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论文

合集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新课程背景下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师范生所面临的局面日益严峻以及对师范生的要求逐渐提高,师范生要想在将来的岗位上有所成就,现在就必须开始积累,而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新课程师范生学习方式转变“百年大计,教育为先”。

这是一句亘古不变的真理。

更何况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教育就显得更重要。

而师范生将来的就业目标比较明确,即到各级各类学校或教育机构从事管理工作,是未来教师的预备者。

所以师范生的教育就处于绝对地位。

而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师范生的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师范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主要受以下这些原因的影响。

一、新课程的目标肇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新技术革命,对人类的生产、文化乃至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预示着人类发展新时代的到来,即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空前激烈,不仅仅表现在综合国力方面,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诸多困境,如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资源的短缺、人口迅速膨胀等……这些我们所处的时代面临的问题,不再是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或物资力量,而是更多的需要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

所以我国根据这一时代要求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因此新课程提出了这一培养目标:要是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浅析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析谈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论文关键词:新课程;学生观;教学观论文摘要:本文通过营造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等,对新课程理念做一些审视、理解和思考,培养学生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在新课程过程中“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为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致力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

. 营造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传统课堂教学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接受书本知识,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因此,改进课堂教学模式,营造主动参与的教学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认为:()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欲望;()根据教材的内容,动用实物、挂图、投影、计算机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形象直观、生动活泼,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能力;()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提出独特见解和大胆设想;()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形成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 引导学生亲历数学学习过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强调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教材内容与具体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领悟数学,感受乐趣。

论新课标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新课标下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新课标下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传统的教与学都提出了诸多要求。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老师们在做着各方面改变,以求适应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

而作为新课改主体的学生,在新要求下的变化是最为主要的。

本文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氛围的营造、教学方法的选取三方面论述了由传统教学的“听中学”、“看中学”到新课标要求下的“做中学”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以期从学生到老师能做好角色转换,以更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标签:听看做中学教学过程教学氛围教学方法“听中学”和“看中学”是一种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即学生听老师讲解,学生看教师提供的教具、图片或课件,在听或看的过程中思考记忆,从而学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

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迅速提高,科学技术,特别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是全社会都认识到了能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领域的急速扩张要求人们学会学习,能力教育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和要求人们要能掌握和学会“做中学”这种学习方式。

“做中学”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深入生活实际或在操作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从自己的直接经验或者是从他人的经验中通过再发现来学习。

其实,“做中学”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在过去的教育中,学习者通过倾听、观察、模仿而获取知识、学会生存本领;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教学生打球,让学生在观察、模仿、联系中学会技能,这些都是“做中学”在实际中间的运用。

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一个及其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人们对“做中学”的认知程度,进而把它拓展到发展学生智能、创新学习的领域。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特别是语文中实现由“听中学”到“做中学”的这种学习方式的转变呢?一、设计较好的教学过程要实现由“听中学”、“看中学”到“做中学”的这种转变,就要变“教师讲授”过程为“师生互动过程”、“生生互动过程”,在设计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新课标下学习方式转变反思[论文]

新课标下学习方式转变反思[论文]

新课标下学习方式转变的反思[摘要] 我们所倡导的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学习是将人性弘扬作为学习的宗旨的,绝非简单的为了成绩。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非短视的灌输式学习,学习的方式应该丰富多样而绝非单纯的说教,其学习系统应该是开放兼容并蓄的而绝非固步自封的。

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学生的学习是不自由的、不主动的、不能够很好发挥主观能够性的。

本文就新课标下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学习方式转变一、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简单地说,自主首先就是自己做主,指个体具有自我意识、保护并发展自我意识;其次就是个体自觉主动的行为,指在自我意识为主要的内在因素促动下,外在因素协助下,个体自觉自愿地进行活动,活动中个体不被外物所役,是自由的。

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从自发学习的方式向自觉主动学习的方式发展。

这种学习方式最突出的特征是学生心中有“我”,他不仅仅关注老师怎么说,更关注“我”怎么认为;其次是矛盾性,即“我”的看法与他人看法的差异性、矛盾性;再次是探究性,我为什么与别人不同、我怎样想他人怎样想等。

因此,自主的学习方式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并使之成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方法有所变化、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2.合作学习合作。

通俗地说,合作指为了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共同的任务,个体间有效的配合协作。

配合协作的前提是保证成员的相对独立性和独立的劳作能力。

当任务对个体的完成形成一定困难时,合作成为必然。

合作不是随意地组合,而是要求运作的协同性、结果的有效性。

这样合作组就成为较严密的组织,有着较为明确的计划,成员有着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对于合作组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既意识到自己对于合作组的重要性,同时又关注到他人的重要性。

