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查集检查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原理和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技巧,提高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实验过程,总结并分析我们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中的收获和体会。
实验一:网络拓扑搭建与配置在实验一中,我们需要搭建一个简单的局域网,通过交换机连接多台计算机,并进行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连接和配置交换机、路由器和计算机,了解了网络拓扑的概念和组网原理。
同时,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的IP地址冲突、网络延迟等,通过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加深了对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问题的理解。
实验二:网络通信与数据传输实验二主要是通过Wireshark等工具来抓包分析网络数据传输过程。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Wireshark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
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如TCP/IP协议栈、数据包的封装和解封装过程等。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如丢包、重传等,通过对数据包的分析和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实验三:网络安全与防护实验三主要是学习和实践网络安全相关的知识和技术。
我们了解了网络攻击的常见手段和防御方法,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如何配置和管理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列表,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同时,我们也体验了一些网络攻击的模拟实验,如DDoS攻击、ARP欺骗等,通过对攻击过程的模拟和分析,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挑战。
实验四: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实验四主要是通过网络性能测试工具来评估和优化网络的性能。
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Ping、Traceroute等工具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和延迟,通过分析测试结果,我们可以找出网络中的瓶颈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实验内容和要求1、实验一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Wireshark是一种开源的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软件,本实验经过Wireshark软件的安装使用,监控局域网的状态,捕获在局域网中传输的数据包,并结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常见网络协议的数据包做出分析,加深网络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Wireshark软件的安装;Wireshark软件的启动,并设置网卡的状态为混杂状态,使得Wireshark能够监控局域网的状态;启动数据包的捕获,跟踪PC之间的报文,并存入文件以备重新查;设置过滤器过滤网络报文以检测特定数据流;对常见协议的数据包的报文格式进行分析,利用协议分析软件的统计工具显示网络报文的各种统计信息。
2、实验二网络层实验—Ping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层协议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实验设计内容本实验为ICMP实验。
实验内容:Ping命令实现的扩充,在给定的Ping程序的基础上做如下功能扩充:-h 显示帮助信息-b 允许ping一个广播地址,只用于IPv4-t 设置ttl值,只用于IPv4-q 安静模式。
不显示每个收到的包的分析结果,只在结束时,显示汇总结果Ping命令的基本描述Ping的操作是向某些IP地址发送一个ICMP Echo消息,接着该节点返回一个ICMP Echo replay消息。
ICMP消息使用IP头作为基本控制。
七、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一见附录实验二八、总结经过程序设计,对ping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认识。
特别是ICMP 报文的结构模式,以及ping的一些扩展功能的实现。
对基于linux的c语言编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
程序设计中,对各种函数之间的协同工作运用理解更加深刻。
更掌握了如何使用信号量进行通信。
虽然程序设计及调试中也遇到不少困难,也都在同学帮助下,及经过资料查询逐一解决。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1. 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它的设计与实现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一个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项目,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与实践,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目标是设计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内部共享文件的系统。
具体要求如下:1.实现一个服务器程序,能够提供文件的上传与下载功能;2.实现一个客户端程序,能够通过命令行界面与服务器进行交互;3.实现文件的断点续传功能,确保文件可以在网络断开后继续传输;4.实现基本的权限管理功能,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够上传和下载文件。
3.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的开发环境与工具如下:•操作系统:Windows 10•开发语言:Python 3.8•开发环境:PyCharm 2020.1•版本控制:Git4. 实验过程与方法4.1 系统架构设计本实验的系统架构包括服务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两个部分。
服务器程序采用C/S模型,在指定端口上监听客户端的请求,根据客户端发送的指令进行相应的操作,如上传文件、下载文件、断点续传等。
服务器程序使用了Python的socket模块实现网络通信。
