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科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式高三复习课课堂教学设计

(0 9年 ) 20 第 1 7 1 8页 2—2
中 学 课 程 辅 导 ・ 学 研 究 教
Se o d y c olCu rc l m a hng・ a hngRe e r h c n ar S ho riu u Co c i Te c i s a c
结论
黑色粉末中加入 黑色粉末 过量的稀硫酸 开始时有倾去上层清液后 和 z. n 不 的固体中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红棕色气 能确定 加入浓硝 酸 溶液呈蓝色不明显 体是 N( C O ) 2 u
实验 过 程 中 ,同 学们 发 现 黑 色粉 末 加 入 稀硫 酸 后 , 上 层 清 液 中的 蓝 色 并 不 明显 。 同学 们 讨 论 认 为 ,可 能 C u 的浓 度 太 低 。 备用 S 一步 检验 。 准 实验 探 究 活动 三 : N 2 液 检验 C 用 as溶 u。
黑色粉末
堕墅
上 层 清 液
倾 去 上 层
清 液 后 的
固 体
加一 分 析 人 一 假 设
通过 实 验归 纳 如下 表 :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二 、实验一探究” “ 式高三化学复习课课堂设计案例
1 课题 与 教学 分 析 . 课 题 : 究 黑 色粉 末 的组 成 探 教学 分 析 : 能 生 巧 是 中 国教 育 的古 训 , 过 大 量 熟 通 的练 习来 进 行 高 考 化 学 复 习 是 当前 高 三 化 学 复 习 课 的 主要 特 征 。 对提 高 高考 中大 量 的创 新 题特 别 是 创 新 实 这 验 题 的解 题 能 力 帮助 并 不大 。 三化 学 复 习课 中 的实 验 高 与探 究 其 主 要 目的 就 在 于通 过 力所 能 及 的 实 验 设 计 与 探 究 , 高 解 决 创 新 型 实 验 题 的 能 力 。 从 中 提 高 学 提 也 生 科 学 探 究 的能 力 。 节课 的 目的 是让 学 生 通 过对 黑 色 本 粉 末 的 组成 的 探究 . 握 常用 的 物质 组 成探 究 的常 用 方 掌 法。 2 课 堂设 计 . f1 出问题 和 假设 l提 以一 高考 模拟 题 导人 : 化学 兴趣 小 组 在 实验 中发 现 : 锌粒 放 入 C S 4 将 u 0 溶 液 中一 段 时间 . 锌粒 表 面 附着 了一层 松 散 的黑 色粉 末 状 物 质 。 不 是红 色物 质 。 而 同学 们 以黑 色粉 末 进行 探 究 。 同学 们通 过查 阅资料 并 经 过讨论 提 出假设 。
利用探究实验提高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第十单元酸和碱复习课”教学实例

实验来提高其有效性 . 从而体现“ 三主一核心” 的 理念 ( 即教 师为主 导 、 学生为 主体 、 问题 为主线 , 思 维为核心)是值得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深人研究 的课题 。 面 以我 在一节 区公 开课执教 的《 十单 下 第 元酸 和碱复 习课 》 为例谈 谈 :
[ 景】 背 第 十单元 《 和碱 》 酸 分为 两部 分 , 第一 部分 从 常见的酸和碱出发 .介绍了几种常见酸和碱的性 质和用 途 , 并说 明酸 和碱 各有其 相似性质 的原 因 :
的主要方式 。 复习课是 学生 的知识结构 、 维习惯 、 思 品质及 分析 、 决问题 能力不断 优化的过程 . 解 是一个 自主
就班 地先梳理 出知识 网络 .再 通过反馈 习题引 导
学生将酸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应用 .学生可能会感 觉 比较枯燥 单调 。 以为 了贴 近生活 . 强学 生的 所 增 动手实践能力, 我设计了用生活中的物质做实验 。
在学生 的脑子里肯定 有个 大大 的问号 :老师 让我 “
们做这些干什么?将会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和兴趣 ”
走 进课堂 [ 教学过程 】
流程一 : 究 自制指 示 剂的 变色规律 探 【 引人 】 今天 我们一起 来通过 实验探究 的形式
应用. 溶液 的酸碱 度等
复习第 十单 元《 和碱》 酸 。
.
