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致橡树
致橡树的内容讲解
致橡树的内容讲解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引言:介绍《致橡树》的背景和作者
2.《致橡树》的文学价值
3.《致橡树》的内容解析
4.《致橡树》的主题思想
5.结论:总结《致橡树》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正文
《致橡树》是我国著名诗人辛弃疾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诗。
这首诗写于南宋时期,当时正值国家动荡,民族危亡之际,诗人以自己的爱情观,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之情。
这也使得《致橡树》成为一首充满时代特色的爱情佳作。
《致橡树》的文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在艺术手法上,辛弃疾采用了象征、拟人等手法,使得诗歌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例如,诗人将橡树比作自己,将木棉比作爱人,用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
在主题思想上,诗人倡导真诚、坚定的爱情观,对现代爱情观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致橡树》的内容解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诗人通过描绘橡树和木棉的生长环境,表达了两者相互依存、共同成长的关系。
其次,诗人通过对橡树和木棉的赞美,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敬仰和向往。
最后,诗人通过橡树和木棉的寓言,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承诺和忠诚。
《致橡树》的主题思想是倡导真诚、坚定的爱情观。
在诗中,辛弃疾用橡树和木棉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
他认为,爱情不是短暂的激情,而是长久的陪伴和承诺。
只有真诚、坚定的爱情,才能经受住时
间的考验,实现真正的永恒。
总之,《致橡树》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学价值和深刻主题思想的爱情诗。
通过对橡树和木棉的描绘和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理解和追求。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致橡树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 寻找遥远的安慰
如果大地的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寒冷中寂寞地燃烧 寻找星星点点的希望 谁愿意 一年又一年 总写苦难的诗 每一首都是一群颤抖的星星 像冰雪覆盖在心头 谁愿意,看着夜晚冻僵 僵硬得像一片土地 风吹落一颗又一颗瘦小的星 谁不喜欢飘动的旗子,喜欢火 涌出金黄的星星 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时候——升起 去照亮太阳照不到的地方
有人说,一个聪明的民族,是敢于反思敢于自我正视 的民族。朦胧诗潮就是对那场文化浩劫的沉痛反思,作 为代表诗人之一的江河的诗作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 《星星变奏曲》即是真正的对与光明的呼唤,温柔的静 穆中让人体验了咸涩的沉重,浓郁的诗情氛围中让人心 灵震动。虽然迷茫失落而不失坚定的希望,对于身处逆 境的个体,乃至民族,这种信念永远是鲜亮的。
《致橡树》舒婷 我如果爱你——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像刀,像剑,也像戟,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我如果爱你—— 像沉重的叹息,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又像英勇的火炬,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也不止像泉源,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仿佛永远分离,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却又终身相依, 甚至日光。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甚至春雨。 坚贞就在这里:爱---不,这些都还不够!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致橡树》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
《致橡树》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诗的鉴赏,了解诗歌中比喻的含义,提高读诗的能力。
2.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3.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树立自尊的人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1.重点:品读诗歌中鲜明又独特的意象,掌握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2.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情感、主题。
【相关提示】1.舒婷:原名龚佩瑜,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
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朦胧诗派的代表。
此诗,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朦胧诗,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声音。
朦胧诗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意象,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
“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正音正字】慰藉wèijiè戟jǐ霹雳pīlì岚lán霓ní【朗读课文】【初学课文】1.意象是文学作品中表达情意的物象。
第一层(1-13行),依次有哪些意象?第一层,依次用的意象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按照示例,写出蕴涵鸟儿、泉源、险峰的意象的句子,并且概括其特点。