客户端程序通过命令行界面与服务器进行交互,用户可以输入不同的指令来实现上传、下载、断点续传等功能。
客户端程序使用了Python的argparse模块处理命令行参数,使用socket模块与服务器进行通信。
4.2 文件传输实现文件的传输采用TCP协议进行,对于较大的文件,可以采用分片传输的方式,确保文件能够在网络断开后继续传输。
客户端程序在向服务器请求下载文件时,会先发送文件的元信息(如文件名、大小等),服务器会根据元信息判断文件是否存在、是否需要断点续传等。
对于需要断点续传的文件,服务器会记录已传输的字节数,并将剩余部分发送给客户端。
4.3 权限管理实现服务器程序实现了基本的权限管理功能,通过在服务器端维护一个用户列表,每次上传或下载文件时,都会要求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网络集成》课程设计报告

一、目的与要求目的:为某公司的办公网络进行构建设计。
基本介绍:某企业拥有200名员工,由于公司刚刚组建没有办公网络,现由你为此公司设计一个网络办公环境。
要求:此公司部门及员工分布:网络管理部15名员工财务部18名员工人事部20名员工工程部20名员工销售部50名员工综合部30名员工网络需求:部门间要求进行广播流量的隔离有独立的网管VLAN为方便网络维护要求为每一个VLAN及端口进行命名并将描述配置在设备上交换机之间互连带宽要求200MB以上带宽为增加冗余且避免环路需要启用相应的协议。
内网需要一台FTP服务器为各部门提供文件共享服务,各部门都可访问FTP服务器用户要求通过动态获取IP地址为安全考虑TELNET与CONSOLE口需要增加用户名密码验证TELNET用户名密码与CONSOLE用户名密码不能相同。
可分配资源:VLAN及IP地址规划:VLAN:10-100IP:192.168.0.0-----192.168.1.255网络设备:路由器1台,交换机若干要求成本小于5万元。
二、背景环境示意图公司物理位置图:公司大楼为六层建筑三、任务的分析、设计、实现组员人数:共5人任务安排:2人进行课题要求的分析:分析出该公司需要多少台pc机,需要多少台交换机、路由器、线线路长度及线材、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型号,并计算出相应的价格得到总成本,以及设备之间应该如何连接。
2人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公司网络设备的具体布局:房间的布局,设备之间的布线方案。
1人按照之前的布局及布线方案画出整个公司的网络结构布线图(包括pc机、路由器、交换机的位置,及必要的线路连接)。
1、任务的分析在这次实践中我主要负责根据公司背景和分布图来设计网络综合布线图,完成布线图的具体描述与绘图概况,给出综合布线的六个组成部分(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在每一层的安排。
2、任务的设计与实现1.每一层都需设置一个管理间和一个工作区,管理间与工作区之间采用星形结构的水平干线子系统来连接,并采用4对非屏蔽双绞线,若有磁场干扰,可采用屏蔽双绞线。
网络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 ~2013 学年第二学期题目中小型企业网络设计课程设计名称网络综合课程设计专业班级网络工程(1)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汪彩梅李正茂2013 年6 月一、课程设计目的通过“网络综合课程设计”的环节,以系统集成项目的调研、规划与实施为主线,根据专业所学,完成网络基础架构、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设计与应用。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到的专业知识,深入掌握计算机网络工程的设计与施工、网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技术,了解网络系统建设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综合运用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
二、课程设计的名称及内容名称:企业网络集成项目规划与实施企业背景描述及需求:中小型企业网构建简单的说就是将中小型企业内各种信息资源通过高性能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形成园区网系统,以便资源共享,并通过路由器与外网相连。
随着网络的的普及和快速发展,病毒、木马、黑客攻击等危害行为随之产生,所以构建一个安全、企业网显得尤为重要。
某企业分为管理层、销售部、财务部、技术部等部门,且已在ISP申请了58.242.1.1至58.242.1.10 10个公网地址,要求为全部用户提供安全的网络接入,企业网覆盖企业所有楼宇,企业要求建设对外的WWW服务,电子邮件,对内部用户的文件传输服务、内部域名服务和企业内部门户网站,要求对用户实现域模式管理,建立严格的资源访问控制,为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要求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体系和网络管理系统,允许外网可信任用户远程访问企业内网资源。
内容:第一节总体目标1、完成该企业网络与信息化建设系统集成项目从规划到实施以及管理的全部工作。
2、在企业网中建成一个适合于信息采集、共享的内部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供用户培训使用的内部网络以及内部办公网络。
3、使用防火墙、访问控制列表、地址转换安全的实现到Internet的接入与访问,及实现信息在Internet的发布。
网络课程设计报告154193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设计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姓名:学号:专业班级:网络系(院):计算机工程学院设计时间:2014.1.6——2014.1.17设计地点:1.4网络性能需求:我们知道设计的网络要有较高的可靠性,可扩展性。
网络系统必须有足够的扩展性,使得将来增加信息点时,只需很少变动。
再次,该网络具有实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操作性,整个网络的功能应完全立足于学校管理和教学的需求,保证系统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安全、可靠、及时、准确,如校园网络能支持学校的日常教学需要、办公和管理需求。
支持学生网络和多媒体学习,能进行办公自动化、图书管理、档案管理、学生信息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等。
1.5、安全与管理需求:安全对于一个合格的网络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该网络应能确定用户对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性要求,如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要求,以及管理和维护方面的要求,如是否要实现虚拟局域网功能,是实现集中式还是分布式管理等。
安全与管理需求的分析为网络系统的安全和管理方案的确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网络安全体系结构主要考虑安全对象和安全机制,安全对象主要有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信息安全、设备安全、信息介质安全和计算机病毒防治等。
