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复习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系统的演化节律性的特点?
时间层次性是系统演变有规律的表现,了解系统发展的时间层次性也就是认识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这对人工系统的开发、设计及改造都有重要意义。
系统的特征?
a.整体性
整体性是物质、能量、信息在耗散结构系统中的运动、变化、发展
b.层次性
1、空间层次性
反映系统范围的包含关系,比如国家政体和人体组织的层次结构:
2、时间层次性
由于系统演变具有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的系统具有一些质的不同。
c.相关性
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相关性
d.稳定性变异性、
稳定性——系统排除干扰、恢复到稳态的特性,称为稳定性。
变异性——指系统的状态随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稳定性使系统在变化的环境中保持自我,没有稳定性就不能认识系统;没有变异性,系统就不能发展。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要素和综合体
自然地理环境的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且各要素存在自身固有的运动一个要素的运动必然与其他要素的运动发生联系相互制约
2:结构和功能
系统的整体功能决定于各组成元素的相互结合的方式,结构和功能是密切相关的,结构是完成功能的框架和渠道。整体出现的功能是各部分之和所不具备的
3:耗散结构----从-非平衡有序系统的角度认识整体性
自然地理环境与外界环境有物质和能量、信息交换使系统不断进化发展形成稳定有序的结构系统要依靠不断地耗散外界的物质和能量来维持远离平衡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这种稳定是非平衡的稳定态,,只有在外界不断输入负熵流的情况下,才能保持相对稳定。整体性是物质、能量、信息在耗散结构系统中的运动、变化、发展的整体性
从地球表层系统组成、结构和物质能量联系的角度,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一: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直接作用),它决定自然地理现象的大规模分异。
1地带性分异因素(太阳能)——按纬度分布不均而引起的许多现象,沿纬度有规律的分布,这种地域分异因素称为地带性分异因素(或纬
度地带性分异因素)。
2非地带性分异因素(地球内能)——取决于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和构造作用的地球内能称为非地带性因素(或非纬度地带性分异因素)。
高级分异是低级分异的基础,低级的地域分异总是在较高层次分异的背景上发生的
1:大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①纬度地带性概念: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大致按纬线方向延伸,按纬度方向有规律更替,而产生的南北分化现象。2大陆干湿地带性
由于海陆分布而引起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使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和整个自然综合体从沿海到内陆沿经线方向延伸,按经度方向发生有规律的更替,这称为经度地带性。它与经度无关
3.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
水热对比关系,不同的地区水热对比关系有差别
a.有些地方热量分异占优势——纬度地带性质
b.有些地方水分差异占优势——经度地带性质
c.有些地方介于两者过渡——斜交(东北、华北)
4:省性分异
省性可在任何级别的地带性单位中得到表现,这也是不同的等级规模省性是指地带性条件下的非地带性。它具有不同的等级规模,高一级省性是热量带范围内的省性
以我国中亚热带为例,从东到西的分异为
东部浙闽沿海区湘赣中部西部川贵云贵高原
5:带段性分异
带段性是指非地带性区域单位内的地带性分异。
如:三大自然区中的东部季风区自南而北又可分为寒温带、温带、亚热带、热带。
【省性和带段性是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互为条件、互为因果共同作用的产物。
当纬度地带性为条件时产生的非地带分异表现为省性
当非地带性为条件时产生的地带性分异则是带段性。】
6:垂直带性
垂直带性是由于地势的高度变化而引起气温、降水的变化,使各自然地理要素及自然综合体沿垂直方向发生带状更替的规律。
引起垂直带分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势高度的变化。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降水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相应地使气候、土壤、植被及自然综合体发生相应的变化。
自然区划的原则?理论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是自然区划的理论基础
1.发生统一性原则
任何区域单位都是在地域分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历史发展产物自己的年龄、发生和发展历
.等级越低的区域单位的年龄越小,发生统一性越强;
2.相对一致性原则
不同等级的区域单位各有其一致性的标准
适用于将高级地域单位划分为低级单位,或将低级地域单位合并为高级单位。
3.区域共轭性原则
任何一个区域单位必须是完整的个体,不能存在着彼此分离的部分例如: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4.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a.综合性原则
强调在区划时,必须全面考虑构成自然区域的各组成要素和地域分异因素
b.主导因素原则
强调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查明某个具体自然区域形成和分异的主导因素
如何评价1956—1959年黄秉维主编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
a.优点:⑴在区划等级系统中,第一次反映出地带性区划单位,
⑵区划方案有一套完整的综合区划的理论和方法作指导,
(3)第一次划分了三大自然区
(4)在区划理论上有突出的特点:
b.缺点:
⑴等级单位过多,应用不方便,琐碎;
⑵命名太费解,无地名意义:
⑶区划单位的具体界线分歧大,争执极多;
土地分级/分类的特点?
土地分级的特点:土地分级的较高级单位是由不同的低级单位组合而来;不同的低级单位必须在地域上相邻才能进行合并;等级越高,所包含的低级单位越多,内部结构就越复杂;土地分级系统从低级合并成较高级等级的根据,是各单位间的联系。
土地分类的特点:每一等级的个体单位都可进行类型划分,各自构成一个分类系统,且分类系统的较高单位是由较低单位的属性中归纳而来;这种从低级到高级的归纳不要求地域上相邻,而是类型概括;分类系统的等级越高,它所包含的相似特征就越少,属性越简单;类型单位从低级到高级归并的依据是个体单位共同属性的逐级概括;类型单位则是抽象的概括,在空间上是间断的、不连续的分布,在实际地面和地图上多呈斑点状重复出现。
土地分级、分类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联系:土地分级是基础,不同的分级单位有不同的分类系统,土地分级是对土地纵向划分,土地分类是对土地横向类型归并。
土地分级与土地分类的区别:①土地分级是个体单位划分、合并;土地分类是对每一级个体单位的分类概括;②土地分级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自上而下划分一定的级别或自下而上合并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