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的意境》课后题答案

合集下载

《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解析版)

《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山水画的意境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孤帆.(fán) 真挚.(zhì) 朝霞暮霭.(ǎi)B.渲.染(xuàn) 灵魂.(hún) 富丽堂.皇(táng)C.遥.望(yáo) 意境.(jìng) 浮光掠.影(lüě)D.惆.怅(chóu) 造化.(huà) 颐.和园(yì)【答案】B【解析】A项中“帆”应读fān;C项中“掠”应读lüè;D项中“颐”应读yí。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朴素崇高气势朝朝幕幕B.峨眉夔门气慨胸有成竹C.意匠搏斗图解金碧辉皇D.欲望赋予风暴苦心经营【答案】D【解析】A项中“幕幕”应为“暮暮”;B项中“气慨”应为“气概”;C项中“皇”应为“煌”。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作家必须先胸有成竹....地知道人物的一切,而后设身处地地写出人物的话语来。

C.下岗后,她开了一个小饭馆,整日兢兢业业,惨淡经营....,收入还算不错。

D.不管你腰缠万贯,或是富丽堂皇....;不论你声名显赫,或是默默无闻,幸福对谁都一样,不可能厚此薄彼,嫌贫爱富。

【答案】D【解析】“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不能形容人。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这些绝壁上的松树就像__________的战士,__________的渔夫,__________的隐者,站立出自己的风骨。

大自然叩击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探求忠诚、勇敢、洒脱的真谛。

A.搏击风浪坚守阵地远离世俗B.坚守阵地远离世俗搏击风浪C.坚守阵地搏击风浪远离世俗D.搏击风浪远离世俗坚守阵地【答案】C【解析】“坚守阵地”的意思是“坚决地保卫着阵地,不让敌人占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后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课后练习(含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练习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B)A.缺乏.(fá)惆怅.(zhàng)孤帆.远影(fān)B.遥.望(yáo)真挚.(zhì)情寓.于景(yù)C.柏.树(bó)搏.斗(bó)朝霞暮霭.(ǎi)D.渲.染(xuān)赋予.(yǔ)惨淡经营.(yíng)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B.这次活动从校园欺凌、社交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为大家模拟再现了各种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倍感安全的重要性。

C.爸爸上班的地方离家较远,每天早出晚归,朝朝暮暮....,从不迟到早退。

D.读经典著作应该扎扎实实,不能浮光掠影....。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B)A.唱着毕业的骊歌,回眸初中生活的阴晴雨雪,七彩校园里回响着我们青春的誓言和浓浓的师生情谊。

B.中国不仅有发展“一带一路”这一宏大倡议的决心,也有实现这一美好蓝图的能力。

C.据业内专家估计,仅在我国,未来5年内大数据人才缺口就将超过130万人以上。

D.由于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讲了一个熟悉又新鲜、热血又感人的“中国故事”,使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深受广大观众赞誉。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B)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B.①③②⑤④C.①②③⑤④D.①③④②⑤5.观察下面楚均亭画作《无人亦自芳》,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答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篇一:山水画的意境阅读答案山水画的意境从我国绘画史上看,历唐以后,从五代至宋、元,山水画高度发展,画论也相应地开始触及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问题。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论画山水树石.一节中,曾有关于意.的说法,但没有涉及意与象的关系问题。

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时期,山水画理论也日趋形成。

杰出的山水画家郭熙,在山水画的创作和鉴赏中,开始具体地阐发了意.这一概念,并说境界已熟,心乎以应,方始纵横中度,左右逢源.,可以看出郭熙已经接触到山水画意境范畴的问题。

元代山水画,在主观意兴表达方面,有了划时代的发展,但在画论中都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意境.的概念。

至明代笪有光,才在其所撰的《画筌》中,第一次使用了意境. 一词。

他不仅发展了荆浩的真景.说而提出实境.、真境.、神境.论,而且还对郭熙所触及到的意.与境.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有了进一步发挥,已经论述到山水画境.范畴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山水画意境说,是从笪有光开始正式提出。