成员有着强烈的责任感、认同感(认同与被认同),成员间体现着平等关系。

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指为了完成或更好地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学习者之间的配合协作。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论文: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课程标准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目的),提供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内容),倡导有意义的学习(学习方式),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情感与态度(评价内容)。

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因此,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一、利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最现实的、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因素,是形成有效学习方式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尝试几下几种方式: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来源于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特别是与学生直接相关的问题,更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生活中的有趣现象,一类是学生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

教材中的轴对称现象和探索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两课的问题情境就属于这两类。

2.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数学美“数学美自身的魅力集中反映在简单、统一、对称、奇异等审美原则。

”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培养审美、创造美的能力,这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图案设计》《轴对称》等内容中,不仅让学生感受数学美,还鼓励他们通过动手制作来创造美。

3.增加数学内容的趣味性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数学史、数学的巧妙运用、数学名题和趣题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勾股定理》一章中,就充分利用了数学的趣味性。

4.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简炼、幽默的语言,再加以恰当的体态语言,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数学,让学生爱上数学课,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奠定心理基础。

二、联系生活实际,由“学数学”向“用数学”转变美国数学家波利亚曾说:“数学教师的首要责任是尽其一切可能来发展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几点思考人教版新课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这里我就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认清原有学习方式的弊利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一是靠书本,二是靠实践。

书本知识是人类的间接经验,实践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为了“应试”,学习的方式就是以书本为主,一提起“学习”,就是“读书”、“练习”、“做习题”和“考试”。

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更是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要特征,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有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

依靠学生查阅资料、集体讨论为主的活动几乎没有。

教师布置的作业多是书面习题与阅读教材,很少布置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社会调查等实践性作业。

学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课堂上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没法获得直接体验。

原有的接受式学习是不是全不对呢,也不能机械的一概否定,其优点也应继承与发扬。

如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教师可以将科学知识系统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思想觉悟。

在一定条件下,言语接受学习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途径。

关键是看教师能否善于抓住主客观条件,把接受式学习变为有意义的学习。

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能追求外表形式的变化。

忽视学习方式的本质,放弃传统的有效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把“满堂灌”变成表面标签式的合作、探究活动化教学后,反而成了“满堂乱”,把旧有的比较“扎实”的教学,被大“杂烩”的虚假合作、讨论活动所替代,转变学习方式成了空话,不会踩到点子上。

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论文

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003年,我校进行了第一轮课程改革。

实施新课改后,我能利用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名课改教师,在教学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学生的学习氛围宽松了,思维活跃了,善于表现了,乐于交流了,口语和写作水平提高了。

我深深地感觉到,教育的真谛在于用仁爱、信任、唤醒诱导出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他们的修养与智慧,使他们成为丰富多彩的人。

走在课改的路上,我在不断地改变着。

一、改变教学方法,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新课改提倡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是当前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

我在教学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语文课堂上,学会欣赏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

因为我知道,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

为了达到理想的教育,我善于关注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他们,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亮点,悄然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用生命点燃生命。