1.6、我校现有的网络分析:目前学校的校园网还不错,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求,但是还可以做一些适当的修改和扩充,确定将来这些网络和站点是否继续发挥原来的作用,还是另行调整等。
建立一个功能完善的校园局域网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无论对学校还是学生都很重要,一个功能完善的校园网对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越来越显得重要。
以后随着校园网络功能的增多,现有网络要具有可扩展性,用于以后新增的功能,以此来应付以后出现的问题和需要实现的一些功能。
建设一个以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教学及现代化管理的校园文化为核心,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依托,技术先进、扩展性强、能覆盖全校主要楼宇的校园主干网络,将学校的各种PC机、工作站、终端设备和局域网连接起来,并与广域网相连,在网上宣传自己和获取Internet网上的教育资源。
网络实验课程设计报告书

网络实验课程设计报告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和网络架构等基础知识;2. 学习网络实验的操作流程,了解实验设备的功能和配置方法;3. 掌握网络故障排查和解决方法,提高网络维护和优化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完成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具备实际操作能力;2. 能够运用网络诊断工具进行故障排查,具备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3. 能够设计简单的局域网和广域网,具备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网络道德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网络技术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对网络实验操作尚不熟练。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实际操作训练,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网络道德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网络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定义、网络分类、网络协议;2. 网络设备与架构:网络设备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配置;3. 网络实验操作流程:实验设备认知、设备连接、配置方法;4. 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故障分类、诊断工具使用、排查步骤;5. 局域网与广域网设计:网络规划、设备选型、网络配置;6. 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网络安全防护、网络道德规范。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学习;第二周:网络设备与架构学习;第三周:网络实验操作流程学习;第四周: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方法学习;第五周:局域网与广域网设计;第六周: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
教学内容与教材关联:1.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2. 《计算机网络》第二章:网络设备与架构;3. 《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第三章:网络实验操作流程;4. 《计算机网络》第四章: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5. 《计算机网络》第五章:局域网与广域网设计;6. 《网络道德与网络安全》全书:网络安全与网络道德。
计算机检查网络实训报告

一、实习目的本次计算机检查网络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网络故障诊断和解决能力。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故障的排查方法,以及网络安全的维护技巧。
二、实训时间2023年10月15日至2023年10月30日三、实训地点XXX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四、实训内容1. 网络设备配置- 学习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方法。
- 实践VLAN的配置,实现网络的隔离和广播风暴的抑制。
- 配置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2. 网络故障排查- 学习使用ping、tracert等工具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
- 实践使用Wireshark等抓包工具进行网络数据包分析,排查网络故障。
- 学习使用网络监控工具,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设备状态。
3. 网络安全维护- 学习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了解常见网络攻击手段。
- 实践配置防火墙,实现对网络流量的控制和安全防护。
- 学习使用安全扫描工具,发现网络中的安全漏洞,并及时修复。
五、实训过程1. 网络设备配置- 首先,我们对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进行了学习,包括设备的启动、配置模式切换、基本参数设置等。
- 接着,我们学习了VLAN的配置,通过设置VLAN ID和VLAN成员,实现了不同部门网络之间的隔离。
- 在路由配置方面,我们学习了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方法,并实践了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2. 网络故障排查- 我们学习了使用ping、tracert等工具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通过这些工具我们可以判断网络是否可达,以及数据包传输的路径。
-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网络故障,我们使用了Wireshark抓包工具,分析了网络数据包的传输过程,查找了网络故障的原因。
-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使用网络监控工具,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和设备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网络问题。
3. 网络安全维护- 我们学习了网络安全基础知识,了解了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如DDoS攻击、钓鱼攻击等。
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实验报告