教 学 设计 ・
【 提问】 实验室要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使用
什么试 剂7
【 学生汇报 】 甲是酸性溶液 , 乙是碱性溶液。
【 过渡 】 我们利用 自制指示剂顺利地检验 出了 两瓶溶 液 的酸碱 性
流程 三 : 究未知 溶液 的化 学成 分 探
【 回答】酸碱) 学生 ( 指示剂或 p H试纸 。 【 讲述 】 大家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不选用实
科学与探究教案

科学与探究教案教案名称:科学与探究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科学课旨在通过让学生对科学的概念有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实践运用,培养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科学是什么,以及科学可以解决哪些问题;2. 掌握科学探究的常见方法,例如观察、实验和推理;3. 利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过程A. 导入环节在开始本次授课前,教师将放映一段介绍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是什么,并且了解科学可以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教师将与学生一同探讨一些常见的科学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推理方法得到问题的答案。
B. 拓展环节在学生对科学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将介绍一些科学探究的常见方法。
教师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例如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探究问题,并且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记录下自己的“探囊取物”的过程和心得体会。
C. 实践运用环节在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方法后,教师将组织学生参与一个实践运用的环节。
教师将向学生提出一个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团队合作,通过科学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在实践运用环节中,教师将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协助学生克服可能出现的困难。
D. 总结环节在完成实践运用环节后,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总结。
教师将要求学生回顾探究过程,分析团队合作的优缺点,总结探究中的收获以及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
同时,教师还将向学生展示一些其他科学探究方向,并鼓励学生在日后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话题。
三、教学评价本次教学将采用多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其中包括:1. 学生的探究成果以及对探究过程的记录和反思;2.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合作能力和表现;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例如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认真听讲、是否对知识进行深入探究等。
通过综合评价,教师将能够了解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和运用情况,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辅导计划。
人教版初中生物:探究实验专题复习(一)教案设计

到底要怎么提问呢?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一起来看第一点。
一、提出问题:(展示图片)2.有一些樟树、桂花树等树的茎上会出现一种下半截是“枯叶”,上半截是绿叶的特殊“枝条”,有同学一看而过,而有的同学却在认真观察,思考:小可想:这“枝条”为什么会长成这样呢?小俊想:这种“枝条”肯定是变异了!小欣想:这“枝条”是否是一种特殊植物呢?小策想:这“枝条”可能是人挂上去的装饰?(1)你认为上面哪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更有价值,更适合我们进行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你看到这种现象后,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一次小珊上街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色,小珊觉得奇怪,想探究变色的原因,你能帮她提出问题吗?(注:植物呈绿色是因为有叶绿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结:1、科学性; 2、可探究性。
二、作出假设:4.某兴趣小组在做“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的实验时,有四位同学做出了自己的假设:甲同学:馒头块被牙齿嚼碎是不是被消化。
乙同学:细嚼慢咽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风度,和消化无关。
丙同学:淀粉在口腔中能够被唾液消化。
丁同学:不同量的唾液对淀粉消化有影响。
(1)你认为这四种假设中,最好的是_____。
(2)你还可以作出怎样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做这个题时,是这样作答的,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5.【探究情景】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的探究实验。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突出科学探究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遵从科学探究始于观察的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合理的科学知识体系,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感悟,在研究中获得。
教学目标1、复习教材中关于植物、动物、我们的身体、水、纸、米饭和淀粉的知识,通过分析归类,知道它们分别属于生命世界与物质世界。
2、复习相关的探究方法与程序,特别是观察的方法与顺序。
3、进一步培育学生研究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及研究能力。
教学准备:自制地图一张,卡片若干。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即将结束,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踏上“小科学家之旅”吗?(出示地图)看,这就是我们即将进行的科学之旅。
本次科学考察可供选择的路线共有6条,分别是植物之旅、动物之旅、身体之旅、水之旅、纸之旅、米饭和淀粉之旅。
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科考路线,自愿组成科考小组,然后到老师这里取卡片,参考卡片上交待的任务进行考察。
别忘了20分钟后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考察成果。
二、展开复习(一)植物之旅师:在植物之旅中,我们将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里,关于大树,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怎样才能满足自己的这些好奇心?(说明:这一单元包括《我看到了什么》《我的大树》《各种各样的叶》和《一片完整的叶》四课。
复习时,可以鼓励学生应用本单元中学过的观察方法去研究新问题。
如有的学生想研究怎样根据叶形来鉴别大树,就可以指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根据观察大树的方法来研究此问题。
)(二)动物之旅师:动物之旅充满了新奇与刺激,你共找到了多少种小动物?了解它们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习性吗?你是怎样做到的?(说明:本单元包括《寻访小动物》《蜗牛》《蜗牛和蝗虫》《蚂蚁》《我的观察研究》五课。
