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圣才出品】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9版)单项选择题详解-第十二~十七单元【圣才出品】
第十二单元宏观经济学导论1.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B.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买卖收取的一笔佣金D.保险公司收到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答案】B【解析】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属于转移支付,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2.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小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
A.大于B.小于C.等于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答案】A【解析】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国内生产总值指的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是一个地域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具体来讲,国民生产总值中有一部分是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从量上看,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于国内生产总值,说明本国公民在外国取得的收入大于外国公民在本国取得的收入,反之亦然。
3.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说明()。
A.今年物价水平一定比去年高了B.今年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总量一定比去年增加了C.今年的物价水平和实物产量水平一定都比去年提高了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一定正确【答案】D【解析】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今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去年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并不具有可比性。
所以,ABC三项都是错的。
4.“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A.一定是对的B.一定是不对的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D.以上三种说法全对【答案】C【解析】面粉既可以是最终产品也可以是中间产品。
比如说,如果是居民拿来直接食用,则就是最终产品;如果是面粉厂拿来加工馒头,则就是中间产品。
5.下列哪一项计入GDP?()A.购买一辆用过的旧自行车B.购买普通股票C.汽车制造厂买进10吨钢板D.银行向某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答案】D【解析】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12章 国民收
第10章国民收入核算10.1复习笔记考点一: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问题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动,以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三大部门(家庭、企业和政府)在三类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的交互作用的研究。
3.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见表10-1)表10-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异同考点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1.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名义GDP和实际GDP(1)名义GDP的含义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的变动既反映了实际产量变动的情况,又反映了价格变动的情况。
(2)实际GDP的含义实际GDP是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衡量的是在两个不同时期经济中的产品产量的变化,以相同的价格或不变金额来计算两个时期所产生的所有产品的价值。
(3)两者的关系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是某个时期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反映出这一时期和基期相比的价格变动的程度。
相互关系: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100%。
3.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被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1)定义国民生产总值(GNP)指一国(地区)一定时期内全体居民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
GNP是一个国民概念,包含本国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2)GNP与GDP的关系①GDP是一个地域概念,而GNP是一个国民概念。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国民收入核算【圣才出品】
尹伯成《西⽅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国民收⼊核算【圣才出品】第10章国民收⼊核算⼀、名词解释1.潜在GDP答:潜在的GDP是指在合理稳定的价格⽔平下,使⽤最佳可利⽤的技术、最低成本的投⼊组合并且资本和劳动⼒的利⽤率达到充分就业要求时所能⽣产出来的物品和服务。
潜在的GDP不是⼀个实际产出量。
⼀般认为,只有在充分就业时,才有可能实现潜在产出。
⽽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的差额,称为产出缺⼝。
潜在产出由⼀国所拥有的⽣产要素状况决定,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增加潜在产出的途径是增加劳动、资本等⽣产要素投⼊以及实现技术进步。
2.流量与存量答:流量是与⼀定时期对应的量,如⼯资。
存量是与⼀定时点对应的量,如年底存款。
任何存量都有相应的流量与之对应,存量因流量⽽发⽣变动,存量是流量的结果,如年初存款、当年存款增加额和期末存款三者的关系。
但不是任何流量都有存量与之对应,如税收、进⼝、出⼝等。
3.⽀出法答:⽀出法⼜称产品流动法、产品⽀出法或最终产品法,是从产品的使⽤出发,把⼀年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出加总,计算出该年⽣产出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即把购买各种最终产品所⽀出的货币加在⼀起,得出社会最终产品的流动量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出法通常是宏观经济研究中计算国内⽣产总值的最有⽤的⽅法,在进⾏实际计算时,⼀般要将个⼈消费⽀出、私⼈国内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这四类⽀出相加在⼀起。
综上所述,若以C表⽰个⼈消费⽀出,I表⽰私⼈国内总投资,G表⽰政府购买,X表⽰出⼝,M 表⽰进⼝,(X-M)表⽰净出⼝,则从社会消费的⾓度可以得出以下公式:GDP=C+I+G +(X-M)。
