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优质教案(含单元知识总结)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人教(部编版)

1.教学重点
-说明性文章的结构与语言特点:重点讲解例文中运用的顺序、步骤、方法等说明要素,以及如何通过准确、简洁的语言描述制作过程。
-制作鲸风向袋的实际操作:指导学生掌握制作鲸风向袋的基本步骤,包括材料准备、制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文章与实践相结合:强调通过动手制作,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提升学生对说明性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培养其逻辑思维与条理性表达;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说明方法,清晰、准确地描述制作过程;增强文化意识,通过了解鲸风向袋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对传统航海文化的兴趣;提高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体会工艺美和实用美的结合;培养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在遵循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制作方法,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
-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协调: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材料使用、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困难,教师需提前预判并采取措施。
举例:针对说明性文章的逻辑顺序,教师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理解各个步骤之间的关联。在描述制作步骤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关键词汇,如“剪裁”、“缝合”、“固定”等,引导学生使用这些词汇进行详细描述。在实践活动组织方面,教师应提前分组,明确每组学生的任务,并在制作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解答疑问。
举例:在讲解文章结构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例文中“首先”、“其次”、“最后”等连接词的使用,理解其对于文章逻辑性的重要作用。
2.教学难点
-说明性文章的逻辑顺序:学生往往难以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需要教师通过实例解析,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制作步骤的详细描述:学生在描述制作过程时,容易忽略关键细节,需要教师指导如何用准确的语言表达。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精品教案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精品教案活动分析:本次的习作训练由两篇例文开启,习作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都是说明文,但说明的对象有所不同。
教师在教学时也应有所区别,《鲸》以说明事物为主,《风向袋的制作》以说明过程为主。
另外,教师在教学两篇例文时也需要有别于课文教学,不能从篇章入手,去整篇完整地教学,而应分部分、有选择地教学,把重点放在写法上。
在学习完两篇习作例文之后,让学生也来练习写一写说明文。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初试身手”中掌握的写说明文的方法运用到习作中,也可以回顾所学的两篇课文及两篇例文,鼓励学生将阅读中体会到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及时运用到习作中去,使学生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这是五年级学生第一次练习写说明文,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树立自信心,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作文。
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运用常见的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
2.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能生动形象地把事物的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3.按一定顺序写作,在习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表达能力,受到热爱科学的教育,陶冶热爱生活的情趣。
重点难点:1.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学写说明文。
2.按一定顺序把事物的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介绍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主题1.以课文激起写作兴趣,引出写作内容。
导语: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两篇说明性文章,了解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认识了漂亮、乖巧、驯良的松鼠。
作者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以或简洁明了、或准确生动的语言使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清楚明了,让活泼可爱的松鼠如在眼前。
你们是不是也迫不及待地想向他人介绍一下自己了解并感兴趣的事物呢?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两篇优秀的习作例文,进一步了解如何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然后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案

-难点解析: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需要设计相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掌握核心知识。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4.加强课堂互动,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在风向袋制作实验中,部分学生在测量和计算环节遇到了问题。我意识到,在之后的课堂中,需要加强对这些步骤的讲解和示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实验进度,顺利完成风向袋的制作。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有的学生发言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够熟悉或者缺乏自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鲸的生活习性和风向袋制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这让我感到很欣慰。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对于鲸的分类这一部分,我感觉学生们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通过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了解释,但可能还需要寻找更直观、生动的方式,比如制作分类图表或实物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种类鲸的特点。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围绕“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开。教学内容包括两篇习作例文:《鲸》与《风向袋的制作》。《鲸》一文介绍了鲸的体型、生活习性及分类,旨在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奥秘;《风向袋的制作》则是一篇实践性强的文章,引导学生了解风向袋的原理及制作方法,提高动手能力。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科学,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案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读文章。(出示课件3)
1.文章介绍了鲸哪些方面的内容?
