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5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83a9c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6.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5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篇一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是第四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经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结合这节课的设计和培训教材中的教学反思技能,反思自我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目标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领航者,这节课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造的?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课堂从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到重点语句的深刻理解,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比较条理,线条清晰流畅,突出了重点。
二、充分自学,以学定教课堂以自学提示统领,“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充分给学生放时间自主学习,学生经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学生边读边想,只见他们圈、划,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
学生能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能充分自主学习,便于教师作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
三、联系实际,突破难点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我引导学生从概括老人的奇迹,用自我的话说说对老人的看法,从初步的认识到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真正让学生从读中感悟老人“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我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我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重点语句的出示,让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的真正含义,也进一步从中体会老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执着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适时训练,及时反馈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我校实行高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学中,词语的听写,到文章重点语句的填写,再到交流心语,抒写我心,以及课下的环保宣传语的设计无一不时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及时检查与反馈!仅有课堂真实地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情景,才能让学生有效的学习。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优秀6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b61a4f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b.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优秀6篇)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为大伙儿带来的6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篇一首先我是挑了一篇十分好上的课文(这也得益于教导的提议)。
这篇课文是本册教材中最短的,所以学生预习也较到位,并且课文简单易懂,比较容易处理。
说到教材处理,也没有花太多的脑筋,因为课前的阅读提示中就已经有3个问题了,我只是加了第一个问题:从那里感受到这位老人确实年岁很大,很老了?目的是与后面创造的奇迹产生强烈的比较。
教案设计好以后,总觉得有点空白。
我把自我的设想讲给组里的教师听,虞教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其实像这样植树的老人还是蛮多的。
”对呀,我的家乡不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吗?还是全国劳动模范呢,为什么不把他们的事迹加进去呢?这样不是能更好地升华“青山不老”这一主题吗?说真的,我在上课时还是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应对学生的回答,有时应变不够,时间安排上也不是异常恰当,有一个环节甚至把读的顺序也搞乱了。
反思一下,主要还是自我的临场经验不足。
我想:之所以大家只捡我的好处说,主要还是出于对我的鼓励吧,在此深表感激。
但我清楚,自我的课离“好课”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还需要不断努力。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篇二略读课文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强调理解上的“感知大意”和“抓住重点精读”,所以比精读课文更有利培养学生的“略读”与“浏览”能力。
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
这为我们引导学生通过预习独立地感知课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教材时能快速抓准略读课文的“精读点”后,把“阅读提示语”转化为学生预习的要求,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同时就尽可能地把注意力导向精读内容。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前提示中的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三个问题展开。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优秀8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1a8a74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6.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青山不老》教学反思优秀8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本店铺给您的好友哦。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精选4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a688f9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c.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精选4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本店铺精心为您带来了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精选4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同学们。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2cdfb9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2b.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今天,是我进行的二遍试讲,结合昨天自己的问题和前辈们给予的指导,我深刻的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
经过昨夜不停地斟酌问题,改教案,看实录。
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试讲。
虽然昨天的问题已经改正,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不能针对学生的回答而评价。
说实话,我品还是真的很少对学生的回答给出一些艺术性的评价,甚至我害怕学生的回答与我的设想不一样,更害怕学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毕竟我们是两个年龄段的人。
无论我在备课是设想的在周全,上课的时候还是有漏洞。
接下来,师傅蔡老师将他平时上课的一些语言表达教授与我,并且告诉我,接下来的听课重点放在老教师对学生的评语上。
接下来的一节课,我也着重听师傅对他们班学生回答针对性的指导。
不得不说,师傅总能轻而易举,教招拆招的讲学生的回答引导回自己的想法上。
她的这节课其实并没有他多的语言,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学生有问有答,在合作中将课文学会。
真正授之以渔。