⼆、单选题1.下列各项中,能够计⼊国内⽣产总值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务折合成的收⼊B.出售股票的收⼊C.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D.为他⼈提供服务所得收⼊【答案】D【解析】A项,不在市场上交易的家务劳动不在计算范围之内,因此不计⼊GDP。
B项,出售股票仅仅涉及到产权转移,⽽并没有新的最终产品增加。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3.1 复习笔记一、基数效用论1.效用和边际效用效用(utility)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边际效用可以表示为:MU X=ΔTU X/ΔX。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表述为: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人的欲望虽然多种多样,永无止境,但由于生理等因素的限制,就每个具体的欲望满足来说则是有限的。
最初欲望最大,因而消费第一单位商品时得到的满足也最大,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欲望也随之减少,从而感觉上的满足程度递减,以致当要满足的欲望消失时还增加消费的话,反而会引起讨厌的感觉。
(2)设想物品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并且各种用途的重要程度不同,人们总会把它先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效用最大的地方,然后才是次要的用途,故后一单位的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或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
3.消费者均衡当消费者买进的一定量的一种商品X的最后一单位效用同他买进一定量的另一种商品Y的最后一单位效用之比(即它们的边际效用之比)恰好等于X和Y的价格之比,这时他买进的各种物品的总效用之和就达到极大值,消费者的行为处于均衡状态。
消费者达到均衡的原则可用数学公式表述:MU X/P X=MU Y/P Y=λ。
4.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解释需求量与价格变化呈反方向变化,从而决定需求曲线是自左上向右下倾斜的。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MU X/P X=MU Y/P Y=λ,由于货币的边际效用λ在一定时期内对任一消费者来说都是稳定不变的,因此,MU必然和P同方向变化,而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当消费者购买某商品的数量增加时,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对他而言必递减,因而该商品价格也要相应递减。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 企业、生产和成本理论——第6章 垄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要发生作用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 ①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比例是可变的,即技术系数是可变的; ②制度和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③所增加的生产要素具有同样的效率。 3.生产要素合理投入区域 通常根据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把产量的变化分为三个区域,如 图 4-1 所示,第一区域是平均产量递增阶段,第二区域是平均产量递减阶段,第三区域是负 边际产量阶段。
2.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1)定义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亦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 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 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 (2)前提条件
2 / 96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规模报酬的变动 厂商规模报酬有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具体如表 4-5 所示。
表 4-5 厂商规模报酬的变化
(3)规模报酬、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如果产品平均成本随生产 规模扩大而上升,则称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增相联系,可以说规模报酬递增来自规模经济。二者又存在区别: 规模报酬重点考察产品的数量与投入的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重在实物形态,而规模经济重 点考察产量变动过程中成本如何变动,重在价值形态。 (4)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有的企业同时生产基本技术和设备相同或相关的多种产品时所拥有的生 产和成本的优势,从而使联合生产能超过个别生产。
图 4-1 生产要素投入中的产量曲线 按照生产要素投入量不同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域,特点见表 4-3。
表 4-3 生产要素投入区域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消费者行为理论【圣才出品】
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3.1复习笔记考点一:基数效用论★★1.效用和边际效用效用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其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劳务时,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的变化。
边际效用可以表示为:MU X=ΔTU X/ΔX。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连续增加的每一单位对该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该商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1)生理或心理的原因。
(2)物品有多种多样的用途,并且各种用途的重要程度不同。
人们总会把它先用于最重要的用途,也就是效用最大的地方,然后才是次要的用途,故后一单位的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或提供的效用一定小于前一单位。
3.消费者均衡消费者达到均衡的原则可用数学公式表述:MU X/P X=MU Y/P Y=λ,即最后一单位货币带来的边际效用相同。
4.需求规律的边际效用说明由消费者均衡的条件MU X/P X=MU Y/P Y=λ,可得MU必然和P同方向变化。
再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知,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故需求量与边际效用反方向变化。
所以,市场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考点二:序数效用论★★★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的比较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而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不可以度量的且度量也是无意义的,效用只能排序。
2.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
无差异曲线有以下特点:(1)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自左上向右下方倾斜并凸向原点的曲线。