我在地图上画出了蜗牛、蚂蚁、蝗虫三种研究过的小动物,目的也是引导孩子们回忆研究这些小动物的方法,进而鼓励他们对其他常见的小动物,如蚯蚓、蜜蜂、瓢虫等,展开新的观察和研究。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新)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复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的重点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巩固研究成果,提高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如下:1. 复并巩固三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2. 提升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3. 强化学生科学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学内容本教案将按照以下科学课程章节的次序进行复教学:1. 第一章:性状相同的物体- 复物体的性状分类;- 通过对物体的性状进行观察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开展与物体性状相关的实验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第二章:动物的生活和养分- 复动物的分类和生活性;- 回顾动物营养的来源和分类;- 研究动物的饲养管理,加深对动物生活的理解。
3. 第三章:灵敏的感觉器官- 复人体的感觉器官及其功能;- 进一步理解感觉器官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开展感官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
4. 第四章: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回顾太阳对地球的照射和影响;- 研究太阳能的利用和应用;- 进行与太阳能相关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标,本教案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等方式传授科学知识;- 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科学现象;- 图片展示法:通过图片展示、多媒体辅助等方式呈现科学实例;- 小组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促进互动与思考。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的研究成果,本教案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评估方法:- 平时成绩记录: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验报告等;- 口头提问: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检测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验成果展示: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和成果展示;- 书面测试:通过小测验或考试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本教案所需教学资源如下:1.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2. 实验器材和实验用品;3. 多媒体设备和图片资源;4. 学生练册和作业本。
探索科学实验教案

探索科学实验教案科学实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原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因此,科学实验教案在科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科学实验教案的编写要点和实施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教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实验教案编写要点科学实验教案的编写要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和仪器、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实验结果预期、实验讨论和总结等。
1.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应明确而具体,能够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例如:“通过观察红外线相机的工作原理,探究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红外线的应用”。
2. 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实验教案中的核心部分,要清晰地描述实验所涉及的科学原理和理论。
可以结合具体实验案例进行解释。
3. 实验材料和仪器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仪器,并简要介绍其作用和使用方法。
在描述材料和仪器时,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
4. 实验步骤和操作要点实验步骤要详细、准确,能够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同时,需要说明一些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操作要点,以确保实验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5. 实验结果预期在实验教案中,应提前告知学生实验的预期结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观察和理解实验过程。
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6. 实验讨论和总结实验教案的最后一部分是实验讨论和总结,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思考。
在总结部分,可以让学生总结实验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提出自己的思考和问题。
二、科学实验教案实施步骤科学实验教案的实施步骤包括准备工作、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分析等。
1. 准备工作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清洗实验器材和准备实验材料、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制定实验分组等。
2. 实验操作根据实验教案中的步骤和要点,进行实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要仔细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并与预期结果进行对比。
3. 实验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幼儿园科学小探索科学期末复习教案分享

幼儿园科学小探索科学期末复习教案分享教案名称:幼儿园科学小探索:科学期末复习教案目标:1.复习幼儿园科学课程的关键概念和知识点。
2.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和观察、实验能力。
3.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1.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和非生物2.天气和季节的变化3.健康和身体教学准备:1.图片和图表,以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2.实验材料和道具,用于展示科学实验和观察。
3.幼儿园科学教材和教具。
教学步骤:第一课: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和非生物1.师生互动:回顾幼儿园学习的动物和植物的名字,并描述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展示图片:展示一些动物和植物的图片,幼儿根据图片进行分类讨论。
3.游戏:运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分辨动物和非生物,如以“嘎嘎”声为提示的一些声音的听辨游戏。
4.实验:用实验展示发芽的过程,并解释幼儿发现的现象。
第二课:天气和季节的变化1.师生互动:回顾不同的天气和季节,询问幼儿对它们的认识和理解。
2.图片展示:展示不同季节的图片,引发幼儿对天气和季节的变化的讨论。