我深深地体会到,给学生一方草地,学生就像拉磨的驴,原地踏步;如果给学生一片草原,学生就像一匹匹纵横驰骋的骏马。

我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满足他们表演的欲望。

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文,为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由马艳、张瑞雪两名同学导演了课本剧,同学们兴致极高,特别是扮演侍卫的白永利同学在原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为了突出两个骗子的贪婪,他先拿班级的脸盆装金子,当两个骗子再管他要金子时,他索性把身上的羽绒服脱了下来装金子,并且背在身上好像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同学们为他精彩的表演鼓起掌来,课堂气氛一下子达到了高潮,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心理活动的揣摩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就迎刃而解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现在的孩子,大多数个性较强,不能容忍别人,所以合作的前提是应该有一颗宽容的心,要彼此信任,彼此包容。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新课程改革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提 高 。 探究 学 习 同 时 又 具 有 开 放 性 的 特 征 , 相 比较 而 言 , 接 受 学 习 是 一种 封 闭 的 学 习 , 学 习 目标 单 一 化 , 学 习 过 程 按 照 固定 的 程序 进 行 , 学习评价标准化。 而 探 究 学 习 注重 学 习 目标 的整 体化, 追求 的是 知识与技 能 的掌握 、 情 感 态 度 与 价 值 观 的 树 立. 关 注 学 习 的 整 体 目标 。 3 . 以合 作 为特 征 的 学 习方 式 合 作 学 习 是 指 课 堂 教 学 中 以 小 组 学 习 为 主要 组 织 形 式 . 依 据 一 定 的 合 作 程 序 和 方 法 促 使 学 生 在 异 质 小 组 中 共 同 学 习, 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构建学生认知 、 情 感 的 教 学 策 略 体 系。 长期以来 , 在 我 国课 堂 教 学 中 , 学 生 以竞 争 性 学 习 为 主 , 这种竞争意味着一个成功 , 另一个就是失败。 学 生 之 间多 以单 独 的个 人 学 习为 主 , 学生之间的合作很少 , 偶 尔 的 合 作 也 带 有 “ 扶贫” 性质 。 合 作 学 习 试 图利 用 课 堂 教 学 中的 人 际 交 往 互 动 , 形成 师师 、 生生 、 师 生 之 间 的 良性 合 作 互 动 , 使 个 人 的 竞 争 转 化 为小 组 之 间 的竞 争 , 从 而 因材 施 教 , 真 正 实 现 教 育 促 进 每 一 个 学 生 发 展 的 目标 。合 作 学 习 中 的 人 际 互 动 突 破 了 以 往 传 统 教 学 强 调 师 生 之 间互 动 的 限制 , 主 张 在 合 作 学 习 中 充 分 调 动 教 学 中 的各 种 关 系 进 行 互 动 。合 作 学 习 特 别 强 调 生 生 之 间 的 互动 , 希 望 通 过 突 出生 生 之 间 的互 动 促 进 学 生 的 发 展 。 从 合 作 学 习 的角 度 看 , 课 堂 由 于 各 种 互 动 关 系 的介 入 , 已 经 成 为 一 个 富 有 生 机 和 活 力 的地 方 。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对学生评价影响研究[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对学生评价影响研究[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对学生评价的影响研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和实施,建国以来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目标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了转变、学生的学习类型发生了转变、学生评价的内涵发生了转变,所有这些,都对学生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对此谈谈我们的看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这些,为学生评价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但是,到目前为止,学生评价仍然是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教育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我们就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对学生评价的影响,谈谈笔者的探索。

一、学生学习目标的转变对学生评价的影响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直是传统教育方式所追求的目标,以至于在现实教育教学中时有为追求认知目标而忽视或放弃甚至挫伤学生情感发展的现象出现,例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从而吹响了学生学习目标由单一目标型向多元目标型转变的号角。

新课标下,这种学生的学习目标的转变对学生评价产生了重要影响,很显然,仅靠传统的纸笔测试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了,必须探索新的学生评价模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

二、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方式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学习方式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摘要: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有效的教学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这必定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生学习方式;合作学习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196-01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等教育理念进一步得到人们的认同,教学教育也正进行着一场重大变革,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成为课改的核心内容之一。

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变化。

提倡“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和勤于动手”。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学习既要创新,也要继承传统学习方式中的精髓,不能一味摒弃。

在新教材实践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的方式,要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尤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生动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取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

但是,对于兼具“工作性”和“人文性”特点,负载人类文化的语文课程来说,到底该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呢?语文教育界看法上不统一、实践上也常可见到似是而非的现象。

比如,课堂上有了自主学习的环节,可一旦学生进入自主学习时,教师要么草草收兵,要么袖手旁观;老师常常以貌似尊重学生地提出“选择你喜欢的内容学习”,难道不喜欢的内容太就不学习了吗?再者,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一一积累、吟诵、涵咏、体悟,怎样与新型的学习方式融为一体?还有,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网络技术到底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利器,还是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学生想象的权利,退化了学生还原语文的能力?怎样才能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落实真正的教育民主呢?一、在由衷的尊重中创设民主范围之所以提“由衷的尊重”,是因为尊重不仅仅体现在形式上,更应扎根在教师的内心深处。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程实施以后,被动、单一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在新课程的教学中逐渐突显出他的制约性。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使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从改变教育观念开始,必须从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开始,必须从课堂教学的改革开始,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条件,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

一、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分析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对于什么是“学习”,大多数学生认为是“听课”、“做练习”、“做作业”、“考试”等。

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学习经常是阅读书本知识,做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而活动性和实践探究性的学习如观察、实验、制作、社会调查等很少,学习活动缺少应有的情趣,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受到压抑,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严重缺失。

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现为学生学习方面的被动性、过分地强调接受性和封闭性三个方面,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采取单打独斗的方式,缺少讨论与合作,使学生失去了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也不能培养合作精神与团队精神。

究其原因,一是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失去了自主。

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强调以教为基础,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必然导致教师和学生都以课堂为樊篱,学习范围在课堂,不关注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恪守标准答案,缺少深入探究和多角度思考。