以后明、清两代画论中,对意境范畴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进一步阐发,构成了我国古典山水画论中的意境理论。

意境是所有艺术作品共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无论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在动与静之间,时间与空间之间,都要彰显意境;意境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目的,是艺术在立体方面的延伸,也是提升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他们似乎更多的继承了唐宋的传统,虽说风格不同,但就意境表现的主要倾向来说,则是一致的;在融汇富有个性和情致的笔墨与物象上,更多的是主观意识的表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就是典型的代表。

把时间的坐标定格在明代,文徵明、沈周仍是元四家正续,唐寅、仇英虽然取法宋画,但整体意境倾向,也趋于主观。

从明末的董其昌到清代的四王.,包括极富创造性的朱耷、石涛等仍趋于这种类型。

纵观历代名作,留白成了创建意境的重要元素,同时也是文人画在意境层面上的另一个升华。

《山水画的意境》附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附答案

从双基教学的产生,到素质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等一系列理念的提出、研究和实施,不难发现,在这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的实施一步步具体、明确、可操作,充分体现了基础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体现了教育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要深刻体会这种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为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

本课中,既体现出了双基教学,也在高效课堂上注重了重要环节的描写。

通用技术课程立足实践,注重创造,高度综合,融科学与人文于一体,课程学习与实践中,必然涉及相关的数学核心素养,与其它素养相辅相成,使学生的身心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

2.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欣赏山水画,谈谈自己的感受)二.作者简介【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

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晚年用笔趋于老辣。

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三.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说说什么是“意境”。

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结合全文进行概括。

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然后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说说。

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四.细读感悟探究:1.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请结合本文观点简要分析。

山水画不仅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是其中包含着人对自然的认知和情感,景与情是相融合的。

而摄影往往是从实用性和视觉美感出发的,这也就意味着山水画不会被摄影作品所取代。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4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

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

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3)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

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

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课课练及答案.docx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4山水画的意境课课练及答案.docx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14山水画的意境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灵魂.(hún)赋予.(yù)颐.和园(yí)B.夔.门(kuí) 渲.染(xuàn) 暮霭.(mài)C.惆怅.(zhàng) 气概.(gài) 真挚.(zhì)D.意境.(jìng) 茂盛.(shèng) 搏.斗(bó)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B.在青山绿水间浮光掠影....,在名篇佳作中流连忘返,都能让我们领悟美的真谛。

C.失败者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他们面对困难时总是千方百计....地找借口,而不是找方法。

D.对于这场比赛,主教练虽然说不上是胸有成竹....,但是起码可以算得上是心中有数。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在我们的日常语言中,真、善、美这三个词常常是相提并论的。

仔细寻思后不难发现,自然的根本性质是真,人生的根本意义为善,艺术的根本价值在于美。

如此看来,真、善、美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审美的意义上,自然于潜移默化中感发和着人的情性与思绪,也安顿和抚慰着人的心灵;人则通过审美的思维方式达到情景交融、物我统一的和谐境界。

可以说,一片自然山水就是一个人诗意栖居的心灵寓所与精神家园。

更为重要的是,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道的风景,具有审美价值,而且整个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于人的生存境况,并努力成就自由完美的人生,使人生得以丰富地展开。

A.涤荡独到观照B.激荡独特观照C.涤荡独特关照D.激荡独到关照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优秀的诗人和画家都很明确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关键,因此,创作时着力夸张渲染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太追求描摹景物的真实度。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含答案)

泠泠风雨声(胡竹峰)意与神会,情通自然。

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

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瘦金书我熟,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如《千字文》《牡丹诗》等。

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看《秾芳诗帖》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

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之味差不多这样。

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细流出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

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

慷慨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

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

”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合,成自然之象。

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

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

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

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出世的。

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

书法家白蕉说:“瘦金体的线条,未必输给颜真卿的线条。

”瘦金体是文人字,并非帝王字。

到底什么是帝王字,我也说不清;到底什么是文人字,我更说不清。

我只能说自得其乐是文人字,旁若无人是帝王字。

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赵佶、董其昌的手迹一片自得其乐或者扬扬得意,唐太宗、唐玄宗、康熙、乾隆的手迹旁若无人或者居高临下。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