3.观察实验:运用观察实验的形式,观察水的状态和温度对冰的影响,引导幼儿理解融化和凝结的概念。
4.游戏:进行季节配对的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对季节的认识。
第三课:健康和身体1.师生互动:回顾关于健康和身体的知识,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观察。
2.图表展示:展示食物营养图表,让幼儿了解不同食物对身体的作用。
3.游戏:进行身体部位的识别游戏,让幼儿通过触摸自己的身体,找出不同的部位。
4.实验:进行口腔卫生实验,观察牙齿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教学评估:1.口头问答:针对每个课程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提问,评估幼儿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幼儿写一份关于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的简短报告。
3.小组讨论:让幼儿在小组中互相分享他们在每个课程中的学习成果和发现。
教学延伸:1.课堂展示:在课堂结束时,选几个幼儿的实验报告或观察记录进行展示。
2.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的科学探索任务,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进行观察和实验。
探究科学教案

探究科学教案科学教案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科学教案的定义、构成要素、设计原则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一、科学教案的定义科学教案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精心制定的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指导方案。
它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科学教案的构成要素1. 教学目标:明确指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区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为后续的教学准备做好铺垫。
3. 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要素,包括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等。
4. 教学评价:设计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式,评估学生在本节课中对于教学目标的掌握程度。
三、科学教案的设计原则1. 教育教学原则:教案应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等。
2. 前瞻性原则:教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教学目标提前规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 灵活性原则:教案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4. 统筹性原则:教案设计时应统筹兼顾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等因素。
5. 资源整合原则:教案需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等。
四、科学教案的实施方法1. 引导性教案:适用于一些开放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教案中重点放在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思考上。
2. 指导性教案:适用于知识点比较固定和掌握程度要求较高的教学活动,教案中需要明确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
3. 运用性教案:适用于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教学活动,教案中需要设计一系列的实践操作步骤。
五、科学教案的实际应用1.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科学教案,可以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2.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3. 教案可以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路径,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教案

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教案教学目标
1. 复一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
2. 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科学知识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内容
1. 天空中的太阳、月亮、星星
2. 各种天气现象
3.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4. 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
教学重点
1. 理解天空中不同天体的特征
2. 能够预测不同的天气现象
3. 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4. 掌握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特征和生长变化
教学方法
1. 观察法:观察天气、观察动物和植物、观察声音
2. 实验法:制作简单的天气仪器、声音实验
3. 游戏法:科学探究游戏、竞赛游戏
教学流程
1. 热身(5分钟):让学生猜测天气,引出天气现象的复
2. 研究新知(20分钟):带领学生复太阳、月亮、星星的特征、天气现象的预测、声音产生和传播、动物和植物特征和生长变化
3. 实践探究(20分钟):通过实验、观察、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研究所复的知识点
4. 知识点巩固(15分钟):利用小测验等方法,检查学生对所复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5. 总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教学评估
1. 中途检测:利用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整个科学上册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
1. 复课是老师对学生研究成果进行审核的机会,需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组织小测验等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与参与度
2. 科学实验是一种亲身感受科学的方式,可增强学生的兴趣,但需要注意实验安全
3. 游戏法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愉悦地研究知识
以上是一份一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教案。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科学】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复习课》教学设计

【科学】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
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通过实验复课,让学生巩固和复一年级科学上册所学的知识。
-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内容
- 复一年级科学上册的实验内容,主要包括:
- 实验1:观察水的变化
- 实验2:观察钢珠的吸引力
- 实验3:观察磁铁的使用
- 实验4:观察种子发芽的条件
- 实验5: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步:复知识点
- 回顾一年级科学上册的相关知识点,包括水的形态变化、磁
铁的吸引力、种子发芽的条件等。
第二步:实验操作
-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验进行操作。
第三步:观察记录