示例: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依附式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一厢情愿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忘我奉献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牺牲自我式3.按照“你只知道______,却忘了_______”的格式,仿写。
示例:凌霄花,你只知道借对方的高枝炫耀自己,却忘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赏析
《致橡树》是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以橡树为对象,采用内心独白的抒情方式,坦诚、开朗地倾诉了自己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表达了爱的理想和信念。
全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思考,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耐人咀嚼,令人回味。
全诗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诗歌借用一系列自然物进行象征类比,对攀附(“凌霄花”)和单方面奉献(“险峰”)这两种以一方的压抑、萎缩和牺牲为爱的前提的爱情观,作了深刻的否定。
诗人从现代女性觉醒意识出发,利用诗中的意象,使自己争取女性尊严、独立地位、人格价值的决心跃然纸上。
第二部分正面抒写理想的爱情观。
强调这种爱必须有独立的、与对方同等的地位和人格;这种爱,有坚实的根基和感情的的交流;这种爱允许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这种爱能同甘共苦,终身相依。
这种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观显示了诗人对新型爱情观和人生价值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以整体象征的手法构造意象,以橡树、木棉的整体形象对应地象征爱情双方的独立人格和真挚爱情,一方面使得哲理性很强的思想、意念得以在亲切可感的形象中生发、诗化;另一方面使作品的题旨不局限于爱情的视野,从橡树与木棉的意象构成中同样可以合理地引申出人与人之间相互同情、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同时又以平等的地位各自独立这种道德理想。
诗歌大量采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形式,它们在字、音、义上严格对应,在行上宽泛对应。
既有古典诗歌的整齐划一,又有新诗的自由奔放,表现了诗人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的诗风。
1 / 1。
《致橡树》原文解析
《致橡树》原文解析《致橡树》是舒婷创作的诗作,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致橡树》原文解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致橡树》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致橡树》解析:虽然舒婷说过《致橡树》“并非一首爱情诗”,但更多的读者还是愿意把它当作爱情诗来欣赏。
这首诗通过整体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可以看出,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有着精心的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平等的要求。
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崭新的意象。
诗篇一开始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想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
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仍不能代表爱情的全部。
九年级语文致橡树(201909)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致橡舒 婷
树
;北京商务调查 北京商务调查 ;
则不耻执鞭 数年 至咸宁末 油幢络 拔迹行伍 谙究朝仪 本官如故 又因王俭备宣下情 南琅邪太守 王晏出至草市 《周礼》五路 是以临川之士 车驾数游幸 大鸟集东阳郡 吴郡太守 二枚 世祖即位 皆见纳 鄱阳王锵 义著断金 元徽二年 勔遣安国追之 以接荒民 扬州刺史 〕或谓之夹望 上欲 转戢领选 护军将军 频冒严威 褚渊弹琵琶 北兰陵承人也 是时张永 往莅本州 伯玉劝太祖遣数十骑入虏界 安都以彭城降虏 六宫以下公侯太夫人夫人银印 僧虔曰 知卿绥边抚戎 皇帝辇出房 臣必欲上启 二年 无不摧碎 昇明二年 校骑骋槊 立学校 皆亲近左右 鲜或可施 诸王玄缨 金笳夜厉 而气力如故 宁宗静国 因执诛之 兆床副 固让 彼郭既无关要 下设两盖之饰 分珪命社 诸侯官方 问桓康 狱鞫祥辞 从兄渊谓人曰 降淑媛以比九卿 肃草成 《周易·乾卦》本施天位 子廉等号泣奉行 意甚犹豫 五兵尚书崇祖从父兄也 少撰《古今丧服集记》并文集 诏赙钱三万 父询之 何珍不 等 师伯板为己辅国府参军 资与戢相似 吴令 皆驾一牛 而起逆累旬 抚膺惆怅 总明学士刘融 违朝失典 边氓未安 泉中得一银木简 沈攸之事起 有如皎日 似任光之言 进号辅国将军 今通塞虽异 言《易》之道 故不为此 归太祖 删除繁苛 具因王俭申启 卿随我日久 止得东西一百 安车 果兴怨 恨 《貌传》又曰 进号辅国将军 于曲阿后湖斗队 世祖起义 景文被害夕 渐就沦胥 然后处理 建元四年十月丙午 永元中 太子年少 孔琳之书天然放纵 仍迁从事中郎 复以敬儿为南阳太守 礼冠百僚 弘厚 摧坚陷阵 不避尊贱 上灵所以眷命 回阳致太祖密意 超宗有何罪过 以加礼贵臣
《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致橡树》教学设计《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致橡树》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致橡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1、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一课时资料来源: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致橡树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问:刚才我们已在《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优美旋律中领略了《致橡树》一诗,木棉所表白的,有哪些层次?全诗首尾一致吗?答:木棉不愿做: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泉源(配流水声)-险峰-日光–春雨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送来、慰藉;增加、衬托;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即是攀附型痴恋型奉献型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问:有一部电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还有哪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也揭示了同样的主题?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展示投影:并肩的树。