这是由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2)同一无差异曲线图上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可能相交。
(3)离原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宏观经济学)》(第9版)单项选择题详解-第十八~二十二单元【圣才出品
第十八单元通货膨胀与失业1.通货膨胀是()。
A.货币发行量过多而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B.货币发行量超过上年货币发行量C.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商品的价值量D.以上都不是【答案】A【解析】通货膨胀一般指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货币发行量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
2.假定消费者只购买三种商品,且数量不变,已知:那么,在第一年和第二年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率为()。
A.20%B.16.6%C.11%D.10%【答案】D【解析】第一年一般价格水平为第二年的一般价格水平为故在第一年和第二年间,价格水平上涨:3.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为10%,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2%,货币流通速度不变。
这5年期间价格水平将( )。
A .上升B .下降C .不变D .上下波动【答案】B【解析】由交易方程:,即,则价格水平变动率为: 即价格水平下降2%。
4.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111100100623⎛⎫⨯++= ⎪⎝⎭11115090120110623⨯+⨯+⨯=11010010%100-=MV Py =MV P y=10%012%2%P M V y P M V y∆∆∆∆=+-=+-=-A .进口增加B .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C .出口减少D .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答案】D【解析】进口增加和出口减少会导致净出口减少,社会总需求减少,物价水平下降。
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总供给增加,会使得物价水平下降。
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会使得消费和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引起物价水平上升。
5.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0000亿美元,实际国民收入是9800亿美元,边际消费倾向是80%,在增加100亿美元的投资以后,经济将发生( )。
A .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B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 .结构性通货膨胀D .需求不足的失业【答案】A【解析】投资增加100亿美元,则国民收入增加此时实际国民收入为10300亿美元,超过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因而经济将发生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的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习题二2. 下列情况发生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如何移动?⑴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食用这种蘑菇会致癌;⑵另一种蘑菇价格上涨了;⑶消费者收入增加了;⑷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⑴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
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⑵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
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⑶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
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⑷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
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3. 答:两条斜率不同的直线性需求曲线在相交之点各自的弹性是不相等的,斜率绝对值小(坡度较平缓)的那条需求曲线在交点处的弹性大一些。
如上图,、分别为两条斜率不同的线性需求曲线,它们与横轴分别相交于点B、D,与纵轴分别相交于点A、C,两条需求线相交于点E。
这里,之斜率绝对值,之斜率绝对值,显然,,即斜率绝对值较大。
由几何表述法可知在交点E处,之弹性系数,之弹性系数。
因EF∥OC,故,则显然,故。
这表明在两条需求曲线交点处斜率绝对值较小(坡度较缓)的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值大于斜率绝对值较大(坡度较陡)的需求曲线的弹性系数。
两条曲线型的需求曲线在它们相交处的各自弹性也是不相等的。
如上图,、分别为两曲线型需求曲线,两者相交于点E。
在E点的切线为的切线为。
显然,切线的斜率小于切线的斜率。
而需求的点价格弹性系数公式为,在、交点E,虽然它们具有相同的坐标位置,即有相同P与Q的数值,但由于切线的斜率小于切线的斜率,因此的弹性大于的弹性,即在交点处它们具有不同的弹性。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圣才出品】
第8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8.1复习笔记考点一:生产要素的需求★★★1.生产要素需求特点(1)派生需求的含义派生需求是指运用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是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由对消费物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2)联合需求的含义产品生产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生产要素之间相互替代或补充,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受其他要素的影响,是一种“联合需求”。
2.相关概念(1)边际生产力(MPP)边际生产力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边际物质产品。
(2)边际收益产品(MRP)边际收益产品是指在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时,增加1单位某种要素投入带来的产量所增加的收益。
边际收益产品MRP:MRP=MPP×MR。
(3)边际要素成本(MFC)边际要素成本是指增加1单位投入要素所增加的成本支出。
MFC的变化取决于要素的市场结构:①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则MFC不变且等于要素的价格;②要素市场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则MFC随要素需求量的增加而递增,且总大于要素价格。
3.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要素需求(1)边际产品价值(VMP)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量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等于要素的边际物质产品MPP和产品价格P的乘积。