2.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的?找出相关句子。
生读课文,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1.为了让人们对鲸有很好的认识,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鲸进行了介绍:(出示课件4)
板书:形体特点种类生活习性
2.理解句子,把握说明方法。
教案序号:课题: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
备课日期: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2.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3.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写说明文。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2.学习写说明文。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1)1.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生自由答。
2.对,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鲸。
板书:鲸
展示鲸的图片
3.关于鲸,你们知道哪些知识?(出示课件2)
找出这句话中的数量词。“一百六十吨、四十吨、十八米、十几头。”
数字、数字,还是数字,这里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板书:列数字)列数字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师总结: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使用,使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更突出,让人了解得更清楚。
为了说明事物,还有很多种方式,现在我们就学习另一种。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鲸》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
2.通过《鲸》这篇文章,启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爱护环境意识。
3.通过《风向袋的制作》这个实践性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准备好《鲸》这篇文章的复印件。
•准备制作风向袋的材料,如纸袋、彩色纸、颜料、剪刀、胶水等。
•检查课堂上的教学工具和设备是否齐全。
2. 导入活动•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文章中描述的场景,引导他们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对“鲸”的形象有更深入的认识,让他们画出自己对“鲸”的想象。
3. 阅读和讨论•让学生朗读文章《鲸》,并进行文字理解和情感交流。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鲸”的感受和想法。
4. 实践活动:风向袋的制作•指导学生制作风向袋,让他们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让学生在风向袋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或风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5. 总结与展望•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鲸》这篇文章和制作风向袋的活动,既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和保护动物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爱护环境意识,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延伸阅读•《海底两万里》:经典文学作品,值得一读。
•《彩虹风车的制作方法》:另一个实践性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例文:鲸》名师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例文:鲸》名师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例文:鲸》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介绍了鲸的外形、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内容丰富,语言有趣,既能增长学生的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
教材安排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鲸的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动物世界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鲸的进化、种类等专业知识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鲸的外形、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他们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鲸的外形、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种类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鲸的特点,提高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准备鲸的进化树、种类分布图等教学道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了解鲸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鲸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鲸的认识。
然后简要介绍鲸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关于鲸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选自部编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本节课通过两篇例文,让学生学会如何观察和描述事物,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中,《鲸》一文让学生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风向袋的制作》一文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写作基础,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和描述事物方面仍有困难。
此外,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教师应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例文的内容,学会观察和描述事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分享、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提高学生观察生活、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例文的内容,学会观察和描述事物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独立观察和描述生活中的事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观察和描述事物。
2.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写作纸张、文具等学习用品。
3.提前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为课堂操练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的鲸鱼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鲸的特点,激发学生对《鲸》一文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鲸》一文,学生边读边思考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师适时提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观察并描述其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1

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材解析】本单元编排了《鲸》《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分别介绍了鲸的特点和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