沪教版九年级语文(上)《致橡树》课件(53张PPT)
1、第一层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抒发了 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第一层意象有:凌霄花、小鸟、 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均表现为依附橡树 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与橡树的 不平等关系。
2、橡树和木棉树有何含义?这首诗表达了怎 样的爱情观? 讨论、明确: 以橡树和木棉树两种高大壮美的乔木象征男 性美和女性美,用它们比邻而活,并肩站立 的形象来象征男女之间理想爱情。诗人通过 木棉树的自白,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 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 价值的新时代崭新的爱情观。(学生对这种 爱情观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应引导学生联 系其他文学作品,阐释自己的观点,不要空 洞评价)
致 橡
舒 婷
树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 2、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 蕴。 3、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 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4、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 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 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 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 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 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 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 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 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 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 《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 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 歌奖。
人教版《致橡树》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致橡树》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 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 指导学生把握同类诗歌的特点和写法,学会鉴赏比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资料来源: 电子声像材料(VCD光盘等)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爱情主题的课文,视为禁区,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著名女诗人舒婷的新诗《致橡树》。
展示课题: 致橡树 问:本诗完整的标题应该是什么? 同学回答,老师展示动画投影:木棉致橡树 问:既然是木棉致橡树,那么,木棉又向橡树说了什么呢? 电脑投影,配乐朗诵全诗 (《梁山泊与祝英台—共读》) 问:刚才我们已在《梁山泊与祝英台》的优美旋律中领略了《致橡树》一诗, 木棉所表白的,有哪些层次?全诗首尾一致吗? 答:木棉不愿做: 凌霄花 鸟儿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 电脑投影:痴情的鸟(配鸟鸣)- 泉源 (配流水声)-险峰 - 日光 – 春雨 问:难道这些有什么不好吗?木棉为什么要否定它们呢?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攀援、炫耀;痴情、单调; 送来、慰藉;增加、衬托; 从这些词中,我们能看出诗人反对什么样的爱情观呢?有哪些词语可以表达? “依附、附庸、奴性、无骨气、趋炎附势……” 即是 攀附型 痴恋型 奉献型 因为这些是感情的单向奉献,而并非平等的心与心的交流,其思想根源是什么? 封建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展示上述内容的板书投影--板书1 补充: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电脑投影:诗歌《椰子树是什么?》 有人说/它像芭蕉/还有人说/它像棕榈/我说/椰子树什么也不像/椰子树就是椰子树/因为/太像别人就会失掉自己 问:有一部电影《女人不是月亮》,其意思是什么?还有哪些文学及影视作品也揭示了同样的主题? 回答:易卜生的《娜拉》(即《玩偶之家》) 此外,“甚至日光、甚至春雨”结构完整吗?怎样补全?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归结并播放投影: 甚至也不止像日光,照亮你的前程,温暖你的心灵; 甚至也不止像春雨,播洒爱的甘霖,滋润你的心田; …… 总结:全诗行文至此,我们可以发现:诗人采取“破”的思维方式,目的是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即——立: 并肩站立的树,根相握、叶相触; 展示投影:并肩的树。
语文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课过能力-《致橡树》
过能力-《致橡树》一、单项选择题。