我想自己想要达到这个水平,还需要十几年的沉淀。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2《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共7个自然段,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一课时上完了,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以及一文两堂四环节的模式,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围绕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以组为单位,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执着精神,板块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学生自主,读悟结合。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通用20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通用20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4ed80f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10.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通用20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通用20篇)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篇1《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脉络清晰,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选编课文的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老农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让学生进一步学懂课文,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导入课文时,引导学生谈一谈我国晋西北的自然环境。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阅读提示,把握阅读要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案”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
教学课文<<青山不老>>,引导学生从阅读提示中,提炼问题、学习方法,是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落到实处的关键。
因此,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思考、批注,六人一组,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相机点拨、启发、唤醒,引导学生读文,进一步走进文本,透过语言文字,理解内涵、体会情感。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575d0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e4.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
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
“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二、出示阅读问题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三、学生自学四、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
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合集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51e1e3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dc.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第1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
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句、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文章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略读课文应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在这节课上还应该有更多的小组交流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
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更加努力。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第2篇】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了后代。
本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根据这句话确定了本课的教学思路:默读—思考—交流。
课前,我让学生查找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的文字音像资料,把各自的资料带到课上进行交流,使他们懂得环境整治工作紧迫性和重要性。
1、“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找到相关段落通过朗读、想象、交流等手段,使学生体会老人15年中经历的艰苦和磨炼,终于把恶劣险峻的山沟改造成了绿意荡漾的青山。
2、“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从这座山沟的大环境和这所小院的小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
3、“青山是不会老的”是全文的中心句,含义深刻。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7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4c11e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0a.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7篇)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
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呢?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学生而言,不管精读还是略读课文都是新知,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启发。
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既不能完全放手,也不能过多引导,要把握一个“度”。
教学课文《青山不老》,我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重点问题“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奇迹”和难理解的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进行点拨,把握学和导的“度”,收到良好的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案”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
引导学生从阅读提示中,提炼问题、学习方法,是自主研读、合作探究落到实处的关键。
因此,小组合作探究这一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思考、批注,4人一组,相互交流自己的观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全班交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相机点拨、启发、唤醒,引导学生读文,进一步走进文本,透过语言文字,理解内涵、体会情感。
1.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2.课堂上学生的朗读不是很到位,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不够充分但是老师缺少有感情的读的引导,齐读的形式多样,但未让学生读出应有的情感。
尊敬的游客:<大家好!感谢您选择旅行社,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x,很高兴为大家服务!接下来我来讲解一下,我们的旅游目的地青山沟风景区,青山沟风景区坐落在丹东宽甸县境内,景区面积123.5平方公里,是aaaa级旅游风景区,景区里面主要分青山飞瀑、虎塘沟和青山湖三大景区。
里面的小景点数不胜数风光迷人,青山沟风景区素有“北方小九寨”之称。
2023年《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778cab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8.png)
2023年《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新课标对略读课文的学习目标定位:资料上做到3点:1、粗知大意,这篇课文讲的是这些人和事。
2、增长见识。
(世上竟有这样的情和景,人和事)。
3、有所感悟,(感受、启迪)。
方法上:要求自读自悟为主,教室更加放手。
目的上:1、训练学生略读本事,不要求咬文嚼字。
2、将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到略读课文上,在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我执教的这一课,目标定位十分的准确: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提出问题。
2、利用导读抓住三个问题:想一想这些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景下创造的,联系课文资料,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我抓住这3个问题,引导学生捕捉文中重要信息,展开讨论交流。
来解决问题,并因势利导地帮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地句子。
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属。
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他已经将自我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这个问题,经过写一写。
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真正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略读课文教学,我收获不少。
我明白了:1、粗知不是浅知: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能够马马虎虎,草草了事。
粗知不是浅知,粗知不是少知。
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句、学词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__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2、自主阅读也不是自学:略读课文应当有更多的自主阅读的时间,把在精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加以迁移运用,还应当有更多的交流自我读书心得的机会。