《鲸》条理清楚,从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进行介绍。
教材中的四处批注分别从用词准确、运用多种说明方法的好处、分类介绍、形象描写等角度,指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何写说明文。
《风向袋的制作》介绍了风向袋的作用、制作步骤、辨别风向的方法,重点介绍了制作步骤。
例文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把制作过程介绍清楚的。
教学过程中,习作例文应根据单元习作的需要灵活使用,既可以出现在单元习作之前,引导学生从例文中揣摩写作的方法,进行习作指导;也可以在习作后,根据学生实际写作情况,把重点放在学习、模仿例文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写法上。
【学情解析】进入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读过很多说明性文章了,对于说明性文章比较感兴趣,因为从文章中学生能够获取大量的科学知识,但是写说明性文章的经验还比较少,没有进行过练习。
因此教师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逐步感受说明性文章的特点——科学性,严谨性。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习作例文,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拓宽把一件事物介绍清楚的思路和方法。
2.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3.能和同学分享习作并交流各自的感受。
【教学重点】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能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写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强化认识(出示课件3)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这一个单元的课文里,我们学习了《太阳》和《松鼠》两篇课文,了解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对太阳和松鼠有了更多的认识。
请大家回忆一下,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相机总结。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教师过渡:《太阳》和《松鼠》两篇说明文通过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现出了太阳和松鼠的特点,让我们对它们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习作例文:鲸鱼、风向袋的制作 教案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总结: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作者采用分条的方法进行介绍。这样条理更加分明,能让读者很清楚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在介绍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板书:分条论述列数字
三、整合
我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也明白了每篇文章的侧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
①这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②从这两篇说明文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师明确:《鲸》侧重于介绍事物的特点,让人了解这种事物;《风向袋的制作》侧重于介绍事物的制作过程。通过学习这两篇说明文,我们要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
课题
习作例文
课型
习作例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2.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3.运用所学的方法学习写说明文。
教学
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明确说明文突出事物特点的方法。
教学
难点
1.学习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等方法说明事物,学习通过分条的方式介绍制作事物的过程。
2.学习写说明文。
教具
准备
课件,白鹭的图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生自由答。
2.对,地球上最大的动物是鲸。
板书:鲸
展示鲸的图片
3.关于鲸,你们知道哪些知识?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习作”部分,围绕主题“自然奇观”和“动手做做看”,选取了两篇例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通过学习,《鲸》一文让学生了解鲸的特点、生活习性及其与大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风向袋的制作》一文则教授学生如何动手制作简单的风向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具体内容包括: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通过动手制作风向袋,锻炼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增强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鲸》一文中关于鲸的特点、生活习性的描述,掌握课文的语言表达和描写方法。
-例如:课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形象地描绘鲸?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出鲸的体型、生活习性等?
-例如:在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剪裁、拼接布料?如何将风向袋固定在合适的位置?这些操作步骤对学生来说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
(3)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如观察自然现象、动手制作等。
-例如: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鲸的特点运用到观察其他动物的过程中?在制作风向袋时,如何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鲸是巨大的海洋哺乳动物,它们有着独特的体型和生活习性。这些特点使得鲸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鲸》这篇课文,它详细描述了鲸的特点和与大自然的关系。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了解到鲸是如何适应海洋环境的。
2.采用分组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步骤,提高动手能力。
3.鼓励学生提问、分享心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科学精神。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优秀教案

《习作例文》教学反思《鲸》的教学反思《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它的主要内容是向学生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多种说明方法这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因为本文的文字通俗易懂,如果让学生像学习其他科技说明文一样一遍又一遍地去阅读课文,会产生反作用,会把学生学习新课的积极性全部打消,甚至会产生对学习语文的抵触情绪。
鉴于此,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全新的教学方式。
首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鲸的图片,这些图片有静止不动的鲸,有正在呼吸的须鲸和齿鲸,还有正在进食的齿鲸和须鲸。
然后给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在观察这些图片的时候发现了哪些不同的地方?小组交流一下。
然后出示问题:课文也给我们介绍了鲸,那么课文有时是怎样来介绍须鲸和齿鲸的不同特点的?文中的须鲸和齿鲸的特点和你们在小组内交流的一样吗?为什么?这样一来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同学们通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
其次,教学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的时候。
我先让学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