边际产品价值不同于边际收益产品。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边际收益固定不变且等于产品价格,因此MRP=VMP;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MR随产量增加而递减且总小于产品价格P,因此MRP<VMP。
(2)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使用要素原则:VMP=MRP=MFC,即增加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收益恰好等于购买单位要素所付出的成本。
(3)完全竞争市场上的要素需求曲线: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是厂商对要素(比如劳动)的需求曲线。
图8-1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和需求曲线图8-1中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VMP=MRP=D,表示完全重合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和边际收益产品曲线是厂商的劳动需求曲线。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考研真题详解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精研学习䋞提供资料>无偿试用20%资料全国547所院校视频及题库全收集考研全套>视频资料>课后答案>往年真题>职称考试目录第1章导言1.1复习笔记1.2课后习题详解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商品供求与均衡价格2.1复习笔记2.2课后习题详解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3章消费者行为理论3.1复习笔记3.2课后习题详解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企业、生产和成本理论4.1复习笔记4.2课后习题详解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5.1复习笔记5.2课后习题详解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6章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6.1复习笔记6.2课后习题详解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7章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7.1复习笔记7.2课后习题详解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8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8.1复习笔记8.2课后习题详解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9章市场效率与微观经济政策9.1复习笔记9.2课后习题详解9.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0章国民收入核算10.1复习笔记10.2课后习题详解10.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1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11.1复习笔记11.2课后习题详解11.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2章国民收入决定:IS-LM模型12.1复习笔记12.2课后习题详解12.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3章国民收入决定:AD-AS模型13.1复习笔记13.2课后习题详解13.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4章通货膨胀与失业14.1复习笔记14.2课后习题详解14.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15.1复习笔记15.2课后习题详解15.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6章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16.1复习笔记16.2课后习题详解16.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7章国际经济学初步17.1复习笔记17.2课后习题详解17.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18章西方经济学与中国18.1复习笔记18.2课后习题详解18.3名校考研真题详解。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圣才出品】
第6章垄断竞争市场与寡头市场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一、名词解释1.古诺均衡答:古诺均衡是指古诺模型中的两个厂商的反应曲线的交点所确定的一组均衡的产量水平。
在古诺模型中,各厂商的反应曲线表示给定竞争者的产量时,厂商会生产的数量。
在均衡时,各厂商根据它自己的反应曲线定产,所以均衡产量水平为两条反应曲线的交点。
在这一均衡中,各厂商都正确假定了它的竞争者将生产的产量,并相应地最大化了自己的利润。
古诺均衡是纳什均衡的一个例子。
在一个纳什均衡中,各厂商的行为是给定它的竞争者的行为时它能做的最好的行为,所以没有哪个厂商会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冲动。
在该古诺均衡中,各双寡头生产的产量都是在给定它的竞争者的产量时能实现它的最大利润的,所以,双寡头中任一个都不会有改变自己产量的冲动。
2.产品差别答:产品差别不是指不同的产品,而是指同种用途的商品在消费者看来所表现出的差别,如产品的包装、商标、款式、销售服务等方面的差别。
在垄断竞争市场中,一方面,由于市场上的每种产品之间存在着差别,所以每个企业对自己的产品价格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
产品差别越大,企业的垄断程度就越高。
另一方面,由于有差别的产品彼此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彼此之间有相似之处,所以市场中又具有竞争的因素。
这样,每个厂商既是垄断者,又是竞争者。
3.理想的产量答:理想的产量,一般是指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
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多余的生产能力。
垄断竞争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所以,在长期均衡时,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只能和LAC曲线最低点的左边相切。
此时垄断竞争厂商的产量低于完全竞争厂商的产量,垄断竞争厂商具有多余的生产能力。
4.纯粹寡头答:纯粹寡头是指生产完全相同产品的几家企业,如生产石油、钢铁的寡头。
纯粹寡头和差别寡头是寡头垄断的类型。
寡头垄断是介于垄断竞争和完全垄断之间的一种市场模型,指只有少数几家大型企业控制某种商品的一种市场结构。
尹伯成《微观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1~5章)【圣才出品】
尹伯成《微观经济学简明教程》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1.简释下列概念:稀缺、自由物品、经济物品、生产可能性边界、自给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混合经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存量、流量、局部均衡、一般均衡。
答:(1)稀缺稀缺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
人类消费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却是有限的。