”“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

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

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参考答案: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写不出好的文章。

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它们的精神实质。

2.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

不带感情地写作,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3.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

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题及答案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题及答案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山水画的意境阅读题及答案山水画的意境阅读材料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它当然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情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花、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

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四句诗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象,却使人深深体会诗人深厚的友情。

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

诗画有了意境,就有了灵魂。

山水画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

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达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写景就是为了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是很明确的。

无论写诗还是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毛泽东《沁园春》开头两句“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高度境界。

山水画不强调“光”,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

拿画松树来说,在山水画家看来,早晨八点钟或中午十二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

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画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

一位画家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加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的、真挚的、朴素的感情,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不会有意境的独创性。

部编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九下语文14《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4 《山水画的意境》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景与情的结合。

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

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

“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

分别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1)引用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和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

这些诗词大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有知识性。

(3)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实。

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互相借鉴。

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哪些启示?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1) (含答案)

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1)  (含答案)

泠泠风雨声(胡竹峰)阅读字数:约1 260字建议用时:15分钟分值:16分考查题型:第3题作者简介:胡竹峰,1984年生。

出版有《空杯集》《墨团花册》《衣饭书》《豆绿与美人霁》《旧味:中国古代饮食小札》《不知味集》等散文随笔,也有作品见于《山花》《天涯》《人民文学》等杂志。

意与神会,情通自然。

意与神兮如痴如醉,情通自然兮惠风和畅。

春雨绵绵,阴寒不散,夜里悠悠忽忽读了些旧人诗词。

元人柳贯《题宋徽宗扇面诗》云:“扇影已随鸾影去,轻纨留得瘦金书。

”瘦金书我熟,小时候玩过一枚“大观通宝”铜钞,钱文正是赵佶手笔。

赵佶的帖读过不少,如《千字文》《牡丹诗》等。

瘦金体的线条仿佛金戈银丝,看《秾芳诗帖》久了,越发觉得线条薄利,笔锋可以削水果,手不敢触。

我看瘦金体,老想到春秋时候的尖首刀币。

《秾芳诗帖》,大字楷书长卷,每行二字,共二十行,清人陈邦彦题跋道:“此卷以画法作书,脱去笔墨畦径,行间如幽兰丛竹,泠泠作风雨声。

”纤细、青郁、劲挺、有力,瘦金之味差不多这样。

不要说书法,宋人文章也涓涓细流出一派文气,不像唐朝欣欣向荣、郁郁勃发。

唐人写时间流逝无可奈何,“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宋人却是“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唐朝人慷慨,宋朝人感慨。

慷慨常常是壮士,感慨往往为道家,宋徽宗恰恰是道君皇帝。

中国艺术,道家的痕迹处处可见,阴阳为骨,无为是表。

前些时日读《易经》,象曰:“风行水上,涣。

”大意是水上见风,涟漪泛起,散而不乱,涣然而合,成自然之象。

宋人书法,受老庄道家影响,大抵虚静,瘦金体是异数。

每见瘦金体,像在冬天的梅园游玩,老树新花,四周一望,虚室生白,全是一片吉祥。

有回在朋友画室玩,他运转提顿写瘦金体给我看。

想起当年的赵佶,一笔一画运转提顿在汴京皇城里自得其乐。

瘦金体的精气神是入世的,也是出世的,更多还是出世的。

我读赵佶书法,读出自得其乐——天下与我何干?且写字画画去,差不多是那样的字外音。

赵佶的字有弹性,有韧性,有精神,像钢丝。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答案解析)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答案解析)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选择练习题(二)(附答案解析)山水画的意境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什么是意境?我认为,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不用说,它当然要求包括自然地理的准确性,但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悟,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如果片面追求自然科学的一面,画花、画鸟都会成为死的标本,画风景也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己就不曾感动,当然更感动不了别人。

③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

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

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

④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

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

三首诗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

a 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

⑤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⑥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