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一、实验概述网络连通性测试及网络配置检测是计算机网络课程中的重要实验内容。
本实验主要通过使用命令行工具进行网络诊断及测试,检测网络的连通性和配置是否正确。
通过本实验,可以了解网络诊断及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
二、实验设备1.5台计算机2.交换机3.路由器三、实验步骤1.网络连通性测试首先,检查网络连通性是网络故障排查的第一步。
使用命令行工具ping进行这一测试。
步骤如下:1.1打开一台计算机的命令行窗口。
1.2 输入命令ping IP地址(示例:ping 192.168.1.1),查看是否可以与目标计算机通信。
1.3分别测试与其他计算机的连通性,记录结果。
2.网络配置检测网络配置的正确性对网络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通过使用命令行工具ipconfig和ifconfig进行网络配置检测。
步骤如下:2.1打开计算机的命令行窗口。
2.2 输入命令ipconfig(Windows系统)或ifconfig(Linux系统),查看计算机的网络配置信息。
2.3检查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网络配置参数是否正确。
2.4若发现配置错误,可以手动修改配置参数,然后重新测试网络连通性。
四、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操作,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实验结果:1.网络连通性测试结果在进行网络连通性测试时,我们分别使用ping命令测试了计算机A与计算机B、计算机A与计算机C的连通性。
测试结果显示,计算机A与计算机B的连通性正常,而计算机A与计算机C的连通性出现问题。
进一步分析网络拓扑图发现,计算机A与计算机B直接连接在同一交换机上,而计算机A与计算机C连接在不同交换机上,通过路由器实现互联。
因此,我们初步判断计算机A与计算机C之间的连通性问题可能与路由器配置有关。
2.网络配置检测结果通过命令行工具ipconfig(Windows系统)和ifconfig(Linux系统)检测了计算机A和计算机C的网络配置信息。
实训12:网络问题诊断与解决实践报告

实训12:网络问题诊断与解决实践报告一、实训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或个人的正常工作与生活。
因此,网络问题的诊断与解决能力成为了信息技术人员必备的技能。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对网络问题的诊断与解决能力。
二、实训目标1. 理解网络问题的基本诊断方法。
2. 掌握网络故障排查的基本步骤。
3. 学会使用网络诊断工具进行问题定位。
4. 提升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环境- 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Linux等。
- 网络诊断工具:Wireshark、ping、traceroute等。
四、实训内容4.1 网络问题诊断流程1. 问题描述与收集:详细记录用户遇到的问题,收集相关网络配置信息。
2. 初步排查:检查物理连接,确认设备工作状态,检查网络配置是否正确。
3. 深入诊断:使用网络诊断工具,如ping、traceroute等,分析网络连通性与延迟情况。
4. 定位问题:根据诊断结果,确定问题所在环节,如设备故障、链路问题、配置错误等。
5. 解决方案设计与实施:针对问题原因,设计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
6. 问题解决与验证:确认问题已解决,并对网络进行测试,确保稳定性。
4.2 网络问题案例分析本次实训以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包括:1. 网络连接不稳定:分析可能的的原因,如链路质量、设备性能、配置问题等。
2. 网络速度慢:排查带宽、设备性能、网络拥塞等因素。
3. 网络中断:检查物理连接、设备状态、网络拓扑等。
4. 网络安全问题: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如防火墙规则、病毒攻击等。
五、实训步骤1. 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网络问题案例进行研究。
2. 按照诊断流程,进行问题描述与收集,初步排查。
3. 利用网络诊断工具进行深入诊断,定位问题所在。
4. 各组讨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
5. 最后,各组汇报实训成果,进行点评与总结。
网络基础课程设计报告

网络基础课程设计报告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网络的基础架构与功能;2. 学会使用网络通信工具,理解网络协议的类型及其作用;3. 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信息检索、筛选与整合的能力;2. 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交流,提升沟通技巧;3.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网络技术,树立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道德规范;2. 增强学生对团队合作的认识,培养在网络环境下的团队协作精神;3. 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够理性对待网络信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养,为后续深入学习网络技术打下基础。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的学生群体为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但网络安全意识较弱,需要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具备一定的网络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概念、功能、分类及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通信协议的基本原理;网络地址与子网划分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2. 网络通信技术:介绍TCP/IP协议族,重点讲解IP、TCP、UDP协议;了解网络通信过程及网络设备的功能。
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通信协议与设备3. 网络应用与安全:讲解网络应用层协议,如HTTP、FTP等;介绍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如加密技术、防火墙、病毒防范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应用与网络安全4. 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能力,包括网络诊断工具的使用和网络故障案例分析。
网络调查课程设计

网络调查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网络调查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