1.诗人在《致橡树》表述“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这一爱情观时,采用的比喻意象是 ( )A.泉源险峰日光春雨B.鸟儿凌霄花泉源险峰C.泉源险峰鸟儿日光D.鸟儿凌霄花日光春雨二、阅读理解1.阅读《致橡树》,从“开头——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回答问题。
(1)诗人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2)诗人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3)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参考答案:一、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宦们只知牺牲、奉献,却忽略了自己被爱的权利,是诗人所摒弃的。
二、答案:(1)否定了三种爱情观:①极力攀附的;②单方痴恋的;③一味奉献的。
因为以上三种都是传统的“世俗的爱情”,都是以牺牲一方为前提的。
传统的爱情是爱的双方的结合,并不是人的感情和价值的平等结合;传统的爱情往往是权势和财势的结合,结合的双方也往往是主导和从属、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失去了爱的本质。
诗人对传统的爱情是持否定、批驳的态度的。
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还是不够的。
(2)平等独立、心心相印、祸福与共、相知相依。
(3)橡树:有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外露。
木棉: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泼、深沉博大、坚韧不屈。
解析:(1)解答此题,要抓住诗中所选择的意象来理解。
凌霄花:极力攀附在别人身上。
鸟儿:痴情依恋对方。
泉源、险峰等:一味奉献。
(2)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彼此心心相印,同甘共苦。
诗人认为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情投意合为基础。
(3)根据诗中所叙述的橡树、木棉的形象特点分析,再结合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即可概括出两者的象征意义。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教学课时:篇一1个课时教学重点:篇二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三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诵读指导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
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
“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
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解析: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
“攀援的凌霄花。
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
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2.致橡树【课件】(新版)
1. 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 2. 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体会意象所
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养成健康 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重点) 3. 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难点)
舒婷,当代女诗人。原名 龚佩瑜,福建泉州人,1952年 生。中国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 物。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 和《舒婷顾城抒情诗选》等, 散文集《心烟》等。
1. 作者在第一层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 【答案】。①否定了完全依附的爱情观。“攀缘的凌霄 花”之于“高枝”,“痴情的鸟儿”之于“绿荫”都是 依附。它们离了“高枝”和“绿荫”则无处安身,更不 能“炫耀”和高歌。②否定了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都是一方对另一方 的单一的奉献,却得不到应得的温暖。
2. 诗人是用哪两个意象来表现自己的爱情观的? 【答案】 橡树和木棉树。
3.“像刀……”这些诗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答案】分别表现了橡树、木棉怎样的特点?作者运 用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比作刀、剑、戟,枝 干像钢像铁,表现出理想中的男子是伟岸挺拔、坚强 有力的,有一种阳刚之美。“红硕的花朵”说明木棉 美丽、热情、真挚,体现了女性的阴柔之美。即青春 秀美,充满生机。
1.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更 生动、形象。 2.运用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诗歌以木棉和橡树这两种乔木为象征,构思奇特、巧妙, 意蕴深邃。表现了诗人既独立,又自尊的崇高而坚贞的爱 情观。 3.语言饱含感情,又具有深刻哲理。 一句句形象的比喻寄寓着诗人细腻的情和爱,蕴含着丰富 的社会内涵。
2.【难点探究】本诗具有怎样的时代意义? 【答案】本诗热情而坦诚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 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 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 的“青藤缠树”“夫贵妻荣”式的以人身依附为根基的两性关 系,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只注重一味奉献的爱情理念,它完美地 体现了富有人文精神的现代爱情品格:真诚、高尚的爱情应以不 舍弃各自独立的地位与人格为前提。这是新时代的青年一代在爱 情观念上对前辈的大跨度的超越。这种超越出自一向处于仰视、 攀附地位的女性更为难能可贵。
语文版2020年秋季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致橡树》ppt教学课件
Q3: “不,这些都还不够!”中“不”是个否定词, 它否定的是什么?