二是轻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习失去了动力。

三是忽视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失去了探究的兴趣。

四是忽视课堂上的生生互动,学习失去了合作的机会。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策略(一)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到的目标帮助学生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向明确,学习行动有力,并确保学习有效地进行。

因此,教学中指导学生确立合理的目标就尤为重要。

教师应在自己的认识上首先明白,与其让学生盲目做一些作业题或开展一些他们摸不着头脑的学习活动,不如去设法帮助学生形成与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

”如何促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们今天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应突出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以思维为主题,以理解过程为主体;倡导“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这样,必将会促使学生的全面成长,促动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来说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质量的学习。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实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涵。

我在教《航天飞机》这个课时,有这样的一个片段:生:老师,我学习了这个课,懂得了一些相关航天飞机的知识。

可我觉得理解得太少,我还想问问:航天飞机除了课文上说的,它还有哪些用途?师:这个问题问得好。

你们都想多知道一些航天飞机的相关知识吗?生:(齐答)想!师:那么,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介绍航天飞机,明天大家一起交流。

好不好?生:好!(全班欢呼雀跃)第二天,同学们有的上网搜集我国第一个航天员杨利伟的相关报道,有的在课外书里寻找航天飞机的一些资料,还有的制作了精美的手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在交流的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讲得有声有色,在更深刻理解航天领域知识的同时,增强各自的爱国情谊。

又例如:在即将学习完《三袋麦子》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对待一袋麦子,小猪、小牛和小猴的做法各不相同,你们欣赏谁的做法呢?生:我欣赏小猴子的做法,因为小猴子很聪明,能将一袋麦子变成一堆麦子。

新课改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的论文

新课改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的论文

新课改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探究的论文一、背景与意义基础教育改革致力于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要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主动的、探究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地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二、研究与实践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是期待点燃的‘火把’”。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组织老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举办新课程理论知识讲座,给老师们的教育思想注入新的活水,让老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合作交流,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

组织教师到新课改实验效果显著的名校去观摩学习。

其中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和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教学模式给我校老师的触动很大,促使学校下决心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加强新课改监督和激励机制。

学校制订了《常规工作督查评估细则》,规定领导“节节查,天天听,课课评”,然后大家交流切磋,扬长避短。

评比结果每天一公示,每周一总结,以表扬激励为主,为老师进行课改提供不竭的动力。

每周举行新课改教师论坛。

为激发教师的教研积极性,学校倡导教师积极写教学反思,每周举行教师论坛,总结精彩之处,反思失败之处,提出困惑之处,让教师们在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中实现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2.转变班级的管理首先,进行班级小组划分创新。

组建学习小组的目的是便于“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

学习小组的组建应遵循两个原则。

平均性原则:一个班级按人数的多少可能有6~8 个学习小组;因此划分时应充分的让每个小组都平等均衡。

在人数上平均分配;在黑板、学习用具上也要平均分配,这直接关系到以后对各小组的评比,划分学习小组时一定要把“平均”放在首位。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摘要]: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本文拟从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为什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如何实现这一转变等几方面进行讨论。

[关键词]:新课程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深入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1]等目标,这就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到了一个突出的地位。

人们也普遍认为,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也是衡量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志性工程之一,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

因此,学习方式的变革至关重要,迫在眉睫!那么,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又将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途径来达到变革学习方式的目的?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深入思考,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

一、为什么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

而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转变目前存在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一)传统教学的弊端呼唤新的学习方式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特征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主要表现在:其一,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采取“灌输——接受”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接受与掌握,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学生学习纯粹成了被动、接受与记忆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改变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改变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学习方式的改变【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善于创设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学习方式的转变,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方式引发兴趣引导实践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使他们通过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我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引发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充满情趣和悬念的教学情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其探究的兴趣,从而情不自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新知并内化学习动机。

因此,在教学中要经常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1、创设趣味情境——激趣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为背景,提供有效的材料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10以内数的认识》的复习课上,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学生所喜欢的活动,即:小猫钓鱼——鱼中藏着10以内数的认识的全部问题;芝麻开门——亮一个数,说一句话(可以说算式、组成或分解);搭桥过河——10以内的加减混合计算;点兵点将——同桌两个点完后,比较数的大小。