2. 学生能掌握利用网络工具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技巧。
3. 学生能了解网络调查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技能目标:1. 学生能独立设计简单的网络调查问卷,包括问题设置、选项设计等。
2. 学生能运用网络工具进行数据收集,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和分析。
3. 学生能对网络调查结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认识到网络调查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增强信息时代的数据意识。
2. 学生能养成尊重数据、客观分析问题的良好习惯。
3. 学生能理解网络调查中的道德和法律规范,培养诚信、负责任的调查态度。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计算机网络课程内容,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网络调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际的网络调查活动,提高信息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网络调查基本概念:介绍网络调查的定义、特点及适用范围,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理解网络调查的本质和优势。
2. 网络调查方法:讲解网络调查的常见方法,如问卷调查、在线访谈等,并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
3. 问卷设计:详细讲解问卷设计的原则、步骤和技巧,包括问题设置、选项设计、排版等,结合教材实例进行分析。
4. 数据收集与整理:介绍网络调查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如使用在线问卷工具、数据清洗等,让学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5. 数据分析:讲解网络调查数据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分析、交叉分析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6. 网络调查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分析网络调查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样本偏差、数据真实性等,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7. 案例分析与实践:结合教材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调查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设计、实施和评估网络调查。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并查集)

printf("
输入通道连接的两个个节点: ");
scanf("%d%d",&a,&b);
mix(a,b);
printf(" 合并成功\n");break;
case 3:printf("\n");
while(c!=0){
printf("
请输入要查找的节点, 输入 0 退出查找:");
scanf("%d",&c);
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课程设计实验
学院
数学 与 信息 学
班级 14 网工 1
学号 201430350114 姓名 赖文杰
院
实
验
题 ■设计性 □综合性
目
代码直观,有调理,按时完成,独立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还添加了其他功能,不
自 过注释不过详细,表达能力不好,部分代码直接照抄网上,总体良好。
我
评
价
能够实现实验要求的功能
二. 解题思路:
1. 创建两个数组 pre 和 t , pre 数组下标用于表示节点的编号,数组内容 表示节点的上级。 t 用于标记独立块的根结点
2. 首先定义出主函数的基本框架流程,用 while 和 switch 函数来实习功 能的选择
3. 由主函数中接收到参数 N、M给 chushihua 函数,然后函数用 for 循环给 pre 数组 赋值,使得并查集中每个节点都编好号而且每个节点自己成为一个集合,然后用 mix 函数把需要连接的节点连起来,创建出一个新的并查集。
scanf("%d",&d);
switch(d)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二、实验内容和要求1、实验一数据包的捕获与分析Wireshark是一种开源的网络数据包的捕获和分析软件,本实验通过Wireshark软件的安装使用,监控局域网的状态,捕获在局域网中传输的数据包,并结合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对常用网络协议的数据包做出分析,加深网络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Wireshark软件的安装;Wireshark软件的启动,并设置网卡的状态为混杂状态,使得Wireshark可以监控局域网的状态;启动数据包的捕获,跟踪PC之间的报文,并存入文件以备重新查;设置过滤器过滤网络报文以检测特定数据流;(对常用协议的数据包的报文格式进行分析,利用协议分析软件的统计工具显示网络报文的各种统计信息。
2、实验二网络层实验—Ping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实验目的本实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层协议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实验设计内容!本实验为ICMP实验。
实验内容:Ping命令实现的扩充,在给定的Ping程序的基础上做如下功能扩充:-h 显示帮助信息-b 允许ping一个广播地址,只用于IPv4-t 设置ttl值,只用于IPv4-q 安静模式。
不显示每个收到的包的分析结果,只在结束时,显示汇总结果Ping命令的基本描述Ping的操作是向某些IP地址发送一个ICMP Echo消息,接着该节点返回一个ICMP Echo replay消息。
ICMP消息使用IP头作为基本控制。
"{七、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一见附录实验二~八、总结通过程序设计,对ping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认识。
尤其是ICMP报文的结构模式,以及ping的一些扩展功能的实现。
对基于linux 的c语言编程的方法进一步掌握。
程序设计中,对各种函数之间的协同工作运用理解更加深刻。
更掌握了如何使用信号量进行通信。
虽然程序设计及调试中也遇到不少困难,也都在同学帮助下,及通过资料查询逐一解决。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它的发展与应用对于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一部分,课程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我们小组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中所完成的工作和所获得的成果。