略读课上,学生学得更自主、更开放。
教师说得更少、更精到。
但略读成为一项教学活动的时候,作为教师势必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展有层次地阅读。
2023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
![2023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d5cb6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2.png)
2023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范文(精选5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今天我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了《青山不老》这篇课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__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课后老师们与我交流了教学经验我将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反思我这节课的得与失: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行。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c4feed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87.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课上完了,我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统领课文的三个问题:1、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整节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层层深入,老师进行引导、点拔、唤醒,进一步感受文本形象,品味文本内涵,感受老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动静结合,自主学习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了奇迹”,“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朗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悟老人执著的种树精神,领悟老人投身山林、改造山沟、保护家园,造福子孙后代的无私情怀。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学生总结:是自然环境的恶劣,是老人的年老、瘦小,是家庭生活的艰苦和同伴、老伴的相继离世。
当老农面对眼前这一切困难与痛苦时,他仍然继续坚持种树;当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吃苦,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
他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献给了这片青山。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理解老人身上的那种不怕困难、坚持不懈、执著追求的精神。
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著地种树?老人能和山川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通过引读相关的语段,学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那种保护环境、绿化家园、造福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1ac4c0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66.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今天,是我进行的二遍试讲,结合昨天自己的问题和前辈们给予的指导,我深刻的明白自己的问题所在。
经过昨夜不停地斟酌问题,改教案,看实录。
终于顺利地完成了今天的试讲。
虽然昨天的问题已经改正,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不能针对学生的回答而评价。
说实话,我品还是真的很少对学生的回答给出一些艺术性的评价,甚至我害怕学生的回答与我的设想不一样,更害怕学生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毕竟我们是两个年龄段的人。
无论我在备课是设想的在周全,上课的时候还是有漏洞。
接下来,师傅蔡老师将他平时上课的一些语言表达教授与我,并且告诉我,接下来的听课重点放在老教师对学生的评语上。
接下来的一节课,我也着重听师傅对他们班学生回答针对性的指导。
不得不说,师傅总能轻而易举,教招拆招的讲学生的回答引导回自己的想法上。
她的这节课其实并没有他多的语言,真正将课堂还给了学生。
学生有问有答,在合作中将课文学会。
真正授之以渔。
我想自己想要达到这个水平,还需要十几年的沉淀。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2《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共7个自然段,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一课时上完了,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以及一文两堂四环节的模式,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我紧紧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围绕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以组为单位,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执着精神,板块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学生自主,读悟结合。
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2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d1ed5b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78.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2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2篇1《青山不老》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0课。
这篇__是梁衡创作的散文作品。
__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的故事。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在导入新课后,我问道:“这是一篇略读课,我们如何学习略读课呢?”学生竟一时有点懵。
在以往学习略读课时,我一直是让学生参照学习提示来学习的,怎么会不知道呢?我的问题有毛病吗?“略读课和精读课在设置上有什么区别?”我再次问道。
学生似乎更懵了。
无奈,我只好让学生翻看以前的课文,找一找略读课和精读课的不同。
学生也发现,精读课有课后习题,略读课题目下面有学习指导。
此刻,我如释重负。
以往可能没有和学生明确提过此类问题。
学习精读课时,我把课后问题嵌在了__学习中;学习略读课时,直接让学生借助学习提示展开学习,所以学生心里没有这种清晰的意识。
希望从此以后,学生可以明确如何学习精读课和略读课。
课前出现的这一问题,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
课堂上学习内容和学习指导方法一定要明确。
有时候只是我们自己觉得说得很清楚,而学生并没有汲取到要点。
课堂上明确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提示至关重要。
从学习提示中,所以我们找到三个问题。
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条件下创造的?3、__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我提示同学们,要快速找到问题答案,就要利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同学们赶紧翻看单元要素,明确了要抓住关键句,把握课文内容。
第一个问题,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因为文中有一个关键的句子: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同学们也都能从这几个数字上体会到“了不起”。
我让同学们齐读这句话,但是感觉同学们读不出这种赞叹之情。
可能同学们还不能理解老汉的精神。
顺势我指导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
有几个同学很快就找到了大环境:风沙肆虐,干旱,霜冻等灾害频发。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fbb9d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78.png)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5篇)《青山不老》教学反思1《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__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本课教学主要解决三个问题:1、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2、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3、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青山不老》这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做到了简约而高效。
首先我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对晋西北的恶劣的环境有直观形象的感受,通过课文第二段中的描写来进一步感受这种险恶的环境对人们生活的巨大考验。
然后学习第一和第五自然段,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另一幅完全不同的被绿化后的画面,同时创设一个说话训练的环节,当风沙袭来时,树是怎么做的,当暴雨来临时,树又是怎么做的,再通过前后环境变化的对比朗读,不仅让学生了解到植树造林的意义,还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老汉所创造的.真是一个奇迹。
