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及对写法
【最新】月圆 阅读答案附赏析-实用word文档 (2页)
【最新】月圆阅读答案附赏析-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月圆阅读答案附赏析
月圆(1)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2)
未缺(3)空山静,高悬列宿(4)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
这首诗签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8、【参考答案】(1)明月独悬,照射在江面和屋舍上,波光粼粼。
(2)月光照射在屋内的华丽的席面上。
(3)仰视月空,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9、【参考答案】前一句写眼前的月亮,后一句虚写,想象到千里之外家乡的亲人也共同沐浴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希望天涯各处的亲人们都共同沐浴美
好月光的美好心愿,同时也表达出自己长期滞留在异乡,久久不能回家的无奈,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释义:
此亦西阁所作。
谢灵运诗,放舟候月圆。
杜甫的思亲诗词《月圆》阅读
杜甫的思亲诗词《月圆》阅读杜甫的思亲诗词《月圆》阅读《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赏析】开篇两句“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点题,以一“孤”一“寒”分别写出了“月”与“江”的特点,也暗示了作者凄凉孤独的心境。
孤零零的一轮明月,挂在高楼之上,月光照满了高楼;寒江汩汩而流,月光虽水而流动,发出摇摆不定的光芒,投射在诗人的门窗上。
“满”字点出月之圆;“动”字写出月光闪动的样子,作者不说月光闪烁不定,使得门窗仿佛活动起来,却说寒江“动”夜扉,就透过月光这一层,使得诗意更加含蓄。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把一轮皎洁的明月捧了出来。
颔联继续写月光,视线从江楼之外的长江转到屋内。
而颈联中,诗人的视线又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转到了空中。
但诗人的视线无论怎么变换,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寂之感,“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寄思念之情。
“万里共清辉”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诚的祝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扩展阅读:杜甫的诗歌成就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
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
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
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
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
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
高考古诗词鉴赏·杜甫《月圆》
月 圆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1)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2)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3)未缺:指月圆。(4)列宿:众星。
【试题】
综上,本诗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在意境上:
其一,本诗意境宏大。作者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外。
其二,本诗意境清冷寂静,远远不是热闹的那种感觉。作者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望。
(2015年高考语文试题安徽卷)
高考古诗词鉴赏·杜甫的《岁暮》 【鉴赏】
《月圆》这首诗是杜甫在大历元年(766)秋天月圆之夜,寓居夔州时写的。
第一、二句“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孤月:明月独悬天空,故称孤月。当;对着,当楼即为对着楼。满;特指圆月。寒江:秋冬季节的江河水面。动:闪动。夜扉:夜间的屋门。这两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答案】
1.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六幅画面。天上月,门上波光闪动,江上月,室内月,月下幽深的山林,群星稀廖的夜空。
杜甫《月夜》原文及赏析
杜甫《月夜》原文及赏析《月夜》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月夜》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赏析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
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及对写法教学提纲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 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 飞来。”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 现手法——“对写法”。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 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 “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 安的自己;,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 愿作结,意味隽永。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 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 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 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无怪后人称《月夜》: “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 思巧妙之处。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 景抒情,移情于物,通过对柳条、藤 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 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 恋之情。
再如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结:
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 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 外。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 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 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 望。
真题链接:
2015年安徽卷诗歌鉴赏 杜甫《月圆》
1这首诗是杜甫在大 历元年(766)秋天
唐 杜甫
月圆 月圆之夜,寓居夔州
杜甫《月圆》译文及赏析
杜甫《月圆》译文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宋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创作风格。
今天,小遍就跟分享杜甫诗词作品之一给读者们,希望朋友们喜欢!月圆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译文】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老旧。
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
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注释】①梁武帝诗:“慅慅孤月帷。