这时有的学生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
有的小组把鲸画了出来,还有的小组进行了表演。
这种教学方法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
他们的自主选择正是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第三,在理解须鲸与齿鲸特点不同时,我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从“牙齿”“吃食”“呼吸时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对比,一目了然。
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课文。
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风向袋的制作》教学反思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介绍的是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属于说明书类型的文章。
在教学本课之前,我首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然后根据课文中讲到的制作风向袋需要的材料做好准备。
接下来在课上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边进行制作。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优质课教学设计课程名称:习作例文课教学设计适用年级:五年级上册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理解并复述《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的主要内容。
2. 了解并学习如何写出优秀的习作。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意思维。
【教学重点】1. 理解并复述《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的主要内容。
2. 学习如何写出优秀的习作。
【教学准备】1.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
2. 板书:习作的结构和要点。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鲸》的习作例文,并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注意。
教师问:请问鲸是什么动物?它有多大?它的外观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鲸是一种大型海洋动物,体型庞大,有很长的身体和大鲸须。
教师:那么你们有没有见过鲸?你们能描述一下你们对鲸的想象吗?Step 2:阅读习作(10分钟)学生阅读《鲸》的习作,并理解习作的内容。
Step 3:复述习作(10分钟)学生分组复述习作的主要内容,并展示给全班。
Step 4:导入《风向袋的制作》(5分钟)教师出示《风向袋的制作》的习作例文,并通过提问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问:你们有没有制作过风向袋?你们知道风向袋有什么作用吗?学生回答:风向袋可以通过颜色或形状的变化来判断风的方向,对于潮湿和平流层的气溶胶不同光区域的运动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Step 5:阅读习作(10分钟)学生阅读《风向袋的制作》的习作,并理解习作的内容。
Step 6:写作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习作例文中的内容和结构,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者制作风向袋的习作。
【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习作作为班级作品进行展示和分享。
2. 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修改习作,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的主要内容能理解并复述。
2. 学生能根据习作的结构和要点,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或者制作风向袋的习作。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精品教案

鲸(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熟读例文,通过作者的描述,了解鲸的有关知识。
2.阅读例文,知道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3.分析例文,总结说明方法,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习作例文,知道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知识。
【教学难点】通过分析习作例文,总结说明方法,学会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课时】1课时第一课时【教具准备】课件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1.多媒体课件出示不同形态的鲸。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吗?请和同桌谈一谈,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交流。
)2.教师提示:在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各种的海洋生物。
其中有一种号称“海中之王”的动物,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许多呢。
这就是鲸。
3.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鲸》这篇课文,看看通过学习你对鲸有了哪些更深入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1)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有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清段落序号, 圈划出不理解的地方、读不准的字、词语或句子,及时请教同桌或者老师。
(3)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2.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派代表进行预习汇报,师生评议。
第一自然段:写鲸非常大。
第二自然段:写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生活习性。
试着用上多种说明方法。
2.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评议。
(1)教师选择巡视中发现的典型习作,请习作的作者上台朗读。
(2)其他同学认真听读。
(3)师生评议,可以做补充发言,也可以提出修改意见。
六、课后作业。
1.找到习作中写得好的地方与同学互相分享。
2.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小练笔。
3.推荐阅读:人类水资源现状水是人类及其他生物繁衍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们生活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是生态环境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因素,具有许多其他资源所没有的、独特的性能和多重的使用功能,是工农业生产重要资源。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习作例文,使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风向袋的制作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鲸》这篇习作例文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包括它们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等。
通过学习这篇习作例文,学生可以对鲸有更深入的了解。
2. 《风向袋的制作》这篇习作例文介绍了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包括所需材料、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
通过学习这篇习作例文,学生可以掌握风向袋的制作方法,并能够自己动手制作。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两篇习作例文,使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风向袋的制作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鲸的生活习性和风向袋的制作步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纸质版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