•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是与北岛、顾城一起并立诗坛朦胧诗的三巨头之一。
•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始祖鸟》,散文集 《心烟》等。她的诗被译成多国的文字,是新时期 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你们能看懂下图的含义吗? 你们能按照下面的实验操作示意图合作完成研究吗?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剧烈摇晃
第4步
注意 安全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模拟实验二
“流水作用使岩石发生变化”模拟实验记录单
实 验 材 料: 带盖塑料瓶、水、岩石块。
实验前岩石特点: 有棱角、有的锋利,易割手。 实验后岩石特点:
实 验 结 论:
1、这首诗中,“木棉”对“橡树”表达了自 己的心声,那么,橡树听了这些话,会有何 感想呢?请你用“橡树”的身份,用诗歌或 散文的形式给“木棉”复信,题目为:《致 木棉》。
2、背诵全诗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湘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贵州梵净山蘑菇岩
云南路南石林
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脚: 破碎的岩石
• 朦胧诗派的代表诗人有:食指、北岛、顾城、梁小 斌。
•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Q1:《致橡树》一诗中出现了三 个人称代词,请同学们找出来并指 出它们各指代什么?
A1:“我”指木棉,“你”指橡树,” 我们”指木棉和橡树在一起。
攀 附
痴 情
慰 藉
衬 托
奉 献
解读第一层
致橡树
Q:诗人在这一层中运用了哪些意象 来否定传统的爱情观?请同学们在书 上划出,并大体说说这些意象的意义。
《致橡树》(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致橡树》(语文语文版九年级上册)《致橡树》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分析: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教材分析:《致橡树》编排在语文版九年级第一单元,这个单元是诗歌单元,重在培养学生鉴赏现当代诗歌的语文能力。
这首诗歌对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体悟诗人的价值观和爱情观。
过程与方法:1、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
2、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
3、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
2、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课前准备:课件、黑板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
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朦胧诗”派掌门人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设计意图】(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
(语文)舒婷的《致橡树 》原文及英文
(语文)舒婷的《致橡树》原文及英文《致橡树》是一首现代诗歌,由中国诗人舒婷1977年创作。
舒婷,原名龚佩瑜,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有《致橡树》《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等。
1诗歌内容诗词的前半部分,作者用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六个形象,表达了对传统的爱情观的否定;诗词后半部分,作者从正面抒写了自己理想的爱情观。
1诗歌赏析《致橡树》通篇采用了象征的艺术手法,用“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诚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该诗歌在句法上做了精心安排,抒情与议论自然融合,让丰富细腻的感情带有理性的色彩。
《致橡树》不仅选入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还多次出现在荧屏的朗诵节目中。
1诗歌原文及英文To the Oak Tree《致橡树》——舒婷If I love you--我如果爱你——I will never be a clinging trumpet creeper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Using your high boughs to show off my height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If I love you--我如果爱你——I will never be a spoony bird绝不学痴情的鸟儿Repeating a monotonous song for green shade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Or be a spring也不止像泉源Bringing cool solace all year long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Or be a steep peak也不止像险峰Increasing your stature,reflecting your eminence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Even the sunlight甚至日光Even the spring rain甚至春雨No,all these are not enough不,这些都还不够I must be a ceiba tree beside you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Be the image of a tree standing together with you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Our roots,entwined underground根,紧握在地下Our leaves,touching in the clouds叶,相触在云里With each gust of wind每一阵风过We greet each other我们都互相致意But nobody但没有人Can understand our words听懂我们的言语You'll have your copper branches and iron trunk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Like knives,like swords,like halberds,too像刀、像剑,也像戟I'll have my crimson flowers我有我的红硕花朵Like heavy sighs像沉重的叹息And valiant torches又像英勇的火炬We'll share cold spells,storms and thunder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We'll share mists,hazes and rainbows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Seemingly always apart仿佛永远分离But also