-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同时,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
第四步:实验结果分享
- 小组之间轮流分享实验的结果和观察记录,让学生互相研究。
第五步:总结回顾
- 通过整理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让学生总结和回顾一年级科
学上册所学的知识。
教学评价
- 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个别或小组评价,了
解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延伸
-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
能力。
-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或进行科学实践活动,拓展他
们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以上是《实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
复习一年级科学上册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研究》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1

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研究》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1人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植物的研究》整理与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2. 掌握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特征:根、茎、叶、花、果;2. 植物的分类:按种子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3. 植物的生长方式:营养生长和繁殖生长;4. 薄荷的节间生长和茉莉的折叠生长;5. 植物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6. 蔬菜的无性繁殖-利用根茎、叶片和块茎繁殖。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植物的特征与分类1. 导入:分发图片或实物植物,让学生观察,引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
2. 讲解植物的基本特征:根、茎、叶、花、果。
通过展示图片和实际植物,让学生了解不同部位的功能和特点。
3.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究植物按种子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原因和区别。
4. 练与巩固:让学生根据图片判断植物属于被子植物还是裸子植物,解释判断依据。
第二课时:植物的生长方式1. 复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回忆植物的基本特征,并进行一些植物分类题目的练。
2. 引入植物的生长方式:通过介绍薄荷的节间生长和茉莉的折叠生长,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3. 学生实践: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长方式。
4. 总结植物的生长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植物的生长方式对它们的适应环境的意义。
第三课时:植物的繁殖方式1. 复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回忆植物的生长方式,并进行一些相关题目的练。
2. 引入植物的繁殖方式:通过简单的实例,介绍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概念。
3. 学生实践:选择几种常见的蔬菜,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繁殖方式。
4. 总结植物的繁殖方式:让学生思考不同繁殖方式对植物传播和物种保护的影响。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表现,包括对植物特征和分类的理解,对植物生长方式和繁殖方式的掌握程度等。
2. 收集并评价学生的作品,如观察记录和思考问题的解答等。
小学2022—2023学年度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

小学2022—2023学年度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小学2022-2023学年度四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回顾本学期所学的科学知识,巩固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实验技能。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运用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巩固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继续学习科学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一单元:物质的世界- 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物质的性质:密度、比热容、导电性、导热性2. 复习第二单元:力的世界- 力的概念:作用、反作用-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运动状态改变-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3. 复习第三单元:轮轴和机械- 轮轴的原理:轮轴、轮半径、轴半径- 机械的原理:省力、费力、等臂- 简单机械的使用:开瓶器、扳手、钳子4. 复习第四单元:生物与环境- 生物的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有遗传和变异特性- 环境的因素:光、水、空气、土壤、温度-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适应、影响、改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本学期所学的科学知识要点- 难点:科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教学方法-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过程。
-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巩固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工具,增强教学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本学期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明确复习目标。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本学期所学知识,总结重点、难点。
3. 课堂讲解:针对每个单元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并巩固知识。
一节科学探究式中考复习课

一节科学探究式中考复习课
————课题:两种家用清洁剂的研究
合肥市实验学校 李伟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两种清洁剂的探究,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构建知识网络。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相关考点的复习 知识网络的构建 难点:知识网络的构建。
【课前准备】 1. 制作多媒体课件 2. 准备实验 【仪器、药品】
①仪器:烧杯、镊子、玻璃棒、玻璃片等等
②药品:两种清洁剂、蒸馏水、石蕊、酚酞、部分金属(根据学生需要而增加)。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教学设计思路】
→
【教学过程】:
【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我校教学开放周和党员示范课的教案,自我感觉设计的符合新课改理念和思路,有些地方值得改进,究其原因还是教育观念的问题。