2. 学具:笔记本、笔、剪刀、胶水、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鲸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鲸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鲸》这篇习作例文:1) 学生自主阅读习作例文,理解鲸的生活习性。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讨论交流。
3. 学习《风向袋的制作》这篇习作例文:1) 学生自主阅读习作例文,理解风向袋的制作方法。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学生分组进行风向袋的制作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2) 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风向袋,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鲸》生活习性:生活在海洋中,饮食习性,繁殖特点等。
2. 《风向袋的制作》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等。
步骤:剪裁、折叠、粘贴等。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保持环境整洁等。
七、作业设计1. 根据《鲸》这篇习作例文,写一篇关于鲸的小作文。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学课件)-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自主学习
默读例文《鲸》,说说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完成表格。
内容 形体特征 进化过程
种类
特点
说明方法 ——
生活习性
——
自主学习
从习作例文《鲸》中,找一找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作 比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较
2.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一百六十吨重。 列
交流发现 从写作的角度,交流你的发现。
要运用恰当的说明方 法。如列数字、作比 较、分类别、举例子, 打比方等
介绍的事物如果较大, 可以分成几个方面来 介绍。如例文《鲸》, 从形体特征、进化过 程、生活习性……
介绍流程时,要做到 条理清晰。可以按着 “ 第 一 、 第 二 ……” 这样的顺序去写
说明方法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
《鲸》《风向袋的制作》
习作例文
学习任务一
学习例文,梳理方法
导入课题
自主学习
学习提示
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说说例文《鲸》运用了哪些说 明方法来介绍鲸的特点。
说说例文《风向袋的制作》是如何把制作风向袋的过 程介绍清楚的。
比较两篇例文的不同之处,说说对我们的写作有什么 启发。
第一 第二 第三 第四
准备…… 缝制口袋…… 剪下4根长约10厘米的塑料绳…… 拿一根细铁丝……
学习任务二
比较分析,交流方法
比较分析
再次浏览例文及批注,完成表格,并分析异同。
例文
说明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说明方式
《鲸》
事物特点
分类介绍
《风向袋的制作》 制作过程
分条列出
说明方法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案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案一. 教材分析《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课文分别涉及到生物知识和科学制作技能。
其中,《鲸》一文让学生了解鲸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而《风向袋的制作》则教授学生如何制作风向袋并理解风向袋的工作原理。
这两篇文章内容丰富,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掌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两篇文章之前,可能对鲸鱼和风向袋有一定的了解,但未必深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鲸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掌握课文《鲸》的主要内容。
2.学习制作风向袋,理解风向袋的工作原理。
3.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和科学制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鲸》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风向袋的制作技能。
2.教学难点:鲸鱼生活习性和特点的深入理解,风向袋工作原理的阐述。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鲸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阐述风向袋的工作原理。
2.演示法:展示制作风向袋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制作方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风向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制作风向袋的心得和体会。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鲸》和《风向袋的制作》两篇课文的相关资料。
2.准备制作风向袋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教学重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鲸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课文《鲸》的主要内容,重点阐述鲸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让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知识点。
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动手制作风向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风向袋,并简要阐述风向袋的工作原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讨论:鲸鱼在生活中有哪些趣事?风向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鲸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风向袋的制作技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优质教案

①作者是怎样介绍风向袋的制作的?
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③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生读课文,小组合作完成
(出示课件9)总结: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作者采用分条的方法进行介绍。这样条理更加分明,能让读者很清楚地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在介绍过程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人们见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出示课件5)
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突出鲸什么特点?
生回答,师总结: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鲸大的特点。
板书:作比较作比较也是一种常用的说明方法
(出示课件6)“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板书:分条论述列数字
三、整合
我们读了这两篇文章,也明白了每篇文章的侧重点。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出示课件10)
①这两篇文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②从这两篇说明文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出示课件11)师明确:《鲸》侧重于介绍事物的特点,让人了解这种事物;《风向袋的制作》侧重于介绍事物的制作过程。通过学习这两篇说明文,我们要明白,不同的说明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说明。
2.制作一个万花筒,并把制作过程介绍给大家。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加深理解,学以致用。】
板书
内容
板书设计
形体特点种类生活习性----作比较列数字
鲸