实验目标:本次实验的目标是设计一个简单的局域网(LAN)拓扑结构,并实现基本的网络通信功能。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旨在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理解,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以及熟悉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实验环境:我们使用了一台主机作为服务器,两台主机作为客户端,通过交换机连接在一个局域网中。
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通过TCP/IP协议进行通信。
实验步骤:1. 设计局域网拓扑结构:我们选择了一个星型拓扑结构,将服务器作为中心节点,两台客户端作为外围节点。
这样的拓扑结构简单明了,便于实验的进行和管理。
2. 配置网络设备:我们首先配置了服务器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然后配置了客户端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通过这样的配置,我们使得服务器和客户端能够在同一个局域网中进行通信。
3. 实现网络通信功能:我们使用了Socket编程技术,通过建立TCP连接实现了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通信。
服务器端监听指定端口,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返回响应。
通过这样的通信过程,我们实现了简单的网络通信功能。
实验结果: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基本的网络通信功能。
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能够正常地进行通信,实现了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通过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网络通信的原理和技术,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实验总结:通过这次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和管理方法。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尝试,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并最终完成了实验目标。
网络查看搜索_网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格式

网络查看搜索网络管理实习报告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络工程2班姓名:指导教师:二○一四年十月十七日1 实习的任务 (3)2 对问题的分析理解 (3)3 采用的软件和工具、网络环境 (3)4 实习的内容和步骤 (3)4.1 内容 (3)4.2 网络搜索 (4)4.3 网络管理 (8)5命令和截图 (13)6结论 (15)7实验心得 (16)参考文献 (17)1.1 实习的任务网络查看、搜索及管理。
2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超级网管SuperLANadmin具有强大的网络管理功能:上网权限(某时间段内可以上网,某时间段内限制上网)。
V3.3以上企业增强版本提供远程控制、远程监视功能。
通过分配机器上网权限,管理员就可以很轻松实时监控整个局域网,限制用户违规上网。
总之,SuperLANadmin就象为您度身量制,让您管理网络更轻松。
SuperLANadmin的扫描结果保存为文本文件、Excel文件、Html 文件,作为日志使用。
3 采用的软件和工具、网络环境工具:网络搜索:LanSee超级网管SuperLANadmin环境:windows xp4 实习的内容和步骤4.1 内容①:利用网络搜索LanSee对计算机所在的局域网进行扫描,进行资源搜索。
②:利用超级网管(SuperLANadmin)对网络用户进行管理。
4.2 网络搜索步骤1:搜索计算机点击“搜索计算机”可以搜索局域网中所有正常连接网络的客户端,如果网络中的客户端比较多,并且在部署网络时分配了多个工作组,还可以根据工作组来显示。
步骤2:点击上方的“工具选项”按钮,点击左边搜索计算机选项,可以进行扫描网段(可以使不同网段)的设置,例如IP地址范围等。
步骤3:搜索共享资源、复制共享资源在步骤1中,选择搜索到得计算机,下面将列出该计算机中的共享文件夹,右侧会显示设定类型的共享的文件(工具选项中的搜索共享文件中设置类型)。
文件可以直接使用或右键点击选择复制,管理工具栏中点击“复制文件”可以监视正在复制的文件状态。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校园网旳组建与应用摘要:本文针对试验室旳设备环境,对校园网旳组网方式进行了研究和模拟,并最终提出了一套完整旳校园网组网方案。
试验中我们对路由器、互换机等组网基础设备进行了认真旳研究。
有关路由器,我们实现了当地基本配置,并分别使用路由器旳串口和以太网口实现了不一样网段旳网络互联,对路由器静态及动态路由机制进行了探究。
有关互换机,我们实现了VLAN旳划分以及不一样VLAN间旳互相通信,对广播风暴现象旳产生原理及处理方案进行了特定旳试验。
综合两者旳功能,我们对多种网络拓扑构造进行了分析,讨论和改善。
最终通过试验和模拟提出了一套完整旳校园网组建方案。
在此方案中,我们在实现了网络互通旳状况下,我们进行了IP地址旳划分,IP地址运用DHCP进行自动分派。
并根据模拟实际,对不一样旳主机进行VLAN划分,同步保证不一样VLAN间旳互相访问与特定VLAN旳保护与单向访问。
同步构建内部防火墙保证校园网与外部旳安全访问。
构建了完整可靠旳网络之后,根据校园网旳功能和服务需求,我们搭建了FTP服务器,用于提供基础旳网络服务。
限于试验室条件旳限制,我们旳方案并不是完全可以合用于现实旳。
不过,通过试验使我们对校园网乃至更大旳网络有了愈加深刻旳理解。
目录一、序言伴随信息旳调整膨胀,全球信息已经进入以计算机网络为关键旳时代。
作为科技先导旳教育行业,计算机校园网已是教育进行科研和现代化管理旳重要手段。
近几年、校园网已经获得很大旳发展,中国教育科研网投入运行,全国多所高校校园网络开通联网。
伴随学校教育手段旳现代化,诸多学校已经逐渐开始将学校旳管理和教学过程向电子化方向发展,校园网旳有无以及水平旳高下也将成为评价学校及学生选择学校旳新旳原则之一,此时,校园网上旳应用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学生可以通过它在增进学习旳同步掌握丰富旳计算机及网络信息知识,毫无疑问,这是学生综合素质中极为重要旳一部分;另首先,基于先进旳网络平台和其上旳应用系统,将极大旳增进学校教育旳现代化进程,实现高水平旳教学和管理。
原创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原创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报告介绍了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的设计与实现过程。
通过该实验,我们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并学会了使用网络编程的基本技术。
实验主要包括设计一个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应用和实现数据包分析和过滤功能。