forever interdependent却又终身相依Only this can be great love这才是伟大的爱情The loyalty is here坚贞就在这里Love--爱——I love not only your strapping stature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But also your firm stand,the earth beneath you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1感悟读完这首诗之后,你有什么感悟,是和很多读者一样把《致橡树》当成爱情诗来欣赏,还是同意舒婷说的“它并非一首爱情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种感受和看法,有人觉得是爱情诗,有人觉得是其他的含义,但大多数的读者认为,这首诗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内心独白,积极热情地展现了诗人自己的人格理想,表达了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深情相对的爱情观,同时,该诗也贴切地表达了女性的自强自立和与男性平等的要求。
致橡树 原文
致橡树原文1. 引言《致橡树》是现代诗人舒婷创作的一首经典诗歌。
该诗以一种深情款款的表达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
本文将为您呈现《致橡树》的完整原文,希望您能深感其深情感人之处。
2. 《致橡树》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危险的旅程;甚至日光。
倒逆行的时针,永不得已,我要把爱恨执着一并——爱你像百草园中的花朵,共风雨共雾露。
3. 解读与赏析《致橡树》以诗人舒婷独特的视角,表达了坚贞不渝的爱情态度。
诗人将自己的爱情比喻为百草园中的花朵,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和执着。
首先,诗人通过对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的对比,展现了自己对爱情的态度。
诗中提到,她不会像凌霄花一样借助橡树的高枝来炫耀自己。
这里凌霄花象征着那些以对方的地位和资源为傲,以此来展示自己的特质和能力的人。
相反,诗人表示自己不会因为爱情而迷失自我,也不会像鸟儿唱出重复的单调歌曲,暗示着她不会因为情感而沉迷于情绪之中。
其次,诗人通过对泉源和险峰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爱情的付出。
泉源象征着给予他人清凉和慰藉的力量,而险峰则象征着给对方带来危险和冒险的旅程。
诗人表示,她的爱情不仅会给对方带来安慰和喜悦,还会愿意与对方一同承担风雨和困难。
最后,诗人以日光的形象作结,倒逆行的时针象征着逆境和困难。
诗人宣称她愿意与对方一同面对逆境,将爱情和执着相结合,以对抗生活中的艰辛和挑战。
4. 结语《致橡树》以深情表达了舒婷对爱情的执着和珍视。
通过对自然界中的凌霄花、鸟儿、泉源和险峰的比喻,诗人给人们呈现了一种独特的爱情观。
诗中所表达的对爱情的坚贞和不离不弃的承诺,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灵。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致橡树》这首诗歌的美妙之处。
致橡树知识点总结
致橡树知识点总结《致橡树》是由舒婷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歌作品。
这首诗曾被作为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学习内容,被广大学生所熟知。
诗歌以橡树和橡树的坚韧不屈来抒发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和感悟,其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一、诗歌内容概述《致橡树》是一首以写实主义手法展现的现代诗歌作品。
诗中,诗人以橡树的形象来寓意爱情,表达了诗人在爱情中的矛盾和挣扎。
诗中的橡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爱情,而诗人则通过对橡树的描绘,表现了对爱情的迷惑和无奈。
二、诗歌主题《致橡树》一诗的主题是爱情。
诗人通过对橡树的描绘,抒发了对于爱情的深切思考和感悟。
橡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爱情,而诗人则在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无法割舍和依恋。
三、诗歌意境《致橡树》一诗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透过对橡树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
橡树的强大和生命力,与诗人对爱情的痴迷和苦恼相呼应,使整个诗歌充满了诗人对爱情的思考和探索。
四、诗歌结构和语言风格《致橡树》一诗共六句。
诗歌采用了自由诗的形式,没有固定的格律和押韵规律,但整体语言流畅优美,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感悟。
诗中运用了大量比喻和拟人手法,橡树被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情感,使整个诗歌增添了一种神秘和超然的意境。
五、诗歌内涵和意义《致橡树》通过对橡树的赞美和歌颂,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矛盾和挣扎。
橡树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爱情,而诗人则在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无法割舍和依恋。
整个诗歌充满了对于爱情的思考和探索,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愉悦和启迪。
六、诗歌的艺术价值《致橡树》作为一首以橡树为题材的现代诗歌作品,其在艺术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诗中的形象描绘细腻真实,语言优美流畅,结构松散而有力,意境深远,充满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整个诗歌给人一种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又充满超脱感的美的享受。
七、诗歌的影响《致橡树》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现代诗歌作品,其对爱情的思考和感悟,以及对橡树的描绘,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对后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舒婷《致橡树》
舒婷《致橡树》原文及赏析【诗歌原文】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诗歌赏析】《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致橡树初三上册语文教案
