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打点计时器的使用专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打点记时器的使用
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2、2011-11-11.(6分)如图10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已知闪光频率为每秒10次,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恰好从A 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闪光时刻小车位置间的实际距离
分别为AB =2.42cm ,BC =7.31cm ,CD =12.20cm ,DE =17.13cm 。由此可知,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小车运动到D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m/s 。(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 (1)4.9…………(3分)
, (2)1.5…………(3分)
2011-11-f 11A .(6分)如图27所示为小金属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已知闪光频率为每秒10次,且第一次闪光时小金属块恰好从A 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闪光时刻小金属块位置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 =2.42cm ,BC =7.31cm ,CD =12.20cm ,DE =17.13cm 。若测得斜面的倾角θ=37°,且已知sin37°=0.60,cos37°
=0.80,g 取9.8m/s
2。由此可知,小金属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1A .0.125
11B .(6分)如图28所示为小车由静止开始沿斜面匀加速下滑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已知闪光频率为每秒10次,且第一次闪光时小车恰好从A 点开始运动。根据照片测得各闪光时刻小车位置间的实际距离分别为AB =2.42cm ,BC =7.31cm ,CD =12.20cm ,DE =17.13cm 。若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9.8m/s 2
,小车下滑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可忽略不计,则由此可知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11B .30
3.某同学用图2 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实验步骤如下:
a 、安装好实验器材。
b 、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沿平板斜面向下运动,重复几次。选出一条点迹比较清晰的纸带,舍去开始密集的点迹,从便于测量的点开始,每两个打点间隔取一个计数点,如图3中0、1、2……6点所示。
c 、测量1、2、3……6计数点到0计数点的距离,分别记作:S 1、S 2、S 3……S 6。
d 、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图10
图27
图28
e 、分别计算出S 1、S 2、S 3……S 6与对应时间的比值
3
6121236
S S S S t t t t 、、……。 f 、以
S t 为纵坐标、t 为横坐标,标出S t 与对应时间t 的坐标点,划出S
t
—t 图线。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
1.实验中,除打点及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有 和 。(填选项代号) A 、电压合适的50Hz 交流电源 B 、电压可调的直流电源 C 、刻度尺 D 、秒表 E 、天平 F 、重锤
○
2.将最小刻度为1mm 的刻度尺的0刻线与0计数点对齐,0、1、2、5计数点所在位置如图4所示,则S 2= cm ,S 5= cm 。
○
3.该同学在图5中已标出1、3、4、6计数点对应的坐标,请你在该图中标出与2、5两个计数点对应的坐标点,并画出
S
t
—t 。 ○
4.根据S
t
—t 图线判断,在打0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v 0= m/s ;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a = m/s 2。
3、○1A ,C ○2(2.97~2.99),(13.19~13.21)
○
3如图 ○4(0.16~0.20),(4.50~5.10) 注解;写出图像的表达式:v=v 0+a 2t
或S=v 0t+21at 2 得 t s =v 0+ a 2
t
二、探究a 与F 合的关系
3.(1)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做“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在验证
质量一定时,加速度和力成正比的结论时,某学生利用测量数据画出的a -F 图线如图所示。
①若发现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OA 较大,明显超出了偶然
误差的范围,其原因是由于 。 ②若发现图线在纵轴上的截距OB 较大,明显超出了偶然误差的范围,其原因是由于 。
③若发现图线不是一条直线,而向下弯曲,其原因是由于 。
电源插头 纸带
打点计时器 小车
砝码盘
(1)①未平衡摩擦力。②平衡小车所受摩擦力时,小桶中的沙子过多或木板远离滑轮一端垫得过高。③不满足小车的质量远大于小桶及沙子的质量。
7.“探究加速度a 与物体所受合力F 及质量m 关系”实验。
① 图a 所示为实验装置图。图b 为某次实验得到的一段纸带,计数点A 、B 、C 、D 、E 间的时间间隔为0.1s ,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②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进行多次测量。根据实验数据做出了加速度a 随拉力F 的变化图线,如图c 所示。图中直线没有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 。 ③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中砝码质量,进行多次测量,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 与质量m 及对应的m
1
的数据如表中所示:
图
3.20
8.30
a .请在坐标纸中画出m
a 1
-图线; b .根据作出的m
a 1
-
图像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6. ①1.9 ………………………………………………………………… (2分)
②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2分) ③ a . 如图 …………………………………………………………… (2分)
b .图线为过原点的直线,表明在合外力一定
时,加速度跟质量成反比
………………………………… (2分)
8.(10西城一模)某同学采用如图3所示的装置验证
规律:“物体质量一定,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力成正比”。 a .按图3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不挂配重,
反复移动垫木直到小车做匀速直线运
动;
b .把细线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配
重,接通电源,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被小车带动的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取下纸带,在纸带上写上编号;
c .保持小车的质量M 不变,多次改变配重的质量m ,再重复步骤b ;
d .算出每条纸带对应的加速度的值;
e .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a ,横坐标表示配重受的重力mg (作为小车受到的合力F ),作出a -F 图象。
① 在步骤d 中,该同学是采用v -t 图象来求加速度的。图4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纸带上标出了连续的3个计数点,依次为B 、C 、D ,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
个计时点没有标出........
。打点计时器接在频率为50Hz 的交流电源上。打点计时器打C 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m/s ;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