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这两个功能,并验证了它们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客户端-服务器应用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并且数据包分析和过滤功能能够准确地过滤和分析网络数据包。
1. 引言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终端设备连接在一起,实现了信息的快速传输和共享。
为了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加深对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的理解,本门课程设计了一个计算机网络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简单的客户端-服务器应用,以及一个数据包分析和过滤功能,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并提高他们的网络编程能力。
2. 实验设计与实现2.1 客户端-服务器应用设计与实现在客户端-服务器应用的设计过程中,我们选择使用Python编程语言来实现。
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采用Socket编程技术,通过建立TCP连接来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
2.1.1 客户端设计与实现客户端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用户界面模块: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接收用户输入的命令和数据,将其发送给服务器,并展示服务器返回的结果。
•网络模块:负责与服务器建立Socket连接,并发送和接收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解析和处理从服务器返回的数据,并展示给用户。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使用了Python的socket库来实现Socket连接,使用了tkinter库来实现用户界面,通过对数据进行简单的解析和处理,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客户端应用。
2.1.2 服务器设计与实现服务器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网络模块:负责接收客户端的连接请求,建立Socket连接,并接收和发送数据。
•数据处理模块:负责解析和处理客户端发送的命令和数据,并根据命令执行相应的操作,并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网络设计的实验报告

网络设计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设计一个网络架构,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选型和网络配置,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二、实验背景现代社会中,网络已成为人们交流、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工具。
设计一个合理的网络架构,能够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满足用户对网络的需求。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1. 确定网络需求首先,我们需要确定网络的需求。
考虑到网络的规模和用户需求,我们假设该网络为一个小型办公室网络,包含5台电脑和1台打印机。
用户需要能够无线连接网络,并且能够稳定地访问互联网。
2. 设计网络拓扑结构根据网络的需求,设计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考虑到网络规模较小,我们选择了星型拓扑结构。
在中央位置设立一台交换机,连接各台电脑和打印机。
3. 选择网络设备根据网络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网络设备。
考虑到办公室网络的规模较小,我们选择了一台嵌入式交换机和一台无线路由器。
嵌入式交换机用于连接各台电脑和打印机,无线路由器用于提供无线连接。
4. 进行网络配置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手册,对网络设备进行必要的配置。
配置嵌入式交换机的端口,使各台电脑和打印机能够稳定地连接。
配置无线路由器的无线信号和加密方式,使用户能够无线连接网络。
5. 进行网络测试测试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
首先测试有线连接的速度和稳定性,确认各台电脑和打印机能够正常连接。
然后测试无线连接的速度和稳定性,确认用户能够稳定地连接网络并正常访问互联网。
四、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成功设计了一个小型办公室网络架构。
网络拓扑结构采用星型,中央交换机连接了5台电脑和1台打印机。
网络设备采用了一台嵌入式交换机和一台无线路由器。
经过网络配置后,用户能够稳定地连接无线网络,并且能够正常访问互联网。
五、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网络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合理的网络设计可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满足用户对网络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学习到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以及网络测试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设计出更加复杂和高效的网络架构,提升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网络体验。
并查集检查网络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并查集检查网络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01班姓名:学号:设计室号:设计时间: 2011-12-29 批阅时间:指导教师:*绩:《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2)一、课题:并查集检查网络 (3)1.题目要求: (3)2.输入要求: (3)3.输出要求: (3)二、并查集操作 (4)1.Creat() (4)2.find(int e) (4)3.hebin(int A ,int B) (4)三、并查集的优化 (5)1.路径压缩 (5)2.启发式合并 (6)四.问题实现 (6)五.数据显示: (10)《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号:专业:一、课题:并查集检查网络1.题目要求:给定一个计算机网络以及机器间的双向连线列表,每一条连线允许两端的计算机进行直接的文件传输,其他计算机间若存在一条连通路径,也可以进行间接的文件传输。
请写出程序判断:任意指定两台计算机,它们之间是否可以进行文件传输。
2.输入要求:输入若干测试数据组成。