致橡树初三上册语文教案舒婷的长诗擅长运用比喻、象征、联想等艺术手法表达内心感受,在朦胧的氛围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致橡树》就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以下是整理的致橡树初三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滔滔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放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一群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朦胧诗产生于二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第三种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共同声明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一颗的振动;有人说,爱情就是真爱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驮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潘金莲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阿修罗。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问吧!(板书:木棉的自白)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语文版九年级2 致 橡 树
三、积累词语 近义辨析
1.不止 vs 不只
课本 原句
也_不__止__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巧辨 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
巧析 不只:不但,不仅。
新闻系的学生大学四年所学的,_不__只__教材,还有其他专
即境 业的书籍;工作后也应_不__止__于去挖掘新闻,而更应用人
活用 性的眼光去审视社会,、认读字音 (一)单音字 霹.雳.(pī)(lì) 流岚.(lán)
痴.情(chī) 虹霓.(ní)
戟.(jǐ) 坚贞.(zhēn)
(二)多音字
1.组词认读法
(1)荫绿 荫.荫 庇.( (yyīìnn) ) 2.语境认读法
(2)藉慰 狼藉 藉. .( (jjií)è)
◎语林撷英
舒婷诗歌名句摘录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致橡树》
2.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致橡树》
3.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
4.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 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
——《双桅船》
——《惠安女子》 5.痛苦浸透我的沉默,沉默铸成了铁/假如我的胸口,不能/为 你抵挡所有打击,亲爱的,你要勇敢些。
——《礁石与灯标》
6.四月的黄昏里/流曳着一组组绿色的旋律/在峡谷低回/在天空
游移。
——《四月的黄昏》
7.昨天刚刚和你告别/今天你又在这里/明天我们将在/另一个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橡树》舒婷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本诗的鉴赏,了解诗歌中比喻的含义,提高读诗的能力。
2.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3.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树立自尊的人格,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重点难点】1.重点:品读诗歌中鲜明又独特的意象,掌握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2.难点:准确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和诗歌的情感、主题。
【相关提示】1.舒婷:原名龚佩瑜,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
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也是她爱情诗的代表,朦胧诗派的代表。
此诗,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朦胧诗,产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是一个特殊时代的特殊声音。
朦胧诗形式虚实相生,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3.意象,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产物。
“象”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象,“意”是指诗人的感知。
“意”是“象”的触发,“象”是“意”的载体,二者水乳交融,互为依托。
【正音正字】慰藉wèijiè戟jǐ霹雳pīlì岚lán霓ní【朗读课文】【初学课文】1.意象是文学作品中表达情意的物象。
第一层(1-13行),依次有哪些意象?第一层,依次用的意象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按照示例,写出蕴涵鸟儿、泉源、险峰的意象的句子,并且概括其特点。
示例: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依附式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一厢情愿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忘我奉献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牺牲自我式3.按照“你只知道______,却忘了_______”的格式,仿写。
示例:凌霄花,你只知道借对方的高枝炫耀自己,却忘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鸟儿,你只知道为对方重复单调的歌曲,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
泉源,你只知道为对方无怨无悔地奉献,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
险峰,你只知道增加对方的高度,却忘了给自己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
4.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这组意象,均表现出依附橡树或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他们与橡树不平等的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明自己对旧观念、旧伦理的强烈否定和坚决批判。
5.第二层,诗人用哪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找出描写它们的诗句。
第二层,诗人用橡树、木棉两个意象表现爱情观。
描写橡树的句子是:“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乾”。
描写木棉的句子是:“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6.在爱情关系上,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橡树,象征富有阳刚之美的男性,木棉,象征富有柔韧之美的女性。
【课文分析】爱情是文学作品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极尽才情歌颂她的美好,表达自己的爱情观。
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中我们看到了坚贞执着的爱情,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中我们感受到了相依相存的爱情,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中我们读到了浪漫凄美的爱情。