分条介绍--------列数字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1.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同时在引导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说明方法。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名师示范课教学设计

习作例文《鲸》《风向袋的制作》教案——读习作例文,写一种事物【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学目标】1.根据两篇例文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中了解把事物介绍清楚的办法。
2.做到“读写结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尝试写写事物(动、植物)一个方面特点的片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习作例文,学会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一种事物。
【准备工作】搜习作的要求,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搜集“与动物有关”“与植物有关的”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板块、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1.采访一下我们班的同学,哪些同学有过发表习作的经历?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最近《小小作家》杂志社发出征稿通知:本刊2023年第1期将刊发一组介绍“动物、植物、制作方法”为主题的文章,要求详细清楚地介绍一种事物(动物、植物)的特征,并能用上恰当的说明方法,400字左右。
同学们,能够在《小小作家》上发表自己的大作,将是你们小学写作史上值得纪念的时刻!你们想尝试一下吗?要想发表这类文章,我们先得好好审题,弄明白征稿的要求。
2. 我知道,班上的很多孩子都已经准备好的相关的材料,准备去投稿呢。
你们都准备了哪些材料呢?你们准备得真是充分!但我看见有的孩子准备了好几页的资料,该如何选择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这些简单的说明文呢?我们先学习来学一篇例文《鲸》。
第二板块、精读例文《鲸》,掌握说明事物类文章的写法。
1.学生浏览例文,说说课文介绍了鲸鱼的哪些方面全班交流后,教师总结:(1)介绍了鲸鱼的这些特征:“鲸的体型庞大,鲸是哺乳动物,鲸的种类,鲸的食物,鲸用肺呼吸,鲸的睡觉方式,鲸是胎生的。
”以上7个方面,我们可以分成3个方面:鲸的体型、鲸的种类、鲸的生活习性(其中“鲸是哺乳动物,鲸的种类,鲸的食物,鲸用肺呼吸,鲸的睡觉方式,鲸是胎生的。
”等都可以看做是“鲸的生活习性”)。
(2)教师总结:我们要将事物的主要特征写清楚,这些主要特征就包括:体型、生活习性、类别等。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例文:鲸》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例文:鲸》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例文:鲸》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课文通过对鲸的外形、饮食、生长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课文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使学生感受到鲸的庞大和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子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写作方面,学生对描绘动物的外形、饮食和生活习性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但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会抓住动物的外形、饮食、生长等方面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学会抓住动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写作,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手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写作指导法: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鲸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动物写作素材,供学生参考。
3.作业本:准备学生的作业本,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鲸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鲸的外形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鲸的庞大和神奇。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对鲸的外形、饮食、生长等方面的描述,体会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
摄(shè)殖(zhí)炭(tàn)疗(liáo)矫(jiǎo)舵(duò)狭(xiá)
(.2.).难写的字
....
炭:上小下大,“山”要写扁。
菌:上小下大,下面部分是“口”里面一个“禾”字。
鼠:上面是“臼”,下面笔画较多,写紧凑。
滑:左窄右宽,注意“骨”字的结构。
狭:左部的反犬旁与右部的“夹”字注意穿插。
勉:半包围结构,“力”要包住。
(.3.).多音字
...
系结
待塞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
寸草不生摄氏度钢铁估计繁殖粮食
蔬菜煤炭杀菌治疗松鼠驯良杏仁
玲珑光滑遮蔽
(.2.).近义词
...
生存~生活飘浮~悬浮密切~紧密
估计~估量繁殖~繁衍乖巧~听话
驯良~驯服敏捷~敏锐机警~机灵
锐利~锋利响亮~洪亮
(.3.).反义词
...
光明→黑暗温暖→寒冷密切→疏远
生存→死亡轻快→沉重敏捷→迟缓
机警→迟钝错杂→整齐宽敞→狭窄
坚实→松软
(.4.).词语归类
....
①AABC式词语:闪闪发光
类似的词语:津津有味孜孜不倦窃窃私语欣欣向荣栩栩如生默默无闻
②AABB式词语:光光溜溜干干净净
类似的词语:清清爽爽轻轻松松风风火火冷冷清清纷纷扬扬浩浩荡荡
③“连×带×”式词语:连蹦带跑
类似的词语:连说带笑连吃带喝连打带骂连哄带骗
④量词:一条尾巴一块树皮一棵高树一种叫声
⑤动词:凝成小水滴吸收热量预防疾病治疗疾病
⑥修饰词:无数的小水滴美丽可爱的世界灰褐色的毛圆锥形的盖
二、佳句积累
1.反问句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这是一个反问句,可改为陈述句:这么远,箭根本射不到。
这句话强调了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之远。
2.精彩句
(1)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这句话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数字说明了太阳离我们很远。
(2)一百三十万个地球的体积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
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用地球和太阳相比,说明太阳的体积很大。
写出某段话运用的说明方法,是考试的热点。
常见的考查形式:(1)该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下面一段话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三、考试热点
1.《太阳》一课常以问答的形式考查课文从哪些方面来向我们介绍太阳的,分析某些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松鼠》一课常考查课文介绍了松鼠的哪些信息。
3.《鲸》一文常考查某些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具体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等。
4.《风向袋的制作》一文易考查按步骤介绍制作过程的说明方法。
四、“1+X”阅读
推荐篇目:《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推荐理由:《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是篇关于环保话题的说明文。
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地球上的资源能按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多少年正常生活和人类能否合理利用资源。
文章层次清楚,说理透彻,发人深思。
阅读方法: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阅读时要明确每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连起来想一想,整篇文章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