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正因为稀缺性的客观存在,就存在着资源有限和人类欲望及需求无限之间的矛盾。
这样,就导致经济学家们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经济物品都是以稀缺性为前提的。
从稀缺性出发,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任务就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抉择,以便使用稀缺的或有限的生产性资源(土地、劳动、资本品、技术知识)来生产各种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消费。
”同时,对稀缺资源应从动态的观点来认识。
历史上,许多资源曾经被视为自由取用的资源,如空气、水,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人口的增加,人类需要的不断提高,也变得越来越稀缺。
(2)自由物品自由物品是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自由物品是相对于经济物品而言的。
(3)经济物品经济物品即稀缺物品或供给有限的物品,是指人们不能自由取用的,为获取它必须付出某种代价的物品。
经济物品在人类社会中是最重要的,但它的数量是有限的。
(4)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社会使用既定生产资源所能生产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也就是说,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技术知识和可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同时也可以代表可供社会利用的物品和劳务的不同组合。
生产可能性边界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九版)单项选择题详解
第一单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人们靠收入生活【答案】C【解析】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来使用可以有多种用途的稀缺的经济资源在现在或将来生产各种物品,并把物品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2.说“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殆尽【答案】B【解析】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就是稀缺性。
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对经济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另一方面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经济物品是有限的。
故存在着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欲望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3.经济物品是指()。
A.有用的物品B.稀缺的物品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答案】D【解析】经济物品是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产品或服务,人们只为有用的产品或服务付出代价,决定了经济物品的有用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决定了经济物品的稀缺性。
4.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以内的一点表示()。
A.通货膨胀B.失业或者说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C.该国可利用的资源减少以及技术水平降低D.一种生产品最适度水平【答案】B【解析】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表示社会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社会生产处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的点,表示社会未能充分利用资源,即存在闲置资源,其原因是存在失业或经济缺少效率。
5.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的基本原理是()。
A.一国资源总能被充分利用B.假定所有经济资源能得到充分的有效利用,则只有减少y物品生产才能增加x物品的生产C.改进技术引起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内移动D.经济能力增长唯一决定于劳动力数量【答案】B【解析】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两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市场效率与微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第8章要素价格与收入分配一、名词解释1.生产要素答:生产要素指生产产品所必需的一切要素及其环境条件。
产品的生产过程必须有生产要素的参与,要进行生产活动,就要投入各种经济资源。
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叫做生产要素。
我们通常将生产要素分为两大类,原始生产要素和中间生产要素。
原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消费者,消费者提供要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
在经济学中原始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
中间生产要素是指厂商生产出来又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的产品,这类要素的所有者是厂商,厂商提供中间生产要素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
2.引致需求答:引致需求是指厂商由于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而派生出来的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厂商购买生产要素不是为了自己的直接需要,而是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以获得收益。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是一种派生需求,或者叫“引致需求”。
厂商之所以对生产要素产生需求,是因为消费者对产品有需求,厂商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就要使用生产要素来生产出产品。
3.资本答:资本是经济学中原始生产要素的一种,是指人类生产出来的用于生产中的经济货物,包括机器、厂房、工具等生产资料。
从企业的角度看,资本既包括有形的资产,也包括无形资产,如商标、信誉和专利权等。
通常货币资本并不计入生产要素中去。
4.利率答:利率是利息在每一单位时间内(如一年内)在货币资本中所占的比率,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资本家提供了资本,得到了利息。
利息与工资的计算方式不同,它不是用货币的绝对量来表示,而是用利率来表示的。
5.准租金答:准租金是指对任何供给量暂时固定的(短期内相对固定)生产要素的支付。
除土地外,任何一种在短期内供给量相对固定的生产要素的使用都须支付一定的价格。
在现实中,有些要素在短期内是不变的,在长期中可变,这类要素所获得的收入,就叫做准租金。
例如,厂商投资建设的厂房、机器等物品,在短期内即使厂商不能盈利,也无法把它们从现有的用途中转移到收益较高的领域;反过来,即使厂商盈利很多,它也无法迅速增加这些物品的供给。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国际经济学初步【圣才出品】
第16章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与经济周期一、名词解释1.衰退答:衰退是指在经济运行达到顶峰后开始走向收缩的起点。