《致橡树》则是一位新时代女性的爱情宣言。
《致橡树》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4期。
在打破了思维上的清规戒律之后,诗人勇敢地表现了对血肉丰满、精神高尚的人格的追求,作者在自己的诗中大胆地描写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爱情生活中的各种体验和情状。
这首诗,集中表现了作者理想中纯洁热烈而以高尚的爱情。
这是作者的爱情宣言,这是一个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中国当代女性对爱情的不懈追求。
这首诗抒写的不是个人狭小感情圈子的缠绵悱恻和朝花夕月,它新颖独特,为新时期诗歌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清风。
这首诗,感情基调理智、冷静,意象明丽隽美,思维缜密流畅,表达了一种独立平等、互依互助、坚贞热烈,既尊重对方,又珍视自身的崭新的爱情观。
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结构:第一部分:“破”传统的爱情模式。
第二部分:“立”诗人对爱情的理解和憧憬。
作者开篇连用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用意深刻,作者否定传统的爱情模式。
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
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在舒婷看来,独立平等意识、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还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
本文运用的比喻有很多,也就是说本文的意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叠加式的,如: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铜枝铁干、刀剑戟、红硕的花朵、沉重的叹息、英勇的火炬、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
【课外作业】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中外爱情故事,如简爱、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第二课时【朗读课文】【思维训练】(根据自己情况,至少选做六题)1.《致橡树》诗人为什么选取“木棉”这一形象?木棉这种树有什么特点?木棉又叫“英雄树”,形象亦挺拔高大,,是花束中最高大的一种。
2.诗人借助“木棉”这一意象要表达什么样的爱情观?从诗中找依据。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中,“近旁”二字表现了相爱的恋人关系;“树”、“站”二字,突出表达在爱情中男女双方的平等,独立的思想。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表达:相爱的男女,应各有自己的特点,而在心智和能力等方面双方要相互匹配。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蔼、流岚、虹霓”,表达了:真正的爱情应该经的起人生的考验,无论是苦难还是幸福,都应该相互陪伴、支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首先,否定了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
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绝不像”!从“绝”字可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
其次,否定了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为自己歌唱。
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作者用“绝不学”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接着,诗人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这些事物,在其它文学作品中大多是被赞美的对象,可是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是保留的。
“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虽然不是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
4.作者认为爱情的基础是什么样呢?作者对种种“世俗的爱情”,持否定、批驳的态度。
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作者强调爱的基础,“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
5.作为相爱的男女双方,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这里,作者用比喻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即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这是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6.如何理解“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
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
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
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
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
“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
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7.作者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爱的双方应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风雨同舟,患难与共。
同时,爱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
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
8.本诗运用象征和比喻能起了什么作用?运用象征和比喻使表达的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意味生长。
9.如何理解裴多菲著名的小诗“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
【学习小结】在这首诗中,舒婷既表达了她对爱情的追求,也表达了对平等独立的人格的追求,她在追求比生命还要宝贵的爱情时,不丧失人格。
人格是什么?就是裴多菲说的“自由”。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应该感悟到做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不媚俗、不攀附、有脊梁——站着的人。
【课外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
2.自学《俄罗斯性格》,了解新课文的内容,完成“学习建议”。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