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学习指南及答案

九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第四单元阅读《山水画的意境》学习指南及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学习指南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等第__________【学习目标】1、把握文章内容,了解作者观点;2、品味山水画的意境,能够体会“意境”的本质;3、通过对“意境”本质的体味,提升传统审美情趣。

【课前预习】给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惆怅..( ) chóng( )高朝朝mù mù( ) 浮光掠.影( ) 渲.染( ) é( )眉富丽堂huáng( ) 金碧辉huáng( ) 【整体感知】1.什么是意境?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文本探究】4.展示山水画图片与山水摄影图片。

请同学们结合第一部分内容,说说在摄影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山水画是否会被取代。

5.作者要说的是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要在第一部分大篇幅分析诗歌的意境。

6.“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

”作者是如何论述此观点的?你认为这个观点正确吗,请结合你的个人经历做简要说明。

7.请你理解“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

”一句的深刻含义。

【延伸实战】请用本课所学到的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欣赏李可染的画作的《万山红遍》。

【拓展阅读】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颜景龙①中国山水画可谓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历代山水画家在画面中充分表现笔、墨、气、韵的同时,更注重意境美的营造。

意境是艺术的灵魂。

我们欣赏画作时,时常被其内含的艺术魅力所吸引,被画外之意、弦外之情所打动、所陶冶、所感染,这就是意境美的作用。

②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之美,是山水画艺术的主要审美趣味形式。

空灵之空为静、为虚、为无,空灵之灵为灵气、为实、为有。

空和灵是对立统一的。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中,茫茫寒江,一叶孤舟,渔翁独坐,钓丝漂浮,微波之外,皆是空白,营造出一种空灵、深远、简淡的意境。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练习(含答案)

14山水画的意境一、基础巩固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惆怅..() 真zhì() 浮光掠.影()暮ǎi() 渲.染() 朝.朝暮暮()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

胸有成竹:(2)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浮光掠影:(3)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

渲染:(4)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

堂皇: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中国文学的创作注重表现意境,文学的鉴赏也应该力求进入并感受意境。

当我们读着那些意境深远的作品时,可能暂时忽略了周围的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个心灵沉浸在想象的世界之中。

有时是自己过去的审美经验被唤起,和诗人取得共鸣;有时仿佛心灵打开了一扇窗户,对宇宙和人生得到新的理解;[乙]有时会感到超越了故我,在人格和智力上走向更加光明和智慧。

(1)[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与“”调换位置。

(2)[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后加上“”。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了送别友人时的自然景象,没有直接抒写情感,情寓于景,读者能够体会诗人的深厚感情。

B.五代画家荆浩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而有位画家写生十几天就画了一百多张。

可见,画作的数量影响着意境的创造。

C.中国山水画画家并不注重表现“光”,而是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为标本。

D.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才让虾在他的笔下活起来。

可见,画家只有对客观对象有深刻的认识、感悟,画出的画才能传神。

5.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作者先提出“意境就是;写景就是”的观点;再以人们熟悉的中国诗词为例,阐明了景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然后,分析获得意境的方法是;最后,指出画画要有意境,还要注意运用好的表现方法——意匠,使论述更全面。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答案

山水画的意境阅读答案山水画的意境从中国绘画史的角度来看,从第五代到宋元时期,山水画发展很快,绘画理论也相应地开始触及山水画的特殊艺术境界。

到了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录》中关于画山水、画树木、画石头等方面,有关于意义的论述,但没有涉及意义与意象的关系。

宋代是山水画的成熟期,山水画理论也逐渐形成。

杰出的山水画家郭在他的山水画创作和欣赏中开始阐述这一概念。

他说他熟悉山水画的概念,他的头脑似乎对它有所反应。

直到那时,他才开始理解和欣赏这两种方式。

可以看出,郭已经接触到了山水画的意境。

元代山水画在主观趣味表达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发展,但在绘画理论中意境的概念并没有明确提出。

直到明朝,意境这个词才第一次出现在他的《画》一书中他不仅发展了的实景,提出了实景、实景、神景的概念,而且进一步发展了郭所触及的意义、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的概念。