这样,将学习的全部内容融进了游戏,孩子们在玩中思索、玩中学习。

在学习途中,一旦有错,周围的同学就会及时启发他想。

这样学生也不会因遇到了困难而轻易放弃。

2、创设问题情境——引探“一问一答”的打乒乓球式的教学方式,其思维训练含量低,学生仍是被动的接受者。

而探究性学习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从中充分体验新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在新课标背景下变革化学学习方式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在新课标背景下变革化学学习方式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在新课标背景下变革化学学习方式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一、理解学习方式及转变的内涵是前提有的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时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他主动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从实践的角度讲,这种学习观的变革意味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并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在发现学习中,学习的内容是以问题问接呈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是顺应,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

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传统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

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这种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换句话说,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

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从思想上更新观念,对学习方式的变革有了充分的认识才会积极投入到教学改革之中。

二、创设互动的师生关系是基础创设互动的师生关系是转变学习方式的基础,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

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论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论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2023-11-11•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背景与意义•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案例•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挑战与对策•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01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背景与意义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030201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对学习方式的指导意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际意义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02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特点优势自主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特点合作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要求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承担责任、分享资源、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优势合作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相互促进的动力。

合作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特点优势探究学习方式的特点与优势03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实践与案例自主学习方式案例合作学习方式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案例在一所小学的英语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对话练习等方式,相互协作,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以提升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案例一位高中生物学科的学生,通过探究环境污染对鱼类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实地调查和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了具有深度的研究报告。

探究学习方式VS04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挑战与对策学生学习方式转变面临的挑战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教育资源的限制考试评价体系的制约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更新教育观念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改革考试评价体系应对挑战的策略与方法05新课标下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多元化学习方式的发展趋势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展望定制化学习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在线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摘要】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倡学生能具有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文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等理念,提出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敢于创新、积极讨论和多联系实际等观点,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积极讨论;联系实际
生物课堂教学应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播。

更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教师要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渗入课堂,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

1 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基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等理念为指导,建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亲身体验。

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为基础,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2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提高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实验和其它实践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掌握相关的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科学思维、识图和绘图等能力。

如,学习dna分子的结构时,尽管有挂图、有模型、有垛件,但无论如何也没有学生亲手制作dna分子结构模型的效果好。

通过对dna分子结构模型的制作,学生可以从局部到整体,从平面到立体深刻地认识dna分子的结构。

为以后学习“dna分子的复制”,“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等知识作好准备。

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

既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搞活课堂的气氛,有利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 让学生自主学习。

主动地探索和获取知识
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体验乃至创造,使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获得并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中学生能自主自学的知识,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自学,老师只需起引
导和指导的作用,使学生从被动地获取知识向主动探索知识转变。

如“光合作用的过程”的教学可改为老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中“光合作用过程图解”,让学生阅读课本思考相关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学生自评、互评,教师适当评价。

这节课的主角是学生,教师则是名副其实的“导演”。

学生经历主动建构知识的思维过程,其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变得很“轻松”。

4 引导、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创新品质和意识
新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
越。

教学中教师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质疑思维品质。

例如,在学完多倍体育种后,可以有意识地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的原因是什么?若按常规思路,多数学生认为是纺锤丝牵引的结果。

若反过来思考:多倍体一染色体加倍一着丝点分裂一不形成纺锤丝一秋水仙素。

显然,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丝牵引并无多大关系。

古今中外的许多事实证明,凡是有所创造、有所成就的人,都不可能守旧,而是对传统观念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人。

教师应当使学生得到足够的创新思维培养,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的习惯。

5 组织学生积极讨论,活跃学生的思维
讨论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

讨论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探索的教学,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充分展示他们的好动性、表现欲、求知欲,从而有效地发现学生个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良好的创新习惯。

如,在进行“植物的新陈代谢”的综合复习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温室中农作物优质、丰产?结果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丰富多彩,几乎将教材中与作物优质、丰产相关的知识点都找出来了,有些学生甚至从物理和化学等角度来作答。

6 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要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
物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生物课堂教学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因为与生活越贴近的教学,越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生物课堂要多一些来自于生活、生产、现代科技中的真实例子,多寻找生物学理论与学生生活体验联系密切的事例,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生物学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加学生对生物
学科的亲切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习“矿质元素的利用”时,问学生:“为什么你们的父母买菜时总爱挑嫩的买?”又如,学习“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可以渗透感冒病毒知识,感冒由病毒引起,抗生素对病毒不起作用,所以感冒后服用抗生素是不科学的。

上述这些例子都是学生感兴趣的,生物教学要注意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力争反映现代生物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积极关注新时代与生物相关的社会问题。

这样才能在保证课程内容的同时突出时代性,赋予静态课程内容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的态度。

总之,教师要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等理念转变教学方式,逐步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只要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就一定能促进学生思维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胡明,《生物学教与学》,2002
[2]《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