衰退的原因:①在繁荣阶段后厂商将面对存货的压力,就会降低生产,减少劳动需求,从而导致社会收入水平下降,社会总需求减少;②政府对未来的预期,担心繁荣带来的价格上涨会引发通货膨胀,进而威胁经济的持续增长,往往会收缩信用,使公众对经济形势的预期逐渐由乐观转为悲观。
总之,衰退阶段在经济达到顶峰后必然会出现,它预示着经济正由景气走向不景气,但这一时期经济运行的总体水平仍然较高,还未降至正常水平之下。
2.繁荣答:繁荣是指经济活动高于正常水平并且持续扩张的阶段。
在繁荣阶段,收入的持续增加,社会消费维持较高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厂商不断追加投资来扩大自己的生产能力,社会总需求在较高水平上继续增加。
由于资源的、资金的有限性,随着经济繁荣的不断发展,生产要素的价格开始上涨,生产成本不断提高。
但是由于社会上产品价格的不断提高,使厂商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仍然能够取得丰厚的利润,因而愿意进行新的投资。
因此,在繁荣阶段经济高涨的特征极为明显。
3.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答:货币主义学派经济周期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强调名义因素,即货币供给在经济周期波动中的决定性作用。
货币主义利用现代货币数量论来解释名义货币供给冲击引发经济波动的作用机制,主要代表人物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
货币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强调外生的货币扰动来源于政府政策,而不是产生于私人部门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本身。
弗里德曼认为,如果没有外生的扰动,私人支出包括私人投资是基本稳定的,私人支出与产出、就业的自然增长率是一致的,而导致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是由政府发动的、外生的冲击。
在价格和工资调整滞后的情况下,政府政策使得货币供给增长的交替运动,导致了产出与就业偏离其趋势的波动。
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反对政府对经济生活的过度干预。
在政策主张上,货币主义反对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所提倡的逆周期的、不稳定的、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而主张采取固定货币增长规则的稳定性的货币政策。
尹伯成《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微观经济学)》(第9版)单项选择题详解-第六~十一单元【圣才出品】
第六单元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市场中价格与产量的决定1.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该行业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C.新的厂商进入了该行业D.原有厂商退出了该行业【答案】B【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水平线,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对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所以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而平均收益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A.P AR=B.P MR=C.P MC=D.P AC=【答案】C【解析】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因而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即在每一产量水平都有P MR=。
根据厂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MR MC=可知,厂商短期均衡的条件是P MC=。
3.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A.平均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C.边际成本D.平均固定成本【答案】B【解析】当价格小于平均可变成本时,那么继续经营不仅不能弥补不变成本,还要亏损可变成本,所以,厂商会停止营业,价格等于平均可变成本的这一点也称为停止营业点。
4.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
A.厂商在短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B.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C.厂商在长期内要得到最大利润的条件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条件【答案】B【解析】因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及边际收益曲线重合,所以,当平均成本曲线低于需求曲线时,厂商获得利润,这样新厂商就会进入,从而扩大市场供给,使价格下降,即需求曲线向下平移,直到需求曲线和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时,利润为零,新厂商才会停止进入。
此时,厂商实现了长期均衡,既无亏损,也无利润。
5.假定完全竞争行业内某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宏观经济政策【圣才出品】
第15章宏观经济政策15.1复习笔记考点一:财政政策及其效果★★★★1.财政政策和自动稳定器(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财政收入和支出来影响社会总需求,最终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总需求水平过低,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
紧缩性财政政策:总需求水平过高,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势头。
(2)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的三种实现机制如表15-1所示。
表15-1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的三种实现机制(3)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对经济形势加以分析权衡,逆经济风向采取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限制因素:①时滞。
从认识经济形势到最后政策实施、发挥作用需要很长的时间。
②不确定性。
各种乘数的不确定性、人们的心理预期等都会影响财政政策效果。
③财政政策作用的大小还要受挤出效应的影响。
2.挤出效应和财政政策效果(1)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是指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既定情况下,利率会上升,私人部门(厂商)的投资会受到抑制,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的现象。
(2)挤出效应与财政政策效果①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货币需求较大变动才引起利率较小变动,挤出效应很小,财政政策效果很大;反之,财政政策效果很小。
②私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越敏感,利率较小变动会引起投资较大变动,挤出效应越大,从而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3.功能财政与公债(1)功能财政①预算平衡思想演变(见表15-2)表15-2预算平衡思想演变②功能财政功能财政思想是权衡性财政政策的指导思想,是指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是为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尹伯成版西经简明教程课后题答案习题九