他已经讨论了山水画环境和范畴的一些问题。

可以说,山水画的意境从节日开始就正式提出来了明清后期,意境范畴中的一些问题得到进一步阐述,形成了中国古典山水画理论中的意境理论。

意境是所有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意境都应该表现在动静之间、时间与空间之间。

意境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目的,是艺术手法在三维空间的延伸,是增强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因素。

元代山水画四大家赵孟頫、黄、王蒙、真武似乎更多地继承了唐宋传统。

虽然风格不同,但在意境表达的主要倾向上是一致的。

在笔墨与充满个性和情感的图像的结合上,更多的是主观意识的表达。

黄是笔下的富春的典型代表。

时间的坐标在明朝是固定的。

文徵明和沈洲仍然是元四家。

唐寅和虽然采用了宋绘画,但他们的整体意境往往是主观的。

从明末董其昌到清代四王,包括极富创造力的朱耷、石涛等。

仍然倾向于这种类型。

纵观历代名画,留白已成为创造意境的重要元素,也是文人画在意境层面的又一次升华。

创造绘画意境的方法有很多,使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空间意境的感染力。

留白是产生这种吸引力的手段之一,它为观众留下了再创造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 诗词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示例】月夜 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的时候,朦 胧的月光斜斜地映照着村落里的人家,家家庭院都是一半
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夜的暗影里。这明暗的对 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似乎也被夜的 静寂所感染,连云彩也不敢随意飘动,只有一轮斜月和横 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就在 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敏感的小虫却首先感受到了 夜晚空气中所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地鸣叫起 来,声音是那样清脆、欢快,而诗人也在这虫鸣声的启发 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 新绿。诗人没有选取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常见的春的标 志,而独独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 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尤其是 最后两句与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的示范作用。 (2)引用古人“缘物寄情”的名句,旨在说明古人在 景物描写中融会个人感情的写作手法,对意境进行阐释。 引用名句,既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又使得行文典雅,富 有知识性。 (3)引用毛泽东《沁园春·雪》,旨在证明艺术家写 诗、作画,都会站得高于现实,因而更能全面深入认识现 实。这也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词,以此为例具有典范 性;同时,引用领袖的诗词,既符合当时的社会形势,又 贴近现实,富有时代性。 (4)引用四川人对于四川景物的概括(峨眉天下秀,
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 手段”,“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就 需要意匠,“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二、本文探讨山水画的意境,却多以诗词为例;行文中, 还引用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语句。分别找出来,并说说 它们的作用和表达效果三首》,旨在具体阐释艺术作品是如何通过写景充 分表达人的思想感情,从而创造出意境的。这些诗词大 家耳熟能详,有景物描写,景与情融合无间,具有很好
2.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 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
参考答案:要把握客观外物的精神实质,融入自己 的情感和感受,才能创造出美好的意境。不带感情地写作, 是写不出好文章的。
3.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 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
参考答案:对于所描写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 挚、朴素的感情,这样才能认识深刻全面,也才能打动人。 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是不行的。
4.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 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参考答案:对生活没有深刻感受,不能产生自己的感 悟,也没有表现的欲望,总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写出来 的文章一定没有个性和独创性。
《山水画的意境》
课后题答案
一、默读课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意境是山水画的灵 魂”,意匠与意境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作者认为,意境是山水画创作中“最重要的问题”, 是景与情的结合。山水画不是对“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 和图解”,“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 因而是山水画的灵魂。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自然景 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情感”;木然地画画, 对外物“没有深刻感受”,笔下的事物都会成为“死的标 本”,缺乏情趣,没有画意,自然感动不了人。 意匠和意境是山水画创作的两个关键问题。“意匠
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意在说明 “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
三、各种艺术门类之间总有一些共通之处,彼此往往能够 互相借鉴。下面这些山水画创作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 有哪些启示? 1.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参考答案: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就一定 写不出好的文章。这要求我们尽量熟悉写作的对象,把握 它们的精神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