”②何逊诗:“寒江复寂寥。
”庾肩吾诗:“高楼开夜扉。
”③《月赋》:“委照而吴业昌。
”郊祀歌:“月穆穆以金波。
”④《六韬》:“纣时以绮为席。
”邹阳《酒赋》:“绡绮为席。
”“绮逾依”:(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⑤《释名》:“月缺也,满则缺也。
”陶弘景诗:“空山霜满高烟平。
”"未缺“:指月圆。
⑥《淮南子》:“高悬大镜。
”《月赋》:“列宿掩缛,长河韬映。
””列宿“:指众星。
⑦何逊诗:“独守故园秋。
”《杜臆》:松桂发,犹言松菊犹存。
张正见诗:“松桂此真风。
”⑧傅玄诗:“皎皎濯清辉。
”《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结联本之。
”胡应麟曰:杜有太巧类初唐者,如“委波金不定。
照席绮逾依”,有太纤近晚唐者,如“雨深荒院菊,霜倒半池莲”。
【赏析】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
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
杜甫《月圆孤月当楼满》全词翻译赏析
杜甫《月圆孤月当楼满》全词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月圆·孤月当楼满》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前言】《月圆》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流寓夔州时所作。
【注释】①梁武帝诗:“慅慅孤月帷。
”②何逊诗:“寒江复寂寥。
”庾肩吾诗:“高楼开夜扉。
”③《月赋》:“委照而吴业昌。
”郊祀歌:“月穆穆以金波。
”④《六韬》:“纣时以绮为席。
”邹阳《酒赋》:“绡绮为席。
”“绮逾依”:(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⑤《释名》:“月缺也,满则缺也。
”陶弘景诗:“空山霜满高烟平。
”"未缺“:指月圆。
⑥《淮南子》:“高悬大镜。
”《月赋》:“列宿掩缛,长河韬映。
””列宿“:指众星。
⑦何逊诗:“独守故园秋。
”《杜臆》:松桂发,犹言松菊犹存。
张正见诗:“松桂此真风。
”⑧傅玄诗:“皎皎濯清辉。
”《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结联本之。
”胡应麟曰:杜有太巧类初唐者,如“委波金不定。
照席绮逾依”,有太纤近晚唐者,如“雨深荒院菊,霜倒半池莲”。
【翻译】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
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绮席被月光照射,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
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洁,群星稀廖。
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正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赏析】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
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
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及对写法教学提纲共19页文档
谢谢!
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及对写法教学提纲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48、啸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月圆杜甫》阅读附答案
月圆杜甫》阅读附答案
月圆⑴【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⑵
未缺⑶空山静,高悬列宿⑷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⑴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⑵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⑶未缺:指月圆。
⑷列宿:众星。
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4分)
答案: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
虚实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杜甫《月夜》原文及赏析
杜甫《月夜》原文及赏析《月夜》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月夜》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月夜唐代: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译文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方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蒙蒙雾气沾湿了你的鬓发;清冷的月光使你的玉臂生寒。
什么时候才能在一起共同靠在透光的窗帘或帷幔旁,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注释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
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闺中:内室。
看,读平声kān。
怜:想。
未解:尚不懂得。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
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
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
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虚幌:透明的窗帷。
幌,帷幔。
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
泪痕:隋宫诗《叹疆场》“泪痕犹尚在。
”赏析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
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则寄托于不知“何时”的未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颔联是说,可怜幼小的儿女,怎懂思念的心酸。
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前四句中,“怜”字和“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
而这,又应该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品味。
《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
《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月圆》原文及翻译赏析1原文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赏析序文折一身瘦骨,踩雨后的虹桥,进山。
在山山与树树的夹缝间,辟半亩薄地,起一间柴屋,只栽松柏。
男松站远些,刚劲孔武,护塞戌边;女松倚近些,端茶递水,红袖添香。
老松可对奕,小松可共舞。
酒醉茶酣也可“以手推松曰‘去’”。
山认樵夫给树,水认渔翁给鱼,我非樵非渔,便拥有一切,无路则处处是路。
山中何事?闲闲地餐风饮露,忙忙地耕云种月。
写几行骈文骊句,用松针钉在篱笆上,花朵来读有花香,蝴蝶来读有蝶味,萤火虫来读有萤光,山鬼来读有鬼意,仙人来读有仙气……诗越读越厚,日子越读越薄,生命越读越轻。
明天有明天的飞花,后天有后天的落叶。
反正这山中没个忙人,反正这山中没个闲人。
蓄了一春的露,檐前的小瓴也该满个七八分了。
日头下端进新垒的红泥小炉。
用去岁晒干的花尸燃火,才不会把水煎老。
宠自己一回,今年就用那把不曾舍得用的养得釉亮的晚唐小壶。
一盏香茗、一柱檀香,一人独对一山,一心静面一世。
往日的尘缘都不得记不起来了,就喝眼前的茶吧。
茶要独品,酒需共酌。
这好山只归我一人所有。
让我如何能信?可不,山中无甲子,大约在三个秋天之前就有山背后的白飘胸的老翁来访,用一串铜钱来换我的松花酒。
我说如如今通用银子,他不懂。
好说歹说,用三双草鞋换去我两竹筒的酒。
并向我打探山外的世道,我故意很使劲地想,然后说是元。
他诡诡地一笑,笑得我心里发虚。
再问我进山的道,我指的东西南北,他丢下两句没头没脑的话,径自去了。
此后也就是隔山说些阴晴圆缺的话,也没什么来往。
年前找他对酌,只见两间茅屋,一间紧闭,草绳紧紧拴了门环,另一间住人,极其简陋。