习题九1. 简释下列概念:一般均衡分析答:指经济中所有市场同时达到供求均衡的状态,研究所有市场如何同时达到均衡的经济分析方法称一般均衡分析,它强调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
契约曲线答:在埃奇沃斯盒状图中,表示两个消费者交换两种商品所达到的各个最优位置的一种曲线,它是各种可能的交换均衡点的轨迹。
帕累托最优答:指一种如果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条件下使得自己境况变得更好的资源配置状态,由意大利经济学帕累托最先提出。
2. 在两种商品(X 和Y )、两种要素(L 和K )的经济中,达到生产的全面均衡的条件为( )。
A.L LK KP MRTS P =;B.L K X Y MRTS MRCS =;C.X Y X Y MRPT MRCS =;D.X Y LK LKMRTS MRTS =。
答:D3. 在两个人(A 和B )、两种商品(X 和Y )的经济中,生产和交换的全面均衡发生在( )。
A.X XY Y P MRPT P = ;B.A 与B 的X XY YP MRCS P =;C.A B XY XY MRCS MRCS =;D.A B XY XY XYMRPT MRCS MRCS ==。
答:D4. 一个社会要达到最高的经济效率,得到最大的经济福利,进入帕累托最优状态,必须( )。
A.满足交换的边际条件:A B XY XYMRCS MRCS =;B.满足生产的边际条件:X Y LK LKMRTS MRTS =;C.满足替代的边际条件:XY XY MRCS MRPT =;D.A 、B 和C 。
答:D5. 在导出效用可能性曲线过程中,我们( )作人际效用比较。
A.总是;B.不;C.有时;D.经常。
答:B6. 整个经济原处于一般均衡状态,如果某种原因,使商品x 的市场供给增加,试分析:(1)在x 商品市场中,其替代品市场和互补品市场有什么变化?(2)在生产要素市场上会有什么变化?(3)收入的分配会有什么变化?答:(1)如果商品x 的市场供给(S x )增加,按局部均衡分析,则其价格P x 下降,供给量Q x 增加。
尹伯成《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9版)题库-通货膨胀与失业【圣才出品】
第14章通货膨胀与失业一、名词解释1.自然失业率答:自然失业率是在一个给定的一般均衡的经济结构中,不断重复出现的具有收敛点的失业率。
自然失业与总劳动力的比率被称为自然失业率。
无论经济如何波动,自然失业率一般被认为是社会难以清除的。
这种失业率的存在和大小与劳动力市场的结构、信息完备程度、劳动力转移成本等多种因素有关,而与市场经济运行本身无关。
2.充分就业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
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3.奥肯定律答: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y*=-a(u-u*)。
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u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a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
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
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
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单选题1.一般来说,某个大学生毕业后未能立即找到工作,属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一、名词解释1.代理人答:代理人指一个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这里的“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代理人的种类很多,如销售代理商、企业代理商、专利代理人、广告代理人、保险代理人、税务代理人等。
在现代微观经济学中,企业的管理者可以被看成是所有者的代理人。
随着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交易和契约活动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成为现代经济中的重要问题。
在公司制度中,由于所有权和控制权、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潜在的利益矛盾。
特别是在一些大型股份公司里,如果股权极其分散,对管理者的控制和影响就更弱了。
管理者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而不是为了股东利益最大化。
而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之处在于,由于代理人的某些信息或某些行动是不可观察的,或者虽然可观察但不可确证,委托人难以通过一个直接的强制性契约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只能通过一个间接的激励方案,使代理人在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实现的同时,也使委托人的利益尽可能地得到实现。
2.委托-代理问题答:委托-代理问题是指所有者(委托人)与经营者(代理人)的预期目标不一致,从而导致两者的行为准则、价值取向不和谐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即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3.贝叶斯均衡答:贝叶斯均衡是一种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均衡,由海萨尼于1967~1968年提出。
贝叶斯均衡表示这样一种策略组合,给定自己的类型和其他参与人类型的概率分布的情况下,每个参与人的期望效用度达到了最大化,这时,没有人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
贝叶斯均衡是纳什均衡在不完全信息对策中的自然扩展。
4.囚徒困境答:囚徒困境指两个被捕获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具体情况如下:两囚徒被指控是同案犯。
他们被分关在不同的牢房里且无法互通信息,各囚徒都被要求坦白罪行。
如果两囚徒都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5年;如果两人都不坦白,则各将被判入狱2年;如果一方坦白另一方不坦白,则坦白方入狱1年,另一方入狱10年。
下面的支付矩阵列明了两囚徒选择的结果。
如果囚徒A不坦白,他就冒着被囚徒B利用的危险,因为不管囚徒A怎么选择,坦白总是囚徒B的最优方案。
同样,坦白也总是囚徒A的最优方案。
总之,从上面可以看出,对囚徒个人而言,选择坦白总比不坦白收益高,但从两人的支付总和来看,双方都不坦白的收益是最高的。
因此,囚徒困境揭示了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一种普遍情况,即“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之间的矛盾。
它意味着个人理性并不是实现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二、简答题1.信息不对称如何导致了市场失灵?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答:(1)信息不对称指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不具有充分的信息。
信息不对称可视为信息不完全中的一种情况,即一些人比另外一些人具有更多的有关经济的信息。
在现实经济中,信息常常是不完全的,称为非完全信息。
这里的信息不完全不仅是指那种绝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的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而且是指相对意义上的不完全,即市场经济本身不能够生产出足够的信息并进行有效的配置。
作为一种有价值的资源,信息不同于普通的商品;信息的交换只能靠买卖双方的并不十分可靠的相互信赖,卖者让买者充分了解信息的用处,而买者则答应在了解信息的用处之后即购买它。