实际上课的时间较紧,而且该探究的内容感觉没有特别到位,觉得应该将后面的知识网络的构建和方程式大pk去掉,而将前面的探究部分深化,升华,特别是课堂生成性的东西要抓住,还有就是方案设计的原理、和设计方案在黑板上展示、评价,之后再进行实验,而现象的描述、结论的得到都可以在黑板上进行,然后再进行集体的评价和讨论。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科学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科学一、知识目标。
1. 了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3. 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 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2. 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3. 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难点。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一些科学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科学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科学是一种探索自然规律的方法,具有客观性、可验证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
3. 探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假设和验证等,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的基本流程和步骤。
4. 分组讨论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医学、工程、环境保护等方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5. 实验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意义。
6. 总结归纳。
通过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巩固学习成果。
七、课堂作业。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教学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综上所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科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主题一《科学探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中考复习主题一《科学探究》教学设计2019年省纲链接:一、知识回顾:1、提出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对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发现的不能确定的生物现象发出的疑问。
实验中的问题是根据实验的目的提出的,且必须含有实验变量。
例、当你搬开花盆看到鼠妇时,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以下据此情景提出的几个问题,哪一个不够具体、明确?A.鼠妇为什么会爬走呢? B.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C.鼠妇爬走是因为搬动花盆对它产生了刺激吗?2、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可能的假设,陈述回答。
例、已知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变蓝色。
某同学要设计实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请你帮助完成实验方案。
实验前,根据已有知识,你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又可以称为设计实验,是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
通常需要满足三个原则:(1)对照性原则:通过设计对照组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A:在只有一组对照的实验中,首先通过实验目的确定好实验变量,有变量的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没有实验变量为对照组。
例、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苍蝇搓‘脚’是为了清除‘脚’上的污物”。
他们认为:“苍蝇的‘脚’上有辨别气味的感觉器官,为了能时刻辨别味道,苍蝇必须经常搓掉‘脚’上的污物”。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在甲(瓶内无赃物)、乙(瓶内有赃物)两个玻璃瓶中放入数量相同的活苍蝇,进行观察和记录,实验步骤中甲瓶起_______作用。
B:如果一个实验中,含有多个对照组,则满足自然条件(正常状态)的那一组为对照组,其余为实验组。
(2)控制单一变量原则:一组对照中只能有一个变量。
(3)科学性原则: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实验误差,往往需要做重复实验,实验对象不能太少。
4、实施计划:根据制定的计划,准备好相应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按步骤实施计划(做实验),需要注意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如显微镜的使用等。
例、实施实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量筒先量取2毫升唾液倒入试管中,马上再用同一个量筒量取2毫升清水倒入另一只试管中,以形成对照.这种操作方式不够严谨,请加以改正。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科学探究——设置对照 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调控情境导入自学呈现科学探究是中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观察、调查、实验等内容。
提问:科学探究的步骤有哪些?其中,重点是制定计划,它包括拟订探究计划、列出材料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等。
难点是设计对照实验,我们这节课就来复习如何设置对照。
通过回顾已学过的典型的对照实验,总结设置对照的方法。
1.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1)变量是什么?(2)这个实验是怎样设置对照的?2.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实验:(1)变量是什么?(2)这个对照实验中哪个是对照组?有对照组吗?怎样设置对照的?3.探究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数量: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紧跟老师的思路,回答问题。
1(1)空气中的细菌能否直接进入肉汤(2)同一瓶肉汤打断瓶颈前后对照。
2(1)光照强度(2)没有对照组,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引出课题,引发兴趣。
从熟悉的知识入手。
分层提问,引导思路。
(1)有对照组吗?哪个是对照组?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2)哪个是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变量分别是什么?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3)哪个是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变量分别是什么?(4)总结这类型的对照实验是如何设置对照的?小结:对照实验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分为同一研究对象处理前后对照、全部施加实验处理相互对照、是否施加实验处理进行对照。
3(1)有,就是空白对照(2)①号。
①与②对照,变量是是否滴加唾液;①与③对照,变量是牙的咀嚼、舌的搅拌。
(3)2号瓶。
1与2对照,变量是水分;2与3对照,变量是温度;2与4对照,变量是空气。
(4)实验处理前后对照。
小结设置对照的方法。
教学设计流程目标反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下来就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请同学们阅读在月球上进行生物学实验的前沿资料,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设计。
