行为,用来存储子部件,在Component 接口中实现与子部件有关的操作,比如说Add、Remove。
2、组合模式的透明方式和安全方式a) 透明方式:也就是说在Component中声明所有用来管理子对象的方法,其中包括Add、Remove等。
这样实现Component接口的所有子类都具备了Add和Remove。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叶节点和枝节点对于外界没有区别,它们具备完全一致的行为接口。
但问题也很明显,因为Leaf类本身不具备Add()、Remove()方法的功能,所以,实现它是没有意义的。
b) 安全方式:也就是说在Component接口中不去声明Add和Remove方法,那么子类的Leaf也就不需要去实现它,而是在Composite声明所有用来管理子对象的方法,这样做就不会出现刚出现的问题,不过由于不够透明,所以树叶和树枝将具有不同相的接口,客户端的调用要做相应的判断,带来了不便。
3、组合模式的适用场合当发现需求中是体现部分与整体层次的结构时,以及你希望用户可以忽略组合对象与单个对象的不同,统一地使用组合结构中的所有对象时,就应该考虑使用组合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提供一个创建一系列相关或相互依赖对象的接口,而无需指定它们具体的类。
结构图如下:AbstractProductA和AbstractProductB是两个抽象产品,之所以为抽象,是因为它们都有可能有两种不同的实现,如:产品1是用SQL数据库实现的、而产品2是由Access数据库实现的。
AbstractFactory是一个抽象工厂接口,它里面应该包含所有的产品创建的抽象方法。
而ConcreteFactory1和ConcreteFactory2就是具体的工厂了。
由这两个工厂产生具体的产品。
如图中,ConcreteFactory1生产ProductA 1和ProductB 1这两个具体产品。
通常是在运行时刻再创建一个ConcreteFactory类的实例,这个具体的工厂再创建具有特定实现的产品对象,说,为创建不同的产品对象,客户端应该使用不同的具体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