这样,市场的作用在这里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即市场失灵。
信息非完全带来了许多问题,市场机制本身可以解决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并不能够解决或者至少不能够有效地解决非完全信息问题,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2)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市场失灵的解决方法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减弱市场效率,并且还会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在很多情况下,市场机制并不能解决非对称信息问题,只能通过其他的一些机制来解决,特别是运用博弈论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机制设计问题。
①逆向选择。
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②道德风险。
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道德风险分析的应用领域主要是保险市场,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③委托-代理问题。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性,委托人往往不知道代理人要采取什么行动或者即使知道代理人采取某种行动,也不能观察和测度代理人从事这一行动时的努力程度,同时两者之间存在的利益分割关系通常会使得代理人不完全按照委托人的意图行事,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为委托-代理问题。
由委托-代理问题而导致的效率损失不可能通过政府的干预解决,而需要通过设计有效的激励措施加以解决。
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实施一种最优合约,最优合约是委托人花费最低限度的成本而使得代理人采取有效率的行动实现委托人目标的合约。
2.(1)什么是市场对个人和厂商的激励?(2)为什么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责任会导致激励无效?(3)激励无效时怎么办?(4)分析信息不完全性的市场激励失效原因及其对策。
答:(1)当个人和厂商在面对多种选择的时候,市场的激励机制将会对个人和厂商的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经济环境里,激励就是激发决策者选择某一方案的利润(包括减少的成本)。
激励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
如果汽油价格上涨,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不去开车或者少开车。
如果预期股票价格会上涨,人们就会受到更大的激励去买股票。
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厂商就会受到激励去多生产这种商品以增加利润。
在现代经济中,利润激励厂商向消费者提供他所需要的商品,工资激励个人提供劳动力等。
(2)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责任时就出现了道德风险,即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做出的损人利己的行为。
道德风险导致激励失效。
以保险市场为例,投保人在投保后没有适当的激励去避免所投保事件的发生。
事实上,如果超过100%的损失额得到了保险,那么投保人就有促使所投保事件发生的激励,或者至少他不再小心翼翼地避免所投保事件的发生,这不仅会“扭曲”保险市场中供给者的行为,也会“扭曲”保险市场中需求者的行为,导致市场激励机制的失效。
(3)在简单的交易中,激励无效问题可以通过奖惩规定来解决。
比如交易双方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的规定彼此的权利和义务,还可以在合同中制定奖惩措施,从而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但是对于常见的比较复杂的交易,解决激励无效问题就不这么简单,除了通常用的财产私有化和价格体系之外,市场经济还有其他一些解决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契约解决法和信誉解决法。
契约解决法试图通过规定每一方在每种情况下的行为来解决激励无效问题,但是契约是不完全的,而且还有执行成本,因此也只能部分地解决激励无效问题。
信誉解决法则试图通过信誉手段来解决激励无效问题,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信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励机制。
维持信誉向厂商提供了生产优质产品的激励,也向工程承包商提供了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程任务的激励。
(4)完全竞争模型的一个重要假定是完全信息,即市场的供求双方对于所交换的商品具有充分的信息。
该假定是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基本保证之一。
但是,完全信息的假定并不符合现实,信息不完全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因此这就导致市场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因而导致激励的失效。
在商品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会导致“逆向选择”现象的出现,即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增加,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这显然导致了反向激励。
在劳动力市场上,信息不完全会导致“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即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函数而损害委托人利益。
该现象也会给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带来困难,从而造成市场激励机制的失效。
针对以上信息不完全对激励机制的影响,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应对政策,比如提高信息透明度,包括信号显示、激励机制设计以及制定和执行一系列法规,以惩罚那些利用不对称信息进行欺诈的不法行为。
3.举例说明无限重复博弈如何使囚犯困境得到合作的均衡解。
答:(1)一次性博弈中每个参与者只有一次策略选择,而且,在每一个参与者选择自己的策略时,他并不知道其他竞争对手的选择。
也可以理解为,每个参与者都是同时做出自己的一次性的策略选择的。
在这种一次性的博弈中,一旦每个参与者的策略选定,整个博弈的均衡结局也就确定了,每个参与者不可能再对博弈的过程和结果施加什么影响,这类博弈被称为静态博弈。
与静态博弈相对应的是动态博弈,动态博弈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博弈,重复博弈是动态博弈的一种特殊情况。
在重复博弈中,一个结构相同的博弈被重复多次。
在一次性静态博弈的情况下,寡头市场上结成共谋的每个寡头都面临着囚犯困境:每个寡头出自个人理性的占优策略选择却导致了从整体而言的最坏的结局,即在占优策略均衡中不仅总体利益下降,而且个人利益也是下降的。
造成这一结局的原因很清楚:一方面,在达成合作协议以后,每个寡头厂商出于对自己利益的考虑,都有一种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冲动,即单方面偷偷采取不合作的策略,以期获得更大的利益。
例如,当合作协议规定各寡头厂商共同维持一个较高的市场价格水平时,每个厂商都会有一种利己的冲动去单方面偷偷降低自己产品的销售价格,以期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
当每个寡头厂商都这样想并且这样做之后,整个市场的价格水平就会下降,寡头们的合作协议便被撕毁,最后,每个寡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