2019年1月3日,我们研制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球背面,首次实现了月球背面软着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科学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对科学教学中重要的环节——复习课课型,从设计的理念、教学目标的确定、作用、特点、注意的问题、复习课的类型、借助多媒体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参照现代教学理论的新成果,兼
收并蓄,力争设计一种容量大、能切实提高学生能力的高效课堂。
这种教学法,能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实验教学,习题教学,高效课堂,和谐统一,科学探究能力,探索创新意识,运用科学方法,教学模式。
复习课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一环,但因它既无现成的教材,也无固定的模式,因此与新授课相比更显难教。
有人把平时教学比喻成像栽活一棵树,复习似育好一片林。
栽活一棵树容易,育好一片林可要花费一番功夫。
复习课之所以难上,是因为复习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都已学过,已失去了新鲜感,较难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因此如何才能做到通过教师对所教内容的再设计、再创造,使学生通过再学习,达到知识的再记忆、再理解、再整和、再迁移,并且重新构建知识的框架。
这是上好复习课共同面临的问题。
有时复习课思想认识上模糊和茫然,把复习课当成了“堆积式”的新授课,这样做形式是在系统复习,实质上是照本宣科“抄现饭”,老师在课堂上泛泛地讲,学生听起来兴味索然,容易疲劳走神,而且占用时间较长,学生的自
主探究时间相应减少,复习效果不佳。
有时教法呆扳,表现为满堂灌,以“讲”代“练”;或放任自流,光“练”不“讲”;或就题论题,题海战术。
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课堂效率非常低下。
因此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尤为重要。
如何才能使一堂科学复习课更好融入新课改精神,实现“双基”与“能力”的和谐统一,真正成为高校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复习课的设计符合新课改理念
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新理念,整个过程要以问题为载体,为学生搭建动口、动脑的平台。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体验科学思维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二、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复习目标对复习起着导向、激励、调节和评价的作用,复习目标的确定要考虑到下面的因素。
1.依据教材。
复习要从教材整体出发,按知识体系或按章节、单元,抓住重点与难点来考虑复习目标,使学生能初步对知识的整体
性进行把握进一步对重点知识进行加深与拓宽,从多层次、多角度认识重点与难点知识,以求解题时不会遇到大的障碍。
2.依据课程标准。
既要考虑到学习目标,又要考虑到学习内容的具体目标。
3.依据学生实际。
所谓学生实际就是对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了解,对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要掌握。
既要研究学生的群体,又要研究学生的个体。
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差的学生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各有所得。
实际教学活动中,就某一节的目标而言应所侧重,不要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要有计划地讲课堂复习目标重
点定位在认识、能力、情感的某一方面。
三、充分发挥复习课的作用
学生在认识和熟记知识的时候,遗忘也就开始了,这是客观规律。
和遗忘作斗争的最好办法就是复习。
所以,教应有计划地引导、及时进行复习,以巩固知识、强化记忆,长久地记忆本学科最有价值的基本内容,在需要时得以重新构建和再现。
复习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查漏补缺”,也不仅是为了防止遗忘。
常言道:“温故而知新”,可见,复习也是一种知新的过程。
再复习中可以更深入一步揭示出学生先前未注意到的事物或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深学生对科学现象、概念和规律更透彻、更全面的理解,从而获得更加简明扼要、更加系统完整、更加巩固可靠的结论,达到横向拓宽知识,纵向深化知识的目的。
众所周知,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
运用知识的过程能形成技能和技巧,使之更加成熟和完善,把知识转
化为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经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通过书面的、口
头的、及做的各种练习,可培养学生概括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发展记忆能力。
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自觉性和主动精神。
复习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可概括为:理顺知识,强化记忆;温故知新,拓宽加深;发展能力,综合提高。
四、深刻认识复习课的特点
1.知识的归纳整理。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复习课,都要将所学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的归类,进而作知识的系统的整体综合,形成结构化的知识。
2.知识的迁移训练。
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认真领会复习课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四准”:对新课程、新教材把握的准;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吃”的准;对学生的水平、能力看的准;对中考的动态、趋势瞄的准。
2.“六多”:学生互动多;反馈评价多;获取信息多;知识迁移多;解决问题多;实际应用多。
六、熟悉几种常见复习方法、并掌握其优缺点,根据实际选择合适的方法
1.常规复习法;
按课本的先后顺序,先着重将本章的基本概念、规律、公式等重要提一提,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些有关的练习题。
这种复习方式把握不好会成为知识的罗列,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法最大的优点是容易操作。
2.问题复习法;
认真选择练习题,以分析讲解练习题为主,将概念穿插在其中进行,以题谈基,谈不完整,遗漏难免;或以问题为线索,贯穿每章每节的始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复习效率。
3.归纳综合法
复习中涉及到的科学规律和概念遍及科学教材的每个章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基本概念、基本定义、基本实验出发,对课本知识内容回忆、巩固。
整理时不拘于课本顺序,按知识的性质归类,将有关的知识用一条知识链贯穿起来,形成一幅网络图。
这有益于学生较系统、条理掌握复习内容。
4.实验复习法
科学上的许多规律、概念的得出都源于实验,因而在考试中“实验题”少不了。
况且,对于某些复杂的实验操作学生很容易忘记。
在复习时可故意设一些错漏点,让学生观察、纠正,这样印象更深刻。
或该换新知课器材探讨新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
的进一步理解,操作技能更加熟练,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设计的复习课中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素质,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许国梁:《中学物理教材教法》,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年。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
3.[美]罗伯特m加涅著,傅统先、陆有铨译:《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4、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