奇的是窗上糊纸竟是三尺棉宣,依稀可辨三五字句:“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倒是好句,只是意未尽而气未结,加上无奈的沧桑像一件短衣,终究遮挡不住曾经的少年血气,不知那双倦了的诗眼在后句中将望向何处,无从寻觅。
杜甫《月圆》诗歌鉴赏及对写法
再如韦庄的《菩萨蛮》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 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中运用“对写法”的是“未老莫还乡”一句, 这里作者正话反说,写得“似直而纡,似达而 郁”。说“莫还乡”,实则正是由于想到了还乡, 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 而其中蕴涵的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郁结的感情。 因为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 鼎沸,欲归不能,所以,“未老莫还乡”一句, 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 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二、移情于物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某 事或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 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 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 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的 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 “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 “对写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 思巧妙之处。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 景抒情,移情于物,通过对柳条、藤 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 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 恋之情。
再如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对蜀中 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 就是曾经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怎能 不无限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 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 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从对面 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知识链接:对写法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
古诗词鉴赏杜甫《月圆》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圆①(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②未缺③空山静,高悬列宿④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注)①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
②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③未缺:指月圆。
④列宿:众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视角不断转换,写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B.中间两联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C.尾联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清辉普洒,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团圆的美好愿望。
D.全诗一直在写月,意境开阔,作者又借月表达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愿,虽为羁旅思乡之作,却并不孤寂。
16.这首诗描写了月圆之夜的羁旅思乡之情,描写月亮的视角不断变化,请简要分析后两联。
五、情景默写17.名篇名句默写。
(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在吃饭和居住方面提出了要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表明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死别,一旦相见,纵有千言万语也不知从何说起,此情此景正应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力量的充分肯定和屡遭失败之后不肯屈服的倔强性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D16.(1)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诗人又仰望星空,疏星寥落,衬托自己孤独。
(2)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由实入虚,联想到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另外,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 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思乡之切, 却正意反说,愈近家乡,愈不敢问及家乡,担心听到 坏消息,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思乡之切。陆游 《秋思》:“日长似岁闲方觉,事大如天醉亦休”, 纵然是天大的事也一醉罢休,但真能“醉亦休”吗? 诗人不过是正意反说,表面放达,实则抒发报国无 门、难以释怀的愁苦。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同样运用对写法,揭 露和讽刺了封建统治者的文过饰非、讳疾忌医,表 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失望之情。 不难看出,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 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 写屋内的月光。 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 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 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 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真题链接:
1.⑴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那几幅画面?请用简 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答案:孤月当空,清回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 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 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 ⑵本诗最后两句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答案:遥想故园桂花开放,是虚写;眼前清辉,是实写。 故园桂花正开放,虚中有实;万里清辉,实中有虚。虚实 结合,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诗人渴望万家 团圆的美好愿望。
二、移情于物 诗人本欲表达自己对某人、某 事或某物的一种情感,但在具体表达 时却故意将自己的感情移注于另外的 人、事、物上,表面上看是移情别恋, 而实质上作者对此人、此事、此物的 眷顾更深,感情也更真,能够受到 “倍增情感”的效果,这就是诗词中 “对写法”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如戎昱的《移家别湖上亭》:
2015年安徽卷诗歌鉴赏 杜甫《月圆》
月圆 唐 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月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圆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1这首诗是杜甫在大 历元年(766)秋天 月圆之夜,寓居夔州 时写的。
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
众星 独悬天空的一轮圆月,正对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
小结: 全诗意境宏大、清冷寂静,从天上写到地上,从江 上写到屋里,从眼前写到山林,从身边写到万里之 外。但无论怎么写月亮,写月光,都始终摆脱不了 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感觉,作者远在他乡,根本无法 与亲人团聚,只能借月亮遥遥地寄托一种对亲人的 思念之情,既然无法团聚,才会有万里共清辉的愿 望。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有人评说“主客移位”是这首诗的构 思巧妙之处。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 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借 景抒情,移情于物,通过对柳条、藤 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巧 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对蜀中 山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 就是曾经养育他的故乡,初次离别,怎能 不无限眷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 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山水恋恋不舍地一 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从对面 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赏析】:
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 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首联从天上月、江上波到门上月光的闪动,视角不断转换,写 出了一个活脱脱的生动传神的月亮。 颔联诗人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 写屋内的月光。 颈联诗人的视线从室内转到了室外,接着诗人又仰望星空。 尾联诗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乡和亲人,联想到 与他们远隔万里共沐月光。这是诗人的美好的愿望和真情的祝 愿,也是自己长期滞留异乡,久久难归的无可奈何的告慰。
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 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清人浦起龙谈到这首诗时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 飞来。”这两句话,突出点明了此诗所采用的一种特殊表 现手法——“对写法”。此诗之妙,在于从对方(妻子) 写起,使意思深入一层。首联想像妻子思念自己的情形: “闺中”指代自己的妻子;颔联以“长安”代指流落到长 安的自己;颈联进一步猜想妻子在夜已深的情况下,凝神 久久望月的情景:雾湿云鬟,月寒玉臂;尾联以美好的祝 愿作结,意味隽永。备受欣赏的是颈联描绘的情景:妻子 夜不能寐、辗转反侧、黯然伤神,自己也不禁伤心落泪。 作者巧用“对写法”,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将夫妻间真 挚而深沉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无怪后人称《月夜》: “五律至此,无忝称圣矣。”
再如韦庄的《菩萨蛮》词: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 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中运用“对写法”的是“未老莫还乡”一句, 这里作者正话反说,写得“似直而纡,似达而 郁”。说“莫还乡”,实则正是由于想到了还乡, 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 而其中蕴涵的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郁结的感情。 因为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 鼎沸,欲归不能,所以,“未老莫还乡”一句, 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 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前两句是“直写法”,使“每逢佳节倍 思亲”成了最能表现客人思乡感情的格 言式的警句;后两句作者采用了另一种 方式——“对写法”,笔锋陡转出新: 反过来写自己“遥想”这一天“兄弟” 们想念自己的情景和“少一人”的心理 活动,烘托出对兄弟的思念之情,情感 曲折有致,更浓郁,更鲜明。
知识链接:对写法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古典诗歌中的“对写法” “对写法”是古代思亲思乡诗中一种独 特的写作技法。本来诗人自己思乡怀人, 在诗中却撇开自己,从对方下笔,想象 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委婉含蓄地 抒发深挚的情感。这种“主客移位”的 方法,使得作者或作品中的主人公怀远 或思归之情,既显得生动形象,富有意 境,又显得具体充实,富有深度。既深 化感情,又强化主题。
无论哪种样式,“落笔对面”都可以弥补直抒胸臆那种一 泻无余之不足,别有风致,既明快有力,又含蓄委婉,耐 人咀嚼,是一种富有余味富有意境的表现手法。
三、反弹琵琶 古人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诗 歌创作还有这样一种现象,即诗人 本欲表现某一种情感,但在表达时 却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或是一反常 人的正常心理,故意从反面落笔, 通过反弹琵琶的方式来表现诗人的 情感,这其实也正是“对写法”的 一种表现形式。
如戴复古的《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这首诗抒写作者登临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 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之情,而作者的情思在诗 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强烈的是“最苦无山遮望眼” 一句,该句也最为人称道。在这里,诗人借山寄愁, 运用“对写法”,一反古人“登临送目”“登高望 远”的惯常技法,独辟蹊径、琵琶反弹:只因无山 遮隔,才致使中原沦丧之地,尽收眼底,触目辛酸, 令人生悲。由于“无山”,故能“极目”,因“极 目”而视通万里,由此而生“万里愁”。诗人通过 望之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出了 国耻难忘的极度悲愤的感情。
到屋门之上闪动。 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 加老旧。 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夜空中月光皎 洁,群星稀廖。 想到遥远的家乡的松树当茂,桂花正香,在这明净的夜晚,唯愿同远隔万 里天涯的亲人们共同沐浴着这美好的月光之中。
【赏析】: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全诗一直在写月,角度不断变化,意境开阔,但清冷寂廖,抒 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孤独和对远方亲人真切的思念。
一、落笔对方 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 从对方着笔,展开联想和想象,借对方 来写自己,表面上看是写对方,而实际 是写自己,是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这 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写更加显得情 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这是诗词中“对写”艺术手法的最常见 的一种表现形式,常常使用一些诸如 “忆”“想得”“遥知”“遥怜”之类 领字来结构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