第三个环节是探究这样的奇迹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第四部结合“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这句话,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的品悟及不同表达方式的理解中,比较突出语言的训练,但是人文情感又在朗读和说话中自然得到升华,学生对老汉精神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到位,可以说做到水到渠成,并没那种割裂生硬的感觉。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2《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__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样严格细致,但在阅读方法上,也不排斥精读__的重点,精彩之处还是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
这节课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推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f5c49df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7.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第【1】篇〗《青山不老》是一篇阅读课文,而语文阅读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对话,而对话的实质在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走进文中情境,感受文本形象,感受文本或悲壮、或优美、或激昂的美的过程。
对于略读课文,这应该放手让学生透进语言文字自主感悟。
上《青山不老》这一课时,我在总结前几篇阅读课文教学和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后,试着把握好阅读读文教学的“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把“教本”变成“学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略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体现课程理念创设了条件。
那么略读课文的教学是否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本节课证明,学生是不能完全放手的。
因为小学生,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与学习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老师适时、适当的指导。
但是,略读课文也不能过多的指导,以前我总是放不开手,生怕学生什么也不会,而过多给予引导,这样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了。
本课教学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问题“老人在什么情况下创造了奇迹”和难以理解的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等,进行启发,把握引导学生的“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同时本课还找准了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学习。
联系实际、际深入思考是本课的一个成功之处。
通过本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
第一个是开课开始增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联系资料或实际情况谈晋西北沙化现象,引发思考。
第二个是在感爱老人生活艰辛时,让学生联系自己家庭生活情况想象如果只有“三间房”什么家具也没有的情况下您会怎么过?还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的爷爷在子女三番五次接他进城而他却坚持在山里生活时,你会对爷爷说些什么?通过这种想象,使学生体会老人的精神。
教无定法,但对阅读课文老师的恰当引导会让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的。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反思第【2】篇〗《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反思(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反思(优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6c6c25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39.png)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反思第【2】篇〗在李老师《例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的运用》的培训后,我一直在自己的教学中探索如何确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如何在课堂上做到学生语言文字的落实。
就我正在上的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来说,本单元的主题是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阐述道理,今天我要学习的是最后一篇《青山不老》,作者主要从环境的对比中然读者感受普通农夫改造山林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从而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在课前,我就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确立在:通过环境对比来感受老人植树造林的艰辛和付出的巨大努力。
但是要如何落实目标,并且要让学生真正的从文字中感受到前后环境的巨大变化,是个难题。
首先,我们的学生没有体验过晋西北那种恶劣的天气,其次学生在没有体会的前提下更不会领悟到环境改善后的来之不易,又怎能体会到是“了不起的奇迹”。
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两次说话练习,首先在学习作者描写大环境恶劣时引用的一段话:“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根据这句活让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画描述出来。
这个想象说话,只凭一个学生是表达不出来的,需要引导,全班合作。
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根据注释理解作者引用的这句话的`意思。
从风很大入手,让学生想象,风大时会怎样。
有一同学说:“黄沙漫天,狂风怒吼”对此我让其他学生纠正这句话应该是怎样的顺序,同学们说:“应该是狂风怒吼,黄沙漫天”,接着我又引导学生说:“这样的天气下,你如果是这里的村民,你会怎样”,“惊慌失措、胆战心惊、提心吊胆”学生们接道。
我又说:“在这样的环境和心情下你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此时学生不像前面那样顺口就说出来,在经过思考后有学生举手了,一学生说:“我会赶紧跑回家,把家里的门窗都关好,找个地方躲起来”接着就有学生踊跃参与:“我会吓得直哆嗦”“我会大声喊我爸爸妈妈”······最后我让学生分小组,把自己想象的情景在小组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山不老》教学反思
《青山不老》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2.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
课堂上以四人一组讨论、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3.巧设铺垫,难点突破。
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
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
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
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
4.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联系实际、深入思考是本册教材教给学生重要的读写方法。
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这一方法,是需要教师抓住主要问题、找准切入点的。
《青山不老》一文是通过三个切入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的。
第一个是上课伊始,为增强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联系资料或实际情况,谈晋西北沙化现象,引发思考;第二个是在感受老农生活艰辛时,让学生联系自己一个人长时间待在家里的感觉,思考老人常年生活在山沟里的艰难;第三个是在拓展延伸处,学生联系实际,思考能为保护环境、绿化家园做点什么。
三个切入点,三处联系实际,恰当准确,层层推进,帮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涵,强化了学习方法。
三、不足之处
在理解大环境的险恶的时候,未设置相应的情境,要是能给学生出示一些相应的环境图片,会给学生很直观的印象,学生可以会更快地理解险恶的环境。
教师在课堂上的关注面太窄。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理解概括,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首先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然后细读课文,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们所取得成绩的惊叹转移到对老农以及其他山林改造者的敬佩,最后进行拓展训练:“青山不老,感动中国!”伴随着视频《青山不老》,为感动中国这位老人写一段颁奖词。
学习小提示:
同学们,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每一个学习阶段都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
每一位同学都
应该相信“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老师坚信你们一定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油吧!孩子们。
向着目标前进,努力,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