对于每一组测试,第1行包含一个整数N(≤10000),即网络中计算机的总台数,因而每台计算机可用1到N之间的一个正整数表示。
接下来的几行输入格式为I C1 C2或者C或者C C1C2或者S,其中C1和C2是两台计算机的序号,I表示在C1和C2间输入一条连线,C表示检查C1和C2间是否可以传输文件,S表示该组测试结束。
当N为0时,表示全部测试结束,不要对该数据做任何处理。
3.输出要求:对每一组C开头的测试,检查C1和C2间是否可以传输文件,若可以,则在一行中输出“yes”,否则输出“no”。
当读到S时,检查整个网络。
若网络中任意两机器间都可以传输文件,则在一行中输出“The network is connected.”,否则输出“There are k components.”,其中k是网络中连通集的个数。
两组测试数据之间请输出一空行分隔二、并查集操作1.Creat()for (i = 0 ; i < =n ; i++)farher[i] = -1;2.find(int e)每棵树表示一个集合,树的根作为集合的“代表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结构与算法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题目:并查集检查网络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1001班
姓名:学号:
设计室号:
设计时间: 2011-12-29 批阅时间:指导教师:成绩: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2)
一、课题:并查集检查网络 (3)
1.题目要求: (3)
2.输入要求: (3)
3.输出要求: (3)
二、并查集操作 (4)
1.Creat() (4)
2.find(int e) (4)
3.hebin(int A ,int B) (4)
三、并查集的优化 (5)
1.路径压缩 (5)
2.启发式合并 (6)
四.问题实现 (6)
五.数据显示: (10)
《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报告
姓名:
学号:
专业:
一、课题:并查集检查网络
1.题目要求:
给定一个计算机网络以及机器间的双向连线列表,每一条连线允许两端的计算机进行直接的文件传输,其他计算机间若存在一条连通路径,也可以进行间接的文件传输。
请写出程序判断:任意指定两台计算机,它们之间是否可以进行文件传输。
2.输入要求:
输入若干测试数据组成。
对于每一组测试,第1行包含一个整数N(≤10000),即网络中计算机的总台数,因而每台计算机可用1到N之间的一个正整数表示。
接下来的几行输入格式为I C1 C2或者C或者C C1C2或者S,其中C1和C2是两台计算机的序号,I表示在C1和C2间输入一条连线,C表示检查C1和C2间是否可以传输文件,S表示该组测试结束。
当N为0时,表示全部测试结束,不要对该数据做任何处理。
3.输出要求:
对每一组C开头的测试,检查C1和C2间是否可以传输文件,若可以,则在一行中输出“yes”,否则输出“no”。
当读到S时,检查整个网络。
若网络中任意两机器间都可以传输文件,则在一行中输出“The network is connected.”,否则输出“There are k components.”,其中k是网络中连通集的个数。
两组测试数据之间请输出一空行分隔
二、并查集操作
1.Creat()
for (i = 0 ; i < =n ; i++)
farher[i] = -1;
2.find(int e)
每棵树表示一个集合,树的根作为集合的“代表元”。
对于Find操作,实际上沿着父指针向上找到根即可。
int Find(int s)
{
while (father[s] != s)
s = father[s];
return s;
}
这里用递归实现,每次查询的时间复杂度是树的深度,约为O(1)。
3.hebin(int A ,int B)
对于hebin操作,分别找到A,B的代表元size[A] ,size[B],如果size[A] = size[B],不进行任何操作。
否则令parent[B] = A,或parent[A] = B,即可把两棵树合并。
Void hebin(int A, int B)
{
int s1 = find(u), s2 = find(v);
if (s1 != s2) fa[s1] = s2;
return ;
}
三、并查集的优化
原理:在查找祖先时,找到后对路径上的所有节点,修改其父亲,使它直接连接根结点。
正确性证明:设x所在集合的根结点为p,在Father(x)的路径上的某节点为y,当找到
y ,所以必调用了Father(y)来找p,所以Father(y) p=Father(x)后,因为途经y节点并且p
必然为p。
当使fa[y]=p后,Father(y)仍然是p,所以不会改变y点的基本属性,这种做法是可行的。
1.路径压缩
寻找祖先时我们一般采用递归查找,但是当元素很多亦或是整棵树变为一条链时,每次Find (x)都是O(n)的复杂度,为减小这个复杂度用路径压缩,即当我们经过"递推"找到祖先节点后,"回溯"的时候顺便将它的子孙节点都直接指向祖先,这样以后再次Find(x)时复杂度就变成O(1)了。
int find(int e)
{
if (e == parent[e])
return e;
parent[e] = find(parent[e]);
return parent[e];
}}
2.启发式合并
即合并的时候将元素少的集合合并到元素多的集合中,这样合并之后树的高度会相对较小。
void hebin(int A, int B)
{
if(size[A] >= size[B])
{
size[A] += size[B];
parent[B] = A;
}
else
{
size[B] += size[A];
parent[A] = B;
}
}
四.问题实现
#include <stdio.h>
#define MAX 10001
int parent[MAX];
int size[MAX];
//初始化
void init(int n)
{
for (int i = 1; i <= n; ++i)
{
parent[i] = i;
size[i] = 1;
}
}
void hebin(int A, int B)//元素少的集合合并到元素多的集合中,降低树的高度{
if(size[A] >= size[B])
{
size[A] += size[B];
parent[B] = A;
}
else
{
size[B] += size[A];
parent[A] = B;
}
}
int find(int e)//路径压缩
{
if (e == parent[e])
return e;
parent[e] = find(parent[e]);
return parent[e];
}
int main()
{
int n, count;
int u, v, r1, r2;
char oper;
while(scanf("%d", &n) != EOF)
{
if (n == 0) break;
init(n);
while (scanf("%c", &oper) != EOF)
{
if (oper == 'I')
{
scanf("%d %d", &u, &v);
r1 = find(u);
if (r1 != r2)
hebin(r1, r2);
}
else if (oper == 'C')
{
scanf("%d %d", &u, &v);
r1 = find(u);
r2 = find(v);
if (r1 != r2)
printf("no\n");
else
printf("yes\n");
}
else if (oper == 'S')
{
count = 0;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i == parent[i])
count++;
}
printf("The network is connected\n\n");
else
printf("There are %d components\n\n", count);
break;
}
}
}
return 0;
}
五.数据显示:。